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3 《孙权劝学》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3 《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试卷 2 次下载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4 《陋室铭》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5 《爱莲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5 《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原卷版+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4 《陋室铭》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4 《陋室铭》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共55页。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调素琴 素:不加装饰的
B.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C.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D.衡于虑 衡:平衡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有仙则名 思而不学则殆
B.何陋之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舜发于畎亩之中 所恶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2023·吉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_____________(人名)。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B.有龙则灵(神异)
C.斯是陋室(这)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2023·贵州毕节·中考真题】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
③清静亡为_______________
④虽富贵不事也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3.(甲)文末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试结合(乙)文分析其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是否恰当?
4.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
【2023·广西桂林·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
B.斯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蕃(多)
D.陶后鲜有闻(新鲜)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 B.往来无白/丁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受此厄于人( )
②是与初见似小人(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伴以醋及他物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但恨其食后打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知人之厌我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然见此物大异葱蒜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亦 欲 绝 而 弗 食
4.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的一种并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2023·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真题】
阅读《陋宝铭》,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读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鸿: (2)形: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2023·辽宁沈阳市·中考真题】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了。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匡庐奇秀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乐天既来为主 既克,公问其故(《曹判论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_________,(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________。(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 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23·天津南开·二模】
阅读《陋室铭》《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人,吾谁与归D.可以调素琴 素湍绿潭
2.下面各句中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何陋之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之意不在酒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爱莲说》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作者善于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使之相得益彰。
D.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2023·湖南岳阳·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极爱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内心安适愉快)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讥笑)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劳:_________
(3)可以调素琴 素:________
(4)不营产业 营: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甲】文开头说“斯是陋室”,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陋室”是陋还是不陋呢?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2023·上海闵行·模拟预测】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丙】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甲】文的作者是_____是_____朝的,【乙】文出自《论语》,与《大学》《中庸》《_____》合称为“四书。”
2.翻译【甲】文中划线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6.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作者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北京西城·二模】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 通情达理 政通人和 阡陌交通
B.斯是陋室 如是而已 各行其是 是非曲直
C.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相得益彰
D.花之君子 何陋之有 醉翁之意 持之以恒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可以弹奏白色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丝弦竹影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理解:作者写弹古琴、读佛经,远离嘈杂世俗与公务缠身的生活,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乙】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啊。
理解: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莲洁净雅致的形象,而且高度概括出莲具有傲然不群、凛然不可侵犯的君子的气质与品格。
【丙】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理解:菊花清高,喻避世隐者;莲花高洁,喻花中君子; 牡丹艳丽, 喻富贵俗人。作者通过衬托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仰慕和喜爱之情。
3.下面材料中的柳公权和杜甫,哪个属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贤士?哪个属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不媚的君子?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材料一
公权①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历穆、敬、文三朝。文宗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②曰:“此浣濯③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
(取材于《旧唐书·柳公权传》)
【注】:①[公权]指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②[袂(mèi)]衣袖。 ③[浣 (huàn) 濯]洗。
材料二
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子美之名若草堂,与天壤俱存可也。
(取材于《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2023·上海静安·一模】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后屏居①乡里十年,仰取俯拾②,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注】①屏[bǐng]居:退职闲居,指赵明诚去官后携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②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拾,是说生活俭约。③铅椠(qiǎn):书写工具,这里指校勘、刻写。④率:标准。
(1)【甲】文中的“鸿儒”指 _____
(2)【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有高雅的爱好,即【甲】文中的“_____,_____”,【乙】文中则指“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词。
