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Word版附解析)01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Word版附解析)02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10页,陈年喜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园林是关于空间处理的艺术,中国人独特的空间观念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国古代园林不仅仅是主人休闲娱乐之地,还承担了古人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与感悟。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虚实相生,正如老子说的那样:“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室”之所以为“室”,就是因为其内部“无”(空间)的存在。所以,在老子那里,“无”并不是没有,而是另外一种存在的状态。老子的观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老子认为“道”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因此对道的体悟需要借助某种媒介,而山水就有该种作用。所以南朝文人宗炳说游山玩水的作用在于“澄怀味象”“以形媚道”,而在城市化进程加剧之时,园林便充当了自然山水“悟道”的功能。
    园林的每个房间本来是与户外相隔离的,但通过窗户又与户外相联系,正如明人的小诗写的那样:“一琴几上闲,数竹窗外碧。帘户寂无人,春风自吹入。”这种“望”可以把周围的景色都纳入眼底。中国古人对“望”有着特殊的情怀。顾随教授说:“千古英雄志士,定是登高望远不得;一旦登了望了,那满腔经济学问、见识抱负,便要一起‘发作’,弄得不可开交。”因此,古典园林中,不但走廊、窗子与“望”有关,而且一切亭台楼阁在设计时必是为了“望”。这些园林中的建筑不必像民宅那样循序建造,也不需讲究方向次第,而是“按时景为精”“方向随宜”,空间开阔通透而不求封闭屏障。古典园林中的“借景”即是为了达到园林“可望”的效果。
    “隔”是与“望”相辅相成的中国古典园林的另外一个特点。“隔”也是为了更好地“观望”,而不是单纯划分出封闭的空间。正如由“望”形成的“借景”,“隔”则形成了“分景”之妙。园林中的“分景”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则达到了移步换景的效果。“隔”与“望”都建立在虚实相关的空间观念之上,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没有绝对的封闭与开放,古典园林规划上的曲折、婉转回旋之美便建立在这种“有无相生”的空间观念之上。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道”的感悟,也营造了独特的诗画般的意境,“借景”与“分景”等造园手法实现了虚实相生的空间感,使得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的扩大,静止的景色依物而变。
    (摘编自徐成浩、孙晓昕《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艺术》)
    材料二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源远流长的哲学与文化艺术底蕴,其审美特点随着文化艺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
    中国古典园林虽然为人工建造,但其中体现出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念。中国古典园林建造时,往往借助天然形成的山水构成园林的主基调。不管是山水还是植物,都赋予了古典园林自然的生命力,并尽量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展示出自然之美。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和谐美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造园思想。中国古典园林通过人文艺术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和谐统一,使得园林内部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呈现出和谐共生之美。人文艺术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不仅包括形式的和谐,还包括园林与人的美善统一,也包括有若自然、胜似自然的和谐统一,表现出“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境界。
    情境交融是中国古典园林表达情意的一种手法。很多文人墨客喜欢将对人生的态度、情怀和感悟及对山水事物的理解,通过园林中的文字、图画、雕刻、植物等充满个性和诗情画意的元素表达出来,由此激发游赏者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即园林意境的体现。为了达到情境交融的艺术审美效果,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力求使游赏者在有限的层次空间内,仿佛置身于变幻的仙境中,忽而浓翠蔽日、古木参天,忽而山高水阔、别有洞天,尽量避免形成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的视觉效果。中国古典园林变幻莫测的空间布局,蕴含着中国礼乐文化与山水自然情境交融的审美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原则是顺应自然、升华自然。在选址布局上,我国历代造园者喜欢按照“因地制宜”的方式进行布局,依照原有的山形地势和植物分布突出各自的景色特征,保存自然的审美风格。在建筑手法上,其除了方便供游人观赏园景外,还要满足人文精神与审美及园居享乐的需求。在造园技法上,中国古典园林的历代造园者们大多喜欢自然山水式园林。即使在没有自然山水的地方,造园者们也会通过叠山理水、配植花草树木来模仿自然山水环境,使园林富有天然之趣。园林中原有的自然山水、花鸟虫鱼,融入人工建造的亭台楼阁,形成诗情画意的自然环境,这一自然是比现实自然界的自然更高层次的理想自然。所以,园林建造中的选址布局、建筑手法、造园技法均以遵循自然、升华自然为原则,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审美境界。
