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城区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1.(本题1分)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下列古代发明创造或技术应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打磨铜镜B.活字印刷
C.司南使用D.粮食酿醋
2.(本题1分)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米面食物含有丰富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B.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预防夜盲症
C.霉变的大米含黄曲霉素,禁止食用
D.钙是人体微量元素,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3.(本题1分)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稀释B.闻气体气味
C.液体的倾倒D.检查气密性
4.(本题1分)除常量元素外,人体还必须摄入一定量的微量元素.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症状.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充.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是C12H22O14Zn.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纯净物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免费下载B.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9
C.葡萄糖酸锌口服液口感好,可以大量服用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
5.(本题1分)考试复习阶段,小刘同学梳理了以下化学知识,其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A.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生成白色固体
D.用铁锅烹调食物时会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故用铁锅烧菜较好
6.(本题1分)氯碱工业的反应原理是电解饱和食盐水(主要成分为NaCl和H2O),下列物质不可能是氯碱工业产品的是
A.H2B.Cl2C.Na2CO3D.NaOH
7.(本题1分)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D.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8.(本题1分)2023 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将完成3颗备份卫星发射,进步增强系统可靠性。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铷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B.铷原子的质量为85.47g
C.铷原子易失电子形成Rb+D.铷原子不再运动
9.(本题1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充分搅拌
B. 常温下稀释NaOH溶液
C. 将一定质量的稀HCl平均分为两份,分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金属Zn和Fe
D. 向一定量CuCl2和H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10.(本题1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二、科学探究题(共5分)
11.(本题5分)某课外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请你一起参与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做出猜想】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设计并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合作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
(1)实验前往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2)B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燃烧会产生 色的火焰。
(3)写出氢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为水是由 组成的。
【反思与评价】
(1)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是:根据化学反应前后 不变的原理,设计实验让物质参与一个化学反应,通过分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组成。
(2)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发现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1,其可能原因是 。
三、填空与简答题(共19分)
12.(本题4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生石灰可用作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2)车用乙醇汽油中的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发令枪(弹药主要成分为红磷)发令时产生大量的白烟 。
(4)配制农药用到的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
13.(本题4分)多角度认识物质,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
(1)物质是不断变化的,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化学反应:
A.镁在空气中燃烧: ;
B.铜在空气中加热: 。
(2)化学又研究物质的组成,酒精(C2H6O2)由 种元素组成。
(3)化学又研究物质的结构,如铁是由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如氮气是由 构成的。请用微粒观点解释:①气体二氧化碳能被压缩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 ;②气态二氧化碳与液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 。
(4)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下图是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构成水的粒子是 ,在以上化学变化中出现的最小微粒是 。
②水分子与氢分子的相同点是 。
③根据上图信息,你从微观角度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信息是(写出两条): 。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
B.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植树造林
14.(本题5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
(1)氧气和硫单质分别与氢气反应生成H2O和H2S。H2O、H2S中氧与硫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它们化合价相同的原因是 ;
(2)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丙所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反应后的溶液显 性(填“酸”或“碱”)。
15.(本题6分)填入相应的物质名称、化学式或类别(类别指单质、化合物或氧化物):
四、实验题(共6分)
16.(本题6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 冒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3)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用G装置收集气体,气体应从 (填“b”或“c”)端通入;用C装置代替B装置,收集所需的一定量气体后,对C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
(4)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①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 (填化学式)。“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②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550℃时,测得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 。
五、综合应用题(共5分)
17.(本题5分)如图所示是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该原子的元素在元素分类中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的原子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 。
