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平潭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平潭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01
    平潭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02
    平潭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平潭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平潭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论述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他改革制度,注重吏治;他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使国家安定,经济繁荣。”这位皇帝应该是( )
    A.汉武帝B.隋文帝C.隋炀帝D.唐玄宗
    2.从经济上来看,江南地区经过六朝时人们的辛勤劳动,已经成为富庶地区。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质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转运南方的物质。这主要分析了( )
    A.开通大运河的必要性B.开通灵渠的作用
    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隋统一全国的原因
    3.泉州有中秋节博饼的传统习俗。“一秀”“二举”“四进”“三红”“对堂”“状元”,形成独特的博饼文化。这一习俗体现的制度是( )
    A.禅让制度B.分封制度C.郡县制度D.科举制度
    4.唐太宗对大臣们说:“隋时百姓纵有财物,岂得保此!自朕有天下……无有所差科,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向使朕科唤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为此太宗实施( )
    A.轻徭薄赋B.开科考试C.任贤用能D.减轻刑罚
    5.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而,使得天下大治,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度增长。交通四通八达,城市繁华,对外贸易十分活跃。材料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的( )
    A.背景B.过程C.影响D.不足
    6.下图为我国古代的一项发明,它( )
    A.是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B.在《史记》中有其详细的描述
    C.对孙吴开发江东起到关键作用D.是唐朝发明和推广的耕作工具
    7.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们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创造出许多精品。如图四件文物中属于唐代手工业精品的是( )
    A. 骑驼乐舞三彩俑B. 哥窑花口洗
    C. 青花扁壶D. 定窑孩儿枕
    8.在南方的南诏遗址内出土了建筑材料方形花砖和莲花纹瓦当,其形制和纹样都与唐长安城大明宫和兴庆坊出土的砖瓦几无二致。这一材料体现了( )
    A.城市商业的繁荣B.民族之间的交融C.社会风气的开放D.中外交流很频繁
    9.以下史实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A.南北朝时期B.唐朝后期C.五代十国D.宋、金对峙
    10.构建历史知识结构体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而最佳的体系就是时代特征。下面是通过时间轴建构的中国古代史的时空定位图,其中③的特征为(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1.宋代以武举来选拔武将。但据张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B.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
    C.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D.印刷术取得重大突破
    12.修建于北末中期的福建田木兰陂工程,既能抵御海潮,又能灌溉农田。这成就与王安石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青苗法B.募役法C.农田水利法D.方田均税法
    13.以下三个时期经济格局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铁器牛耕的推广B.丝绸之路的开通C.北方人口的南迁D.多民族政权并立
    14.中国唐诗为代表的古典文学,逐渐向受众广泛的通俗文学演变,出现了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盛世的出现B.上层统治者的重视喜爱
    C.广大农民审美水平的下降D.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
    15.如图是出土于河北邢台的宋代磁州窑瓷枕上的风俗画,这些瓷绘反映了宋代( )
    A.市民生活丰富多样B.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C.经商时间不受限制D.都市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
    16.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据此可知,当时( )
    A.乡村文化繁荣B.夜市已经出现
    C.海外贸易活跃D.交子开始使用
    17.《中国造船史》中记录:中国的造船业到唐、宋时,技术已十分成熟,堪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上平如衡、下侧如刃”是宋代福建海船的特点。宋代文献评价说:“海舟以福建为上。”能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
    A.宋代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B.宋代泉州造船技术水平先进
    C.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D.宋代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1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团结凝聚、共同奋进的历史。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 )
    A.元昊、铁木真、阿骨打、忽必烈
    B.耶律阿保机、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
    C.阿骨打、元昊、忽必烈、铁木真
    D.阿骨打、耶律阿保机、铁木真、忽必烈
    19.“至元间,立巡检司。”这里的巡检司,在当时主要管理的是( )
    A.澎湖和琉球B.新疆地区C.西藏地区D.辽东半岛
    20.“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
    A.克服艰难险阻名垂青史B.既有战争又有友好往来
    C.促进了民间贸易的发展D.和平交往加强中外联系
    21.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下面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
    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
