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4,四川省攀枝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4,四川省攀枝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1
    14,四川省攀枝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2
    14,四川省攀枝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4,四川省攀枝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4,四川省攀枝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数字标号涂黑。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为个体成长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与精神力量。青年网络流行文化作为影响青年价值观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呈现出“圈层化”的特点。
    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化”是青年实现自我价值诉求的有效渠道。传统社会中,社会交往受时空限制较大,往往以局部小圈子为限,很难形成相对集中的圈层。而在网络时代,时空限制被消弭,“网生代”青年在网络空间中更易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使自身个性化特点得到社会层面的确证与肯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这些共同点会不断凝聚和放大,形成自我价值的群体性体现,并最终以种类繁多的青年网络流行文化类型呈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吸引与凝聚着拥有相似爱好的人群,进而不可避免地形成“圈层化”现象。
    “圈层化”也是网络文化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式。文化资本本身具有逐利性,跨越圈层以及创新试错的成本比较高昂,相比而言,在既有圈层中深耕高热度题材,可有效降低风险。投资者通过特定的文化产品,不断引导和加深圈层中的文化认同度,从而促使该文化圈层不断发展。这又刺激投资者进一步加大文化资本投入,以追逐更高的利润。这种文化需求和文化产品的互相促进,客观上助推了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化”。
    严格来说,“圈层化”只是一种普遍性现象,其本质是具有某种特质的群体性集中,是中性的,没有优劣好坏差别,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年轻人是否“圈层化”,而在于“圈层化”如何影响青年的价值观。如果特定圈层内的青年要把所谓的圈层看作一堵密闭墙,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断强化圈层外部的壁垒,那确实有疏离现实社会的可能,进而对生活和个人发展产生很多消极的态度,不利于人社会化本质的实现。但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免费下载 也有青年把圈层作为一个立足点,以包容开放自信的状态,积极向外延伸和发展,对社会也可以产生积极效应。
    (摘编自《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化”的价值引导》)
    材料二:
    信息革命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圈层文化的繁荣。认识圈层文化,要将其置于信息革命的大环境中,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给圈层文化带来的发展与挑战。
    在互联网未普及之前,受交往手段的局限,文化圈层较为狭小,彼此之间无法联动,因此所具有的影响力也相对较小。而信息化时代交往和传播的便捷化,就使得同一文化种类可以同时影响世界各地,文化大圈层成为可能。群体变大了,基于传播过程中的人性特征,羊群效应随之产生,这时“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整个“羊群”会不断模仿“领头羊”的一举一动。其后果就是整个圈层走向极端化,形成群体极化现象。
    与此同时,信息化时代,在圈层内部,同一性质的文化可以无障碍地快捷沟通,而不同性质的文化往往被圈内人集体排斥抵制。随着文化圈层的发展、固化,其核心文化特征越明显,不同圈层之间的融合就变得越难。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圈层文化并未扩大交流,反而更加封闭,更加固化。这进一步放大了“信息茧房”效应,使人们被困在自己偏好的信息之中,从而丧失生活的多样化和趣味性。伴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扩大,圈层文化的负面引导作用也得以扩散,不仅对圈层内部,也对潜在的圈层对象甚至主流圈层造成了文化认同上的冲击。
    多数圈层文化的传播与扩展是无方向的,也缺乏明确的价值目标和有力的引导。如果没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就会导致小众圈层与大众文化和主流价值的背离。而在信息社会中,人们除了主动获取信息,也在被动地接触大量信息。这些信息也会夹杂着不同的情感倾向与价值观念,有的裹挟着消费主义的内核,塑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从而导致信息圈养现象,这是对当代青年主体的极大伤害。客观认识圈层文化现象,也需要理性辨析良性的圈层文化与被动的信息圈养之间的区别,破除信息圈养的弊端。
    从更深层次而言,圈层文化背后是技术、文化资本和人性的驱动,技术本身并不向善。技术最终还是为政治、文化等服务的,只有监管到位才能服务于正确的导向。文化资本则更加需要限制与引导。资本的本质是逐利,一旦任由资本主导着青年“圈层”文化的发展,就会导致消费主义愈加盛行,与主流价值观愈加背离。与技术和资本相比,人性是圈层文化现象的内因,人性只有被真、善、美填充,才能坚定本心,避免技术至上、消费主义的侵蚀。
    (摘编自《网络信息时代的认同乱象与对治之道》)
    1. 下列对上面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文化圈层不断发展,投资者通过特定文化产品,不断加深圈层中的文化认同度。
    B. 在圈层文化繁荣的当下,只有认识圈层文化,才能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与挑战。
    C.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文化大圈层成为可能,圈层的影响力增大,最终造成群体极化现象。
    D. 信息化时代下的文化可以无障碍沟通,因此,圈层化的负面作用也得到了极大的扩散。
