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展开2023-11-18
(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错选不得分)
1. 下列属于组成生物体大量元素的一组是( )
A. H、O、P、SB. C、N、Zn、CaC. K、O、P、MnD. C、Mg、M、S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细胞内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的比例,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为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为微量元素,如Fe、Mn、B、Zn、M、Cu等。
【详解】A、H、O、P、S都属于大量元素,A正确;
B、Zn属于微量元素,C、N、Ca均为大量元素,B错误;
C、Mn为微量元素,K、O、P均为大量元素,C错误;
D、M为微量元素,C、Mg、S均为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A。
2.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圆满结束,在此期间,冬奥村美食频频登上热搜。中国的饺子、烤鸭备受欢迎。高峰期时,运动员们一天要吃掉100多公斤的饺子,午餐时段消耗80多只烤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饺子中含有多种有机物,其共有的组成元素有C、H、O、N
B. 饺子馅中的无机盐被人体吸收后,可参与形成多种化合物
C. 鸭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为脂肪
D. 鸭皮细胞在烤制过程中先丢失结合水,后丢失自由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作用。
【详解】A、饺子皮主要由小麦粉制作而成,小麦粉中含有淀粉,淀粉为有机物,其组成元素的为C、H、O,A错误;
B、饺子馅中的无机盐进入到人体细胞中,饺子中的无机盐会参与形成多种化合物,如肉馅中的Fe2﹢会构成血红蛋白,B正确;
C、脂肪是鸭的良好储能物质,而糖类是鸭的主要能源物质,C错误;
D、鸭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当鸭皮细胞在烤制过程中,先失去自由水,后细胞结构遭到破坏,丢失结合水,D错误。
故选B。
3. 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都具有核膜,因此都属于真核生物
B. ①~④都有细胞膜、细胞质、DNA等,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C. ③的运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D. ①和④都是生产者,都含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 ①为衣藻,是单细胞真核生物。②为草履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③为变形虫,是单细胞真核生物。④为蓝细菌,是原核生物。
【详解】A、①为衣藻,②为草履虫,③为变形虫,①②③都具有核膜,属于真核生物,A正确;
B、①~④都是细胞结构生物,组成生物体的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DNA等,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B正确;
C、③变形虫的运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
D、①和④作为生产者,①是真核生物,含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色素,但④为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只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不含类胡萝卜素,D错误。
故选D。
4. 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图甲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装片的位置关系,图乙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图乙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
B. 观察过程中,要将物镜①转换成物镜②时,要先转动粗准焦螺旋提升镜筒
C. 图甲中①的镜头离装片远,是低倍镜;②的镜头离装片近,是高倍镜
D. 物镜②被物镜①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短,因此①中,甲放大倍数小,乙放大倍数大;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小。
【详解】A、图乙中细胞a位于视野的左侧,要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a时,先要将细胞a从左侧移到视野中央。故要将载玻片向左移动,A正确;
B、观察过程中,要转换物镜时,直接转动转换器即可,B错误;
C、由图甲分析可知,物镜②与物镜①相比,物镜②与载玻片的距离更近,这说明物镜②的放大倍数大于物镜①;因而物镜①是低倍镜,物镜②是高倍镜,C正确;
D、物镜②被物镜①替换,高倍镜转换成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多,D正确。
故选B。
5. 研究发现一类称做“分子伴侣”的蛋白质可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组装或转运,其本身不参与组成最终产物并可循环发挥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酸菌内“分子伴侣”发挥作用的场所可能在内质网上
B. “分子伴侣”介导加工的直链八肽化合物中含有9个氧原子和8个氮原子
C. “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一旦发生改变,则不可逆转
D. 经高温处理后的“分子伴侣”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使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发生了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活性的丧失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异常变化。蛋白质变性不涉及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即由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并不发生改变。
【详解】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A错误;
B、每一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直链八肽化合物由 8 个氨基酸脱去7个水形成,其中 8 个氨基酸中至少的氧原子数为 8×2=16,至少的氮原子数为 8×1=8,7分子水(H2O)包含的氧原子数 7,氮原子数为 0,则直链八肽化合物至少有氧原子 8×2-7=9,氮原子 8×1=8,B错误;
C、由题干信息可知:分子伴侣在发挥作用时会改变自身空间结构,并可循环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判断“分子伴侣”的空间结构的改变是可以逆转的,C错误;
D、经高温处理后的“分子伴侣”其肽键并没有断裂,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③在不同细胞中大小和数目可以不同
B. ②为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
C. ①是核膜,上有核孔,是各种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D. 代谢越旺盛的细胞,④的数量越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②表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③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表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③表示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核仁大、数量多,在不同细胞中大小和数目可以不同,A正确;
B、②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呈现状态不同,B正确;
