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一)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成语中前者涉及化学变化、后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海市蜃楼B.百炼成钢、木已成舟
C.破釜沉舟、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花香四溢
2.下面是4位同学对“化学与健康”这一话题发表的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小丽B.小明
C.小刚D.小强
3.下图是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药品B.放置盛氢气的集气瓶
C.稀释浓硫酸D.试管的洗涤
4.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使用太阳能B.乘公交出行
C.增大绿化面积D.经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5.化学家Tim Richard将分子结构像小狗的某物质(如图所示),取名为“小狗烯”(化学式为C26H26)。下列关于“小狗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0
B.“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小狗烯”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
D.“小狗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约为92.3%
6.如图为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口”中应填写“锌”,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30,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
C.m、n的值分别为30、2,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D.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C.用红磷测定空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装置漏气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大
D.用氯化钠配置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氯化钠不纯净配出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小
8.我国科研人员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备醋酸(CH3COOH),此过程中主要物质间转化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转化Ⅰ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B.催化剂可提高生成醋酸的质量
C.醋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D.转化Ⅱ中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反应
9.实验室常用来制取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O2加快了反应速率,但没有增加氧气的质量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
D.反应前后氯元素呈现的化合价分别为+3价和-1价
10.如图,将盛有熟石灰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到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然后往烧杯里的蒸馏水中加入某物质,其中能使熟石灰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是
A.纯碱B.硝酸铵C.氢氧化钠D.氯化钠
1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12.如图为Na2Cr2O7、Na2SO4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Na2Cr2O7大于Na2SO4
B.20℃时,Na2Cr2O7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
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50℃时,将210gNa2Cr2O7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150g Na2Cr2O7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22年1月6日,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京张高铁上线,列车采用轻量化技术、环保可降解材料、石墨烯空气净化装置打造绿色低碳空间。在高强度、轻量化铝合金车体的基础上,还在车体局部结构构件中使用了更轻、更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高铁站通过增加消毒频次确保旅客出行安全,其中就包括一种新型消毒剂ClO2.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腐蚀性。
(1)用于制造车体的铝合金属于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石墨烯空气净化装置的工作流程中包括活性炭过滤原理,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3)ClO2的化学性质有 (写出一点即可)。
14.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主要包括:①粗盐精制;②电解微酸性NaCl溶液;③ClO2的制取。工艺流程如下图,其中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1)试剂X是 (填化学式);操作A的名称是 ;加入适量HCl除为了满足电解时的微酸性外,还能除去溶液中的杂质离子,请写出其中所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分析完成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
(3)为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除将H2和Cl2制成HCl充分利用外,还可循环使用的物质Y是 。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仅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氧气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不能选择的是 ,原因是 。
(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该装置的优点是 ,收集装置选择E时,发生装置的导管口应该连接 。
16.某兴趣小组通过化学实验对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问题进行了探究。
【探究一】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甲同学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并补充如下实验:在甲同学实验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 时,可以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同学们另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展开进一步探究:
[提出猜想]
(3)猜想1:CaCl2;
猜想2:CaCl2和HCl;
猜想3: 。
[实验验证]
(4)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 ,证明猜想3成立。
[反思交流]
(5)为验证猜想3成立,还可选择的药品或方法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CuCl2溶液B.通入CO2C.Na2CO3溶液D.NH4NO3溶液
【探究二】
乙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查阅了相关资料,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查阅资料:
①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②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
(6)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
【拓展延伸】
(7)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对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验证思路可以是:
思路一: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
思路二: 。
17.某氯碱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原理为∶2H2O+2NaCl2NaOH+H2↑+Cl2↑,另将生成的H2与Cl2恰好完全化合生成HCl制取浓盐酸。现将22.1t饱和食盐水电解完全(忽略水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共收集到H2为0.1t。试计算:
(1)NaOH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 。
(2)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的质量为 。
(3)电解后所得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A. 聚沙成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 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故是化学变化,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C. 破釜沉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蜡炬成灰的过程中即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 滴水成冰是水的状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花香四溢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而引起的,故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
2.A
【详解】A、幼儿正在长身体,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是钙,因此幼儿补钙比成年人要多,A正确;
B、胃液的pH为0.5~0.9,胃液在这个值范围内说明是健康的,而不是胃液pH<7就健康B错误;
C、钙元素为常量元 素,C错误;
D、煤气中毒是煤气中的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无法运输氧气导致的机体缺氧,煤气中毒后要及时通风并吸入氧气,汽水不能用于解毒,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图中试管里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符合题意;
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盛氢气的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上,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标签未朝向手心,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洗涤试管时,应倒出废液,然后用水冲洗,再用试管刷上下移动擦洗试管内壁,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D
【分析】低碳生活和低碳技术的基本理念是节能减排,“低碳”指的是生产、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使用太阳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
B.乘公交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
C.增大绿化面积,增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理念,不符合题意;
D.使用一次性木筷,增加森林的砍伐,减少树木吸收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理念,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详解】A. “小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6+1×26=338,故错误;
B. “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1×26)=12:1,故错误;