    2.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于网络时代的时空限制被消弭,“网生代”青年更易在网络空间中得到社会层面的肯定。
    B. “圈层化”的文化需求和文化产品的互相促进,助推了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化”。
    C. 我们不应把注意力放在年轻人是否在粉圈中,而应关注粉圈如何影响青年的价值观。
    D. 无论如何,人性是圈层文化现象的内因,只有被真、善、美填充,才能避免被侵蚀。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在主题班会上,某高二学生表示在网络中认识的朋友才能够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B. 某个UP主喜欢在作品中向粉丝介绍各地文化景点,因为他们都是热爱旅游的人。
    C. 近几年,很多人把“双十一”当作节日并在线上大量消费,满足自己的购物欲。
    D. 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重点展示了网文IP从文字到动漫、影视等衍生品的开发链条。
    4. 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作为“网生代”的一员,要如何在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化”中保持开放的心态、理性的思考?请你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给同龄人提两点建议。
    【答案】1. C 2. D
    3. C 4. 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即“认识圈层文化要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给图层文化带来的发展与挑战”。②接着用了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假设论证,从不同的角度论证圈层文化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对策。③最后从更深层次论述圈层文化背后是技术、文化资本和人性的驱动,技术本身并不向善。
    5. ①青少年要辩证看待“圈层化”,把圈层作为一个立足点,以包容开放自信的状态,积极向外延伸和发展,把它作为实现自我价值诉求的有效渠道。②青少年要警惕“羊群效应”,主动破除“信息茧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由于文化圈层不断发展,投资者通过特定文化产品,不断加深圈层中的文化认同度”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投资者通过特定的文化产品,不断引导和加深圈层中的文化认同度,从而促使该文化圈层不断发展”可知,选项因果倒置,“文化圈层不断发展”是果而不是因。
    B.“只有认识圈层文化,才能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与挑战”的说法错误。材料二说“认识圈层文化,要将其置于信息革命的大环境中,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给圈层文化带来的发展与挑战”,选项不仅表述绝对而且混淆了“信息技术”和“圈层文化”的关系。
    D.“信息化时代下的文化可以无障碍沟通,因此,圈层化的负面作用也得到了极大的扩散”的说法错误,原文是“信息化时代,在圈层内部,同一性质的文化可以无障碍地快捷沟通”“伴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扩大,圈层文化的负面引导作用也得以扩散”,选项漏掉了“同一性质的文化”这个修饰成分,还随意增加了“极大”修饰“扩散”。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D.“无论如何,人性是圈层文化现象的内因”错。据原文“与技术和资本相比,人性是圈层文化现象的内因”可知,选项“无论如何”这一说法扩大范围,忽略了“与技术和资本相比”这一条件。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的分析和把握能力。
    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青年网络流行文化“圈层化”是青年实现自我价值诉求的有效渠道。“圈层化”也是网络文化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式。“圈层化”只是一种普遍性现象,其本质是具有某种特质的群体性集中。
    C.很多人虽然把“双十一”当作节日并在线上大量消费,但这些人并不来自“某种特质的群体”,而是根据各自喜好的“散户”,没有形成文化“圈层”。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思路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先通读材料,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答案即可。
    材料二开篇点题,提出中心论点“认识圈层文化,要将其置于信息革命的大环境中,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给圈层文化带来的发展与挑战”。
    接着二三段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指出文化圈层变大之后,容易走极端,造成“群体极化现象”以及“信息茧房”效应,并指出带来的弊端——不仅对圈层内部,也对潜在的圈层对象甚至主流圈层造成了文化认同上的冲击。第四段针对弊端提出解决对策“客观认识圈层文化现象,也需要理性辨析良性的圈层文化与被动的信息圈养之间的区别,破除信息圈养的弊端”。
    最后一段先总说“从更深层次而言,圈层文化背后是技术、文化资本和人性驱动,技术本身并不向善”,然后具体阐述了技术的特点以及技术、资本与人性的关系。由此可知,最后一段的核心内容为第一句话“从更深层次而言,圈层文化背后是技术、文化资本和人性的驱动,技术本身并不向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涉及的相关问题的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两则材料内容,给同龄人就“圈层化”中如何保持开放的心态、理性的思考提两点建议。找到材料中的议论句,提炼概括即可。
    从材料一最后一段“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年轻人……而在于……如果特定圈层内的青年要把所谓的圈层看作一堵密闭墙,将自己封闭起来……进而对生活和个人发展产生很多消极的态度,不利于人社会化本质的实现。但也有青年把圈层作为一个立足点,以包容开放自信的状态,积极向外延伸和发展,对社会也可以产生积极效应”,可以提炼出:青少年要辩证看待“圈层化”,把圈层作为一个立足点,以包容开放自信的状态,积极向外延伸和发展,把它作为实现自我价值诉求的有效渠道。
