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本试卷6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学校、姓名、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道小题,1-12题每题2分,13-16题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既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也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某男同学按此标准完成1000米跑测试后,其内环境的变化不包括( )
A. 浓度上升B. pH值上升C. 温度上升D. 渗透压上升
2. 环孢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那么,环孢素A可用于( )
A. 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B. 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C. 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
D. 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
3. 图为鱼类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垂体分泌的激素不能作用于除性腺外的其他部位
B. 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性激素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C.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可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D. 将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同种性成熟鱼体内可促使其配子成熟
4.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A. 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 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 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 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5. 研究发现,毒品可卡因会延长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其作用及成瘾机制如下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多巴胺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B. 可卡因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C. 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借助转运蛋白被回收
D. 突触后膜受体数目减少与可卡因成瘾有关
6.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调节,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口服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胰腺也可分泌促胰液素
7. 濒危动物保护、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人口数量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相关描述属于种群密度的是( )
A. 单位面积内濒危动物的数量
B. 农林中单位面积内害虫数量
C. 海洋单位体积内秋刀鱼数量
D. 某城市的中、老年人口数量
8.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关于碳循环相关叙述,错误是( )
A. 群落稳定阶段植物CO2吸收速率与生物释放速率大致相等
B.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 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
D. 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将助力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9. 图是a、b、c三地区森林相同单位时间内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下列分解作用强弱关系正确的是( )
A. a>c=bB. c>b>aC. c=b>aD. a>b>c
10. 将田地里的杂草清除后,农田生态系统中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流向人类的能量增加
B. 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
C. 食物网的营养级数增加
D. 害虫和庄稼的种间关系发生变化
11. 紫茎泽兰因繁殖力强已成为全球性入侵物种。科学家为研究紫茎泽兰防治方法,利用3种当地植物南酸枣、假地豆、狗尾草与其混种。混种后3种当地植物的相对产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紫茎泽兰入侵,会使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B. 天敌对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 可选用狗尾草或假地豆与紫茎泽兰混种防治紫茎泽兰
D. 气候适应能力强是紫茎泽兰成为入侵物种的重要条件
12. 某螺可捕食A、B、C等多种藻,向玻璃缸中加入等量的三种藻,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向缸内加入一定数量的某螺,并开始统计三种藻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的数量不变),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加入某螺后C藻竞争力最弱
B. 该螺对A藻的捕食偏好最强
C. 种间竞争是导致B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原因
D. 螺对竞争优势藻的捕食偏好会降低藻的物种多样性
13. 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
A. 糖的分解代谢降低B. TRH分泌增加
C. 碘的需要量增加D. 饥饿感增强
14. 母亲的亲吻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最温馨、最隆重的欢迎礼。事实上,当母亲亲吻婴儿时,就会对婴儿脸部的病原体进行“取样”-这些病原体正是婴儿即将摄入的。母亲的免疫器官接纳了这些病原体,相应的记忆B细胞就会被刺激,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抗体进入母亲的乳汁,而这些抗体恰好是婴儿所需要的。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于母亲而言,该免疫过程属于二次免疫
B. 对于婴儿而言,抗体能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
C. 婴儿通过母乳获得的免疫力起效慢但可以维持较长时间
D. 抗体可以分布在内环境,也可以通过外分泌液进入外界环境
15. 某弃耕农田中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灌木和乔木出现对草本植物的生存都不利
B. 群落演替第1年,该群落不具有垂直结构
C. 灌木和乔木的物种统计不可以采用样方法
D. 第40年时,该地群落的优势物种为乔木
