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解密14 文言文断句、文意理解(讲义)
展开文言文主要考查理解实词含义、筛选信息、文言断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和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新课标全国卷分值为3+2X3+8+3,2道选择题(2X3)+ 3道主观题(3+8+3),共20分。其中,断句题改为主观题,翻译题有两小题,一共8分,一道3分的主观题。全国甲乙卷分值为3+2X3+10,2道选择题(2X3)+ 2道主观题(3+10),共19分。其中,断句题改为主观题,翻译题有两小题,一共10分。总体看来,文言文取材趋向广泛,不在局限于主流史书。题型更丰富,有梯度有难度,不仅涉及重要字词的理解,更重与教材课文知识的联系对比和对语境意的理解考查。读文言要厚积薄发,一方面,要熟悉教材课文知识和文化常识,重视“言”;另一方面,要结合语境,不仅要概括“文”的文意,更要擅长梳理结构层次和鉴赏手法。
解密14 古诗文阅读文言文之断句文意讲义(原卷版)
高频考点一 句段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重点考查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懂文本的能力,题型从为“3错1对”型选择题改为主观题。正确断句,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知识,并结合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和语境语意进行综合判断。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3分)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3分)
1、解题方法
(1)找名词和代词
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经常用来做主语和宾语,断句时可以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和动物名等)或代词(如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此、是、斯、兹、夫,表示“这”等)。如果它们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2)找动词和形容词
文言文中的主语经常被省略,大部分句子均为动宾结构,找到作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那么它们的前面可能断句。
(3)找对话词
找对话词(如“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一般断后。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需要断前断后。
(4)找虚词
其前一般断开: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至若、若夫、唯、斯、今、凡、且、窃、请等),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复句关联词语(如虽、纵、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等),疑问语气词(如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等)。
其后一般断开:句末语气词(如也、矣、焉、耳、耶、欤、邪、乎、哉、夫等)。
不能点断:复音虚词(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何以等)须保持完整。
(5)找固定句式
前后可断,中间不断: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式(如奈……何,如……何,无乃……乎,不亦……乎,何……之有,何以……为,唯……为……,孰与……乎等)。
前后可断,中间要断:……者,……也;与其……,孰若……;……,抑(还是)……;其……,其……也;非惟……,抑亦……(不只是……,而且是……)等。
(6)找对称
句式整齐的句子通常运用了顶真、排比和对偶等修辞手法,或者两句之间意思形成正反对比等。
2、答题步骤
典例01(2023年新课标1卷)
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3分)
典例02(2023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纭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纭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3分)
高频考点二 文意理解
高考文言文文意理解以选择题的形式,判断文意概括、分析的正误。选项内容多是命题人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需要在总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对比分析找漏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解题方法
运用比对法,即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反复推敲,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1)比对人物。围绕“谁+何时+何地+何事+何结果+何品质”比对。
(2)比对时间、地点。厘清其关系,注意选项中关于人物行为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与原文比对。
(4)比对关系。厘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事件的原因、结果及其逻辑关系,检查关系是否混乱。
(5)比对关键词语。选项中的关键词等是否有夸大、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或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6)比对增删内容。选项是否有故意增加或删减原文中未涉及的内容或关键信息(如表范围或程度的副词)等。
2、答题步骤
典例01(2022年新课标1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王受到强秦武力威胁之际,连夜向孟尝君问计,孟尝君表示有了诸侯的帮助,国家就可以存续下来,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搬取救兵。
B.孟尝君见赵王不愿出兵,劝说赵王,指出魏国每年地危民死,而赵国土地与民众一直安全,如果不救魏,赵国将面临危险,赵王这才同意出兵。
C.孟尝君请燕王出兵救魏,燕王犹豫不决,孟尝君指出魏国倘若联合他国合力攻打燕国,将会对燕国十分不利。燕王听从了建议,出兵救助魏国。
D.孟尝君计谋得以实现,魏王非常高兴,夸奖他短时间内搬来很多援军。秦王非常恐慌,割地给魏国,魏王于是让燕、赵援军返国,封赏孟尝君。
典例02(2022年全国甲卷)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心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答应尝试出使楚国。
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C.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援,若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
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
第一步:疏通语句,抓住关键。
综合全篇梳理文言文内容,从“找名词和代词”、“找动词和形容词”、“找对话词”、“找虚词”、“找固定句式”和“找对称”等六大解题关键入手。
第二步:借助语境,综合判断。
答题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文本语境,按要求和分值进行断句。
第一步:浏览选项,快速定位。
综合全篇梳理文言文内容,根据选项中的人物、时间、地点、关系、关键词和增删内容等,快速找到原文中的相关文字。
第二步:反复推敲,仔细比对。
答题时,把选项与相应原文,逐字、逐词、逐句比对,弄清楚命题人设误的点,做出判断。
【备战2024年高考】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解密12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探究鉴赏(讲义):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解密12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探究鉴赏(讲义),文件包含解密12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探究鉴赏讲义原卷版docx、解密12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探究鉴赏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高考】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解密11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句段构思(讲义):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解密11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句段构思(讲义),文件包含解密11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句段构思讲义原卷版docx、解密11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句段构思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高考】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解密10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理解词句(讲义):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高中语文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解密10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理解词句(讲义),文件包含解密10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理解词句讲义原卷版docx、解密10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理解词句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