C、①是核膜,上有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和RNA)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NA不能通过核孔出来,C错误;
D、代谢越旺盛的细胞,④核孔的数量越多,D正确。
故选C。
7.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生命建立在生物大分子的基础上。下列关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B. 糖原是植物体内重要储能物质
C. 纤维素在人和动物体内很容易被消化
D.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其单体仍以碳链为基本骨架。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多样性。
【详解】A、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
B、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是淀粉,糖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B错误;
C、纤维素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即使草食类动物有发达的消化器官,也需借助某些微生物的作用才能分解这些多糖,C错误;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结构多样性决定其功能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8. 食物中有各种营养物质,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甜菜中含有蔗糖,蔗糖是一种由果糖和葡萄糖组成的二糖,可以被肠道直接吸收
B. 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应格外注重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C. 鸡蛋黄中含有较多胆固醇,胆固醇是一种脂肪,过多摄入会导致血管堵塞
D. 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均可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蔗糖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多糖。脂质的种类及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详解】A、甜菜中含有蔗糖,蔗糖是一种由果糖和葡萄糖组成的二糖,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A错误;
B、必需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体内不能合成,评价食物中蛋白质成分的营养价值时,应格外注重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B正确;
C、鸡蛋黄中含有较多胆固醇,胆固醇是一种脂质,需要限制对其的过量摄入,否则易引起心血管疾病,C错误;
D、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纤维素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无法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B。
9. 下图为某核苷酸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只有 C、H、O、N
B. 图示化合物为 DNA 一条链的部分区段
C. 碱基 T、C、G 可参与合成 6 种核苷酸
D. 图示化合物只能在细胞核中找到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该核苷酸链含有碱基T,据此可判断该核苷酸长链是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链。
【详解】A、图示化合物是DNA分子的一条单链,元素组成为C、H、O、N、P,A错误;
B、图示为核苷酸长链的示意图,该核苷酸链含有碱基T,据此可判断该核苷酸长链是构成 DNA 一条链的部分区段,B正确;
C、图中的T、C、G可参与合成5种核苷酸,分别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C错误;
D、图示为脱氧核苷酸链,是DNA单链的一部分,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D错误。
故选B。
10.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野外发现一种不知名的野果,其组织颜色为白色,他们将野果带回实验室进一步鉴定白色组织中是否含有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为达到实验目的,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应依次选择的实验试剂是( )
A. 斐林试剂、碘液、双缩脲试剂
B. 碘液、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
C. 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斐林试剂
D. 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
②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要显微镜观察)。
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要先加A液NaOH溶液再加B液CuSO4溶液)。
【详解】A、碘液是检测淀粉的,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应该用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是检测蛋白质的,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 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历时一百多年的研究,建立了生物学的基石细胞学说。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和细胞的多样性
B. 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由细胞水平进入了器官、组织水平
D.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所有的细胞都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两位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后人根据他们分别于1838年和1839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并加以修正,综合为以下要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
【详解】A、细胞学说主要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并没有提出细胞具有多样性,A错误;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
C、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由器官、组织水平进入了细胞水平,C错误;
D、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D错误。
故选B。
12. 下列与蛋白质有关生命活动的叙述,最全面的是( )
①肌肉收缩 ②调节血糖 ③运输O2 ④构成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 ⑤帮助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侵害 ⑥携带遗传信息 ⑦催化细胞中的化学反应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C
【解析】
【分析】蛋白质具有催化、免疫、调节、运输等功能,蛋白质还是结构物质;核酸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
【详解】①肌肉中的收缩蛋白,参与肌肉收缩,故肌肉收缩与蛋白质有关,①正确;
②有些蛋白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能够调节血糖,故调节血糖与蛋白质有关,②正确;
③血红蛋白运输O2,故运输O2 与蛋白质有关,③正确;
④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均属于生物膜,均含有蛋白质,符合题意,④正确;
⑤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帮助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侵害,符合题意,⑤正确;