16.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鸣叫音调具有吸引雌蛙和向其它雄蛙提供战斗力大小的作用。研究人员将已有配偶的大雄蛙和小雄蛙致哑后,用扬声器播音代替它们鸣叫音调,然后观察它们受到其它雄蛙攻击次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雄蛙鸣叫中高音调和深音调属于物理信息
B. 鸣叫中高音调更能显示一只雄蛙的战斗力
C. 音调不是显示雄蛙战斗力的唯一评估标准
D. 雄蛙音调在生态系统中作用是维持种群繁衍
二、非选择题(共5道大题,每道题12分,共60分)
17. 2023年10月3日,中国女排发扬团队合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3:0击败日本队,勇夺亚运会冠军。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赛场上,女排队员接收到来自排球、队友、对手、教练等各方面信息后,依赖体内不同的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来作出准确反应。
(2)自由人在完成快速移动、飞身救球等一系列动作时,调节这些动作的最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此时,她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原因是_______。
(3)第二局开局中国女排的一传和防守失误较多,队员们经过及时调整站位和接球动作才逆转了局势。这一系列的动作属于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此过程中小脑起到_______的作用。
(4)适当运动可以促进人脑神经元产生和释放更多的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使人快乐,同时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上合成更多的的多巴胺转运蛋白(负责从突触间隙回收多巴胺),突触前膜出现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
18. 新冠病毒(COVID-19)主要攻击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请回答问题:
(1)COVID-19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借助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通过_______细胞的作用使其裂解并释放病毒。
(2)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COVID-19、某新冠疫苗需进行两次接种,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①再次接种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②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原因可能是_____。
(3)在抗击COVID-19过程中,发现中药制剂X有一定的作用。为验证中药制剂X的作用,以健康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注射一定量___,实验组注射________。然后给两组小鼠同时接种COVID-19.实验结果如下表:
据此判断,你认为注射疫苗和中药制剂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疾病原理___(相同/不相同),后者的原理是______。
19. 花开花落,春华秋实,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受基因的调控、激素的调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回答下列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___________微量有机物。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表达的关系___________。
(2)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___________、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研究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某一部分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3)将休眠状态的某植物种子置于0~5℃的低温条件下1~2个月,可使种子提前萌发。处理过程中种子内赤霉素、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____、_____的含量变化。
(4)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___________是其中的一种。
20. 种植水生植物是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重要方法,研究人员选取挺水植物黄菖蒲、漂浮植物凤眼莲、浮叶植物黄花水龙和沉水植物苦草四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某富营养化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效果和净化机制。
(1)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这种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______结构,这些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中的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
(2)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获得了种植四种不同水生植物后,某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中总N的浓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对总氮去除效果最好的是_____,去除率最大达到_____%。
(3)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而水生植物可以通过与藻类植物____,从而抑制藻类植物的过渡生长。
(4)水生植物可向发达的根系输送氧气,在根际形成氧微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了相关微生物对水体中N的______。
(5)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是当前水环境治理中的重点,请你根据生态学相关知识提出治理建议:_______。
21. 现代中医临床上经常通过针灸“足三里”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研究表明,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激活一组表达Prkra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如图所示)。
(1)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激活下肢的部分感觉神经元,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完成该反射的效应器是______。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填“单向”或“双向”)的。
(2)图1中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______(填“躯体运动”或“内脏运动”)神经,其作用的特点是_____。
(3)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 应,原因是______,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释。