①竭其俸入 _____
②反不得饮而起 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夜尽一烛为率
(5)对[乙]文中作者和丈夫“甘心老是乡”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在这里生活可基本做到衣食有余。
B.他们对古籍典故的记忆比拼充满乐趣。
C.他们都沉醉于勘校、整理古书和文物。
D.他们收藏书画的成就远超其他收书家。
(6)【甲】【乙】两文对我们该如何面对简陋的环境或艰苦的条件都有所启发,请你结合两文的内容,用一个恰当的复句具体阐释自己的理解。
【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文本二: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本三:
陋室吟
①郎已远,陋室仍在。和江淮间许多小县城里的遗迹一样:这个曾因《陋室铭》而闻名于世的地方,现在只剩下我和阿林两个游客,在青砖院内久久地盘桓。这时我们听见了二胡声,低缓、滞涩、又略带沙哑的二胡声。拉二胡的是这里的看门人,坐在空寂的院内,对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
②于是在二胡声中,我们想起了永贞革新,想起了“二王八司马”,也想起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和一种豁达伟岸的人生境界。当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时,历史就为“坚韧不屈,笑在最后”八个字作了一个完美的注解。而这陋室也一如它的主人,在浮沉毁建之间一站就是千年。
③千年后的陋室已扩建成公园,用于纪念这位曾在和州做过两年刺史、“政擢贤良,学通经史”的地方长官。瘦山细水、玲珑楼阁之间,那著名的《陋室铭》已被刻成了石碑。在斗角勾檐、雕梁画柱的映衬下,这里惟一可以称“陋”的大概只有看门人那并不圆熟的二胡演奏了。
④断续而且低平的二胡声,拂过院内的青草,弥散在这中午淡淡的阳光下,将那一丝忧伤散尽。忧伤散尽后,便凸现出了那一代“诗豪”二十三年不屈的贬谪生涯。“二十三年弃置身”啊,少年白发,壮岁成梦。刘禹锡已从人生的春天走到了暮秋时节。可是他那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风中凋谢,于是他高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唱出了一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振奋。这是怎样一种乐观和自信,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坚毅和顽强!二胡声声,有如冰封下面被砥石撕裂的河水;但它却依旧坚定地流淌着,就像刘禹锡坚定地站在陋室的台阶上,以其旷达和坚韧对抗着整个朝廷对他不公正的待遇。当刘禹锡终于又回到了长安,当玄都观里“桃花净尽菜花开”,我想他一定在会心地笑吧。“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风云诡谲的历史在这二胡的演绎下变得简单又平静了。但不管历史怎样简化,也简化不了那在挫折和压迫之中养成的不屈和坚强;简化不了那坚持操守、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
⑤陋室的墙上挂着十几幅人物画,标示着刘禹锡的一生。在其中一幅画的下面,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当昔日靠镇压永贞革新上台的权阉幸贵们终于一个个被时间的流水和政治斗争的漩涡无情地淹没时,刘禹锡成了笑在最后的胜利者。”但这已不仅仅是刘禹锡个人的胜利了,这已成了一种精神的胜利,一种曾激荡过“巴山楚水凄凉地”、激荡过“淮水东边旧时月”的精神的胜利。如今这种精神经过岁月的风霜已浓缩成了一颗不屈的雄心、一腔报国的热血和一种奋发向上、永不低头的形象,如长明灯一般闪耀在后人的心中。青青树阴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如缕的音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和倔强,听出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⑥漫步青砖地面,抚摸沧桑石羊,聆听二胡悠悠地响,我和阿林沉醉在对一种性格、一种精神的感悟中。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请根据《陋室吟》中相关语句概括“德馨”的含义。
2.“并不圆熟”的二胡声自始至终都在文中“悠悠地响”,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并分析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本一颈联以“沉舟”“病树”反衬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B.文本三第②段中,加点的“完美的注解”具体指被贬谪二十三年后,刘禹锡被朝廷起用,踌躇满志。
C.被贬他乡,刘禹锡高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被贬黄州,苏轼高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二者在人生态度上有相似之处。
D.文本二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E.文本三中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作者对回到长安的刘禹锡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和惋惜。
【2023·贵州贵阳·二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惟吾德馨 ( )
(2)无案牍之劳形 ( )
(3)每移案 ( )
(4)余稍为修葺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___________”绘陋室幽雅,乙文用“___________”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_______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选 文/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不同的物象
相同的志趣
【甲】
②__________
②_________
【乙】
莲
《陋室铭》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解析版)
【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以调素琴 素:不加装饰的
B.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
C.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D.衡于虑 衡:平衡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有仙则名 思而不学则殆
B.何陋之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舜发于畎亩之中 所恶有甚于死者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
【答案】
1.D
2.A
3.D
4.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D.“衡:平衡”解释错误,句子意思是:思虑阻塞。“衡”是通假字,同“横”,意思是“梗塞,指不顺”。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A.副词,都是“就,便”之意;
B.助词,提宾标志,不译/结构助词,的;
C.介词,从/介词,比;
D.连词,表并列,无意义/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动心忍性”在此处应为“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据此排除AB;“曾益”是一个词,“曾”通“增”,增加。据此排除C。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说法错误,甲文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的是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故选B。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2023·吉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唐朝文学家_____________(人名)。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称,名字)B.有龙则灵(神异)
C.斯是陋室(这)D.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躯体)
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结合本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陋室主人和颜回共同的生活态度。
【链接材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答案】
1.刘禹锡
2.A
3.(1)交往人物 (2)日常生活
4.C
5.陋室主人借写陋室不陋抒写自己志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却勤奋好学,不改其乐。这些都表明了他们都具有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分析】
1.考查文学常识。《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2.A.有仙则名: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名:有名,出名。故选A。
3.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侧重写与朋友的交往,借以显示作者身分的高贵和性情的高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四句写室中事,表现身居陋室的雅趣,足见作者行事不陋。“调素琴,阅金经”,见出陋室生活之清雅。
4.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故选C。
5.考查比较阅读。《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通过写陋室环境的清幽、交往人物的高雅、日常生活的超凡脱俗,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链接材料】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同样也表现了他的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链接材料】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2023·贵州毕节·中考真题】
阅读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注释】①耆:同“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_______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
③清静亡为_______________
④虽富贵不事也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
3.(甲)文末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试结合(乙)文分析其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是否恰当?
