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
专题02 议论文阅读:三大考点(二)-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议论文阅读:三大考点(二)-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共10页。
(五大考点:论证思路 语言分析 词句理解 段落作用 拓展探究)
考点04议论文阅读之论证思路类
【考点分析】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指作者在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讲究观点确切,讲究层次明晰,讲究论证方法运用,讲究论证材料的组合。《中考说明》要求考生能准确把握议论的基本结构,理清论证思路。论证思路考查综合能力,对考生的理解能力、辨析能力、概括能力等都提出有较高的要求。
论证方法类题目设问的方式通常为:
①简析文章(某段)的论证思路。
②文章某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③文章的某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④某段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
⑤完成思路类填空题。
⑥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技巧点拨】
一、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从论证过程看,论证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纵贯式,大体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逻辑顺字进行论证;二是并列式,由几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并列展开论证;三是递进式,各层次、段落之间关系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论证;四是对比式,把正反两方面观点、事例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从而更有力地突出正面论点和主张;四是总分式,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
二、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是指:作者为了证明某个观点,先后都做了哪些事。其中作者先后做的事,主要包括以下12种:
1.开头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
(1)提出论点:是否提出了观点,提出了什么观点?
(2)提出分论点: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是否提出了几个分论点,通过直接论证分论点,间接论证中心论点?
(3)过渡:作者是否运用过渡句,引出论据?
2.主体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六件事
(1)选择论据:引用了什么内容,充当什么论据?
(2)确定论证方法:运用什么论证方法?
(3)选择阐述角度:从哪个角度(正面还是反面);
(4)深入剖析增强论证力度:作者举出事实论据后,是否对论据进行了剖析说理?
(5)追加比喻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又运用比喻论证对文章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6)追加推理论证:作者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基础上,是否运用推理,对自己的观点再次进行了论证?
3.结尾部分看作者是否做了这三件事
(1)消除误解:作者在归纳总结前,是否强调了什么,以避免读者误解观点,保证论证逻辑的严密性。
(2)总体归纳总结:作者是否对前面的论证进行了总体上的归纳总结?
(3)做出结论:作者在归纳总结时,是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或者发出了什么倡议或警示?
三、论证思路的把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
3.明确论证中使用的论证方法。
4.明确论证的角度,即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论证证。
四、分析全文论证思路
1、答题思路:
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划分层次。
②概括层意。
③归纳论述,运用表承接的词语(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表述出来。
答题模板:
①(论点在开头)首先直接提出……论点(或首先引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名言等,提出……的论点);然后用……事例或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或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最后论证了开头……观点。
②(论点在结尾)首先引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名言等引出……的论题;然后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或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最后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或得出……结论;或发出……的号召,或提出……的希 望)。
五、分析段落论证思路
答题模板:
①(某段)首先提出 …观点(或本段的论题),然后从……角度进行分析论证(或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最后再次强调(点名、深化)……观点。
②(某几段)概述……内容(按段落顺序,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连接该部分论证内容),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了……观点。
考点05议论文阅读之语言分析类
【考点分析】
议论文语言风格多样:或幽默风趣, 成犀利深刻,或朴素自然……但其语言往往具有准确、概括、严密的特点。答题时,从语言的角度出题考查,可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妥帖、精准,体会作者的情感;也可从修辞内涵、结构作用等角度切入,赏析语句的精妙之处。
议论文语言分析类题目设问的方式通常为:
①简析文章(某段)的论证思路。
②文章中的某个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③文章的某个词能否换成某个词,为什么?
