![2024春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57099/0-17097803524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57099/0-170978035247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春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457099/0-170978035250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春高中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课后限时训练(13份)
2024春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春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中图版选择性必修3,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图1为中国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图1
1.该自然资源是( )
A.太阳能 B.风能
C.森林 D.水资源
2.影响该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下垫面 D.人类活动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由示意图可知,该自然资源在我国的大致分布规律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因此该自然资源为水资源。第2题,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2022年河南驻马店月考)蚂蚁森林是某支付平台为首期“碳账户”设计的一款公益行动:用户通过步行、地铁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网上缴交通罚单、网络挂号、网络购票等行为,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某平台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在蚂蚁森林里种植的虚拟“树”,并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全球气候变暖 B.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C.土地荒漠化和全球气候变暖 D.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水土流失
4.截至2019年8月,蚂蚁森林已累计种植和维护真树1.22亿棵,分别种植于内蒙古阿拉善、鄂尔多斯、巴彦淖尔和甘肃武威等地,这些树的主要功能是( )
A.保持水土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答案】3.C 4.C [解析]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蚂蚁森林是为了减少碳排放量,这是针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该公益活动会在某个地域(主要是在我国西北地区)种下实体树,因此该公益活动主要针对的是土地荒漠化问题。第4题,内蒙古、甘肃一带土地荒漠化现象较为突出,在这些地区植树造林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C项正确。
(2023年广东部分学校联考)中国与德国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德国能源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图2为2021年中国与德国能源构成图。据此完成第5~7题。
图2
5.下列有关中国与德国能源构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常规能源比重高于德国
B.我国以化石能源为主,德国以非化石能源为主
C.我国除煤炭外,其他能源比重都小于德国
D.德国可再生能源占比较大,我国目前还没利用
6.“俄乌战争”引发了德国的能源危机,其原因有( )
①能源进口渠道多元 ②煤炭资源匮乏 ③天然气的进口过于依赖俄罗斯 ④能源进口通道受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7.我国在能源转型中,既要确保能源安全,又要努力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可行的措施有( )
①努力实施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程,逐步放弃核能的利用 ②大力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高质量发展 ③推动水电重大工程建设 ④发展生物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5.A 6.C 7.D [解析]第5题,常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生物能,图中我国的常规能源比重总和为93%,而德国常规能源比重总和为77%,A项正确;由图可知,我国和德国都以化石能源为主,B项错误;我国除煤炭外,其他能源中水电比重比德国大,C项错误;德国可再生能源占比较大,我国的可再生能源水电、风能已经开发利用,只是比重较低,D项错误。第6题,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不易引发能源危机,①错误;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②错误;德国缺乏石油、天然气资源,多年来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给,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占比大,“俄乌战争”致使进入德国的天然气供应不足且价格抬升,引发德国能源危机,③正确;“俄乌战争”后使德国的能源进口通道受阻,④正确。第7题,大力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高质量发展、推动水电重大工程建设、发展生物能和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既保障能源安全,又实现“碳中和”目标,②③④正确;在各种新能源的电力中,核电二氧化碳排放量低、效能高、资源消耗率小,要实现“碳中和”且保障全国供电安全,不应放弃核能的利用,我国对于核能利用的原则是: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之上积极有序利用,①错误。
(2023年云南临沧月考)2023年4月,我国北方某地抢抓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黄金期”,将层层较窄梯田合并成更宽、更长的高标准宽幅梯田,同时配套高效农业灌溉设施,保障农田稳产、增产。图3示意北方某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据此完成第8~9题。
图3
8.我国北方农田建设“黄金期”一般选在春季的有利条件是( )
A.气温低 B.降水少
C.土质松 D.植被稀
9.我国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够( )
①降低粮食消费价格 ②减轻水土流失 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④服务农业现代化目标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8.B 9.D [解析]第8题,气温低不利于农田建设,且冬季气温最低,A项错误;春季降水少,土壤含水量小,便于对梯田进行改造,B项正确;土质疏松与季节无关,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北方农田建设是“将层层较窄梯田合并成更宽、更长的高标准宽幅梯田,同时配套高效农业灌溉设施”,与植被覆盖率没有关系,D项错误。第9题,我国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保障农田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目标,③④正确;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影响粮食产量,但影响粮食消费价格的因素较多,且降低粮食消费价格也不是目标,①错误;宽幅梯田减轻水土流失的能力不比窄梯田强,②错误。
(2023年河北邯郸月考)欧盟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多个国家已建立了海上风力发电厂且规模巨大。荷兰是风车大国,但发电风车却很少,风力发电量只占全国总发电量5.2%,远远落后于欧盟其他国家。荷兰政府规划在近海和陆地上发展风能发电,却遭到了民众的极力反对。 据此完成第10~12题。
10.欧盟国家风力发电场主要利用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11.欧盟发展可再生能源对企业生产的好处( )
①提高能源自给率 ②净化河流水质 ③降低能源企业的运营成本 ④减少失业率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2.荷兰民众极力反对发展风能发电的原因可能是( )
①土地面积小,地价高 ②发电风车噪声大,影响居民生活 ③海洋生态环境易受影响 ④风车阻挡视线,影响城市美观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10.D 11.B 12.A [解析]第10题,欧盟国家大部分位于40°N~60°N的亚欧大陆西岸,位于西风带内,盛行西南风,D项正确。第11题,欧盟发展可再生能源,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企业能源自给率,降低能源企业的运营成本,①③正确;发展新能源与净化河流水质没有关系,②错误;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创造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但减少失业率是对国家和政府的社会效益,不是对企业生产的好处,④错误。第12题,荷兰土地面积小,人口较多,风能发电占地面积大,①正确;发电风车噪声大,影响居民生活,②正确;荷兰沿海,且地势较低,近海发展风能发电,易影响海洋生态环境,③正确;风能发电占地面积广,不可能分布在城市市区影响视线,④错误。
海阳核电项目是目前山东省内单体投资最大的能源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水堆核电机组,并留有两台扩建余地。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在山东东部沿海建核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经济发达,科技领先,建站优势明显 B.缓解山东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
C.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建站优势明显 D.解决矿产资源贫乏的状况
14.下列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发展多元化能源供应体系,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B.是应对我国国内能源紧缺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措施之一,填补能源需求缺口
