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及座位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2021年10月2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对外发布,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成渝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一定范围、形状,没有明确边界 ②为人文区域,是小尺度区域
③为内陆区域,有明确的区域特征 ④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2. 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关联性 ④综合性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成渝城市群具有一定范围、形状,行政区域具有明确边界,①错误;成渝城市群为人文区域,是小尺度区域,②正确;成渝城市群为内陆区域,有明确的区域特征,③正确;成渝城市群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④正确。综上,②③④正确,C正确。
【2题详解】
城市群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体现的区域特征是②差异性和③关联性,B正确;没有体现出整体性和综合性,①④错误。故选B。
【点睛】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保障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布局。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带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地形及河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区域的地貌特征是( )
A. 沟壑纵横、地面破碎B. 山高谷深、纵列分布
C. 地形崎岖、锥状耸立D. 峭壁刃脊、棱角分明
4. 推测金沙江中沙金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为( )
A. 板块挤压—断裂出露—地壳抬升—流水堆积
B. 地壳抬升—岩浆侵入—风化作用—流水侵蚀
C. 板块挤压—断裂出露—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D.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作用—流水侵蚀
【答案】3. B 4. C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金沙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交界处,由于板块的挤压,地壳发生弯曲,形成了许多高山和深谷,从图例中可以看出,河流纵列分布,将一座座高山分隔开来,可以确定该区域的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纵列分布,B正确;A项描述的是黄土高原的流水地貌,A错;C项中锥状耸立,有点火山的地貌特征,与图片显示不符,C错;D项中的刃脊应当是冰川地貌,该地纬度较低,不满足条件,故排除D项;故选B。
【4题详解】
金沙江中沙金的形成过程是由于板块的挤压,地壳发生断裂,金矿石被暴露在地表,经过风化和侵蚀作用,金矿石被破碎成小颗粒,随着流水被搬运到河流中,最终在河床沉积物中形成沙金。因此,其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应当为板块挤压—断裂出露—流水侵蚀—流水堆积,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推断一个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地质背景:了解地区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地层分布等基本情况,为分析地貌形成过程提供基础资料。②地貌形态:观察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峰、山谷、河流、湖泊等地貌形态,分析其特点和分布规律。③气候条件:了解地区的气候特点,如降水、气温、风速等,这些因素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有重要影响。④水文条件:分析地区的水文特点,如河流流向、流量、湖泊水位等,水文条件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具有决定性作用。⑤生态环境:分析地区的植被覆盖、土壤类型等生态环境特点,这些因素对地貌的演变具有一定的影响。⑥人类活动: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如开采矿产、修建水库、城市化进程等,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协同度”是指系统中不同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之间的构成要件在演化过程中,彼此配合、相互促进的程度。下图为我国某煤炭企业在产业转型期间的内部子系统协调度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图中企业协同度变化说法正确的( )
A. 传统的煤炭开发产业占比不断下降B. 煤炭开发与利用协同度在持续上升
C. 仅环境与经济协同度呈现持续上升D. 该煤炭企业环境效益得到总体改善
6. 关于该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的借鉴意义,不正确的是( )
A. 推动产业格局的多元化发展B. 立足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
C. 持续增加企业环境治理投入D. 加大资源开发满足市场需求
【答案】5. D 6. D
【解析】
【5题详解】
