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一课一练
展开一、选择题
1.拥有百年历史的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因经营不善而连年亏损,被中国某钢铁集团收购,并在短期内扭亏为盈,成为了塞尔维亚第一大出口企业,优质钢材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读图,与在国内建厂相比,我国某钢铁集团收购斯梅代雷沃钢厂可以( )
A.提高技术水平B.加强企业间交流
C.扩大销售市场D.方便原材料供应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土地面积约为225万平方千米,耕地只占1.67%,但其是世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和沙特“2030愿景”持续深入对接框架下,中沙务实合作成果丰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沙特阿拉伯耕地比重小,其主要原因是( )
A.地表起伏大,平原面积小B.内流河为主,灌溉条件差
C.降水稀少,气候干旱D.人口少,劳动力短缺
3.中沙合作在沙特阿拉伯最不可能开展的项目是( )
A.开发水能资源B.修建道路和港口C.建石油化工厂D.商业房地产开发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4.从能源利用的角度看,“一带”和“一路”所经之处,共同且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
A.风能B.太阳能C.煤炭D.石油、天然气
5.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下,印度经济将继续快速增长。印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有( )
①国土面积大,自然资源丰富②与我国国土相邻,陆上交通便捷
③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④经济发达,资金充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一带一路”建设是圆梦之路,对密切我国与沿线国家间经济联系意义重大。通过与西欧国家的合作,我国可以( )
A.进口大量的石油资源B.输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C.出口先进的工业技术D.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
自由贸易区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在境内划出的一个特定区域,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为了改变经济落后状况,巴拿马于1948年建立科隆自贸区(下图)发展转口贸易(从各国进口商品再批发到拉美地区)。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的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转型发展了以运河航运为基础的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转型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
A.资金雄厚B.位置优越C.技术先进D.市场广阔
8.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科隆自贸区具有重要意义,在与其合作中,我国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雄厚B.市场广阔C.海运发达D.资源丰富
澜沧江发源于我国唐古拉山的东北坡,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千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湄公河上、下游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大。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澜沧江—湄公河上游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别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能资源开发B.水资源短缺 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C.海水倒灌严重 过度开采地下水D.生物链崩溃 获取利益过度捕捞
10.保护澜沧江—湄公河脆弱的生态环境,我国可以( )
A.增加植被覆盖以提高流域水质B.设立专门机构对流域统一管理
C.均衡分配流域上游的水电资源D.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吉木乃口岸是为数不多的面向第三国开放的中哈边境口岸,来自中、哈、蒙、俄四国的商旅汇集于此开展边境贸易,形成边贸市场。2008年,边贸市场由口岸附近迁往吉木乃县城。下图是吉木乃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甲处相比,吉木乃成为中、哈、蒙、俄四国边贸口岸的优势是( )
①地形平缓 ②气候湿润 ③位置优越 ④交通便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边贸市场由口岸迁往吉木乃县城是因为县城( )
A.土地价格较低B.国际市场广阔C.距离边境较近D.基础设施完备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丝绸之路”沿线的许多古文明中心消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现代铁路的兴起B.自然环境的恶化C.中外文化的融合D.交流物质的短缺
14.目前,乌鲁木齐、喀什等城市新的发展机遇是( )
A.西气东输工程建设B.西部经济大开发政策
C.共建“一带一路”经济带D.经济特区的建立
15.与陇海一兰新铁路东段所经区域相比,西段所经区域的经济发展优势是( )
A.资源丰富B.人才充足C.科技发达D.交通便利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是世界上主要的热带雨林分布区,大部分地区无人居住。刚果盆地沼泽区域有大量泥炭存在,泥炭地被认为是最大的陆地碳储库。在被水覆盖的区域,植物(碳)在缺氧条件下被储存,这个从空气中清除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叫作碳汇。近年来,中国与刚果盆地地区国家的碳汇合作不断加强。下图示意刚果盆地局部地区等高线。
(1)描述刚果盆地植被特征。
(2)从植被和水的角度分析刚果盆地泥炭的形成条件。
(3)简述中国与刚果盆地地区国家的碳汇合作给当地带来的综合效益。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拉曼高铁连接麦加与麦地那,是我国企业在海外参建的世界首条穿越沙漠地带的高铁。该高铁途经赛拉特低山丘陵(含山前侵蚀平原区)、红海海滨平原区、赛拉特山间平原区等地形地貌。高铁沿线地表起伏较大且多为松散的厚砂层,主要由红色的砂粒组成。图为哈拉曼高铁及阿拉伯半岛区域图。
(1)从自然条件方面,简述哈拉曼高铁建设中遇到的困难。
(2)说出承建哈拉曼高铁对我国的好处。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作为中国和巴西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是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承载了诸多意义。
材料二巴西是世界上环保法规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环保内容完整写入宪法的国家。在项目的施工建设中,国网巴控公司主动更改线路161处,设计高塔200多基。美丽山二期工程输电距离长达2538公里,工程建设工期长达三年,成为巴西近年来第一个零环保处罚的大型工程。左图示意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右图示意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线路。
(1)结合材料,分析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脆弱的原因。
(2)该工程沿线物种丰富度不减反增,请说明理由。
(3)该工程被誉为“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典范项目,简述该项目对中巴两国的影响。
19.课堂探究
