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口语交际,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戏曲的媚力之一,在于它的语言。戏曲萌芽于先秦,形成于中唐,发展于宋金,成熟于元代。这几个时期都有各自典型的、成熟的文学形式,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戏曲创作者的巧妙或是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们吸收了这些主流艺术形式,使唱词即意蕴丰厚,又(qì hé)古典之美。而到了它自己的(dǐng shèng)时期——元代,戏曲的唱词也已发展成为当时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元曲,至今仍喷薄着鲜活的生命力。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qì hé)_____②(dǐng shèng)______③意蕴______ ④仍_______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______应改为_____ ②_____应改为_____
【答案】(1) ①. 契合 ②. 鼎盛 ③. yì yùn ④. réng
(2) ①. 媚 ②. 魅 ③. 即 ④. 既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契合:qì hé,指投合,意气相投。
②鼎盛:dǐng shèng,指几乎到极端的盛世。
③意蕴:yì yùn,内在的意义,含义、蕴含。
④仍:réng,依旧。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①媚力——魅力:特别的吸引力、迷惑力。
②即——既:已经。跟“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示两种情况兼而有之。
2. 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兔从狗窦出,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
(2)秋瑾《满江红》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过零丁洋》中文天祥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挫折与磨难改变不了仁人志士的选择与坚守。《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言“王之蔽甚矣”,《曹刿论战》中曹刿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忧在“齐师伐我”时毅然“请见”“请从”。这些,都体现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答案】 ①. 雉从梁上飞 ②. 为篱下黄花开遍 ③. 会挽雕弓如满月 ④.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⑤.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⑥.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⑦.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⑧. 肉食者鄙 ⑨. 未能远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雉、梁、篱、满、汗青、鄙。
3. 九年级的小唐同学非常喜欢我国传统文化,他用一句古诗文来暗示自己的年龄,激发起大家对传统年龄称谓的兴趣。下列选项中,小唐所用的是( )
A.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B.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C. 当我垂髫初识字,看君挥翰独惊人。D.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弱冠:指男子20岁;
B.束发:指男子15岁;
C.垂髫: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D.白发:指老年人;
故选B。
4. 口语交际:你和父母去表哥家做客,还没拿到驾驶证的表哥想开你家的车出去玩你会怎样对表哥说?
表哥:放心吧,我没问题的!我虽然还没拿到驾驶证,但是已经学了三个月了,在驾校的练习场开得可好呢。
你:
【答案】示例:表哥,这确定是不可以的。你知道,这不关系到他人的安全,而且无证驾驶属于违法行为,性质很严重的,还是等你拿到驾驶证再说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从题目看,表哥虽然已经学车三个月了,但还没拿到驾驶证。无证驾驶是属于违法行为;另外,出于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应该极力劝阻表哥不要开车。如:表哥,您还是不要开车出去玩了。一是出于自身和他人的安全,二是无证驾驶还是违法行为,若是出现问题,恐怕您就很难拿到驾驶证了。等你真正拿到驾驶证,我借车给你开几天,好吗?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部分 阅读(5-18题 40分)
一、(7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塞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5. 词因句式参差多变而有“____________”之称。这两首宋词都写到了秋天的边寨,景中寓情。《渔家傲》侧重记实,用一个“异”字统领下文的景物描写,揭示了边关将士____________的处境;《破阵子》侧重回忆,“_____________”一句为将士们的出征渲染了肃杀悲壮的气氛。
6. 尽管两文作者分属北宋和南宋,但两人抒发的壮志却同样。两人的志向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5. ①. 长短句 ②. 恶劣危险 ③. 沙场秋点兵
6. 示例:征战沙场,保家卫国。依据是《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借用典故,表达了打退进犯外敌、确保西北边境安定的决心;而《破阵子》“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即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内容理解。
词在形体上有一个最重要的形体特征,即长短错落、参差不齐的杂言句式,故词又有“长短句”之称;
《渔家傲·秋思》用一个“异”字统领下文的景物描写,“衡阳雁”、“边声”、“长烟”、“落日”都是边塞秋天所特有的景物。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词的上阙描写了塞下的秋景,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揭示了边关将士恶劣危险的处境;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一个词语“梦回”,引起下文词人对于军中生活和征战沙场的回忆;将军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此时正值秋天,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在战场上阅兵。这个“秋”字写得好。“秋”点明季节,秋天是各种美好的事物逐渐凋零的季节,给人一种肃杀的感觉,故营造了一种肃杀的氛围,结合“点兵”可知和战争有关,和生死有关,故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氛围。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主旨。
