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五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第1卷 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主要由沉积物中的微生物产生。青藏高原多热喀斯特地貌,大气甲烷以自然来源为主,夏季甲烷浓度最高。受周边地区的影响,青藏高原西南部对流层上层甲烷汇集形成高值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青藏高原大气甲烷自然来源主要包括( )
①沼泽②放牧③湖泊④高山草原
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2. 青藏高原大气甲烷夏季浓度最高,其影响因素是( )
A. 地质活动B. 气温C. 台风D. 植被类型
3. 青藏高原西南部对流层上层甲烷汇集的动力是( )
A. 西南季风B. 东北季风C. 印度低压D. 副热带高压
【答案】1. A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湿地是永久性或季节性积水区,过饱和的土壤水分提供了良好的无氧环境,青藏高原沼泽、湖泊较多,①③正确,放牧属于人为来源,②错误;高山草原能吸收甲烷,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青藏高原多热喀斯特地貌,大气甲烷以自然来源为主,夏季甲烷浓度最高。夏季温度升高造成冰川、冻土的融化形成了众多热喀斯特地貌,产生了更多的甲烷排放源,B正确,该区一年四季地质活动都较为频繁,A错误;青藏高原地区无台风,C错误;夏季植被茂密,对于甲烷有吸收净化作用,浓度应该降低,与题干不符,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结合材料和所学,南亚夏季风将印度地区产生的甲烷传输至对流层上层,并在青藏高原西南部汇集形成高值区,A正确,该区海拔高,北部山脉阻挡,受东北季风影响较小,B错误;夏季印度半岛形成低气压,但是随气压带风带移动,该区主要盛行西南季风,C错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气流会下沉,不会聚集到对流层的上层,D错误,故选A。
【点睛】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也可以当燃料使用。
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甲地位于赤道,乙地比丙地先看到日出,纬度75。以内为极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乙、丙两地位于( )
A. 南半球、西半球B. 北半球、西半球
C. 南半球、东半球D. 北半球、东半球
5. 甲地4小时之后日出,那么此刻乙地的地方时为( )
A. 8时B. 6时C. 4时D. 2时
6. 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 (15°S,30°E)B. (15°N,30°E)
C. (15°S,30°W)D. (15°N,30°W)
【答案】4 B 5. C 6. 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中甲地位于赤道,乙地比丙地先看到日出”判断,乙、丙两地均位于北半球。乙所在的经度为150°W,丙地位于180°-150°W,两地应位于西半球。选项B正确。
【5题详解】
甲地经纬度为(0°,180。),全年昼夜等长,日出时刻为6时,4小时之前甲地时刻为2时。乙地与甲地经度相差30°,比甲地早2小时,为4时,即甲地为2时,乙地为4时。选项C正确。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图中甲地位于赤道,乙地比丙地先看到日出,纬度75°以内为极夜”判断,太阳直射点在15°S,据此刻甲地为2时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地方时12时的30°W,选项C正确。
【点睛】自西经20°向东至东经160°为东半球;东经160°向东至西经20°为西半球。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丙气压带是( )
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D. 极地高气压带
8. 受甲、乙交替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B.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 全年温和湿润
9. 图示季节,北京地区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C.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答案】7. A 8. A 9.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可知,甲位于30°S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丙位于0°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根据风带的风向和位置可知,乙是盛行西风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盛行西风带,受甲、乙交替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A正确;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B错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受季风影响形成的,C错误;全年温和湿润为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的,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图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偏南,说明太阳直射点位置也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季,所以北京出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现象,B正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秋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夏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春季,ACD错误。故选B。
【点睛】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淡水资源日益紧张,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则是十分有限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0.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B. 地下水、河流水、冰川
C. 雨水、河流水、湖泊水D.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11.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A. 多年平均降水量B. 多年平均蒸发量
C 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D.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12. 水资源的分布不仅时间上分配不均,空间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①东南多,西北少 ②西北多,东南少
③夏秋多,冬春少 ④冬春多,夏秋少
A. ①④B. ①③
C. ②③D. ③④
【答案】10. D 11. D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D正确;深层地下水、冰川开发成本高,目前不能大量利用,A、B错;雨水发生的时间稳定性差,是不易直接利用的水资源,C错。故选D。
【1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总量越大,区域水资源量越丰富,D对。区域降水量不是通常所说的水资源,A、C错。多年平均蒸发量不能表示水资源的丰歉程度,B错。故选D。
【12题详解】
水资源的分布不仅时间上分配不均,空间上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①对,②错。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夏秋多,冬春少,③对,④错。①③正确,故选B。
【点睛】地球上能够被人们容易利用的水资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其它水体水资源不易利用。人口利用最多的是河流水,所以径流总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标志。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包括时间、空间两方面特征。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分布这类极地植被,长白山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海拔2691米,在2100米的无林地带上,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广阔的地毯式苔原。下图示意长白山苔原植被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长白山之巅与环北冰洋大陆沿岸环境的相似之处为( )