据图可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环境与经济协同呈上升趋势,煤炭开发与利用协同先降后升,BC错误,D正确;传统的煤炭开发产业占比情况由材料判断不出,A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煤炭企业在产业转型期间,应立足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本地优势,加大创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旅游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提升传统工业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获得更广阔的销售市场,AB正确;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与细化,以及实现“双碳"目标规划方案的出台,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越发坚定,因此要治理治理污染,美化环境,持续增加企业环境治理投入,C正确。加大资源开发存在环境污染严重、地表沉陷、地下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点睛】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应改造传统工业,延长产业链,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结合本地优势,加大创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旅游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提升传统工业的基础上,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获得更广阔的销售市场。
浙江省象山红岩景区因紫红砂岩得名,其崖壁上常见成排的凹槽,部分凹槽形态与牡蛎附着痕迹吻合。牡蛎生活于潮间带水深约10米范围内,牡蛎的生长高度基本指示了大潮高潮位。下图为红岩崖壁凹槽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崖壁上凹槽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为( )
A. 流水侵蚀海浪侵蚀B. 生物风化海浪侵蚀
C. 生物风化流水侵蚀D. 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8. 关于该地区崖壁形成时期地理环境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气候持续性变暖B. 地壳阶段性下沉C. 海平面间歇性下降D. 海平面持续性下降
【答案】7. B 8.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中描述的“崖壁上常见成排的凹槽,部分凹槽形态与牡蛎附着痕迹吻合”,可以推断该崖壁上的凹槽形态应当与牡蛎附着有关,属于生物风化作用,再加上,材料中提到“牡蛎生活于潮间带水深约10米范围内,牡蛎的生长高度基本指示了大潮高潮位”,可以确定牡蛎生存于浅海之中,因此,可以确定崖壁应当受海水侵蚀的作用。综上所述,可以确定崖壁上凹槽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为生物风化和海浪侵蚀。故排除ACD三项,选择B。
【8题详解】
根据材料和图片可推知,该崖壁曾是一个海洋环境,海平面较高,海水中的牡蛎等生物在崖壁上附着生长,形成了凹槽。从凹槽现在位置和形态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运动使得这个地区阶段性抬升,海水则是间歇性下降,崖壁上的牡蛎等生物也无法生存,但它们留下的痕迹却保留在了崖壁上,在此期间,气候应该呈现波动式变化,而不是持续性变暖。综上所述,ABD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
【点睛】紫红砂岩的形成过程:原始的岩石在地壳内部的高压和高温条件下发生变质,形成新的矿物。这些矿物在地壳的抬升和侵蚀作用下暴露在地表,受到风化和侵蚀作用。这些风化和侵蚀的产物在流水的搬运下被沉积在新的地点,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和固结,最终形成了紫红砂岩。
埃克斯河位于英格兰西南部,发源于埃克斯穆尔高地,向南注入英吉利海峡。流域北部最高海拔514米,南部最低海拔26米。英吉利海峡是大西洋与北海进行海水交换的主要通道。图1为埃克斯河水系图,图2为索维通水文观测站监测的埃克斯河某年流量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埃克斯河该次洪水(图2所示)的特征和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 该河流域总体地势低平,洪峰消退慢B. 该河流域上游支流多,洪水位上涨快
C. 该河流域内多林草地,洪水位上涨慢D. 该河流域气温高蒸发强,洪峰消退快
10. 英吉利海峡夏季海水的主要流向为( )
A. 自东南向西北B. 自西南向东北C. 自西北向东南D. 自东北向西南
【答案】9. B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据图1可知,上游支流多,结合材料“流域北部最高海拔514米,南部最低海拔26米”可知,该流域地势起伏大,下游地势低平,排水速度慢,洪峰消退慢,A错误;该河流域的支流较多,流域起伏较大,支流流速快,汇水时间短,洪水位上涨较快,B正确;据图2可知,该河流洪水位上涨快,C错误;下游地势低平,排水速度慢,洪峰消退慢,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英吉利海峡地处西风带,是大西洋与北海进行水交换的主要通道,夏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海水自西南向东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河流补给类型:大气降水补给、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河流补给是河流的重要水文特征,它决定了河流水量的多寡和年内分配情势。
目前跨省流动、异地城镇化面临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城尾乡头”的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成为一种新趋向,就地城镇化满足了对自身发展和传统家庭的兼顾,是高质量的城镇化。完成下面小题。
11. 跨省流动、异地城镇化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包括( )
A. 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较多B. 异地医疗教育保障不够
C. 迁移人口交往认同障碍较多D. 迁移人口薪酬水平偏低
12. 要保证就地城镇化的高质量,县城应该( )
A. 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行政等级B. 外延扩张城市,提高人口容量
