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读“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④③①②
2.下列数据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
A.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B.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C.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D.海陆比例大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3.下列诗句中,能够说明地球形状的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济南市某学校的地理兴趣小组分别在一年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当天正午时刻测量学校旗杆影子长度,并运用地图的有关知识绘制了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旗杆位于教学楼的( )
A.正东B.正西C.正南D.正北
5.在图中测得旗杆至教学楼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那么旗杆至教学楼的实地距离是( )
A.3米B.30米C.300米D.3000米
王强同学家张贴了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①世界政区图、②中国政区图、③福建省政区图、④泉州市政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6.比例尺最小的是( )
A.④B.③C.②D.①
7.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详细的是( )
A.④B.③C.②D.①
8.四幅图例中表示铁路的是( )
A.B.C.D.
某中学的张鹏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
A.A图B.B图C.C图D.D图
10.图示光照现象( )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
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
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
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用手机看天气预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读鲤城区天气预报截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1.鲤城区的天气状况( )
A.晴朗天气多B.多云天气多C.下雨天气多D.气温变化大
12.星期一至星期四,鲤城区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
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三D.星期四
1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鲤城区正值一年的(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4.空气质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植树造林B.建筑工地日夜施工C.大量焚烧垃圾D.砍伐树木,开荒种地
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北半球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A.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B.从北向南递减
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16.下列关于乙地降水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降水均匀B.降水集中在冬季C.降水集中在夏季D.年降水量稀少
17.影响甲地气温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因素B.地形因素C.纬度因素D.人类活动
下图为“春季某日我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40°N附近的天气状况是( )
A.雨夹雪天气B.晴转多云C.晴转阴D.西北风六级沙尘暴
19.当天,25°N附近生活的人们( )
A.适宜户外活动B.需添衣防寒C.出行带好雨具D.做好防晒保护
20.对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西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D.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下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民以茶树种植为主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 )
①城市
②乡村
③从事农业生产
④从事非农业生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该聚落景观反映了当地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
A.降水丰富B.终年寒冷C.降水稀少D.终年炎热
23.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 )
A.英语B.汉语C.俄语D.西班牙语
24.图中建筑所体现的是下列哪种宗教( )
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
25.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经常活动的场所是( )
A.寺庙B.清真寺C.教堂D.礼堂
二、综合读图题
26.我国南方某区域拟修建一水库以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要求,如图示意该区域地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地形类型以_______为主。图中地形部位:甲_______,乙_______,丙_______。
(2)李村附近所在河流的流向为_______。
(3)大坝的修建使李村、张村之间需重修一条公路,有a、b两个方案。请选择你支持的方案,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4)若此时A地的气温为16.8℃,则B地气温大约为_______℃。
(5)图中村庄分布特点_______,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言之有理即可)
27.二十四节气是中国有历法的独特创造,是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结合农事活动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下图为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运动轨道上的位置图(图1)和某日光照图(图2)。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与地球的_______运动密切相关,其运动周期是_______,运动方向是_______。
(2)图2表示的是_______(节气)地球光照图,太阳直射_______(填纬线名称),日期大约是_______,此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_______现象。
(3)从小寒节气到清明节气,北半球处于由_______季过渡到_______季,泉州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
28.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及气温和降水量图(图2),回答问题。
(1)与A地气候匹配的气温和降水量图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纬线)附近;与C地气候匹配的气温降水图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主要分布在北纬40°-60°大陆东岸。
(2)①、②、③、④中,因分布在地中海沿岸而得名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这种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对比③、④两张气温和降水图,说出两地气温特征的异同点,相同点:_______,不同点_______。
(4)B地气候特征全年_______,A、B两地气候差异显著,主要受到_______因素的影响。
29.读世界人口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问题。