    从材料二“群体变大了,基于传播过程中的人性特征,羊群效应随之产生,这时‘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整个‘羊群’会不断模仿‘领头羊’的一举一动。其后果就是整个圈层走向极端化,形成群体极化现象”“进一步放大了‘信息茧房’效应,使人们被困在自己偏好的信息之中,从而丧失生活的多样化和趣味性”“如果没有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就会导致小众圈层与大众文化和主流价值的背离”等语句可以概括出:青少年要警惕“羊群效应”,主动破除“信息茧房”,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理性去辨析圈层文化的良性与否,进而破除信息圈养的弊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砚痴
    阿英
    易水自古出壮士,也出名砚。
    制绝品砚台,须有绝品好石。易州之石,质坚而润,色柔而纯,声清而冷,为砚颇佳。制砚匠人众多,不乏高手。少了四颗门牙的“奚豁子”,便是其中之一。
    奚豁子爱砚如痴,每觅得一块好石,都像新抱了个胖孙子,摩挲呵护,翻覆端详,灵感不来,绝不下刀。有的石头,竟已搁置多年。早年间,他将一方奇石以细绳缚之,悬于梁,日夜冥思。鼠啮绳断,石落齿碎,嘴“豁”了。这便是奚豁子诨名的由来。
    奚豁子缺牙,也缺媳妇,但刻砚的家伙什儿却齐全得很,各式刀、钻、铲、锯……长长短短一溜儿排开。大锤如拳,小錾如针,探手便可取到。奚豁子干起活儿来,击顽石似山崩,琢细处似刺绣,仿若手底有一出跌宕大戏,正在紧锣密鼓地上演。看客禁不住叹一声:“妙啊!”可抬眼一瞅奚豁子的脸,又把那“妙啊”吞回肚里。——他半咧开嘴,断牙瘆人,下唇吊一丝涎,抬头纹一挤一挤,眼皮一翻一翻,委实煞风景。
    看客离去,奚豁子不送,也不吭声。
    那年,嘉庆帝到清西陵祭奠,把玩易砚,喜爱非常,遂命当地召集巧匠,制砚五十方,进献宫中。
    于是全州出动,攀壁探洞,下河潜潭,遍寻好石。不仅把新近的采石点刨了个底朝天,连前朝的老坑也刮了好几层。
    终于,在易水激流底部岩隙,开出一大块百年一遇的极品砚石。敲除杂皮,顺裂痕剖开,不多不少恰好五十块。大者如鼎,小者如履,细观之,花纹、石眼、石胆、石晕皆可因势雕出小品。众匠人领石而去。轮到奚豁子,不禁傻了眼。分给他的那一块,尺寸如线装书,确是好料,但中间鼓起一个褐色疙瘩,丑极俗极,如一枚烂土豆。凿掉它,则石料洞穿;刻成祥云,则混沌如烧湿柴;雕为瑞兽,则皮毛脏似野狗。
    奚豁子求别人分一点儿石料给他,哪个肯应?
    人们等着看奚豁子的笑话。
    期限到,奚豁子捧一木匣来,小心抽去棉絮,但见那大丑疙瘩,已被细雕为荷之败叶。筋脉凸浮,呈细网状;叶肉枯槁,疲疲沓沓,耷拉在干朽的锈色叶梗上,似乎一阵风便可摧折,却坦然而立,自带风骨。一块废石,摇身变为宝贝。
    砚装船,擂鼓放炮。奚豁子两臂奓开,追着船跑,说那砚再补两刀更佳,路人笑而讥之。奚豁子自此扬名。
    数月后,砚界有传言曰:“易州毕竟僻远,真正的琢砚大师深居于京城,其技已臻化境,远胜奚豁子。大师近日新出一砚,被藏家巨资买走。其雕工尤绝:一老顽童,将拐杖插入岸边软泥,蹲身捧鱼放生。既有凡尘实景,亦有仙佛虚境,非俗匠所能为也。”
    奚豁子闻听,坐不住了,踯躅三天,未进水米,一跺脚,只身赴京,但求一睹。辗转多日,总算寻到藏家。藏家一见奚豁子,疑惑道:“你这人忒面熟。”但提及宝砚,却不愿展示,说怕看坏。奚豁子日日登门,有天忽然扑地咳血,面色蜡黄。
    藏家心生恻隐,扶他坐定,说好只在五步外观看,不可趋近碰触,不可超过半炷香工夫。待藏家净手取砚出来,奚豁子长长地抻着颈子,睁大眼细瞧,突然扑哧一声乐了,说:“我的。”
    原来,这正是奚豁子刻的那方砚。荷叶磕碰碎落,叶柄被误识为手杖。谁也没想到,他以奇技,将自己的形象藏于叶下,豁牙傻笑,眉眼仿佛因叶片移去、阳光太炽而微皱。
    藏家惊喜感慨,与奚豁子彻夜畅谈,并将砚台还给他。京城人都知道,嘉庆帝有个大舅子,贪而蠢,常偷宫中珍宝出去换钱。这易水砚就是他带出来的。
    此事传出,砚台沾过皇气,不断有人天价求购,奚豁子均闭眼摆手。之后,这石砚再没出现过。时人揣测,其或被供奉于某处,或坐等更高出价,或将陪主人入坟。奚豁子的身份也渐渐查清,他是易砚鼻祖——唐代奚超的后人。
    隔年大涝,易水桥塌,奚豁子以此砚募资修桥。愿出重金者随他到家,奚豁子弯腰,从破木桌腿下抠出一物,豁嘴洞呼气,吹落浮灰,说:“拿去。”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奚豁子诨名的由来,表现出他对砚的痴迷,这与结尾他把砚台垫桌子的行为自相矛盾。
    B. 嘉庆帝喜爱易砚,招工匠制砚,这个情节让故事染上了传奇色彩,使情节更加曲折。
    C. 奚豁子是一个长相丑,痴迷于治砚、治砚技艺高超,有着强烈的艺术追求和爱心的人。
    D. 奚豁子的身份大有来头,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工匠,还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题目“砚痴”,“砚”是器物,“痴”表程度,言简意赅,统摄全文,引发读者遐想。
    B. “奚豁子”这个诨名,既有故事,又有特点,与“不乏高手”“其中之一”等赞誉形成对比。
    C. 文中加点的句子既表现了奚豁子对砚石的痴迷程度,又表现出他对制砚艺术的追求。
    D. 砚界传言的出现,照应了上文嘉庆帝的相关情节。这样小说便有了草蛇灰线的意思。
    8. 寻找京城制作宝砚大师的前后,奚豁子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李斌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中写到:“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本篇小说正体现了这一特点,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 A 7. B
    8.
    ①听闻京城有大师的琢砚水平已臻化境后的好奇、震惊与一探究竟的强烈愿望。
    ②辗转多日寻到藏家,藏家却不愿展示,日日登门的倔强与不得观看宝砚的迫切与焦急。
    ③看到藏家收藏的砚台是自己作品后的意外以及内心释然后的自豪与喜悦。
    9
    ①通过奚豁子“干起活儿来,击顽石似山崩,琢细处似刺绣”以及能将缺陷明显的废砚石刻成宝贝,体现了技术高超的工匠精神。
    ②奚豁子细心呵护觅得的好石,“灵感不来,绝不下刀”以及听闻京城大师作品后,急于求见,体现了发自肺腑的热爱,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③奚豁子在出名后,没有利用名声谋取不利之财,而是在易水桥坍塌后以砚募资修桥,体现了热爱家乡、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与结尾他把砚台垫桌子的行为自相矛盾”错误,由原文“砚台沾过皇气,不断有人天价求购”而奚豁子却“把砚台垫桌子”可知,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奚豁子痴迷制砚,不慕名利。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形成对比”错误,由原文第二段“制砚匠人众多,不乏高手。少了四颗门牙的‘奚豁子’,便是其中之一”可知,这里只是为了引出奚豁子,并突出他的容貌特征,是一个人身上形成的强烈反差,没有对比意味。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作答时,根据题干“寻找京城制作宝砚大师的前后”的提示,按时间顺序,在文中筛选信息,分两条作答。
