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3.
4.碳中和指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净排放为零。即通过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方式抵消全部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请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
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D.减少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复分解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______。
A.与反应
B.镁与稀硫酸反应
C.氢气还原氧化铜
D.酸碱中和反应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
B.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焓变大于生成等量的气态水
C.已知:,则
D.16g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热,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反应分两步进行①;②。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
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能发生爆炸性自燃,生成和液态。已知室温下自燃放出热量。请写出自燃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氢能”将是实现碳中和的理想能源,利用硫-碘热循环法制取氢也是化学家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过程分三步进行:
写出硫-碘热循环法制取氢气的总化学方程式,并对该法制氢的优劣和前景进行分析______。
5.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的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钠也是人体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钠的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按图所示方法来收集产生的气体,需将钠包好,再放入水中。取相同质量的钠按下列两种情况:
①用铝箔包住钠、②用铜箔包住钠。则收集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的关系是______。
A.二者收集气体一样多
B.①收集气体体积较大
C.②收集气体体积较大
D.无法确定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______。
A.和
B.Na和
C.NaOH与
D.碳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逐渐变暗,发生的反应为
B.Na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与完全反应,生成7g产物时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D.将少量Na投入到稀的溶液中,会析出红色金属
某同学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实验Ⅰ、Ⅱ盐酸足量且固体质量相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 填装置序号。
实验Ⅲ、Ⅳ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写出所发生的共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_。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
是中学化学常用的强氧化剂,除了能与、反应外,还可与其他还原剂如、C发生反应,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与的反应情况,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
该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实验开始时,先打开 a、b产生氢气,一段时间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目的是______。
实际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熔化后,很快变成白色粉末,但干燥管内硫酸铜并未变成蓝色。则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出于实验安全考虑,实验结束时______。
A.应先关闭活塞b,再移去酒精灯
B.应先移去酒精灯,再关闭活塞b
C.A、B均可以
答案和解析
1.【答案】第三周期Ⅳ电子层数 强于 硫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
【解析】解: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故答案为:B;
某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3个,则最外层电子数为5,核电荷数为7,为N元素,与该元素同一主族的短周期元素是P,
故答案为:P;
电子层数三个,原子半径最大,C和O的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C、O、Na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故答案为:;
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Ⅳ,
故答案为:14;第三周期Ⅳ;
①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是Na,
故答案为:Na;
②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C,
故答案为:C;
③非金属性越强,形成氢化物稳定性越强,第三周期中,简单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最好的是:HCl,
故答案为:HCl;
①从原子结构角度分析,C、N、O、F四种元素处于同一行,是由于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
故答案为:电子层数;
②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5,氮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为,其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在表中所列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氯元素,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故答案为:;;;
③同一主族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所以Cl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Br元素,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溴,其转移电子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强于;;
中可以得到原子序数为16,价电子排布,硫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
故答案为:硫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
根据化学史知识进行分析;
某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3个,则最外层电子数为5,核电荷数为7,为N元素;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大;
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周期序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族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①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
②碳元素形成有机物的种类多;
③非金属性越强,形成氢化物稳定性越强;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②氮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价,形成氢化物为共价化合物,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③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溴单质和氯化钠,结合电子守恒标注电子转移;
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的具体信息如图示例,从中可以得到相对原子质量、价电子排布式、原子序数等。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侧重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物质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综合性较强,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题目难度不大。
2.【答案】分子 Ar KCl或CaS 离子 能 第七周期第Ⅶ族 CD
【解析】解:与S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属于分子晶体,
故答案为:分子;
与反应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根据②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②为Ar;Ar核外电子数有18个电子,则含有18个电子的简单离子有、、、,可组成化合物:KCl或CaS等,含有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故答案为:Ar;KCl或CaS;离子;能;
点燃时Fe与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溶液中Fe能将还原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能与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单质和HCl,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反应的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号元素为第七周期零族元素,⑥为117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Ⅶ族;
A.常温下、为气体,为液态,为固态,根据递变性可知,117号元素在常温下为固态,故A错误;
B.HF、HCl、HBr、HI的稳定性依次减弱,则117号元素的氢化物稳定性比HI还弱,故B错误;
C.、、、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则117号元素的形成的离子还原性也很强,故C正确;
D.同一主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半径大于⑤,故D正确;
故答案为:第七周期第Ⅶ族;CD。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Ar、③为Na、④为S、⑤为Cl,⑥为117号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与S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
与反应生成;
根据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Ar核外电子数有18个电子,则含有18个电子的简单离子有、、、;由阴阳离子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物质可导电;