    (摘编自马玛骞、林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审美意蕴探析》)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虚实相生”观念和“和谐”思想都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隔”与“望”就是虚实观念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B.“道”具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特点,需借助一定媒介才可体悟,南朝文人宗炳认为,自然山水的“悟道”功能需要借助园林来实现。
    C.虽然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但对传统审美的追求并不意味着要因循守旧,不断改变也是其审美特点发展的必然要求。
    D.“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古典园林的选址布局、建筑手法、造园技法均能体现对这一理想境界的追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宗炳提出的“澄怀味象”是鼓励人们在观赏自然山水时,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对自然美的深刻体验,这一观点受到了老子思想的影响。
    B.中国古典园林富有天然之趣,这和历代造园者们大多追求将园林与自然山水相结合以及园林建造有意模仿自然山水有着密切关系。
    C.材料一中“按时景为精”与材料二中“依照原有的山形地势和植物分布突出各自的景色特征”,体现出的古典园林造园原则没有相同之处。
    D.中国古典园林虽是人工创造的艺术,但并非完全由人工建造,因其往往以天然形成的山水为主基调,所以仍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归园田居记》中记载苏州拙政园的建造:“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
    B.观赏者登上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远眺西北方向的虎丘塔,在视觉上扩大了留园的空间感,使留园获得无限的“景外之景”。
    C.苏州网师园常利用黄石、太湖石等堆筑假山,位于小山丛桂轩背面的云岗假山即利用黄石堆叠而成,以表现崇山峻岭之景。
    D.北京颐和园内“知春亭”取“见柳而知春”之说命名,亭畔遍植垂柳,春来柳丝吐绿,让人有“春江水暖鸭先知”之感。
    4.材料一引用老子和顾随的话,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大观园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一座理想化“纸上园林”,展现了极高的审美价值。
    下面对大观园的描写体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哪些艺术审美特点?请结合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6分)
    ①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
    [注]会芳园位于宁国府,是大观园的建造基础。
    ②宝玉:“争似先处(指潇湘馆)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虽种竹引泉,亦不伤于穿凿……”
    ③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
    [注]③是对大观园中林黛玉住所的描写。
    ④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藤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忽闻水声潺缓,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
    ⑤(贾政)说道:“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见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对联断不可少……”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亲这辈子
    陈年喜
    父亲是源上唯一的木匠。
    源上是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村子。记得通点儿风水的大伯有一年对我说,源上这地方半坡半平的,不聚气,人口不敢超过六十,过六十,就有灾,待死过几个人,灾就过去了。开始不信,后来细数人丁往事,还真是的。
    父亲十六岁独立干活儿,到死那年,行艺整整五十七年。再精湛的手艺,也有过气的时候,人所谓时也势也,犟也犟不过。死前的十年,父亲已基本无活儿可干了。要说有活儿,那就是给人打棺材。
    村里人一直有在矿山做工的传统。
    大牙和朝海第一次去朱阳王峪金矿打工的时候,父亲也在,他是看着这些孩子长大的。
    大牙轰一声发动了车子。父亲看着,已经忘记了这是第几次送年轻人离开村子了,但他记得这些年,多少人离开,多少人回来。
    过了几天,我离家去天水。父亲洗了手脸,在祖先牌位前燃一炷香,一阵咕哝。送我的路上,他问,啥时候回来﹖我说,不知道。走一段他又说,不干这个不行?我说,不行,不会别的。
    的确,不是没有想过改行,想改,需要多少年的铺垫?这些年里,亲眼见过了多少生死?不是不怕,是怕也没用。
    最后,他说,钱是小事,命是大事。我说,是。
    从山下的乡公路到村里是一段坡路,我从这条路走,又从这条路回。等我从天水回来时,拉着大牙和朝海尸骨的依维柯也到了。
    ①大牙和朝海死于矿难。去矿上谈判赔偿的人还在艰难谈判中,但人总得入土为安。
    一切都茫无头绪,棺材的事自然落在了父亲肩上。父亲指挥年轻人放树,解板,打棺材。两天后,棺材打出来了,女人们看着它们,又哭成了一片。②父亲退到了一边,默默点起烟卷。
    这些年,城镇化快速发展,年轻人进城,进厂,进矿,村子的人也少了,因此父亲连棺材也不用打了。
    那几年,我在另一座矿山打工,在一个叫马鬃山的北陲边地,我接到初中侄儿打来的电话,说父亲天天在东梁上打石头,背石头,吃饭都喊不回去,让我劝一劝他。我打电话过去,问父亲在山上干什么。他说:“盖庙啊,娘娘庙都毁多少年了,人烟没个庙护,怎么行?”
