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中模拟金卷(二)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中模拟金卷(二)原卷版+解析01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中模拟金卷(二)原卷版+解析02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中模拟金卷(二)原卷版+解析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中模拟金卷(二)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中模拟金卷(二)原卷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简要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请用楷体将这句话抄写一遍。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我经常会观察那些坐在一起的人,从他们的皮肤和皱纹中想象他们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有过什么样的经lì____。我对那些凭借坚rèn____不拔的努力而逆天改命的人有一种天然的好感,因为他们本来的处境是很容易让人陷入绝望的,而他们kè____服了各种各样的磨难,那些岁月的艰辛就会在他们的脸上和手上刻下印记,但是他们挺过来之后,那些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都成了英雄的xūn____章。
    经lì____ 坚rèn____不拔 kè____服 xūn____章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
    B.每当我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那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可歌可泣的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
    B.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C.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美丽和宽广。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木兰从军的故事数百年来广为传颂,多次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诗》
    B.《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D.北宋欧阳修所著的《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指的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6.默写
    (1)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4)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此第一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界。
    7.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抒发情怀】
    (1)请仿照前后句式再写一句表现爱国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符合语境。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爱祖国的文字,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启发心智】
    (2)请运用学过的一句爱国诗词或名言警句,表达你对某个人物的崇敬之情。
    人物名: 诗词或名言: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 建业①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②深不见,浦树③远含滋④。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⑤。
    【注释】①建业:今江苏南京。②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③浦树:水边的树。④含滋:湿润,带着水气。⑤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8.简要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
    9.尾联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甲】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轼《苏东坡集》)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___)
    ②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
    ④见舟而畏之(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2.与“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中的“而”意义与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睨之久而不去。
    B.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C.康肃笑而遣之
    D.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1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
    1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可惜!
    ②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③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④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这当然不大好看。但是抗战时期,百物昂贵,不能不打这点小算盘。
    ⑤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