⑥核酸携带遗传信息,不符合题意,⑥错误;
⑦酶具有催化作用,绝大部分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故催化细胞中的化学反应与蛋白质有关,⑦正确。
故选C。
13. 核孔是一组蛋白质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的结构,被称为核孔复合物。如图所示,该复合物由一个核心脚手架组成,其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大量贴在该脚手架内面的蛋白质组成,常把这样的蛋白质称为中央运输蛋白,其具有选择性的输送机制由中央运输蛋白来实现。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有少量核孔参与核质间的信息传递
B. 蓝细菌借助核孔复合物实现了核质之间的信息交流
C. 核孔复合物是核质之间物质(包括蛋白质、DNA等)进出的通道
D. 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孔具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存在核孔,A错误;
B、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不存在核孔,B错误;
C、核孔复合物是核质之间物质(包括蛋白质、RNA等)进出的通道,DNA不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核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孔洞,核孔复合物的存在,说明核孔具有选择性,如DNA就不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D正确。
故选D。
14. 图示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Fe2+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1运输亚铁血红素的动力是浓度差
B. 蛋白2能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蛋白3运输Fe2+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 蛋白4运输Fe2+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1、离子、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详解】A、由图可知,蛋白1运输亚铁血红素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且需要载体蛋白,为协助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 ,A正确;
B、由图可知,蛋白2能把Fe3+变为Fe2+,是一种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
C、由图可看出,蛋白3运输Fe2+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主动运输,消耗的是氢离子的梯度势能,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
D、由图可看出,蛋白4运输Fe2+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B。
15. 用丙酮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S1,设细胞膜表面积为S2,则S1与S2关系最恰当的是( )
A. S1=2S22B. S1﹤2S2C. S1>2S2D. S2﹤S1﹤2S2
【答案】C
【解析】
【分析】口腔上皮细胞为真核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器膜与核膜等生物膜。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详解】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将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铺成单层,其面积恰好是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口腔上皮细胞除了具有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因此将从口腔上皮细胞中提取的脂质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必然大于细胞膜面积的2倍,即S1>2S2,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 为研究温度对某种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某实验小组在40℃和20℃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蛋白酶可以在细胞核或细胞器中合成
B. 20℃下酶活性较低的原因是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 达到最大产物浓度时,40℃下的反应需要的时间更长
D. 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来衡量酶活性的高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酶浓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详解】A、蛋白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合成场所为核糖体,A错误;
B、20℃下酶活性较低的原因是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较低,但是酶的空间结构并为被破坏,B错误;
C、分析题图:在40℃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比20℃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短,C错误;
D、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增加量或反应物(底物)的减少量来衡量酶活性的高低,D正确。
故选D。
17. 采用新鲜菠菜叶片开展“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离叶绿体色素时可用纸层析法
B. 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与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有关
C. 研磨时添加SiO2有助于色素提取
D. 研磨时加入CaO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色素提取):(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的作用:① 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②层析液:分离色素。③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③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详解】AB、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快,反之则慢,所以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与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有关,AB正确;
C、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从而使叶绿体中的色素释放出来,C正确;
D、研磨时加入CaCO3可以防止叶绿素被氧化破坏,D错误。
故选D。
18. 如图中X代表某一生物学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若X是葡萄糖,①~④代表麦芽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则此图可以表示为葡萄糖是它们的单体
B. 若X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若X为参与合成并分泌消化酶的细胞器,则①~④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 若X为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则①~④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答案】A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各种蛋白质合成之后要分别运送到细胞中的不同部位,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的蛋白质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内,成为分泌蛋白;有的蛋白质则需穿过各种细胞器的膜,进入细胞器内,构成细胞器蛋白。