    父亲打庙基的大半年里,恰是我最劳碌的时候,我无力也没有时间帮到父亲。所说的无力顾及,也就是无声的反对。
    我唯一帮过他一次,就是用两只塑料桶从沟里往梁上担水和泥。父亲专职砌石头,石头在他手里,像魔方一样,跳跳转转。泥浆干得慢,不能砌太急,我们坐下来吃干粮。吃完了三张卷饼,我去树林里方便,③一缕颤巍巍的唱给亡灵的旋律从庙台基上飘起来:
    一张桌子四四方,
    张郎截来鲁班装。
    四角镶嵌云燕子,
    中间燃起一缕香。
    玉帝差我进歌场啊!
    ……
    二O一O年春天,娘娘庙的墙基终于打好了,正好可以安放下一个小小神龛,一只供桌,几条供香客休息的长凳。对一个打了一辈子屋梁房架的人来说,这样的设计施工实在是小菜一碟。可父亲实在是老了。翌年春节到来的前几天,他大病一场。医生说,是脑梗了。虽然后来有些恢复,却再也没有了力气。
    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是父亲的七十岁生日。他的娘娘庙工程马上就要完成了,他真高兴啊。他对我母亲说:“你看,娘娘真是有灵呢,好几年了吧,咱村子多平安呀!孩子们挣回好多钱,孙子也考上大学了,源上运势要回来了!”
    那天,父亲再一次给我讲述家人迁来源上的事。
    一九五五年酷夏,爷爷带着奶奶、大伯、姑姑、我十二岁的父亲,牵着唯一的家当——一头黑色的牯牛,从桃坪乌龟岭,汗流浃背地来到源上。源上这时只有一户居民,老两口,无儿无女。老两口别提多高兴了;再没人来,这里就要绝人迹了。
    源上分为前源、中源、后源,形成三级高山台地,每个台地都有三十亩以上面积。这么好的地方能养活多少人啊!父亲他们死心塌地住下来了……父亲的一双眼睛,看着土地家园,由一到百,又由盛到衰。
    那天,讲过故事,吃过母亲打了荷包蛋的一大碗长面,父亲收拾泥铲,准备去东梁。庙的主梁已经架好,毡也铺上了,今天的活儿是抹泥,抹了泥,洒了瓦,就算彻底成功了。天气预报说这几天有大雨。昨天回来时,虽然盖上了彩条雨布,四角压了石头,他还是不放心。脚刚要跨出门槛,一声炸雷从天上劈下来,释放出千道光亮。紧接着,大雨哗地泼下来了。雨挟着风,不眨眼地,下满了整个中午。门前的老核桃树,咔的一声被风折成了两段,指头大的青桃,冰雹一样泼下来。
    其实,已经不用再去梁上看了,父亲还是上了东梁。只一眼,父亲就像泥浆一样从梁上滑了下来。
    娘娘庙被冲垮后不久的一天,父亲犯了病。脑梗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八小时内,父亲错过了时间,从此只能依靠拐杖行动。此后,父亲再也不用去修娘娘庙了,或者说,再也无法去了。
    二0一五年六月三十六日,父亲走完了他在这个世界摇摆如风中草稞的一生。前一天,弟弟为他最后一次理了发。④白发如雪纷落,掩盖了此后我所有的星辰。
    (选自《微尘》,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娘娘庙”的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娘娘庙的起因是父亲希望通过重建庙宇为村庄祈福,这也是因时代变迁而无事可干的父亲生命最后的余响。
    B.从开始的无声反抗,到后来唯一的一次帮忙时,其实我就已经读懂了父亲,理解了他在修庙中享受到的生命欢欣。
    C.娘娘庙将要完成时,父亲对母亲激动诉说,这说明父亲深信神灵的护佑,也表现了父亲对故土的敬重。
    D.因一场暴雨,娘娘庙被冲垮,这既是父亲信仰的崩塌,也是家园守望者的悲哀,推动父亲的生命走向终结。
    7.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大牙和朝海的死亡是无数矿工悲剧命运的缩影,他们为生计而被迫外出打工,生命之无奈不言而喻。
    B.句子②中,父亲的“退”“点烟”,是父亲在掩藏对青壮年生命陨落的刺痛,也是父亲对矿工结局的提前预知。
    C.句子③中,这一段孝歌旋律的引入,看似与前文割裂,实则唱出了父亲对村庄亡灵的抚慰,对传统孝道的坚守。
    D.句子④中,作者巧用“雪”和“星辰”之意,以含蓄来书写深情,背后潜藏着他对父亲撒手人寰的悲痛之情。
    8.与“二O一0年春天”“一九五五年酷夏”相比,“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二0一五年六月二十六日”的时间表达为何如此精确?请简要分析。(4分)
    9.陈年喜曾说:“我尽可能表现得冷静一些,试图用冷静抵达客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冷静”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天汉二年,陵自请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走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
    陵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后陵败,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