    ⑥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扉页上用淡墨签上“上官碧”的名字。谁借的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沈先生书多,而且很杂,他称自己的学问为“杂知识”。一个作家读书,是应该杂一点的。沈先生读过的书,往往在书后写两行题记。有的是记一个日期,那天天气如何,也有时发一点感慨。有一本书的后面写道:“某月某日,见一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中十分难过。”这两句话我一直记得,可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胖女人为什么使沈先生十分难过呢?
    ⑦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外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⑧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15.【明事件】
    汪曾祺回忆了沈从文老师的诸多往事,请简要概括。(写出三件即可)
    16.【品语言】
    比较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说说能否将原句变为改句,为什么。
    原句: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改句:沈先生在西南联大待了八九年。一晃,许多年了。
    17.【知态度】
    对于沈先生教创作的方法,作者是如何评价的?从文中找出一句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态度。
    18.阅读《信使》,完成问题。
    信使
    毕淑敏
    ①我十七岁的生日,是在藏北高原过的。那天,正好是军邮车上山的日子,这个生日便像美丽的项圈,久久地悬挂在我胸前。
    ②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像三柄巨大的棱锥,将我所在的部队,托举到了离海平面五千多米的高度。我的生日在十月,这正是平原上遍地金黄的时节,昆仑山却已万里雪飘。就要封山了,封山是冰雪发出的禁令,我们将与世隔绝到春天。
    ③军邮车大约每月从新疆喀什开上昆仑山一次,日子并不准,仿佛一只来去无踪的青鸟。老医生戍边多年,他的话有时像符咒一样灵验。“每年封山前上山的最后一辆车,总是军邮车。山下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心。”他晃着满头的白发,像一丛银针。
    ④那天夜里,军邮车像破冰船一样,跋涉五天,英勇地到了,整个军营为之沸腾。各单位取信的人站在房外,一取到信就像古代的驿马接到加急文书,拔腿就跑,去把信件送给望眼欲穿的人们。
    ⑤在高原上奔跑,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活儿一般都分给腰细腿长的年轻人,但白发苍苍的老医生执拗地要做这件事。知情的人私下里说,他家中有很老的双亲、很弱的妻子、很小的孩儿,盼信比别人更甚。
    ⑥老医生抱着一大摞信,我们扑上去抢。那时候干部去干校,知青接受再教育,妻离子散的多,信件也格外多。每个人都像蜘蛛一样,吐出思念思索的长丝,织一张自己的情感信息之网。
    ⑦霎时老医生手中就空了,接下来是唰唰地撕信,信皮的断屑萧萧而下。
    ⑧我最先看的是父母的信。仿佛有一只温暖而柔软的手,从洁白的笺纸中探出来,抚摸着我额前飘动的乌发,心便不再凄然。
    ⑨再看同学和朋友的信。我的同桌此刻在遥远的西双版纳,信中夹了一朵花的标本。她说这是景洪最美丽的花,有沁人肺腑的香气。我低头嗅那被花汁浸泡过的地方,哪儿有什么香气,有的只是纯正而凛冽的冰雪气息缭绕其中。
    ⑩我连夜回信。平常日子,营区是柴油发电机供电,每晚只亮两个小时,然后就像木偶人似的眨几下眼睛,熄灭了。军邮车一来,首长便传令延长发电时间,以利于拣信和回信。首长其实也很盼信到来。
    ⑪同屋的女兵嘤嘤地哭了起来。她的小侄子病了。我们都放下笔去劝她。然而,女孩子常常是这样:越劝哭得越欢畅。
    ⑫老医生悠长地叹了一口气:“告诉离得这么远的一个小姑娘,孩子的病就能好了吗?我家里人是从不这样的。”
    ⑬不一会儿,女兵停止了哭泣,因为从老医生送来的第二批信中,她得知小侄子的病已经好了。
    ⑭“要有经验,”老医生说,“把信全拆开,码饼干似的排好,从最后面的看起,前面的只能做参考。”
    ⑮那一次军邮车上山,老医生没有收到一封信。按照他们家的逻辑,没有信来也许就是出事了。他的忧郁持续了整个冬天。
    ⑯在这海拔五千米的高原营地,每逢有人下山,就会挨门挨户地问:“我要走了,要不要带信?”哪怕是平日最自私的人,在这件事上也绝对平和而周到,这是高原的风俗。
    ⑰有时候突然写好一封信,又不知谁能带走,就在吃饭人多时喊:“谁能下山,告我一声。”一次,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对我说:“我知道你父亲的名字。”“你看过我的档案?”我问。“不是。几年前我为你代发过家信。”我已经完全记不得是托什么人又转到他手中的,于是赶忙表示迟到的谢意。
    ⑱在我十七岁生日过去半年的时候,收到了西双版纳同学的回信:“那朵花怎么是紫色的呢?它是雪白的呀!而且,绝不可能没有香气!”
    ⑲信是老医生送来的。这是开山后的第一次通邮,他也很快乐,他的家里寄来了平安信。有时候他又突然疑惑,说他家会不会有什么事瞒了不肯告诉他。我们都说不会不会,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离了你,根本就办不了事,怎么会瞒你!他也觉得很有道理,心宽许多。终于,轮到他探家了。很早就告诉我们:他下山时专门预备一个提包,为大家装信。我便对着昆仑山皑皑的冰雪,咬着笔杆,从从容容地写了大约三十封信,每一封都竭尽我的才能。我双手捧着这摞信,郑重地交给老医生。他的白发在雪峰的映衬下,晃动得像一盆水中的粉丝:“你放心好了!我到了山下第一件事就是为大家发信。假如回信快的话,下次军邮车上来,你们也许就能收到回信了。”
    ⑳他走了。军邮车像候鸟,飞来一次又一次,但那三十封信一封也不见回音。原来他下山乘坐的车翻了,这在高原是很平常的事。熊熊烈火吞噬了他银发苍苍的头颅,那个装满信件的旅行包,顷刻间化为青烟。
    ㉑那三十封信,只有给父母的那封,我重写了托人发出。给其他人的,便再也提不起兴致重写。只要抓起笔,老医生的白发就在眼前灼目地闪动,眼珠便发酸。大团大团的冰雪,在我胸中凝结。
    ㉒后来,在老医生的追悼会上,我才知道他的生辰,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老。满头灿然的白发,是昆仑山馈赠他的不能拒绝的礼物。
    ㉓他死了以后,军邮车还带来过他的家信。我第一次注意了一下地址:是广西一个很偏远的小城。又在地图上仔细寻找,那地方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该是非常炎热的。老医生的家乡,距离昆仑山大约有一万五千里。
    ㉔那封迟到的信,边缘已经磨损,好像烙熟又蒸了几遭的馅饼,几处裂口的地方,被薄而坚韧的透明纸粘贴过,上面打着蓝色的印章:“邮件已破,军邮代封”。
    ㉕不知这是否是封报平安的家信?
