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河北省保定市雄县第一初级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07191/0-170902227011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1,河北省保定市雄县第一初级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07191/0-17090222701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1,河北省保定市雄县第一初级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407191/0-17090222701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1,河北省保定市雄县第一初级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1. 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 扩散现象表明不同物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B. 用手很难拉断钢丝,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C. 木块很难被压缩,说明木块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 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用手很难拉断钢丝,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B错;
C.木块很难被压缩,说明木块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C正确;
D.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物质之间有空隙.故D错误;
故选C。
2.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红墨水在水中散开
B. 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
C. 通过嗅觉可以鉴别醋和酱油
D. 刮风时尘土飞扬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是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是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
C.醋和酱油的分子运动到嗅觉,所以能鉴别醋和酱油,故C不符合题意;
D.刮风时尘土飞扬是沙土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如图所示,不属于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最新小初高试卷自由下载,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滑滑梯时,滑梯会对小孩臀部做功,其内能增大,所以臀部会发热,故A不符合题意;
B.下压活塞,活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B不符合题意;
C.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木头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给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
B. 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
C. 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也为零
D. 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故A错误;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主要是压缩气体做功,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了汽缸内物质的内能,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不为零,故C错误;
D.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同等情况下,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故D正确。
故选D。
5. 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做法中不是利用这一特性的是( )
A. 炎热的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B. 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
C. 供暖系统用热水循环D. 沿海地区气温受大面积海水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是: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详解】A.炎热的夏天,在室内地面上洒水,水蒸发会从周围吸热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使人感到凉爽,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故A符合题意;
B.用水做内燃机的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故B不符合题意;
C.冬天供暖系统使用热水循环供暖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的少,故能调节周围的气温沿海地区气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一杯酒精减少一半后,则 ( )
A. 热值、比热容和密度都不变
B. 热值减半、比热容和密度不变
C. 热值、比热容和密度都减半
D. 热值不变、比热容和密度减半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热值、比热容和密度都是物质本身的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物质的多少无关,所以当减半后,质量会减半,热值、比热容和密度都不变,故应选A.
考点:热值;比热容;密度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
B. 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D. 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温度会升高,内能会增加,符合题意;
B.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
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克服摩擦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
D.内能是状态量,热量是过程量,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内能较多,不符合题意.
8. 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 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有关,温度不是决定物体内能大小的唯一因素,应考虑其它因素.故A不符合题意.
B.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是等效的;故B符合题意.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一定多;错误,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的特点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但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D不符合题意.
9. 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
A.
B.
C.
D. 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图象可知: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水温度升高60℃需要20min,物质甲温度升高60℃需要10min.
所以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吸收的热量关系为:Q水吸=2Q甲吸.
由热量计算公式Q=cm△t,得:c=.
即:c水=2c甲.
所以c甲=c水=×4.2×103J/(kg•℃)=2.1×103J/(kg•℃).
【点评】比较两个量的大小一定要根据公式来分析,这样思维严谨些.并合理利用图象中的信息.
10. 一台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转速为1200转/min,则柴油机1s内( )
A. 完成20个冲程,做功20次
B. 完成40个冲程,做功40次
C. 完成40个冲程,做功10次
D. 完成20个冲程,做功10次
【答案】C
【解析】
【详解】柴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含四个冲程,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飞轮转两周。一台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转速为
1200r/min=20r/s
则柴油机1s内完成40个冲程,做功10次,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车已走进很多现代家庭,如图为汽车的四冲程汽油机汽缸的工作示意图,按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顺序排列,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 乙甲丙丁B. 甲丁乙丙C. 丙乙甲丁D. 丙丁甲乙
【答案】C
【解析】
【详解】甲图中的两气门都关闭,电火花打火,活塞下行,汽缸容积变大,是做功冲程;
乙图中的两气门都关闭,活塞上行,汽缸容积变小,是压缩冲程;
丙图中的进气门开启,气体流入汽缸,是吸气冲程;
丁图中的排气门开启,气体流出汽缸,是排气冲程;
所以排列顺序:丙、乙、甲、丁。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 我国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火电站进的是煤,出的是电,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
A. 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B. 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 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D. 内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火力发电是通过煤的燃烧,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水的内能,水蒸气膨胀做功转化为涡轮的机械能,涡轮带动发电机转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A. 乙带负电、丙带正电B. 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C. 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D. 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正电,则由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知乙一定带正电;又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虽然甲、丙相互吸引,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D符合题意.