C.是我国应对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唯一举措
D.可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
【答案】13.B 14.C [解析]第13题,随着山东省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供应紧张,迫切需要建设一个与全省发展定位相匹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协调的能源保障体系,提供能源支撑,缓解能源供应紧张,B项正确。第14题,发展核电可实现能源多元化,提高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A项描述正确;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B项描述正确;大力发展核电是我国应对宏观能源形势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而不是唯一举措,C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核电有利于改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大气质量,D项描述正确。
(2023年贵州安顺入学考试)碳排放量的多少和强度往往与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根据碳排放总量随时间尺度演变,研究人员绘制了三个倒“U”形曲线,即碳排放强度的倒“U”形曲线高峰、人均碳排放量倒“U”形曲线高峰及碳排放总量的倒“U”形曲线高峰。从工业革命开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S1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前阶段,S2阶段为碳排放强度高峰到人均碳排放量高峰阶段,S3、S4阶段为人均碳排放量高峰之后阶段(如图4)。据此完成第15~16题。
图4
15.工业革命开始的四个阶段中,碳排放强度大、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低的阶段是( )
A.S1B.S2
C.S3D.S4
16.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不稳定性增加,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煤炭利用使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B.煤炭矿产资源开采造成区域生态破坏严重
C.煤炭利用使非可再生资源枯竭,生态问题严重
D.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增加至最大值
【答案】15.A 16.D [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S1阶段碳排放的特点,即碳排放强度高、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低,A项正确。第16题,伴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加大,出现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问题,随着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增加至最大值,会加剧温室效应,使得极端天气增加,D项正确。
(2022年湖南郴州期中)拉鲁湿地是世界上稀有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在95%以上。据此完成第17~18题。
17.拉鲁湿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重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空气的湿度和温差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蓄洪能力,可减少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18.下列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中,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合理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独特的植物适度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广阔的市场,建立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
【答案】17.C 18.D [解析]第17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湿地能调节局部气候,即减小温差、增加空气的湿度,增加拉萨市区空气的湿度,减小温差,②错误。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拉鲁湿地沼泽草甸覆盖率在95%以上,可为拉萨市提供较多氧气,①正确;湿地可以降解污染物,净化空气,所以拉鲁湿地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③正确;湿地有调蓄径流的作用,拉鲁湿地有蓄洪能力,可减少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④正确。第18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在湿地建立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将使湿地面积缩小,可能造成环境问题,故不可取,D项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2022年新疆乌鲁木齐诊断性测试)2021年9月份以来,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全国一些地方采取有序用电,个别地方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对工业生产乃至民生造成影响,部分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技术改造迫在眉睫。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下列行业中,最需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的一组是( )
A.食品、生物制药 B.水泥、平板玻璃
C.炼油、电子仪器 D.服装、机械制造
20.下列措施与减少“拉闸限电”频次不相关的是( )
A.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能源利用率
C.调整区域产业结构 D.跨区域调配能源
【答案】19.B 20.A [解析]第19题,需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的行业多为高耗能行业,在我国当前包含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重点行业,需要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提高行业能效水平,B项正确。第20题,减少“拉闸限电”频次应从保障需求端的稳定着手,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是从供应端着手,两者并不相关,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下表是我国不同年份耕地面积统计表。
材料二 我国每年因灾害毁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灾毁耕地严重的地区也是开荒面积最多的地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75。
(1)据统计,2005年我国东部地区耕地减少面积占全国耕地年内减少面积的2/3。那么,导致这一结果的两个主要原因A、B分别是什么?针对耕地资源锐减的突出问题,东部地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8分)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3)山东省是人口大省,而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面对现实,应采取哪些措施发展优质高效农业?(8分)
【答案】(1)原因:A是生态退耕,B是建设用地增加。对策:节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2)灾毁引发开垦荒地;在生态脆弱地区,过度开垦荒地会造成土地退化,甚至灾毁。
(3)改造中低产田;改进灌溉技术;增加科技投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等。
22.图5为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图5
(1)北冰洋冰面范围这种变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6分)
(2)北冰洋冰面范围这种变化趋势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6分)
(3)北冰洋冰面范围这种变化趋势有利于缩减北美和亚欧大陆东、西岸航运的时间和成本,为什么?(2分)
(4)为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要实现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6分)
【答案】(1)世界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时期;人类对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毁林面积增加,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
(2)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地下水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沿海渔业会受影响。
(3)开拓北冰洋航线,缩短北美到亚欧大陆东、西岸航程。
(4)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年份
全国耕地面积/千hm2
年内减少面积/千hm2
A/千hm2
B/千hm2
农业结构调整灾毁/千hm2
1999
129 205.5
394.6
205.3
134.7
107.1
2001
127 615.8
590.7
163.7
30.6
108.3
2003
123 392.2
2 237.3
229.1
50.4
364.1
2005
122 082.7
390.4
138.7
53.5
12.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春高中地理期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本册综合课后测评,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本册综合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