C. 预留弹性标准,健全公共服务D. 调整房价物价,降低准入门槛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跨省流动、异地城镇化人口流动方向为由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由农村向城市,使得农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较多、异地医疗教育保障不够,满足不了迁入人口的需求,迁移人口交往认同障碍较多,ABC不符合题意,迁移人口薪酬水平不一定低,D符合题意,故选D。
【1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以“城尾乡头”的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成为一种新趋向,就地城镇化满足了对自身发展和传统家庭的兼顾,是高质量的城镇化。要保证就地城镇化的高质量,县城应该保障迁入人口的需求,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行政等级无关,A错误;外延扩张城市,提高人口容量并不能兼顾自身发展与家庭需求,B错误;预留弹性标准,健全公共服务,可满足对自身发展和传统家庭的兼顾,C正确;调整房价物价,降低准入门槛,是吸引人口迁入,而不是高质量发展的措施,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经济因素有经济发展、交通状况、通信等;政治文化因素有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宗教等。
近年来,香港市民北上深圳火热消费的新闻屡见不鲜。尤其是周末的深圳,“港味”愈发浓厚。完成下面小题。
13. 周末的深圳“港味”愈发浓厚的地方最不可能是以下的( )
A. 知名的奶茶店B. 爆火的中餐厅C. 进口奢侈品店D. 美甲和服装店
14. 近年来深圳“港味”愈发浓厚的原因可能是( )
A. 深圳经济实力增强B. 香港民众收入水平较高
C. 深圳国际化水平高D. 香港异地消费成本降低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香港与深圳相比对外开放更早,进口奢侈品店更多,因此周末的深圳“港味”愈发浓厚的地方最不可能是进口奢侈品店,C正确;而奶茶店、中餐厅、美甲和服装店可能都是内陆本土质美价廉,地方特色浓厚的特色产品吸引香港市民北上深圳,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深圳“港味”愈发浓厚的原因是香港市民北上深圳火热消费,近年来深圳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与香港相比并不具备突出优势,排除AC。近年来内地与香港全面恢复通关,港深两地交往便捷频繁,香港异地消费成本降低,深圳凭借消费花样多、物价低等优势吸引香港市民北上深圳火热消费,与香港民众收入水平较高无关,D正确,排除B。故选D。
【点睛】目前,来深圳看电影、观展、研学等文化消费,已经成为许多香港人北上消费的重要内容,两地文化交流互动也愈发频繁。 通过一系列的造节活动、文化展览和交流活动,深圳创新消费场景,打造创意消费场域,吸引更多港人来深体验,深港消费“文化味”渐浓。
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下图示意宁波市某地某时段有海陆风时和无海陆风时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平均气压日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中代表宁波市有海陆风时气温平均日变化及气压平均日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6. 下列关于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对海陆风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增强海风,削弱陆风B. 增强陆风,削弱海风
C. 海风、陆风都在削弱D. 海风、陆风都在增强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陆风是由于滨海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在背景风较弱、晴天时海陆风较显著。②线昼夜温差大,代表晴朗天气,海陆风较显著,故曲线②代表有海陆风时气温平均日变化,曲线①代表无海陆风时气温平均日变化;由图可知,无海陆风时,日平均气温较有海陆风时高,根据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可推测无海陆风时气压较低,即为④,则曲线③表示有海陆风时气压平均日变化。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图中代表宁波市有海陆风时气温平均日变化及气压平均日变化的曲线分别是②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热岛效应强,城市中心气温高,气压低,郊区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郊区吹向城市,增强海风,削弱陆风,A正确,BCD错误。
【点睛】海陆风是出现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 。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成,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风。
图1是2023年3月中旬某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2为此时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桃花映雪”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7. “桃花映雪”照片的拍摄地可能是左图中(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18. 图示季节( )
A. 东北地区积雪开始融化B. 潘帕斯草原草地渐葱绿
C. 墨累达令盆地收割小麦D. 青海河谷油菜花正开放
【答案】17. C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据图1可知,丙地位于冷锋的锋后,气温低,有降雪现象,C正确;乙和丁位于冷锋的锋前,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没有降雪,BD错误;甲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A错误。故选C。
【18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图示显示的是3月中旬,正值春季,气温回暖,东北地区冬季的积雪开始融化,A正确;潘帕斯草原位于南半球,正值秋季,不会出现草地渐葱绿的景观,B错误;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南半球,正值秋季,当地的夏季收割小麦,C错误;青海位于高原地区,河谷气温较低,3月份油菜花没有开放,D错误。故选A。