【详解】A、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A错误;
B、若X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则①~④代表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正确;
C、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正确;
D、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都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D正确。
故选A。
19. 研究发现,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与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绑定标记后最终被送往溶酶体降解,以维持自身稳定,具体机制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
B. 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将其降解
C. 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线粒体膜被降解后可产生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1、研究发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蛋白质约占40%,糖类占2%~ 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2、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3、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是对细胞有用的物质,细胞可以再利用,废物则被排出细胞外。
【详解】A、由题意可知,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与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绑定标记后最终被送往溶酶体降解,因此泛素在蛋白质和损伤细胞器降解过程中起到“死亡标签”的作用,A正确;
B、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后,溶酶体内多种水解酶将其降解,但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为核糖体,B错误;
C、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错误;
D、线粒体膜主要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构成,被溶酶体降解时,可释放出氨基酸、磷脂(甘油、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等物质,无核苷酸,D错误。
故选A。
20. 某多肽有20个氨基酸,其中含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5、6、15、20位(如图所示);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20肽含有肽键数为20个
B. 该20肽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为1个和5个
C. 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多4个
D. 肽酶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基酸19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20肽,其中含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5、6、15、20位.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用其中肽酶Y处理,会断开4个肽键。
【详解】某多肽应是一条肽链,根据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故20肽含有肽键数目应是20-1=19个,A错误;多肽链形成时,相邻两氨基酸之间的氨基和羧基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一个肽键并失去一分子的水,在此过程中R基(每个天门冬氨酸的R基中含1个羧基)不参与反应,故该20肽含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则氨基数目至少1个,而羧基数目至少4+1=5个,B错误;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第5位和第20位氨基酸脱离多肽链,其形成3个多肽,其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少了4个,C错误;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完全作用后第6位氨基酸脱离该多肽链,剩下的多肽链中共含有19个氨基酸,D正确。
【点睛】首先多肽链中肽键数目=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分析天门冬氨酸的结构式,其中含有两个羧基,由于多肽中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因此只能获得该肽链至少含有1个,而羧基数目至少4+1=5个;题干中“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这是解答CD项的关键。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不得分)
21. 在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
A. 叶绿体B. 高尔基体C. 内质网D. 线粒体
【答案】AD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含有叶绿体,除叶绿体以外,还具有液泡、高尔基体、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详解】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叶肉细胞,叶绿体是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有内膜和外膜两层膜,A正确;
BC、高尔基体、内质网都是单层膜细胞器,BC错误;
D、叶肉细胞中有线粒体,线粒体有内膜和外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D正确。
故选AD。
22.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到:“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桑叶和蚕丝中的蛋白质种类相同B. 桑叶和蚕丝中的蛋白质都由氨基酸组成
C. 桑叶和蚕丝中的蛋白质都在核糖体合成D. 桑叶和蚕丝中的蛋白质可具有不同功能
【答案】BCD
【解析】
【分析】桑叶和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
【详解】A、不同种生物的细胞,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A错误;
B、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B正确;
C、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
D、桑叶和蚕丝中的蛋白质种类数量不同,可具有不同功能,D正确。
故选BCD。
23. 科学家研究发现当某植物的花粉落到同种植物雌蕊的柱头上后,会发生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释放精子、精子与卵细胞识别与融合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下列有关精子与卵细胞识别与融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精子与卵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进行识别
B. 精子与卵细胞间的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 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 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ABD