    久之,上悔陵无救。陵在匈奴岁馀,上遣公孙敖将兵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其后,汉遣使使匈奴,始知教匈奴为兵者乃李绪,非陵也。
    (选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材料二: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窃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观陵答子卿之书意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
    (选自白居易《全唐文·汉将李陵论》,有删改)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观陵答A子卿之书B意C但患汉之不知D己E而F不自内省G其始终焉H何者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属,与“举匏樽以相属”“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中的“相属”“相……属”词义都不同。
    B.国士,指一国中最优秀、最具才能的人或最勇敢、最有力量的人,文中指前者。
    C.道,由“罪逭于躬”“祸移于母”结构对称,推断“逭”同“移”义,指转移、转嫁。
    D、俾,可译为门侍人,也可译为“使”“从”,文中与“俾众周知”的“俾”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请缨率军吸引单于兵力,不让它集中攻击贰师军。然汉武帝派军过多,没有骑兵可分给他,他觉得也不能侍养更多骑兵,就选择带五千步兵。
    B.李陵寡不敌众,最终战败,朝廷大臣们都认为是李陵的过错,但司马迁认为他战败投降情有可原,功不可没,而选择为李陵辩护,最终遭受腐刑。
    C.汉武帝也曾后悔没有增援李陵,尝试派公孙敖去匈奴迎回李陵,但轻信匈奴俘虏的话,以为李陵正教匈奴用兵战术来防备汉军,误杀了李陵全家。
    D.白居易认为,李陵投降匈奴有违忠、勇、智、孝的伦理道德,不可与范蠡、曹沫相提并论,并认为汉廷不懂他的结果是由他自身的投降行为导致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4分)
    (2)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窃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4分)
    14.针对李陵投降事件,司马迁和白居易的观点有相左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15-16题。
    江城子·阶前流水玉鸣渠
    段成己①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②摩诘起,凭画作、倦游③图。
    [注]①段成己金末曾中进士,不久金亡,与兄克己隐居龙门山不仕。②九原,指墓地。③游,即宦游,外出做官。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写居所之景及感受,突出了居所环境的清幽雅致。
    B.上片末尾,设问中包含着对比,悲怆之情溢于言表,饱含着失落无奈和痛苦迷茫。
    C.下片先总写“闲来活计未全疏”,接着分写日常生活之事,表现田园生活的艰辛。
    D.下片虚实结合,以问句作结,想象有谁把王维从黄泉之下唤起来画倦游图的情景。
    16.词中的“闲”和“倦”二字看似相反,实则相伴相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青年可用《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来自勉。
    (2)《过秦论》中,“ , ”两句指出秦国没有什么消耗,就令九国军队陷入困境。
    (3)当人生处于低谷时,我们可用李白《将进酒》中的“ ”一句来自勉,增强自信;当他人经济困难时,我们可用李白《将进酒》中的“ ”一句来自勉,仗义疏财,为他人慷慨解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熊孩子”喧哗打闹、“熊大人”外放音频视频,车厢噪音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高铁“静音车厢”的适时推出体现了铁路部门在服务中的人性化关怀,满足了不同群体在公共交通空间中的差异化诉求。
    不过, ① 。一些网友在搭乘体验后反映,有的静音车厢只能约束到遵守规则的人,对于不遵守规定、故意发出噪音的乘客怎样形成真正的约束力?即便乘客都有“保持安静”的主观意愿, ② 。比如,有人在宁静的车厢内安然入睡后鼾声大作该如何处理?