【点睛】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的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北京时间12月6日6:43,宁波(121°E)某中学杨同学在上学路上正好看到太阳从地平线附近升起(下图),金色阳光洒满整条大道。完成下面小题。
19. 此时,下列地点与宁波属于同一天的是( )
A. 伦敦(52°N,0°)B. 西雅图(47°37'N,122°20'W)
C. 巴西利亚(16°S,48°W)D. 努库阿洛法(21°S,175°20'W)
20. 推测杨同学放学时经过此路,也能看到类似景象的月份是( )
A. 3月B. 6月C. 9月D. 12月
【答案】19. D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每差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且东边时间早于西边时间。北京时间为东八区时间,即此时东八区时间为12月6日6:43;伦敦位于零时区,故此时伦敦时间为12月5日22:43,A错误;西雅图位于西八区,故此时西雅图时间为12月5日14:43,B错误;巴西利亚位于西三区,故此时巴西利亚时间为12月5日19:43,C错误;国际日界线在汤加处拐弯,汤加的努库阿洛法位于国际日界线西侧,故努库阿洛法位于东十二区,所以此时努库阿洛法为12月6日10:43,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12月6日,太阳东南方向升起。根据材料“杨同学在上学路上正好看到太阳从地平线附近升起”可知这条路的走向为东南-西北。3月、9月日落方向接近正西方向,AC错误;6月日落方向为西北方向,此时最有可能看到金色阳光洒满整条大道,B正确;12月日落方向为西南,D错误。故选B。
【点睛】在春分和秋分的时候,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北半球冬季的时候,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北半球夏季的时候,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这些方向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黄赤交角的存在所导致的。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而公转轨道与赤道面存在一定的夹角,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从而影响了太阳升起的方向。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海洋混合层是指海一气相互作用和风浪搅拌作用使海洋近表层产生的厚度一定、水温均一的水层。东南信风的强度会影响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海洋混合层的厚度变化。下图为某年赤道附近(5°S-5°N)部分海域表层温度距平时间-经度剖面图(单位:℃)。关于该年赤道太平洋东西两岸海洋混合层变化及其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赤道西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降水减少
B. 赤道西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厚,降水增加
C. 赤道东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渔产减少
D. 赤道东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厚,渔产增加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图可知,赤道西太平洋部分海域表层温度距平值大部分为正值,说明赤道西太平洋海洋混合层温度升高,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加强,降水增加,混合层变厚,B正确,A错误;赤道东太平洋部分海域表层温度距平值大部分为负值,说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洋混合层温度下降,降水减少,赤道东太平洋海洋混合层变薄,营养物质增多,渔产量增加,C、D错误。故选B。
贡嘎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东西坡自然带类型均较多,但水平宽度大多较窄,缺少落叶阔叶林带和过渡性自然带。下图示意贡嘎山的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2. 导致贡嘎山垂直自然带水平宽度较窄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壤B. 光照C. 热量D. 地形
23.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该山东坡某山谷拍摄的照片,它最有可能拍摄于(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答案】22. D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水热组合特征影响。贡嘎山海拔高,坡度陡,光照、热量、水分等自然因素垂直变化剧烈,水热组合变化多样,难以形成宽阔的自然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据题干可知,某摄影爱好者在该山东坡某山谷拍摄的照片,乙地位于山脉的西坡,B错误;丁地海拔较低,不可能出现图中的冰川,D错误;甲地位于高山泥石滩稀疏植被带,甲地向上的自然带为永久冰雪带,不太可能拍摄到图中景观,A错误;丙地向上依次为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泥石滩稀疏植被带和永久冰雪带,从下向上仰视图中景观,最可能拍摄到图中的照片,C正确。
【点睛】山地垂直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C,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呈现“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降低。
利用探空气球收集高空大气数据是气象观测的常用手段。下页图虚线为某地探空气球一周的运动轨迹图,图中箭头表示运动方向,A、B两点分别为某时刻气球所在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AB两点间时段的近地面最可能吹( )
A. 偏东风B. 偏南风C. 偏西风D. 偏北风
25. 若此时我国测站释放的探空气球处于冷锋过境后,则其升空阶段运动轨迹投影可能为( )
