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核心素养评价(培优卷)-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核心素养评价(培优卷)-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正确的答案,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积累与运用
一书写展示。(2分)
亲爱的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转瞬即逝,我们不禁像朱自清一样感叹: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请把上面这段话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格式正确,书写正确、工整。
二 选择正确的答案。(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2.下列四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侧耳顷听 逃去如飞 B.翻箱倒柜 万不得已
C.头晕目炫 见微知著 D.跃跃欲势 不可思议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森林被乱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许多工厂用水又毫不节制,再加上水电站大坝截住了河水, ,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如今,大瀑布逐渐枯竭, 在汛期, 见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
A.因此 无论 都 B.而且 虽然 但是
C.但是 即使 也 D.所以 即使 也
4.下列句子中,前后两个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民间工艺展示活动中, 剪纸作品不计其数, 泥塑作品数不胜数。
B.国庆假期, 大街上游客众多,广场上人流如潮, 商场里人头攒动。
C.运动会上,小木在跑步比赛中摘得桂冠,奇奇不甘示弱,在跳高比赛中名列前茅。
D.这两匹马不仅个头看起来不相上下,脚力也是旗鼓相当,一时难以辨出高下。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B.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C.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笼罩上了一层层白茫茫的厚雪。
D.“你知道吗?”桑娜说, “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6.下面关于四大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机智勇敢、武艺高强,三借芭蕉扇过了火焰山。
B.《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C.《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乐观风趣、知恩图报,三进大观园,最后帮忙赎回巧姐。
D.《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疾恶如仇、有勇无谋,三拳打死镇关西,为民除恶。
三 修改病句。(4分)
人们常认为,青少年近视的原因是用眼过度导致的。然而研究表明,喜欢吃甜食也是导致近视的元凶。近日,科学家发现,糖类在代谢转化中,会消耗维护视神经的维生素B1,还会增加视神经的压力。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1.画 “ ” 的句子有两种改法: 可以删去 “ ”这几个字,也可以删去“ ”这几个字。 (2分)
2.画 “﹏” 的句子中, 应把 “ ” 改为 “ ”。 (2分)
四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0分)
1.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 ,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我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 。 (4分)
2.诗词以精练的语言,展现最丰富的画面与情怀。《寒食》中有 “ , 寒食东风御柳斜” 的春景; 《迢迢牵牛星》 中有 “盈盈一水间, ” 的含情脉脉; 《十五夜望月》 中有 “ ,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思念之情;《长歌行》中有“少壮不努力, ” 的劝诫与悔悟; 《竹石》中有“ , ” 的高尚情操。 (6分)
五综合实践。(14分)
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节日是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收等形式开展庆祝活动,喜庆气氛浓郁,内容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在发展及传承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团圆饭、守岁等。
1.材料中说的传统节日是 , 时间是 。 (2分)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过节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过文明节,做文明人”是我们倡导的过节方式,怎样过材料中所讲的节日? 请你提出三条好的建议。(6分)
3.我们学过的诗句中也有不少描写传统节日习俗的,请完成下表。(6分)
阅读与鉴赏
六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11分)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墨 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石灰吟》中“等闲”的意思是 ,诗中的“在人间”与《墨梅》一诗中的 “ ”一词意思相近。
(4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石灰吟》借 表明志向,即使“ ”,也立志做一个坚贞不屈的人。(4分)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石灰吟》中, “千锤万凿” 的“千”与“万”都是虚词,形容很多。
B.《墨梅》中的“洗砚池”引用了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C.《石灰吟》描述了石灰历经磨难,却保持自身的廉洁清白;《墨梅》赞美了墨梅不求人夸,只留清香的美德。
D.《石灰吟》中,“若等闲、浑不怕”表明了作者坚贞不屈的态度; 《墨梅》中, “淡墨痕”写出了梅花花色淡雅,花香扑鼻的特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长在树上的粽子
①五岁之前我没见过粽子,更没吃过,在我记忆里,端诗句
传统节日
习俗
午节不算个节,家里也就是煮点鸡蛋吃。直到五岁那年去城里医院看病,我才真正见到了粽子。
②看病回来的火车上,我偶然发现附近有个小女孩在吃一个三角形的水果, 那是我从没见过的水果, 拳头大小, 墨绿色的皮, 里面全是白色的果肉, 一颗颗果粒聚集着, 老远就能闻到香味。 下车后, 我好奇地问父亲那个小女孩吃的是什么。 父亲随口说那是粽子,于是,我便记住了这个叫粽子的 “水果”。
③从城里回来后,我一直虚弱地躺在家里,每日喝着黑苦的药水,视线只能透过窗子望见院子里那两棵郁郁葱葱的树,不由得想起那剥了皮来吃的粽子,想得满脑子都是。
④后来我睡觉竟做了一个梦,梦到院子里的树上结满了粽子。醒来后我意犹未尽,叹着气跟身旁的父母说,咱们这儿怎么没有粽子树啊? 我真想尝尝粽子是什么味道。母亲背过身去,父亲一愣,默默地看着我不说话。
⑤第二天早晨听见姐姐叽叽喳喳喊我的名字: “快起来,咱家树上长出粽子了!”