    (取材于毕淑敏的同名文章)
    (1)在海拔五千米的藏北高原,书信是戍边战士与内地亲友之间联系时最重要的媒介。文中为战士传递书信的“信使”,除了①_____,还有②_____,更有③_____。
    (2)文中第⑳段,把往来新疆喀什和喀喇昆仑山营地的“邮车”比作“候鸟”,放在这一段有什么作用呢?
    (3)文章第㉔段,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那封“迟到的家书”的诸多细节?请结合全文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9.请以“我要为你叫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评卷人
    得分
    一、字词书写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句子默写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性学习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评卷人
    得分
    六、对比阅读
    评卷人
    得分
    七、现代文阅读
    评卷人
    得分
    八、作文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总复习
    期中模拟金卷(二)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请用楷体将这句话抄写一遍。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我经常会观察那些坐在一起的人,从他们的皮肤和皱纹中想象他们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有过什么样的经lì____。我对那些凭借坚rèn____不拔的努力而逆天改命的人有一种天然的好感,因为他们本来的处境是很容易让人陷入绝望的,而他们kè____服了各种各样的磨难,那些岁月的艰辛就会在他们的脸上和手上刻下印记,但是他们挺过来之后,那些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都成了英雄的xūn____章。
    经lì____ 坚rèn____不拔 kè____服 xūn____章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
    B.每当我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那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可歌可泣的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证实了他的“言”和“行”。
    B.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C.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D.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美丽和宽广。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木兰从军的故事数百年来广为传颂,多次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等艺术形式,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北朝民歌《木兰诗》
    B.《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D.北宋欧阳修所著的《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故事,记述了陈尧咨射箭和卖油指的油的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6.默写
    (1)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4)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此第一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界。
    7.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一次“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抒发情怀】
    (1)请仿照前后句式再写一句表现爱国的句子。要求:句式相同,符合语境。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爱祖国的文字,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爱国情怀的表现。
    【启发心智】
    (2)请运用学过的一句爱国诗词或名言警句,表达你对某个人物的崇敬之情。
    人物名: 诗词或名言:
    赋得暮雨送李曹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 建业①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②深不见,浦树③远含滋④。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⑤。
    【注释】①建业:今江苏南京。②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③浦树:水边的树。④含滋:湿润,带着水气。⑤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8.简要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
    9.尾联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甲】①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轼《苏东坡集》)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公亦以此自矜(__________________)
    ②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他,但手熟尔。(__________________)
    ④见舟而畏之(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2.与“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中的“而”意义与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睨之久而不去。
    B.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C.康肃笑而遣之
    D.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1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
    1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曾祺
    ①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可惜!
    ②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
    ③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
    ④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多年以来,沈先生就干着给别人的作品找地方发表这种事。经他的手介绍出去的稿子,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我在一九四六年前写的作品,几乎全都是沈先生寄出去的。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为了防止超重太多,节省邮费,他大都把原稿的纸边裁去,只剩下纸芯。这当然不大好看。但是抗战时期,百物昂贵,不能不打这点小算盘。
    ⑤沈先生教书,但愿学生省点事,不怕自己麻烦。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这种竹纸高一尺,长四尺,并不裁断,抄得了,卷成一卷。上课时分发给学生。他上创作课夹了一摞书,上小说史时就夹了好些纸卷。沈先生做事,都是这样,一切自己动手,细心耐烦。他自己说他这种方式是“手工业方式”。他写了那么多作品,后来又写了很多大部头关于文物的著作,都是用这种“手工业方”式搞出来的。
    ⑥沈先生有很多书,但他不是“藏书家”,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联大文学院的同学,多数手里都有一两本沈先生的书,扉页上用淡墨签上“上官碧”的名字。谁借的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直到联大“复员”,有些同学的行装里还带着沈先生的书,这些书也就随之而漂流到四面八方了。沈先生书多,而且很杂,他称自己的学问为“杂知识”。一个作家读书,是应该杂一点的。沈先生读过的书,往往在书后写两行题记。有的是记一个日期,那天天气如何,也有时发一点感慨。有一本书的后面写道:“某月某日,见一大胖女人从桥上过,心中十分难过。”这两句话我一直记得,可是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大胖女人为什么使沈先生十分难过呢?
