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时政方向08 哲理思辨(热点话题+时事热评)
展开语言文字规范;“较真”精神
“账号”还是“帐号”?不妨多些这样的较真
登录微信时,输入的是“账号”还是“帐号”?2023年7月,话题“账与帐很多人分不清”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烈讨论。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里面只有“账号”而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王耿表示,古人常把账目记于布帛上悬挂起来以利保“帐号”。存,故称日用的账目为“帐”,后来为了与“帷帐”分开,另造形声字“账”,表示与钱财有关。较真“账号”与“帐号”,有意义吗?2023年6月,某新闻媒体发布的《网络不规范用字用词现象研究报告》显示,互联网平台最常出现的错别字中“帐号”排名第一。一名大学生留言,他长期看到微信、微博等登录页面上用的是“帐号”,一直认为“帐号”是正确的用法。如果不是有媒体关注报道,或许自己不会关注到“账号”与“帐号”的差别,更不会知晓词义的“变迁史”。
实际上,网络不规范用字、用词现象十分常见,除了“账号”与“帐,许多人还分不清“登陆”号”与“登录”、“充”与“冲”“定金”与“订金”等。不少网友表示今天的社会必须重视汉字的精准书写和正确使用。
【时事热评】
@《光明日报》:面向广大用户的各类机构主体,在语言文字使用时必须严格遵照使用规范。促进大多数人规范语言文字使用,从约束机构正确使用规范词语做起,实有必要。
@浙江宣传:语言学家、《咬文嚼字》前主编郝铭鉴曾说,语言是社会公器,需要大家约定俗成形成共识,彼此的交流才会有效。新兴的网络语言进入日常生活,导致很多人在交流中跟风使用网络烂梗、错词错句,逐渐形成“不好好说话”的坏习惯。对那些错用误用的文字,需要拿出些“较真”精神。比如就曾有网友针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展开了辩论,而对这一字之差的“斤斤计较”,体现的是人们对汉字文化的严谨态度。
二、【热点话题】
传统与新潮;生活新时尚
“围炉煮茶”凭什么成为年轻人的冬日新宠
2022年冬天,年轻人中蹿红一种新中式喝茶——围炉煮茶。截至12月,“围炉煮茶”话题在小红书上的浏览量已高达1158.8万,发布相关笔记7万多篇。火红的炭炉里飘出缕缕茶香,铁网上烘烤着板栗、红薯等精致茶点摆满桌子,三五好友围坐闲聊,秋冬时节的氛围感被围炉煮茶拉满。围炉煮茶的复兴,有一种向传统美学致敬的意思。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围炉煮茶所提供的一个“慢生活”捷径以及体验上带来的“松弛感”深受年轻人喜爱。但围炉煮茶的价格并不算低,某点评平台上显示,单次消费的价格在88到218元,多数还有2个小时左右的消费时限。从消费评价上看,很多消费者在初次尝鲜后,基本不会复购。
【时事热评】
@中国经济网:围炉煮茶的火爆不是偶然,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围炉煮茶若想持续“火”下去,需要的并不是单纯的“蹭热度”以及“网红”元素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要将“围炉煮茶+”元素融入原有的产业中,找到其中适合的融合点。
@《大众曰报》:当前新事物层出不穷,即便没有围炉煮茶,寻求体验式消费的年轻人也会找到其他替代物。当围炉煮茶的新鲜感过去后,为氛围买单的人恐怕也会尽数散去。
三、【热点话题】
多样化选择;思维方式
该像PPT那样思维吗
光明网评论员
PwerPint(幻灯片或演示文稿)的发明者之一丹尼斯·奥斯汀于2023年9月1日去世,引发了人们对以PPT为代表的信息沟通、展示方式的回顾与思考。
1987年,这个综合图形、剪贴画、多种字体的制作软件诞生,从此将专业性的演示文稿普及为傻瓜机似的简易操作,并进一步强化了办公系统的可视化。在30多年后的今天,PPT已经跨越各种文化,成为职场生活的象征。有统计称,目前全球用户每天PPT的演示文稿创建超过3000万份;又有论者称,3000万只是2001年的数据,现在这个数量恐怕已经是天文数字。