《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此句运用典故,指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表现出诗人打退进犯外敌,保西北边境安定的决心;《破阵子》中“了却君王天下事”,意思是“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抒发了作者渴望收复北方失地的雄心壮志。
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等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初,武与李陵①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律②知武终不可胁,白③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④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⑤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⑥,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⑦,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⑧食不至,掘野鼠去⑨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⑩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①武:苏式,西汉杰出外交家,民族英雄。李陵:字少卿,天汉二年(前99年)出征匈奴,兵败投降,后病死匈奴。②律: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③白;禀告,陈述。④幽:囚禁。⑤啮(niè):嚼。⑥羝(dī): 公羊。⑦别其官属常惠等:分开他的随从官吏常惠等人。⑧廪:储藏的米。⑨去(jǔ):储藏。⑩节族(jié má):符节上装饰的牦牛尾。
7.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夙夜忧叹_______________ (2)当奖率三军______________
(3)明年,陵降_____________ (4)杖汉节牧羊______________
8. 下列句子中与“以伤先帝之明”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以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B.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C.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D. 始以强壮出《汉书·李广苏建传》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10. 文天祥曾赞叹“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请结合【甲】文说说《出师表》为什么会赢得如此高的评价。
11. 阅读【乙】文,说说苏武在坚守“持节不屈、一心向汉”的选择时,经历了哪些常人难以想象的考验?
【答案】7. ①. 早晚,日日夜夜。 ②. 鼓励 ③. 第二年。 ④. 执,持 8. C
9. (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天下的责任本分。
(2)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就把苏武迁到海边没有人的地方。
10. “兴复汉室”遗志的信念和行动;诸葛亮无限忠诚,真情相待;全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表达。
11. 恶劣至极的生存环境、单于的威胁等。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1)句意:我日夜忧虑叹息;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2)句意: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奖:鼓励。
(3)句意:第二年,李陵投降;明年:第二年。
(4)句意:苏武执着汉朝的符节牧羊;杖:执,持。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
“以伤先帝之明”的意思是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以:以致。
A.以:因为;
B.以:通“已”,已经;
C.以:以致;
D.以:是在、于的意思;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求学生平时注重积累,特别注意重点篇目的熟记;再者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现象,如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另外重要的文言实词必须翻译出来,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所以:用来……的;报:动词,报答;忠:职责,本分。
(2)以为:认为;徙:迁到。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和概括。
一是诸葛亮竭尽全力完成先帝“兴复汉室”遗志的信念和行动;二是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的真情相待;三是全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真挚表达,这些,都使得《出师表》感人至深,备受推崇。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与概括。
由“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可归纳:缺少粮食;由“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可 归纳:单于的威胁;由“幽④武置大窖中”“武既至海上”“天雨雪”“北海上无人处”可归纳:环境恶劣。
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乙文:
当初,武帝与李陵都为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第二年,李陵投降。卫律知道苏武始终不可胁迫,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让苏武投降。于是把苏武放置到大窖中,绝对不给吃喝。天下大雪,苏武卧着嚼雪,和着毡毛一起咽下去的,几天不死。匈奴认为这是神在帮他,于是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另外他的属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苏武在迁移到海上之后,吃不到储藏的米,就挖掘野鼠,储存野草来吃。苏武执着汉朝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节旄尽落。苏武被扣留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来,等到回来,须发全白。
