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373497/0-170848886749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杭州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373497/0-17084888675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杭州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5373497/0-17084888675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江省杭州市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 小科从教材中获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后总以为地球上的水太丰富了,但自从看了科学视频《地球上的水》以后就明白了:尽管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给人类利用的水并不多。那么人类利用较多的水体是( )
A. 海洋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B. 冰川水、河水、湖泊淡水
C. 河水、深层地下水、湖泊淡水D. 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淡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故选D。
2. 2019年第21号台风“博罗依”于10月19日晚上8点钟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台风和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
A. 蒸发、水汽输送B. 降水、水汽输送
C. 水汽输送、降水D. 水汽输送、蒸发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台风“博罗依”将海面上空大量水汽带到陆地上空,属于水汽输送,台风雨属于降水,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 图甲、乙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家威鑫 MXSJ663 低至0.3/份
A. 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 此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水电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
D. 电解水的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a管中生成气体体积大于b管,因此a管中为氢气,而b管中为氧气,故A错误;
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错误;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及质量不变,故C正确;
D、电解水的变化其实是水分子分解为氢、氧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分子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4. 如图甲所示,一个鸡蛋漂浮在盐水中;向盐水中缓慢加入蒸馏水,直到鸡蛋恰好浸没(如图乙所示);此过程中( )
A. 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保持不变
B. 鸡蛋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C. 盐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逐渐增大
D. 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鸡蛋由漂浮变为悬浮,所以鸡蛋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
B.鸡蛋由漂浮到悬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鸡蛋的重力,故鸡蛋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向盐水中缓慢加入蒸馏水,盐水对容器的压力增大,烧杯的底面积不变,根据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故C符合题意;
D.向盐水中缓慢加入蒸馏水,烧杯中液体的质量增加,则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增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在一定条件下,物体能在水中上浮。图示物体在上浮前后静止时,所受浮力相同的是( )
A. 图甲中沉底的汤圆,煮熟后上浮并浮出水面
B. 图乙中潜水艇排出水舱中水后,上浮并浮出水面
C. 图丙中往清水中加盐,沉底的鸡蛋上浮后并浮出水面
D. 图丁中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船体上的吃水线 W线上浮后并浮出水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沉入锅底的汤圆,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加热一段时间后,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汤圆的体积变大,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汤圆上浮,故A错误。
B.潜水艇排出水舱中水后浮出水面,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排开液体体积变小,浮力变小,故B错误。
C.鸡蛋刚开始沉在水底,浮力小于重力,往清水中加盐,沉底的鸡蛋上浮后并浮出水面,最终鸡蛋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浮力变大,故C错误。
D.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始终漂浮,浮力等于重力,轮船重力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浮力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6. 如图所示容器中,底部和侧壁分别有木塞a和b,且a、b在水中的体积相等,则( )
A. a受到的浮力大
B. a,b受到的浮力相等
C. 只有a塞受到的浮力为零
D. a,b塞受到的浮力均为零
【答案】C
【解析】
【详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木塞a的底部没有水,故没有向上的力,只受到水向下的力,故a不受浮力,而b上下表面都受到压力差,故b有浮力,故C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水平桌面上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A、B、C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容器内,小球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B. 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