    22.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D.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23.明朝中后期,苏州东城“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清朝前期又出现了“计工受值”。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苏州( )
    A.官营手工业发达B.商品经济日益兴盛
    C.小农经济走向衰落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4.据《清史稿》《清实录》记载,清朝顺治和康雍乾时期,皇帝不管多忙,都要下地干一天农活,康熙皇帝则把皇帝亲耕变成一种制度固化下来,每年春天都会身体力行地进行亲耕。这表明清初统治者( )
    A.寄情田园、恬淡无为B.重视农业生产
    C.注重休养、心系苍生D.提高农民地位
    25.清前期,江南许多农民将原种粮食的耕地,改种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原先的副业——纺织业成了人们的主业,优质产品投放于市场。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改变B.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26.如图所示小说被认为借家事影射国事而受到清政府的封禁。这反映了清朝( )
    A.民众追求婚姻自由B.讽刺文学十分流行
    C.文化专制政策严酷D.社会矛盾日益加刷
    27.清朝时期,相对于昆曲所代表的文人士大夫趣味,京剧更接近于社会底层和民间的趣味,它的剧目系统更充分体现出其历史叙述的民间性。据此推知,清朝( )
    A.人们的欣赏水平大大提高B.艺术形式极丰富多彩
    C.人们的文化素质水平很高D.艺术欣赏趋于大众化
    28.《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虽为名门闺秀,但她把全部心思都用于“非女儿本分”的读书写诗。更重要的是,她支持贾宝玉那个反宗法礼教的“孽根祸胎”。这表明《红楼梦》( )
    A.语言艺术水平高超B.是古典小说的巅峰
    C.以歌颂爱情为主旨D.具有反封建的思想
    二、论述题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摘编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三、材料题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权力美学方面,朱棣为我们留下了北京故宫、长城、运河、郑和航海远征等杰作。其中,故宫是证明其正统性的核心,紫禁城以元宫和南京宫殿为蓝本,征用了上百万名民工,耗费14年之久。它占地72万余平方米,拥有各式木结构的殿宇楼阁9900多间,以琉璃瓦为屋顶、青白石为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其空间的宏大性超过凡尔赛宫而名列世界第一。越过化为焦土的阿房宫废墟,帝王美学在华北平原爬升到了历史的顶点。
    ——摘编自朱大可《篡位者朱棣的六大形象工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京故宫建造的朝代。
    (2)你是否同意材料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节选自[唐]杜甫《忆昔》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节选自[宋]仲殊《望江南》
    材料二:唐太宗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主要考经史和时务策,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的文采学识……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更加繁荣,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词在宋代文坛上遂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互辉映。唐宋时期中国诗文发展到达高峰。
    ——摘编自《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材料三: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首诗词,说明其描述的社会景象。并结合所学说明形成这般社会景象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唐宋时期诗词高度发展的主要原因。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地图,指出唐宋诗人(词人)分布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民族交融进程(部分)朝代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辽、宋、夏、金时期,随着北方人口不断南迁,福建人口由唐朝安史之乱以前的几十万人口,至南宋上升到四百多万,福建形成汉人与南方少数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再加上福建优越的地理位置,海外贸易兴盛,时人评价福建“昔瓯越(注:指中国东部沿海一带的古民族)险远之地,今为东南全盛之邦”,成为国家财政主要来源地区之一。
    ——摘编自刘晓平等《论宋代福建经济文化发展在历史上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时促进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并概括民族交融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简述宋代福建经济发展的原因,并说明宋代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其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共同作用。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589年隋文帝在位时隋灭陈,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故这位皇帝应该是隋文帝。故选:B。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质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转运南方的物质。”可知,北方物资不足以供应隋朝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转运南方物资,体现了开通大运河的必要性;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故A项正确;开通灵渠在秦朝,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朝中期,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隋朝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A。
    3.答案:D
    解析:A.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涉及到了科举制,没有关于禅让制的信息。B.材料体现不出分封制的内容,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C.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出郡县制的特征。D.从材料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有状元,反映的应该是科举制的特点。故选:D。
    4.答案:A
