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1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1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01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1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02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1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03
    还剩4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1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1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共48页。

    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达官显贵B.洛阳纸贵C.物以稀为贵D.春雨贵如油
    2.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3.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材料二
    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
    (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
    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①____”。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②____”。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山西·中考真题】
    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辨其音·走进文本:
    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好语似珠B.好学不倦
    2.明其义·理解内容:
    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其理·丰富思想:
    《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
    取其精·学以致用:
    《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
    【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
    【2023·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
    B.久而乃和 和:暖
    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策之不以其道
    B.不敢出一言以复/全石以为底
    C.学而不思则罔/濯清涟而不妖
    D.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4.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海南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传不习乎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 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 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
    【2023·内蒙包头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 (2)即之也温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4.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2023·湖南娄底·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省:反省)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B.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论语十二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D.《论语十二章》运用语录体,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2023·上海闵行·模拟预测】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丙】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甲】文的作者是_____是_____朝的,【乙】文出自《论语》,与《大学》《中庸》《_____》合称为“四书。”
    2.翻译【甲】文中划线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6.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作者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安徽淮北·二模】
    根据要求答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诚大丈夫 诚:__________
    (2)往之女家 女:__________
    (3)贫贱不能移 移:__________
    (4)不可夺志 夺:__________
    (5)笃志 笃: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切问而近思。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1)是 焉 得 为 大 丈 夫 乎?
    (2)仁 在 其 中 矣。
    4.两文都谈了坚守志向,【甲】文认为无论得志与否,都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认为“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2023·宁夏中卫·二模】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选自《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
    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选自《列子学射》)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学而时习之 ②不亦说乎
    ③温故而知新 ④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2.请将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
    4.【乙】文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列子主动采用了【甲】文中的哪些学习方法?(至少两种,用自己的话回答。)
    【2023·内蒙古通辽·二模】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交友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①,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更问以审之,宜无所失矣。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②之,不可荏苒③渐习,自趋小人之域。如此,则虽有贤师长,亦无救拔④自家处矣。
    (选自《朱子家训》)
    【注释】:①亵狎:轻佻玩忽。②矫革:矫正、革除。③荏苒:时间渐进,推移。④拔:挽救。
    1.解析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人不知而不愠
    (2)思而不学则殆
    (3)博学而笃志
    (4)亦无救拔自家处矣
    2.翻译句子。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
    3.请用“/”符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甲】【乙】两文在交友方面都表达了哪些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3·广东·一模】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仁在其中矣
    B.志 博学而笃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
    C.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D.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甲)文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_____________的态度,另一方面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学思结合等学习方法。
    【2023·河南平顶山·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同,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都不相同的项是( )
    A.虽有至道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至死不渝
    B.学学半学而不思则罔 真才实学
    C.知困 困于心困而学之
    D.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自号曰醉翁也 温故知新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语段(一)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的两种情况,并作进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语段(一)所讲的“教学相长”与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同一个概念,值得肯定。
    D.语段(一)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语段(二)采用语录体,语言简练,含意深远。
    4.对于“如何学习”,语段(一)强调了教和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请结合语段(二)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它们分别带给你哪些关于学习的启示。
    【链接材料】
    人目不见青黄①曰盲,耳不闻宫商②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痈③。痈、聋与盲,不成人者也。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④殊,故所见之物异也。入道浅深,其犹此也,浅者则见传记谐文,深者入圣室观秘书。入道弥深,所见弥大。
    (王充《论衡·别通篇》有删减)
    【注释】①青黄:指青色与黄色。这里泛指颜色。②宫商:在这里泛指声音。③痈:毒疮。这里指失去嗅觉的鼻病。④迹:足迹。这里指到过的地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句: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解析版)
    【2023·北京·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达官显贵B.洛阳纸贵C.物以稀为贵D.春雨贵如油
    2.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3.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
    材料二
    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
    (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
    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①____”。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②____”。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1.A
    2.B
    3. 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1.“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地位优越。
    A.达官显贵:就是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吏。“贵”的意思:地位优越;
    B.洛阳纸贵:比喻作品有价值,广为流传。贵:价格高;
    C.物以稀为贵:东西由于稀少而显得珍贵。贵:珍贵;
    D.春雨贵如油:比喻非常珍贵。北方因春季降雨量少,而此时为小麦拔节孕穗时期,故春雨如油一般珍贵。贵:珍贵;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意思是: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根据选项分析,B项理解正确。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
    第一空:根据材料一“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的意思“天地间值得追求的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分析,原因是“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即: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第二空:根据材料二“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范仲淹的主张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参考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材料一:
    颜回吃的是用筐装的饭喝的是用瓢装的水,住在简陋的小房中,别人忍受不了这样的贫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向道的乐趣。富贵是人们所喜爱的,颜回不喜爱不追求,安贫乐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呢?天地间值得追求的最为珍贵最值得爱的,是和富贵不一样的大道,见到大道就忘记了小的富贵。见到大道心就平静,心静了就没有什么不满足的,没什么不满足的那就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富贵和贫贱。
    材料二:
    当初,范文正公未崭露头角时,已经想要承担天下重任。他曾说:“大丈夫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那忧人之忧,而要避免他人的忧虑,使人人都快乐,然后和他们一同快乐。
    【2023·山西·中考真题】
    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选自《论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辨其音·走进文本:
    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好”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好语似珠B.好学不倦
    2.明其义·理解内容:
    请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其理·丰富思想:
    《礼记》中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请摘抄下面诗中告诉了我们“至道”的诗句,并将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批注在相应位置。
    取其精·学以致用:
    《论语》中有不少格言警句,如果要选择其中一句作座右铭,你会选择哪句?为什么?
