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二) 试卷 0 次下载
-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三) 试卷 0 次下载
-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五) 试卷 0 次下载
-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七) 试卷 0 次下载
-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八) 试卷 0 次下载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四)
展开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秕谷 (bǐ) 恣睢 拮据(jù) 暗然失色
B、胆怯(què) 阴诲 栈桥(zhàn) 骇人听闻
C、嗤笑 (chī) 空旷 狡黠(xié) 人情炼达
D、瓦楞(léng) 撩逗 寒噤(jìn) 与日俱增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何时候都要提高警惕,贪图享乐的思想如果潜滋暗长,那就不得了了。
B、革命先辈们用热血为新中国的建立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
C、有些同学整个暑假在家里歇斯底里,不做一点事情,哪怕洗碗扫地。
D、认认真真地读上几本书,研究几个人,深究几个案例,吃透这些材料,让它化为自己的血肉,写作上就会左右逢源。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青年一代应该知道追求梦想,与其下定决心一百次,不如付诸行动一次。
B、随着近年来草原自驾游的兴起,严重危害了草原的生态环境,正在成为草原不可承受之重。
C、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应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呢。
D、鸭子在这里长得飞快,等他们全部浮在水面上时,居然好像已经是大片了,很快就有了成年鸭子的样子。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
②其中“信”字是其他四个字的基础。
③“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
④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仁、义、礼、智、信”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
⑤人言即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①③⑤ C、⑤④②③① D、⑤④③②①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 ,顶天立地,显示自己铮铮铁骨。
A、远离世俗的隐者 B、坚守阵地的战士
C、搏击风浪的强者 D、勇往直前的勇士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小题。(每题2分)
唐多令
南宋:刘剡①
雨过水明霞②,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③,乌衣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释】①邓剡: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②水明霞:指彩霞照亮了水面。③豪华:代指金陵。④乌衣:即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描绘凄清的秋景,下片回顾历史兴亡更替,抒发了深沉的兴亡之感和亡国之恨。
B、“叶声寒,飞透窗纱”是写落叶声声,飞快地透过窗纱,使词人感到寒冷,意识到时令已由夏入秋了。
C、“天涯”一词,极言其远,衬托出词人欲归不能的哀怨。
D、词的最后三句写词人沦落天涯,露宿于芦花之中,相伴的只有无数的大雁和一轮明月。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吹世换”运用双关手法借朝代的更替来暗示季节的变换。
B、下片化用刘禹锡《乌衣巷》中诗句,比喻南宋的覆亡,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王朝覆亡的慨叹。
C、词中借“燕”“雁”分指依附新朝的官员和无家可归的百姓,发人警醒,寓意深刻。
D、全词寓情于景,兼写国家沦亡和个人感慨,以永恒循环的自然景色对比短暂无常的人事变迁。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小题。(12分)
范纯仁为政
范纯仁①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②,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③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时旱久不雨,纯仁籍境内贾舟④,谕之曰:“民将无食,尔所贩五谷,贮之佛寺,候食阙时吾为籴⑤之。”众贾从命,所蓄十数万斛⑥。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⑦,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大半。
【注释】①纯仁:范纯仁,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参知政事范仲淹
次子。②宿卫:古时指在官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③劾治:审查治罪,
