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当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下图中大气受热过程明显增强的是( )
A. A1和B1B. A2和B1C. B1和C2D. A2和C2
2. 图中显示林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7.4%,以下国家林业排放量较大的是( )
A. 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B. 加拿大、法国等亚寒带国家
C. 巴西、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发展中国家D. 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图中A1是太阳辐射,A2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1是大气逆辐射,B2是大气辐射,C1是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C2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当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C2)的能力增强;同时,大气向外辐射,尤其是大气逆辐射(B1)的能力增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林业排放是指毁林 的CO 2排放,伐木和毁林后残留地表生物质的腐化等的CO2排放,也就是说森林破坏越严重的国家,其林业排放量越大。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森林福嘎率低,A错误;法国位于北温带,加拿大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B错误;巴西、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发展中国家的热带雨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C正确;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注重森林资源的保护,D错误。故选C。
【点睛】森林的生态效益主要包括调节气候、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改良土壤等。
基于各行业污染物协调减排及能源供应稳定的前提下,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对此,某研究中心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图为该模型中2021~2060年各代表年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对未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度最大的行业( )
A. 钢铁B. 建材C. 电力D. 化工
4. 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
A. 调整产业结构B. 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C. 缓解资源枯竭D. 化解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钢铁行业、建材、化工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都在逐渐增多,因此其贡献在减少,且幅度小,故ABD错误;图中显示电力行业的比例由70.66%,减少到43.34%,主要是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科技投入的增大,资源利用率上升,因此电力行业的排放减少,因此电力行业贡献最大,故C正确。答案选择C。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题意和材料可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于我国的主要目的是为防止全球的气候持续变暖做出贡献,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故B正确;调整产业结构是优化国内产业的方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不是该题的主要目的,故A错误;材料和题意都显示其目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并未将资源枯竭放在首位,因此不是主要目的,故C错误;碳排放的限制要求,在短期上是对经济发展有制约作用的,但长期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因此化解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不是主要目的,故D错误。答案选择B。
【点睛】“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
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由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净进口国,石油进口依赖度达60%以上。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规划建设了三条陆上和一条海上油气进口通道,分别为:东北(中-俄)通道、西北(中国-中亚)通道、西南(中-缅)通道以及经马六甲海峡、南海的海运通道。四大通道都是油气兼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由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进口国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内能源储量减少已近枯竭B. 进口能源的价格比国内要低
C. 经济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剧增D. 国际市场的能源品质更优
6. 我国保障能源进口安全的可行性措施是( )
A. 将进口煤炭改为进口石油B. 取消海运,扩大陆地管道运输
