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你们觉得“人血馒头”真的能治痨病(即今天的肺结核)吗?
人民思想封建、愚昧、迷信、冷漠
当时的人用“人血馒头”治病说明什么?
新文化运动 ——觉醒年代的启蒙者们
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12课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仅依靠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能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阅读教材58-60页,在书上勾画概况,梳理基本信息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法文单词,意思是新青年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艰苦力行的成功者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阅读教材56-57页,在书上勾画概况,梳理基本信息
《新青年》和 北京大学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1.他们的穿着打扮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他们能够齐聚一堂,说明北大的学术氛围如何?
《新青年》索引《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夬庵)…………………………第七卷2号《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第六卷6号《狂人日记》(鲁迅) …………………………………第四卷5号《药》(鲁迅)……………………………………………第六卷5号《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卷号不明《文学改良刍议》(胡适)………………………………第二卷5号《文学革命论》(陈独秀) ………………………………第二卷6号
旧道德、旧文化: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和封建礼教文化。(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旧道德和旧文化严重束缚了人的独立性,践踏了人(特别是女性)的人格
他们以为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唐俟(鲁迅)《我们怎样做父亲》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
①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
高家是一个封建的大家族,在奉行旧礼教的高老太爷主导下,身为长房长孙的觉新被迫放弃和青梅竹马梅芬的爱情,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娶了素不相识的瑞珏。梅芬后来年纪轻轻便在郁郁寡欢中去世。 后来,高家发生家产之争,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此时,瑞珏接近临产,陈姨太却提出老太爷丧事期间不能有血光冲撞,瑞珏无奈只好去了村外破屋待产,最终难产而死。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德先生”:Demcracy
“赛先生”:Science
口号(旗帜/核心思想)
②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民主和科学(核心)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两首情诗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你认为新文化运动者会推崇文言诗还是白话诗?
《新青年》从第四卷起就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刊登新体诗。
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③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白话文)(文学革命)
新文化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一: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材料二: 1922年11月8日《新浙江》登载了大诗人徐志摩和妻子张幼仪的离婚声明。徐志摩爱上了林徽因,于是选择和张幼仪离婚。离婚后的张幼仪开始学习德语,后担任苏州大学德语教授,并投身金融界,成为中国银行第一位女总裁。
旧时大学设有女禁,大学不招女生,严禁男女同校。对此,鲁迅先生幽默地说:“男女同校,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但男女还是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
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第一批女大学生查晓园、 奚浈、 王兰
①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统计结果如下:——《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
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崇拜人物民意测检结果:——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
② 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材料:新文化运动常会与五四运动放在一起,合称为“新文化五四运动”,之后的五四运动会在北京的学生群体中先行爆发,想来也并非毫无来由。
③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学ppt课件,共25页。
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兴起标志,后改名为《新青年》,代表人物,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合作探究,Democracy,Science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复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复习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洋务运动,福州船政局,三民主义,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陈独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