(4)去甲肾上腺素(NA)可修饰暴露于细菌环境下的白细胞表型。如图2所示,研究人员以炎症小鼠为实验对象,实验组进行电针刺激,对照组不做处理,检测小鼠血清中NA及促炎症因子(IL-6)含量,由实验结果可断定针刺足三里可通过________减轻炎症反应。
植物类别
物种数量(种)
第1年
第4年
第15年
第25年
第40年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草本植物
28
27
26
30
34
相对浓度(%)
吞噬细胞
抗体
细胞毒性T细胞
对照组
24
30
20
实验组
55
39
20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级生物学
本试卷6页,21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学校、姓名、座位号,再用2B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道小题,1-12题每题2分,13-16题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既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也是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某男同学按此标准完成1000米跑测试后,其内环境的变化不包括( )
A. 浓度上升B. pH值上升C. 温度上升D. 渗透压上升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加强,产生的CO2增多,A正确
B、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会导致pH略有下降,B错误;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吸加强,产生的能量增多,体温上升,C正确;
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体温上升,人体通过排汗的方式散热,则渗透压上升,D正确。
故选B。
2. 环孢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那么,环孢素A可用于( )
A. 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B. 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C. 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
D. 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器官移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免疫排斥,而免疫排斥是由T细胞引起的。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环孢素A是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它能选择性地抑制辅助性T细胞的增殖”可知,环孢素A不能预防和治疗艾滋病,A错误;
BC、环孢素A的作用相当于免疫抑制剂,可降低移植器官被排斥的概率,但不能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B错误、C正确;
D、环孢素A能降低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不利于清除宿主细胞内的结核分枝杆菌,D错误。
故选C。
3. 图为鱼类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垂体分泌的激素不能作用于除性腺外的其他部位
B. 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性激素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C. 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可促使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
D. 将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同种性成熟鱼体内可促使其配子成熟
【答案】A
【解析】
【分析】性激素分泌的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而在正常情况下性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当性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反馈调节。
【详解】A、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有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除作用于性腺外也作用于其他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A错误;
B、雌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性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因此给性成熟雌鱼饲喂雌性激素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B正确;
C、下丘脑通过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则可以促进性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性激素,C正确;
D、垂体提取液含有促性腺激素,故将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注射到同种性成熟鱼体内可促使其性激素的释放,会导致配子成熟,D正确。
故选A。
4. 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A. 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 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 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 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胚芽鞘的尖端合成生长素,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与尖端有关。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面的一段。生长素的运输只能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通过输导组织运输。
【详解】AB、胚芽鞘的尖端都能合成生长素,AB错误;
C、生长素的运输只能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也可以,C错误。
D、据题干可知,a′中接入的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连接胚芽鞘尖端,所以生长素可以向胚芽鞘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中接入的胚芽鞘的形态学下端连接胚芽鞘尖端,形态学上端连接胚芽鞘基部,故生长素不能向基部运输,因此胚芽鞘无弯曲生长,D正确。
故选D。
5. 研究发现,毒品可卡因会延长大脑中与愉悦传递有关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其作用及成瘾机制如下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多巴胺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B. 可卡因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C. 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借助转运蛋白被回收
D. 突触后膜受体数目减少与可卡因成瘾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多巴胺为神经递质,其合成后储存在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多巴胺是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A正确;