4.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人际交往之道用于当今的现实生活,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看法。
【答案】
1.有名,出名 大 通“无”,没有 从事,做
2.①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②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3.连举三位古人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陋室不陋。
恰当,扬雄家贫,没有储粮,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拥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作者把他当作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陋室不陋。以“西蜀子云亭”自况,旨在表达陋室主人身居陋室,而精神思想却那般富有充实。
4.此问为开放性问题,看法可分为正反两种:
①表赞同: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作者这类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言,只有与那些同样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才能不断精益自己的知识、学问。
②表反对: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未免显得太过自命清高了,这样一来会让我们缺失许多像他人学习的机会,这不利于我们对知识、信息的全面了解。所以这不是一种很好的交友方式。
【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名,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出名。鸿儒: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大。亡,通假字,同“无”,没有。事,古今异义词,从事,做。
2.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①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②少,小时候;好,喜欢;无所不见,没有什么不知道的。
3.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作者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有力地证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第二问,首先明确所举的“西蜀子云亭”例子恰当。结合杨雄的境况、追求及作者的思想分析。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由“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分析,扬雄是一个安贫乐道、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生活情趣淡泊高雅。举“西蜀子云亭”的例子,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情怀。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4.考查发表看法。结合文言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作答。此题开放,答案不唯一。表明观点,理由充分合理即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的释义: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体现了交往者的儒雅之气。如,认同。可就环境影响人的发展。交友要有选择,广交益友。朱者赤、近墨者黑,与高雅之士交往,能够使自己不能成长,知识与学问有所增长。也可以回答不认同。作者这种交友方式,过于自命清高。可从《论语》中人格修养方面解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能把朋友分成三六九等。孔子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切磋,互相帮助,全面掌握知识和信息。我们交友不能自命清高。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性情沉默,没有大的作为。为人简朴,悠闲自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喜好,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什么储粮,他安之若素。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
【2023·广西桂林·中考真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出名)
B.斯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蕃(多)
D.陶后鲜有闻(新鲜)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 B.往来无白/丁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5)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答案】
(1)D
(2)B
(3)B
(4)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5) 陋室;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D.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故选D。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而”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
A.句意为: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而:连词,表示转折;
B.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获得新的理解和感受。而:连词,表示承接;
C.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而:连词,表示转折;
D.句意为: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而:连词,表示转折;
故选B。
(3)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B.有误,句意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故断句为:往来无/白丁。故选B。
(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云,说;何,什么;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表现手法及作者情感的能力。结合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结合乙文第一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和第二段“莲,花之君子者也”可知,通过对莲的描绘和赞颂,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据此可知,他们相同的志趣是: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予尝受此厄于人( )
②是与初见似小人(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伴以醋及他物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B.但恨其食后打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C.知人之厌我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D.然见此物大异葱蒜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故 亦 欲 绝 而 弗 食
4.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使用了相同写作手法,请从对比、类比、比喻中选出正确的一种并结合选文阐释其表达效果。