14. 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先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再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对这一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C. 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负电
D. 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带负电
【答案】C
【解析】
【详解】A.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故错误;
B.据课本可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错误;
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由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即说明吸管带负电,故正确;
D.由于吸管带负电,据摩擦起电的特点可知,与吸管摩擦过的餐巾纸带正电,故错误;
故选C。
15. 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 )
A. 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失去了电子
B. 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 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
D. 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带负电;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中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导致玻璃棒上的一些带负电的电子移动到了丝绸上,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6. 下列各组物体中全部属于导体的是
A. 铝、陶瓷B. 橡胶、铜C. 油、大地D. 石墨、水银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铝是导体,用在电线中;陶瓷是很好的绝缘体;故A错误;
B.铜是导体,常用作导线;橡胶是绝缘体,常用在电线的外包装;故B错误;
C.大地是导体,油是绝缘体;故C错误;
D.水银属于金属,是导体;石墨是导体,常用作干电池的正极;故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7. 炒菜时我们闻到菜香扑鼻,这是________现象,炒菜时菜很快就变咸了,而腌咸菜时,很长时间菜才会变咸,这个表明了________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答案】 ①. 扩散 ②. 温度
【解析】
【分析】物体的分子是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而且分子运动的快慢和物体的温度高低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分子的这种运动又叫做分子热运动.
【详解】闻到菜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炒菜时往菜里加盐,菜很快就咸了,而腌咸菜时,很长时间菜才会变咸,这是因为炒菜时菜的温度比较高,使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了,即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18.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多种,冬天晒太阳会使身体变暖,这是通过___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摩擦生热是通过___________来改变物体的内能.
【答案】 ①. 热传递 ②. 做功
【解析】
【详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即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
冬天晒太阳会使身体变暖,该过程是能量的转移,所以是热传递改变内能;
摩擦生热,该过程中消耗机械能,产生内能,故属于能量的转化,故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19. 我国的北方的冬天,为了防止秧苗被冻坏,晚上向秧苗地里放水,白天再把水抽出来,这是利用了水_________的特性.
【答案】比热容大
【解析】
【详解】冬天晚上时在秧田里灌水,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水的比热容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多,起到保温作用,不会产生冻害.
20. 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如图中表示的是其中的________冲程,在这冲程里,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_能。
【答案】 ①. 做功 ②. 内 ③. 机械
【解析】
【详解】[1]如图,两气门关闭,活塞下行,是做功冲程。
[2]在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1. 火柴头在火柴盒上轻轻划过就能擦燃,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讲,是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这与热机的__________冲程能量转化是一致的。
【答案】 ① 机械 ②. 内 ③. 压缩
【解析】
【详解】[1][2][3]火柴在火柴盒上划是摩擦生热现象,该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与热机的压缩冲程中的能量转化相同。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压缩冲程。
22. 已知氢气的热值为1.4×108J/kg,焦炭的热值为3.0×107J/kg。完全燃烧3kg氢气放出的热量,跟完全燃烧_____________kg焦炭放出的热量相等。
【答案】14
【解析】
【详解】完全燃烧3kg氢气放出的热量为
若焦炭放出的热量与氢气放出的热量相等,则焦炭的质量为
23. “西气东输”工程已全线竣工,输送的燃料为天然气,“煤改气”这是利用了燃气___________较大的特性,而且使用天然气时对环境_____________。使用天然气做饭,要想把2kg、20℃的水烧开,水吸收的热为________J,需要燃烧________m3的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放的热全部被水吸收,q天然气=7.0×107J/m3)天然气用掉一部分后,剩余天然气的热值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答案】 ①. 热值 ②. 污染小 ③. ④. ⑤. 不变
【解析】
【详解】[1]“煤改气”这是利用了燃气热值较大的特性,相同质量的天然气和煤相比,完全燃烧时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
[2]天然气燃料后不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3]把2kg、20℃的水烧开,水吸收的热为
[4]需要完全燃烧天然气体积为
[5]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无关,天然气用掉一部分后,剩余天然气的热值不变。
24. 如图所示是道路维修时常用的路面钻机(俗称“啄木鸟”),该机械利用压缩气体推动活塞将钻头打入路面,气体推动活塞时是将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钻头制成锥形是为了______;“啄木鸟”中用到了柴油机,若其机械效率是40%,则完全燃烧50kg柴油对外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柴油的热值是4.3×107J/kg)。
【答案】 ①. 内 ②. 机械能 ③. 增大压强 ④. 8.6×108
【解析】
【详解】[1][2]气体推动活塞,气体对活塞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动能。
[3]钻头制成锥形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4]完全燃烧50kg柴油产生的热量
做的有用功为
25. 完全燃烧0.3m3的天然气来加热水箱中的水,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___J;若放出热量的84%被水吸收,则可以将水箱中20kg,11℃的水加热到_____________℃【天然气的热值为3.0×107J/m3,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当时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答案】 ①. 9×106 ②. 100
【解析】