B、据图可知,可卡因可使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失去作用,导致多巴胺无法被回收到神经元中,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增多,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B错误;
C、多巴胺是一种会使大脑产生愉悦感的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发挥作用后会被转运蛋白回收,C正确;
D、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这样,导致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因此突触后膜受体数目减少与可卡因成瘾有关,D正确。
故选B。
6.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调节,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口服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胰腺也可分泌促胰液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详解】A、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不能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A错误;
B、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但胰腺不可分泌促胰液素,分泌促胰液素的是小肠黏膜,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促胰液素不是胰腺分泌的,而是小肠黏膜分泌的,再根据题意作答。
7. 濒危动物保护、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人口数量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相关描述属于种群密度的是( )
A. 单位面积内濒危动物的数量
B. 农林中单位面积内害虫数量
C 海洋单位体积内秋刀鱼数量
D. 某城市的中、老年人口数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特征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详解】A、单位面积内濒危动物的数量不属于种群密度的描述,因为濒危动物不是同种生物的描述,A错误;
B、农林中单位面积内害虫数量不属于种群密度的描述,因为害虫不是同种生物的描述,B错误;
C、秋刀鱼是一个物种,因此,海洋单位体积内秋刀鱼数量属于种群密度的描述,C正确;
D、某城市中、老年人口数量没有包括所有人口,因而不属于种群密度的描述,D错误。
故选C。
8. 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宣布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关于碳循环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稳定阶段植物CO2吸收速率与生物释放速率大致相等
B. 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C. 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
D. 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将助力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答案】B
【解析】
【分析】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实现碳中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详解】A、群落稳定阶段,碳循环达到平衡,故该阶段植物吸收CO2吸收速率与生物释放速率大致相等,A正确;
B、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
C、碳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由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而碳由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通过呼吸作用,也由二氧化碳的形式排出,因此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通过CO2来进行的,C正确;
D、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植树造林和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将助力于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D正确。
故选B。
9. 图是a、b、c三地区森林相同单位时间内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下列分解作用强弱关系正确的是( )
A. a>c=bB. c>b>aC. c=b>aD. a>b>c
【答案】D
【解析】
【分析】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钟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
【详解】图是a、b、c三地区森林相同单位时间内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落叶供给量越多,土壤有机物量越少,说明分解作用越强,据图可知,a地区落叶供给量最多但土壤有机物量最少,而c地区落叶供给量最少但土壤有机物量最多,因此a地区的分解作用最强,c地区的分解作用最弱,b地区居中,故三地区的分解作用强弱关系是a>b>c,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将田地里的杂草清除后,农田生态系统中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 流向人类的能量增加
B. 群落物种丰富度增加
C. 食物网的营养级数增加
D. 害虫和庄稼的种间关系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1、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A、农田除草,可使能量尽可能多地被农作物利用,最终流向人类的能量(收获的农作物)增加,A正确;
B、农田除草,群落物种丰富度减少,B错误;
C、除草后,生产者种类减少,但农田中还存在其他生产者,食物网的营养级数基本不变,C错误;
D、害虫和庄稼的种间关系是捕食,不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A。
11. 紫茎泽兰因繁殖力强已成为全球性入侵物种。科学家为研究紫茎泽兰防治方法,利用3种当地植物南酸枣、假地豆、狗尾草与其混种。混种后3种当地植物的相对产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紫茎泽兰入侵,会使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
B. 天敌对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 可选用狗尾草或假地豆与紫茎泽兰混种防治紫茎泽兰
D. 气候适应能力强是紫茎泽兰成为入侵物种的重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
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食物、流行性传染病等;
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没有关系,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详解】A、紫茎泽兰入侵,很快成为优势物种,因而会使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降低,A正确;