【答案】
1. 曾经 这 大 使……劳累
2.D
3.故/亦欲绝/而弗食
4.(1)虽然有些小缺点,也该原谅,所以还是照吃不禁忌它。
(2)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5.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甲文划线句把大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乙文中的划线句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出名,声名远播。
【解析】
1.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我就曾经闻过别人喷出的这种臭气。尝:曾经。
②句意为:这就像一个人初看觉得是小人。是:这。
③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大。
④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劳累。
2.考查对一词多义的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和用法。
A. 相同,介词,用;
B. 相同,副词,只;
C. 相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D. 不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代词,这样;
故选:D。
3.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解答时,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再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所以打算不再吃了。“故”是连词,“而”是连词,在“故”“而”后面划开,据此断句为:故/亦欲绝/而弗食。
4.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虽,虽然;食,吃;
②中重点词语有:上,长到;入,映入;
5.考查句子赏析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把大蒜和“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类比,突出萝卜煮熟之后再吃就没有怪味这一特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运用类比的手法,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就能声名远播。
【参考译文】:
【甲】:生萝卜切丝可以作为小菜,与醋或者其他东西一起吃,用来下粥最适宜不过。但是就是讨厌吃好以后会打嗝,一打嗝就有股难闻的气味。我曾经因为别人这样打嗝闻到臭味而受罪,所以知道别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打嗝别人也会讨厌。所以想杜绝了再也不吃它。但是这东西呢和葱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生的时候臭,熟了就不臭了;就好像刚遇上好像是小人,(相处久了)才最终知道是君子。虽然有小的过错,也应该宽恕它,仍然吃它,而不会再也不吃。
【乙】: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023·黑龙江哈尔滨市·中考真题】
阅读《陋宝铭》,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读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鸿: (2)形: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答案】
1.(1)大 (2)形体、躯体
2.(1)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读笑有鸿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鸿,大。
(2)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在,在于。则,就。名,动词,出名。
(2)云,说。何,什么。陋,简陋。之,宾语前置标志。“何陋之有”是倒装句式,翻译时注意调整顺序。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这句抓住了台阶、苔藓、绿草、门帘等景物,写台阶布满苔藓,门帘外就能看到草,显然这里环境简陋,少有人来,整体感觉非常宁静;并且一个“绿”字,又使环境增添了几分清幽。故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2023·辽宁沈阳市·中考真题】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了。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匡庐奇秀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B.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C.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乐天既来为主 既克,公问其故(《曹判论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_________,(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________。(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 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D
2.(1)像远行的人经过故乡,依依不舍不愿离开。(2)(我)最终收获了所喜爱的,又凭什么要求(别的)呢?
3.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4.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B: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C: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D:豁达、乐观
【分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秀丽\茂盛;
B.代词,指代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助词,的;
C.面对\当面;
D.已经\已经;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重点词:
(1)若:像;过:经过;去:离开。
(2)卒:最终;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焉:句末语气词。
3.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看着这里的竹啊、树啊、云啊、石啊。故断句为: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表现了陋室环境的简陋。乙文中的“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交代了白居易选址的原因。甲文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中的“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表现了作者被贬之后寄情山水的豁达与乐观。
【译文参考】: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带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还远超过庐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看着这里的竹啊、树啊、云啊、石啊。从辰时到酉时,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就完全忘记自我的存在,而跟万物融合无间。
一旦命运不顺当,被贬来辅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宽厚来安抚我,庐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对待我。这简直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空间,我终于能得到自己的最爱,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2023·天津南开·二模】