    解析:科差是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对平民财物或劳役的征发,是徭役向赋税的转化或其合并。材料的意思是:唐太宗对侍臣们说:“隋朝的时候,老百姓即使拥有财物,但怎能保得住呢?自从我平定天下以来,一心一意体恤百姓,没有什么差役摊派,每个人都能维持生计,守住自己的钱财,这些都是我赐予他们的。要是我不停地加收各种赋税,即使多次赏赐资助他们,还不如不这样做。”因此唐太宗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A项正确;开科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不是减轻百姓负担,排除B项;任贤用能与题干中减轻百姓劳役负担不符,排除C项;唐太宗要实施的是轻徭薄赋,不是减轻刑罚,排除D项。故选:A。
    5.答案:C
    解析:A.开元盛世的背景是唐初的“贞观之治”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玄宗采取了一些政治改革,任用贤能改革吏治、发展经济、提倡节俭等,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排除A;B.开元盛世是指公元713年至741年,唐王朝在唐玄宗李隆基治理下出现的近三十年的繁荣盛世,材料主要描述的不是开元盛世的过程,排除B;C.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口激增,唐朝到达了全盛时期,史书将这个时期称为“开元盛世”,题干材料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的影响,故C正确;D.开元盛世的不足是土地兼并严重,导致了均田制的破坏,也加速了府兵制的衰落,因而,李隆基又不得不实施募兵制,这样一来又加重了中央财政负担,排除D。故选:C。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的农业生产工具。据题干图片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唐代的耕作农具——曲辕犁,D正确,排除A。《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发生的事情,排除B;孙吴开发江东在唐朝之前,排除C。故选D。
    7.答案:A
    解析: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A项骑驼乐舞三彩俑是唐三彩的代表之作。故选:A。
    8.答案:B
    解析:A.南方的南诏与北方的长安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体现的是民族交融,不能说明城市商业的繁荣。排除A项。B.据题意可知,南方的南诏遗址中出图了与北方长安城形制相似的方形花砖,说明长安与南诏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流和联系,体现了民族之间的交融,B项正确。C.材料体现不出社会风气的开放,排除C项。D.材料内容和中外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B。
    9.答案:C
    解析:题干给出的表格史实所处的历史时期是五代十国时期。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在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故选:C。
    10.答案:D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重文轻武政策。据“北宋武举共开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还不及一榜文举取士之多”并结合所学可知,为防止唐末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代采用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B、C、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选A。
    12.答案:C
    解析:农田水利法即鼓励各地由民户出资修建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项正确;青苗法即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并收取一定的利息,排除A项;募役法即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排除B项;方田均税法即全国清丈土地,按照土地的数量收取赋税,排除D项。故选C项。
    13.答案:C
    解析: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唐朝中期到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南迁促使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C符合题意;铁器牛耕的推广是战国时期,排除A;丝绸之路的开通是西汉时期,排除B;题干材料说明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的共同原因是北方人口的南迁,不是多民族政权并立,排除D。故选:C。
    1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本题考查中国文学的通俗化转变,唐诗就是封建盛世的产物,宋朝之后,民间商贾经济实力提升,市民阶层参与创作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不再是达官贵人的专属,接地气的文学作品得到欢迎,D正确;向通俗文学转变不能说明是封建盛世的出现,排除A项;上层统治者对许多文学作品都保持喜爱、支持的态度,故唐诗、宋词都是他们喜欢的,不存在统治者刻意去推动通俗化的说法,排除B项;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是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而上升的而不是下降,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河北邢台的宋代磁窑瓷枕上的风俗画类型多样,反映了市民生活丰富多样,A项正确;图片内容没有涉及海外贸易、经商时间、都市商贸活动等内容,排除BCD三项。故选:A。
    16.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体现了北宋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社会服务业发达,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
    17.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宋朝时,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海船不仅规模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指南针。因此材料“海舟以福建为上。”能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宋代福建泉州造船技术水平先进,B是正确的选项;A体现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发达,不能体现“海舟以福建为上”的史实,排除;C体现的是宋代农业的发展,排除;宋代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与题干材料“海舟以福建为上”不符,排除D。故选:B。
    1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颁行女真文字;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本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9年完成全国统一,忽必烈就是元世祖,故B项对应正确。ACD项对应错误,排除。故选:B。
    19.答案:A