C. 小球的质量大小D. 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知道,A、B、C三个小球排开水的体积关系为
VA排
FA
B.因小球分别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浮力等于自身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说明容器中小球的重力等于小球排开水的重力,可视为容器中小球的重力补充了它排开的水的重力,所以三个容器和水、小球的总重力相等,由于容器相同,所以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为
F甲=F乙=F丙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A、B漂浮,C悬浮,则由浮沉条件知道
GA=FA
GB=FB
GC=FC
由于A、B、C受到的浮力关系为
FA
GA
mA
D.小球静止时,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即液体的深度h相同,水的密度一定,由知道,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关系为
pA=pB=pC
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 下列物质依次为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一组是( )
A. 石灰水、泥浆水、汽水B. 汽水、碘酒、肥皂水
C. 矿泉水、泥浆水、肥皂水D. 酒精、牛奶、硫酸钡(钡餐)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石灰水是溶液,泥浆水是悬浊液,汽水是溶液,故错误;
B、汽水、碘酒都是溶液,肥皂水是乳浊液,故错误;
C、矿泉水是溶液,泥浆水是悬浊液,肥皂水是乳浊液,故正确;
D、酒精是纯净物,牛奶是乳浊液,硫酸钡(钡餐)是悬浊液,故错误。
故选C。
9. 如图是模拟恒温下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与丙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 )
A. 甲和乙B. 乙和丁C. 乙和丙D. 丙和丁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乙是蒸发一定量溶剂得到的,乙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若是恰好饱和的溶液,则与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若是不饱和溶液,则与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丙和丁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丙、丁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选D。
10. 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克
B. 20℃时,68.4克水最多溶解31.6克硝酸钾
C. 20℃时,100克水最多溶解31.6克硝酸钾
D. 100克水溶解31.6克硝酸钾固体可以形成其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溶解度的概念,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131.6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故选项说法错误。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选项说法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1. 浓度为10%的食盐溶液100g,将其浓度增加到20%,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入10g食盐固体
B. 把溶液中的水蒸发掉一半
C. 加入100g 10%的食盐溶液
D. 把水蒸发掉50g
【答案】D
【解析】
【详解】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质的质量是:100g×10%=10g,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剂的质量是:100g-10g=90g;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后的质量分数是20%。
A、加入10g硝酸钾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8.2%,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蒸发掉一半溶剂即蒸发45g水,则蒸发45g水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18.2%,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由于溶液的均一性,加入100克10%的食盐溶液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蒸发50g水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20%,选项正确。
故选D。
12. 如图所示是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的稀薄程度
B. 对流层中热的地方空气密度大,空气的垂直运动呈上升
C. 云、雨、雾、雪等气候现象多发生在平流层
D. 随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的是Ⅰ对流层和Ⅲ中间层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大气层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随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的是Ⅰ对流层和Ⅲ中间层。故选D。
【点睛】考查大气层的特点。
13. 中国新疆汽车赛车手在一次比赛中穿越了罗布泊沙漠。当时该地最低气温约为零下10℃,昼夜温差可达40℃左右。罗布泊沙漠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及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
A. 下午2点左右,砂石比热大B. 日出前后,砂石比热大
C. 下午2点左右,砂石比热小D. 日出前后,砂石比热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影响比热容大小的因素是:物质的种类和物体的状态; 水的比热容较大,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比沙小. 所以,在白天同样吸热时,沙子的温度升高的快,水的温度升高的慢;夜晚同样放热时,沙子的温度降低的快,水的温度降低的慢。根据Q=cm△t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温度改变的少; 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石,经过相同时间的日照,吸收相同的热量,由于海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所以海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的温度变化要小;所以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
