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育青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表面已经超过“两周年”了,为我国创下很多火星探索成就。下列火星探测目标与化学有关的是
A. 探测火星空间环境B. 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
C. 获取火星表面三维影像D. 分析火星表面元素含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探测地月空间环境是物理的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B、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是地理的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C、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是地理的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D、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是化学的研究范畴,符合题意。
故选:D。
2. 按照规程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A. 加入粉末药品B. 称量固体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杏 MXSJ663 低至0.3元/份C. 固液混合加热D. 滴加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倾斜,然后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立,该选项操作正确;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且天平的精确度为0.1g,不能称量12.25g的药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A。
3. 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一定量的硫在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熄灭后冷却至室温
B. 少量的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熄灭后冷却至室温
C. 足量的铁在盛有一定量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熄灭,并冷却至室温
D. 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定量的硫在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压强增加,虽然消耗了氧气,但是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化学方程式为:,每消耗1分子的氧气,生成1分子的二氧化硫,装置内压强不变,熄灭后冷却至室温,装置压强不变,故A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由于消耗了氧气,最终气压低于原气压,故B不符合题意;
C、铁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由于消耗了氧气,最终气压低于原气压,故C不符合题意;
D、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氧气不足,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每消耗1分子的氧气,生成2分子的一氧化碳,所以最终气压会大于原气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工业上可利用Fe3O4和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①反应I:2Fe3O46FeO+O2↑
②反应II:3FeO+H2OFe3O4+H2↑
A. 上述流程中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B. 理论上,每产生32gO2,消耗水的质量为36g
C. 相较电解水制氢而言,该方法具有节约能源,产品易分离的优点
D. 2.9g可能由Fe、FeO、Fe2O3、Fe3O4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中,铁元素质量为2.1g,则混合物中一定含Fe3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 Fe3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2、+3,FeO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所以上述流程中有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此选项正确;
B. 由流程图可知,水与氧气的对应关系为:2H2O~O2理论上,则每产生32gO2,消耗水的质量为36g,此选项正确;
C. 相较电解水制氢而言,该方法不需要通电,利用太阳能,节约能源,产品Fe3O4为固体,H2为气体,产品易分离,此选项正确;
D. 2.9g混合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g:(2.9g-2.1g)=21:8,其中FeO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16=7:2,Fe2O3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2):(16×3)=7:3,Fe3O4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3):(16×4)=21:8,7:2>21:8>7:3,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则混合物中一定含Fe2O3,此选项错误。
故选D。
5. 某小组以图1装置用CO夺取CuO中的O来制取Cu,同时生成CO2。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固体物质的XRD图如图2所示(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体物质是否存在,不同固体出现的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00℃时,固体产物只有Cu
B. 实验中,随着温度的升高,CuO先全部转化为Cu2O,再转化为Cu
C. 取32gCuO放在图1管中,当全部转化为Cu时,生成CO2的质量8.8g
D. 取32gCuO放在图1管中,在一定温度下实验,最终得到固体产物Cu和Cu2O的混合物总质量为27.2g,则生成的CO2质量为13.2g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400℃时,固体中含有CuO、Cu2O和Cu,故A说法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实验中,随着温度的升高,CuO先转化为Cu2O和Cu,Cu2O再转化为Cu,故B说法错误;
C、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17.6g,故C说法错误;
D、取32gCuO放在图1管中,在一定温度下实验,最终得到固体产物Cu和Cu2O的混合物总质量为27.2g,固体质量减少的质量即为一氧化碳得到氧元素的质量:32g-27.2g=4.8g,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则有,,解得y=13.2g,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6.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项归纳合理的是
A. 化石燃料B. CO的化学性质
C. 硫元素的化合价D. 水的净化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错误;
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一氧化碳不能与金属反应,故错误;
C、硫化氢中,氢元素显+1价,硫元素显-2价;硫是一种单质,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零;硫酸中,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所以硫元素显+6价,故正确;
D、水的净化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电解不属于净化水的方法,故错误。
故选C。
7. 将质量均为10g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有2种金属剩余,则它们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镁、铁、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的金属单质完全反应时,镁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大,消耗的酸最多,锌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最小,消耗的酸最少,反应完成后有2种金属剩余,则剩余金属为镁和铁,说明镁与铁已将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锌完全反应,但硫酸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少于镁、铁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又金属活动性为镁>锌>铁,故选B。
8. 兴趣小组同学使用电解饱和石灰水验证水的组成,如图,实验过程中发现电解器(石墨电极)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出现浑浊的猜想最不可能的是
A. 氧气与碳棒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饱和溶液随着水的减少氢氧化钙析出
C. 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 氢氧化钙与空气中接触造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过程中电解饱和石灰水生成的氧气与碳棒反应生成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中电解饱和石灰水,饱和溶液随着水的减少氢氧化钙析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不符合题意;
C、实验过程中电解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反应放热,氢氧化钙析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不符合题意;