阅读《陋室铭》《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斯人,吾谁与归D.可以调素琴 素湍绿潭
2.下面各句中的“之”同“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
A.何陋之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醉翁之意不在酒
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爱莲说》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作者善于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使之相得益彰。
D.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答案】
1.C
2.C
3.B
【解析】
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A.鲜:少/鲜艳;
B.清:清芬/(水)清澈;
C.斯:这/这;
D.素:不加装饰/白色;
故选C。
2.考查虚词的用法。“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B.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
故选C。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文章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陋室的主人以古代贤人自况,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陋室”不陋是因陋室的主人品德高尚。选项“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的理解是错误的。
故选B。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2023·湖南岳阳·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极爱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内心安适愉快)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讥笑)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劳:_________
(3)可以调素琴 素:________
(4)不营产业 营: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甲】文开头说“斯是陋室”,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陋室”是陋还是不陋呢?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答案】
1. 出名,有名 使……劳累 不加装饰的 经营,谋求
2.王欢更加坚守他的志向,终于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3.不简陋。因为居室环境清雅,生活情趣高雅,主人品德高尚。
4.【甲】文主人公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主人公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
(1)句意为: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2)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使……劳累;
(3)句意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素:不加装饰的;
(4)句意为:不谋求家业。营:经营,谋求。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重点词语有:弥,更;遂:终于;通儒:学识渊博的读书人。
3.本题考查文意理解。甲文开头说“斯是陋室”,指的是房屋本身陈设的简陋;结合“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陋室因为有了高雅的主人、优美的环境、往来的鸿儒和文雅的素琴、金经而变得不陋,故陋室“何陋之有”?据此分析作答。
4.本题考查文言文对比阅读。甲文结合语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分析可知,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没有丝毫不满,反而安贫乐道,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乙文结合句子“专精耽(极爱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内心安适愉快)也”分析可知,王欢精神专一,沉迷于学业之中,即使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贮存,内心还是安适愉快。故他的安贫乐道体现在手不释卷的求知态度和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即使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贮存,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人。
【2023·上海闵行·模拟预测】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丙】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甲】文的作者是_____是_____朝的,【乙】文出自《论语》,与《大学》《中庸》《_____》合称为“四书。”
2.翻译【甲】文中划线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6.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作者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刘禹锡 唐朝 《孟子》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最终;要求
4.就像远行的人路过故乡一样,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5.仰观山/俯听泉/傍脱竹树云石
6.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豁达、乐观
【解析】
1.考查文学常识。
甲文是《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
“四书”是儒家经典,为《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丝竹,音乐;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我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卒,最终。求,要求。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若,好像;过,路过;恋恋,依依不舍;去,离开。
5.考查断句。句意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是并列的关系。故断句为:仰观山/俯听泉/傍脱竹树云石。
6.A.甲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意为: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这是对陋室外部环境的描写,借环境的简陋烘托了作者品行的高洁。
B.丙文中的“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和“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点明了草堂选址原因。因为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