14. “气候”与“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描述气候的是( )
A. 杭州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B. 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答案】A
【解析】
【详解】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天气是多变的,BCD选项描述的是天气。气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与多变的天气相比,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A选项描述的是气候。故选A。
15. 以下内容摘自小余同学的科学学习记录本,其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将A管的下端插入水中,往B管吹气,可看到的现象是A管内的水面会上升
B. 图中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升高
C. 图中实验,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纸的下端会分散飘开
D. 在图中容器的左下角对水进行加热,水流动的方向是逆时针
【答案】A
【解析】
【详解】A.往B管用力吹气,A管中的水将上升,这是因为A管上端管口的气体流速快,压强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A管内的水面会上升,故A正确;
B.图中实验,向外拉活塞,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B错误;
C.图中实验,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纸的下端会向中间靠拢,是因为空气流速快的地方压强小,在内外压强差的作用下,纸会向中间靠拢,故C错误;
D.在图中容器左下角对水进行加热,由图可知水流动的方向是顺时针的,故D错误。
故选A。
16. 如图所示,一只盛有水的瓶子,瓶口用橡胶塞塞紧,橡胶塞的中央插入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管内水面如图所示。如果分别将塞在瓶壁上a、b两个小孔上的塞子拔掉,则( )
A. a孔有水射出,b孔没有水射出
B. b孔有水射出,a孔没有水射出
C. a、b两孔都有水射出
D. a、b两孔都没有水射出
【答案】B
【解析】
【分析】判断a、b两孔是否有水射出,关键是要分析a、b两处瓶内外的压强是什么关系。
【详解】如图所示:
设玻璃管内水位处为c处,瓶内密闭空气的压强为p,在拔掉塞子前,玻璃管内的水由于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和瓶内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而瓶内c处受到的压强为瓶内密闭气体的压强和c处液体压强的和,即
而a处的压强
同理可知,b处的压强
因此拔掉塞子a、b后,a处压强小于大气压,会吸入空气,而b处压强大于大气压,会喷出水来。
故选 B。
17. 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为了解决“H”形地下通道中过道的通风问题,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几种方案.如图所示,黑色部分为墙面凸出部分,“”为安装在过道顶的换气扇,其中既有效又节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要想让风经过过道,过道左右两端的气压应该不同,所以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
A.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相同,所以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相同,所以过道左右两端的通风道中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故B不符合题意
C.过道右端的通风道有凸起,所以相同时间风经过过道右端的通风道时的路程长,则风速较快,所以过道右端的气压小于左端的气压,所以空气会从过道的左端流向右端,过道中有风通过,此方案不需要消耗其他能量,既有效又节能,故C符合题意;
D.过道中有电动机,电动机工作时过道中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气压减小,空气会从过道口流进来而通风,但需要消耗电能,故此方案虽有效但不节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 如图是北半球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根据此图能得到的正确信息( )
A. 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低压
B. B处的天气特点是晴朗干燥
C. 图中C地将会出现降雨、降温
D. C处的风向为东南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根据图中的气压分布特征可以看出A处的气压具有中间高,四周低的特点,为高压,从气流运动特征来看表现为高空气流下沉辐散,在此控制之下,天气晴朗,A错误;
B处的气压具有中间低,四周高的特点,为低压,从气流运动特征来看表现为气流上升,在此控制之下,天气阴雨,B错误;
由于C处位于冷锋锋前,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C正确。
根据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可以判定出此时G处的风向为西北风,D错误。
故选C。
19. 右图为北半球某地锋面气旋图(其中数值为大气压值,且P1>P2>P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锋面甲为暖锋、乙为冷锋
B. ①范围为冷气团控制,②为暖气团控制
C. 乙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D. 甲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雨雪天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例判读甲为冷锋、乙为暖锋,A错误;根据锋面的移动判断:①范围为冷气团控制,②为暖气团控制,B正确;乙锋面为暖锋,暖锋过境时常常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C错误;甲为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D错误。故选B
20. 如图,圆柱形薄壁容器中有一个用细绳与容器底相连的立方体塑料块(塑料块的边长为10cm,密度为0.5g/cm3,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3N,容器足够高,细绳长5cm,细绳体积忽略不计)。现往烧杯中匀速加入水,则物块所受浮力F浮与时间t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当往烧杯中匀速加入水时,由于水的深度均匀增加,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时间t成正比,当塑料块处于漂浮状态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
F塑料=G塑料=m塑料g=ρ塑料V塑料g=0.5×103kg/m3×10-3m3×10N/kg=5N