三、(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已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我们有些人讳言“怕”,在他们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12. 如果请你给选文拟一个新题目,你会拟作什么?说说你这样拟题的理由。
13. 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论证思路。
14. 以下列材料作选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里合适?( )
【材料】
1956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两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A. ②段B. ③段C. ④段D. ⑤段
【答案】12. 示例1:心存畏惧。因为文的中心论点是“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我以此为据,拟了这个论点型题目。
示例2:说“怕”。因为文围绕“怕”这个话开论证,文中出现“怕字,我以此为据,拟了这个论题型题目。
13. 首先提出“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分论点,然后引用孔子为道理论据来论证此观点,接着阐述了“怕”的内涵,最后列举反例来论证分论点。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写。要给议论文取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从标题的作用入手,议论文标题有四种类型,不同类型有不同作用:(1)标题是中心论点;(2)标题提示论述范围;(3)标题揭示论题;(4)标题表示论述对象等。从文章的题目“君子知‘怕’”,第②段“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第③④段“个人应该懂得畏惧”“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等内容可知,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据此可拟写标题为:心存畏惧;说“怕”;知“怕”,才能强等。答案不唯一,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阐述拟写标题的理由即可,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选文第③段首先提出“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分论点,然后引用孔子“君子三畏”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人要知畏惧”;接着从人应该“怕”法律、应该“怕”道德,阐述了“怕”的内涵;最后又从反面举了一些人因无所畏惧而痛悔不已的例子,来论证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道理。据此概括作答。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点(观点)与论据的关系。论点(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论据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题目中所给的这个材料,说的是我国研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使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知“怕”的结果。文章第④段论述的是“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题目中的材料可充当事实论据,能具体有力地论述这一分论点。所以选C。
四、(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爷 刘建超
(1)茶爷祖上三代在晋中老街经营杂货铺子,很有名望。茶爷好客,常请人喝茶。
(2)七月天,闷热。茶爷在街上溜达,被一阵吵闹声吸引了。
(3)茶爷走进和盛斋古玩店,胡老板正扯着一个壮汉的胳膊不让走。胡老板说,这主儿进店就转悠着,看看这儿,摸摸那儿,转身要出店时,店里的伙计发现一枚古金币不见了,拦住了壮汉不让走。
(4)茶爷看着壮汉,壮汉膀大腰圆,挺着肚子,光着上身,只穿条简单的短裤。壮汉看着茶爷,梗着脖子摊开两手说,茶爷要是不嫌弃我丢人,我立马脱光让他们看看。
(5)店里的伙计哭丧着脸说,确实是他来了以后,那枚古币不见了。
(6)茶爷喝了口茶,拧杯子盖的当口,看了看壮汉,说,算了算了,走,去家里喝茶。茶爷扭头出门。
(7)茶爷把壮汉领进门,两人坐在茶台前。茶爷满满地倒上一碗茶,说,这是家里人自己调配的凉茶,有夏枯草,金银花,荷叶,桑叶,甘草,蜂蜜,冰糖。清心败火,疏肝理气。来,喝一碗。壮汉本就心急,加之天热,刚才走得也急,已经是汗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端起碗咕咚咕咚就是个底朝天。
(8)茶爷微微笑着,又倒满一碗。来,接着喝,慢慢说。壮汉又是一碗喝尽。
(9)两个人喝着茶说着话,一壶凉茶被壮汉喝完了。
(10)壮汉揉着圆鼓鼓的肚子说:“茶爷,我得用下您家的厕所,憋得慌啊。”
(11)茶爷指方位说,去吧。壮汉站起身,就听见“扑簌”一声,一枚金灿灿的古钱币从壮汉的裤腿里掉出,骨碌到茶爷脚前。茶爷弯腰拾起古钱币,说,天热手滑,瞧瞧,这钱币滑落到你的腰间,你都没留意啊。快去还给胡老板吧,回来咱爷俩接着喝茶。壮汉呆立着,涨红了脸,接过钱币深深地给茶爷鞠个躬走了。
(12)夫人来收拾茶具,说,我看出来了,他是把钱币藏在肚脐眼里呀,不然裤子提那么高?
(13)茶爷站起身,背着手走出院门,说,我去叫华文华武来喝茶。
(14)华文华武是双胞胎兄弟,在老街开了间摄影工作室,去年兄弟俩的母亲去世,留下了一处房产,兄弟俩因为拆迁赔偿款的分配闹翻了,甚至还动了手。
(15)茶爷给兄弟俩倒上第一壶茶,说,在清朝啊,有位贤人叫王好古,他在《汤液本草》中说喝茶能清头目。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我这一壶茶,就有这个治疗头目不清的功效。来,喝喝茶。
(16)华文华武谁也不看谁,端起碗一饮而尽。
(17)茶爷说,头脑清楚点没有?头脑清楚就能想起点啥事情。你俩7岁的夏天,想起啥没?
(18)哥俩7岁的夏天,一起去河边玩耍,弟弟华武不小心滑落到河里,河水很急,华武扑腾着喊叫。哥哥华文见状,一跃跳下河,紧紧抓住弟弟的手不丢,幸好进货路过的茶爷把他俩拉了上来。
(19)茶爷说,华文,你小子也不会游水,还往河里跳。华文说,我是哥哥,我不让弟弟死。
(20)兄弟俩面对面,又喝了一碗清茶。
(21)茶爷换上第二壶茶,说,来尝尝乌龙茶。还是清朝啊,有个叫黄宫绣的人,在《本草求真录》里也说喝茶能治头目不清。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下午喝乌龙茶,健脾消食,让人神清气爽啊。你哥俩再想想17 岁,17岁的夏天,想起啥没有?