    静音车厢虽有规则,但没有违规处罚。乘客的出行需求参差多样,“静音车厢”要想真正实现静音,不仅要求铁路部门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更有赖于每一名乘客文明意识的提高。选择静音车厢的乘客要认识到,自己不仅是“静音”环境的享有者,更应该是 ③ 。
    高铁静音车厢的设置,是从追求出行质量到追求出行速度的转变,是文明出行新风尚的积极倡导,更是为满足不同出行需求的人群提供的多元选择。这需要广大乘客文明素养的广泛提升,也需要铁路部门做好静音服务和静音监督。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是从追求出行速度到追求出行质量的转变,是为满足不同出行人群的需求提供的多元选择,更是对文明出行新风尚的积极倡导
    B.是从追求出行质量到追求出行速度的转变,是为满足不同出行人群的需求提供的多元选择,更是文明出行新风尚的积极倡导
    C.是从追求出行速度到追求出行质量的转变,是对文明出行新风尚的积极倡导,更是为满足不同出行人群的需求提供的多元选择
    D.是从追求出行速度到追求出行质量的转变,是为满足不同出行需求的人群提供的多元选择,更是文明出行新风尚的积极倡导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救急的食品,叫做“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这很有点像古代行军用的“糒”。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们还小,党军和联军在县境内开了仗,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们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节选自汪曾祺《故乡的食物》)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糒”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
    B.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C.在那个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面,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锣”。
    D.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21.请分析文中画横线的短句是如何增强表现力的。(4分)
    22.文中使用了“我们”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代文阅读Ⅱ《父亲这辈子》的作者陈年喜说过:“读懂上一代人残缺又丰富的人生,才是下一代人最基础的课程。”
    下一代人常常难以理解,甚至否定上一代人的“残缺人生”。其实,上一代人的“残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常常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
    语文试题(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南朝文人宗炳认为,自然山水的“悟道”功能需要借助园林来实现”错。宗炳只强调了自然山水的“悟道”作用,并未表达“自然山水的‘悟道’功能需要借助园林来实现”这一观点,园林具有“悟道”功能是作者的观点。)
    2.C(“按时景为精”即一切以时景为转移,亦即一切必须因时、因地制宜,这和“依照原有的山形地势和植物分布突出各自的景色特征”均可体现“因地制宜”原则。)
    3.D(材料二第四段强调中国文化与自然山水情境交融的审美特点,D项强调文化与山水交融的意境美,可体现这一审美特点;A项体现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造园原则;B项体现的是古典园林的“借景”技法;C项体现的是园林对自然山水的模仿。)
    4.①引用老子的话,论证中国人有虚实相生的观念,并强调了老子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重要影响。②引用顾随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人对“望”的特殊情怀,并引出下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大量建筑设计都与“望”有关的论证。③运用引用论证,既丰富了文章内涵,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评分标准:共4分。①②点各2分,若①②未答全,则第③点1分。