A. B.
C. D.
【答案】24. A 25. A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可以看出,该图像展示的是高空中探空气球的轨迹方向(如下图所示为高空中探空气球的运动方向),由B点运动到A点,方向偏东,风向为偏西风;而在近地面,由于受到地表摩擦力的影响,风向通常与高空风向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高空与近地面压强高低压不同,且A点位于B点的东侧,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可能从A点向B点运动,方向偏西,风向为偏东风,因此,近地面的风向应该是偏东风。综上所述,BCD三项错误,A项正确。故选A。
【25题详解】
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探空气球升空阶段气流是水平方向运动,冷锋过境是由西北季风带来的寒冷气流导致,探空气球的运动轨迹应该是向着东南方向,且探空气球的高度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其升空阶段运动轨迹投影因该会顺风向着东南方向移动。下列图像中只有A项方向是向着东南方向,其他不准确,所以BCD三项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探空气球是一种用于测量大气参数的设备,它携带各种传感器,如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风速计等,可以测量高空中的温度、气压、湿度和风速等大气参数。探空气球的工作原理如下:①探空气球充满氢或氦气,使其具有浮力,可以在大气中上升。②探空气球上携带的传感器可以测量高空中的温度、气压、湿度和风速等大气参数。③风向测量主要依靠风速计,它通常采用超声波风速计或激光风速计。这些设备可以测量风速和风向,并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站。④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会随着高度的升高,气球体积逐渐膨胀,最终在一定高度上破裂。在破裂前,探空气球会释放出携带的降落伞,携带传感器安全降落到地面。在此过程中,传感器会持续测量大气参数。⑤地面站会接收到传感器测量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高空中的风向、风速、温度、气压和湿度等信息。通过探空气球测量高空地面风向的原理,可以为气象预报、气候研究和航空飞行等领域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境内多样的地理要素组合,秘鲁的自然环境呈现出显著的多样性。20世纪60年代后期,秘鲁政府为缓解南方乙地的农业灌溉缺水问题,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安第斯山区修建了世界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马赫斯调水工程。
材料二 图1为秘鲁部分地理事物简图,图2为甲丙两地气候要素图。
(1)分析图中山脉西侧河流短小的自然原因。
(2)分析修建马赫斯调水工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
(3)从气候、生物角度判断甲、丙两地土壤厚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答案】26. 河流以自东向西流向为主;东侧高大山脉距海近,流程短;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或东南信风为离岸风),降水少。
27. 地震、滑坡、泥石流 原因: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岩体破碎且山体落差大;冰雪融水量大,易造成滑坡、泥石流。
28. 丙地土壤厚度较大;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土壤发育条件差,植被稀少有机质来源少;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好,土壤风化作用强,植被生产力大,有机质来源丰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安第斯山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系特征、自然灾害、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据图1可知图中山脉距离海洋较近且山脉位于海洋的东侧,故可知山脉西侧的地形为东高西低,河流以自东向西流向为主;由于山脉距离海洋较近,所以河流的流程相对较短。根据图中山脉所处位置可知该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河流水量较少。
【小问2详解】
该地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震多发。安第斯山海拔较高,山体落差大,该地纬度较低,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加上岩体破碎,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小问3详解】
根据图2可知,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甲地降水少,水分条件差,土壤发育条件差,植被稀少,甲地土壤中有机质来源少;丙地水热条件好,土壤易被风化侵蚀,土层深厚,且丙地植被量大,生长迅速,可为土壤提供充足的有机质,故丙地土壤较甲地厚度大。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我国最易受寒潮影响的地区之一,每次寒潮的到来都会给当地的畜牧业带来巨大影响。较大的降水变率会引起该区域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现象,土地退化是呼伦贝尔市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图1为呼伦贝尔市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
材料二 位于呼伦贝尔市的大兴安岭北段有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其上生长有大片亚寒带针叶林,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图2为亚寒带针叶林根系发育示意图。
(1)简述寒潮给呼伦贝尔市畜牧业带来的危害。
(2)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简析当地树木显著形态特征的成因。
(3)从降水及其对农业生产活动影响的角度,分析呼伦贝尔市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答案】(1)强降温会冻死牲畜,造成牲畜存栏量减少;强降雪会压塌牲畜圈舍,造成牲畜基础设施受损;积雪过厚会掩埋牧草,导致大量牲畜掉膘或死亡。
(2)针状叶:适应低温,保持体内水分;塔形树冠:有利于积雪下滑,以免压断树木;横向根系:当地气候寒冷,有冻土,根系多横向生长。
(3)该地区降水不足400毫米;夏季多暴雨,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较少的年份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降水较多的年份,农区向牧区扩展,降水较少的年份农作物长势差,对土壤保护作用减弱;进一步向生态脆弱区扩大耕地面积,造成土地退化。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呼伦贝尔市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寒潮灾害、植被、土壤退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寒潮天气是指寒潮经过地区会引起温度剧降,伴随有大风和降水的一种天气现象,寒潮在冬半年的突出表现为大风、降雪和强降温。强降温会冻死牲畜,造成牲畜数量减少;强降雪会压塌牲畜圈舍,牲畜圈舍倒塌造成牲畜基础设施受损;大量的降雪使得积雪过厚,掩埋牧草,使牲畜难以进食,牧区大量牲畜因进食困难掉膘或死亡。
【小问2详解】