推究、审问。④贾舟:商船。贾,商人。⑤籴(dí):买进粮食。⑥斛(hú):旧
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⑦戢:止,止息。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纯仁捕一人/杖之 B、白其事/于上
C、所蓄/十数万斛 D、尽呼/至庭下
9、翻译文中加点的词。 (3分)
(1)隶( ) (2)阙( ) (3)期( )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
(2)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11、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范纯仁的评价。(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 ,月是故乡明。
(2)秋草独寻人去后, 。
(3) ,雪拥蓝关马不前。
(4)江山如此多娇, 。
(5) ,人迹板桥霜。
(6)但愿人长久, 。
(7) ,到乡翻似烂柯人。
(8)停杯投箸不能食,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小题。(17分)
家园
作者:安宁
我依然记得那座老旧的宅子,我5岁之前的时光,全部是在那里度过的。
那是质朴的上世纪80年代。只有在春天,村庄里的色彩,随着田野里花朵蔓延,麦浪起伏,才渐渐斑斓起来。床底下所剩不多的白菜,这是会被人忘记。人们扛着锄头纷纷走出家门,在春天煦暖的阳光下活动一下窝了一整个冬天的腰身,而后走向自家的田地。
而我们小孩子,则被留在了庭院里看家。老宅的房门与庭院门,都是木质的,用了粗重的门闩,打开或者关闭时,总会伴随着沉闷的响声,好像雷声自远远的天边传来。不管多大的风,都不能将那扇门吹动。门槛也高,于是院子里飞奔的毛茸茸的鸡仔们,也只能“望槛兴叹”。姐姐去地里挖草,回来扔一捆给牛,抱一团给猪,再丢一把给羊,最后,才用铡刀剁碎了拌进鸡食盆里。小鸡们早就口水横流,那一把灰灰菜还在铡刀下呢,就蜂拥过来,探头探脑,并趁着铡刀还未落下,蛇一样将脑袋倏然伸过来,扯下一小片叶子,便飞快地朝墙角跑。
院子里有很多树,梧桐、杨树、枣树、桃树、香椿,臭椿。它们都在春天里抽枝展叶,向着深蓝的天空努力地生长。于是阳光便不像冬天那样毫无遮拦的撒满整个庭院,而是细细碎碎的,并在风里摇来荡去。父亲在两只梧桐树中间拉起一根手指粗的麻绳,给我做成秋千。于是,一个人在家里看着鸡鸭牛羊的我,便不会觉得太过寂寞。我常常坐在上面,抬头望着空中飘来荡去的闲散的云朵。我记得每一朵云,即便他们从一团棉花变成一头咆哮的狮子,又变成大片大片簇拥的雪,但他们从未离开过我们的村庄,似乎这里是他们永恒的家园。坐在秋千上还未脱落乳牙的我也一直以为,自己是其中的一朵,一天天的成长,却永远不会离开这个小小的珍藏了我所有快乐的庭院。
可是,爷爷奶奶一声令下,我们和后院的二叔三叔分了家。抓阄的结果,是二叔留在后院,爷爷奶奶和还未结婚的三叔占据了我们的庭院,而我们一家四口,则抓到村头尚未建起的崭新的宅基地。
夏天的暑气慢慢收回的时候,我们家的房子也终于建好。那是我历经的人生中的第一次迁徙,从村子的南边迁到村子的北边。我坐在高高地堆满家什的平板车上,看着父亲在前面低头奋力拉着,他的肩膀上,被麻绳勒出红色的印记,像一条小小的蛇,无声地伏着。太阳已经收敛了毒辣的光芒,于是,在记忆中,那个搬家的上午充满了明亮温柔的色泽。
我觉得自己像一只燕子,飞过贯穿村庄南北的大道,高高地俯视着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大地。父亲、母亲和姐姐的影子,在太阳下慢慢地向前移动。人们打开临街的家门,向乔迁的一家人问好。
我在新的庭院,一直长到18岁,那里是牢牢扎入我生命深处的家园。我学会了辨识五谷,认识野花,观察大地与星空,感知四季。我常常坐在庭院里长久地仰头注视着天空,那里有飞鸟每天鸣叫着划过。
父母在建房时随手直下的十几棵梧桐,跟我一起一天天的成长。春天,他们开出紫粉色的小喇叭状的花朵,拔下头上茶色的帽子,能吸出蜜一样的汁液。夏天,梧桐浓密阔大的叶子像一把把遮挡着烈日的大伞。父亲在树下编筺,母亲缝补衣服,姐姐织发带,我则看书写作业。秋天,院子里每天都有树叶飘落,天空慢慢空旷起来,梧桐的枝干印在蓝色的天空上,成为疏朗的写意画。院子和平房上开始晾晒玉米、大豆和棉花,梧桐树上也被层层叠叠的捆绑上剥完了皮的玉米,站在平房上看下去,满院子的梧桐树都好似穿上了金黄色的新衣。左右邻居家的庭院里,也是同样的忙碌和拥挤。人们出出进进,并用高声的叫骂来舒缓秋收带来的紧张与疲惫。而到了冬天,整个村庄都闲适下来。雪一场接一场的下来,人们踩着雪咯吱咯吱的进出庭院。麻雀在白色的脚印里跳跃着,寻找秋天遗落的稻谷。有时候风吹过来,雪便扑簌簌地从梧桐的枝杈间飘落,钻入我的脖颈,凉飕飕的,倏然化掉。
这样永恒不变的四季,一年年地在庭院里经过。除了新生的弟弟从攀爬学会了奔跑,除了我和姐姐慢慢的长高,像花一样绽放,庭院里的一切都以亘古的姿态静默着。风吹过来,连一粒尘埃也不会带走。灶房里烧火的风箱,一直呼哧呼哧地为我们的一日三餐卖力。梧桐在一年年地增加着年轮,井边的桃树却生长缓慢,好像在时光里只顾着开花结果。
我也忘记了生长,在梦里。即便很多年以后,我离开了小小的村庄,再也不曾回去,却一次次通过梦境,抵达储存了我整个童年的小小的庭院。在那里,桃花盛开,梧桐茂盛,鸟儿啁啾。我仰头,望向被树叶掩映着的深蓝的天空,像一个孩子,一次次望向永无尽头的远方。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8月10日)
13、全文围绕“家园”记录着家园的变迁和“我”的成长。全文分别记录着“我”成长的哪两处“家园”?在“我”的成长中分别有着怎样的重要性?请概括。(4分)
14、文章写了“梧桐”一年四季的不同变化,根据文章内容,在下列表格横线上填写文字。(3分)
15、赏析下面句子。(6分)
(1)它们都在春天里抽枝展叶,向着深蓝的天空努力地生长。于是阳光便不像冬天那样毫无遮拦的撒满整个庭院,而是细细碎碎的,并在风里摇来荡去。(说说加点词是如何刻画出老旧宅子在春天呈现出一派安逸的状态的?)