(3)3-10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结构中的 相同。
(4)图2中A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标出该元素在图1中的位置: (选填“①”、“②”或“③”)。
(5)图2中B是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x的值为 ,它的化学性质和图1中的 (选填“①”、“②”或“③”)位置的元素相似。
六、计算题(共5分)
18.(本题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置于试管中加热,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t4时试管中的固体成分是 。
(2)计算t3时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结果准确到0.1g)。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打磨铜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活字印刷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司南使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粮食酿醋,醋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米面食物含有丰富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正确。
B、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正确。
C、霉变的大米含黄曲霉素,食用会危害人体健康,应禁止食用。正确。
D、钙是人体常量元素,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错误。
故选D。
3.B
【详解】A、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并且稀释应该在烧杯中进行,选项A不正确;
B、闻药品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选项B正确;
C、倾倒液体时,试管应略倾斜,瓶塞应倒放,标签应朝向手心,选项C不正确;
D、由于长颈漏斗下端没有形成液封,受热后的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从而无法在导管口处看到有气泡产生,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4.D
【分析】A、根据纯净物的概念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摄入过量锌元素对人体健康不利进行分析;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含有葡萄糖酸锌和水,属于混合物,故A选项说法错误;
B、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14)=9:14,故B选项说法错误;
C、摄入过量锌元素对人体健康不利,故C选项说法错误;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14+65=455,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A
【详解】A、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防止污染试剂,要放入到指定的容器内,故A选项错误;
B、硬水能降低肥皂的起泡能力,取水样加肥皂水后,振荡,泡沫丰富的为软水,泡沫稀少且有浮渣的为硬水,故B选项正确;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生成白色固体,故C选项正确;
D、用铁锅烹调食物时会补充人体需要的铁元素,所以用铁锅烧菜较好,故D选项正确;
故选A。
6.C
【详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NaCl与H2O反应,生成物中的元素种类也为Na、Cl、H、O,不可能含有其他元素,Na2CO3中含有碳元素,则不可能为生成物。
故选C。
7.A
【详解】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此选项错误;
B.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不变,此选项正确;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此选项正确;
D.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此选项正确。
故选A。
8.C
【详解】A. 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铷原子的原子序数是37,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原子内的质子数,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所以铷原子核内有37个质子,此选项错误;
B. 根据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此选项错误;
C. 根据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铷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易失电子形成Rb+,此选项正确;
D. 原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此选项错误。
故选C。
9.D
【详解】A、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不再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水,无限稀释,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到接近7但不能小于7,错误;
C、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平均分为两份,分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金属Zn和Fe,由于锌比铁活泼,则锌反应的速度比铁快,错误;
D、在一定量CuCl2和HCl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刚开没有沉淀,盐酸反应完再与氯化铜反应产生沉淀,正确。
故选D。
10.D
【详解】利用混合物中两种物质的性质差别,分析除杂方法对混合物组成的影响,判断该方法是否能达到除去杂质的目的,选出不能达到的选项。
A、CO2(HCl气体)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C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故错误;
B、NaOH溶液(Ca(OH)2)先加入过量Na2CO3的溶液,再过滤,Ca(OH)2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将CaCO3过滤出去,但过量Na2CO3是新的杂质,故错误;
C、铁粉(AgNO3粉末)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晾干。Fe与AgNO3粉末反应,故错误;
D、NaCl粉末(Na2CO3粉末)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Na2CO3粉末与稀HCl反应,生成NaCl、H2O、CO2,再蒸发,正确。
点睛: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11. 增强水的导电性 氢气/ 淡蓝 氢元素和氧元素 元素种类 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一部分氧气溶于水
【详解】[设计并进行实验]:(1)纯水不导电,所以需要向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图示,B试管连接电源负极,所以B试管内为氢气,故填氢气或 ;
氢气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故填淡蓝;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其化学方程是为 ,故填;
[得出结论]:电解水过程中,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而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反思于评价]:(1)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保持不变,所以可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理,设计实验让物质参与一个化学反应,通过分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组成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组成。故填元素种类;
(2)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所以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导致生成的氧气有一部分溶于水中,使得阴、阳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1。故填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一部分氧气溶于水。
12.(1)CaO+H2O=Ca(OH)2
(2)C2H5OH+3O22CO2+3H2O