    5.①顺应自然、升华自然:材料①指出大观园在会芳园基础上建成,并利用旧有树木、山石、流水等,其选址布局采用“因地制宜”方式,体现了顺应自然的原则;而其中人造的亭榭等又是对自然的升华。②崇尚自然:材料②借潇湘馆有“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展现了大观园建筑对自然美的追求,体现出了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念。③情境交融:材料③通过潇湘馆内的清幽翠竹展现了林黛玉的孤高性格,材料④体现了移步换景的空间变化,二者均能体现古典园林情境交融的审美特点。④讲究和谐:材料⑤指出了众人对园内匾额、楹联等人文艺术的重视,大观园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能体现人文艺术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指出审美特点和结合材料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B(我唯一一次帮助父亲是寻常的挑水担泥,那个时候我并没有读懂父亲的精神寄托,于文无据。)
    7.B(“对矿工结局的提前预知”理解有误。)
    8.①打好墙基需一段时间,祖辈迁徙年代较久远,这些时间不用精确到某一特定时刻,表达可模糊。②“二0一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是父亲七十岁的生日,“二O一五年六月二十六日”是父亲去世的日子,这些时间是父亲一生的重要时刻,表达需精确。③时间表达愈精确,强调作者对往事记忆深刻,对父亲的思念深沉。评分标准:共4分。第②点2分,第①③点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
    9.①简约的语言。多用短句;对话简洁;修饰词较少,没有大肆渲染。②旁观者叙述。多以旁观者的视角叙述父亲的故事,省去了主观的抒情和议论。③克制的情感。父子关系疏远;面对父亲的生命起落,我表面上没有巨大的情感波折,但克制背后潜藏着我对父亲的深情。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如未结合文本分析,酌情扣分。若有其它角度,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0.BEH(正确断句为:观陵答子卿之书,意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句子翻译为:我看李陵回复苏武的信,信中的意思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为什么呢?解析:“观答……书”是“看回信”﹔如断在“意”后,“但患汉之不知己”主语是白居易,如断在“意”前,主语是李陵;“不知己”连一起,“而”是转折连后;“省……始终”,动宾结构,反省事情的“始终”;“焉”是句末语气词。)
    11.C(A项,文中的“相属”,指一方给另一方当下属,“举匏樽以相属”的“相属”为相互劝酒,“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的“相……属”为共同接连发生,所以词义都不同。故不选A。B项,原文定义为“国士”的根据是前文“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等内容,主要体现其孝、信、献身精神等道德品行。故不选B。C项,“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两者虽结构对称,但词义不同,根据对称结构虚词意思相同的原则,如果“于”翻译为“到”,那么移是转移,追就不能是转移。如果“于”翻译为“从”,那么追是转移,移就不能是转移。可见“逭”和“移”意思相对,追是免除、逃避的意思。故选C。D项,“俾众周知”的“俾”是“使”的意思,文中“俾大汉之将”的“俾”也是“使”的意思。故不选D。)
    12.A(A项,由材料一第一段推断可知,文中“无所事骑”是“没有可使用的骑兵”的意思,选项“不能侍养更多骑兵”,将“事”译为侍养是错误的。故选A。B项,由材料一第二段推断可知,司马迁认为李陵以少击众、摧败敌军是值得显耀的,投降可能是为了有机会再报效汉朝。故不选B。C项,由材料一第三段推断可知,“上悔陵无救”是汉武帝后悔当初没有增援李陵,听信俘虏之言诛杀李陵全家,但真相是教匈奴用兵者为李绪。故不选C。D项,由材料二推断可知,白居易认为李陵忠、勇、智、孝都谈不上。李陵在答苏武信中说担忧汉廷没人懂他,白居易认为他应该自我反省。故不选D。)
    13.(1)深深地踏入敌军的地盘,阻挡几万的敌军,匈奴没有空救死扶伤,招来全部会射箭的民众一同攻打包围李陵。评分标准:共4分。“蹂”,践踏、踏入;“抑”,阻挡、压制;“暇”,空闲;“举”,招来、挑选。一点1分,整体语意不通可酌情扣1分。