在细绳被拉直之前,随着水面升高,塑料块均处于漂浮状态,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不变,为5N,细绳被拉直之后,再往烧杯中匀速加水,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变大,细绳受到的拉力变大,当细绳受到的拉力为3N时,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
此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物体浸入水中的深度为
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
5cm+8cm=13cm
再往烧杯中加水,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变大,细绳受到的拉力变大,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于8N,细绳受到的拉力大于3N时,即当容器中水的深度大于13cm时,细绳被拉断,塑料块将上浮最后漂浮,受到的浮力为5N,故B符合题意,故选B。
二、填空题(共30分)
21.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水循环示意图和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请据图回答:
①图甲中各字母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B.__________;
②水循环的动力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甲所示的水循环过程主要发生在图乙标号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所示的大气层,该层大气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水汽输送 ②. 太阳辐射 ③. 地球引力 ④. ③ ⑤. 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解析】
【详解】读图分析,①图中B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水循环的动力来自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对流层集中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现象最为复杂多变的层,图甲所示的水循环过程主要发生在图乙的对流层③,该层大气最显著的特点是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气温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
22. 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用不同材料制成的正方体A、B(VA<VB),按如图两种方式放入两种液体中,待静止后B刚好浸没在甲液体中,A刚好浸没在甲液体中,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
(1)若把AB看成整体,在甲液体中AB所受的浮力__________乙液体中AB所受的浮力;
(2)甲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__________乙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均选填“>”“<”或“=”)
【答案】 ①. = ②. <
【解析】
【详解】(1)[1]AB整体在甲、乙中都处于漂浮状态,重力不变,所以甲液体中AB所受的浮力等于乙液体中AB所受的浮力。
(2)[2]由(1)[1]和图可知,由图知
且
VA<VB
所以
因整体在两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且排开甲液体的体积较大,所以,由可知,两液体的密度关系
根据图可知,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且容器相同,则液体与物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之和相同,但是
所以甲液体的体积较小,又因为
根据
可知,甲液体的重力较小;整个容器水平桌面的压力
因容器相同、其重力相同,且A、B两物体的重力不变,甲液体的重力较小,所以,甲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乙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23. 如图所示,若观察到U型管中a的液面低于b的液面,则在小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字母),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A.氢氧化钠固体 B.氯化钠 C.硝酸铵 D.蔗糖
【答案】 ①. A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
【详解】观察到U型管中a的液面低于b的液面,说明装置内的气压增大,温度升高,则在小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则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钠、蔗糖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均不符合要求,故选A。
24.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1)t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或“=”);
(2)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物质______g;
(3)图二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______(填序号)。
A.b点→a点 B.c点→a点 C.c点→b点 D.c点→d点
【答案】 ①. > ②. 80 ③. B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曲线高于乙的溶解度曲线,则t1℃时,两种物质室温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故填>。
(2)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8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甲物质形成饱和溶液,故填80。
(3)由图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80g,则t2℃时,向100g水中放入60g甲完全溶解后形成不饱和溶液,经过一步操作使溶液恰好饱和,且溶液的质量不变,方法是将溶液降温至溶解度为60g的温度,则该操作是将溶液由c点转化为a点,故填B。
25. 7月25日至7月28日,第6号超强台风“烟花”登陆并较长时间滞留在长三角等地,给江、浙、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台风过境时,会带来气压的急剧降低。
(1)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为__________Pa=__________mm汞柱;
(2)台风登陆时,某建筑工地的简易房紧闭门窗,彩钢瓦屋项被台风掀翻。紧闭门窗的屋内大气压接近1个标准大气压,屋外房大气压急剧降到0.9×105Pa,屋顶的面积为80m2,这时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力差,方向向__________,大小可达__________N。
【答案】 ①. ②. 760 ③. 上 ④.