    寻找京城制作宝砚大师前,听说京城琢砚大师“技已臻化境,远胜奚豁子”,其雕品“有仙佛虚境,非俗匠所能为”,奚豁子“坐不住了,踯躅三天,未进水米,一跺脚,只身赴京,但求一睹”,有一探究竟的好奇,有震惊,也有比一下的好胜心理。
    寻找京城制作宝砚大师后,到京城后“日日登门,有天忽然扑地咳血,面色蜡黄”,表现奚豁子渴望见到砚台的急切与倔强。
    见到砚台后“奚豁子长长地抻着颈子,睁大眼细瞧,突然扑哧一声乐了”,因为砚台是他雕刻的而欢喜,表现了他在意外之后,对自己技艺的自豪。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对于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李斌在《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中的解释是:“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据此提炼要点,结合小说作答。
    由原文第三段“奚豁子爱砚如痴,每觅得一块好石,都像新抱了个胖孙子,摩挲呵护,翻覆端详,灵感不来,绝不下刀”“早年间,他将一方奇石以细绳缚之,悬于梁,日夜冥思。鼠啮绳断,石落齿碎,嘴‘豁’了。这便是奚豁子诨名的由来”可知,奚豁子对砚石的痴迷程度,这是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由原文“刻砚的家伙什儿却齐全得很,各式刀、钻、铲、锯……长长短短一溜儿排开”“干起活儿来,击顽石似山崩,琢细处似刺绣”“奚豁子两臂奓开,追着船跑,说那砚再补两刀更佳,路人笑而讥之”可知,奚豁子对刻砚工具和刻砚标准要求很高,希望自己的作品达到最佳水准。所以即使“丑极俗极,如一枚烂土豆”的石头,在他手下也会“坦然而立,自带风骨。一块废石,摇身变为宝贝”。足见他刻砚方面精益求精的准则。所以只有他能把一块废石,变废为宝,有巧夺天工之妙。这体现他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由原文“砚台沾过皇气,不断有人天价求购”而奚豁子却把砚台垫桌子,“奚豁子以此砚募资修桥。愿出重金者随他到家,奚豁子弯腰,从破木桌腿下抠出一物,豁嘴洞呼气,吹落浮灰”可知,奚豁子不慕名利,真正做到了道家的超然达观,体现儒家的热爱家乡、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馋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张仪既出,未去,闻苏秦死,乃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险带河,四塞以为固。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於驱群羊而攻猛虎。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大王不与秦,韩必入臣,梁则从风而动。社稷安得毋危?且夫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数举兵危亡之术也。臣闻之,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夫从人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秦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孰计之。”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
    10. 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夫从者A聚群弱B而攻至强C不料敌D而轻战E国贫而数举兵F危G亡之术也
    11. 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劳苦倦极”与“尽态极妍”(《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极”含义相同。
    B. “其辞微”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微”含义相同。
    C. “厚币委质事楚”与“请事斯语矣”(《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事”含义不同。
    D. “社稷安得毋危”与“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两句中的“安”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端方正直却不为朝廷所容,屈原心里是有怨恨的,所以他写下了《离骚》。
    B. 张仪称只要楚国绝齐,秦国将把商於之地六百里给楚国,但只给了六里。楚怀王一气之下发动军队讨伐秦国。
    C. 怀王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魏国趁机于邓地袭击楚国,齐国因为怀恨楚国背离盟约,不去援救。
    D. 那些主张合纵的人,空发议论,只说对国君的好处,不说对国君的危害,致使楚国来不及应付秦国的祸患。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14. 张仪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服楚怀王亲附秦国的?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0. CEF
    11. C 12. A
    13. (1)它所陈述赞美的不过是寻常细小的事物,但这些细小事物(所表达)的旨趣是极大的,所列举的是近的事物,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
    (2)如今,大王不亲附老虎而去亲附绵羊,我私下认为大王的打算错了。
    14. ①以利诱之。材料一张仪游说楚怀王“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②以威破之,秦国强大,后臣服者先破灭;秦国一旦出兵,韩魏就会向秦国臣服,出兵攻打楚国;主张合纵的都是小国,无力与秦抗衡。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而且,那些主张合纵的人聚集了一群弱小的国家攻打最强大的国家,不权衡敌对国的力量而轻易地发动战争,国家穷困而又频繁地打仗,这就是导致危亡的策略。
    第一个“而”连接“聚群弱”和“攻至强”,共同作“从者”的谓语,中间都不应断开,应在“强”后面断开,即在C处断开;
    第二个“而”连接“不料敌”和“轻战”,中间都不应断开,应在“战”后面断开,即在E处断开;
    第三个“而”连接“国贫”和“数举兵”,并且“危亡之术也”是判断句,所以应在“兵”后面断开,即在F处断开。