④某段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⑤赏析某句话的表达效果。
……
【技巧点拨】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等特点,也不乏生动。阅读议论文时,要注意:
①关联词、修饰语、关键性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②体会鲜明地表达作者观点、情感的词语的作用;
③理解概括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④体会修辞和句式的运用特点和表意作用;
⑤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内容,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作用;
⑥感叹、祈使、反问、双重否定等句式的表达作用。
根据题型的不同,在回答问题时,会各有所侧重:
一、分析词语表达效果
1、答题思路:语言准确:①概念使用准确;②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
语言严密:语言周密,逻辑性强。 议论文阅读
语言鲜明:观点明确,感情色彩鲜明,不模棱两可。 之语言考查 与解析
语言生动:①运用成语、俗语、各种修辞。②表达方式:描写。③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④句式多样化。
2、答题模板:①(准确、严密性)“xx”一词阐述了……内容,准确论证了……(论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②(生动性)“xx”一词运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观点)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③(鲜明性)“xx”一词明确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体现了议论文语言鲜明的特点。
二、xx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模板:①(一般情况)不能。②xx词的意思是……,在程度(范围、数量、时间、语气)上起限制作用。或xx词准确论述了……(内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③若删去,原来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语意太绝对,不符合实际。④所以不能删。
三、分析x句语言特色
1、设问方式:①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x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②本文论证语言极富特色,请对x句做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 ①挑选出合适的词语从词语角度赏析。
②从句式角度:a.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人而认同论点。b.反问句:加强语气,增强说服力,引人深思。c.感叹句:加强语气,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四、以x段为例,简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答题模板:①本文(段)语言准确(严密、简洁、鲜明、生动)。②如“……”(找出具体语句)句中的……(词语)准确地(概括地)证明了……内容,或运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阐述了)……的内容(观点)。
考点06议论文阅读之词句理解类
【考点分析】
议论文阅读注重考查学生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并表述词语和句子含义的能力。这就要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品读具体语句,准确整合信息,规范表述。议论文语言分析类题目设问的方式通常为:
①请理解画线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
②结合语境,某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③联系文章分析,文中的某个词语指代什么?
④请把某一句话放回文章,恰当的位置应该是哪里?请说明理由。
⑤联系文章,谈谈某个句子的含义。
【技巧点拨】
对于词句的理解,都必须紧扣文章中心论点,联系上下文(语境),组织归纳语言。
一、理解词语的含义
答题模板:词语的表层含义十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词语对表达中心的作用(逻辑上准确严密;说理上概括简洁;修辞上生动形象)。
二、xx词语指代什么
答题思路:①指代性词语:要在上下文中由近及远或从前往后找。“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
②非指代性词语:从理解词义入手,找到关键词或关键句,把指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直接代入原句中,判断与原文的思路、意思是否一致。
③运用修辞的词语:明确词语所在句段的含义,分析其语境义,理解其引申义、概括义、附加义或隐含义等;如果是比喻,则联系上下文,抓喻体、找本体、还原其本义。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思路:①抓关键词:找句中的关键词,将对句子的理解缩小到对词语的理解→弄清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根据关键词来理解句子。
②抓位置:a.句子在首段,从全文看有领起下文的作用,那么理解它时就必须从它所领起的下文内容分析。
b.句子在中间段,有过渡的作用,那就要注意审视上、下文段的内容。
c.句子在靠近结尾或结尾段,起概括总结全文或揭示某种意义的作用,理解时就必须对其上文有所了解,结合上文内容分析。
③抓语境: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会产生一定的意义,要把句子或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其语境义。
④抓哲理:可在把握观点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作者阐述的哲理表达出来。
四、语句还原
答题思路:①判断句子特点: 一般多为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作为论据的句子。
②看题干还原位置:若题干提示为第x段和第x段中间,应从句子的承上启下作用进行分析。若题干提示为第x段前、后或中间,应分析文章的各个段落的分论点,据此判断这句话的位置。
考点07议论文阅读之段落作用类
【考点分析】
议论文阅读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对文章段落的安排及作用有所理解。议论文段落作用类题目设问的方式通常为:
①说说某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
②选文第x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③第x段文字能否去掉?谈谈你的看法。
④联系文章,谈谈文章这样结尾的好处。
⑤有人认为,将第x和第x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有什么看法?请谈谈你的理由和看法。
【技巧点拨】
分析议论文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分析这一段的论述内容及其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从结构上看与题目、开头、上文、结尾是否有照应关系等,要看议论文的内容是什么,然后根据段落具体内容去具体分析。
