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重庆市忠县花桥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展开1. 下列估测值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课桌的高度约8dmB.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15g
C. 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8sD. 人的脉搏一秒钟跳动约70次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课桌的高度约8dm,即80cm,符合生活实际,故A符合题意;
B.一个苹果的质量约150g,不符合生活实际,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13s,不符合生活实际,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脉搏一分钟跳动约70次,不符合生活实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关于物理量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选择测量工具时,量程越大越好
B. 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这是错误,可以避免
C. 测量中虽然有误差,但只要认真规范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在选择测量工具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而不是量程越大越好,故A错误;
B.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这是错误,而不是误差,可以避免,读数时视线保持与刻度尺垂直。故B正确;
C.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C错误;
D.测量值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只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不是估读的位数越多越精确,故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关于如图所示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道路两旁的隔音墙,可以在声源处阻碍噪声的传播
B. 图乙: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C. 图丙:放在真空瓶里的手机来电时,既可以看见指示灯闪烁也可以听见铃声
D. 图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鼓面振动,所以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故B正确;
C.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放在真空瓶里的手机来电时,可以看见指示灯闪烁但听不见铃声,故C错误;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用相同的力拨动时,振动的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D错误。
故选B。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越大
B. 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一定不同
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用也能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答案】A
【解析】
【详解】AC.由可得,物体的运动速度取决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及时间无关。在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的物体,速度就越大。故A正确,C错误;
B.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只是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时,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可能相同。故B错误;
D.根据速度公式可知,,越大,说明v越小,运动越慢。故D错误。
故选A。
5. 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83秒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如图所示,这是他半决赛时冲刺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苏炳添在比赛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以旁边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苏炳添一定是静止的
C. 猎豹奔跑速度可达100km/h,比苏炳添比赛时的平均速度小
D. 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式判断运动快慢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苏炳添运动员比赛过程中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一般情况下,百米比赛起跑阶段速度较慢,冲刺阶段速度较快,故A错误;
B.由于其它运动员的运动速度不一定跟苏炳添的速度相同,因此以旁边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苏炳添与旁边的运动员的相对位置可能会发生改变,即苏炳添不一定是静止的。故B错误;
C.苏炳添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此速度比猎豹奔跑速度要小。故C错误;
D.百米赛跑时路程相同,裁判员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运动快慢,即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运动快慢,故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是无人机无线充电模型,当无人机进入充电装置所发电磁波的有效范围内即可充电。甲、乙无人机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经过相同时间,则( )
A. 无人机甲相对乙向西运动
B. 无线充电装置相对无人机乙向东运动
C. 无人机乙比甲的速度快
D. 在方框区域内,无人机甲充电的时间比乙短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位置A、B到达位置A′和B′,初始位置时,甲位于乙的西方,末位置时,甲位于乙的东方,所以无人机甲相对乙向东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无人机乙相对无线充电装置向东运动,则无线充电装置相对无人机乙向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经过时间,甲、乙无人机分别从位置A、B到达位置A′和B′,甲移动的距离大于乙移动的距离,由可知,无人机乙比甲的速度慢,故C不符合题意;
D.由题知,完全经过有限范围,则甲、乙运动的路程相等,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无人机甲的充电时间比乙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甲、乙、丙三人沿同一条直线去往同一个地方,如图所示为他们从出发到达同一地方的距离s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人同时从同一个地方出发
B. 0~4s内,甲的平均速度为2m/s
C. 0~10s内,乙做加速运动,乙和丙二次相遇
D. 丙比乙后达到目的地,从出发到目的地的过程中,丙的平均速度更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乙同时不同地,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丙同地不同时运动,故A错误;
B.0~4s内,甲从2m处运动到10m处,通过的路程
s甲=10m-2m=8m
运动时间t甲=4s,甲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
C.由图知道,0~10s内,乙的路程随着时间均匀变化,说明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丙的图线有两个交点,表示两次相遇,故C错误;
D.由图知道,乙丙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分别是计时后的10s和12s,所以是丙比乙后达到目的地;从出发到目的地的过程中,丙运动时间t丙=10s,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从出发到目的地的过程中,乙运动时间t乙=10s,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即乙丙的平均速度一样大,故D错误。
故选B。