D、若是氢氧化钙与空气中CO2接触造成的,则实验前电解器(石墨电极)中石灰水就应变浑浊。所以不能是氢氧化钙与空气中CO2接触造成的。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D。
9.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①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气能溶或易溶于水。
B. 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C. ③既可探究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 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又可说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中结合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①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气能溶或易溶于水,故选项正确;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实验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故选项正确;
C、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实验③既可探究 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 CO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选项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实验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又可说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0. 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常用于制作糕点、馒头的发泡剂。某同学为探究发酵粉样品中的质量分数,他取样品20.0g,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发酵粉样品(20.0g)固体A(16.9g)固体B(14.9g)
注:①
②假设样品中除之外的其他成分加热不发生变化,也不与盐酸反应,直接进入固体B中。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加热产生的质量为3.1g
B. 固体A中含有的质量为5.3g
C. 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B中含有剩余的
D. 根据实验数据无法计算出样品中的的质量分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加热产生H2O和CO2的质量为20.0g-16.9g=3.1g,故A错误;
B、设加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 ,,,x=5.3g,则固体A中含有Na2CO3的质量为5.3g,故B正确;
C、HCl易挥发,则蒸发结晶得到的固体B中不可能含有剩余的HCl,故C错误;
D、分析,NaHCO3+HCl=NaCl+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可得如下关系NaHCO3~NaCl,设原固体中NaHCO3的质量为y,则有
,,y= 16.8g,则原发酵粉样品中的NaHCO3的质量分数为,故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0分)
11.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2023年6月1日投放使用,截至11月中甸已累计封存二氧化碳超过2000万立方米。这是继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领域从无到有重要突破之后的又一重要节点,为后续CCS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未来‘岸碳入海’的技术支撑和现实条件。
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是指将采油过程中伴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并且“封存”在海底的工程,其原理是通过高碳原油生产井、生产处理系统、二氧化碳压缩机等设备,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分离,进行加压和干燥,使之变成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超临界状态,(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态二氧化碳,粘度小,流动快,接近气态二氧化碳。)最后通过回注井将二氧化碳回注至海床之下的咸水层中,实现长期稳定封存。
(1)我国宣布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封存与“碳转化”是买规“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选择。“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_(写化学式)。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属于________(“碳中和”,“碳封存”与“碳转化”)
(2)①下列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组成不同
B.超临界二氧化碳容易燃烧
C.同等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输送量比二氧化碳更大
D.超临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条件下,条件改变,状态改变
②为了防止对输送管道内部造成腐蚀。输送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管道材料采用不锈钢或低铬钢等,同时对二氧化碳进行干燥处理。请分析二氧化碳需要干燥的原因___________。
(3)利用二氧化碳资源开发化工原料,合成化工产品,有着广阔的前景。
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新型电解装置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甲酸(HCOOH),同时生成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CO2 ②. 碳封存
(2) ①. CD ②.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与不锈钢或低铬钢发生反应
(3)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中和”中的“碳”是指二氧化碳,“低碳”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故填:CO2;
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是指将采油过程中伴生的二氧化碳“捕获”并且“封存”在海底的工程,故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属于碳封存;
【小问2详解】
①A、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二氧化碳的一种特殊状态,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超临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相同,均是由C、O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超临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符合题意;
C、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态二氧化碳,粘度小,流动快,接近气态二氧化碳,故同等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输送量比二氧化碳更大,符合题意;
D、超临界二氧化碳是通过加压和干燥得到的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超临界状态,存在于特定的条件下,条件改变,状态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CD;
②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与不锈钢或低铬钢发生反应,所以需要对二氧化碳进行干燥处理;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酸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母体,人类智慧与黄土大地孕育的农耕文明是黄河文明长盛不衰的根基。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黄河流域出土阳燧(铜制的凹面镜)见证了黄河文化的悠久历史,使用时将凹面镜对着阳光,把艾绒放于焦点部位引火。铜可以被敲打成铜镜,是利用了金属物理性质中的______,用艾绒而不用其它木材取火是因为______(从燃烧条件作答)。
(2)黄河流域出土的铁犁标明冶铁技术的成熟,古法炼铁是用木炭和赤铁矿(主要成分)高温下反应,写出此过程中有铁生成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泥沙粒径大于0.06mm的颗粒含量越高,滴头越易堵塞,结合表中相关数据你认为砂石过滤器中滤料直径应选______mm。
【答案】12. ①. 延展性 ②. 艾绒的着火点低,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容易燃烧
13. (或)
14 1.00~1.70
【解析】
【小问1详解】
铜可以被敲打成铜镜,是利用了金属物理性质中的延展性;用艾绒而不用其它木材取火是因为艾绒的着火点低,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容易燃烧。故填:延展性;艾绒的着火点低,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容易燃烧。
小问2详解】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或)。
【小问3详解】
泥沙粒径大于0.06mm的颗粒含量越高,滴头越易堵塞,结合表中相关数据可知砂石过滤器中滤料直径应选1.00~1.70mm,因为该范围0.06mm颗粒去除率高。故填:1.00~1.70。
13. 废旧酸性锌锰干电池结构及主要成分示意如图。