C.甲文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了文章主旨。虽然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简陋了。从而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乙文中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表现了居住环境的简陋和生活条件的艰苦,“回也不改其乐”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情操。“乐亦在其中矣”表现了孔子从艰苦的生活环境里感受到快乐,所以就不以艰苦的生活为意了。从而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
D.丙文末段中的“一旦蹇剥,来佐江郡”自述被贬遭遇。“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交代自己被贬之后,得到了郡守的优待,又可以观赏庐山的胜景,这是上天给自己的最好抚慰。“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自己虽然被贬,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于是就是没有什么苛求了。同此可见作者不以被贬为意,豁达乐观的胸襟气度。
【译文参考】: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丙】:庐山非常秀丽,列天下众山之最。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寺,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夜,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的样子。
忽然有一天命运不顺,我被贬来辅佐江州。郡守用宽厚的心来抚慰我,庐山以它灵秀的美景对待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2023·北京西城·二模】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 通情达理 政通人和 阡陌交通
B.斯是陋室 如是而已 各行其是 是非曲直
C.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相得益彰
D.花之君子 何陋之有 醉翁之意 持之以恒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可以弹奏白色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丝弦竹影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理解:作者写弹古琴、读佛经,远离嘈杂世俗与公务缠身的生活,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乙】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赏玩啊。
理解: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莲洁净雅致的形象,而且高度概括出莲具有傲然不群、凛然不可侵犯的君子的气质与品格。
【丙】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理解:菊花清高,喻避世隐者;莲花高洁,喻花中君子; 牡丹艳丽, 喻富贵俗人。作者通过衬托手法,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仰慕和喜爱之情。
3.下面材料中的柳公权和杜甫,哪个属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贤士?哪个属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不媚的君子?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材料一
公权①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历穆、敬、文三朝。文宗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②曰:“此浣濯③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
(取材于《旧唐书·柳公权传》)
【注】:①[公权]指唐朝书法家柳公权,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②[袂(mèi)]衣袖。 ③[浣 (huàn) 濯]洗。
材料二
子美之草堂,人皆知之,是独以其诗哉?蜀自先秦以来,数千年间,通祭祀者才数人。若秦之李冰,汉之文翁、孔明,皆以功德流远。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不知于当时,而知于后世,子美之名若草堂,与天壤俱存可也。
(取材于《重修杜工部草堂记》)
【答案】
1.C
2.【乙】
3.柳公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不媚的君子。他不附和六学士阿谀谄媚文宗的“俭德”,义正辞严地指明君主应当亲贤臣远小人,善纳诤谏,赏罚分明。杜甫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贤士。他居住在草堂,羁旅困穷,但却为人孝友忠信,流芳百世。
【解析】
1.A.贯通\懂得\顺利\相通;
B.表示判断\代词,这\正确的\正确的;
C.都是副词,更加;
D.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的\用来;
故选C。
2.【甲】翻译错误。素琴:不加装饰的琴。不是“白色的古琴”之意。
【丙】理解错误。“表达了自己对菊花的仰慕和喜爱之情”表述错误,表达的是自己对莲的喜爱之情。
故选【乙】。
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材料一“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浣濯之衣,乃小节耳。”可知,柳公权他不附和六学士阿谀谄媚文宗的“俭德”,义正辞严地指明君主应当亲贤臣远小人,善纳诤谏,赏罚分明,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不媚的君子。
从材料二“而子美徒以羁旅困穷之人,轩然与之并,是诚不独以其诗也。盖子美之为人,孝友忠信,大节俱备”可知,杜甫的为人,忠孝、友善、诚信,具备高尚的节操。居住在草堂,羁旅困穷,但却为人孝友忠信,流芳百世。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贤士。
【参考译文】:
《陋室铭》: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材料一:
柳公权从小就喜欢学习,十二岁就能作辞作赋。元和初年中进士,历事穆宗、敬宗、文宗三朝。文宗时担任侍书之职,后来充任翰林书诏学士。有一次文宗在便殿召见六位学士,文宗说起汉文帝的节俭,便举起自己的衣袖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学士们都纷纷颂扬文宗的节俭品德,只有柳公权闭口不说话,文宗留下他,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柳公权回答说:“君主的大节,应该注意起用贤良的人才,黜退那些不正派的佞臣,听取忠言劝诫,分明赏罚。至于穿洗过的衣服,那只不过是小节(无足轻重)。”材料二:
杜甫的草堂,人人皆知,难道仅仅因为他的诗吗?蜀地从先秦到现在,几千年间,被大家祭祀的才几人。像秦朝的李冰,汉朝的文翁、孔明,都因为功德而美名流传。但是,杜甫凭借羁旅困穷之人,和他们美名并称,实在不仅仅是凭借他的诗啊。杜甫的为人,忠孝、友善、诚信,具备高尚的节操。杜甫不被当世人所了解,却被后世人所了解。杜甫的美名像草堂,即使和天地一起存在也是可以的。
【2023·上海静安·一模】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后屏居①乡里十年,仰取俯拾②,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注】①屏[bǐng]居:退职闲居,指赵明诚去官后携李清照回到青州故里。②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拾,是说生活俭约。③铅椠(qiǎn):书写工具,这里指校勘、刻写。④率:标准。
(1)【甲】文中的“鸿儒”指 _____
(2)【甲】【乙】两文的主人公都有高雅的爱好,即【甲】文中的“_____,_____”,【乙】文中则指“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线词。
①竭其俸入 _____
②反不得饮而起 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夜尽一烛为率
(5)对[乙]文中作者和丈夫“甘心老是乡”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在这里生活可基本做到衣食有余。
B.他们对古籍典故的记忆比拼充满乐趣。
C.他们都沉醉于勘校、整理古书和文物。
