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3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99267/0-17089169753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3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99267/0-170891697543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3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399267/0-170891697547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3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3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辨析题,材料题,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图特摩斯三世被史学家们誉为“第一个曾经建立了一个具有任何真正意义的帝国的人,也是第一位世界英雄”“古埃及的拿破仑”。他获得如此赞誉的主要原因是( )
A.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B.修建了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C.初步实现了古埃及的统一D.使古埃及成为强大军事帝国
2.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做了详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B.古巴比伦人的生活比较充实
C.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大唐西域记》中这样记载某古国:“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材料反映了该古国的( )
A.民主政治B.种姓制度C.佛教文化D.庄园经济
4.亚里士多德说:“公民就是在城邦里具有充分的议政权和审判权并承担相应社会义务的人,城邦就是一定公民人数的集合体。”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认为( )
A.公民与城邦密不可分B.城邦的公民权为所有人享有
C.公民的地位高于城邦D.公民不能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5.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许多希腊商人、士兵、学者和移民来到西亚、埃及,其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由此传入东方,同时也使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这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 )
A.推动了希腊文化的繁荣B.打通了亚欧的商贸通道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汇D.造成了东方文明的衰落
6.据统计,1世纪时,罗马全年的节庆娱乐日为66天;2世纪时,节庆娱乐日为123天;4世纪时,节庆娱乐日增至175天。在节日里,奴隶角斗、斗兽、戏剧、赛车等活动皆由国库开支,这对罗马帝国造成的后果是( )
A.国家富足,社会较安定B.奢靡享乐盛行,帝国陷入危机
C.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D.人民起义此起彼伏,民生凋敝
7.“他的卓越贡献主要是在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文学科诸领域,他实际上是这些学科的创始人。作为一个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寻求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秩序。”材料中的“他”是( )
A.伯里克利B.亚里士多德C.德谟克利特D.查士丁尼
8.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情况下,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
A.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B.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C.基本上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D.无法集中中央权力局限明显
9.13世纪,在西欧一个庄园里,某佃户为庆祝父亲的生日,将小麦背到了庄园外的一个磨坊磨成了面粉。该佃户最有可能面临( )
A.庄园领主惩罚,劳动3天B.当地主教审判,没收份地
C.当地主教惩罚,剥夺自由D.庄园法庭审判,处以罚金
10.意大利北部的萨莱诺大学,从前纯粹是一所医学校,后来成为医学研究中心,目的是培养医学人才,治病救人;与萨莱诺大学并驾齐驱的波隆那大学,是一所民法单科学校,培养法律人才,以解决商业纠纷和诉讼案件。这说明( )
A.大学教学内容的单一性B.大学专业设置的随意性
C.社会需求对教育的影响D.大学冲破了教会的束缚
11.“拜占庭文化立足于东方希腊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化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这体现了拜占庭文化的突出特点是( )
A.民主先河B.兼收并蓄C.影响深远D.善于模仿
12.646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号“大化”,取义于《尚书》中“施教化,大治天下”的意思。这反映了孝德天皇( )
A.曾经留学唐朝学习《尚书》B.因宫廷政变而即位天皇
C.以《尚书》为治国指导思想D.敢于创新并具有政治抱负
13.“统治者重视知识,为了延揽翻译人才,用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支付稿酬,促进了文化的繁荣。”这样的情景出现在( )
A.查理曼帝国B.拜占庭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
14.11世纪以后,欧洲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其具体表现在( )
①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②租地农场成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
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④雇主与工人之间形成了彻底的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5.“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材料主要描述的是欧洲农村( )
A.垦殖运动的开展B.封建庄园的瓦解C.社会结构的改变D.土地关系的变化
二、辨析题
16.中古欧亚区域文明的发展各具特色。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 )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英吉利,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
改正:__________
(2)大约到9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
改正:__________
(3)大化改新为日本确立了一套在当时十分先进的管理体制,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改正:__________
(4)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奠定了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基础,同时导致了中古时代文明格局的改变。( )
改正:__________
三、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共和国初期平民对贵族的斗争中,为限制贵族滥用职权,随意解释习惯法,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相传公元前451年和公元前450年,罗马先后选出两个十人委员会,负责制定法典。
——《世界通史教学指引·古代卷》
(1)材料一中的“法典”指的是哪部法律文献?结合材料分析制定这部“法典”的原因。
材料二:《罗马民法大全》规定,承认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并且要求主人“善待”自己的奴隶。
——孙义学、王永本主编《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古代史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民法大全》的实质和进步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世界法制建设的认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单就人口和贸易而言,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这些城市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的地位显得十分独特。可以说,恰恰因为它们是刚刚形成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结构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而这种精神正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区都没有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主要区别。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进入近代以后,城市的产业——商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西方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城市的主人——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主体,城市的文化——商业文化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所以说,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纪的城市文明。
——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经济地位,并概括其兴起带来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文明的历史作用。
四、读图题