【解析】
【分析】1、细胞膜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2、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细胞膜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具有流动性,主要表现为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移动,膜中的蛋白质大多也能运动。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细胞完成物质运输、生长、分裂、运动等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对细胞膜的深入研究发现,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 。糖被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详解】A、精子与卵细胞识别涉及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其方式是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A正确;
B、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细胞识别与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有关,B正确;
CD、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融合的基础,所以精子与卵细胞的融合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不能体现细胞膜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D正确。
故选ABD。
24. α-变形菌的细胞膜上的光驱动蛋白可作为“质子泵”将H+从细胞膜内侧泵到细胞膜外侧,形成的H+浓度梯度可用于ATP合成、物质的跨膜运输或驱动细菌鞭毛运动,其部分能量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输入细胞与输出细胞的过程都需要直接消耗ATP
B. 在泵出H+的过程中,光驱动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C. 图中ATP合成酶有催化ATP合成和运输H+的功能
D. 除细胞膜外,α-变形菌的细胞中不含其他生物膜结构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据图可知,H+输入细胞的过程不消耗ATP,会合成ATP,H+输出细胞的过程需要光能,A错误;
B、光驱动蛋白属于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过程中空间结构会发生变化,所以H+从细胞膜内侧泵到细胞膜外的过程中,光驱动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B正确;
C、据图可知,图中的ATP合成酶可以协助H+运输,还可催化ATP合成,故具有运输和催化功能,C正确;
D、α-变形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故除细胞膜外,α-变形菌的细胞中不含其他生物膜结构,D正确。
故选BCD。
25. 伞藻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由伞帽、伞柄和假根三部分组成,细胞核位于假根内。科学家用伞形帽伞藻和菊花形帽伞藻做了嫁接实验和核移植实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B. 图-1再生出的伞帽①为伞形、②为菊花形
C. 图2核移植实验中需要去除乙的细胞核
D. 图2再生出伞帽③为伞形
【答案】AC
【解析】
【分析】1、细胞核是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分析图1:菊花形的伞柄嫁接到伞型的假根上,应长出伞型的伞帽,伞形的伞柄嫁接到菊花型的假根上,应长出菊花形型的伞帽。
3、分析图2:图乙为核移植实验,将菊花型伞藻的细胞核移到去掉帽的伞形帽伞藻的假根上,③处应该会长出菊花形帽。
【详解】ABD、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伞帽①②③分别为菊花形、伞形、菊花形,A正确,BD错误;
C、核移植实验中需要去除乙的细胞核,将甲的细胞核移入乙中,观察再生出的伞帽的形状,C正确。
故选AC。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部分4个大题,共45分)
26. 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X、Y代表元素,a、b、c是组成A、B、C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图2或图3表示。请据图回答:
(1)若A和B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则X是___________,若C为人体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则其含有的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
(2)若图2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则与RNA相比,其特有的碱基n是___________(写名称)。若图2是ATP的一部分,则f代表___________,n代表腺嘌呤。
(3)除了A、B、C之外,细胞内还有___________(一种生物大分子),它可作为人和动物细胞内储能物质。在植物细胞中和其作用相同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若下图是左图中物质甲中一条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该多肽化合物含有3个肽键
B. 该化合物中含有四种氨基酸,其不同种类主要由②、④、⑥、⑧决定的
C. 该多肽化合物中含有2个游离的—NH2和3个游离的—COOH
【答案】(1) ①. N和P ②. Fe
(2) ①. 胸腺嘧啶 ②. 核糖
(3) ①. 糖原 ②. 淀粉 (4)A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和题图:图2所示的单体是组成核酸的核苷酸,图3所示的单体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一分子的ATP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的。
【小问1详解】
若A和B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则A和B均属于核酸,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X表示N和P;若C为人体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则C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有的微量元素是Fe。
【小问2详解】
若图2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则图2表示脱氧核苷酸。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含有的碱基是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T(胸腺嘧啶);组成RNA的核糖核苷酸含有的碱基是A、C、G、U(尿嘧啶)。与RNA相比,DNA特有的碱基n是胸腺嘧啶。一分子ATP是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若图2是ATP的一部分,则f代表核糖,n代表腺嘌呤。
【小问3详解】
由题意“a、b、c是组成A、B、C的单体,这三种单体的结构可用图2或图3表示”可推知:A和B代表两种核酸(DNA、RNA),C代表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均为生物大分子,因此细胞内的另一种生物大分子是多糖。多糖中的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多糖中的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小问4详解】
A、不同氨基酸分子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图中②、④、⑥、⑧分别表示四种不同的R基,说明该多肽化合物是由四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四肽,含有3个肽键,A正确;
B、结合对A选项的分析可推知:该化合物中含有四种氨基酸,其不同种类是由②、④、⑥、⑧决定的,B错误;
C、图中的①表示游离的氨基(—NH2),②所示的R基中也含有1个游离的氨基;图中的⑨表示游离的羧基(—COOH),⑥和⑧所示的R基中都含有1个游离的羧基。可见,该多肽化合物中含有2个游离的—NH2和3个游离的—COOH,C正确。