流行必然伴随争议,对PPT的批判、批评、抱怨、戏谑从未消失。焦点之一可以称为思维的简化。各种表意方式中,数学推演、纯文字论证肯定是相对复杂的,而可视化的展示势必会降低问题的复杂性,这种为照顾人的注意力而做出的取舍,舍去的往往是需要多重逻辑推演的关键内容。比如,PPT的展示方式曾被指责,称其为应对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解体事件负有一定责任,因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调查该事件的委员会发现,一张PPT使用了“草率”和“含糊的定量词语”,掩盖了航天器“危及生命”的安全问题。报告称:“普遍使用PwerPint简报幻灯片而不是技术论文,说明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技术沟通方法存在问题。
另一个争议的焦点可以称为思维的模板化。PPT软件使人人都能成为制作者的关键方法,是提供各类使用模板;随着PPT的格式、动画和多媒体能力的渐趋多样,更多样化的PPT模板提供和素材提供,也形成了-个产业链条,与职场上越来越“卷”的PP]文化呼应。内容的要点与要点之间的关系、条件与结论间的逻辑,或多或少都要服从于模板的换片节奏、展示方式、动画效果、注意力抓取要求,而论题重要与否则取决于“展示”技巧的高低。某种意义上,PPT式思维已经等同于今天的“职场思维”,“工作干得好,不如PPT做得好”,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技术必然带来便捷和普适,而便捷和普适换个角度讲就是简化思维,从照相机到个人电脑的普及,无不如此。上述争议当然不是要取消PPT这项具体的技术,本质上不过是在追问一个问题:技术是服务了我们,还是规训了我们?是使“人”更丰富化,还是使“人”更同质化、一元化?当类似的技术已经进入社会生活的基本结构,成为信息沟通的基础设施,只能“迭代”而无法被“取消”的时候,保持这种追问尤其有意义。
丹尼斯·奥斯汀当年产生PPT这一构想,来自对既有常识、习惯--比如“只有设计部门才能做幻灯片”的质疑,觉得“任何能使用电脑的人都可以制作幻灯片”。今天我们生活在PPT的日常里,也应该学学他对所谓“常识”的审视,至少常提醒自己一句:世上不止PPT一种思维。
四、【热点话题】
人生选择,理性认知
都听网友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上网问网友的门
你可能想不到,我们现在可以多大程度依靠其他人做决定。
比方说,买哪件衣服才好看,哪个型号的电脑比较耐用——种种问题放到网上,都会有好心人替你解答。
也就是说,现在要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对大小难题的看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了。很难向对象、爸妈开口的丑事,网上搜不到答案的私事,不好意思麻烦朋友的小事,现在都能——询问陌生人。
豆瓣上就有一个叫“请帮我做选择!”的小组,聚集着40万组员,这些人似乎真情实意地把一部分选择权交给了网友——大到去哪里工作,小到朋友圈发哪张照片、今晚吃粥还是吃面,什么都问。
最常见的问题还得是“工作”,诸如“ffer(录取通知)”选哪个、“公司”选哪家全都是你我在人生关卡可能面对的老大难问题,这时候,踩着网友的肩看看,也许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捷径。选哪所“学校”读哪个“专业”,该不该“考研”以及去哪个“城市”,都等待着一位热心肠的网友老师前来指点迷津。
当然,除了严肃的人生抉择,小到一件商品“好看”与否、“颜色”该选哪个,组员们也会踊跃票选、发言,他们乐于pick(挑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好看、好用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电脑、衣服、裙子、包包”。对有审美障碍的人来说,要把形象提到及格线以上,最快的方式就是请广大网友把关。
但如果人生中每一个决定,都交给陌生人来完成,会变成什么样?