    (2)考察他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本身)并不相同,李陵却私下仰慕(效仿)他们,这是严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义啊。评分标准:共4分。“酌”,考察、考虑;“本末”,来龙去脉、始终;“侔”,相同、一样;“是”,这。一点1分,整体语意不通可酌情扣1分。
    14.①迁认为李陵事亲孝,是孝顺的;白认为他把祸患转移到母亲身上,是不孝的。(孝与不孝)②迁认为李陵救国家危难,是国士忠臣;白认为他挫伤国家的威风,是不忠的。(忠与不忠)③迁认为李陵以少敌多,堪称名将;白认为他向匈奴屈服,是不勇武的。(勇与不勇)④迁认为李陵摧败敌军的战绩,是可显耀的;白认为他严重侮辱了国家。(荣耀与耻辱)⑤迁认为李陵投降情有可原,理解他;白认为他应该以死守节。(理解投降与理应自杀)评分标准:共3分。每一组对应关系1分,任意3点满分。未结合文本分析,酌情扣分。如不能将相左之处一一对应分析,最高不超过2分。
    15.C(下片中所写的月下捕鱼、雨中耕锄、花间读书、风吹乱读残之书等生活之事,表现的是隐居生活的闲适。)
    16.①“倦”是指对功名及世事的倦意。少时志向远大,到如今,年华已老,壮志难酬,心生倦意。②“闲”是指归隐的闲适。阶前溪水溅玉,屋后山鸟相呼,这是“景闲”﹔月下垂钓,雨中锄瓜,栽花读书,这是“事闲”;既无须奔走仕途,也无须防人倾轧,这是“心闲”。③“闲”因“倦”而更显惬意,“倦”因“闲”而更添厌弃。有了“倦”的比照,词人对淡泊自守的隐居生活倍感喜爱;有了“闲”的比照,词人对功名及世事更增添了厌倦之意。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其中要点1分,简析1分。
    17.(1)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3)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评分标准:共6分。一句1分。
    18.①“静音车厢”并非完全静音 评分标准:共2分。主语为“静音车厢”,得1分,写到“不静音”的意思,得1分。②非主观故意((或无意识)制造的声响却在所难免(或难以避免)评分标准:共2分。写到“不期而至”“非主观因素产生的噪音”“非故意”“无意识”等意思,得1分;写出“在所难免”“无可避免”“难以避免”等意思,得1分。③“静音”环境共同的创造者(或缔造者/守护者/维护者)评分标准:共2分。主语为“静音”环境,得1分;写出“创造者”,得1分,“创造”一词也可写成“缔造”“守护”“维护”等词。
    19.A(原句中有四处错误。第一处,“是从追求出行质量到追求出行速度的转变”一句,“质量”与“速度”语序不当,应将这两个词调换顺序﹔第二处,“是为满足不同出行需求的人群提供的多元选择”,“满足”与“人群”搭配不当,应将“需求的人群”改为“人群的需求”:第三处,第二、第三两句分句表示递进关系,应将这两句调换顺序;第四处,“是文明出行新风尚的积极倡导”一句成分残缺,应在“是”后面加上介词“对”。B项,“质量”“速度”语序不当,介词“对”残缺;C项,第二、第三两句分句递进关系语序不当;D项,“满足……的人群”搭配不当,介词“对”残缺。故选A。)
    20.D(文中“糒”与D项“做”与“不做”的引号用法都表示强调。A项,“听其言而观其行”的引号用法为引用。B项,“暴徒”的引号用法,既是引用,又是反语。C项,“猪罗”的引号用法为特殊含义。)
    21.①将制作焦屑的过程独立成句,强调了每一道工序。②节奏短促,又彼此连贯,体现了动作的流畅和娴熟。③语言简洁。评分标准:共4分。3个要点,答出第①点得2分,答出第②③点各得1分。若有其它角度,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2.①叙述主体不同。使用“我们”,阐述了一家人这一群体的共同经历;使用“我”,表达了作者个人的感受。②情感表达不同。使用“我们”几乎不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只是讲述了家乡的食品、焦屑的制作过程、小时候打仗时去炼阳观躲避的经过;使用“我”,抒发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如对打破常规生活的兴趣,以及对小时候度过的浪漫主义夜晚的难忘之情。评分标准:共4分。1点2分,2点4分,若未结合语段内容进行分析,酌情扣分,若有其它角度,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天汉二年,李陵自己请求到兰干山南来吸引单于的兵力,不让匈奴集中兵力攻击贰师军队。皇上说:“你讨厌做别人的下属吧!我派出的军队多,没有骑兵派给你了。”李陵回答说:“没有可使用的骑兵,我愿用人数少的部队进攻人数多的军队,步兵五千人就可以进入单于的王庭。”皇上认为他有胆识便答应了他。
