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时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学案部编版必修3 学案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时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学案部编版必修3 学案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课时2法治政府学案部编版必修3 学案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课时3法治社会学案部编版必修3 学案 0 次下载
- 2024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课时1科学立法学案部编版必修3 学案 0 次下载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法治国家学案设计
展开新知预习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内涵:实行____________、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____________,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2.具体内容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____________,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2)坚持良法之治
法治国家强调____________,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____________。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____________加以保障。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通过完善的____________,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____________。
二、建设法治国家
1.内涵:法治成为____________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____________,更需要法律的____________。
2.措施要求
(1)推进宪法实施
①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______________,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____________。
②要求: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________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____________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2)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①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②要求: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________________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3)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3.重大意义
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____________,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________________,实现长治久安。
助学助记
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居于母法和最高法的地位,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层次、地位和效力最高,其他法律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国情、社情、民情;具备科学、合理的体系;符合法定程序,具有程序正当性。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和追求是公平正义。
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监管。
宪法宣誓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向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党的二十大提出,我们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易错纠偏
1.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的全部内容。( )
2.坚持良法之治是法治的首要内容,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
3.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形成。( )
4.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成文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
5.推进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
6.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
7.维护宪法的权威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
8.建设法治国家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
体系建构
议题 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合作探究
情境一 近年来,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现象屡禁不止,聚众殴打、拳砸脚踹、曝光隐私、网络恐吓……一幕幕场景让人触目惊心。其中施暴的以及被霸凌的都是未成年人。
情境二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十二周岁,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我国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于已满14岁但不满16岁人应负刑事责任是这样规定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情境三 面对校园欺凌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治理。校园欺凌不是独立事件,处处透露着家庭和社会问题的影子。治理校园欺凌,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同频共振,法律、教育、监管、制度同向发力,早日建成法治国家。
探究1:针对未成年人施暴“有法可依,却无法处理”的状况,说明我国的法治国家建设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探究2:我国刑法为什么要调整未成年人最低入刑年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是法治国家?
探究3:结合上述情境和教材内容分析,面对霸凌,法治国家如何利用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核心归纳
1.全面认识我国的法律体系
(1)核心: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2)内容: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
(3)层级: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
2.法律的实施环节
素能应用
1.[教材P85“相关链接”改编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良法,行善治。下列关于良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良法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效力
②良法能得到社会中所有人的认同
③良法不必靠强制力加以保障实施
④良法能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教材P87“探究与分享”延展题]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首先必须从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这些方面,来进一步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基于( )
A.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公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B.合宪性审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C.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D.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具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最高权力
3.[教材P88“相关链接”延展题]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图说明( )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②宪法与其他法律相互制约
③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地位
④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023·湖南雅礼中学高一阶段练习]2022年6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修订通过( )
①标志着我国形成了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
②保证我国公民平等地行使生命健康权利
③目的在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具体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近年来,国家不断完善立法,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下面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保护公民的各项权益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坚持良法之治
③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法律约束所有公民
④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各项权力由公民行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教材P86“相关链接”延展题]《世界人权宣言》序言指出:“鉴于对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因此现在,大会发布这一世界人权宣言,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这启示我们,作为法治国家( )
A.应让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B.应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应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D.应赋予公民相等的权利
4.法治,是给公民以最充分的自由,是给政府以尽可能小的权力。法治社会的真谛在于:公民的权利必须保护,政府的权力必须限制,与此背离的就不是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国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因此,建设法治国家也不能背离此要求。这体现了法治国家( )
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②坚持良法之治
③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④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山东省潍坊市高一检测]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正式施行。该法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防治、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方面作了规定。此法的颁布( )
①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具体体现
③旨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④将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课时1 法治国家
导学 自主学习·掌握必备知识
【新知预习】
一、1.依法治国 依法行使
2.(1)宪法法律至上 最高准则 (2)依法治理 (3)主要功能 执法和司法 (4)法律制度 体制机制
二、1.治国理政 法律体系 严格实施
2.(1)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 合宪性 撤销和纠正 (2)社会主义法律 (3)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
3.权力运行 国家治理现代化
【易错纠偏】
1.提示:×。建设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
2.提示:×。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3.提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4.提示:×。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5.提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6.提示:×。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7.提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8.提示:×。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共研 合作探究·提升关键能力
议题 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合作探究】
探究1:提示:①我国的法治国家建设中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②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探究2:提示:(1)①坚持良法之治。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②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2)含义: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探究3:提示:①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也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实施机制。②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素能应用】
1.解析:材料体现了良法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效力,良法能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①④观点符合题意。“得到社会中所有人的认同”说法过于绝对,②说法错误。良法需要强制力加以保障实施,③说法错误。
答案:B
2.解析: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A错误。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B错误。之所以提出材料中的要求,是因为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故C正确。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是其专门委员会之一,故D错误。
答案:C
3.解析: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它们并非相互制约,②说法错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并非是其他法律的总和,④说法错误。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地位,①③说法正确。
答案:B
精练 随堂练习·落实学科素养
1.解析:该法修订通过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法律体系,而不能说标志着我国形成了依法治国的法律体系,①不选。保证我国公民平等地行使生命健康权利,夸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作用,②表述错误。该法修订通过目的在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具体表现,③④入选。故选D项。
答案:D
2.解析: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而不是“各项权益”,①错误。建设法治中国,意味着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坚持良法之治,意味着生活在法治国家里,法律约束所有公民,②③正确。在我国,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各项权力由人民行使,而不是“由公民行使”,④错误。
答案:D
3.解析:国家应坚持科学民主立法,充分听取民意。公民依法可以参与立法,但不是全体公民,而且材料不是强调公民参与立法,故A不选。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在法治国家里要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未涉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故B不选。依据《世界人权宣言》序言的解释,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故C正确。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但并不意味着权利相等,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答案:C
4.答案:D
5.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就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污染防治、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方面作了规定。这说明此法的颁布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旨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具体体现,②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颁布有利于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但并不能推动法治中国的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此项夸大了此法颁布的意义,④错误。故本题选B。
答案:B遵守法律,即守法
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去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
执行法律,即执法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
适用法律,即司法
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律监督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依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促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法治社会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法治社会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法治社会的内涵,建设法治社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法治政府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法治政府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法治政府的内涵,建设法治政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