【解析】
【详解】(1)[1][2]根据大气压的知识可知,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是
跟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2)[3][4]屋内气压是标准大气压,即
屋顶的面积是,这时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强差为
屋顶受到的压力差
受力方向是向上。
26. 观察下面的小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中,取两张白纸,使其平行自然下垂,向两纸中间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纸相互靠拢,请解释该现象:__________;
(2)在图乙中,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当一辆飞奔的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车的重力;
(3)图丙中将会带来的天气变化是__________;
(4)在图丁中,风的方向应该是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答案】 ①. 当向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 ②. 小于 ③. 带来降水、降温、大风天气 ④. B
【解析】
【详解】(1)[1]没有吹气时,纸的中间和外侧的压强相等,纸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垂;当向中间吹气时,中间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
(2)[2]根据题意可知,汽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机翼,当一辆飞奔的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小汽车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小汽车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小汽车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所以,小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车的重力。
(3)[3]由图知,该气团是冷锋过境,会带来降温、大风、降雨等天气。
(4)[4]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时,如要知道图中某点的风向,先经此点画一条与等压线垂直的虚线,这条虚线的箭头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由图可知,只有B指向气压较低的地方,故风向是B。
27. 如图甲所示为某地某时刻某特殊天气所在位置及未来移动趋势。据图回答。
(1)该特殊天气的风级为12级,是指__________。
A. 强风B. 劲风C. 狂风D. 台风
(2)图中箭头表示其未来移动趋势是__________。
A. 向东北方向移动B. 向西北方向移动
C. 向东南方向移动D. 向西南方向移动
(3)该特殊天气形成在海洋中时,我国大陆某地的天气受其影响出现如图乙的符号,则风向为__________,风速为__________m/s。
【答案】(1)D (2)B
(3) ①. 西北风 ②. 8—10.7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某地某时刻某特殊天气所在位置及未来移动趋势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风力、风向等内容,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小问1详解】
该特殊天气的风级为12级,是指台风,故选D。
【小问2详解】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图中箭头表示其未来移动趋势是向西北方向移动,故选B。
【小问3详解】
该特殊天气形成在海洋中时,我国大陆某地的天气受其影响出现如图乙的符号,则风向为西北风,风力为5级,风速为8m/s~10.7m/s。
28.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A地海拔为3300米,B地海拔为300米,若A地气温为15℃,则B地气温应为________℃。
(2)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3)分析造成以下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①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
②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
【答案】 ①. 33 ②. 地形因素 ③. 海陆因素 ④. 纬度因素
【解析】
【详解】(1)图中所示A地海拔为3300米,B地海拔为300米,则A与B的相对高度是3300-300=3000米,若A地气温为15℃,则B地气温应为15+(3000÷100)×0.6=33℃。
(2)由图可知,AB两地海拔差异较大,因此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
(3)①新疆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的盆地内部因蒸发强烈,地表水难以保存,沙漠、戈壁广布。而北京距离海洋较近,夏季能够受到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影响,气候较湿润,因此两地气候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
②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造成了南北方所获得的太阳辐射有很大差别,如纬度较高的黑龙江冬季寒冷漫长,而海南岛却终年如夏,降水多。因此纬度位置的差异是造成黑龙江省冬季漫长,多冰雪;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的主导因素。
三、实验探究、简答题(共40分)
29. 如图所示是小谭自制的用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装置:将弹簧和标尺固定在支架上,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悬挂在弹簧下端,弹簧静止时指针正对标尺上的A位置(本装置使用时,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
(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C位置,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有关,继续向杯中注水,指针___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动”);
(2)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液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液体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B位置,分析可知: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还与___________有关。
(3)小徐同学认为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下列能成为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
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B.没有换用其它液体进行重复实验
C.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
【答案】 ①. 排开液体的体积 ②. 不动 ③. 液体的密度 ④. ABC
【解析】
【详解】(1)[1]向杯中缓慢注水,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水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水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C位置,弹簧的弹性形变变小,弹力变小,根据称重法,可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变大,液体密度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说明物体所受到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2]继续向杯中注水,因排开液体体积不变,物体所受到浮力的大小不变,由称重法可知弹簧的弹力不变,故指针不动。
(2)[3]将水倒尽,向杯中缓慢注入某种液体,从金属块底部接触液面,到金属块刚好浸没液体中的过程中,指针由标尺上的A位置缓慢上移至B位置,弹簧的弹性形变变小,弹力变小,根据称重法,可得出物体受到得浮力变大,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液体的密度改变,说明金属块所受浮力的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3)[4]为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应换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重复实验以及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的实验,多测几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故ABC符合题意。
故选ABC。
30. 如图所示为小柯和小芳两位同学在“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15%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
(1)小柯在图A称量中发现指针偏向右边,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如果图B中烧杯内壁沾有水,将会使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_______;图C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小芳在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如图D、E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他操作都正确)。图D操作会导致测量结果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___________(小数点保留0.1%)。
【答案】 ①. 向左盘增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②. 小 ③. 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④. 小 ⑤. 12.4%
【解析】
【分析】
【详解】(1)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偏向右边,说明右盘重,左盘的药品量少,接下来的操作是:往左盘增加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如果烧杯中有水,则导致溶剂增加,将会使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2)小芳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使用的是10g和5g的砝码和2.7g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0g+5g-2.7g=12.3g。药品实际质量偏小,则导致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如图,平时量筒凹液面最低处,则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为87mL(合87g)。
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1. 氯化钠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经过以下操作流程如图1:
(1)操作③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如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__________(填序号)。
A.B.C.D.