8.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前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后路程的平均速度为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 6m/sB. 6.4m/sC. 7m/sD. 7.2m/s
【答案】B
【解析】
【详解】假设全程的路程为s,由速度公式可知,前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后路程所用的时间为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9. 在演唱会现场,两个女高音正在合唱歌曲《青藏高原》,这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声带的______产生的,这里女高音的“高”指的是______高(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 ①. 振动 ②. 音调
【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所以,唱歌时,人的声带在振动。
[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10. 聪聪先后用同一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五次测量,记录结果分别是:13.82cm、13.83cm、1.384dm、13.28cm、13.84cm。根据数据分析,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物体的长度应记录为______cm。
【答案】 ①. 1mm ②. 13.83
【解析】
【详解】[1]由题中测量数据知:数据单位是cm,小数点后由两位数,则测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
[2]观察5个测量值数据发现,数据1.384dm可为13.84cm,而数据13.28cm与其余四次记录的数值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则物体的长度为
11. 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 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 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左运动。
【答案】 ①. 一定 ②. 不一定
【解析】
【详解】[1]因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向右飘动,故风是从左向右吹,甲火炬向右移动,且火炬移动的速度大于风的速度;若火炬移动的速度小于风的速度,则火焰向右;若火炬移动的速度等于风的速度,则火焰竖直向上,故甲一定向右运动。
[2]若乙火炬向右移动的速度小于风的速度,则火焰向右飘;若乙火炬向左运动,则火焰的向右飘,故乙火炬不一定向左运动。
12.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会产生______。当障得物离发声体距离大于17m,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经过______s以上回到耳朵人才能听到该声音。(已知:)
【答案】 ①. 回声 ②. 0.1s
【解析】
【详解】[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会产生回声。
[2]声音传播的路程为
声音传播的时间
13. 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乙从起跑线同时起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还距终点10m,由此可知______;若甲、乙两同学分别以同样的速度再次赛跑,让甲从百米起跑线后退10m,乙仍在起跑线,甲、乙同时起跑,则甲、乙到达终点的时间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 ①. 大于 ②. 小于
【解析】
【详解】[1]由题意知,甲、乙两同学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运动的路程比乙大,由知
[2]由可得,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
再次赛跑时,甲跑完110m所用的时间为
乙跑完100m所用的时间为
因
故
14. 地球距离月球约3×108m,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行走,且每隔5s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时刻,地面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前方相距32m处存在障碍物,经过5s,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距离障碍物22m,探测器移动速度为______m/s;再经过5s,控制中心得到探测器上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科学家决定对探测器进行人工刹车遥控操作,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3s。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108m/s,则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探测器距离障碍物______m。
【答案】 ①. 2 ②. 2
【解析】
【详解】[1]电磁波从月球传到地球或从地球传到月球所需时间
从探测器发现障碍物到发现刹车出现故障的时间t1=5s,探测器前进的路程
s1=32m-22m=10m
月球探测器行进的速度为
[2]某时刻,地面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探测器前方相距32m处存在障碍物,该时刻是“显示”为32m,在此信息传回地球的1秒内,探测器又前进了1s,所以,显示为32m的时刻实际距离是30m;以此类推,5s后,显示为22m,但实际距离是20m;再经过5s,发现故障,此时显示为12m,但实际距离为10m.此后输入指令3s,指令传给探测器1s,共4s,在这4s内,探测器走8m,故答案是
10m-8m=2m
三、实验与探究题(15题5分,16题8分,17题9分,共22分)
15. 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
(1)放置错误的是______(填“A”或“B”)刻度尺,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
(2)如果正确使用这两把刻度尺,则测量结果更精确的是______(填“A”或“B”)刻度尺;
(3)根据图中A尺的测量,木块的长应该记为______mm;在不更换测量工具的前提下,为了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多次测量______。
【答案】 ①. B ②. 0.2 ③. A ④. 22.0 ⑤. 求平均值
【解析】
【详解】(1)[1][2]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有刻度的一面应紧贴被测物体,故B刻度尺放置错误;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2cm。
(2)[3]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因A的分度值小于B分度值,则则测量结果更精确的是A。
(3)[4]由图知,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22.0mm。
[5]为了使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实值,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6.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如图②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改进方法是在桌子上撒一些纸屑;
(3)如图③所示,放在桌面上音叉,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填“空气”或“桌面”)可以传声;在月球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在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______(填“变大”或“变小”),直到几乎“听不到”,由此得出声音不能在______中传播。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______;(填“实验推理法”或“转换法”)
(5)液体中的声速与温度有关,关系式为,其中 表示温度为t时的声速,为表格中指出的温度, 表示温度为t0时的声速,a为温度系数。
①根据资料和表可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的关系是: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如图⑤所示,是酒精、水和水银中声速随温度变化图象,其中______(a或b或c)表示酒精中声速的规律。
③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考察船上都装有声呐。某次测量时水温为5℃,声呐发出声音2s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______。