    ⑦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他几次谈及玉龙雪山的杜鹃花有多大,某处高山绝顶上有一户人家,——就是这样一户!谈徐志摩上课时带了一个很大的烟台苹果,一边吃,一边讲,还说:“中国东西并不都比外国的差,烟台苹果就很好!”谈梁思成在一座塔上测绘内部结构,差一点从塔上掉下去。谈林徽因发着高烧,还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他谈得最多的大概是金岳霖。金先生终生未娶,长期独身。他养了一只大斗鸡。这鸡能把脖子伸到桌上来,和金先生一起吃饭。他到外搜罗大石榴、大梨。买到大的,就拿去和同事的孩子的比,比输了,就把大梨、大石榴送给小朋友,他再去买!……沈先生谈及的这些人有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这些人的气质也正是沈先生的气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
    ⑧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15.【明事件】
    汪曾祺回忆了沈从文老师的诸多往事,请简要概括。(写出三件即可)
    16.【品语言】
    比较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说说能否将原句变为改句,为什么。
    原句: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
    改句:沈先生在西南联大待了八九年。一晃,许多年了。
    17.【知态度】
    对于沈先生教创作的方法,作者是如何评价的?从文中找出一句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态度。
    18.阅读《信使》,完成问题。
    信使
    毕淑敏
    ①我十七岁的生日,是在藏北高原过的。那天,正好是军邮车上山的日子,这个生日便像美丽的项圈,久久地悬挂在我胸前。
    ②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像三柄巨大的棱锥,将我所在的部队,托举到了离海平面五千多米的高度。我的生日在十月,这正是平原上遍地金黄的时节,昆仑山却已万里雪飘。就要封山了,封山是冰雪发出的禁令,我们将与世隔绝到春天。
    ③军邮车大约每月从新疆喀什开上昆仑山一次,日子并不准,仿佛一只来去无踪的青鸟。老医生戍边多年,他的话有时像符咒一样灵验。“每年封山前上山的最后一辆车,总是军邮车。山下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心。”他晃着满头的白发,像一丛银针。
    ④那天夜里,军邮车像破冰船一样,跋涉五天,英勇地到了,整个军营为之沸腾。各单位取信的人站在房外,一取到信就像古代的驿马接到加急文书,拔腿就跑,去把信件送给望眼欲穿的人们。
    ⑤在高原上奔跑,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这活儿一般都分给腰细腿长的年轻人,但白发苍苍的老医生执拗地要做这件事。知情的人私下里说,他家中有很老的双亲、很弱的妻子、很小的孩儿,盼信比别人更甚。
    ⑥老医生抱着一大摞信,我们扑上去抢。那时候干部去干校,知青接受再教育,妻离子散的多,信件也格外多。每个人都像蜘蛛一样,吐出思念思索的长丝,织一张自己的情感信息之网。
    ⑦霎时老医生手中就空了,接下来是唰唰地撕信,信皮的断屑萧萧而下。
    ⑧我最先看的是父母的信。仿佛有一只温暖而柔软的手,从洁白的笺纸中探出来,抚摸着我额前飘动的乌发,心便不再凄然。
    ⑨再看同学和朋友的信。我的同桌此刻在遥远的西双版纳,信中夹了一朵花的标本。她说这是景洪最美丽的花,有沁人肺腑的香气。我低头嗅那被花汁浸泡过的地方,哪儿有什么香气,有的只是纯正而凛冽的冰雪气息缭绕其中。
    ⑩我连夜回信。平常日子,营区是柴油发电机供电,每晚只亮两个小时,然后就像木偶人似的眨几下眼睛,熄灭了。军邮车一来,首长便传令延长发电时间,以利于拣信和回信。首长其实也很盼信到来。
    ⑪同屋的女兵嘤嘤地哭了起来。她的小侄子病了。我们都放下笔去劝她。然而,女孩子常常是这样:越劝哭得越欢畅。
    ⑫老医生悠长地叹了一口气:“告诉离得这么远的一个小姑娘,孩子的病就能好了吗?我家里人是从不这样的。”
    ⑬不一会儿,女兵停止了哭泣,因为从老医生送来的第二批信中,她得知小侄子的病已经好了。
    ⑭“要有经验,”老医生说,“把信全拆开,码饼干似的排好,从最后面的看起,前面的只能做参考。”
    ⑮那一次军邮车上山,老医生没有收到一封信。按照他们家的逻辑,没有信来也许就是出事了。他的忧郁持续了整个冬天。
    ⑯在这海拔五千米的高原营地,每逢有人下山,就会挨门挨户地问:“我要走了,要不要带信?”哪怕是平日最自私的人,在这件事上也绝对平和而周到,这是高原的风俗。
    ⑰有时候突然写好一封信,又不知谁能带走,就在吃饭人多时喊:“谁能下山,告我一声。”一次,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对我说:“我知道你父亲的名字。”“你看过我的档案?”我问。“不是。几年前我为你代发过家信。”我已经完全记不得是托什么人又转到他手中的,于是赶忙表示迟到的谢意。
    ⑱在我十七岁生日过去半年的时候,收到了西双版纳同学的回信:“那朵花怎么是紫色的呢?它是雪白的呀!而且,绝不可能没有香气!”
