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6地球上的水
展开
这是一份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6地球上的水,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浙江杭州期末)河套平原天然降水不能保障农业生产,因此修建了多条水渠。长久以来,因自然、人为多方面的原因,河套平原土地盐碱化严重(地下水上升至土层后,水分蒸发、盐分积累的现象)。近年来,五原县采用地表铺设地膜,地膜之下深耕铺设秸秆的方法,让盐碱地重新变成了良田。图1为河套平原略图,图2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水渠直接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 )
A.aB.bC.cD.d
2.地表铺设地膜能防治盐碱地,主要是因为( )
A.减小了甲B.增大了乙
C.减小了丙D.增大了丁
下图为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部分纬度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曲线分别表示海水表层的( )
A.温度和盐度B.盐度和温度
C.密度和盐度D.温度和密度
4.影响曲线①随纬度分布变化的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洋流
C.河流径流D.太阳辐射
(2023·浙江丽水期末)下图为不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③随深度增加,盐度逐渐降低
B.浅表层盐度随深度增加变化明显
C.表层海水盐度随纬度增高而增高
D.①随深度增加盐度变化幅度最大
6.①②③曲线对应海区,正确的是( )
A.①—低纬度海区
B.②—中纬度海区
C.③—高纬度海区
D.①—高纬度海区
(2023·浙江宁波期末)下图为西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洋流。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洋流L的类型及影响,正确的是( )
A.暖流,增温增湿
B.寒流,降温减湿
C.暖流,加快航行速度
D.寒流,降低航行速度
8.图中M、N两地海水表层盐度高低比较,正确的是( )
A.N>MB.Nb>c),则与此洋流相符合的是( )
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从深圳起航驶往中山站。据此完成19~20题。
19.“雪龙2号”经过的海域中,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0.甲、乙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 )
A.甲沿岸污染物向西南扩散
B.乙沿岸船只航行速度减慢
C.乙沿岸降水增多
D.甲沿岸水温升高
二、双项选择题
城镇化的进程大幅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学者在进行城镇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图1。图2是某地“海绵城市”建设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图1
图2
2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的径流量下,城镇化程度越高,下水道的普及率越低
B.相同的城镇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越低,径流量越大
C.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负相关
D.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镇化程度越高,径流量越大
22.该地的“海绵城市”建设起到的主要作用有( )
A.下渗增加
B.水汽输送减弱
C.调节雨洪和利用雨水
D.地表径流增加
秘鲁鳀是一种栖息于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近年来,秘鲁的鳀鱼捕捞量稳定在500万吨左右,主要被用于制作鱼粉和鱼油。下图为秘鲁附近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域水温会有异常升高现象。据此完成23~24题。
23.根据图文材料,推测秘鲁鳀的生长习性包括( )
A.厌光,趋光性较弱
B.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
C.洄游和游泳能力强
D.生长在近岸的大陆架水域
2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为保障足够渔获,常年处于甲地捕捞的渔民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 )
A.向乙方向移动B.向丙方向移动
C.向岸边移动D.向深海区移动
下图为全球水量平衡图,就多年平均状况而言,陆地水体、海洋水体总量保持平衡。据此完成第25题。
25.根据全球水量平衡原理,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①=③+④B.②>⑤
C.②=③+⑥D.④>②+⑤
三、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欧洲西部区域略图。
(1)直布罗陀海峡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奇特的海水运动,由于东侧的地中海区域气温高,蒸发比西侧的大西洋 (填“强”或“弱”),导致海水密度 (填“大于”或“小于”)大西洋海域,从而引起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动。请用“→”符号将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的流向画在图中。
(2)波罗的海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降水多,加上注入径流 (填“多”或“少”),海域封闭,海水交换 (填“多”或“少”),因此海水盐度低。
(3)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北麓,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从水循环角度看,莱茵河属于 (填水循环环节),对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起重要作用。
优化集训6 地球上的水
1~2.1.D 2.A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开渠引水是将黄河水通过水利工程引到灌溉区,发展灌溉农业,所以直接改变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依据图中的箭头及指向可知,a为海水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大气降水,d为地表径流。故选D。第2题,土地盐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中的水汽上升使盐分随之上升到地表,地表盐分含量升高而导致盐碱化加重。地表铺设地膜后,使土壤中的水汽蒸发减弱,盐分随之上升量减少,使土地盐碱化程度减轻。从图中箭头及指向可知,甲为地面(含土壤)蒸发,乙为植被蒸腾,丙为下渗,丁为地下径流。故地表铺设地膜能防治盐碱地,主要是因为减小了甲(土壤蒸发),A正确;铺设地膜对植被蒸腾影响较小,B错误;丙、丁环节的变化与盐碱化减弱关系不大,C、D错误。
3~4.3.A 4.D 解析 第3题,①曲线总体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为海水温度变化曲线。②曲线总体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为海水盐度曲线,A正确。第4题,①曲线总体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为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是因为由低纬向高纬太阳辐射递减,D正确;洋流主要影响沿岸地区,B错误;大气环流影响降水,对海水温度影响小,A错误;河流径流影响海水盐度,对海水温度影响小,C错误。
5~6.5.D 6.C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③随深度增加,盐度逐渐升高,A错误;浅表层盐度比较均匀,随着深度增加,盐度会发生显著变化,到了一定深度,盐度近似均匀分布,B错误;表层海水盐度并非随纬度增高而增高,而是由副热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和低纬度海区递减,C错误;①随深度增加盐度变化幅度最大,D正确。第6题,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纬度海区表层海水温度低,蒸发弱,盐度低,故③曲线代表高纬度海区;低纬度海区温度高,但降水多,因此其盐度比中纬度海区低,因此①代表中纬度海区,②代表低纬度海区。故选C。