    解析:至元(1264年——1294年)是元世祖忽必烈使用的年号名,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琉球及其附属岛屿,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里的“巡检司”是指澎湖巡检司,在当时主要管理的是澎湖和琉球,A项正确;元朝时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排除B项;元朝时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是北庭都元帅府,排除C项;元朝时管理辽东半岛的机构是辽阳行省,排除D项。故选:A。
    20.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史料“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可知反映了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交往,是和平交往的表现。因此D项正确;ABC与题干史料不符,排除。故选:D。
    21.答案:D
    解析: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几幅插图涉及农业、手工业、工业成就,因而最有可能出自《天工开物》。D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书,《资治通鉴》是一部史书,《本草纲目》是一部医书,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答案:A
    解析:由材料“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可以看出,长城的修筑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A正确;BCD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
    23.答案:D
    解析:“计日受值”、“计工受值”等体现出的是雇佣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营手工业,不是官营手工业,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手工业,不是商业,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走向衰落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C项错误。故选:D。
    24.答案:B
    解析:清朝初年,特别是在顺、康、雍、乾四朝,政治清明,政局稳定。……甘薯和玉米虽然在明朝时传入我国,但是大量种植和发展却是在清朝,同时由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等政策的颁行,刺激了人民开荒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产量的增加,为人口的增加奠定了物质基础。由材料“清朝顺治和康雍乾时期,皇帝不管多忙,都要下地干一天农活,康熙皇帝则把皇帝亲耕变成一种制度固化下来,每年春天都会身体力行地进行亲耕”可知,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故选:B。
    25.答案:D
    解析:材料提到“许多农民将原种粮食的耕地,改种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原先的副业--纺织业成了人们的主业,优质产品投放于市场”,直接反映了明清江南地区农村经济结构有所变化,大量产品用来出售投放市场,反映了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故选D项。故选:D。
    26.答案:C
    解析:根据“如图所示小说被认为借家事影射国事而受到清政府的封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清朝文化专制政策严酷,清朝时期实行严酷的文化政策,推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C项正确,民众追求婚姻自由没有反映“借家事影射国事而受到清政府的封禁”,排除A项,清朝时期讽刺文学并没有十分流行,排除B项;清朝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但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该信息,排除D项。故选:C。
    27.答案:D
    解析:由题干“……京剧……目系统更充分体现出其历史叙述的民间性”可知,清朝的艺术欣赏趋于大众化。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当时,观看戏剧已成为城乡民众的一种主要的文化活动。故选:D。
    28.答案:D
    29.答案:观点:影响后世的隋朝。
    论述: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时期,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政治上,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隋文帝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隋炀帝继位后,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综上所述,隋朝统治时间虽然短暂,但其创立新制,加强工程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本题是小论文题。写小论文,史实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根据材料“隋朝,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创立三省六部制”,可从隋朝历史功绩的角度概括得出:影响后世的隋朝。论述时,从隋朝历史功绩及其影响的角度进行说明。如: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时期,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政治上,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隋文帝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隋炀帝继位后,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综上所述,隋朝统治时间虽然短暂,但其创立新制,加强工程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0.答案:(1)朝代:明朝。
    (2)判断1:同意。理由:明朝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充分体现了帝王美学。所以,同意材料作者关于故宫是权力美学的杰作这一观点。判断2:不同意。理由:明朝建造故宫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故宫气势宏伟、造型精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故宫建筑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体现。判断3:不同意。理由:明朝建造故宫是权力美学与建筑美学二者的完美统一。故宫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统治思想。同时,故宫气势宏伟、造型精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解析:(1)明太祖死后,传位给孙子建文帝,引发了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的不满。燕王于是发动了靖难之役,起兵反对,并以胜利告终。朱棣称帝,即为明成祖,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并于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据“朱棣为我们留下了北京故宫、长城、运河、郑和航海远征等杰作。”及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故宫建造于明朝。