(2)有时候风吹过来,雪便扑簌簌地从梧桐的枝杈间飘落,钻入我的脖颈,凉飕飕的,倏然化掉。(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16、梦境中,作者一次次抵达储存了整个童年的小小的庭院,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及观点?(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小题。(13分)
阅读与偏见
叶谭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某种“迷障”。
譬如,《复活》《战争与和平》《罪与罚》《白痴》,还有福克纳、肖洛霍夫、马尔克斯、卡尔维诺,等等等等。由一本书开启另一本书,由一位大师引出另一位大师。尽管阅读本身是愉悦的,但阅读的方向却是迷乱的。作为中文系出身的读者,每当我检阅自己的阅读结构时,就会惊异于自己在现当代文学阅读上的空白。
为了追索问题的根源,我仔细回想了站在我家书架前的情形。尽管书架上现当代作家的藏书相比于外国文学和古典文学确实少得可怜,但每次闲翻之时我还是能够注意到它们的存在。而在花花绿绿的书籍之中,我之所以将它们抽出来随即又塞了回去,甚至干脆摸了摸它的书脊线就算了,那必定是一种自己尚未察觉的偏见造成的。
我想,这种阅读上的偏见不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最好的名著都读不过来,还读什么现当代文学呢?二、中国现当代有文学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偏见,倒不是说我有与生俱来的傲慢。我细细推敲它的源头,于是想到了我曾受过的文学教育。在我所浸染的环境里,大部分人都抱持近似之看法,甚至某些激进的观点认为,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岂止是浪费时间,甚至是对审美品格的很大伤害。多年以前,这些令人痛快淋漓的执念我基本接受,多年以后,我也并不完全排斥。当我一个人徜徉在书海茫茫的图书馆里,不知不觉就会生发无力的慨叹。伴随慨叹而来的,便是庄子的那句名言:“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然而多年来所谓的“经典阅读”告诉我,“名著情结”终究是存在很大弊病。
显而易见的弊病,莫过于阅读上的空白。当你身处一定热度的文学现场时,就难免会有些失落感。不过感情上的挫败倒还在其次,更糟糕的是所谓“经典阅读”对人的“石化”作用。在“经典阅读”给我们带来崇高的审美享受和精神愉悦的同时,也硬生生地把我们从地壳上拎起来,剥去身上的鲜活气息。于是一个刚从蒸笼里夹出来的热馒头,也很快变成了祭坛上的冷面疙瘩。相比于热馒头而言,冷面疙瘩对于沸腾生活的洞察力自然是逊色很多的。十几年前,我看到我的同学热衷于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由于长期的浸润和深刻的迷恋,导致他们对其他向度和纬度的文学无论如何也提不起兴致来。久而久之,就会有一缕古朴而闭合的气息萦绕在他们的身旁。
我又想起了另外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诗人西川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谈到了中国当代诗坛和世界当代诗坛的情状。西川多年来在世界各国诗坛游走,从感性的层面感受到中国诗坛面貌的陈旧。第二个例子则是关于中国文学在外国的译介状况。一位外国留学生告诉我,他们国家对中国文学的兴趣更多地集中在古代。我之所以举此二例,当然不是为了通过更普遍的现状为自己的阅读盲区作辩护,其实我想要说的恰恰是所谓“经典阅读”对我们造成的可怕遮蔽。
鲁迅曾劝诫年轻人:“最好不看中国书。”这话就当时的语境而言,确实不无道理。但若奉为信条置于今日,就显示出它的局限性来了。阅读的偏见就像孩子的挑食,久之就会造成知识结构和审美趣味上的营养失衡。孔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我想,这在阅读上也庶几适用吧?