(2)操作④中除用到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坩埚钳外,还需要用到__________等仪器。该操作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原因是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称量获得的精盐,并计算精盐的制得率,发现制得率较低__________(填序号)。
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
【答案】 ①. D ②. 蒸发皿 ③. 防受热不均,液滴飞溅 ④. ABD
【解析】
【详解】(1)A、B、C 是滤纸的正确的折叠方法,D中的滤纸,接口处出现缝隙,液体会直接的进入下面的烧杯,故不该出现;
(2)蒸发时用到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坩埚钳外;该操作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滴飞溅;
(3)A、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造成滤液中食盐的量减少,蒸发后精盐的质量比正常值偏小,则精盐制得率较低,故符合题意;
B、蒸发时食盐飞溅剧烈,部分食盐溅出,精盐质量减少,则精盐制得率较低,故符合题意;
C、蒸发后,所得精盐很潮湿,含有部分水分,造成精盐质量增加,则精盐制得率较高,故不符合题意;
D、器皿上沾有的精盐没全部转移到称量纸上,精盐质量减少,则精盐制得率较低,故符合题意;
故选ABD。
32.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当针筒中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1;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测量中,分析研究的是大气对__________(选填“针筒”或“活塞”)的压力;
(2)若同学们用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的__________(选填“A”或“C”)注射器。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__________;
(3)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丙所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90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500g,烧杯质量为125g,活塞的面积是7.5×10﹣5m2,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值为__________Pa。
【答案】 ①. 活塞 ②. C ③. ④. 1.1×105
【解析】
【详解】(1)[1]该实验中以活塞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是大气对活塞的压力。
(2)[2]因为大气的压强是一定的,根据公式可知,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也会越小,所以当弹簧测力计量程不够时,可换用小量程注射器,故选C注射器。
[3]活塞的面积
将测量结果代入压强公式得
(3)[4]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左滑动时
对活塞受力分析
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开始向右滑动时
对活塞受力分析
两式联立解得
所以
33. 小李同学将粗细不同的玻璃管装置接到水流稳定的自来水管上,当水在玻璃管中流动时,可以看到两个竖直管中水面的高度并不相同,实验现象左如图所示。接着,小李同学又自制了一个飞机机翼模型,将其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观察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在机翼模型正前方用电扇迎面吹风来模拟飞机飞行时的气流,观察到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电扇转动后,托盘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试详细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
(2)在下列情形中,能够运用上述结论进行解释的是__________。
A.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飘向空中
B、大风吹过,未插住插销的窗户向外推开
C.直升飞机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
D.地铁站台上,人必须在警戒线外候车
【答案】 ①. 变小 ②. 见解析 ③. BD
【解析】
【详解】(1)[1][2]如图所示,飞机机翼模型上凸下平,电扇转动后,机翼模型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使托盘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2)[3]A.将氢气球放手后,它会飘向空中,是利用了浮力的作用,没有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大风吹过,未插住插销的窗户外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内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于是窗户向外推开,故B符合题意;
C.直升飞机能够停在空中一定高度处,是机翼给空气一个向下的力,空气给机翼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利用了力的相互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地铁站台上,当列车驶过时,靠近列车一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远离列车一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产生一个向列车一侧的压强差,容易发生危险,因此,人必须在警戒线外候车,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四、分析、计算题(共20分)
34. 如图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A,物体A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求:
(1)物块A受到的浮力;
(2)物块A的密度;
(3)往容器内缓慢加水至物块A恰好浸没时,水未溢出,弹簧受到的拉力多大?