    ⑲信是老医生送来的。这是开山后的第一次通邮,他也很快乐,他的家里寄来了平安信。有时候他又突然疑惑,说他家会不会有什么事瞒了不肯告诉他。我们都说不会不会,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离了你,根本就办不了事,怎么会瞒你!他也觉得很有道理,心宽许多。终于,轮到他探家了。很早就告诉我们:他下山时专门预备一个提包,为大家装信。我便对着昆仑山皑皑的冰雪,咬着笔杆,从从容容地写了大约三十封信,每一封都竭尽我的才能。我双手捧着这摞信,郑重地交给老医生。他的白发在雪峰的映衬下,晃动得像一盆水中的粉丝:“你放心好了!我到了山下第一件事就是为大家发信。假如回信快的话,下次军邮车上来,你们也许就能收到回信了。”
    ⑳他走了。军邮车像候鸟,飞来一次又一次,但那三十封信一封也不见回音。原来他下山乘坐的车翻了,这在高原是很平常的事。熊熊烈火吞噬了他银发苍苍的头颅,那个装满信件的旅行包,顷刻间化为青烟。
    ㉑那三十封信,只有给父母的那封,我重写了托人发出。给其他人的,便再也提不起兴致重写。只要抓起笔,老医生的白发就在眼前灼目地闪动,眼珠便发酸。大团大团的冰雪,在我胸中凝结。
    ㉒后来,在老医生的追悼会上,我才知道他的生辰,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老。满头灿然的白发,是昆仑山馈赠他的不能拒绝的礼物。
    ㉓他死了以后,军邮车还带来过他的家信。我第一次注意了一下地址:是广西一个很偏远的小城。又在地图上仔细寻找,那地方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该是非常炎热的。老医生的家乡,距离昆仑山大约有一万五千里。
    ㉔那封迟到的信,边缘已经磨损,好像烙熟又蒸了几遭的馅饼,几处裂口的地方,被薄而坚韧的透明纸粘贴过,上面打着蓝色的印章:“邮件已破,军邮代封”。
    ㉕不知这是否是封报平安的家信?
    (取材于毕淑敏的同名文章)
    (1)在海拔五千米的藏北高原,书信是戍边战士与内地亲友之间联系时最重要的媒介。文中为战士传递书信的“信使”,除了①_____,还有②_____,更有③_____。
    (2)文中第⑳段,把往来新疆喀什和喀喇昆仑山营地的“邮车”比作“候鸟”,放在这一段有什么作用呢?
    (3)文章第㉔段,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那封“迟到的家书”的诸多细节?请结合全文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9.请以“我要为你叫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1.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详解】此题考查临摹。
    只要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米字格内即可。注意“踔、厉、笃、怠”等字的正确书写。注意一字占一格,一个标点符号占一格。
    2. 历 韧 克 勋
    【详解】考查字形。
    经历:jīng lì,指自身或他人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要注意“历”的写法。
    坚韧不拔:jiān rèn bù bá,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要注意“韧”的写法。
    克服:kè fú,用顽强的意志、巨大的力量去战胜缺点、错误、不良现象、恶劣条件等。要注意“克”的写法。
    勋章:xūn zhāng,授给有功者的荣誉证章。要注意“勋”的写法。
    3.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前后矛盾,应删掉“整整”或“左右”;
    C.搭配不当,“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两面,“是基本要求” 是一面,应删掉“能否”;
    D.语序不当,应改为“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C.“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这里自问自答已经结束,“都不是”后应用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
    故选C。
    5.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表述有错误,《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而非“纪传体通史”。
    故选B。
    6. 独坐幽篁里 明月来相照 双袖龙钟泪不干 凭君传语报平安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默写。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本题中的“幽篁、袖、鞍、案牍”等字词容易写错。
    7.(1) 热爱祖国的文化 为之沉迷为之骄傲
    (2)示例:邱少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上下文,联系前后句句意综合分析。根据前一句“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可知,所仿写的句式结构应该是“XX(动词)祖国的XX(名词),为之XX为之XX”,内容要体现爱国情怀,补写的句子与前后构成比句。
    示例: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画为之歌咏。
    (2)本题考查对名句的积累。选择一位爱国英雄,写一句爱国诗句或是名言警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即可。