某兴趣小组拟采用如下方法回收其中的几种物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回收废旧干电池可以减少固体废弃物和__对环境的污染。
(2)实验室进行操作1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3)固体B回收后常用作化肥,则检验固体B中阳离子的方法是:______。
(4)回收过程中要除去溶液D中过量的H2O2后才能进行后续操作,如利用流程中的物质达到此目的,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重金属离子
(2)漏斗 (3)取样,加氢氧化钠(碱)溶液,加热,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4)加入固体C直到无气体产生,过滤
【解析】
【小问1详解】
废旧干电池含有重金属离子,回收可以减少重金属离子对环境的污染;故填:重金属离子;
【小问2详解】
操作1将固体和液体分开,所以操作1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漏斗;
【小问3详解】
干电池的填充物中含有氯化铵,溶解后进入溶液A,所以固体B用作化肥,为氯化铵,验证铵根离子可以,取样,加氢氧化钠(碱)溶液,加热,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故填:取样,加氢氧化钠(碱)溶液,加热,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小问4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所以要除去溶液D中过量的H2O2,可以加入固体C直到无气体产生,过滤;故填:C加入固体直到无气体产生,过滤。
【分析】
【点睛】
14.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⑦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_(填序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小明设计了A装置(如下图)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其优点是__________。
(4)为了解“装置A优点”的原因,在装置A中连接压强传感器(如图B),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如图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 ab段长颈漏斗中液面逐渐上升
B. 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
C. c点的对应操作是打开活塞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①②⑥⑦ ②.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AB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⑦为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用固液常温型,选⑥锥形瓶做发生装置,用⑦长颈漏斗添加液体,②双孔塞出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用①集气瓶,故填①②⑥⑦;
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装置A带有多孔隔板和止水夹,关闭止水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排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小问4详解】
A、关闭活塞时,由于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则装置压强增大,液体会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则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逐渐上升,该选项说法正确;
B、当固体和液体分离时,反应停止,装置中压强不变,则bc段石灰石与稀盐酸脱离接触,该选项说法正确;
C、c点后压强减小,说明此时打开活塞,装置中的气体排出,压强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C。
15.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实验时偶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气(Cl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猜想假设】
(1)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______。
【实验探究】
(2)请完成下列表格。
【反思评价】
(3)同学:方案Ⅰ的操作有不合理的地方,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
(4)老师:不需要另外进行实验操作,就能排除猜想一,理由是______。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
【拓展应用】
(5)若取氯酸钾(m克)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呈现紫红色。通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二氧化锰参与了该化学反应过程,则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该反应得到的氧气质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单独分解m克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
【答案】15. 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16. ①. 一 ②. 复燃 ③. 变蓝
17. 利用排水法收集
18. 氧气是无味的气体
19. 小于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K、Cl、O、Mn,故生成的气体可能为氯气,也可能为氧气,也可能为氧气和氯气的混合物,故猜想三:该气体为O2和Cl2的混合物;
【小问2详解】
根据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气体中有氧气无氯气,故猜想一成立;若猜想三成立,则气体同时含有氧气和氯气,故现象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小问3详解】
方案I用排水法收集,而氯气能溶于水,会导致氯气溶于水不能被检测到,故填:氯气能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会影响实验;
【小问4详解】
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氧气无色无味,不可能是纯氧气,故填:氧气是无味气体;
【小问5详解】
若取氯酸钾(m克)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滤液呈现紫红色(反应生成了高锰酸钾)。通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二氧化锰参与了该化学反应过程,则结合上述实验结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一种固体(高锰酸钾)和两种气体(氯气和氧气),该反应得到的氧气质量小于单独分解m克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因为单独分解m克氯酸钾时,氧元素完全转化到氧气中,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高锰酸钾、氯气和氧气时,氯酸钾中的部分氧元素转化到氧气中,故填小于。
16. 曹州古城重修期间,工人在挖据地基时挖出了一具铁犁,初步判断为生铁制品,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该铁犁含铁量进行如下实验:取5g该样品(锈蚀部分已打磨)加入烧杯中,分六次向其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溶液,每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为10g,每次反应后测定剩余样品的质量,数据如下:
求:
(1)生铁样品中单质铁的百分含量_________。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96% (2)由题意知:10g 稀盐酸消耗掉铁的质量为:5g-3.88g=1.12g
解: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4.6%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6%
【解析】
【小问1详解】
生铁是铁的合金,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样品减少的质量为样品中铁的质量,故生铁样品中铁的百分含量:;
【小问2详解】
见答案。砂石过滤器中滤料直径mm
0.06mm颗粒去除率
1.70~2.35
51.5%
1.00~1.70
61.1%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Ⅰ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气体,分别标号A、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气体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气体中。
木条复燃,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猜想______成立。
方案Ⅱ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两瓶气体,分别标号A、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气体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气体中。
木条_____,淀粉碘钾试纸_____。
猜想三成立。
加入批次
1
2
3
4
5
6
加入盐酸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剩余样品质量
3.88g
2.76g
1.54g
0.42g
0.2g
0.2g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育新中学、育华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育新中学、育华德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题,科学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