(22)华文华武17岁那年一起参加高考,哥俩都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哥俩家境窘迫,靠母亲打零工度日,供不起两个人上大学。弟弟华武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藏下,去打工赚钱,最后悄悄去卖血,给哥哥攒够上学的钱。茶爷知晓情况后,资助兄弟俩念完大学。
(23)茶爷说,骨肉之情的事,咋就都忘了?
(24)兄弟俩又喝了一碗茶,对望着,握住手,抱在一起,默默流泪到嚎啕大哭。
(25)茶爷喝口茶,起身背着手走出院门。
(26)老街有了新的俗语,茶爷请茶,你得有度量。
(选文有删改)
15. 选文写了四件茶爷所做的事情,选出你最有感触的两件加以概括。
16. 请赏析第(11)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7. 小说主要表现了茶爷的哪些特点?
18. 文中茶爷反复说“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 示例:教导偷古钱的壮汉,救起落水的华文华武兄弟,资俩兄弟念完大学,化解他们俩兄弟的矛盾。
16. 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生动描绘出壮汉内心的羞愧和对茶爷爷不说破他偷窃的事情的感激,从侧面表现了茶爷的智慧、宽容。
17. 对茶道非常了解、不计较个人利得失热心助人、重视亲情、深沉睿智、德高望重等。
18. 表层意思是要相信古人所说喝茶有清头目的功效,深层思是说信老人说的话,继承我们以亲情为重的传统美德。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采用“人+事”的方法加以概括。
根据文章第(11)段“壮汉站起身,就听见‘扑簌’一声,一枚金灿灿的古钱币从壮汉的裤腿里掉出,骨碌到茶爷脚前”,可概括为:茶爷巧用喝茶教导偷金币的壮汉;
根据文章第(18)段“哥哥华文见状,一跃跳下河,紧紧抓住弟弟的手不丢,幸好进货路过的茶爷把他俩拉了上来”,可概括为:茶爷救起落水的华文华武兄弟;
根据文章第(22)段“弟弟华武把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藏下,去打工赚钱,最后悄悄去卖血,给哥哥攒够上学的钱。茶爷知晓情况后,资助兄弟俩念完大学”,可概括为:华爷资俩兄弟念完大学;
根据文章第(23)和(24)段“茶爷说,骨肉之情的事,咋就都忘了?”“兄弟俩又喝了一碗茶,对望着,握住手,抱在一起,默默流泪到嚎啕大哭”,可概括为:茶爷化解他们俩兄弟的矛盾。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壮汉呆立着,涨红了脸”是神态描写,“接过钱币羞愧地给茶爷鞠个躬走了”是动作描写,根据文章(11)段“茶爷弯腰拾起古钱币,说,天热手滑,瞧瞧,这钱币滑落到你腰间,你都没留意啊。快去还给胡老板吧,回来咱爷俩接着喝茶”可知,茶爷给壮汉一个台阶下,没有拆穿他。这几句话写出了壮汉明白茶爷良苦用心后的羞愧之情,“鞠躬”表现了壮汉对茶爷的感激敬重。也表现出茶爷的智慧和宽容。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解答此题,可从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爱好习惯中,分析出其形象特征。
根据文章第(1)段“茶爷祖上三代在晋中老街经营杂货铺子,很有名望。茶爷好客,常请人喝茶”,可知茶爷热心肠,有威望;
根据文章第(7)段“茶爷满满地倒上一碗茶,说,这是家里人自己调配的凉茶,有夏枯草,金银花,荷叶,桑叶,甘草,蜂蜜,冰糖。清心败火,疏肝理气”,可知茶爷对茶道非常了解;
根据文章第(18)段“幸好进货路过的茶爷把他俩拉了上来”,第(22)段“茶爷知晓情况后,资助兄弟俩念完大学”,可知茶爷善良、不计较个人利益,热心助人;
在“壮汉藏金币”事件中,巧用喝茶让金币自然掉落。在“华氏兄弟消除误解”情节中,茶爷没有进行枯燥的说教,而是利用回忆往事来唤醒兄弟俩的亲情意识,从而化解矛盾。可见茶爷重视亲情、解决问题讲究方法,深沉睿智;
根据文章第(26)段“老街有了新的俗语,茶爷请茶,你得有度量”,可知茶爷在老街德高望重等。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
根据文章第(15)段“他在《汤液本草》中说喝茶能清头目。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茶爷说,头脑清楚点没有?头脑清楚就能想起点啥事情”,第(21)段“还是清朝啊,有个叫黄宫绣的人,在《本草求真录》里也说喝茶能治头目不清。先人说的话咱得信啊”,“你哥俩再想想17岁,17岁的夏天,想起啥没有?”表层上都是说要兄弟俩相信古人所说喝茶有清头目的功效,实际上是要兄弟俩相信老人的话,重视亲情。
第三部分 写作(19题 40分)