【答案】 ①. 空气 ②. 不能 ③. 变小 ④. 真空 ⑤. 实验推理法 ⑥. 变大 ⑦. c ⑧. 1462.5m
【解析】
【详解】(3)[1]敲击右侧的音叉,右侧的音叉振动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左侧的音叉,引起左侧音叉振动,将左侧的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表面是真空,故在月球上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3][4][5]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空气逐渐抽出,发现电铃的声音将逐渐变小直到几乎“听不到”,由此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实验中抽气机无法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完,无法做玻璃罩内绝对真空,是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这种物理方法是实验推理法。
(5)①[6]由和表格数据知,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故a是水。
②[7]声音在酒精和水银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但在酒精中传播的速度升高而减小的幅度较大,故b是水银,c是酒精。
③[8]由知,在5℃时,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为
水深为
17. 图所示,小明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小球在做______运动;(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CD段的路程为______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 ______ ;(填“>”、“<”或“=”)
(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图象,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甲中未画出),则该小球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______m/s;
(4)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斜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5)如图所示,小刚小组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选填“不正确”或“正确”),理由是______。
【答案】 ①. 加速 ②. 1.8 ③. 1.5 ④. < ⑤. 4.8 ⑥. 小 ⑦. 小 ⑧. 不正确 ⑨.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由图甲知,小球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2)[2]BC段的平均速度为
[3]CD的路程为
[4]因
所以
(3)[5]由图乙时间每增加0.5s,速度增加,故经过E点时的速度为。
(4)[6]为了方便计时,斜面的倾斜度应较小。
(5)[7]可知,当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小球运动时间偏大,故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8][9]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运动到时B点时速度不为零,而从B点由静止释放速度为零,运动到C点时,用时较长,计算的速度偏小,因此小明的方案不正确。
四、论述与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18题6分,19题8分,20题8分,共2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8. 如图,我国登月航天器“嫦娥四号”着陆器搭载“玉兔二号”月球车成功在月面着陆。“嫦娥四号”降落到距月球表面100m时,开始悬停并寻找着陆点。待选定着陆点后从100m高处竖直降落到月球表面所用的时间为80s。
(1)求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玉兔二号”在月面行驶的设计时速约0.06m/s,以这个速度沿直线行驶1min,“玉兔二号”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1.25m/s;(2)3.6m
【解析】
【详解】解:(1)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的平均速度为
(2)“玉兔二号”行驶的距离为
答:(1)着陆过程中“嫦娥四号”的平均速度是1.25m/s;
(2)“玉兔二号”行驶的距离是3.6m。
19. 下表是北京西到重庆北的列车时刻表的一部分,根据表格:求:
(1)从天津到南阳的平均速度;
(2)若该列车全长400m,当以180km/h的速度通过某隧道时,从车头开始进入隧道到车尾完全通过隧道所需时间为2min,求隧道长;
(3)列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前方有一座高山,列车车头鸣笛4s后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司机听到回声时车头距离高山多远。
【答案】(1)200km/h;(2)5600m;(3)580m
【解析】
【详解】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从天津到南阳的路程为
s=1200km-200km=1000km
时间为
t=13∶45-8∶45=5h
所以从天津到南阳的平均速度为
(2)由题意可得,s车=400m,列车通过隧道的总路程为
所以隧道长度为
s隧道=s总-s车=6000m-400m=5600m
(3)由题意可知,列车的速度为180km/h=50m/s,在t1=4s的时间内,列车运动的距离为
s1=v1t1=50m/s×4s=200m
声音传播的距离为
s声=v声t1=340m/s×4s=1360m
设司机听到回声时车头到高山的距离为s2,则可得
2s2=s声-s1
所以可得,司机听到回声时车头到高山的距离为
答:(1)从天津到南阳的平均速度为200km/h;
(2)隧道长为5600m;
(3)司机听到回声时车头距离高山580m。
20. 如图甲所示,马路为双向两车道,小车A和小车B在马路上相向而行,小车B向左运动。如图乙是小车A和小车B的路程随着时间变化的图像,第15s末两车正好相遇。(小车均可看成长方体)
(1)小车A的速度是多少m/s?
(2)如图乙所示,小车A和小车B在第5s末时相距多少m?
(3)如图丙所示,每一条道均为6m宽,一行人正开始以2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横穿马路,长度为5m、宽度为2m的小车C此时也在向正前方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距离人的行走路线25m,小车C始终行驶在该车道的中间,为了使行人安全通过,小车C的行驶速度的范围是多少?
【答案】(1)5m/s;(2)50m;(3)小于5m/s或大于7.5m/s
【解析】
【详解】解:(1)由图可知,小车A的速度为
(2)由图乙可知,B车15s共运动的路程是50m,而A车15s共运动的路程是
小车A和小车B在开始计时的时候相距的路程
第5s末A通过的路程为
由图可知此时B车通过的路程为
则小车A和小车B在第5s末时相距
(3)行人安全通过时到达小车有两种情况,由图丙可得行人到达小车的距离
小车通过后行人行走到车行走位置时所用时间
小车的速度
行人通过后小车行走到人行走位置时所用时间
小车的速度
所以,小车速度v的范围是小于5m/s或大于7.5m/s。
答:(1)小车A的速度是5m/s;
(2)如图乙所示,小车A和小车B第5s末时相距50m;
(3)为了能够安全通过,小车C的行驶速度的范围是小于5m/s或大于7.5m/s。序号
液体
(℃)
()
a()
1
水
25
1500
2.5
2
甘油
20
1923
﹣1.8
3
水银
20
1452
﹣0.46
4
酒精
20
1180
﹣3.6
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m/s
站名
北京西
天津
南阳
重庆北
到站时间
—
08∶40
13∶45
18∶45
发车时间
08∶00
08∶45
13∶50
—
里程/km
0
200
1200
2050
492,重庆市忠县花桥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492,重庆市忠县花桥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共8页。
重庆市忠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忠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物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A,酒驾是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行为,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忠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忠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物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