17、归纳文本的中心论点。(2分)
18、具体说说作者“在现当代文学阅读上的空白”是怎样造成的?(3分)
19、文中的“热馒头”和“冷面疙瘩”分别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
20、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小人物”形象,如“阿长”、“闰土”、“祥林嫂”、“孔乙己”等等,鲁迅对其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请根据你所了解的,选其中一个小人物进行评析,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二)写作(50分)
22、请以“一点光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jù-jū 暗-黯。 B项què-qiè 诲-晦 。
C项xiè-xiá 炼-练。
2、C 【解析】“歇斯底里”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而不是指歇着没事干。这里应该用“无所事事” 。
3、A 【解析】B 项介词“随着”掩盖了主语,应该删去。C项否定不当,应该去掉“不”。D项去掉“好像”。
4、C 【解析】整段话围绕“信”来谈,因此⑤是中心句,要排在第一。④和②要捆绑在一起。
5、B 【解析】“松树”是不会移动的,所以用“坚守”更好,且“铁骨铮铮”形容战士更恰当。
6、D 【解析】词的最后三句不是说“作者露宿于芦花之中”,而是指“大雁露宿于芦花之中”。
7、A【解析】不是“借朝代的更替来暗示季节的变换”,而是“借季节的变换来暗示朝代的更替”。
8、D 【解析】“尽”是状语,与谓语的联系不如谓宾之间的紧密,因此正确划分应该是“尽/呼至庭下”。
9、(1)隶属、属于 (2)通“缺”,缺少 (3)满
10、(1)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追究责任,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
(2)到了春天,周边诸县都遭到了饥荒,只有范纯仁管辖的境内的百姓不知道闹了饥荒。
11、(1) 不畏强权:敢于惩罚糟蹋百姓庄稼的宿卫。(2)为民着想、未雨绸缪:劝商人贮存粮食救济灾荒。(3)为政宽容:从轻发落犯人,以德服人。
12、(1)露从今夜白 (2)寒林空见日斜时 (3)云横秦岭家何在 (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鸡声茅店月 ( 6)千里共婵娟
(7) 怀旧空吟闻笛赋 (8) 拔剑四顾心茫然
13、(1) 老旧的宅子;村头新的庭院。(2) 老旧的宅子珍藏了“我”成长过程中所有的快乐;村头新的庭院是牢牢扎入“我”生命深处的家园。
14、(1)开出紫粉色的小喇叭状的花朵,花朵里能吸出蜜一样的汁液。(2) 梧桐的枝干印在蓝色的天空上,成为疏朗的写意画,且梧桐树好像穿上了金黄色的新衣 。(3)树叶已经飘落,只剩光秃秃的枝丫。
15、(1)“细细碎碎”是细小而零碎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阳光透过树叶照射下来的状态,突出了春天院子里树叶的繁茂,烘托出春天里这座老旧的宅子的安逸。(2)运用“扑簌簌”、“凉飕飕”几个叠词,并从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来描写,写出了冬天风吹来雪从树上飘落的样子。
16、表明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与怀念。作者认为家园是美好的,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更是自己理想起航的起点,强调要永远记住自己的故乡。
17、我们不能有阅读偏见,既要读经典著作,也要读现当代著作。
18、因为在我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接受了错误的阅读观念,认为现当代没有好的文学作品,读现当代文学简直是浪费时间。
19、(1)具有鲜活气息的人。(2)被经典著作禁锢,思想僵化的人。
20、先从作者自身存在的阅读空白这一现象谈起,然后追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接着写只阅读经典著作存在的弊病,最后引用鲁迅及孔子的话强调阅读不能有偏见。
21、示例:阿长,一个极为平凡而朴素的保姆。她其貌不扬、身份低微、行为粗鲁,还有点多事,甚至麻木,愚蠢而迷信。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有极可爱、极细心,单看他给鲁迅买来《山海经》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人。她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国下层农村妇女的代表。
22.作文评分标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季节
表现
春天
(1)
夏天
梧桐浓密阔大的叶子,像一把把遮挡着烈日的大伞。
秋天
(2)
冬天
(3)
类型
内容
语言
结构
卷面
一类卷
(45-50分)
立意有深度内容充实
感情真实
切合作文要求
语言流畅
用语准确
简洁得体
结构严谨
条理清晰
卷面整洁
书写工整
二类卷(40-44分)
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符合作文要求
语言通顺用语较准确
层次分明
结构完整
卷面整洁
书写规范
三类卷
(35-39分)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感情较真时
不偏离作文要求
语言较通顺
有个别语病
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卷面较整洁书写较规范
四类卷
(30-34分)
中心明确
内容不够具体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层次较清楚,结构较完善
卷面较凌乱,书写较潦草
五类卷
(29分以下)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偏离题意
语句不通顺
条理不清楚,结构混乱
卷面杂乱
字迹不清楚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一): 这是一份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一),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五): 这是一份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五),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三): 这是一份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卷(三),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