A. 地势起伏,坦荡广阔B. 长冬短夏,气候冷湿
C.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D. 冻土浅薄,水系发达
14. 长白山低海拔地带森林广布,苔原植物仅分布在长白山之巅,造成其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水分B. 土壤C. 光照D. 热量
15. 长白山苔原植物植株矮小且呈垫状分布,主要是为了适应( )
A. 强风的环境B. 干旱的气候C. 贫瘠的土壤D. 强烈的光照
【答案】13. B 14. D 15. A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可知,苔原植被适宜的条件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促,气候冷湿的环境。B正确;长白山上地势崎岖,不能用坦荡广阔形容,A错误;长白山之巅海拔高,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并不肥沃,也存在深厚的冻土层,CD错。故选B。
【14题详解】
长白山之巅海拔高,热量不足,导致乔木难以生长,而由低等的苔藓、地衣植物替代,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D正确。水分、土壤、光照等不是两地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ABC错。故选D。
【15题详解】
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气压差大,风大,为了抵抗强风,苔藓、地衣等植物不得不低地俯向大地,几乎所有植物都是低矮的,不但矮,甚至呈垫状。A正确;由前面分析可知该地气候冷湿,B错误;土壤不是影响苔原植株形态的主要因素,C错误;该地位于高海拔中纬度季风区,且同北极地区高纬度生长环境相对应,光照相对不强烈,D错误。故选A。
【点睛】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
第2卷:非选择题(55分)
16. 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鄱阳湖地区图
材料二: 庐山南北长29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势非常雄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多峭壁悬崖,是世界闻名的地质公园。“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是匡庐奇景的真实写照。
材料三: 一些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也会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鄱阳湖东岸甲地附近就有20多万亩沙丘。2011年11月,位于甲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1)描述庐山“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景观的成因。
(2)简述甲地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优势。
【答案】(1)成因: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岩块上升的形成断块山;断层面形成陡崖峭壁;不断受到外力(风化、侵蚀等)作用,形成奇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充沛,陡崖处易形成瀑布;水汽充足,山区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多云雾。
(2)风力资源丰富、稳定;沙地面积广,地价较低;风电属清洁能源,有政策扶持;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利于设备的运输和电场建设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鄱阳湖地区为材料,考查区域的自然特征和能源的开发,考查学生运用地理规律、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陡崖是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承受能力,岩体发生断裂,其中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陡崖,庐山是断块山,峭壁陡崖即断层面;断块山形成后,山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奇峰;形成瀑布需要陡崖(较大的落差)和充足的水量,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河流在陡崖处形成瀑布;茂密的植被使得山区水汽充足,空气对流显著,形成云雾笼罩。
【小问2详解】
甲沙地建立风力发电站的优势体现在风能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市场需求、交通条件和政策支持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鄱阳湖风力资源丰富、稳定;鄱阳湖东岸甲地附近就有20多万亩沙丘,沙地面积广,地价较低;风电属清洁能源,与我国可持续战略一致,有政策扶持;靠近东部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长江水运发达,铁路公路众多,交通便利,利于设备的运输和电场建设等。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极大陆素有“白色沙漠”之称,95%以上的面积被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另外,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220余种。目前,我国在南极大陆已建成的科考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18年2月7日在恩克斯堡岛选址奠基(图中A点附近)。下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简图及泰山站外景图。
(1)分析南极大陆被称为“白色沙漠”的原因。
(2)与北极地区相比,分析南极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更低的原因。
(3)试分析泰山站外形设计采用圆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的原因。
【答案】(1)南极大陆地处高纬度地区,且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平均海拔高,大风天多,导致气温低,降水少,气候干燥,地表终年被冰雪覆盖,呈白色;南极大陆恶劣的自然条件不适合植被的生长,地表缺少植被犹如沙漠。
(2)南极地区为陆地而北极地区为海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南极地区海拔更高,气温更低;南极地区终年冰雪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南极处于冬季时,地球位于远日点,极夜时间比北极长,降温时间更长;南极地区周围是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输送。(前三点为必答,后两点任答其一即可)
(3)圆形外表视野开阔,便于科学观测;碟形结构可减少风阻,减弱强风侵袭;高架设计利于大风通过,吹走建筑附近积雪,避免暴雪堆积甚至掩埋建筑物。(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南极大陆受极地高压和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稀少且多为降雪。气温低,地表终年被冰雪覆盖,呈白色。自然条件恶劣,多大风天气,地表缺少植被,白色冰雪上不能进行生产活动,与荒漠相似,被称为白色荒漠。
【小问2详解】
与北极地区相比,分析南极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更低与两地的海陆分布、地表覆盖物、地形地势、低温的天文时间、外围环境差异等均有关。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为陆地而北极地区为海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故南极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更低;南极地区有2000米厚的冰盖,海拔更高,气温更低;南极地区终年冰雪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气温低;南极处于冬季时,地球位于远日点,极夜时间比北极长,降温时间更长;南极地区周围是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有降温减湿作用。气温低,气压高,不利于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输送。