故选AC。
27. 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式如图1所示,其中数字①~⑤表示组成ATP的相关化学基团。图2表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图解。请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ATP的中文名称为______,一个ATP 分子含有________个高能磷酸键。
(2)图1中,若将标记的32P注入活细胞内,随后迅速分离细胞内的ATP,测定其放射性,会发现ATP中磷酸基团_______(选填“③”或“④”或“⑤”)很快就会被32P标记,但是ATP的含量基本不变,该过程利用了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3)图1中,ATP脱去④⑤之后的分子可作为________的基本单位之一。
(4)图2中,过程②往往与________反应相关联。在绿色植物细胞中,能量Q1的来源有______(填生理作用)。
【答案】(1) ①. 腺苷三磷酸 ②. 2
(2) ①. ⑤ ②. 同位素示踪/同位素标记
(3)RNA (4) ①. 吸能反应 ②.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析】
【分析】1、ATP又叫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化学键。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磷酸键。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2、分析图2:图示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图解,其中①表示ATP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往往伴随着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用于形成ATP中远离腺苷的特殊的化学键;②表示ATP的水解过程,水解释放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该过程往往伴随着吸能反应。
【小问1详解】
ATP的中文名称为腺苷三磷酸,其结构式是:A-P~P~P,一个ATP分子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
【小问2详解】
ATP中远离腺苷的化学键容易断裂和生成,但是ATP的含量基本不变,故磷酸基团⑤很快就会被32P标记;该过程利用了同位素示踪(同位素标记)法。
【小问3详解】
ATP脱去④⑤成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为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小问4详解】
②表示ATP的水解过程,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在绿色植物体内,ADP转变成ATP的能量即合成ATP的能量在植物中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8. 科研人员对新冠病毒侵染细胞,完成增殖并出细胞的过程有了进一步发现,下图为此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棘突蛋白首先识别并与受体ACE2结合,在宿主细胞膜上________蛋白的作用下,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性,病毒的包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融合,从而使病毒进入细胞。
(2)在病毒RNA指导下,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________(细胞器)合成病毒蛋白质。在病毒蛋白质的作用下,进入细胞的病毒RNA可被________(细胞器)包裹形成双层囊泡,病毒RNA可在其中以________为原料进行复制,并通过由病毒蛋白质参与形成的分子孔将子代病毒RNA运出。联系细胞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推测双层囊泡有利于病毒RNA复制的原因是________。
(3)子代病毒RNA与病毒结构相关蛋白在________(细胞器)中完成组装,形成囊泡,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4)病毒侵染使得宿主细胞大量死亡,据本研究结果,分析防治新冠病毒可能的思路包括________。
A. 阻断病毒与ACE2的识别B. 抑制细胞核糖体的功能
C. 抑制分子孔的形成D. 抑制病毒RNA的复制
【答案】(1) ①. T ②. 流动
(2) ①. 核糖体 ②. 内质网 ③. 核糖核苷酸 ④. 为病毒RNA的复制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或“将RNA复制与细胞中其他代谢反应分隔开”)
(3) ①. 高尔基体 ②. 胞吐 (4)ACD
【解析】
【分析】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1、在成分上的联系
(1)相似性: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2)差异性: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2、在结构上的联系
(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分布其中,大都具有流动性。
(2)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图示如下:
【小问1详解】
分析题图,新冠病毒棘突蛋白首先识别并与受体ACE2结合,在宿主细胞膜上T蛋白的作用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病毒的包膜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发生融合,从而使病毒进入细胞。
【小问2详解】
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在病毒RNA指导下,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病毒蛋白质。据图分析,在病毒蛋白质的作用下,进入细胞的病毒RNA可被内质网包裹形成双层囊泡,病毒RNA可在其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进行复制,并通过由病毒蛋白质参与形成的分子孔将子代病毒RNA运出。联系细胞生物膜系统的功能,推测双层囊泡有利于病毒RNA复制的原因是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进行病毒RNA的复制。
【小问3详解】
据示意图分析,在双层囊泡完成子代病毒RNA的复制,与病毒结构相关蛋白在高尔基体中完成组装,形成囊泡,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小问4详解】
分析题图,阻断病毒与ACE2的识别会阻断新冠病毒的侵染,抑制分子孔的形成、抑制病毒RNA的复制会阻断新冠病毒的增殖过程,抑制细胞核糖体的功能对细胞的影响更大,故选ACD。
【点睛】本题结合新冠病毒的侵染增殖过程,考查细胞器的分工合作与协调配合,关键要求考生熟记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9. 为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流,科学家利用变形虫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正常生活而没有分裂的变形虫(单细胞动物)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有若干变形虫。A组:用含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食物饲喂变形虫;B组: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去掉;C组:不作处理。
②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到A组每只变形虫的细胞核中出现放射性后,将细胞核移植到B、C两组的变形虫细胞内。
③一段时间后检测B、C两组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A组每只变形虫的细胞核中出现大分子X物质,且具有放射性,X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__(填中文名称),每组设置多只变形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最合理的是__________。
A. 实验结果B组细胞质比C组细胞质放射性强的原因是细胞核大
B. 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核苷酸会进入细胞核,标记上所有的核酸分子