读材料"泰加林分布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可知,由于泰加林分布在冻土层上,泰加林的直根很难向下穿越,且林中的表层土壤养分和水分比深层处更丰富,有利于侧根的生长,而泰加林树木高大,需要发达的侧根支撑整棵树木,因此泰加林多横向生长,侧根发达;为了适应低温,保持体内水分,叶片缩小成针状,利于减少水分的蒸发;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冬季降雪多,为了利于积雪下滑,减少树冠积雪过多,压断树木,树冠呈塔状。
【小问3详解】
由材料“较大的降水变率会引起该区域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现象,土地退化是呼伦贝尔市农牧交错带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可知,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年降水量少,但季节、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造成强烈的土壤冲刷侵蚀,水土流失严重;降水较少的年份出现旱灾,农作物长势差,对土壤保护作用减弱,造成土地退化;降水较多的年份,农区向牧区扩展,进一步向生态脆弱区扩大耕地面积,加剧土地退化。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南地区的巍峨高山峡谷间分布着大片的干热河谷,局部的高温低湿气候特征为热带农产品种植提供了独特的条件。攀枝花市因地制宜发展芒果等热带水果的种植,使其成为了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又因良好的生态环境,攀枝花正着力打造“康养(健康、养生、养老)之都”。
材料二 图1为攀枝花市附近部分地理事物略图。图2为干热河谷垂直植被及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河谷干热的原因。
(2)从水热条件角度简析不同海拔农业土地利用的合理性。
(3)试分析攀枝花市大力发展芒果产业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4)请为攀枝花打造“康养之都”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该地山高谷深,河谷相对高差大;受焚风效应影响,西南季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变干;北部高山阻挡冬季风,冷空气影响小;河谷地形相对封闭,热量不易扩散;白天山坡升温快,易形成谷风环流,谷地上空盛行下沉气流加剧干热环境。
(2)1200米以下区域:光热条件好,降水少但临近灌溉水源,适宜发展旱作农业;1200~1900米区域:位于地形雨降雨区,水分条件较好,热量适中,可以发展水作农业;1900米以上区域:海拔高,热量条件较差,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发展林业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维持生态作用。
(3)经济角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推进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可借此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生态角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地侵蚀,改善生态环境;社会角度:有助于增加村民收入;提供就业岗位,减少劳动力流失。
(4)强化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网络宣传等途径扩大知名度;加强对从业者培训,提升服务质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攀枝花市附近部分地理事物略图、干热河谷垂直植被及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和芒果栽培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气候成因、农业发展措施及区域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我国西南地区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该区山脉呈南北走向,且山高谷深,河谷相对高差大;该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在越过山地后,在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水汽不易凝结,难于形成降水,且谷地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气温上升;地形封闭,夏季风带来的水汽难以进入河谷地带,同时白天山坡升温快,易形成谷风环流,谷地上空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加剧干旱;再上北部高山阻挡冬季风,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温较高。
小问2详解】
由图2可知,1200米以下区域多荒漠裸地,属于河谷中最干热的区域,降水较少,光热条件好,降水少但临近灌溉水源,故适宜发展旱作梯田农业;图中1200-1900米区域属于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带,说明该地段位于地形雨降雨区,水分条件较好,热量适中,因此布局了水作梯田;1900米以上区域出现寒温带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及灌丛,说明该地段受海拔高影响,热量条件较差,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该区域发展林业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维持生态作用。
【小问3详解】
攀枝花市大力发展芒果产业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可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方面分析。经济效益:依据材料“攀枝花市因地制宜发展芒果等热带水果的种植,使其成为了乡村振兴的致富密码”,说明攀枝花市因地制宜发展以芒果等热带水果生产为主的特色农业,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提高了农业专业化程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攀枝花以芒果采摘发展起更加成熟的观光旅游、休闲农业等,为乡村带来更多游客,也吸引来更多关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生态角度:发展芒果等热带水果的种植为主的产业,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的角度:发展芒果产业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带动了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少劳动力流失。
【小问4详解】
康养(健康、养生、养老)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础,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康养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产业链,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针对的特定客户群体,加强对从业者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培育稳定的市场,通过网络宣传等途径扩大知名度;强化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
浙江省宁波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图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有关锋面位置、锋面类型的判断, 该地经历的地质作用有, 图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