C. 增加海上石油运输的护卫D. 实施能源进口区域、渠道多元化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我国20世纪末国内能源储量尚未枯竭,A错;进口能源价格随国际市场波动,并不是都比国内地,B错;20世纪我国制造业开始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耗大增,国内生产不能满足能源需求,C对;国际市场能源质量因产地、矿产品位而异,并非都品质优良,D错。故选C。
【6题详解】
我国进口石油多,煤炭基本能够自给,改进口煤炭改为进口石油只会加剧能源进口压力,A错;我国主要进口能源为石油,主要进口地区为波斯湾,取消海运不现实,B错;海上石油运输的护卫主要是针对海盗等因素,而国际政治等不稳定因素不是加强护卫能够解决的,C错;实施能源进口区域、渠道多元化能够有效的避免特定地区、特定渠道的变化影响我国整体能源安全,D对。故选D。
【点睛】我国能源尤其是石油的进口依存度高,需要通过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开辟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201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发布的《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中指出,为实现全球气候变暖不超过1.5℃的目标,需要全球在2050年左右达到净零排放。下图示意2015~2050年为实现全球气候变暖不超过1.5℃与2℃情景的碳排放趋势对比(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2℃情景的碳排放相比,1.5℃情景( )
A. 碳排放顶峰不会到来B. 2050年完全实现零排放
C. 碳排放速度下降更快D. 极端气候会逐渐消失
8. 与2℃情景的碳排放相比,1.5℃情景减少的碳排放量主要得益于( )
A. 化石燃料的全面禁用B. 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C.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D. 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升
【答案】7. C 8. B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5℃和2℃两者碳排放顶峰均在2020年已经出现,故A错;2050年碳排放量接近零,并没有完全实现零排放,B错;极端气候只是减少,而不会消失,D错;由图可知,1.5℃情景碳排放速度下降更快,C正确。故本题选C。
8题详解】
与2℃情景的碳排放相比,1.5℃情景减少的碳排放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能源效率提升带来的能源消费总量下降和能源结构朝向低碳方向优化实现的,故B项正确;全面禁用化石燃料与现实不符,A错;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内涵,C错;提升森林覆盖率可以增加对人类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吸收,但全球的森林覆盖率没有大幅度提升的趋势,故D项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B。
【点睛】如何减少和控制碳排放,目前,主要有3种技术方向和选择。一是采取化石能源的替代技术 ,主要包括清洁能源替代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二是提高能效,进而通过减少能耗实现削减CO2排放;三是碳埋存及生物碳汇技术。此外,税收等财政金融政策可以起到加速技术改造进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
下图示意F国位臵,家住成都的潘先生利用春节长假去F国观光旅游。潘先生于2022年1月30日5:00从成都乘飞机出发,12小时后到达F国首都,当地天气晴朗。潘先生游览了F国众多著名景点后于2月5日返回成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到达F国时当地时间是( )
A. 1月30日17:00B. 1月30日9:00
C. 1月31日1:00D. 1月29日21:00
10. 潘先生在F国旅行期间,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 北部沿海盛行偏北风B. 南部河流处于枯水期
C. 北部森林落叶现象明显D. 南部海滨浴场游客众多
【答案】9. B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该地属于中时区,中时区比东八区晚8小时,所以潘先生于2022年1月30日5:00从成都乘飞机出发,12小时后到达F国首都,根据时差可以算出到达F国时当地时间是1月30日5:00+12小时-8小时=1月30日9:00。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读海陆位置和大陆轮廓可知,F国为法国,潘先生在F国旅行期间是1月底,2月初,北半球是冬季。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森林落叶现象明显,C正确。南部海滨浴场夏季游客众多,冬季游客少,D错误。F国北部沿海受西风带控制,盛行偏南风或西南风,A错误。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河流处于丰水期,B错误。故选C。
【点睛】区时是以经度为基础的时间划分方法,用于统一各个地区的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 区时= 本地时间 + (时差 / 15)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形成的浅凹绿地,建设雨水花园体现了"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雨水花园中( )
A. 地表洼地可以增加降水B. 花草灌木减弱蒸腾作用
C. 种植土层加剧土壤侵蚀D. 砂层可防止排水管堵塞
12. 在种植土表层铺树叶、树皮等覆盖物,其主要目的为( )
A. 增加雨水下渗量B. 保持土壤的湿度C. 净化雨水污染物D. 增加土壤有机质
13.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
A. 减少径流B. 增加大气降水C. 增加下渗D. 调节水汽输送