⑥我急忙爬到窗前, 果然, 院子里的两棵树变了样子,浓密的绿叶中垂挂着很多墨绿色的粽子, 随风轻轻地晃动,清晨的太阳在它们身上闪着光, 如同一树的精灵。
⑦我兴奋地穿衣跑出去,跳着要亲自去摘,父亲过来扛起我,让我一只手托起粽子,一手用剪刀剪下来,递给下面的姐姐。我一个个地剪着,完全忘了自己是个病人,张着嘴不停地笑……
⑧摘下全部的粽子,我坐到树下的凳子上, 急不可待地学着爸爸的样子扒开粽子的皮, 那晶莹透亮、微微颤动的白色果肉, 伴着一股浓香展现在我眼前。 我轻轻咬一口, 黏黏的, 满口的绵软温香, 不甜, 却远胜我满嘴苦味, 和想象中的一样好吃。
⑨我抬头看看父亲又瞧瞧母亲,他们亦是满脸的笑。说来奇怪,吃过粽子后,我的病渐渐好起来,又能到处跑跳了。从此对院子里的树,我格外上心地照顾,盼着它明年长出更多的粽子。
⑩一年后我知道了粽子不是长在树上的,也知道了为了满足我的愿望,那天父亲去了二十里外的河边芦苇丛中劈来苇叶,走了很多家粮店买来了糯米,连夜和母亲包好了粽子煮上,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又和母亲用马莲草一个个把刚煮好的粽子拴挂在树枝上……⑪一晃很多年过去了,我也过了很多次的端午节,那年粽子长在树上的经历,永远都是我最怀念的端午记忆。
1.根据提示,简要概括相应段落的内容,填在方框里。(6分)
2.第⑩自然段写了那天父亲和母亲做的事情。如果按事情的先后顺序写,这件事也可以安排在 ( ) 后面。(3分)
A.第②自然段 B.第③自然段
C.第④自然段 D.第⑤自然段
3.文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具体描写了粽子的 ,表达了作者对粽子的喜爱之情。(2分)
4.联系全文,下列关于三处画横线句子的写作手法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借助具体的事物表达感情。
B.从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
C.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D.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具体。
5.“那年粽子长在树上的经历,永远都是我最怀念的端午记忆。”下列不属于作者最怀念的端午记忆的一项是 ( )
(3分)
A.五岁之前的端午节, “我”没见过,更没吃过粽子。
B.“我”对长在树上的叫粽子的“水果”充满好奇。
C.树上摘下的粽子晶莹透亮、绵软温香。
D.父母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连夜煮好粽子,挂在树上。
表达与交流
八 习作。(30分)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 “人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的,我们只有从小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才能享受美好的人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或听到或看到的一件事,以“做自己的主人”为话题进行习作。
要求:1.内容具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2.题目自拟。3.书写正确、 工整, 450字左右。期中核心素养评价
(培优卷)
一、 略
二、 1. B 2. B 3. D 4. C 5. B 6. D
三、1.导致的 的原因 2.规律 习惯
四、1.从我身上跨过 溜走了一日 掩面叹息 在叹息里闪过了
2.春城无处不飞花 脉脉不得语 今夜月明人尽望 老大徒伤悲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 1.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2.示例:①文明庆贺,不铺张,不攀比; ②文明用餐,倡导“光盘行动”; ③文明祭扫,提倡鲜花祭奠,不在山地、林区烧纸焚香、燃放烟花爆竹。
3.示例: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节登高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七夕节 穿针乞巧
六、1.平常 满乾坤
2.石灰 粉骨碎身
3. D
七、1.满脑子都想着粽子 从树上剪粽子 吃上了粽子,病好了
C 3.外形、 味道4. A 5. A
八、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素养评价卷(试题)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认读与书写,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按要求写句子,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语文实践,精彩再现,[广东韶关期末]非连续文本阅读,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统编版2023~2024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核心素养诊断卷(有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期中核心素养评价卷(试题)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欣赏,写话乐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