    【温馨提示】:①座右铭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②可以选自以上材料,也可以是《论语》中的其他语句。
    【答案】
    1.B
    2. 不也很快乐吗?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批注: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要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
    4.示例一:座右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理由: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警醒自己学习时要边读书边思考。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只有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扎实深刻。
    示例二:座右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理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我以此句为座右铭是为了激励自己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考验,都要坚守气节,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
    【解析】
    1.考查字音字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为: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好”读作hà,意为:爱好。
    A.意为:指诗文中警句妙语很多。“好”读作hǎ,意为:美好;
    B.意为:爱好学习,不知疲倦。“好”读作hà,意为:爱好;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1)亦,也;乐,快乐;乎,吗;(2)是故,因此;困,困惑。
    3.考查诗句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了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天地之间万物新陈代谢乃是常理,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4.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如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座右铭。这句话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体现出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它会激励着我随时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向身边的人学习,取长补短,得到进步与提升。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023·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
    B.久而乃和 和:暖
    C.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
    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策之不以其道
    B.不敢出一言以复/全石以为底
    C.学而不思则罔/濯清涟而不妖
    D.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4.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
    1.D
    2.C
    3.B
    4.A
    【分析】
    1.D.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故选D。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助词,的\代词,指千里马;
    B.连词,来\介词,把;
    C.表转折,却\表转折,却;
    D.介词,对于\表比较;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逆旅,旅店;再,两次;食,供养,给……吃;之,的;享,享受。故译为:(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故选B。
    4.A.句意:我小时就爱好学习\句意:知道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前句能印证后句观点;
    B.句意: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句意: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前句表现了作者求学态度的谦虚,后句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前句不能印证后句观点;
    C.句意: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句意: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前句表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后句强调了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前句不能印证后句观点;
    D.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句意: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前句说明作者因为读书学习而快乐。后句强调了作者对于“不义”获得富贵的不屑。前句不能印证后句观点;
    故选A。
    【参考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乙】: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海南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2)《兑命》曰:“学学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4)传不习乎
    2.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 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 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
    【答案】
    1. (1)味美;(2)教导;(3)喜爱,爱好;(4)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2. (1)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2)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3. 示例①:甲段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段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
    示例②:甲段画线句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段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4. 示例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示例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旨”,古今异义,古义为味美;“学”是通假字,同“敩”(xià),教导;“好”,动词,爱好,喜欢;“传”,动词活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本题的重点词有:
    (1)故:所以;长:推动,促进;
    (2)交:交往;而:表转折;信:诚信。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甲句意思是: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弗学,不知其善也”这是从反面在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也即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乙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了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用论据。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论点是“学会反思”,所选的论据要能证明该论点。甲文中,“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中的“自反”“自强”就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能证明论点;乙文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强调要经常反思,以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能证明论点。
    【参考译文】:
    【甲】: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乙】: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个人能够当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自己的缺点。”(《述而》)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而爱好学习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雍也》)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给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学而》)
    【2023·内蒙包头市中考真题】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 (2)即之也温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4.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答案】
    1.(1)坚定(2)接近(走近,靠近)
    2.(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3.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4.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笃,坚定;即,接近,靠近。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两个“而”均表转折,译为但、却;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讷,忍而少言;而,表转折,译为但、却;敏于行,做事要敏捷。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与之意思相近的一章是第③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君子的美德:不重名望,注重提高自身修养。