B、天敌作为生物因素,对紫茎泽兰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
C、结合图示可知,狗尾草或假地豆与紫茎泽兰混种均会导致紫荆泽兰的产量下降,因而能起到防治紫茎泽兰的效果,C正确;
D、外界环境条件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气候适应能力强,使紫荆泽兰大量繁殖,很快成为优势物种并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即气候适应能力强是紫茎泽兰成为入侵物种的重要条件,D正确。
故选B。
12. 某螺可捕食A、B、C等多种藻,向玻璃缸中加入等量的三种藻,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向缸内加入一定数量的某螺,并开始统计三种藻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的数量不变),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加入某螺后C藻竞争力最弱
B. 该螺对A藻的捕食偏好最强
C. 种间竞争是导致B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主要原因
D. 螺对竞争优势藻的捕食偏好会降低藻的物种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现象。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某种螺对藻类的捕食偏好为甲藻、乙藻和丙藻。
2、向玻璃缸中加入等量的三种藻,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向缸内加入一定数量的某螺,随着时间的变化,A藻数量减少,B藻数量先升后降,C藻数量慢慢上升。
【详解】A、向玻璃缸中加入等量的三种藻,培养一段时间后,放入某螺时,C藻数量增长较快,说明加入某螺后C藻竞争力最强,A错误;
B、放入螺之后,A藻的数量减少最明显,B藻数量增加,C藻数量不变,说明螺类捕食藻类的喜好为A藻>C藻>B藻,B正确;
C、B藻数量在峰值时A藻和C藻数量都较少,种间竞争并不强,B藻数量在峰值后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玻璃缸代谢废物积累、无机盐减少等环境因素有关,C错误;
D、一种藻类的过度繁殖会造成其他藻类的消亡,螺对竞争优势藻的捕食偏好,会控制该种藻类的数量,可以给其他藻类腾出空间,增加藻的物种多样性,D错误。
故选B。
13. 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的生物学效应是( )
A. 糖的分解代谢降低B. TRH分泌增加
C. 碘的需要量增加D. 饥饿感增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正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偏离平衡,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是反馈调节,同时由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详解】A、注入甲状腺激素,会使细胞代谢增强,糖的分解代谢增强,A错误;
B、注入甲状腺激素,由于负反馈调节机制,会引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过少,B错误;
C、注入甲状腺激素,由于负反馈调节机制,体内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减少,碘的需求量减少,C错误;
D、注入甲状腺激素,会使细胞代谢增强,血糖利用加快,所以饥饿感增强,D正确。
故选D。
14. 母亲的亲吻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最温馨、最隆重的欢迎礼。事实上,当母亲亲吻婴儿时,就会对婴儿脸部的病原体进行“取样”-这些病原体正是婴儿即将摄入的。母亲的免疫器官接纳了这些病原体,相应的记忆B细胞就会被刺激,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抗体进入母亲的乳汁,而这些抗体恰好是婴儿所需要的。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于母亲而言,该免疫过程属于二次免疫
B. 对于婴儿而言,抗体能阻止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
C. 婴儿通过母乳获得的免疫力起效慢但可以维持较长时间
D. 抗体可以分布在内环境,也可以通过外分泌液进入外界环境
【答案】C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题中显示 ,母亲的免疫器官接纳了这些病原体,相应的记忆B细胞就会被刺激,显然对于母亲而言,该免疫过程属于二次免疫,A正确;
B、对于婴儿而言,抗体能与相应的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进而阻止这些病原体对机体的感染,B正确;
C、婴儿通过母乳获得抗体,进而能迅速的提高对相应病原体的免疫力,但不能维持较长时间,C错误;
D、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即抗体可以分布在内环境,也可以通过外分泌液进入外界环境,D正确 。
故选C。
【点睛】
15. 某弃耕农田中的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灌木和乔木出现对草本植物的生存都不利
B 群落演替第1年,该群落不具有垂直结构
C. 灌木和乔木的物种统计不可以采用样方法
D. 第40年时,该地群落的优势物种为乔木
【答案】D
【解析】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A、表中数据显示,随着灌木和乔木的出现,草本植物获得的阳光更少,但草本植物的种类在增加,因此可推测灌木和乔木的出现,可能对某些草本植物的生存有利,A错误;
B、在弃耕农田演替过程中的第1年,尽管均为草本植物,草本植物中也有对阳光要求不同以及高矮不同的种类存在,但该群落中依然具有垂直结构,B错误;
C、对于植物的数量调查通常采用样方法,灌木和乔木均为植物,因此,其数量可以采用样方法统计,C错误;
D、弃耕农田所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40年间的已经演替至乔木阶段,其优势物种乔木,D正确。
故选D。
16.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鸣叫音调具有吸引雌蛙和向其它雄蛙提供战斗力大小的作用。研究人员将已有配偶的大雄蛙和小雄蛙致哑后,用扬声器播音代替它们鸣叫音调,然后观察它们受到其它雄蛙攻击次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雄蛙鸣叫中高音调和深音调属于物理信息
B. 鸣叫中高音调更能显示一只雄蛙的战斗力
C. 音调不是显示雄蛙战斗力的唯一评估标准
D. 雄蛙音调在生态系统中作用是维持种群繁衍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理信息包括声、光、颜色等,这些物理信息往往表达了吸引异性、种间识别、威吓和警告等作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意义: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声、光、电、热等信息属于物理信息,雄蛙鸣叫中高音调和深音调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
B、由图可知,深音调时其他雄蛙的攻击次数明显较少,代表其战斗能力更强,其他雄蛙不敢轻易来犯,因此鸣叫中深音调更能显示一只雄蛙的战斗力,B错误;
C、深音调时其他雄蛙的攻击次数明显较少,代表其战斗能力更强,其他雄蛙不敢轻易来犯,比对左右两图,不管是播放哪种音调,大雄蛙所受攻击次数均小于小雄蛙,说明音调不是显示雄蛙战斗力唯一评估标准,蛙的体型大小也是战斗力的标准之一,C正确;
D、雄蛙鸣叫音调具有吸引雌蛙和向其它雄蛙提供战斗力大小的作用,因此雄蛙音调在生态系统中作用是维持种群繁衍,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5道大题,每道题12分,共60分)