D.他们收藏书画的成就远超其他收书家。
(6)【甲】【乙】两文对我们该如何面对简陋的环境或艰苦的条件都有所启发,请你结合两文的内容,用一个恰当的复句具体阐释自己的理解。
【答案】
(1)博学的人。
(2)调素琴 阅金经 以事铅椠
(3)竭尽。 得到。
(4)每晚以烧完一枝蜡烛为准。
(5)D
(6)即便我们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己的品行与志趣。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根据句意,推知词义。
句意:谈笑的是一些博学的人。鸿儒,博学的人。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可知,作者平素所做就是自己喜欢的阅读佛经,弹奏古琴,可见作者的情趣高雅,不被俗物所累。
根据[乙]文句子“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知州,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类,题上书名)”可知,李清照与丈夫平时喜欢做的就是书籍的校勘、刻写。可知作者也是情趣高雅。与刘禹锡的兴趣相同。
(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要根据句意,推知词义。
①句意: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竭,竭尽。
②句意:反而饮不到一口。得,得到。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
重点词:夜,每晚。率,准则。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D.根据文句“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理想从没有被忘记。)”可知,他们沉醉其中的原因是能坚持自己的志趣,不在意结果及别人的看法。
故选D。
(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通过描写陋室环境、陋室主人的交往,表达了即便身处陋室,只要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陋室的简陋的观点,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乙文作者回忆了自己与丈夫深处逆境仍坚持自己的志趣并乐在其中的事。可用如下复句表达自己的感悟:即便我们身处逆境,也要保持自己的品行与志趣。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颜色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乙】后来回青州故乡闲居了十年。夫妇勤俭持家,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明诚复官后,又接连做了莱州和淄州的知州,把他的全部俸禄拿出来,从事书籍的校勘、刻写。每得一本书,我们就一起校勘,整理成类,题上书名。得到书画和彝、鼎古玩,也摩挲把玩或摊开来欣赏,指出存在的不足。每次等到蜡烛烧完才去睡觉。因此所收藏的古籍,在精致和完整上超过许多收藏家。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二人以猜中与否来定胜负,然后以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猜中了的便举杯大笑,常常把茶不小心倒在胸前衣襟上,反而饮不到一口。真愿意这样过一辈子!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理想从没有被忘记。
【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一组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文本二: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文本三:
陋室吟
①郎已远,陋室仍在。和江淮间许多小县城里的遗迹一样:这个曾因《陋室铭》而闻名于世的地方,现在只剩下我和阿林两个游客,在青砖院内久久地盘桓。这时我们听见了二胡声,低缓、滞涩、又略带沙哑的二胡声。拉二胡的是这里的看门人,坐在空寂的院内,对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
②于是在二胡声中,我们想起了永贞革新,想起了“二王八司马”,也想起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和一种豁达伟岸的人生境界。当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时,历史就为“坚韧不屈,笑在最后”八个字作了一个完美的注解。而这陋室也一如它的主人,在浮沉毁建之间一站就是千年。
③千年后的陋室已扩建成公园,用于纪念这位曾在和州做过两年刺史、“政擢贤良,学通经史”的地方长官。瘦山细水、玲珑楼阁之间,那著名的《陋室铭》已被刻成了石碑。在斗角勾檐、雕梁画柱的映衬下,这里惟一可以称“陋”的大概只有看门人那并不圆熟的二胡演奏了。
④断续而且低平的二胡声,拂过院内的青草,弥散在这中午淡淡的阳光下,将那一丝忧伤散尽。忧伤散尽后,便凸现出了那一代“诗豪”二十三年不屈的贬谪生涯。“二十三年弃置身”啊,少年白发,壮岁成梦。刘禹锡已从人生的春天走到了暮秋时节。可是他那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风中凋谢,于是他高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唱出了一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振奋。这是怎样一种乐观和自信,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坚毅和顽强!二胡声声,有如冰封下面被砥石撕裂的河水;但它却依旧坚定地流淌着,就像刘禹锡坚定地站在陋室的台阶上,以其旷达和坚韧对抗着整个朝廷对他不公正的待遇。当刘禹锡终于又回到了长安,当玄都观里“桃花净尽菜花开”,我想他一定在会心地笑吧。“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风云诡谲的历史在这二胡的演绎下变得简单又平静了。但不管历史怎样简化,也简化不了那在挫折和压迫之中养成的不屈和坚强;简化不了那坚持操守、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
⑤陋室的墙上挂着十几幅人物画,标示着刘禹锡的一生。在其中一幅画的下面,有一段文字这样写道:“当昔日靠镇压永贞革新上台的权阉幸贵们终于一个个被时间的流水和政治斗争的漩涡无情地淹没时,刘禹锡成了笑在最后的胜利者。”但这已不仅仅是刘禹锡个人的胜利了,这已成了一种精神的胜利,一种曾激荡过“巴山楚水凄凉地”、激荡过“淮水东边旧时月”的精神的胜利。如今这种精神经过岁月的风霜已浓缩成了一颗不屈的雄心、一腔报国的热血和一种奋发向上、永不低头的形象,如长明灯一般闪耀在后人的心中。青青树阴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如缕的音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和倔强,听出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
⑥漫步青砖地面,抚摸沧桑石羊,聆听二胡悠悠地响,我和阿林沉醉在对一种性格、一种精神的感悟中。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请根据《陋室吟》中相关语句概括“德馨”的含义。
2.“并不圆熟”的二胡声自始至终都在文中“悠悠地响”,请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并分析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本一颈联以“沉舟”“病树”反衬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B.文本三第②段中,加点的“完美的注解”具体指被贬谪二十三年后,刘禹锡被朝廷起用,踌躇满志。
C.被贬他乡,刘禹锡高唱“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被贬黄州,苏轼高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二者在人生态度上有相似之处。
D.文本二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名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E.文本三中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了“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作者对回到长安的刘禹锡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和惋惜。