(3)4P+5O22P2O5
(4)Cu2+、SO42-
【详解】(1)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干燥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故填:CaO+H2O=Ca(OH)2;
(2)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填:C2H5OH+3O22CO2+3H2O;
(3)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
(4)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离子符号为Cu2+、SO42-,故填:Cu2+、SO42-。
13.(1)
(2)3/三
(3) 原子 离子 分子 分子之间有间隔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4) 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都含有氢原子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合理即可)
(5)ACD
【详解】(1)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铜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3)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二氧化碳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二氧化碳与液态二氧化碳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4)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分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变为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则该变化中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②水分子与氢分子的相同点是都是由氢原子构成;
③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但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5)A.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能保护环境,该选项合理;
B.直接排放废气会污染空气,该选项不合理;
C.低碳出行能保护环境,该选项合理;
D.植树造林能保护环境,该选项合理,
故选ACD。
14.(1)氧原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均为6个电子,均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
(2) Na2CO3+H2SO4= Na2SO4+ CO2↑+H2O 酸
【详解】(1)从原子结构上看,氧原子和硫原子的最外层均为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均易得到2个电子,所以它们化合价相同;
(2)Na2CO3溶液和H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方程式为:Na2CO3+H2SO4= Na2SO4+ CO2↑+H2O;由图分析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还存在氢离子,因此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
15. 氧化铜 硫酸钠 SO2 KOH N2 氧化物 氧化物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详解】二氧化硫属于化合物,氧化铜属于化合物,氢氧化钾属于化合物,硫酸钠属于化合物,氮气属于单质,如下表所示:
16. 集气瓶 A 2KClO32KCl+3O2↑; 连续均匀 CaCO3+2HCl=CaCl2+H2O+CO2↑ b 关闭止水夹 H2 4H2O+3FeFe3O4+4H2 乙醇先氧化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氧化为二氧化碳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装置A,故填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ClO32KCl+3O2↑;
D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选择D装置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氧气,故填连续均匀。
(3)B装置为固液常温法装置,选择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
如果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气体应从长管,即b管进入瓶中,故填b;
用C装置代替B装置,收集所需的一定量气体后,对C装置进行的操作是关闭止水夹,装置中的气体不能导出,气体在装置中滞留产生较大的压强,使试管中的液面下降,同时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故填关闭止水夹。
(4)①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可燃空气”是氢气,氢气的化学式为H2,故填H2。
②水和铁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4H2O+3FeFe3O4+4H2。
③由图可知,乙醇先氧化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氧化为二氧化碳,所以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故填乙醇先氧化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氧化为二氧化碳。
17.(1) 3/三 金属
(2) 得到 F-
(3)电子层数
(4)③
(5) 31 ①
【详解】(1)根据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是镁元素,镁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层,所以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镁的汉字偏旁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填:3(或三);金属。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氟离子,表示为F-,故填:得到;F-。
(3)原子的电子层数决定了元素的周期,3-10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层数相同,故填:电子层数。
(4)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由A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粒子A的质子数为15,所以该元素在图1中的位置是③,故填:③。
(5)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图2中B是镓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得:x=2+8+18+3=31;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与图1中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该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图1中的①位置的元素相似,故填:③;31;①。
18.(1)氯化钾、二氧化锰
(2)解:设t3时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x
x=4.1g
答:t3时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4.1g。
【详解】(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从图像上可看出,t4时氯酸钾已完全反应,此时试管中的固体成分是氯化钾、二氧化锰;
(2)t3时氯酸钾恰好完全反应,过程见答案。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CO2
HCl气体
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Na2CO3的溶液,再过滤
C
铁粉
AgNO3粉末
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晾干
D
NaCl粉末
Na2CO3粉末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再蒸发
物质名称
二氧化硫
氢氧化钾
氮气
化学式
CuO
Na2SO4
类别
物质名称
二氧化硫
氧化铜
氢氧化钾
硫酸钠
氮气
化学式
SO2
CuO
KOH
Na2SO4
N2
类别
氧化物
氧化物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
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相对原子质量,请将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规范的操作是取得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关于钢铁制品,认识正确的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