    4.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第⑦章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看出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第⑧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知,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这便是小人和君子的不同之处。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为政》)
    ②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张》)
    ③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卫灵公》)
    ④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子张》)
    ⑤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里仁》)
    ⑥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学而》)
    ⑦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
    ⑧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卫灵公》)
    【2023·湖南娄底·模拟预测】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论语》十二章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省:反省)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
    B.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论语十二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D.《论语十二章》运用语录体,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答案】
    1.C
    2.C
    3.A
    4.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②逝去的一切像喝水一样,日夜不停。
    5.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则讲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示例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说的是学习态度。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仍然有很大的意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解析】
    1.C.句意: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在主谓之间断开,应断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故选C。
    2.C.句意: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之:代词,代指学问和事业。故选C。
    3.A.“记录孔子言行”错误,应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故选A。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
    5.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运用能力。可选择一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语句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是学习态度。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于任何学问、知识、技艺等)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告诉我们要对知识产生兴趣,只有对“知”乐而为之,才能不断积累更渊博的知识。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
    示例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思结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告诉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④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⑤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一无所得。”
    ⑥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⑦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⑧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⑨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⑩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⑪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⑫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023·上海闵行·模拟预测】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丙】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日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②。
    一旦蹇剥③,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甲】文的作者是_____是_____朝的,【乙】文出自《论语》,与《大学》《中庸》《_____》合称为“四书。”
    2.翻译【甲】文中划线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6.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
    【甲】【乙】两文都体现了作者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刘禹锡 唐朝 《孟子》
    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最终;要求
    4.就像远行的人路过故乡一样,依依不舍不愿离开。
    5.仰观山/俯听泉/傍脱竹树云石
    6.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其境胜绝,又甲庐山(或: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豁达、乐观
    【解析】
    1.考查文学常识。
    甲文是《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
    “四书”是儒家经典,为《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丝竹,音乐;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3.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我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卒,最终。求,要求。
    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若,好像;过,路过;恋恋,依依不舍;去,离开。
    5.考查断句。句意为: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是并列的关系。故断句为:仰观山/俯听泉/傍脱竹树云石。
    6.A.甲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意为: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这是对陋室外部环境的描写,借环境的简陋烘托了作者品行的高洁。
    B.丙文中的“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和“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点明了草堂选址原因。因为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
    C.甲文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点明了文章主旨。虽然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简陋了。从而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和安贫乐道的情操。
    乙文中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表现了居住环境的简陋和生活条件的艰苦,“回也不改其乐”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情操。“乐亦在其中矣”表现了孔子从艰苦的生活环境里感受到快乐,所以就不以艰苦的生活为意了。从而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尚节操。
    D.丙文末段中的“一旦蹇剥,来佐江郡”自述被贬遭遇。“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交代自己被贬之后,得到了郡守的优待,又可以观赏庐山的胜景,这是上天给自己的最好抚慰。“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自己虽然被贬,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于是就是没有什么苛求了。同此可见作者不以被贬为意,豁达乐观的胸襟气度。
    【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丙】:庐山非常秀丽,列天下众山之最。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寺,叫做遗爱寺;介于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那地方最美,又是庐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它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斜看这里的竹、树、云、石,从早到晚,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夜,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身心舒畅,物我两忘的样子。
    忽然有一天命运不顺,我被贬来辅佐江州。郡守用宽厚的心来抚慰我,庐山以它灵秀的美景对待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终于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东西,又还有什么好苛求呢?
    【2023·安徽淮北·二模】
    根据要求答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诚大丈夫 诚:__________
    (2)往之女家 女:__________
    (3)贫贱不能移 移:__________
    (4)不可夺志 夺:__________
    (5)笃志 笃: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切问而近思。
    3.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1)是 焉 得 为 大 丈 夫 乎?