【答案】11. D 12. B 13.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降水受气候条件影响,雨水花园中的地表洼地不会增加降水,A错;绿地面积增加,花草灌木蒸腾作用增强,B错;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种植土层土壤侵蚀减弱,C错;砂层有过滤作用,可防止排水管堵塞,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在种植土表层铺树叶、树皮等覆盖物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B正确;树叶或树皮覆盖在地表,可能影响下渗,且间隙大,净化作用不大,AC错;树叶、树皮等覆盖物腐烂变质形成有机质的过程较为缓慢且量少,增加土壤有机质不是主要目的,D错。故选B。
【13题详解】
海绵城市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C正确、A错;对大气降水和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BD错。故选C。
【点睛】雨水花园可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通过植被、土壤的过滤,净化了雨水。将雨水净化汇集,蓄积了水资源,有利于城市绿地的灌溉等。
地上生物量是指地面以上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总量,主要包括植物的茎、枝、叶、花等的生物量,其大小与地下水埋深和光照密切相关。下图示意塔里木河下游某河段某月总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据图判断,距离河道越远,地上草本生物量变化特点是( )
A. 逐渐增加B. 逐渐减少C. 先增加后减少D. 先减少后增加
15. 距河道300-1000米处地上草本生物量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水分多B. 地表光照多C. 地面温度高D. 距离河流近
【答案】14. C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和图示内容可知,距离河道越远,地上草木生物量是先增加后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地上生物量是指地面以上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总量,主要包括植物的茎、枝、叶、花等的生物量,其大小与地下水埋深和光照密切相关”可知,距离河道越近的地区,地下水埋藏越浅,水分条件越好,乔、灌木植物生长繁盛,林下的光照少,草本生物量少;距离河道较远的地区,地下水埋藏变深,水分条件变差,乔、灌木植物减少,到达地面光照增多,需水量较少的草本生物量增加,AD错误,B正确。地表植被覆盖率越低,光照越强,地面温度越高,蒸发越大,水分条件越差,生物量越少,C错误。故选B。
【点睛】干旱地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干旱地区的生物都具有耐旱的特性,植物的根系较深,可以获得更多水源。塔里木河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融水量多,夏季为汛期。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太行山东坡的焚风是当地气候的显著特征,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下图为冬季某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示意图。
(1)指出图示该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图示该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的形成过程。
(3)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东坡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试说明理由。
【答案】(1)南北狭长分布;平行于太行山走向(或呈东北-西南走向);暖脊等温线数值南高北低,等温线向北凸出。
(2)冬季,来自较高纬度的冷气团移经太行山区时,一部分在山脉西侧受阻挡堆积;另一部分受山地抬升作用翻越山顶到达东侧背风坡,在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地区下沉,增温明显,形成暖脊。
(3)夜间太行山东坡坡面辐射冷却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与焚风风向一致,焚风随之加强;白天山地东坡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运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区域差异的相关知识。
【详解】(1)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从哪里高哪里低,整体走向等分析。 根据上图可知,该月太行山东坡地形暖脊南高北低,而且呈东北-西南走向,大致与太行山平行,等温线向北凸出。
(2)暖脊是指从高温区中延伸出来较狭长区域,说明暖脊气温较高,结合太行山地形特征分析。 根据气温分布可知,该月是冬季,太行山受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西北风的影响,西北风先到达太行山西部,一部分受山脉阻挡,另一部分沿着山脉爬升到达山顶,然后下沉形成“焚风”,所以太行山东侧气温明显高于西部。
(3)冬季太行山东坡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主要跟山风、谷风有关系。夜间太行山东坡坡面辐射冷却快,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与焚风风向一致,焚风随之加强;白天山地东坡增温快,气流沿山坡上升,与焚风风向相反,有抵消和抑制作用,故焚风强度较弱。所以冬季太行山东坡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肯尼亚是世界著名鲜花出口国,绝大部分鲜花出口到欧洲,被誉为欧洲的“后花园”。肯尼亚约有100万人依靠鲜花出口为生。肯尼亚全年均能生产鲜花,但每年6-9月是其销售淡季。地处奈瓦沙的一家鲜花农场,安装了肯尼亚首个浮动式太阳能发电装置。这些太阳能板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漂浮在蓄水池上,用以解决农场用电需求及电网电力供应不稳定问题。如今,越来越多的鲜花农场选择太阳能发电,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更加环保。
材料二:左图为“肯尼亚位置示意图”,右图为“浮动式太阳能发电装置景观图”
(1)与欧洲鲜花生产国相比,肯尼亚鲜花生产有何优势?