17. 2023年10月3日,中国女排发扬团队合作、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3:0击败日本队,勇夺亚运会冠军。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赛场上,女排队员接收到来自排球、队友、对手、教练等各方面信息后,依赖体内不同的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来作出准确反应。
(2)自由人在完成快速移动、飞身救球等一系列动作时,调节这些动作的最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此时,她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原因是_______。
(3)第二局开局中国女排的一传和防守失误较多,队员们经过及时调整站位和接球动作才逆转了局势。这一系列的动作属于________(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此过程中小脑起到_______的作用。
(4)适当运动可以促进人脑神经元产生和释放更多的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使人快乐,同时也可以促进突触前膜上合成更多的的多巴胺转运蛋白(负责从突触间隙回收多巴胺),突触前膜出现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
【答案】17. 反射弧
18. ①. 大脑皮层 ②. 紧张兴奋时,交感神经兴奋
19. ①. 条件反射 ②. 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20. 有利于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
【小问1详解】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女排队员接收到来自排球、队友、对手、教练、裁判等各方面信息后,依赖体内不同的反射弧来作出准确的判断;
【小问2详解】
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神经中枢;自由人在完成快速移动、飞身救球等一系列动作,处于紧张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使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
【小问3详解】
女排的一传和防守失误较多,队员们经过及时调整站位和接球动作才逆转了局势,这一系列的动作属于后天学习所得,有高级神经中枢参与,属于条件反射;在此过程中小脑起到了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作用;
【小问4详解】
通过运动使大脑分泌多巴胺可以让人感到愉悦,提高幸福感。多巴胺作为一种神经递质,与控制行为、行动动机和认知密切相关。突触前膜及时回收多巴胺,避免突触后膜持续兴奋,便于下次更好地促进神经的传递,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
18. 新冠病毒(COVID-19)主要攻击人体呼吸道和肺部细胞。请回答问题:
(1)COVID-19侵入人体后,在体液中机体需借助_______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其凝集并抑制其繁殖;对于感染病毒的靶细胞,机体则需通过_______细胞的作用使其裂解并释放病毒。
(2)接种新冠疫苗能预防COVID-19、某新冠疫苗需进行两次接种,初次接种产生免疫后,按规定时间间隔再次接种。①再次接种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②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原因可能是_____。
(3)在抗击COVID-19过程中,发现中药制剂X有一定的作用。为验证中药制剂X的作用,以健康小鼠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注射一定量___,实验组注射________。然后给两组小鼠同时接种COVID-19.实验结果如下表:
据此判断,你认为注射疫苗和中药制剂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疾病的原理___(相同/不相同),后者的原理是______。
【答案】18. ①. 浆 ②. 细胞毒性T
19. ①. 再次接种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②. 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消除
20. ①. 生理盐水 ②. 等量的药物X ③. 不相同 ④. 注射中药X的原理是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的数量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小问1详解】
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只有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是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毒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
【小问2详解】
再次接种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接种完新冠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降低,若提前进行第二次接种,疫苗中的抗原与初次免疫后存留的抗体结合后被迅速消除,则会减弱二次免疫效果;
【小问3详解】
结合题干可知,该实验目的为“验证中药制剂X的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为X的有无,因变量相关指标的相对浓度,因此对照组无中药制剂X,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实验组注射等量的药物X。据表格可知,实验组的吞噬细胞、抗体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细胞毒性T细胞的含量相差不大,故据此推测,注射中药X的原理是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和抗体的数量,而接种疫苗预防的原理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故注射疫苗和中药制剂X后可使小鼠不患此类病毒引起的流感的原理不相同。
19. 花开花落,春华秋实,植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受基因的调控、激素的调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它们是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的:回答下列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___________的微量有机物。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表达的关系___________。
(2)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___________、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研究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某一部分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这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3)将休眠状态的某植物种子置于0~5℃的低温条件下1~2个月,可使种子提前萌发。处理过程中种子内赤霉素、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____、_____的含量变化。
(4)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___________是其中的一种。
【答案】(1) ①.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 ②.