    (2)仁 在 其 中 矣。
    4.两文都谈了坚守志向,【甲】文认为无论得志与否,都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认为“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答案】
    1. 真正,确实 同“汝”,你 使改变,使动摇 改变 坚定
    2.(1)(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3.(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仁/在其中矣。
    4. 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1)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作为、气节的男子吗?诚:真正,确实。
    (2)句意: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女:同“汝”,你。
    (3)句意: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移:使改变,使动摇。
    (4)句意:志气却不可改变。夺:改变。
    (5)句意:坚定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2.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重点词语:居,居住。立,站。行,走。“广居”“正位”“大 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2)重点词语:切,恳切。近思,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3.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1)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这哪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是”代词,做主语,与后面的内容是主谓关系,故应在“是”后面断开。
    (2)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仁德就在其中了。“仁”是主语,主谓之间应断开,故在“仁”后面断开。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本题需围绕着“坚守志向”来作答,即需从文章找出关于“志向”的内容来分析。
    第一个空。结合【甲】文第二段“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知,得志,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即不管得志与否,都要坚守自己的志向和原则;
    第二个空。结合【乙】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可提炼出关于“坚守志向”的句子是匹夫不可夺志也。
    【参考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大志、作为、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的意愿!’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乙】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023·宁夏中卫·二模】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选自《论语十二章》节选)
    【乙】
    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选自《列子学射》)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学而时习之 ②不亦说乎
    ③温故而知新 ④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2.请将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3.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非 独 射 也 为 国 与 身 亦 皆 如 之
    4.【乙】文中,向关尹子学习的列子主动采用了【甲】文中的哪些学习方法?(至少两种,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1)按时 (2)“说”同“悦”,愉快 (3)学过的知识 (4)射中
    2.(1)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2)所以,圣人不考察事物存亡的现状,而着重考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3.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4.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温故知新(温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学习思考。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时:按时;
    ②句意:不也是很愉快吗?悦:同“悦”,愉快;
    ③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故:学过的知识;
    ④句意: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中:射中。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注意重点词“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有害)”要正确理解;
    ②句中注意重点词“故(所以)、查(考察)、所以(……的原因)、然(这样)”要正确理解。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要注意结构原则,还要注意语序,还可结合句意来断句。
    结合“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分析可知,“非独射也”中“也”是标志性词语,表句子是判断句,不能断开,故在“也”后断句;“为国与身亦皆如之”中“为”是动词,“国与身”是名词,“为国与身”是动宾词组,充当“亦皆如之”的主语,“亦皆如之”中“亦皆”是状语,“如”是谓语,“之”是宾语,故这是一个成分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句意是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据此可断句为: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4.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结合乙文“列子学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可知,列子学射箭能射中了,还要去向关尹子学习,可见他善于向别人学习;关尹子问他射中的原因,他说不知道,关尹子认为他没有真正学到射箭的本领,于是列子又回去学习了三年,再来向关尹子求教,可见他善于反省自己,同时也会花时间去温习所学的本领,并在此过程中思考自己的所学。由此可对应甲文中的“ “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学到的东西是否复习了)“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等。据此作答。
    【参考译文】:
    【甲】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乙】
    列子学习射箭,已经能射中了。才去向关尹子学习射箭,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不知道不能算是学会了”。列子回去再练习。过了3年,列子又来向关尹子求教。关尹子又问:“你知道你能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现在可以了。掌握住之所以能射中的规律,严格要求自己,就能每发必中。不但是射箭,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个样子。”所以圣人不关心结果,而注重清楚地了解整个过程。
    【2023·内蒙古通辽·二模】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交友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①,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更问以审之,宜无所失矣。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②之,不可荏苒③渐习,自趋小人之域。如此,则虽有贤师长,亦无救拔④自家处矣。
    (选自《朱子家训》)
    【注释】:①亵狎:轻佻玩忽。②矫革:矫正、革除。③荏苒:时间渐进,推移。④拔:挽救。
    1.解析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1)人不知而不愠
    (2)思而不学则殆
    (3)博学而笃志
    (4)亦无救拔自家处矣
    2.翻译句子。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
    3.请用“/”符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甲】【乙】两文在交友方面都表达了哪些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1)愠:生气,恼怒(2)殆:疑惑(3)笃:坚定(4)处:处境
    2.(1)孔子在河流边感叹道:“离去的一切像河水样流去,日夜不停。”(2)凡是那些淳朴宽厚、忠诚诚信、能批评指正我的过失的人,是有益的朋友。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①要分辨我们所交的朋友是益友还是损友;②要亲近益友,远离损友:③要选取他人的优点进行学习。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2)句意: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殆:疑惑。
    (3)句意: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定。
    (4)句意:也没有办法可以补救自己的处境了。处:处境。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川,河流;如,像;斯,这样;舍,停止。