【详解】[1]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Q放=qV=3.0×107J/m3×0.3m3=9×106J
[2]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ηQ放=84%×9×106J=7.56×106J
水的末温为
因为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且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变,所以水的实际末温为100℃。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6. 如图所示,拿一个大口玻璃瓶,瓶内装少量的水,用塞子塞紧,通过塞子上的开口往瓶里打气。
(1)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瓶内的空气膨胀做功时,内能_____,温度_____,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3)由此实验及其它大量实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白雾 ②. 减小 ③. 降低 ④. 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解析】
【详解】(1)[1]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水蒸气遇冷在瓶口液化形成的白雾。
(2)[2][3]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瓶内的空气膨胀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瓶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3)[4]由此实验及其它大量实验可知,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可得出结论: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27.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王做了如图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并用相同的两支温度计分别同时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变化,实验数据如图:
(1)在此实验中,观察_____________比较物质吸热多少;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多,表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大;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_____________升高的温度更高。
【答案】 ①. 加热时间的长短 ②. 水 ③. 水 ④. 煤油
【解析】
【详解】(1)[1]在此实验中,用相同酒精灯对两种液体进行加热,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放出热量被两种液体吸收,所以,实验中观察加热时间的长短比较物质吸热多少,采用了转换法。
(2)[2[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加热的时间较长,所以,水吸收的热量多,表明水的吸热能力大。
(3)[4]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相等热量,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水的温度变化较小,煤油升高的温度更高。
28. 如图,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甲、乙两套装置你选择_____________装置;
(2)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____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
(3)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①加热3分钟时,b液体比a液体的温度高,那么b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__a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②根据图丙可判断出_______吸热能力强(选填“a”或者“b”);
(4)本实验除了采用控制变量法以外,还采用相同的热源,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来比较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之为_____________法。
【答案】 ①. 乙 ②. 质量 ③. 等于 ④. a ⑤. 加热时间 ⑥. 转换
【解析】
【详解】(1)[1]甲用酒精灯,乙用电加热器,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甲、乙两套装置选择乙装置加热器,是因为电加热器更容易控制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相同的热量。
(2)[2]根据实验目的,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所以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3)[3]同是加热3min,根据转换法知道,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相同。
[4]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根据图丙知道,a的温度变化慢,吸热能力强。
(4)[5][6]实验中通过加热时间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用到转换法。
四、计算题(29题8分;30题9分,共17分)
29. 用燃气灶烧水,燃烧0.5kg的煤气,使50kg的水从20℃升高到7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求:
(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
【答案】(1)2.1×107J;(2)1.05×107J;(3)50%
【解析】
【详解】解:(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煤气q=0.5kg×4.2×107J/kg=2.1×107J
(2)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50kg×(70℃-20℃)=1.05×107J
(3)煤气灶的效率
答:(1)0.5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1×107J;
(2)水吸收的热量为1.05×107J;
(3)燃气灶烧水的效率为50%。
30.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进步显著,有些国产汽车已完全可以与洋品牌不相上下。有一款自主品牌轿车在高速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时,实验测得,它受到阻力是828N,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100km,已知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求:
(1)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
(2)若该汽车热机的效率为30%,则该汽车行驶100km过程中需要的汽油质量为多少千克?
【答案】(1);(2)
【解析】
【详解】解:(1)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为
(2)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需要的汽油质量为
答:(1)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克服阻力做了功;
(2)若该汽车热机的效率为30%,则该汽车行驶100km过程中需要的汽油质量为。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水
300
20
30
12
煤油
300
20
30
6
51,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51,山东省济宁学院附属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9,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29,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板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雄县板东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 注意,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