【情境】
中欧班列是指往返于中国与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集装箱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铺划了西中东3条通道中欧班列运行线: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
截止2018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已突破9000列,运送货物近80万标箱,国内开行城市48个,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运输网络覆盖亚欧大陆的主要城市。下为中欧班列线路示意图。
【问题】
(1)中国与西欧地区的货物运输主要有海动、空运和陆路铁路运输三种运输方式。简述与海运相比,中欧班列的突出优点。
(2)分析中欧班列停靠城市多集中在欧洲的原因。
(3)简述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区域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详解】从题干信息可知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因经营不善而连年亏损,被中国某钢铁集团收购,并在短期内扭亏为盈,说明该企业在被中国钢铁集团收购前技术水平不高,对提高技术水平没有作用,A错误;中国钢铁集团和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相距太远,不利于加强企业间交流,B错误;中国在当地收购钢铁厂可以规避贸易壁垒,扩大欧洲消费市场,C正确;原材料供应和我国国内相比没有多少优势,D错误。故选C。
2.C 3.A
【解析】2.由图可知,沙特阿拉伯地形以高原为主,等高线较稀疏,地表起伏不大,A错误;该国河流多注入海洋,以外流河为主,B错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因此耕地少,C正确;人口少、劳动力短缺对该国耕地数量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3.区域合作的目的是要优势互补,沙特阿拉伯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因此建石油化工厂有可能是合作项目,C不符合题意;沙特阿拉伯交通建设和商业房地产开发较为落后,我国交通建设和建筑业的技术水平较高,可以在交通和港口以及商业房地产开发上开展项目,B、D不符合题意;沙特阿拉伯境内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水能资源匮乏,因此,中沙合作最不可能开发水能资源,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沙特阿拉伯是西亚的国家,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降水少,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该国石油资源丰富,以石油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是该国发展的主要经济模式。
4.D 5.C 6.D
【解析】4.根据图示可知,“一带”和“一路”都经过中亚、西亚等地区,这些地区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自然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大,有利于参与一带一路贸易,推动经济发展,①正确;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利于参与全球分工,③正确;印度虽然与我国国土相邻,但是相邻区域地形复杂、海拔高,陆上交通不便捷,印度经济较为落后,国内资金不充足,②④错误;故选C。
6.西欧经济发达,通过与西欧合作,我国可以拓宽产品的销售市场,D正确;欧洲经济发达,石油的需求量较大,石油资源匮乏,我国不会从欧洲进口大量的石油资源,A错误;我国距欧洲远,且欧洲需要的劳动力技术水平高,我国不宜输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B错误;欧洲的经济、工业技术水平高于中国,C错误;故选D。
【点睛】“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7.B 8.A
【解析】7.由材料“20世纪70年代,拉美地区陆续建立新的自贸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隆自贸区转型发展了以运河航运为基础的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可知,科隆自贸区转型发展的有利条件是位于巴拿马运河附近,以运河为基础发展了金融、保险、通讯等产业,地理位置优越,B正确;巴拿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资金和技术力量不足,AC错误;与市场因素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8.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科隆自贸区具有重要意义,在与其合作中,我国的主要优势是资金雄厚,A正确;由材料“自由贸易区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在境内划出的一个特定区域,给予特殊优惠税收和监管政策”可知,我国与自贸区的合作与我国市场广阔关系不大,而是通过自贸区将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到国际市场,B错误;与我国海运发达关系不大,C错误;我们和科隆自贸区的合作是通过自贸区进口拉美国家的资源,出口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因此不是利用我国丰富的资源,D错误。故选A。
【点睛】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的一片区域。但是,各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来自非成员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有的自由贸易区只对部分商品实行自由贸易,如“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内的自由贸易商品只限于工业品,而不包括农产品。这种自由贸易区被称为“工业自由贸易区”。有的自由贸易区对全部商品实行自由贸易,如“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区内所有的工农业产品的贸易往来都免除关税和数量限制。
9.A 10.D
【解析】9.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地区其地势落差大,水量丰富,近些年来伴随着水能资源的不断开发,修建大量水利工程,影响部分洄游鱼类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选项正确。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地区,其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丰富,并未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B选项错误。上游地区位于高山峡谷地带,不能受到海水倒灌的影响,C选项错误。上游地区其河流流速较快,不适宜捕捞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并未存在过度捕捞的现象,D选项错误。故选A。
10.澜沧江—湄公河是国际性河流,穿过我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为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应加强与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制定行之有效的相关治理办法, D选项正确。增加植被覆盖可以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的加剧,但全流域水质的提高还应减少人类污染的排放,加强对全流域的监管,排除A选项。由于澜沧江—湄公河属国际性河流,我国设置专门机构,无法对全流域进行统一管理,B选项错误。本题旨在考查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均衡分配流域上游的水电资源,无法起到对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作用,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境河流之一,分别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个国家。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境外段称为湄公河。自古以来,以澜沧江—湄公河为纽带,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山水相邻、人文相亲、往来密切。今天,六个国家仍有约6千万人的生活与这条河流息息相关。由于主要处于热带季风气候,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近年来,伴随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澜沧江—湄公河及其周边的干旱和洪水等灾害正不断增多,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11.B 12.D