    李陵与单于正面相遇,单于有三万骑兵包围了李陵军队。后来李陵打了败仗,群臣都怪罪李陵,皇上因此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极力说:“李陵侍奉亲人很孝敬,结交士人很诚信,经常奋不顾身来解救国家的危难。他一向所表现出来的样子,是有国士的风范的。如今他办事一有不幸,(只顾)保全自身性命和妻儿的臣子,便借机构陷他稍做不好的地方,实在是令人痛心啊!况且李陵率领不到五千人的步兵,深深地踏入敌军的地盘,阻挡几万的敌军,匈奴没有空救死扶伤,招来全部会射箭的民众一同攻打包围李陵。李陵转战千里,箭尽路绝,士兵张开空手,冒着刀剑,向北与敌人拼死搏斗,能得到士兵拼死之力,即使是古代名将不能超过他啊。他虽然失败被俘,然而他所摧败敌军的战绩,也足够在天下显耀了。李陵不选择自杀,是想在适当的时机报效汉朝。”皇上认为司马迁诬陷毁谤贰师,判处他腐刑。
    过了很久,皇上后悔没有及时救援李陵。李陵在匈奴一年多,皇上派公孙敖率军进入匈奴迎回李陵。公孙敖军没有成功就回来了,说:“捕到的俘虏,说李陵教单于用兵战术来防备汉军,因此我无所获。”皇上知道后,因此将李陵家灭族,母、弟、妻、子都被杀。这以后,汉派使者出使匈奴,才知道教匈奴用兵战术的人是李绪,不是李陵。
    材料二:
    唉!丢掉国君的使命,挫伤国家的威风,不能够称作忠:向匈奴屈服,束手就擒成为俘虏,不能够称作勇;丧失战功在前,丢掉家族的名声在后,不能够称作智;自己免除了罪行,灾祸转移到母亲身上,不能够称作孝。(他)却引用范蠡、曹沫来自比,又是多么错误啊!况且会稽的耻辱,不是范蠡的罪过:鲁国的耻辱,曹沫一定会讨回损失,所以这两人不死。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被强敌匈奴所控制,即使他有拳拳报国之心,又能做什么呢?匈奴是汉朝的外臣,使大汉的将军被单于这样活捉,这是助长敌人(的气焰)而严重地侮辱了国家啊。考察他们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本身)并不相同,李陵却私下仰慕(效仿)他们,这是严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义啊。我看李陵回复苏武的信,信中的意思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为什么呢?与其想要刺穿心脏自我表白,割下头颅表明心志,哪里比得上尽到臣子的节操献上生命来获得国君的信任呢?与其痛心哀悼母亲和妻子的死亡,怨恨君王埋怨国家,哪里比得上舍弃生命坚守气节而死,解除亲人的祸患呢?
    23.1.命题意图
    本作文命题试图引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理性地理解尊重长辈,并从长辈的人生中汲取精神营养,促进自身发展及自我价值实现。这个作文命题是一个二元关系作文题,“残缺人生”“丰富的精神营养”是两个关键点,二者看似矛盾,实则是对立统一的一一残缺人生中,从另外角度来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这是本次作文的主要思辨点。学生作文必须围绕二者来展开,应当展现一定的思辨色彩,而且应当展现“精神品质传承”这一立德树人主题。
    2.材料解读
    陈年喜说过:“读懂上一代人残缺又丰富的人生,才是下一代人最基础的课程。”现代文阅读《父亲这辈子》就是他的这一创作理念的写照。作品中的父亲是一个乡村木匠,他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这一时代背景下乡村手工匠人的典型代表,他在社会发展、时代变革中谋求生活。父亲这辈人的人生,常常充满残缺、悲情等色彩,他们的人生,更多的是生活的艰辛,但是,他勤劳、善良、有担当,为了家庭不惜付出一切,父亲的情感始终真挚而深沉,让人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与深沉。以上这些,都是上一代人身人所具有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作品通过父亲的经历,还折射出了“嫄上”这一小村子里各色人等的生存状态,传达出了许多深刻的人生感悟,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人生的起伏、家庭的责任感、坚持与毅力等,这些感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关试卷

    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绍兴市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A卷)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A卷)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10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