(1)据图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_______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美洲的_______部等。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中低/高)纬度的_______(沿海/内陆)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有_______和印度。
(2)南非的居民以_______人种为主,居民通用的语言是_______。
(3)从发展水平的差异来看,俄罗斯属于_______(发达/发展中)国家,它与中国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_______合作。
(4)巴西北部人口稀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
30.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2022年11月26日7时57分,在我国的台湾海峡附近发生5.6级左右的地震,泉州地区震感强烈。
材料二:泉州的小明上网查到近年来世界上五次大地震发生的地点和震级。
(1)读图1,此次地震震中的经纬度是_______,位于_______(“高”、“中”、“低”)纬度地区;位于_______(东、西)半球,中国位于图中的A_______大陆。
(2)读图2,五次地震均发生在B_______板块沿岸,是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一。
(3)图2中第②次地震所在的大洲是C_______洲,第⑤次地震所在的大洲是D_______洲,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运河。
(4)结合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分析④处附近地震多发的原因: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①天圆地方→④浑天说→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②地球的卫星照片,最后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D
解析:经过测量,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赤道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说明的是全球的海陆比例,故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海陆比例大致七分海洋,三分陆地,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D
解析:现实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形状的例子很多,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能够说明地球是球体,D正确;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不能看出地球的形状,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方向的判断是通过指向标判断,由此可知,旗杆是位于教学楼的正东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米,测得旗杆至教学楼的长度为3厘米,那么旗杆至教学楼的实地距离是3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图幅相同,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四幅地图中,④福建省泉州市政区图的范围最小,比例尺最大;①世界地图范围最大,比例尺最小。故选D。
7.答案:A
解析:图幅相同,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单。四幅地图中,④福建省泉州市政区图的范围最小,比例尺最大,内容最详细;世界地图范围最大,比例尺最小,内容最简单。故选A。
8.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A图例是水库,B图例是铁路,C图例是长城,D图例是运河。故选B。
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产生了太阳高度的变化;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图中所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不同,该现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与地球自转和东升西落无关;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C。
11.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鲤城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四均为多云,星期三为阴,星期五为小雨,所以多云天气多,下雨天气少,没有晴朗天气,B正确,AC错误;鲤城区星期一气温日较差11℃,星期二、星期四和星期五气温日较差均为9℃,星期三气温日较差8℃,所以气温变化不大,D错误。故选B。
12.答案:A
解析:鲤城区星期一气温日较差为11℃,星期二气温日较差为9℃,星期三气温日较差为8℃,星期四气温日较差为9℃,所以星期一至星期四,鲤城区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星期一,故选A。
13.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图中天气预报时间为12月12日-12月16日,此时正值北半球的冬季,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4.答案:A
解析:空气质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植树造林,森林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等作用,可以提高空气质量,A正确、D错误。建筑工地日夜施工、大量焚烧垃圾会加剧环境污染,BC错误。故选A。
15.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北半球气温分布规律,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即从南向北递减,同纬度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增。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6.答案:A
解析:读左侧气温降水柱状图,结合世界地图,可知。乙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均匀。依题意可知,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7.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甲为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风速大,不利于热量积累和保持,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故影响青藏高原气温特点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B正确;与纬度、海陆、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排除ACD;故选B。
18.答案:D
解析:读图中天气符号可知,40°N附近的天气符号表示西北风6级,沙尘暴天气,故选D。
19.答案:C
解析:当天,25°N天气是大雨,出行要带好雨具,C正确。大雨不适宜户外活动,无需添衣防寒,没有太阳,无需做好防晒保护工作,ABD错误。故选C。
20.答案:D
解析: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即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故选D。
21.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该景观为低矮分散的房屋为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为主,②③正确。城市的建筑特点是高大且密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①④错误。故选C。
22.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植被茂密且以茶树种植为主,主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A正确。终年寒冷的地区主要位于两极地区,A错误。降水稀少的地区主要位于回归线西岸和内陆、中纬度内陆地区和两极地区等,C错误。终年炎热的地区主要位于热带地区,D错误。故选A。
23.答案:A