你的生活大概是这样的——人生选择上,网友会建议你,文理分科要选理科,大学选学校,如果不是要做医生或律师,优先上“985”“211”;生活选择上,当你问一件东西要不要买,网友可能会说,好看,但不值这个价,当你租房时问选通勤时间短的还是房租便宜一点儿的,网友会说要选离公司近的……总之,在选择小组,最热门的建议永远都要建立起自我保护的界限:要以自我感受为中心,多为自己考虑;想做就不要留遗憾不必在乎外人怎么看。换句话说,组员建议你成为一个最爱自己、对待感情不拖泥带水效率至上的理性人。
而这种生活,我们可以称为“当代互联网对生活的标准答案”。
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天单在食物上,就要做出226.7个决定。于是有一种说法认为,当代人每天做的决定数量之多,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但显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好了准备。
这种“选择越多越选不出来”的当代疲惫,被称为“决策疲劳”。即使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但经历漫长的纠结之后,人们依然无法决策,希望再次获得陌生人的分析、劝说。简而言之,当代人正在追求一种“游戏读档式”的完美人生。
实际上,社交平台的选择并不保证管用。尤其对大事而言,很多问答都遵循这样一种模式:当事人给出一段简化的前情提要,网友给出更简短的指令,而这些指令大多非常果决——当然,给出建议的人未必有经验,但这并不妨碍提问者从这些理性回答中获得勇气。
提问的人追求理性建议,建议的人通过理性分析获得快感,双方都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自我的理想化:成为一个现代的、理性的、不被情绪和跟风支配的人。
五、【热点话题】
Z世代生活方式
“爱因斯坦的脑子”热销,“情绪买卖”能治好“心灵感冒”吗
王欣悦
不少人可能听过“爱情买卖”的旋律,却不知道有没有“情绪买卖”的经历。打开电商平台,很多年轻人热衷于在网络上购买“情绪”,看着既有趣又有些“荒诞”。
网购“情绪”干奇百怪,往往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在网上下单一份“虚拟蚊子”,就会有卖家进行角色扮演,不定时“嗡嗡嗡”地来吵你;分手后买一份“骂醒恋爱脑”,便会有陌生人来担任“聊天搭子”,对你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大考前夜买一个“爱因斯坦的脑子”,其实就是一张普通的爱因斯坦的照片,考试时仿佛就能有种无形的加持……
看似“无厘头”的情绪产品,在网络平台上却有着不低的交易量,不少店铺甚至月销量上千。一个“敢买”,一个“敢卖”,“情绪的市场”和情绪本身一样,让广大网友难以捉摸。
是不是在“瞎胡闹”,不少人有着自己的看法。事实上,表面看来摸不着头脑的虚拟服务,却能实实在在满足人们对情绪的需要:可能是陪伴感,或许是需求感,抑或是满足感,但无论如何,都在戏谑中缓解着生活的压力,在搞笑中完成了自我的认同。
这样看来,好玩搞怪的喊话视频、主打倾听的心灵树洞、祈求好运的逢考必过图.释疑解惑的冥想交流……花样百出的“情绪产品”,让一个人的精神内耗变成几个人“-起想办法”的情绪开导,不失为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之余,人们抚慰身心、愉悦自我、加油充电的一种尝试与探索。
今天,情绪,特别是情绪价值,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推崇。当“拒绝内耗”成为很多年轻人踏入社会的信条,当MBTI(16型人格指标)成为年青一代认识己、结交他人的工具,当颜色明快的“多巴胺穿搭”带给自己和身边人足够的愉悦……“情绪这一块,绝对给足给到位”,已经成为不少人的生活理念。
其实,每个人的情感需求,构成了情绪价值的底层逻辑。情感需要安抚,心灵渴望疗愈。互联网情绪产品的本质,正是现实世界发现情绪、挖掘情绪、满足情绪、治愈情绪的投射。
只不过,情绪产品归根结底也只是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比如,“叫早服务”看似能督促早起,但战胜惰性还需自律;“好运喷雾”或许能带来强烈的心理暗示,可是现实生活中的好运需要我们靠切实努力去争取;高情商教程能让人学会只言片语,但更好的交流方式更在于日久见人心
购买情绪产品,或许能作用一时。但能不能克服“心灵的感冒”,关键要看能否“继续转化”,以更强大的内心、更从容的姿态,去迎接新的一天。
还应看到,目前网购“情绪”尚属新现象,市场有待规范。咨询师、疗愈师等的专心水准如何鉴定?产品的实际效果如何衡量?服务过程遇到纠纷怎么维权?诸多现实问题都还没有妥帖的答案。
总的来说,在“压力山大”的时候,不妨对所谓“情绪”产品保留包容审慎的态度。把市场的交给市场,把规范的交给规范。我们要做的是,深呼吸,为生活这场漫长的旅行,留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五、【热点话题】
艺术与数字时代
短视频里的小帅和小美,会不会把电影玩坏了