    (2)大凡,凡是;攻,批评;过,过失。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为: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故断句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由【甲】“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知,选择他人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人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由【乙】“交友之间,尤当审择,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可知,交朋友尤其应谨慎选择,要分辨益友还是损友。
    由【乙】“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可知,朱熹提醒我们一定要近益友,远离损友,否则,“虽有贤师长”,也没有办法可以补救自己了。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乙】交朋友尤其应谨慎选择,虽然都是同学,也不可以没有亲近或疏远的分别。这都应该请示老师,听老师的指导。大抵为人敦厚忠诚信实,能改正自己缺失的,就是有益的朋友。而那些善于逢迎,轻浮、骄慢、随便,引诱人做坏事的,就是有害的朋友。按照这些原则去推求,自然可把握五、七分,再去请示老师,加以辨别,就绝没有错了。只怕志趣低下平庸,不能克制自己去遵循善道,那么有益的朋友不知不觉中会日渐疏远,有害的朋友不知不觉中会日渐亲近,这都必须痛下决心检讨改正,千万不可蹉跎光阴,浸染恶习,日渐趋向小人的境地,到那种地步之时,即使有贤良的师长,也没有办法可以补救自己的处境了。
    【2023·广东·一模】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 择其善者而从之 仁在其中矣
    B.志 博学而笃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
    C.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D.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甲)文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_____________的态度,另一方面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学思结合等学习方法。
    【答案】
    1.B
    2.(1)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2)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3. 谦虚好学 注重复习 温故知新
    【解析】
    1.A.其:指示代词,其中的/ 这; B.志:都解释为“志向”; C.为:替 /做; D.知:了解 /领悟、获得;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 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 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本题翻译时需要注意以下词语的含义:(1)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2)三:虚指,几个。焉:是兼词“于之”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甲文,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学而笃志”等理解,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阐述了注重复习、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等学习方法。
    【2023·河南平顶山·二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同,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都不相同的项是( )
    A.虽有至道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至死不渝
    B.学学半学而不思则罔 真才实学
    C.知困 困于心困而学之
    D.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自号曰醉翁也 温故知新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语段(一)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的两种情况,并作进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语段(一)所讲的“教学相长”与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同一个概念,值得肯定。
    D.语段(一)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语段(二)采用语录体,语言简练,含意深远。
    4.对于“如何学习”,语段(一)强调了教和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请结合语段(二)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它们分别带给你哪些关于学习的启示。
    【链接材料】
    人目不见青黄①曰盲,耳不闻宫商②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痈③。痈、聋与盲,不成人者也。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④殊,故所见之物异也。入道浅深,其犹此也,浅者则见传记谐文,深者入圣室观秘书。入道弥深,所见弥大。
    (王充《论衡·别通篇》有删减)
    【注释】①青黄:指青色与黄色。这里泛指颜色。②宫商:在这里泛指声音。③痈:毒疮。这里指失去嗅觉的鼻病。④迹:足迹。这里指到过的地方。
    【答案】
    1.B
    2.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它(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3.C
    4.语段二:学习知识要时常温习;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任意答出两方面即可)
    链接材料: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学习,精益求精;要博览群书。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至:最好的/到/到;
    B.学:同“敩”,教/学习/学识;
    C.困:困惑/困惑/困难;
    D.故:所以/所以/旧的知识;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知之者,知道学习的人;不如,比不上;好之者,爱好学习的人;乐,以……为乐。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文学常识。
    C.教学相长,古义为: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强调的是教导的作用;今义为:意思是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古今含义有所区别;故此项错误;
    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可知:强调温习的重要性;
    根据(二)“学而不思则同,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可知:强调思考的重要性;
    根据(二)“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可知:强调兴趣的重要性;
    根据【链接材料】“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儒生不博览群书,尚且是闭塞不明,何况俗人没有读过书,不知道是非,他们就更是闭塞不明了!)”,可知:强调多读书的重要性;
    根据【链接材料】“入道弥深,所见弥大(深厚的人就要进到圣人室内读罕见的书籍,因此掌握的先王之道更加深刻,见闻更加广博)”,可知:强调深入学习的重要性。据此回答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一)
    虽然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链接材料》:
    人的眼睛看不见颜色叫盲,耳朵听不到声音叫聋,鼻子不知道香臭叫痈。有痈、聋和盲,就成不了健全的人。人不博览群书,不通古今,不能识别各种事物,不懂得是非,就像眼瞎、耳聋、鼻痈的人一样。儒生不博览群书,尚且是闭塞不明,何况俗人没有读过书,不知道是非,他们就更是闭塞不明了!这就是些泥塑木雕的人,耳朵眼睛都齐全,就是听不见看不见。淌过浅水的人能看见虾子,淌过稍微深水的人能看见鱼鳖,到过深渊的人能看见蛟龙。脚走的地方不同,所以见到的东西也不一样。人掌握先王之道的深浅,那更是这样。浅薄的人就看些传记小说一类的东西;深厚的人就要进到圣人室内读罕见的书籍,因此掌握的先王之道更加深刻,见闻更加广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句:______________;
    批注: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6 《卖油翁》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6 《卖油翁》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共46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5 《爱莲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5 《爱莲说》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共53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9 《陈涉世家》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09 《陈涉世家》三年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共51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 专题11 《论语十二章》三年中考真题+模拟题(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