【答案】(1)6N;(2)0.6×103kg/m3;(3)4N
【解析】
【详解】解:(1)物块的A体积为
V=(0.1m)3=10﹣3m3
由题意可得,物块A排开水的体积
物体A受到的浮力
(2)因为弹簧刚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所以此时物块漂浮,物体的重力
G=F浮=6N
物体的质量
物块A的密度
(3)物块A完全浸没时,此时物块受到的浮力
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水中,物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与弹簧的拉力之和,则弹簧的拉力
答:(1)物块A受到的浮力为6N;
(2)物块A的密度为0.6×103kg/m3;
(3)弹簧受到的拉力为4N。
35. 针对近期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新增确诊情况,为确保旅客健康出行,各航空公司建立了飞行后消毒工作机制。据了解,消杀主要使用二氧化氯喷雾消毒。市场上销售的某品牌的二氧化氯消毒片,可直接溶于水,制得二氧化氯消毒液。
(1)机场人员欲配置2千克质量分数为0.01%的二氧化氯溶液用于物品的消毒,需要取该消毒片几片?(写出计算过程)
(2)空气消杀的消毒液要比消毒物品的浓度要低,机场人员用2千克质量分数为0.01%的二氧化氯溶液,可稀释成多少千克质量分数为0.005%的稀消毒液?(写出计算过程)
(3)稀释过程中加水多少毫升?(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1)2kg 的溶液中含二氧化氯溶质质量:2kg × 0.01%=0.0002kg=0.2g
每片消毒片中含二氧化氯的质量:1g×10%=0.1g
0.2g÷0.1g=2
答:需要取消毒片2片。
(2)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
2kg×0.01%=x×0.005%
x=4kg
答:用2千克质量分数为0.01%的二氧化氯溶液,可稀释成4千克质量分数为0.005%的稀消毒液.
(3)4kg-2kg=2kg=2000g
v= m/ρ=2000g÷1g/cm3=2000ml
答:稀释过程中加水2000毫升。
【解析】
【详解】见答案。
36. 如图为一高压锅示意图,该高压锅限压阀的质量为70g,排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10mm2,锅盖面积为260cm2,假设大气压p0=105Pa,g取10N/kg,试解答下列问题:
(1)高压锅是利用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2)该高压锅工作时,其内部水蒸气的最大压强为多大?( )
(3)该高压锅盖能承受的压力至少需多大才能保证安全?( )
【答案】 ①. 见解析 ②. 1.7×105Pa ③. 1.82×103N
【解析】
【详解】(1)[1]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提高锅内气压,使锅内液体沸点升高,使食物在高温下容易熟。
(2)[2]排气孔的横截面积为
S1=10mm2=10×10-6m2=1×10-5m2
限压阀的质量为
m=70g=0.07kg
锅内最大气压为
p0S1+mg=pS1
(3)[3]锅盖面积为
S2=260cm2=2.6×10-2m2
锅盖所能承受的最小压力为
F=pS2-p0S2=1.7×105Pa×2.6×10-2m2-1.0×105Pa×2.6×10-2m2=1.82×103N产品名称
二氧化氯消毒片
产品规格
每片质量1克
有效成分
二氧化氯含量10%
用途
消毒杀菌
浙江省杭州市中科院附属胜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中科院附属胜蓝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附属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