【答案】
1.(1)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坚毅顽强,坚韧不拔的信念。
2.二胡声是全文的一条线索;渲染孤寂忧伤的气氛;悠悠的二胡声是对刘禹锡精神品格的赞美,二胡声也是对如今陋室少有人来的叹息;二胡声是对“陋室吟”的阐释、演绎。
3.排比修辞,增强了语势,表现出“我”和阿林沉醉在对一种性格、一种精神的感悟中。
4.A E
【解析】
1.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筛选《陋室吟》第4段中的“可是他那许身报国、虽死不悔的豪情并未在秋风中凋谢”“这是怎样一种乐观和自信,这里面蕴含了多少坚毅和顽强”“以其旷达和坚韧对抗着整个朝廷对他不公正的待遇”“但不管历史怎样简化,也简化不了那在挫折和压迫之中养成的不屈和坚强;简化不了那坚持操守、为理想而拼搏的信念”这些语句来概括刘禹锡的“德馨”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节安排的意图。“并不圆熟”的二胡声是看门人拉出的,自始至终都在文中“悠悠地响”,这“二胡声”贯穿全文,构成了文章的一条叙事线索;通过第2段“低缓、滞涩、又略带沙哑的二胡声”,第4段“断续而且低平的二胡声,拂过院内的青草,弥散在这中午淡淡的阳光下,将那一丝忧伤散尽”,第5段“青青树阴下,二胡依旧,但在那不绝如缕的音韵中,我们却听出了一丝不屈和倔强,听出了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等对二胡音色凄婉,尤其是“并不圆熟”的声音的描写,一方面渲染了陋室的空寂孤寂气氛,表现了对如今陋室少有人来的叹息;另一方面,用悲凉忧伤二胡声,衬托刘禹锡美好精神品格,引发对刘禹锡的追思和赞美。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文章第6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漫步青砖地面,抚摸沧桑石羊,聆听二胡悠悠地响”三个相同的句式,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语势强烈地表现出“我和阿林沉醉在对一种性格、一种精神的感悟中”,起到收束全文,引发人们深思,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有误,《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从熟悉的自然现象中生发出哲理,表现了诗人积极昂扬的情绪,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所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错误;
E.有误,依据文本三第2段“当刘禹锡重游玄都观并写下‘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时,历史就为‘坚韧不屈,笑在最后’八个字作了一个完美的注解”可知,作者对回到长安的刘禹锡表达了敬佩之情。并不是“对回到长安的刘禹锡表达了深深的同情和惋惜”。
故选AE。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023·贵州贵阳·二模】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qì),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惟吾德馨 ( )
(2)无案牍之劳形 ( )
(3)每移案 ( )
(4)余稍为修葺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3.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___________”绘陋室幽雅,乙文用“___________”写居室清静;写法上,两文都采用_______手法。
4.对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答案】
1.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使……劳累 桌子 我
2.(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
3.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 对比
4.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②句意为: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劳:使……劳累。
③句意为:每次动书桌。案:桌子。
④句意为: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余:我。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本题重点词:
①云:说。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余:我。稍:稍微。修葺:修理草屋。上漏:从上面漏(土、雨)。
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把握写作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
【甲】:“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意思是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描写了陋室的环境清幽雅致;故①处填: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乙】:“庭阶寂寂”意思是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直接写出了居室清静;“万籁有声”意思是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从侧面反衬居室的清静。故②处填: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
【甲】“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有”和“无”,“鸿儒”和“白丁”形成了对比;【乙】“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中“万籁有声”侧面反衬居室的清静与“庭阶寂寂”直接写居室清静,一反一正也是对比,故③处填对比。
4.本题考查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正确的主旨情感,然后结合自身理解,谈认识和看法。回答时,先表明自己的看法,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再结合自己实际生活谈感想。
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的清贫,不算什么,关键是我们能在其中保持自己做人的节操,像作者那样在陋室追求自己的精神层面的享受。
示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连衣食住行都解决不了,那还谈什么精神的享受。我们不能追名逐利,但也不一定非得固守清贫。
【参考译文】:
【甲】: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出名。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神异了。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无功名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选 文/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不同的物象
相同的志趣
【甲】
②__________
②_________
【乙】
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9 《陈涉世家》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共51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7 《邹忌讽齐王纳谏》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共58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6 《曹刿论战》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共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