19.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生活中选择无处不在。学校公众号特设“做好人生选择题”专栏,请你以“那一刻的选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向公众号投稿,可以分享你或毫不犹豫、或举棋不定的种种经历,也可以讲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选择”故事。
要求:①结合生活经历,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②布局谋篇要思路清晰;表达有新意有个性;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例文:
那一刻选择
当我们仰望灿烂的星空,用冷静思索喧嚣的人生,用激动开启思想的大门,我不禁这样想:有时候,应该学会选择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一种美。
——题记
人的一生中,遇到的选择很多。就像我,在那一刻,选择了放弃。
静寂的考场中只听见笔与试卷接触的“沙沙”声。考生们有的埋头苦干;有的咬着笔杆,皱着眉头;还有的左顾右盼,似乎想从他人那里窃取一些答案。
而我却信心满满,悠闲地转着笔,用手托住头瞧着那些小儿科的题目。没过多久,半张试卷就留下了我秀丽的笔迹。哈!没想到这么简单,看来这次拿奖有望啊!我在心里暗自偷乐。可不料,正当我沾沾自喜时,我的笔却迟迟停留在一道解答题上。
这道题,老师好像讲过跟它类似的,怎么做来着?哎—那节课没认真听,咋办!这可是十分的题目啊!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粉碎了我的美梦!真是气死我也!
我呆呆地望着那道题,一筹莫展。这时,我的脑海里一直有个小人在呐喊:“既然做不到,那就抄吧!丢了这十分,你就拿不到奖了呀!那可是亏大了!再说了,抄了也没人知道。”
抄袭?是啊,这关乎到我的荣誉,我梦寐以求的理想。他说的有道理,我抄了也没人知道。可是——
“可是,你作弊是不对!即使你得到了答案,拿到了奖,但那都不是你的,是你抄来的!就算这次你没有得奖,可还有下次啊!考试只是检验你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而已。”又一个小人反驳道。
他说的也有道理,作弊是不对的,何必把荣誉看的那么重要呢?我在心里做着挣扎。最后,我一咬牙,跳过了那道题,继续往下答题。
很快,时间到了。我的试卷被收上去时,有一处是空白的……
是的。这次失败了下次还可以扳回来,但选择错了,你便会一直错下去。或许,如果那一刻,我选择了作弊,那以后我便学会了作弊。
尽管这次考试没有拿到奖,但我不后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关键词“选择”就是挑选;选取。人生要经历无数次的“选择”,也就会有无数次把握的机会。正确的选择可以造就生命中灿烂的前程;错误的选择可以毁掉生命的梦想而感受遗憾的苦果。因此,选择可能是欢娱的过程,也可能是痛苦的过程。“那一刻”,是时间上的限制,即时间是短暂的、瞬间发生的,可以写一天甚至更长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但你必须写到“那一刻”,而且“那一刻”之前的叙事都是为“那一刻”发生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服务的。温馨提醒:“那一刻”可以是一个细节,可以是一个特写镜头,还可以是一幅画,一个动人的场面,切记一定是“真善美”的凝聚,能带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的内容。所记叙的“那一刻”,必须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易写成记叙文。
(2)选材构思。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明确那一刻的选择是什么。如勇敢、坚强、诚信、公正、坚持、放弃等。然后扣住“那一刻”叙写有关的故事。具体写作时,可以采用层层铺垫的方法进行,抓住情感转变的特定情境和故事发展的特定阶段,或进行场面的描写,或做好气氛的渲染,重点记叙独特的心灵一颤——或毫不犹豫、或举棋不定的过程。从一个小的角度出发,重点写一个细节,一个情节,然后把它写深、写透,但是选取的内容一定是那些闪光的细节,借此写出自己真切的体会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须用黑色笔书写,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口语交际,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8页,总分100分,笔答题使用0,综合性学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