【解析】11.读图可以判断,甲处位于多条河流的源头,应为山地(阿尔泰山地),地形崎岖,吉木乃县城位于河谷地带,地形较为平坦,①正确;根据该地气候特征,甲处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比地势较低洼的吉木乃县城更为丰富,气温更低,气候更为湿润,②错误;由图可以看出,甲处位于哈、俄、中三国交界处,地理位置更优越,有利于边境贸易开展,③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地位于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吉木乃县城有国际公路经过,交通更为便利,④正确。故选B。
12.与周边地区相比,吉木乃县城人口密集,占地规模较大,土地价格应该较高, A错误;吉木乃县城位于我国境内,属于一个边境小城,口岸和县城对应的国际市场无差异,B错误;与边境口岸相比,吉木乃县城位于我国境内,距离边境较远,C错误;与边境口岸相比,吉木乃县城建设历史较长,城市基础设施更为完善,D正确。故选D。
【点睛】吉木乃县地处中哈俄蒙四国交界区,吉木乃口岸一关通三国,是当前新疆北部通关条件最成熟、交通最完善的口岸之一,是中哈俄国际道路运输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疆段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13.B 14.C 15.A
【解析】13.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当时的自然环境较好。但是人口增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增多,特别是植被的破坏,使得沿线荒漠化不断扩大,因此许多古文明中心被风沙淹没,逐渐衰落消亡,B正确。现代铁路的兴起、中外的融合是能够推动古代文明的发展,因此AC错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不会出现物资短缺,因此D错误。故选B。
14.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为乌鲁木齐、喀什等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C正确。西气东输工程是把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以及境外的天然气向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乌鲁木齐和喀什不是资源的供应地,西气东输给其带来的发展机遇不大,A错误;西部大开发政策是1999年提出实施的,2010年国家在喀什建立经济特区,对于乌鲁木齐、喀什来说不是最新的目前的发展机遇,BD错误。故选C。
15.陇海一兰新铁路东段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西段位于西北内陆地区。西北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是资源丰富,例如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广阔的土地资源、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等,A正确。相比西段地区,陇海-兰新铁路东段所在地区是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和东部经济地带,经济比较发达,人才充足,科技力量雄厚,交通便利,故BCD错误。故选A。
【点睛】“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6.(1)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茂盛,植被残体多;土壤湿度大,水域面积广,植被残体被水覆盖,隔绝空气,不易被分解。
(3)生态效益:沼泽固碳释氧,维护全球碳氧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发挥泥炭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社会经济效益:带动碳汇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收人,提升泥炭沼泽保护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通过刚果盆地相关图文资料,考查了植被特征、土壤的形成、碳排放及能源利用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闸释地理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考查。
【详解】(1)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对应为热带雨林植被,其特征为:植物全年生长旺盛,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2)由材料“在被水覆盖的区域.植物(碳)在缺氧条件下被储存”可知,泥炭沼泽形成的条件,一是有大量植物残体,二是被水淹没,长期处于缺氧环境。刚果盆地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沼泽植被茂盛,植被残体多;土壤湿度大,植被残体长年被被水覆盖,隔绝空气,处于缺氧环境,不易被分解。
(3)由材料“泥炭地被认为是最大的陆地碳储库”可知,开展沼泽泥炭碳汇合作,会带来生态效益:沼泽固碳释氧,维护全球碳氧平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发挥泥炭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中国参与刚果盆地泥炭沼泽碳汇合作,也会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中国与刚果盆地地区国家的碳汇合作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在合作中可以提升泥炭沼泽保护水平,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17.(1)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干燥,会导致材料受损;沙尘暴和风沙灾害频发,破坏铁路设施;沙质地基不稳定,沿线地形起伏大,铁路建设难度大。
(2)促进我国与沙特国家的经贸发展,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分析】本题以哈拉曼高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与布局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哈拉曼高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特征高温少雨,温度高、干燥,会导致路基和桥梁的材料受到损害,甚至出现龟裂等情况;沙漠环境下,沙尘暴和风沙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会对铁路设施带来很大破坏;高铁沿线地表起伏较大且多为松散的厚砂层,地质条件复杂,沙质地基不稳定,会对铁路建设带来很大的难度。
(2)承建哈拉曼高铁对我国的好处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分析。承建项目能够深入当地社会,能够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与沙特国家在经贸、文化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有利于拓展中国的市场和贸易机会。沙漠高铁的成功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国高铁技术的发展,也是将中国高铁推向世界的靓丽名片,可扩大品牌知名度。