C. C组细胞质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细胞膜吸收了含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
D. X物质可能在细胞核被合成,原料有放射性,从而核有放射性
(3)据上图填写完整下列表格(B组检测内容为B组细胞质、C组内容为C组自身细胞核和C组细胞质的检测结果,以及依据检测结果而得出的实验结论)。
【答案】(1) ①. 核糖核酸 ②. 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性 (2)D
(3) ①. X物质(RNA/放射性物质)能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②. 不出现放射性 ③. 出现放射性
【解析】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NA中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RNA中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用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食物饲喂变形虫,可使变形虫的RNA被标记。
【小问1详解】
尿嘧啶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大分子X物质具有放射性,最可能是RNA即核糖核酸;每组设置多只变形虫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性。
【小问2详解】
A、实验结果B组细胞质比C组细胞质放射性强的原因是B组细胞核具有放射性,C组细胞会受到非放射性细胞核的影响,A错误;
B、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核苷酸会进入细胞核,标记上新合成的核糖核酸分子,B错误;
C、C组细胞质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32P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作为原料合成RNA,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使其具有放射性,C错误;
D、大分子X物质具有放射性,是RNA,RNA在细胞核被合成,合成原料有放射性,从而核有放射性,D正确。
故选D。
【小问3详解】
经检测B组细胞质中出现放射性,可得出结论,B组具有放射性的X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使B组细胞质出现放射性;经检测C组发现C组自身细胞核中不出现放射性,C组细胞质中出现放射性,可得出结论,X物质不能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点睛】本题考查RNA的基本单位和RNA的分布,以及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流,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30. 下图1为某雌性哺乳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即小窝,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结构中,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有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_______(填写序号),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除了动物细胞还可以分布在______________细胞中。
(2)细胞质中呈溶胶状的是______________(填名称),细胞中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的结构是___________(填名称)。
(3)细胞内合成小窝蛋白过程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肽链的是细胞器[ ]_______,加工、折叠形成一定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_,再经过进一步修饰加工,并通过膜泡转运到细胞膜上,成为膜蛋白,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特点。
(4)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__________(填“亲水性”或“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1(82~101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3。据此分析,胆固醇主要与__________中的氨基酸结合。
【答案】(1) ①. ①②③⑦⑨ ②. ②⑦##⑦② ③. DNA和蛋白质##蛋白质和DNA ④. 低等植物
(2) ①. 细胞质基质 ②. 核孔
(3) ①. ⑥ 核糖体 ②. ⑨内质网 ③. 流动性##一定的流动性
(4) ①. 疏水性 ②. 肽段1
【解析】
【分析】1、分析图1可知:①~⑨分别是细胞膜、线粒体、高尔基体、染色质、中心体、核糖体、核膜、核仁、内质网。
2、分析图2可知,小窝是细胞膜的一部分,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由于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因此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分析图3可知,肽段1+胆固醇曲线与肽段1比,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与肽段2+胆固醇曲线与肽段2比,荧光强度变化不明显,由此结果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
【小问1详解】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故图1所示结构中,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有①②③⑦⑨,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②线粒体和⑦核膜,④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⑤中心体除了动物细胞还可以分布在低等植物细胞中。
【小问2详解】
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其中细胞质基质呈溶胶状,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可以实现核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小问3详解】
由题图可知,小窝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小窝蛋白合成的场所是⑥核糖体,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先进入⑨内质网折叠加工形成一定空间结构蛋白质,在经③高尔基体进一步修饰加工,并通过膜泡转运到细胞膜上,成为膜蛋白,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点。
【小问4详解】
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是疏水部分,主要由疏水性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由题图分析可知,肽段1与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肽段2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基本不变,又知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因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
【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考生首先要识记生物膜系统定义,明确核糖体和中心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并能够获取信息进行解答。组别
检测结果
结论
B
细胞质中出现放射性
①__________
C
②自身细胞核中__________
③细胞质中__________
X物质不能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3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市当湖高级中学浙东北联盟(ZDB)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浙江省湖市当湖高级中学浙东北联盟(ZDB)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