    故应在CEF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含义相同”错误。“疲困/到达极点,到达顶点”;句意:所以劳累疲倦时。/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
    B.“含义相同”错误。“含蓄隐晦/一寸的百万分之一、微小”;句意:语言含蓄。/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
    C.正确。“侍奉/实践、从事”;句意: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请允许我遵从您说的话去做。
    D.“含义相同”错误。“怎么/哪里”;句意:国家怎么会不危险呢?/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但只给了六里”错误。由原文“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可知,本就是欺骗的说法,六里都没给。
    C.“魏国趁机于邓地袭击楚国”错误。由原文“魏闻之,袭楚至邓”可知,是魏国袭击楚国一直打到了邓地。
    D.“只说对国君的好处,不说对国君的危害,致使楚国来不及应付秦国的祸患”错误。这只是张仪游说楚怀王的说辞,“致使”曲解文意。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称文”,陈述赞美;“指”,旨趣;“迩”,近。
    (2)“与”,亲附;“窃”,私下;“过”,错。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可知,材料一张仪以利益引诱楚怀王,游说楚怀王“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由原文“乃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险带河,四塞以为固。虽无出甲,席卷常山之险,必折天下之脊,天下有后服者先亡’”“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两国交争,其势不两立。大王不与秦,韩必入臣,梁则从风而动”“且夫,从者聚群弱而终至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数举兵,危亡之术也”可知,张仪以威破之,秦国强大,后臣服者先破灭;秦国一旦出兵,韩魏就会向秦国臣服,出兵攻打楚国;主张合纵的都是小国,无力与秦抗衡。
    参考译文:

    屈原痛心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谄媚国君的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给以援助),所以劳累疲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使(自己)道德端正,使(自己)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屈原作《离骚》,大概是自己的怨愤所引起的。《诗经》中的《国风》,写男女恋情而不过度,《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接愤怒。屈原的《离骚》诗,则两者之美兼而有之。(他)远古提到帝喾,近古提到齐桓公,中古提到商汤、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这些事用来讽刺当世社会。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全表现出来的。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就其文字来看,不过是寻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列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于世。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以便超脱世俗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出于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高洁的品德,推赞这种志行,即使同日月争光都可以。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楚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

    张仪从囚禁中放出来不久,还没离去,就听说苏秦死了,于是游说楚怀王说:“秦国的土地占了天下的一半,军队的实力可以抵挡四方的国家,四境险要,黄河如带横流,四周都有设防重地可以坚守。勇武的战士一百多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贮存的粮食堆集如山。法令严明,士兵们都不避艰苦危难,乐于为国牺牲,国君贤明而威严,将帅智谋而勇武,即使没有出动军队,它的声威就能够席卷险要的常山,折断天下的脊骨,天下后臣服的国家首先被灭亡。而且,那些合纵的国家要与秦国相较,无异于驱赶着羊群进攻凶猛的老虎,猛虎和绵羊不能成为敌手是非常明显的。如今,大王不亲附老虎而去亲附绵羊,我私下认为大王的打算错了。当今,天下强大的国家,不是秦国便是楚国,两国相互争战,从它的形势看,不可能两个国家都存在下去。如果大王不去亲附秦国,韩国必然要到秦国称臣,梁国就会闻风而动,国家怎么会不危险呢?而且,那些主张合纵的人聚集了一群弱小的国家攻打最强大的国家,不权衡敌对国的力量而轻易地发动战争,国家穷困而又频繁地打仗,这就是导致危亡的策略。我听说,您的军事力量比不上别国强大,就不要挑起战争;您的粮食比不上人家多,就不要持久作战。那些主张合纵的人,粉饰言辞,空发议论,抬高他们国君的节行,只说对国君的好处,不说对国君的危害,突然招致秦国的祸患,就来不及应付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路初晴
    唐·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①,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②猎秋原。
    【注】①南牧:南下放牧,此处指北方少数民族南侵。②游骑: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从正面点题,交代了时间、地点,特别是重点突出了初晴,具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 第三、四句写雨后脚下之路及草原村庄的景色,天上地下,远处近处,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
    C. 尾句中“闲”字与上句“喜”相对应,进一步表现出因一场战胜胡人的战斗刚结束后的轻松愉悦。
    D. 全诗色彩明丽,与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从而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
