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第1页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第2页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含答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学习三国历史的启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1)时间:公元
    (2)作战双方: 与
    (3)结果: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2)经济上:实行 ,恢复农业生产
    (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
    (1)时间:
    (2)作战双方: 与
    (3)结果: 以少胜多,大败 。
    (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4.评价曹操:(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谦时,杀男女数万口。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220年, 称帝,定都洛阳,魏国建立;
    (2)221年, 称帝,定都成都,蜀国建立;
    (3)229年, 称帝,定都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图表:三国鼎立的形成
    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派 曾到达 (现在的台湾);意义:加强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
    五、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六、学习三国历史的启示:
    (1)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2)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
    (5)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看他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6)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兴亡(三国灭亡顺序: 、 、 )
    1.建立: , 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由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秦、西晋、隋、元)
    3.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
    4.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 ,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5.灭亡:公元 年,内迁的 灭掉西晋。
    二、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
    1.原因:①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②晋惠帝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3.影响:(1)给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2)西晋迅速走向衰落。(3)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内迁民族主要有: (匈奴、鲜卑、羯、氐、羌)
    2.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3.路线(过程):①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
    ②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③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4.十六国:
    (1)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
    (2)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苻坚统治前秦时统一了黄河流域。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317年, 建立东晋,定都 。
    2.政权特点:王与马,共天下。
    3.兴盛:淝水之战后,东晋经济得到发展,江南出现“荆扬宴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衰落: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5.灭亡: 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420—589年,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定都建康(南京:六朝古都)。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1)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主要原因);
    (2)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3)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4)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5)统治者的重视。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1)农业:①开垦荒地,兴修水利;②犁耕施肥,广种水稻小麦;③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工业:手工艺快速进步。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都有显著的发展。
    (3)商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建康(南京)成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3.影响: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 奠定了基础。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淝水之战
    1.形势:①南方: 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 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2.概况:
    (1)大战时间: 年(2)作战双方:前秦与东晋(3)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淝水之战的影响:
    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前秦苻坚失败的原因:
    (1)从前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内部有民族矛盾,军心不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2)从东晋方面看:东晋团结一致,不畏强敌,奋勇抗战,指挥得当。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当等;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
    5.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 、
    6.淝水之战同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以少胜多的战争)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
    (1)建立:4世纪后期, 族建立;(2)统一北方: 年统一北方。
    2.改革的原因(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 流域的控制(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494年)(2)改说汉语;(3)改穿汉服;(4)改用汉姓;(5)与汉族通婚;(6)用汉制,学汉礼。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5.你从孝文帝身上学到了什么?
    学习他顺应历史潮流、坚持改革、积极进取、拥有智慧、以身作则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6.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北魏孝文帝?
    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发展。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时期: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2.民族交融表现:(念熟)
    3.民族交融的特点: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缓和。
    4.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5.考点归纳:列表对比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考点归纳:
    【随堂检测】
    1. 曹操的诗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记录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东汉末年,曹操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 )
    A. 赤壁之战B. 淝水之战C. 官渡之战D. 郾城大捷
    2.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据此推知,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 )
    A.《汉书·王莽传》对王莽性格的描述B.《三国志》中有关当时饮食的记载
    C.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D.《红色中华》对苏维埃建设的报道
    3. 东晋后期,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条件优越 B. 大量人口南迁 C. 民族交融加深 D. 海外贸易拓展
    4.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发展了畜牧经济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实力
    5.《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
    A.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B.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
    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D.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
    6.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除西晋短期统一外,其他朝代都处在分裂状态。但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表现在( )
    A.实现了民族大交融B.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科学技术领先世界D.海外贸易高度发
    7.317—589年,在这二百多年间,江南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发展到施用粪肥。这主要体现了江南地区( )
    A.生产技术的进步B.环保意识的增强
    C.水利工程的兴修D.自然条件的优越
    8.北魏后期,一位到过北方的南朝大臣在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感叹当时中原“礼仪盛富,人物殷阜”,表示不可轻视。这反映出(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C.民族隔阂完全消除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
    9.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表明( )
    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B.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
    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D.“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 )
    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
    C.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1.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月种,十日不种一场空”体现了先民( )
    A.强调不误农时B.主张种植水稻C.关注农具革新D.重视因地制宜
    12.下图所示的书法,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也称“真书”“正书”。该字体的创始人是( )
    A.锺繇B.胡昭C.王羲之D.颜真卿
    13.识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是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________。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朝开始。
    (2)图二是战国时期________(填人名)主持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图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作者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CBBCC 6—10 AABBC
    11—12 AA
    13.(1)甲骨文;商(商朝、商代、殷朝、殷商、殷)
    (2)李冰;都江堰
    (3)司马迁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220年称帝
    洛阳

    汉(史称蜀汉)
    221年称帝
    成都


    229年称帝
    建业

    经济、习俗方面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农业居民。而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政治制度
    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民族心理
    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相同点
    过程
    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
    结果
    都取得了成功
    影响
    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
    不同点
    侧重点
    侧重于富国强兵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目的
    为了实现国富兵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成就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 1 \* GB3 ①数学: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
    = 2 \* GB3 ②测算一年时间与现在差50秒;
    = 3 \* GB3 ③《缀术》(数学著作);
    = 4 \* GB3 ④制定《大明历》;
    = 5 \* GB3 ⑤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书法
    东晋
    王羲之
    ①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②代表作《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书法特点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雕刻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相关学案

    2024年河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第四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北省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现代史第四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元时空,考情回放,回归教材,课标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学案 2023-2024 初中历史复习: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学案 2023-2024 初中历史复习,文件包含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学案教师版2023-2024初中历史复习docx、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学案学生版2023-2024初中历史复习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学案4第四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二)(第13-15课)(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学案4第四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二)(第13-15课)(含答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考点梳理,能力提升,图解历史,真题回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