    示例:黄继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8.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既照应了诗题,又渲染了送别时压抑的氛围。 9.尾联运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忧伤之情。
    【解析】8.考查分析诗句作用。
    本诗首联意为:楚江笼罩在蒙蒙微雨里,建业城正敲响暮时之钟。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二、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渲染了送别时压抑的氛围。
    9.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古代诗歌常用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意思是送别老朋友我情深无限,沾襟泪水像江面的雨丝。这是直抒胸臆,“情无限”直接点明朋友间的深厚友谊,表达了对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10.夸耀 打发 只 畏惧、害怕 11.①(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②(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2.B 13.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1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矜,夸耀;
    ②句意: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遣,打发;
    ③句意: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但,只;
    ④句意:看见来船依然害怕。畏,畏惧、害怕。
    11.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①“见(看到)”“但(只)”“颔(点头)”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②“日(天天)”“得(学会)”“道(方法)”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2.此题考查一词多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
    A.连词,表顺承;
    B.连词,表转折;
    C.连词,表修饰;
    D.连词,表顺承;
    故选B。
    1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甲文中,陈尧咨连着发出两句问话“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盛气凌人,并流露出对卖油翁轻视的态度,而卖油翁的回答却是淡然一句“无他,但手熟尔”,表现出卖油翁的从容和自信,卖油翁的神情和语气激怒了陈尧咨,“尔安敢轻吾射”,这就进一步表现出陈尧咨的狂妄自大、咄咄逼人;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从客观上讲,是“生不识水(生来不识水性)”;从主观上讲,他们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只是向南方会潜水的人询问他们能潜入水里的技术,然后就按照他们说的技术到河里试验,故原因在于“不学而务求其道”。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甲文讲射箭,通过卖油翁的话,我们可知箭射得准是因为熟练,因为“熟能生巧”;乙文讲南方人会游水,是因为天天和水打交道,因而南方多会游泳的人。从这两个故事中我们得出: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就算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着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15.①沈先生教写作,写读后感很讲究。②沈先生教创作,建议学生借鉴名家作品。③沈先生经常帮助学生投稿并承担邮费。④沈先生亲自为学生抄写上课资料。⑤沈先生借给别人很多书,从来不记得。⑥沈先生读书杂,还喜欢在书后写题记。⑦沈先生善于谈天,且范围很广。(任意三条即可) 16.不能将原句变为改句。因为原句中“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四十多年”表现时间虽久远但作者对往事仍记得清晰,从而体现出作者对沈先生印象之深刻,沈先生对作者影响之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往事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沈先生深切的感激、怀念之情。 17.第③段“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这个评价表现了汪曾祺对沈先生教创作的方法的高度肯定和敬佩,同时也对现在的大学教学提出希望。(其他的如“见解精到,文笔讲究”“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等也可以,根据学生阐述酌情给分)
    【解析】15.考查概括事件。
    根据第①段中的“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可得:沈先生教写作,写读后感很讲究。