解析: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是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的语言,是世界第一语言,故选A。
24.答案:B
解析:三大宗教有:基督教,建筑是基督教堂(十字架);伊斯兰教,宗教建筑是清真寺(圆形尖顶);佛教,宗教建筑是寺院和佛塔。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图中建筑为佛塔,属于佛教B正确。ACD错误
25.答案:B
解析:寺庙是佛教举行活动的地方;清真寺是伊斯兰教举行活动的地方;基督教堂是基督教徒活动的地方;礼堂一般是举办会议的地方。故选B。
26.答案:(1)丘陵;山脊;鞍部;山谷
(2)自东北流向西南
(3)a方案;沿等高线分布,坡度较缓,工程量小
(4)18.6
(5)沿河分布;地形平坦、水资源充足、土壤肥沃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种基本地形,高原的特点是: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丘陵的特点是: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相对较大。山地的特点是: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平原的特点是: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盆地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图示地区海拔大部分在500米以下,起伏较大,以丘陵为主。图中甲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乙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丙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发育河流。
(2)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李村附近所在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流向西南。
(3)读图可知,图中b方案设计的路线起伏大,安全性差;a方案设计的线路沿等高线分布,坡度平缓,安全性好,且工程量小;所以支持a方案。
(4)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A地海拔为400米,B地海拔为100,两地高差300米,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故两地温差1.8℃,若此时A地的气温为16.8℃,则B地气温=16.8℃+1.8℃=18.6℃。
(5)读图可知,图中村庄分布特点是沿河分布,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是: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②自然资源丰富;③交通便利等;
27.答案:(1)公转;一年;自西向东
(2)冬至日;南回归线;12月22日前后;极昼
(3)冬;春;白昼不断变长,黑夜不断变短
解析:(1)“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圆周36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每“节气”的“度数”均等、“时间”不均等。 故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与地球的公转运动密切相关,地球公转一周,运动周期是一年,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2)读图可知,图2表示的是冬至日的地球光照图,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日期大约是12月22日前后,此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的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的现象。
(3)读图可知,从小寒节气到清明节气,随着太阳直射点的不断北移,北半球处于由冬季过渡到春季,泉州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由昼短夜长到昼长夜短,白昼不断变长,黑夜不断变短。
28.答案:(1)① ;赤道或0°;④
(2)②;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都是夏季高温多雨;③终年高温,降水丰富,④冬季寒冷,降水较少
(4)酷寒、干燥;纬度
解析:(1)据图可知,A地位于赤道附近的亚马孙河流域,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与①图气候类型匹配。C地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跟④图匹配,主要分布在北纬40°-60°大陆东岸。
(2)读图可知,①、②、③、④中,因分布在地中海沿岸而得名的是②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对比③、④两张气温和降水图,③是热带季风气候,④是温带季风气候。两地气温特征的相同点是:都是夏季高温多雨;不同点是:③终年高温,降水总量相对丰富,④地冬季寒冷,降水总量较少。
(4)B地是南极洲,气候全年酷寒、干燥。读图可知,A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地属于极地气候,两地纬度差异较大,导致气候差异显著。
29.答案:(1)亚;东;中低;沿海;中国
(2)黑色;英语
(3)发展中;南南
(4)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
解析:(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由图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的分布特点是位于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中低纬度水热充足,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有中国和印度,人口总数都超过13亿。
(2)南非所在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黑色人种的故乡,当地的居民以黑色人种为主,居民通用的语言是英语,是世界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
(3)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从发展水平的差异来看,俄罗斯和中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俄之间的互助合作属于南南合作。
(4)巴西北部是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因为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所以人口稀少。
30.答案:(1)23.37ºN,118.61ºE;低;东;亚欧
(2)太平洋
(3)南美;北美;巴拿马
(4)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解析:(1)由图1可以看出,震中纬线度数是向上增加是北纬,所在纬线在23.37ºN,经线向东增加为东经,所在经线是118.61ºE;0-30度为低纬度,该地属低纬度。118.61ºE在20ºE以东,在160ºE以西,属东半球;图A为亚欧大陆-全球最大的大陆。
(2)由图可知,B为太平洋板块,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环太平洋沿岸也是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之一。
(3)由图可知大洲是C是南美洲,D为北美洲,两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4)④处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而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
33,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跟踪监测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33,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跟踪监测地理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福建泉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福建泉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共8页。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跟踪监测地理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跟踪监测地理试卷+,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