18.(1)热带雨林土壤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容易遭受人类破坏;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很快丧失,地表植物很难恢复。
(2)巴西环保法律法规健全,民众环保意识强烈,政府监管严格;中方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尊重巴西环保要求,主动履行环保责任与义务;采取对破坏的森林进行恢复,对濒危动物进行迁移和保护等措施。
(3)中国方面:加快中国产业链和技术链输出,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将人类命运共同体(多元文化相通共融等)这一价值理念更广泛传播;树立了大国形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为生态脆弱地区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巴西方面:提升巴西输电技术和管理水平,有效缓解巴西电力资源远距离输送问题;保障东南地区能源供应,促进巴西能源绿色转型;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分析】本题以巴西特高压输电线路和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质流动为材料,设置两道题目,涉及热带雨林的气候环境、“一带一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详解】(1)读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图可知,热带雨林中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生物体内;热带雨林因为纬度低,气温高,微生物分解旺盛,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快,土壤养分储量小;热带雨林地区终年多雨,淋溶作用较强,土壤中的养分遭受淋溶而很快丧失;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肥力低,同时存在不合理砍伐和破坏植被的现象;大多数养分存在于生物体内、土壤养分含量低和人类不合理活动致使热带雨林自我调节能力差,在遭受破坏后很难恢复,生态系统脆弱。
(2)由材料“巴西是世界上环保法规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环保内容完整写入宪法的国家”可知,巴西对于环保十分重视,国家利用政策手段加强环境立法,巴西民众的环保意识较高;材料中提及“工程建设工期长达三年,成为巴西近年来第一个零环保处罚的大型工程”,可知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格外注重沿线物种和生态环境保护;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线路由中国和巴西两国共同合作完成,中方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尊重巴西的环保要求,尊敬自然、积极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工程沿线物种丰富度不减反增,可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除了格外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之外,还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积极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和对濒危物种进行人工干预性保护。
(3)美丽山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作为中国和巴西在能源领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对我国来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了产业链和技术的输出,提升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利于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该项目进一步印证了我国特高压技术已经走向成熟;我国电网技术标准在国际市场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工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对巴西来讲,将亚马孙河流域丰富的水电资源送至东南部的负荷中心,解决了远距离输电的问题;能够促进巴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保障巴西能源安全稳定;促进中巴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学习,提升了巴西输电技术和管理水平,利于巴西电网的稳定运行;带动巴西电力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点睛】热带雨林系统中,土壤贫瘠的根本原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热带雨林是高温多雨的气候,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19.(1)运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受自然环境影响小,连续性好;能覆盖较多的内陆地区。
(2)中国与欧洲的贸易量大、商品结构互补性大;途径的欧洲国家经济发达,能提供更多的货源和更广阔的市场。
(3)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加强沿线各国的联系,扩大贸易市场,促进各国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各国优势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沿线地区的就业机会,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分析】本大题以中欧班列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不同的运输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具体可分为运量、运费、速度、灵活性、连续性、稳定性等。中欧班列属于铁路运输,与海运相比,运距短、速度快;海运易受天气状况影响,而铁路运输安全性高;铁路受自然环境影响小,连续性好;能覆盖较多的内陆地点。
(2)中欧班列停靠城市主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运输需求等。中欧班列是货运专列,中国与欧洲的贸易量大,商品结构互补性大;途经的欧洲国家经济发达,货运需求量大,能提供更多的货源和更广阔的市场。
(3)中欧班列的开通对沿线区域发展的意义主要从社会、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中欧班列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由材料可知,运送货物近80万标箱,可加强沿线各国的联系,扩大贸易市场;中欧班列可促进沿线各国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各国优势产业发展;交通建设、经济贸易的发展,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强沿线地区的就业机会,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精品课堂检测,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44《国际合作》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44《国际合作》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国际合作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四节 国际合作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四节 国际合作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