7~8.7.B 8.A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图中洋流L位于北半球,由北半球较高纬度流向北半球较低纬度,即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根据洋流的性质可判断其为寒流,A、C错误;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若顺洋流航行,则能够提高航行速度,若逆洋流航行则会使速度降低,题中未提供航行方向,故不能判断该洋流对航行速度的影响,B正确,排除D。第8题,读图可知,N、M两地纬度相当,受到的大气环流也相差不大,但洋流不同,故盐度差异应该是由洋流造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寒流可以减少该海区的海水蒸发,使得海水盐度降低,故M地盐度较低;而N处会受到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暖流会使该海区蒸发加剧,盐度升高,故N地盐度较高,即N>M,A正确。
9~10.9.C 10.B 解析 第9题,新疆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水体土壤下渗强,该城市采用防渗膜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的下渗,营造亲水景观,C正确;地下水水质相对较好,对地表水体基本没有污染,故A错误;为美化城市环境,修建了一处人工湖,所以该人工湖的水体不是污水,B错误;该城市采用防渗膜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的下渗,水分的下渗对地面塌陷影响小,D错误。第10题,人工湖建成后会增加湖区周边的蒸发量,增加空气的湿度,但对降水影响很小,A错误;人工湖建成后会增加水体面积,缩小气温的日较差,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B正确;修建人工湖,可能会减少地表径流,使水循环速度变慢,C错误;采用防渗膜技术,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不会显著上升,D错误。
11~12.11.D 12.C 解析 第11题,由材料“‘南大洋’内部有一股低温海水常年稳定地按照固定方向围绕大陆运动”可知,“南大洋”的低温海水的运动形式是洋流,D正确;波浪、潮汐、海啸运动都不是常年稳定地按照固定方向运动,A、B、C错误。第12题,“南大洋”纬度高,水温低,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域向两极和赤道递减,所以“南大洋”表层海水性质特征为低温度、高密度、低盐度,A、B错误;高纬度海区,在垂直方向上,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密度随深度的增加变化不大,D错误,C正确。
13~14.13.D 14.C 解析 第1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盐度大致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自赤道到长城站,中途需要经过南半球副热带海区,因此海水盐度先由赤道至副热带海区升高,后由副热带海区至高纬度海区降低,D正确。第14题,图中洋流位于澳大利亚东岸附近海域,位于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西侧,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属于暖流,暖流对沿岸地区输送热量和水汽,因此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C符合题意。
15~16.15.B 16.A 解析 第15题,长江口附近的海水,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长江口附近的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区盐度低,主要原因是长江径流的汇入稀释了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故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大小主要受长江径流的影响,B正确。与海陆轮廓、气温和洋流关系不大,A、C、D错误。第16题,读图可知,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多,陆地径流多,海水盐度从长江口向外逐渐增大,因此,从N海域沿西北方向驶向M海域,盐度逐渐降低,海水密度变小,因此货轮的吃水线会变深,A正确,B、C、D错误。
17~18.17.C 18.D 解析 第17题,读图,根据经纬度位置和洋流流向可知,图示洋流为寒流,大致自南向北流,B错误;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A错误;使该海区易出现大雾天气,C正确;该洋流流经海域受上升流影响有世界著名的渔场,D错误。第18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海域位于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由北向南递减,B、C错误;该海域有寒流流经,该寒流自南向北流,海水等温线向北弯曲,A错误,D正确。
19~20.19.B 20.C 解析 第19题,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降低。①海域纬度高,盐度较低,A错误;③海域位于赤道附近,降水量大,海水盐度低,C错误;④海域虽位于副热带,但有大量径流入海稀释盐分,海水盐度较低,D错误;②海域位于副热带,蒸发旺盛,海水盐度较高,B正确。第20题,甲为寒流,乙为暖流,甲沿岸污染物向北扩散,A错误;乙沿岸船只顺洋流航行速度较快,B错误;乙沿岸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降水增多,C正确;甲沿岸有寒流流经,水温降低,D错误。
21~ 22.AC 解析 第21题,由图1可知,相同的径流量下,城镇化程度与下水道普及率呈负相关,A对;相同的城镇化程度下,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正相关,B、C错;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镇化程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D对。第22题,由图2可知,海绵城市的建设,特别是透水路面的建设,可增加下渗,减少了城市地表径流量,对于雨洪起到一定的调节和利用作用,A、C对,D错;水汽的输送量主要受大气环流(盛行风)影响,海绵城市建设对水汽输送量影响不大,B错。
23~ 24.AB 解析 第23题,秘鲁鳀是一种栖息于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说明其趋光性较强,A错误;鳀鱼捕捞量稳定在500万吨左右,说明其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B正确;材料图文中无信息能说明秘鲁鳀洄游和游泳能力强,C错误;秘鲁鳀生活在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且由图可知,近岸海水温度最低,所以可以推断其主要生活在近岸的大陆架水域,D正确。第24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秘鲁西海岸水温会异常增高,鱼类会向高纬度迁徙,在该地即为向南迁徙,乙方向、丙方向都在甲地的南侧,都可以保障足够渔获,A、B正确;秘鲁鳀已经南移,向岸边移动不能获取足够渔获,C错误;秘鲁鳀是一种栖息于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D错误。
25.AC 解析 就多年平均状况而言,陆地水体、海洋水体总量保持平衡。①为总降水量,就多年平均状况而言,总降水量与总蒸发量相等,总蒸发包括海水蒸发和陆地蒸发,所以①=③+④,A正确。②为陆地降水,⑤为海洋降水,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9城镇和乡村,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13地理实践力,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复习优化集训试题8人口与地理环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