    (2)我同意材料作者的观点。因为明朝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建筑设计特点,充分体现了帝王美学。所以,同意材料作者关于故宫是权力美学的杰作这一观点。我不同意材料作者的观点。因为明朝建造故宫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故宫气势宏伟、造型精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故宫建筑所蕴含的“工匠精神”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体现。我不同意材料作者的观点。因为明朝建造故宫是权力美学与建筑美学二者的完美统一。故宫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统治思想。同时,故宫气势宏伟、造型精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1.答案:(1)选择《忆昔》:描写了唐朝“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景象。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原因:科举制度重视考诗赋;城市生活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传播条件。
    (3)变化:唐代诗人主要集中分布于北方,宋代词人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时代背景:唐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故唐朝诗人集中分布于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到宋朝时,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促进文化的发展;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南宋时,政治中心南移至今天的杭州,由此推动了南方教育文化的发展,文化中心南移,故宋朝词人分布集中于南方。
    解析:(1)选择《忆昔》,《忆昔》描写了唐朝“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景象;结合所学可知,形成这般社会景象的历史原因是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由材料二“唐太宗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主要考经史和时务策,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的文采学识……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更加繁荣,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诗词高度发展的主要原因有科举制度重视考诗赋;城市生活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传播条件。
    (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地图可知,唐代诗人主要集中分布于北方,宋代词人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据所学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是唐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故唐朝诗人集中分布于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到宋朝时,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促进文化的发展;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南宋时,政治中心南移至今天的杭州,由此推动了南方教育文化的发展,文化中心南移,故宋朝词人分布集中于南方。
    32.答案:(1)文成公主入藏;少数民族改革、和亲、战争。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地理位置优越,海外贸易兴盛;经济重心南移。
    (3)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唐朝时促进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少数民族改革、和亲、战争。
    (2)根据材料二可知,宋代福建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地理位置优越,海外贸易兴盛;宋代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现象是经济重心南移。
    (3)根据材料一、二可知,其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共同作用是促进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公元907年
    公元923年
    公元938年
    公元947年
    公元951年
    朱温称帝,建立后梁
    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
    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辽国
    刘知远建立后汉
    郭威灭后汉,建立后周
    东晋南朝时期
    唐朝中期
    南宋时期
    江南地区的开发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人物
    主要事迹
    统一契丹各部,创制文字
    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
    农作物加工图
    陶瓷制作图
    煤炭采掘图
    时间
    事件(史实)
    隋朝
    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创立三省六部制
    唐朝
    诗歌的黄金时代;文成公主入藏;安史之乱
    北宋
    王安石变法;活字印刷术发明
    南宋时期
    市舶司设立;宋金对峙
    元朝
    行省制;回族形成
    明朝
    营建北京城;郑和下西洋;《本草纲目》
    清朝
    军机处;闭关锁国;京剧诞生
    朝代
    内容
    北魏
    拓跋宏推行汉化改革,鲜卑人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贵族联姻。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360卷经典、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
    明朝
    长城附近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相关试卷

    福建省平潭县城关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 这是一份福建省平潭县城关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2,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屏东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共8页。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x、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