    16. 前人评价本诗颈联说:“人多休牧,汉将安居。”(清·黄叔灿《唐诗笺注》)将“休”解为“停止”,但是有人认为原诗中“休”当为“休要”讲,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并谈谈理由。
    【答案】15. C 16.
    示例一:我赞同将“休”解为“停止”。因为尾联写“喜闻无战伐”,说明曾经发生过战争,现在因停战而“喜”,该句承接颈联“休南牧”内容,所以解为“停止”合适。
    示例二:我赞同将“休”解为“休要”。“南牧”含有侵略的意味,译为“休要”是警戒北方游牧民族,休得南下侵略。诗句显得义正辞严,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概,符合边塞诗的情感倾向。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因一场战胜胡人的战斗刚结束后”错误。“喜闻无战伐”意思是听说边疆无战事,并没有体现战争“刚刚结束”的信息。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示例一:将“休”解为“停止”。诗句的尾联“行子喜闻无战伐”承接颈联,意思是惊喜地听闻边疆无战事,说明曾经发生过战争,现在停止了。所以才有“游骑猎秋原”的悠闲自在,寄寓了诗人希望和平的良好愿望。所以解为“停止”合适。
    示例二:将“休”解为“休要”。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北方游牧民族常向南扩展势力,故“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休要”是警戒北方游牧民族,休得南下侵略。因为“汉将旌旗在北门”,强大的唐军正驻守在北方,是卫国的长城。诗句显得义正辞严,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概。使用因果倒装法,将“胡人羊马休南牧”的警告语前置,放在主导地位上,以逆笔取势,显得更为有力,加强气势。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____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就不会失败。
    (2)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引用“满招损,谦得益”(《尚书》)作为论据,再结合庄宗的实例,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融写景、抒情和哲理于一体,艺术价值很高。其写春江花月之夜景,抒思乡孤独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人事变幻、江水永恒的道理。
    【答案】 ①. 常于几成而败之 ②. 慎终如始 ③. 忧劳可以兴国 ④. 逸豫可以亡身 ⑤. 人生代代无穷已 ⑥. 江月年年望相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识记和默写能力。
    考生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几、慎、逸豫、已、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3年9月23日20时,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盛大开幕。别样的绚烂“数字烟花”盛景震撼了世界,尽显文化科技交融之美。
    沐文化之韵,赏中华文明之美。采集于良渚古城遗址的火种,历经一路传递,最终点燃主火炬,恰似中华五千年文明____①_____,生生不息;文艺演出上篇《国风雅韵》尽展钱塘繁华、江南风韵,透出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一个个文化符号,用诗画江南之笔不断为杭州亚运会“上色”,在“浙”里汇集世界的焦点,展现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独特魅力。
    品运动之韵,显开放包容之姿。这次盛会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盛会,而是亚洲人民的盛会,45个国家的上万健儿来到中国,消弭以往的隔阂,打破长久的矛盾。开幕式上,各代表团依次入场,或热情招手,或 ② 呐喊跳跃。在名为《携手同行》的演出篇章中,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出现在网幕上,构筑____③_____,美美与共的亚洲画卷。
    借数字之韵,兴科技强国之路。杭州地铁“亚运号”专列的乘风而生,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串联起6个办赛城市……现代化科技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城市“颜值”的持续攀升。以文化为底色,融科技之力与艺术之美,开幕式绘出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韵的动人画卷。
    此次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会,更是一场文化的盛会。(500字)
    18. 下列句子中的“尽”,与原文加点字“尽”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B.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C.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9. 请在下面横线处按要求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火炬一路传递”恰似“文明的传递”,据此推知,后面横线处可以填写的成语是“_________”。
    ②各代表团依次入场,或热情招手,或呐喊跳跃。“呐喊跳跃”用语较通俗,可以替换成成语“_________”。
    ③请从“各美其美”和“美人之美”中挑选一个更合适的成语写到横线处。“构筑_________,美美与共的亚洲画卷。”
    20.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答案】18. C 19. ①. 薪火相传 ②. 欢呼雀跃 ③. 各美其美
    20. 修改为:这次盛会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盛会,更是亚洲人民的盛会,45 个国家的上万健儿来到中国,消弭以往的隔阂,缓和长久的矛盾。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
    原文“尽显文化科技交融之美”“尽展钱塘繁华”的两个尽都是副词,表达“完全、充分”的意思。
    A.尽:是副词,“老是,总”的意思;
    B.尽:是“达到极限”之意,“天尽头”就是天边;
    C.尽:是全都,表达完全、充分之意;