    根据第②段中的“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可得:沈先生教创作,建议学生借鉴名家作品。
    根据第④段中的“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可得:沈先生经常帮助学生投稿并承担邮费。
    根据第⑤段中的“他讲《中国小说史》,有些资料不易找到他就自己抄,用夺金标毛笔,筷子头大的小行书抄在云南竹纸上”可得:沈先生亲自为学生抄写上课资料。
    根据第⑥段中的“他的书,除了自己看,也是借给人看的”“谁借的什么书,什么时候借的,沈先生是从来不记得的”可得:沈先生借给别人很多书,从来不记得。
    根据第第⑥段中的“沈先生书多,而且很杂”“沈先生读过的书,往往在书后写两行题记”可得:沈先生读书杂,还喜欢在书后写题记。
    根据第⑦段中的“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可得:沈先生善于谈天,且范围很广。
    16.考查语句赏析。
    原句中的“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说明作者对沈先生在西南联大的起始时间记得非常清楚,从而表现了出作者对往事记忆的清晰,从侧面表现了作者对沈先生印象深刻,沈先生对作者影响深远。“一晃,四十多年了”表现了作者对沈先生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改句“待了八九年”“许多年了”只是大略的一个时间,没有以上表达效果。
    所以不能变为改句。
    17.考查语句赏析。第③段“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是作者对沈先生教创作的方法的评价。“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表面上说不知道还没有更好的方法,实际上表达的意思是至今自己还没有发现比这种方法更好的方法。“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态度更加明确,明确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老师们都能用沈先生的方江来教学生们创作。
    18.(1) 白发苍苍,敢于在高原奔跑给战友传信的老军医。 不知姓名下山归家义务给战友带信的战士。 常年按时,艰难跋涉,随时可能付出生命的押运戍边信件的军邮战士。
    (2)青鸟:古典文学中借指传信的信使。文中指不能准时到达和来去无踪的军邮车。候鸟:本指那些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文中指老军医走后,依旧按时到达的军邮车。
    (3)①“边缘磨损”“几处裂口”,写出老军医戍边离家遥远,赞美他常年戍边奉献自己青春的高贵品质,表达人们对他崇敬和思念。②那封“迟到的家书”的诸多细节,更写出常年艰难跋涉在新藏线上的信使“军邮战士”不怕牺牲,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作者深深的敬意。
    【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含义。
    从第③段“军邮车大约每月从新疆喀什开上昆仑山一次,日子并不准,仿佛一只来去无踪的青鸟”句可知,常年按时,艰难跋涉,随时可能付出生命的押运戍边信件的军邮战士是“信使”;
    从⑯段“在这海拔五千米的高原营地,每逢有人下山,就会挨门挨户地问:‘我要走了,要不要带信?’哪怕是平日最自私的人,在这件事上也绝对平和而周到,这是高原的风俗”句可知,不知名的需要下山的战士也是“信使”;
    从第⑲段“他下山时专门预备一个提包,为大家装信。我便对着昆仑山皑皑的冰雪,咬着笔杆,从从容容地写了大约三十封信,每一封都竭尽我的才能。我双手捧着这摞信,郑重地交给老医生”和“白发苍苍的老医生执拗地要做这件事”可知,白发苍苍,敢于在高原奔跑给战友传信的老军医也是“信使”。
    (2)本题考查文章词句的理解。
    “青鸟”是古典文学中借指传信的信使。该词在原文第③段“军邮车大约每月从新疆喀什开上昆仑山一次,日子并不准,仿佛一只来去无踪的青鸟”,这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军邮车”,可见“不能准时到达和来去无踪的军邮车”是其在文中的含义,暗扣题目。“候鸟”是指那些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该词出现在原文第⑳段“军邮车像候鸟,飞来一次又一次”,意思是军邮车像固定路线迁徙的候鸟,固定为大家送来邮件。文中指的是老军医走后,依旧按时到达的军邮车。
    (3)本题考查细节描写和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文的信使所指的人物,既指老军医,又指军邮战士,也指不知姓名下山归家义务给战友带信的战士。昆仑山偏僻且山路难行,因此这些细节就是用来表现刻画这些人的形象特征的。从前文第㉓段“老医生的家乡,距离昆仑山大约有一万五千里”,而他依然坚守,以至于满头白发,第㉒段“在老医生的追悼会上,我才知道他的生辰,远没有我想象的那样老”,不仅写出老医生离家的遥远,也表现了他常年戍边奉献自己青春的高贵品质,不能不使人憧憬和思念。“边缘磨损”“几处裂口”,写出老军医戍边离家遥远;几经辗转,迟到破损的信,“被薄而坚韧的透明纸粘贴过”、印着“邮件已破,军邮代封”的蓝色印章等诸多细节描写,也表现了军邮战士不怕牺牲、认真负责、默默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作者对他们深深的敬意。
    19.例文:
    我要为你叫好
    外婆生病住院了,星期天上午,妈妈带我一起去看外婆。
    病房里的空调不停地往外吐着暖气,外婆说感到有点胸闷,于是我们便扶外婆去楼下的草地上呼吸新鲜空气。
