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精品专题】初中地理复习专题精讲 热点0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
展开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等,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
重点关注空气质量、全球气候变暖、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努力、北京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环境问题等内容。
一、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
科学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二氧化碳对大气有 保温 作用。人类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升高。
2.危害
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如果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地区可能被淹没。
3.措施
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大力推广新能源(核能、风能、水利发电)、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农业、林业、草原、湿地等系统吸收二氧化碳。
二、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努力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我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1.我国是最早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
2.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
3.我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4.我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三、北京
1、自然环境
(1)位置:位于华北平原北缘,北部是燕山,西部是太行山余脉西山。
(2)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人文环境
(1)城市职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教育、对外交流中心。
(2)经济: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3、环境问题
(1)沙尘暴、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措施:加强绿化建设,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2)城市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措施:多修道路,建立交桥;实行公交优先;控制人口的增长,建高楼,建立卫星城等。
(2023秋·七年级单元测试)2021年11月25日,北京天空再现“北京蓝”。据气象部门报道,当天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仅为6,据此完成1-3小题。
1.能反映北京当时天气的天气符号是( )
A.B.C.D.
2.在当时的卫星云图上,北京所在地区的颜色为( )
A.蓝色B.白色C.绿色D.红色
3.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促进山西实现“山西蓝”的有( )
①周边村镇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④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减排意识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1.A 2.C 3.D
【解析】1.读图可知,A是晴天,B是阴天,C是霾,D是雾天;从题干可知,北京天空再现“北京蓝”,说明天气以晴为主。故选A。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北京天空再现“北京蓝”说明天气晴朗,因此北京所在地区的颜色为绿色。故选C。
3.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对大气污染的治理,防治大气污染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周边村镇严禁焚烧农作物秸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倡导绿色出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倡导低碳生活,增强全民的减排意识等。综上所述,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在卫星云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内容。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黄色表示沙尘暴。
(2023秋·河南信阳·八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承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完成4-6小题。
4.中国给出实现“碳中和”的时间和目标,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国家②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有经济能力做到
③“碳中和”必须由中国解决④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国际合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截至2022年,我国已有山东海阳和浙江海盐两个城市实现核能供暖,成为“二氧化碳零排放(零碳)”供暖城市。核能供暖应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B.森林减少C.能源短缺D.臭氧层破坏
6.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的是( )
A.外出就餐只使用一次性筷子B.私家车接送上下学
C.在公园里进行露天烧烤D.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答案】4.B 5.A 6.D
【解析】4.读题干材料可知,中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给出世界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展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也体现了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加强国际合作,①④符合题意;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世界各国有关,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5.由题目可知,我国已有山东海阳和浙江海盐两个城市实现核能供暖,成为“二氧化碳零排放(零碳)”供暖城市核能供暖应对的是全球变暖,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外出就餐只使用一次性筷子、坐私家车上下学和公园里露天烧烤等做法都会污染空气、浪费资源,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ABC错误。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是实现碳中和的正确做法,故D正确。故选D。
【点睛】"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故实现"碳中和“最好的做法就是增加植被覆盖率,抵消生活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2023春·江西赣州·八年级统考期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完成7-9小题。
7.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其城市职能中的( )
A.政治中心B.经济中心C.文化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
8.关于北京,其中不可信的是( )
A.看到四合院、胡同
B.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C.能品尝到北京烤鸭
D.北京交通发达,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海运为主的运输网络
9.近年来,北京为了推动绿色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B.大力发展重工
C.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高污染企业外迁
【答案】7.A 8.D 9.B
【解析】7.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体现的是北京具有政治职能,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合院、胡同是北京的传统建筑,A正确不符合题意;北京技术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B正确不符合题意;北京烤鸭是北京的传统食品,C正确不符合题意;北京是内陆城市,无法进行海运,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9.北京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改善环境,属于绿色发展措施,A正确不符合题意;大力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保护环境,且北京正在逐步将重工业等高污染企业迁出,B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高新技术产业污染较低,效益较高,符合绿色发展战略,C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北京简称京,是我国的首都,其城市职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二、解答题