    D.尽:是穷尽,终止之意。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有“一路传递”之意,可填“薪火相传”。薪火相传:1.意思是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2.比喻师生授受不绝,或种族、血统、文化精神的传承,绵延不尽。
    ②语境形容开幕式上各代表团入场的情景,替换“呐喊跳跃”,可填“欢呼雀跃”。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那样跳跃起来。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
    ③各美其美:各民族发展本民族自己的文化。“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美人之美”是指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根据“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出现在网幕上”可知,《携手同行》展现了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不同文化,应填“各美其美”。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第一处:用词不当,“不仅是/而是”搭配不正确,在这里应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是/更是”。
    第二处:搭配不当,谓语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消弭以往的隔阂,打破长久的矛盾”中的“消弭”与“隔阂”、“打破”与“矛盾”搭配不当,应改为“打破以往的隔阂,消弭长久的矛盾”。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______①______,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荒谬之谈,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而且把小前提前置了,还原这个三段论就是:
    ( ),
    ( ),
    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
    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它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来,便应该清楚了。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______②______,人与人之间按照关系远近而有亲疏之别。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的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
    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就是“无父”
    墨家的兼爱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无差别
    因此,墨家的兼爱就是无父。
    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的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孟子的整个推论也就不能成立。
    墨家和儒家之间,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从而构成了彼此之间长期的思想争论。其实,墨家和儒家,在“爱”的思想上,一个从外到内,一个从内到外,③_________,将有可能产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2. 参照文中画波浪线处三段论推理结构,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将孟子的另一个推断的三段论推理补写完整。
    【答案】21. ①归谬法
    ②而儒家的仁爱(伦理)则强调有差别
    ③如果能够充分结合起来
    22. 无父(无君)是禽兽
    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本句属于总起句,是对下文内容的概括;结合下文“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可知,这种方法属于“归谬法”,故可填写“归谬法”。
    第②空,本句属于照应句,结合“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人与人之间按照关系远近而有亲疏之别”可推断,填写的句子与“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构成转折,故可填写“而儒家的仁爱(伦理)则强调有差别”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本句属于总结句,“其实”承上文转折,意味着墨家和儒家没有必要“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一个从外到内,一个从内到外”,即可以结合起来,故可填写“如果能够充分结合起来”之类的句子。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这题考的是逻辑三段论,三段论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
    就此题而言,本题的结论是“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即S是P,据此可知,S是“墨家的兼爱”,P是“禽兽”。大前提是个一般性的原则,即M是P ,已知P是“禽兽”,根据原文“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可知,“无父(无君)”是M,再根据“M是P”可知,大前提是“无父(无君)是禽兽”。
    小前提,是依附于大前提的一个特殊性的陈述,即S是M,已知S是“墨家的兼爱”,M是无父(无君)”;再根据原文“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故小前提表述为“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荣辱》)
    “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是中国践行正确义利观,“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义利相兼,义重于利”的缩影,是中国高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体现。
    作为当代青年,你对“义”与“利”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在“义”“利”平衡中成就完美人生