(2) ①. 细胞伸长生长 ②. 主动运输
(3) ①. 脱落酸 ②. 赤霉素 (4)光敏色素
【解析】
【分析】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
2、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小问1详解】
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因此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表达的关系如图:
【小问2详解】
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研究发现,生长素在棉花植株中某一部分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而缺氧环境会影响有氧呼吸过程,能量供应不足,因此缺氧会严重阻碍这一过程。
【小问3详解】
将休眠状态的某植物种子置于0~5℃的低温条件下1~2个月,可使种子提前萌发。由于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而脱落酸能抑制种子萌发,因此处理过程中种子内赤霉素、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情况应该表现为赤霉素的含量在上升,而脱落酸的含量在下降,故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含量变化。
【小问4详解】
对于植物来说,光不仅提供光合作用的能量,而且还能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因而能对光做出反应,其中光敏色素就是其中的一种。
20. 种植水生植物是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重要方法,研究人员选取挺水植物黄菖蒲、漂浮植物凤眼莲、浮叶植物黄花水龙和沉水植物苦草四种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某富营养化水生生态系统的修复效果和净化机制。
(1)在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这种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______结构,这些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中的______,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
(2)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获得了种植四种不同水生植物后,某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中总N的浓度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对总氮去除效果最好的是_____,去除率最大达到_____%。
(3)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而水生植物可以通过与藻类植物____,从而抑制藻类植物的过渡生长。
(4)水生植物可向发达的根系输送氧气,在根际形成氧微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了相关微生物对水体中N的______。
(5)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是当前水环境治理中的重点,请你根据生态学相关知识提出治理建议:_______。
【答案】(1) ①. 垂直结构 ②. 生产者 ③. 群落
(2) ①. 黄菖蒲 ②. 83.3
(3)竞争 (4)利用
(5)从控制和消除外源污染入手,尽量控制进入湖内的污染物,同时清淤挖泥、引水冲污;利用藻类、有效微生物群、各种高等水生植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及陆生植物等重建水生生态环境,使湖泊恢复其应有的功能。
【解析】
【分析】群落的结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前者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后者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小问1详解】
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这种空间分布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这些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组成中的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群落;
【小问2详解】
分析曲线可知,种植四种不同水生植物对总氮去除效果最好的是黄菖蒲,去除率最大达到(18-3)÷18=83.3%;
【小问3详解】
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而水生植物可以通过与藻类植物竞争,从而抑制藻类植物的过度生长;
【小问4详解】
水生植物可向发达的根系输送氧气,在根际形成氧微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加强了相关微生物对水体中N的吸收和利用;
【小问5详解】
从控制和消除外源污染入手,尽量控制进入湖内的污染物,同时清淤挖泥、引水冲污;利用藻类、有效微生物群、各种高等水生植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及陆生植物等重建水生生态环境,使湖泊恢复其应有的功能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治理措施:从控制和消除外源污染入手,尽量控制进入湖内的污染物,同时清淤挖泥、引水冲污;利用藻类、有效微生物群、各种高等水生植物(水生维管束植物)及陆生植物等重建水生生态环境,使湖泊恢复其应有的功能。
21. 现代中医临床上经常通过针灸“足三里”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研究表明,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激活一组表达Prkra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如图所示)。
(1)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激活下肢的部分感觉神经元,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完成该反射的效应器是______。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填“单向”或“双向”)的。
(2)图1中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______(填“躯体运动”或“内脏运动”)神经,其作用的特点是_____。
(3)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 应,原因是______,这也为针灸抗炎需要在特定穴位刺激提供了解释。
(4)去甲肾上腺素(NA)可修饰暴露于细菌环境下的白细胞表型。如图2所示,研究人员以炎症小鼠为实验对象,实验组进行电针刺激,对照组不做处理,检测小鼠血清中NA及促炎症因子(IL-6)含量,由实验结果可断定针刺足三里可通过________减轻炎症反应。
【答案】21. ①. 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 ②. 单向
22. ①. 内脏运动 ②. 不受意识支配
23. 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或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kra2感觉神经元
24. 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后,促进NA的释放,降低IL−6促炎症因子的含量
【解析】
【分析】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小问1详解】
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再结合图可知完成该反射的效应器是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针灸治疗过程是在体内反射弧上进行,因此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小问2详解】
分析题图,图示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内脏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的作用特点:不受意识支配,所以被称为自主神经。
【小问3详解】
结合题干“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穴位“足三里”可激活一组表达Pkr2蛋白的感觉神经元”可知引发相应反应时刺激的部位为小鼠后肢穴位,而研究人员刺激的是小鼠腹部的天枢穴,若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k2神经元(或腹部不存在足三里对应的感受器),则会出现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的现象。
【小问4详解】
分析实验结果图可知:实验组的NA含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IL−6含量低于对照组,故由实验结果可断定针刺足三里可通过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通路后,促进NA的释放,降低IL−6促炎因子的含量来发挥抗炎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上述过程涉及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涉及到神经、激素和促炎症因子的综合调节)。植物类别
物种数量(种)
第1年
第4年
第15年
第25年
第40年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草本植物
28
27
26
30
34
相对浓度(%)
吞噬细胞
抗体
细胞毒性T细胞
对照组
24
30
20
实验组
55
39
20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6页。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