点燃时Fe与反应生成;溶液中Fe能将还原为;
非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可作为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根据118号元素的位置推断⑥号11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同一主族元素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关键是理解圆形元素周期表与常见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发散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元素周期律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题目难度中等。
3.【答案】
【解析】
4.【答案】该循环反应生成的和可循环使用,可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但是该方法需要加热,耗能大,如果能用太阳能加热,可有较大应用前景。
【解析】解: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能大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故A正确;
B.食品添加剂能够改善食物的品质,防止食物变坏,对人体健康有利,但需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含量,故B错误;
C.因废电池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非常严重,所以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故 C正确;白色污染是指废旧塑料制品带来的污染,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能防止白色污染的产生,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与反应是吸热反应,也是碱和盐反应的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
B.镁与稀硫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B错误;
C.氢气还原氧化铜属于置换反应,吸热反应,故C正确;
D.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焓变=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与反应条件无关,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的条件下是相同的,故A错误;
B.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中气态水比液态水的能量高,则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液态水比生成等量的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故B错误;
C.若,由于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的反应放出热量,则稀硫酸与稀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16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1ml,则表示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解:由反应分两步进行:①;②可以看出,是放热反应,A和B的能量之和大于C;由①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的能量大于,②是放热反应,X 的能量大于C,图象D符合,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则燃烧放出的热量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由题意知:反应物为:,,,生成物为:HI,,故方程式为:,可分解为,,,和可循环使用,可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但是该方法需要加热,耗能大,如果能用太阳能加热,可有较大应用前景
故答案为:和可循环使用,无污染,可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但是该方法需要加热,耗能大,如果能用太阳能加热,可有较大应用前景。
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能大大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食品添加剂能够改善食物的品质,防止食物变坏,对人体健康有利,可以食用;
C.根据废电池中铅、镉、汞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非常严重;
D.根据白色污染的含义判断.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与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有碳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等;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此来解答。
焓变=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与反应条件无关;
B.反应物相同,生成物中气态水比液态水的能量高;
C.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的反应放热;
D.甲烷的燃烧热为表示1ml甲烷完全燃烧产生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是akJ。
根据物质具有的能量进行计算: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热,据此分析解答。
根据甲硅烷的质量计算1ml甲硅烷燃烧放出的热量,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反应热的单位等问题;
由图知:反应物为:,,,生成物为:HI,;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分析判断,解题的熟记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就可以,明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5.【答案】Ⅱ 吸收氯化氢和干燥气体 赶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解析】解:①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生成的NaOH溶液能与铝箔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②中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生成的NaOH溶液与铜箔不反应,所以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体积:①>②,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和反应生成,与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无关,故A正确;
B.常温下Na和反应生成,加热条件下生成,与反应条件有关,故B错误;
C.NaOH与过量反应生成,与少量反应生成,与反应物用量有关,故C错误;
D.碳与过量反应生成,与少量反应生成CO,与反应物用量有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常温下钠和氧气反应生成,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的表面逐渐变暗,发生的反应为,故A错误;
B.Na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Na是活泼金属,与完全反应时生成,钠的物质的量为,则与完全反应,失电子,故C正确;
D.Na是活泼金属,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所以不会析出铜,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Ⅰ装置反应现象相同,不能够达到鉴别目的;Ⅱ装置中,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同时间内碳酸氢钠生成的气体体积多,气球大,能够达到鉴别目的,
故答案为:Ⅱ;
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图Ⅳ不仅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又能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碳酸钠不能,为体现对比,在温度低的试管中盛放碳酸氢钠,即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是,
故答案为:;
氯化氢具有挥发性,制取的氢气中含有水和HCl,二者都干扰实验,需要用碱石灰吸收;氢气易燃烧,装置中如果含有空气,容易导致氢气纯度不足发生爆炸,所以实验开始时,先打开a、b产生氢气,一段时间后将空气完全排出,
故答案为:吸收氯化氢和干燥气体;赶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干燥管内硫酸铜并未变成蓝色,表明没有水生成,则生成物为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出于实验安全考虑,在加热过程中,应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则实验结束时,应先移去酒精灯,然后关闭活塞b,
故答案为:B。
与NaOH溶液不反应,Al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和反应生成;
B.常温下Na和反应生成,加热条件下生成;
C.NaOH与过量反应生成,与少量反应生成;
D.碳与过量反应生成,与少量反应生成CO;
常温下钠和氧气反应生成;
B.Na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气;
C.Na是活泼金属,与完全反应时生成;
D.Na是活泼金属,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实验Ⅰ中,无论碳酸钠还是碳酸氢钠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慢,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快;
碳酸氢钠不稳定,在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较稳定,加热不易分解;
图Ⅳ不仅能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又能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对照性;
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碳酸钠不能,为体现对比,在温度低的试管中盛放碳酸氢钠;
碱石灰是碱性物质,具有吸水性;装置中混有空气,导致氢气纯度不足,可能发生爆炸;
淡黄色粉末变成白色粉末,但干燥管内硫酸铜并未变成蓝色,说明无水生成;
当关闭b时,装置中不再产生氢气,则空气会从干燥管进入大试管,导致氢气纯度不足,可能会发生爆炸。
本题考查物质性质实验方案设计、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把握物质性质、实验装置的作用、发生的反应、实验方案设计是解题关键,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实验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晋元高中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等级考)(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晋元高中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等级考)(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