孟繁哲
在短视频平台上,即便你看了100个电影解说,也可能记不住任何一个角色的姓名。但相信你不会忘记的是:“小美”是女主,“小帅”是男主,“丧彪”是反派,长得壮的被称作“大壮”,有胡子的被称作“胡子哥”似乎所有电影都可以被归结为“小帅和小美”的故事。有人认为,短视频像一枚刀片,把电影“肢解”了。
仔细考察电影解说类短视频,不难找到其中的制作套路。时长大多在三五分钟,呈现副情关键片段,配合内心毫无波澜的AI旁白,再插入引人入胜的背景音乐。此外,还不能忘记如下窍门:开头要出现案发现场、神魔鬼怪、激烈争吵等最具戏剧张力的画面;解说词要善于抖包袱,同时创作“废话文学”:“不出意外的话,要出意外了”“这个长得像小女孩的小女孩,其实是一个小女孩”;结尾要设置悬念,制造“未完成的紧张感”。在短短几分钟里,视觉冲击、剧情反转、幽默解说等持续带来的刺激感,将使观众获得一种快节奏的“即时满足”。
有电影爱好者把电影比作“文化大餐”,好的电影每个镜头都值得慢慢欣赏、细细品味。但在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之下,直言只有睡前的一点儿时间真正属于自己。吃不下“光影大餐”,来份“电子榨菜”也别有滋味。在短视频平台上,看肥皂剧可以节约时间、高效放松,看悬疑片可以梳理情节、消除疑问,看经典作品可以倾听解读、汲取新知。“小帅和小美”提供了灵活的观影渠道,也反映了人们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预测,到21世纪,人们每周只需要工作15个小时。遗憾的是,这一预测并未成为现实。技术越进步,人们越繁忙,耐心越珍贵。身处“加速时代”,链接、检索和多媒体等互联网技术,让我们能轻易获取海量知识,也使我们接触的信息呈现碎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短视频作为一个高效的信息传播载体,可以使人们用最少的时间了解最多的资讯。电影解说类短视频中,那句标志性的“注意看,这个男人叫小帅,他旁边的这个女人是小美”,无非是人们追求信息传播效率的必然结果。
“我参加了一个速读课程,用20分钟读完了《战争与和平》,它跟俄国有关。”美国导演伍迪·艾伦的这句玩笑话从侧面说明,“短平快”的信息固然能带来效率,却难以传递复杂的想法,启发深刻的思考。当看“3 分钟电影”成为习惯,“信息快餐”成为一日三餐,人们就可能在“狂炫”的屏幕前逐渐失去专注和思考的能力。
有人说,“小帅和小美”正在毁掉电影。然而,电影的独特魅力永远不可替代,电影艺术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故事情节,更在于用镜头语言讲述故事的形式。或营造视觉奇观,或阐释哲学思考,或表达独特见解,电影制作者运用场面调度、蒙太奇和人物拐情等各种手法,在银幕上勾勒出一幅幅迷人的画面。光影缤纷之间,人们能够欣赏时尚潮流、视觉特效,也能获得生活教益、历史启示。正因如此,优质电影能激发情感共鸣,也能让人逃离日常生活的琐屑,享受心灵短暂的安宁与平静。为了一部3分钟的“小帅和小美”,放弃这样难得的精神享受,难免有明珠暗投之憾。
然而,导演贾樟柯曾说:“1分钟的短视频,你马上明白它在说什么。这种有效性会为传统电影叙事带来启发。”这为新媒介技术给电影制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并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持续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精品,如何既能适应又能引领人们的观影趣味,是电影行业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对个体而言,“小帅和小美”的出现,也要求我们在自我调适和适度节制中掌握信息获取的主动权。只有让技术服务于现实所需,我们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数字幸福感”。
热点时政方向07 学习实践(热点话题+时事速递+时事热评+人文示例): 这是一份热点时政方向07 学习实践(热点话题+时事速递+时事热评+人文示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热点话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热点时政方向06 国计民生(热点话题+时事速递+时事热评+人文示例): 这是一份热点时政方向06 国计民生(热点话题+时事速递+时事热评+人文示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热点话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热点时政方向05 爱国奉献(热点话题+时事速递+素材聚焦+人文示例): 这是一份热点时政方向05 爱国奉献(热点话题+时事速递+素材聚焦+人文示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热点话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