    已经是三月了,春阳暖暖地照着大地,不时有微风吹过,小草们轻摇脑袋,好像在欢迎我们。妈妈扶外婆在一张椅子上坐下,悄悄拉起了家常。我则在偌大的草坪上欢快地奔跑起来。
    突然,不远处的一幕吸引了我的目光。只见一位年龄大约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在草地上练习行走,旁边站着一位女子,手里拿着两根拐杖,应该是这名女孩的妈妈。
    只见小女孩刚刚迈出右腿,身子便向右一倾,摔倒在地上。她的妈妈赶忙扔下手中的拐杖,去把小女孩扶起。小女孩稍稍站稳后,推开母亲的手,再次迈出右腿,谁知身子一晃,她又失败了。母亲扶起她,小女孩咬咬嘴唇,又开始了第三次试走。这一回,她先迈左腿,身子一晃,她的妈妈忙伸手想去扶,但被小女孩制止。摇晃了几下后,小女孩终于站稳了左脚。接着她开始挪动右腿,不幸的是,她又摔倒了……
    我听到了小女孩的啜泣声,她的妈妈也在抹眼泪。看来,这位小女孩的双腿一定是受过伤,现在正进行康复训练。三次都失败了,肯定摔疼了。还是明天再训练吧。
    可就在这时,那名小女孩再次在母亲的搀扶下站了起来,喘着气,半握着拳头,紧咬嘴唇,再次开始了行走。一步、两步……谁知,小女孩再次身子一歪,倒了下去。
    小女孩的妈妈搀着她坐到一张椅子上,轻轻敲打着她的腿部。本以为,在一次次失败面前,小女孩会心生畏惧,选择退缩。但让我想不到的是,不一会儿,那名小女孩又开始训练了,当然,等待她的仍是一次次失败……直到妈妈叫我回病房,那名小女孩还在继续试走。
    我的眼睛湿湿的。我想起了那个叫廖智的女孩,汶川地震夺去了她的双腿,但她却忍受着钻心的疼痛,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站起,进行舞蹈训练,终于舞进“舞林大会”,舞上了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的舞台。我还想起了史铁生,想起了张海迪,想起了海伦•凯勒,他们都是在一次次失败后,继续坚持,最终“站”了起来。所以我坚信,眼前的这名小女孩虽然现在屡屡失败,但她终究会稳稳当当地站起来,迈开步子,行走自如。
    我要为这名失败的小女孩叫好,为她的坚强、勇敢和执着叫好。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根据作文提示语,品读出“叫好”的含义,即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表示肯定、支持、喜爱、赞美之情。“你”可以是具体的风景名胜、建筑古迹,也可以是经典名著、令人感动的人物,还可以是某种精神、品质……文题中“叫好”这个关键词决定了本文的主旨是赞扬生活中的真、善、美,为各种传递正能量的言行喝彩。着眼于个人,去赞美、支持他们,这样的立意无疑是准确的,但如果能够把视角再抬高一点,去为国家、民族叫好,为大自然的慷慨无私叫好,那立意自然高人一筹。
    第二,选材构思。叫好的,可能是某种精神、思想,给了自己以极强的感召力;可能是自己身边的人,给了自己温暖、爱和幸福,让自己为之感动而叫好;亦可以是青春路上,成长途中,历经风雨后,为自己的勇敢、耐性、宽容等的升腾而叫好。既需要结合所填文题,也需要围绕自己所写素材,更要将自己想表达的主题融人其中,升华感悟。通过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祖国在航空航天、军事发展、人民生活、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突显为祖国叫好的主旨。引用、化用诗句,写陶渊明离开官场后生活的自由随性、清澈澄明,来展示为陶渊明叫好的主题。
    第三,文体适合写成记叙文,在构思时既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形成呼应之势;更要对文章的主体部分精心进行布局,以使故事线索明了,过渡自然,情节波澜不断,人物形象呼之欲出。比如拟写题目“我为‘吝啬’的表妹叫好”,就可以“误会”为线索,先写表妹太吝啬,引起“我”的误会;然后写表妹忍气吞声,隐瞒误会;接着写表妹在爱心行动中捐款第一,打破误会;最后写“我”理解表妹,解除误会,如此环环相扣,自然就能打动人心。
    评卷人
    得分
    一、字词书写
    评卷人
    得分
    二、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三、句子默写
    评卷人
    得分
    四、综合性学习
    评卷人
    得分
    五、诗歌鉴赏
    评卷人
    得分
    六、对比阅读
    评卷人
    得分
    七、现代文阅读
    评卷人
    得分
    八、作文
    相关试卷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病句排序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病句排序原卷版+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词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重复罗嗦,表意不明,句式杂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末模拟金卷(二)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末模拟金卷(二)原卷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末模拟金卷(一)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末模拟金卷(一)原卷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我的语文生活,下列每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中模拟金卷(二)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