一、议论文首段作用
1、结构上:
①点题(或解题、交代题目由来)
(知识补充:点题就是用扼要的话把谈话或文章的中心意思提示出来。点题有两种形式,一是明点,就是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愿的含义;二是暗点,就是在词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的点出题意)
②开门见山,提出……的观点,引出论点或论题,引出下文;
③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④与结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⑤增强说服力
内容上:
①引用名言、事例、故事,或以某种社会现象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
②作为事实或道理论据,证明论点;
③摆出错误的论点和相应论据,为下文批驳树立靶子;
④用……的方法,论证了……的论点;
⑤充当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论点);
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议论文中间段落作用
1、结构上:
①引出下文;
②总结(照应)上文;
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阐述的……内容,引出下文关于……的论述。
2、内容上:
①x句本身就是论点;
②如果运用了举例或道理论证,则作用往往是论证论点。
三、议论文结尾段落作用
1、结构上:
①补充论证,深化中心论点;
②看与题目、开头、上文是否有照应关系。
2、内容上:
①总结全文,提出……的中心论点;
②强调……的中心论点;
③指出议论的意义和作用,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启发人们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四、第x段能否删去
答题模板:
①(一般情况)不能;
②第x段运用了……的论证方法,论述了……;
③对……(中心论点)起补充论证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分论点;
④如果删去,就不能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⑤所以不能删去。
考点08议论文阅读之拓展探究类
【考点分析】
议论文阅读往往设计拓展探究类题目,这类题目要求考生,领悟作品内涵,能够表达从中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联系文章,做出自己的评价。这就要求考生在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探究,进行有创意的表达。议论文拓展探究类题目设问的方式通常为:
①针对文中第x段所提到的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②阅读本文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③结合本文观点,联系自身实际,具体谈谈我们可以怎样做到“……”。
④联系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的“……”一句话的理解。
⑤结合链接材料和本文观点,比较侧重点有何不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或理解分析。
⑥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建议。
【技巧点拨】
议论文拓展探究类题目结合具体的问题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谈启示:
联系文章观点(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我认为…(对以上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提建议:
①整体感知,把握观点。明确题干是要求对文中所涉及的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还是对全文的思想内容提出子节点看法和评价,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发表建议;②围绕观点,大胆表述。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方向,紧扣文章论点,可操作性强;③联系生活,有感而发。找到个人生活与文章的对接点,把自己感受、体会最深的一点提炼出来,做到观点有理有据,内容准确全面;④表述有序,语言通顺。分条陈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发表见解:
①用一个层次明晰的句子简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②用“分点说明”的方式进行答题,也可用“总分式”的结构进行答题,先用“总说”来表达观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说。
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悟:
首先要紧扣论点谈感受,从作者的观点出发延伸,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清楚该观点在自己人生经历的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其次表达自己领悟到的启示。切忌写名人事例,切忌绕开阅读材料不切实际地陈述。答案组织上要注意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评述观点:
①要紧扣文章作者的正面观点,与文章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②从容易作答的角度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不能模棱两可;③可从原文中提炼可支持自己的观点结论的论据,语言表述要简洁;④思路条理清晰,有说服力。
结合链接材料,写探究结果(或理解分析):
①提炼材料阐述的观点或内容;②根据链接材料,从原文中找相关阐述的观点;③把链接材料同文章论点进行比较,找出相吻合的观点作为自己的观点;④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的内容进行论证。
联系实际谈看法:
要注意紧扣论点谈认识或写感悟,从作者的观点出发,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清楚自己对题干所提到的现象(观点)的认识及受到的启示等。切忌脱离原文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陈述。所以,答题时必须紧扣文本并充分利用文本 中的观点。明确作者的立场,以此为基础,结合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事例,谈自己的认识,一般是作者观点的延伸,尽量不要标新立异。答题格式为:①明确自己的观点;②阐述理由,联系材料或生活实际,分析为什么这样认为;③小结,重申观点,发出号召。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4 记叙文阅读:两大考点(四)-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共10页。
这是一份专题03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三)-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共13页。
这是一份专题02 记叙文阅读:五大考点(二)-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知识清单(全国通用),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