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6课时  地球的形状教案01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6.地球的形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6.地球的形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型
    实验探究课
    课时
    1
    学情分析
    在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人类 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所以本节课我们主要回顾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的发
    展历程,了解到每一个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真理都需要经历无数的验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科学探究目标
    *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初步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古人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
    *积极参与模拟实验,乐于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
    *感受自然规律的发现需要经历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是一个球体所经历的漫长的发展过程。
    难点
    利用多种途径收集信息证据,尝试设计模拟实验来验证地球是球体这一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介绍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视频。
    学生准备
    篮球、乒乓球、船的模型、手电筒、白纸、小立方体、白纸、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
    一、聚焦
    1.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球体,这是我们可以
    直观通过观察得到的。那地球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呢?
    2.在古代,科技不发达,那时的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
    3.今天我们就跟随古人的脚步, 一起走进探索地球形状漫长而
    艰辛的历程吧!(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思考古人是如
    何用自己的智慧来认识
    地球形状的,快速聚焦本
    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探索
    活动一: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猜想。
    提出自己的疑问“地球的形状到底是什么样的?”
    1.代入角色:让学生站在室外空旷的地方去观察,天空是广阔的。 回到很久很久以前,也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天是圆的,地
    是方的 。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
    二、探索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说法慢慢地被推翻了,我国科学家
    张衡提出了新的想法“浑天说”。
    3.直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才提出了地球是
    球体这一概念,但是他的概念并没有得到认可。
    4.后来人们开始注意到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并开始推测地球
    可能是球体。
    5.由于缺乏有力的证据,当时的人们仍然不相信地球是球体。为 了验证这一观点,无数前辈们开始积极地寻求各种有力的证
    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活动二:模拟实验。
    (一)对比观察船的模型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动
    1.出示实验材料:篮球、船的模型等。
    2.演示实验,并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4.交流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汇报。
    5.观看船在海面上航行的视频,进一步了解这一现象。
    (二)对比观察正方体和球体投射的影子
    1.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乒乓球、小立方体、白纸。
    2.演示实验,并讲解实验操作要点。
    3.分组实验,小组合作完成产生影子的实验。
    4.使用同样的方法,分别照射乒乓球和小立方体,观察这两种物 体在白纸上形成的影子是怎样的,及时地把观察结果绘制到 记录单中。
    5.交流和分享,得出结论:影子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有关,方形物
    体的影子是方形的,球形物体的影子是圆形的。
    6.小结:这两个模拟实验,初步验证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活动三: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1.谈话:经历了无数次猜想被推翻又提出新的猜想,从猜想到推 测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地球是一个球 体,但是仍然还有许多人不能接受这个观点,因为当时还没有
    比较直接的证据来证实这一观点。
    2.播放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视频,并结合世界地图、航行的路线等
    给学生讲解他们旅行的故事和艰辛。
    3.交流总结:航海家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了地球是球体这
    一观点 。
    1.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 解古人的猜想是如何 得来的,引发学生思 考,我们应该如何去寻 找新的证据来证实自
    己的想法。
    2.学生对于这两种现象 并不容易理解。所以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 学生自己操作模拟这 两种自然现象,自己观
    察,加深印象。
    3 .证明我们在观察月食 时看到地球投射到月 球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从而推测地球是一个
    球 体 。
    4.吸引学生的注意,进一 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
    的理解 。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模拟实验1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是船模在球面上的模拟、船模在平面上的模拟。模拟实验2也分成两 个部分,正方体投射的影子、球体投射的影子。要求学生将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可以是手写、画
    画,或者两者兼有。当学生进行记录之后,他们就会很容易判断地球的形状,再将自己的判断写在下面。
    【作业设计】
    1 .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 一个方向航行,三年后回到目的地证明了(C)。
    A. 太阳有东升西落的现象 B. 地球是 一 个平面 C. 地球是球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亲自到室外仰望天空,感受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想法开始,逐步探索关于地球 的形状。在猜想的基础上,经过长时间不断地对大自然进行观察,提出许多质疑“天圆地方说”的依据,同 时在一 些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推测出“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一观点。接着借助两个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月食现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重新经历了人们探索和了解地球形状的过程,从古人认为地球 是方的,到从海面上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和月食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模拟实验,到麦哲伦船队环球 航行,到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通过探测卫星从外太空看地球,清晰地看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我
    们能够深刻体会到科技进步对探索地球和宇宙的帮助,感受到人们不断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
    设计意图
    三、研讨
    1.通过模拟实验,你观察到哪些信息可以说明地球是球体?
    2.人们是怎样认识到地球是球体的?(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
    流程图等多种方式进行描述)
    培养学生尝试使用自己 的语言,不同的方式来展 示总结自己的实验成果
    的能力 。
    四、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形状的知识,及时记录,并和同学
    进行交流分享。
    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形状
    的认识和了解。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
    猜想:天圆地方说、浑天说 (×)
    地球是球体 推测:地球的影子
    验证: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相关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6.地球的形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6.地球的形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6.地球的形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6.地球的形状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播放实验微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教科版 (2017)6.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6.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