19.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观察图片,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仔细观察四幅图片,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类(写出图片序号即可),并结合史实,指出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以上问题探究,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的法老,他建立的帝国并不是古埃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故A选项错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与图特摩斯三世无关。故B选项错误。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但是与题干中的图特摩斯三世无关。故C选项错误。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古埃及成为了强大的军事帝国,国家疆域广阔,所以他被后世人称赞,故D选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汉漠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大唐西域记》中这样记载某古国:‘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可知,材料内容与种姓制度有关。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B符合题意;佛教文化与题干无关,排除C;民主政治和庄园经济与种姓制度无关,排除AD。故选:B。
4.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公民就是在城邦里具有充分的议政权和审判权并承担相应社会义务的人,城邦就是一定公民人数的集合体”可知,公民借助城邦生活,强调公民与城邦密不可分,故A项正确。B.城邦的公民不包括奴隶、妇女、外邦人、未成年男子,因此城邦的公民权为所有人享有说法错误,排除B项。C.公民的地位高于城邦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材料没有体现公民不能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排除D项。故选:A。
5.答案:C
解析:
6.答案:B
解析:
7.答案:B
解析:作为一个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寻求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秩序。他将人类社会的各个阶级与自然界的各个等级相对应,从而证明,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B符合题意;I白里克利是雅典时期政治家,排除A;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排除C;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排除D。故选:B。
8.答案:A
解析: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C
解析:据材料“意大利北部的萨莱诺大学,从前纯粹是一所医学校,后来成为医学研究中心,目的是培养医学人才,治病救人;与萨莱诺大学并驾齐驱的波隆那大学,是一所民法单科学校,培养法律人才,以解决商业纠纷和诉讼案件。”中的关键信息“从前纯粹是一所医学校,后来成为医学研究中心,目的是培养医学人才,治病救人”和“培养法律人才,以解决商业纠纷和诉讼案件”可知,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设立是为社会服务,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材料说明社会需求对教育的影响。C正确。AB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D
解析:
13.答案:C
解析: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哈里发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这样的情景出现在阿拉伯帝国。这些主要说明统治者重视知识、积极吸收外来文化、重视人才。C符合题意;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BD。故选:C。
1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1世纪以后,欧洲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农民也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之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成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这一时期,手工业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也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选项D正确;排除表述不全面的ABC项。故选:D。
15.答案:C
解析: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租地农场主是自己只有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主要靠租入农场、雇用农业工人进行耕作,并按照契约规定向土地所有者交纳地租的农业资本家。“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等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主要描述的是欧洲农村社会结构的改变。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6.答案:(1)错误,“英吉利”改为“德意志”。
(2)错误,“9世纪”改为“11世纪”。
(3)正确。
(4)错误,“基督教”改为“伊斯兰教”。
17.答案:(1)法律文献:《十二铜表法》。原因:罗马贵族滥用职权、随意解释习惯法,损害了平民的利益,引起平民的强烈不满和不断斗争。
(2)实质: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或代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进步之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处境(地位)。
(3)认识:古代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法制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解析:(1)材料一中的“法典”指的是《十二铜表法》。结合材料“在共和国初期平民对贵族的斗争中,为限制贵族滥用职权、随意解释习惯法,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可知,制定这部“法典”的原因是罗马贵族滥用职权、随意解释习惯法,损害了平民的利益,引起平民的强烈不满和不断斗争。
(2)根据材料二“《罗马民法大全》规定,承认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主人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并且要求主人‘善待’自己的奴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或代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进步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处境(地位)。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对古代世界法制建设的认识是古代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法制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18.答案:(1)主要区别:中世纪西欧城市规模小,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以经济职能为主;中国古代城市一般是政府统治中心,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规模大,控制很严,市民没有自治权。
(2)经济地位:工商业中心;变化:逐步摆脱封建约束,获得自由或自治权利;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开始出现早期的资产阶级;商业文明逐渐流行。
(3)历史作用:中世纪西欧城市文明孕育了近现代文明;促进了西欧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1)根据材料一“单就人口和贸易而言,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这些城市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的地位显得十分独特。可以说,恰恰因为它们是刚刚形成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结构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而这种精神正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区都没有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规模小,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以经济职能为主;中国古代城市一般是政府统治中心,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规模大,控制很严,市民没有自治权。
(2)根据材料二“进入近代以后,城市的产业——商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西方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城市的主人——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主体,城市的文化——商业文化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工商业中心。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逐步摆脱了封建约束,获得了自由或自治的权利;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开始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商业文明逐渐流行。
(3)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文明孕育了近现代文明,促进了西欧的近代化进程。
19.答案:(1)第一类:图1、图3;联系:鉴真东渡日本后,模仿唐朝建筑风格﹐主持建成唐招提寺。
第二类:图2、图4;联系:罗马帝国的扩张,传播了罗马文明,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受罗马建筑风格的影响。
(2)认识: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文明交流的方式有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两种;建筑是文明的象征等。
解析:(1)仔细观察四幅图片,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图1、图3;其内在联系是:鉴真东渡日本后,模仿唐朝建筑风格,主持建成唐招提寺。第二类包括图2、图4;其内在联系是:罗马帝国的扩张,传播了罗马文明,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受罗马建筑风格的影响。
(2)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不同地区间文明的交流,有利于社会进步;文明交流的方式有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两种;建筑是文明的象征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辨析改错题,问答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2023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历史试卷+答案,共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