【小问3详解】
泰山站外形设计采用圆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是因为南极地区地势高、风大风多、雪厚、暴雪天气多见,考察站有被掩埋的危险。设计成圆形外表,可以拓宽视野,便于观测;碟形结构可减少风阻,减弱强风侵袭;高架设计不仅便于大风通过,吹走建筑附近积雪,还可以避免暴雪堆积甚至掩埋建筑物。
1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地区兴都库什山脉北坡。该河流泥沙含量在中亚河流中居于前列。阿姆河流域修建了很多水渠,在一些支流上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季节性调节水库。乙和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
材料二 中亚地区及阿姆河流域水系图
(1)简述本地区的地表环境特征。
(2)试分析从乙水文站到丙水文站在流量季节变换和含沙量变换的趋势及原因。
(3)分析阿姆河入湖径流量减少的原因及对河口湖岸地貌的影响。
【答案】(1)地形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河流稀少,以内流河和咸水湖为主;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土壤贫瘠,以荒漠土为主。
(2)从乙到丙,河流流量的季节变换变大。原因:有季节性支流的汇入,枯水期季节性河流无水汇入,汛期季节性河流汇入径流。从乙到丙,含沙量减少。原因:地势变得平坦,落差越来越小,泥沙沉积河床;水库泥沙淤积。
(3)原因:干流沿途的蒸发、下渗和人们用水的消耗。河口入湖水量减少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沉积作用减弱,湖口三角洲向湖心移动。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阿姆河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地理环境、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主要简述本地区的地表环境特征。从图中可看出有帕米尔高原、山峰,还有较多等高线稀疏的地区且海拔较低,说明该地区地形以平原、高原、丘陵为主;从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数值可判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亚身居内陆,降水稀少,根据图中的季节性河流、阿姆河、咸海可知该地区河流稀少,以内流河和咸水湖为主;由于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导致植被稀少,沙漠广布(卡拉库姆沙漠);土壤贫瘠,以沙漠土为主。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知,从乙水文站到丙水文站之间有季节性支流汇入,枯水期季节性河流无水汇入,汛期季节性河流汇入径流,导致该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大。从乙水文站到丙水文站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较平坦,河流落差小,流速变慢,泥沙沉积河床,同时有水库拦截泥沙,使得从乙到丙的含沙量减少。
【小问3详解】
河流径流量减少可从蒸发、下渗、灌溉等方面分析。阿姆河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沿途河水渗漏,加上河流沿线人们的取水灌溉等消耗,阿姆河径流量减少,使得阿姆河的入湖径流量也减少。阿姆河的入湖径流量减少,会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沉积作用则减弱,湖口三角洲也随着湖泊水位的下降向湖心移动。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①水位: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由气温特点决定。 ②流量:由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支流多少决定。 ③汛期:由河流补给类型及其补给时间长短决定 ④含沙量:由流域内气候湿润状况、地面植被状况、土质(或岩性)决定 ⑤结冰期:决定于河流所在纬度高低(最冷月月均温) ⑥水能蕴藏量:由水量、落差决定 ⑦凌汛:河流有结冰期、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发生时间各纬度不同,结冰时高纬早低纬晚,融冰时低纬早高纬晚,我国是初春和初冬季节,俄罗斯是春、秋季)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最高峰团结峰(5808米)所在的疏勒南山与托勒南山夹峙的山谷之间,流域内年降水量不足60毫米,年蒸发量3000毫米以上。某游客从甲地出发,沿疏勒河深入祁连山地旅行,发现山麓水草丰美,低坡林木葱茏,高坡草甸茵茵,山顶白雪皑皑。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示意疏勒河流域。
(1)概括疏勒河河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2)说出游客看到的沿途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解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说明近年来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疏勒河河水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泉)等。
(2)体现了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具体成因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分、植被、土壤等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
(3)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可以缓解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下渗增多,地下水增加;在补充地下水的同时,土壤水分增加,大气水分增加,利于植被生长,增加生物多样性;缓解土地荒漠化。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疏勒河流域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河流补给、地域分异规律以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文字材料,疏勒河是发源于山顶有白雪祁连山,“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又结合所学知识,疏勒河是发源于祁连山的内流河,该河中下游为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源补给主要是祁连山冰雪融水(受气温影响的河水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和地下水,夏季降水较多,大气降水补给量多,所以疏勒河河水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泉)等。
【小问2详解】
文字材料显示,随着山地位置“山麓、低坡、高坡、山顶”的变化,自然景观发生变化,该变化是随海拔高度而变化,为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具体成因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分、植被、土壤等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所以游客看到的沿途景观变化体现了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小问3详解】
自然地理五大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其中一个要素变化,会引发其他要素变化,使得地理环境发生整体性变化。本题是河流水量变化引发了中下游生态环境的变化。文字材料显示,疏勒河流域内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为干旱环境,近年来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加可以缓解中下游地区用水紧缺状况;近年来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加使下渗增多,地下水增加,在补充地下水的同时,土壤水分增加,水面蒸发,大气中的水汽增加,气候变得较湿润,利于植被生长,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区域气候环境等,增加生物多样性,还可以减缓和抑制土地荒漠化速度。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四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