10.(2023春·河南三门峡·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极部分地区的雪变成了绿色和红色!科学家分析这与当地绿藻和红藻在偏暖气候情况下大量繁殖密切相关,并称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
材料二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材料三图1为“碳达峰”示意图,图2为“碳中和”示意图,图3为南极地区及相关资料图。
(1)图3中a、b代表地球自转的方向,正确的是 ,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位于南极点的 (方向)。
(2)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 (填“2月”或“8月”),此时南极洲大部分地区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每年都有一些人前往南极探险旅行,请你在下图中为他们选择一件南极旅行的必要装备,并结合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说出这件装备的作用。
(4)图中的动物是有南极“绅士”之称的 。
(5)南极洲是冰雪的世界。请分析材料一中“该现象可能导致极地冰雪消融失控”的原因。
(6)为实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答案】(1) a 正北
(2) 2月 极昼
(3)太阳镜:南极地区降水少,光照强烈,需要太阳镜防紫外线,保护眼睛;保湿霜:南极地区多大风天气,气候干燥,需要保湿霜保护皮肤。
(4)企鹅
(5)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
(6)绿色出行,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多乘坐公交车等。
【详解】(1)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图3中a代表地球自转方向。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端,长城站是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它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
(2)中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此时南极洲的暖季,大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3)南极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大风、酷寒和干燥,因此到南极旅行,需要充分考虑南极酷寒、大风多、干燥、紫外线辐射强的特点,准备相应的装备。太阳镜可以抵挡紫外线,保护眼睛;用保湿霜可以防止皮肤干裂受伤等,没必要携带雨伞。
(4)图3中的动物是有南极“绅士”之称的企鹅,为适应当地严酷的气候,它们有厚厚的皮毛和脂肪。
(5)南极洲是冰雪世界,“极地冰雪可能消融失控”的原因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使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6)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作为中学生,我们做到绿色出行,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多乘坐公交车等。
11.(2023·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多彩北京生态家园
为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及变化,同学们开展了以“北京的颜色”为主题的地理学习活动。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寻访“红色地标”,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发展历程;走进“绿色空间”,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下图为北京部分红色地标分布及绿色空间规划示意图。
(1)图中能凸显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的“红色地标”是 。
(2)山区生态屏障主要分布在西山和 山;森林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由外向内呈 (点状/环状)分布,共同构成了北京的绿色空间。
揭秘“白色冬奥”,走近冰雪运动。左图为延庆赛区及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造雪供水系统示意图。
(3)延庆赛区地形类型以 为主,具备开展滑雪项目的地形条件;冬奥村与小海坨山山顶的相对高度约为 ,冬奥村所在地的地势较为 (平坦/崎岖),适宜建设配套服务设施。
(4)按照冬奥会竞赛标准,滑雪赛道均需采用人造雪铺设。延庆赛区建造了一个造雪供水系统,这个系统通过 来保证储水池稳定的造雪水源;赛道上的雪融化后回到储水池,实现了水资源的 利用。
守护“蓝色天空”,了解大气污染治理成效。下图为2013-2020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占比统计图。
(5)描述2013-2020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 。(至少两点)
(6)北京的不同“颜色”间有着密切联系。请参考示例,任选两种颜色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示例:“绿色”和“蓝色”,增加植被可减少可吸入颗粒物,提高空气质量。
【答案】(1)人民大会堂(④) (2) 军都 环状
(3) 山地 1000—1400米 平坦 (4) 水库 循环
(5)整体空气质量向好,优良天数增加,污染天数减少。
(6)颜色的含义表达正确,两者关系表达正确。
【详解】(1)读图可知,“红色地标”中④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能凸显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
(2)读图可知,山区生态屏障主要分布在西部的西山和北部的军都山和燕山;森林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由外向内呈环状分布,共同构成了北京的绿色空间。
(3)读图可知,延庆赛区海拔高,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地形类型以山地为主,具备开展滑雪项目的地形条件。1000米等高线与2000米等高线之间还有4条等高线,该图的等高距是200米,冬奥村的海拔范围是800—1000米,小海坨山山顶的海拔范围是2000—2200米,其相对高度约为1000—1400米。冬奥村所在地的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势较为平坦,适宜建设配套服务设施。
(4)读图可知,延庆赛区建造了一个造雪供水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水库来保证储水池稳定的造雪水源,赛道上的雪融化后回到储水池,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5)读图可知,2013-2020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占比增大,轻中度污染和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天数占比减小,可知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是整体空气质量向好,优良天数增加,污染天数减少。
(6)颜色的含义表达正确,两者关系表达正确。“红色”表示革命历史,“绿色”表示环境,“白色”表示冰雪,“蓝色”表示空气质量,北京的不同“颜色”间有着密切联系,例如“蓝色”和“红色”,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革命历史文物,有利于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全套精品专题】初中地理复习人教版专题 第二章 世界的气候(考点梳理卷): 这是一份【全套精品专题】初中地理复习人教版专题 第二章 世界的气候(考点梳理卷),文件包含第二章世界的气候考点梳理卷难度分层·单元卷中图·北京版原卷版docx、第二章世界的气候考点梳理卷难度分层·单元卷中图·北京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全套精品专题】初中地理复习专题精讲 热点02 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成功举办-: 这是一份【全套精品专题】初中地理复习专题精讲 热点02 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成功举办-,文件包含热点02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成功举办原卷版-直击热点2024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docx、热点02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成功举办解析版-直击热点2024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全套精品专题】初中地理复习专题精讲 热点01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I期项目海上平台建造完工: 这是一份【全套精品专题】初中地理复习专题精讲 热点01 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I期项目海上平台建造完工,文件包含热点01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I期项目海上平台建造完工原卷版-直击热点2024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docx、热点01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I期项目海上平台建造完工解析版-直击热点2024年中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