    儒家先圣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赞美君子知义而行,叹息小人逐利而往。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而逝的历程中如何把控义利的平衡,是重大的人生命题,只有在义利平衡中才能成就完美无悔的人生。
    在义利的天平上,首先要在思想上“明义”,以义为先,才能在行为上正确地“取利”。“明义”是获取个人利益的前提。
    古圣先贤面对人生抉择,“义”字当头,一切皆可抛,令人景仰。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他们“义”字为先的千秋绝唱彪炳史册:苏武面对利益诱惑,宁死不屈,坚守贞洁,北海边牧羊十九载;文天祥为家国之义,慷慨赴死,零丁洋上丹心照汗青。为“义”笃定而行,虽悲壮而千古不朽,光耀古今,可敬可叹。
    仰慕节义并非否定利益获得,孔子曾说“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由此看来,孔子并非认为只要义而否定利,而是要明义取利。这就要求我们有是非观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眼中只有“利”,见利忘义,也终将行而不远。
    任何非分的获利,与其说是利益,不如称为炭火,玩火者必自焚的道理人尽皆知,只是有人沉浸在欲望的满足中找不到方向,不知危险的到来只是早晚的问题。在伸手攫取之时不知不觉中,上天早就为他们标好了人生的价码。
    因利益而失去名节,逆时代潮流而动,违背人民利益,贪腐以满足私欲,事实证明必将付出惨痛代价。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曾经受了革命战争的考验,却没抵制住享乐思想的腐蚀,成为人民的罪人。利用手中的权力营私,忘记人民的大义,为了所谓不能见光和让人寝食难安的财富,人生的幸福从何而来。由此看来,明义而取利,才是正确的方式。
    因此,在思想和行动上明义而取利,义利并举,才能实现义利的平衡,既重视利,又重视义,以义促利,取利合义,才是正确的义利观。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最大的义即人民之利。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辩证统一,个人利益与时代红利从来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关联,同向发展的。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与人民利益相一致才是最正确的方向,而与人民义利背道而驰,终将被历史的洪流所抛弃,因此个人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频共振,将小我融入大我,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与人民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个人发展才能有最正确的方向。
    总之,我们要有义利合一的价值取向,思想上要明义制利,行动上才能实现义利并举。始终保持义与利的高度统一,维持义与利的平衡,才能赢得一个明媚完满的人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作者引用了孔子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孔子反对的是只追求个人的私利,要求君子“见得思义”。如果利不符合道义的要求,就应不顾个人利害、得失、甚至不惜牺牲个人之生命,舍利而取义。儒家旗帜鲜明地倡导先“义”后“利”,重“义”轻“利”。无疑,孔子的观点无论在过去还是当下,尤其是对青少年“义利观”的养成都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材料二,荀子的话是说“先考虑道义而后考虑利益的就会得到光荣,先考虑利益而后考虑道义的就会受到耻辱”。这一句话,这充分展现并强调了“义”与“利”的重要程度及先后关系——很显然,无论何时,“义”都应该是我们放在首位的思考因素。
    材料三,借助“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这一典型案例,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坚持“以义为先”的义利观。同时,这也说明,只有坚持信义、情义、正义、道义等原则,践行正确义利观,我们才能真正去构建并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
    提示语要求考生谈对“义与利”的联想与思考。其一,义与利相互依存;其二,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供了价值导向。如果没有了义的价值引导,利也可能失去其正当性和合理性。而在现代社会,我们既要认识到“利”对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性,更要强调“义”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坚持义利统一的观点,既要重视物质利益的追求,也要注重精神价值的维护,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达到义和利的协调发展。
    文体选择上,如写记叙文,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怡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如写议论文,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首先阐述义与利的辩证关系,然后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坚持正确的义利观,而后可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立义为先,将“义”作为目标,理想追求要符合“义”,即符合“正道”,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诚信”“友善”“敬业”等。二、爱国为要,时代青年个人实现梦想的道路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相连,我们才能在对人民的奉献中找到前行的动力和生命的意义。三、笃行为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把踏实走好人生之路当做追求理想的不二法门等。
    立意:
    1.先义后利,义利两得。
    2.修身正思立大义,且以青春付家国。
    3.正其义亦谋其利。
    4.理性看待“利”与“义”。
    相关试卷

    15,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15,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