C. 一个“小狗烯”分子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故错误;
D. “小狗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约为×100%=92.3%,正确。
点睛:掌握化学式的意义及与化学式有关的计算是解题关键。
6.D
【详解】A.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锌的质子数为30,所以图示“口”中应填写“锌”,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0,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30,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此选项错误;
C. 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30,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所以m值为30,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第一层最多排两个电子,所以n的值为2,该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此选项错误;
D.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Zn2+,此选项正确。
故选D。
7.D
【详解】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不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减少溶剂不变,则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不变溶剂增大,则溶液的质量增大,但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选项不正确;
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装置漏气压强差变小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变小,选项不正确;
D、用氯化钠配置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氯化钠不纯净导致溶质质量偏小,配出溶液的质量分数变小,选项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由图可知,甲为二氧化碳,乙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转化Ⅰ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选项错误;
B、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即催化剂不能提高生成醋酸的质量,选项错误;
C、醋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12×2):(1×4)=6:1,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丙为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醋酸,乙为一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转化Ⅱ中一定有含氢元素的物质参与反应,选项正确,故选D。
9.D
【详解】A、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无法增加氧气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故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D、钾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设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x=+5,氯化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反应前后,氯元素呈现的化合价分别为+5和-1价,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详解】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说明加入的物质遇水后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A、纯碱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变化不明显,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溶液的温度会降低,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溶液的温度会升高,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无明显变化,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D
【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都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生成盐和水,故A错误;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B错误;
C、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白炽灯发光发热,故C错误;
D、金属腐蚀是缓慢氧化的过程,反应中有热量放出,故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6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Na2Cr2O7大于Na2SO4;故选项正确;
B、20℃时,Na2Cr2O7的溶解度是8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80%;故选项错误;
C、大于48℃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减小;故选项错误;
D、50℃时,Na2Cr2O7的溶解度是110g,10℃时,Na2Cr2O7的溶解度是60g,将210gNa2Cr2O7饱和溶液降温到10℃,析出50g Na2Cr2O7;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1)金属
(2)吸附
(3)强氧化性(或强腐蚀性)
【详解】(1)用于制造车体的铝合金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石墨烯空气净化装置的工作流程中包括活性炭过滤原理,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的结构,具有吸附性。
(3)由题目信息,通常情况下,ClO2是一种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腐蚀性,化学性质是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故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强氧化性和强腐蚀性属于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
14. Na2CO3 过滤 NaOH+HCl=NaCl+H2O 氯化钠
【详解】(1)粗盐水中Ca2+和Mg2+的可以分别加入过量的Na2CO3和NaOH形成沉淀过滤掉,故X是Na2CO3,操作A是过滤,过量的Na2CO3、NaOH可以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其中盐酸和氢氧化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2)根据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可推知电解食盐水的生成物是氯酸钠和氢气,因此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3)NaClO3再和HCl发生反应Ⅲ: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Cl2可以和H2反应制成 HCl充分利用,NaCl(Y物质)也可循环使用。
15. 长颈漏斗 集气瓶 A F F装置是向下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B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
【详解】(1)由图可知,①为长颈漏斗;②为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选择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D、E,故不能选择F,因为F装置是向下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B;
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可将块状二氧化锰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止水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使固液接触,反应发生,产生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过氧化氢溶液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固液接触,反应发生;
收集装置选择E时,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发生装置的导管口应该连接b。
16.(1)
(2)≤7
(3)CaCl2和Ca(OH)2
(4)溶液变红色
(5)ABD
(6)AB实验中变色硅胶不变色,C实验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7)证明生成物的生成
【详解】(1)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时,碱性会减弱,溶液的pH也会减小,则应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pH≤7时,溶液显中性或酸性,才能证明酸碱发生了反应。
(3)当氢氧化钙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和Ca(OH)2。
(4)若猜想3成立,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5)A、氯化铜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铜沉淀,若观察到蓝色沉淀产生,则证明猜想3成立,该选项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若观察到溶液变浑浊,则证明猜想3成立,该选项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氯化钙、氢氧化钙均能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则无法证明猜想3是否成立,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硝酸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氨气和水,若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证明猜想3成立,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BD。
(6)由于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则能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AB实验中变色硅胶不变色,C实验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7)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若想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即可验证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还可证明生成物的生成。
17.(1)Na/钠
(2)解:设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质量为z。
z=3.65t
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的质量:。
答: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的质量为10t。
(3)解:设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气的质量为y
x=4t
y=3.55t
电解后所得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电解后所得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7%;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钙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盐酸后,测得溶液pH为9,溶液pH减小。
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三),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中国科学家研究表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