(2)除湿季外,奈瓦沙浮动式太阳能年发电量变化差异较小,试分析其原因。
(3)试分析奈瓦沙鲜花农场浮动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环境效益。
【答案】(1)肯尼亚属热带草原气候,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全年可以生产;光照充足;土地成本较低;劳动力丰富,价格低。
(2)太阳能发电量变化与太阳辐射强弱密切相关;肯尼亚奈瓦沙位于赤道附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小;昼夜长短变化小;云量少,多晴天,太阳辐射较强,因此太阳辐射量年变化小,年发电量变化差异小。
(3)太阳能发电为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浮动太阳能发电装置能够减少蓄水池中的水分蒸发,保障鲜花灌溉水源供应;有效抑制蓄水池中藻类的生长,无须化学物质除藻,保障灌溉水源清洁;水面对太阳能板有冷却作用,可以提高太阳能板的产能。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光伏发电的影响因素及意义等。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提取能力,考查学生调用农业知识、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等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由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与欧洲相比,肯尼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较为落后,因此具有劳动力充足且廉价的优势;种植鲜花,土地价格低,生进而成本低;与欧洲相比,肯尼亚位于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去,全年热量充足,鲜花的生长期长,生长周期短,可以增加种植的次数;且该地位于高原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等。
【小问2详解】
太阳能发电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弱程度,除湿季外,奈瓦沙浮动式太阳能年发电量变化差异较小,说明该地区除雨季外,太阳辐射年变化小,太阳辐射的变化与太阳高度有关,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奈瓦沙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和日照时间变化小,太阳辐射量变化小;赤道附近,年昼长变化小,白昼时间差异小;该地是热带草原气候,除去雨季外,旱季时晴天多,大气的透明度高,且日照时间长,所以浮动式太阳能发电装置供电稳定。
【小问3详解】
鲜花浮动太阳能发电装置项目的建设,光伏发电可以充分地利用太阳能,节约煤炭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大气质量,保护大气环境;利对蓄水池进行遮光可以抑制有害藻类繁殖,保护水质;无枯竭危险,安全可靠, 无噪声, 无污染排放,干净;浮动式太阳能发电装置漂浮在蓄水池上,能够遮挡阳光,降低水温,减少蓄水池的水分蒸发,保障鲜花灌溉水源供应,从而提高鲜花农场水资源的利用率;最后水面对太阳能板有冷却作用,可以提高太阳能板的产能等。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板河流域是云南省西双版纳族自治州境内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流域,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自然保护区,2002年4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主要保护对象为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野生动植物。纳板河是澜沧江右岸一级支流,上、中、下游河段河道特征差异较大。图示意纳板河水系,表为纳板河各河段特征的数据。
(1)据图归纳纳板河左右两岸的支流特点。
(2)与中下游相比,说明纳板河上游的流量、流速特征及河谷地貌主要成因。
(3)分析纳板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答案】(1)左岸支流少而短;右岸支流多而长;右岸支流大致呈平行状。
(2)流量特征:流域面积小,补给水量少,流量小;流速特征:落差大,流速快;河谷地貌主要成因:流水侵蚀作用强。
(3)气候湿热多雨,雨林自身生物种类繁多;区内高差大,生物垂直差异明显;交通不便及建立保护区,生物及栖息地受破坏与干扰小。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族自治州的纳板河流域概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生物多样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纳板河水系图可知,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左岸即东北岸,支流很少而且短小;右岸为西南岸,支流多而且长,大多平行分布,有最大支流南木嘎—曼点河。
【小问2详解】
纳板河上游是从河源到安麻河口,该河段流程短,流域面积小,流量较小;上游落差960米,比中下游的落差大,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上游河谷岩槛(岩槛是指河床上的基岩突起或陡坎)、跌水、瀑布多,说明流水侵蚀作用强。
【小问3详解】
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可从水热条件及差异、生存空间、天敌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纳板河流域位于云南,是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多雨,水热条件好,雨林自身生物种类繁多;流域面积较大,生物生存空间大;区内垂直高差大,生物(水热)垂直差异明显;当地交通不便,受人类活动活动影响小;建立保护区,生物及栖息地受破坏与干扰小;使纳板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丰富。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在新冠肺炎防疫过程中,中医药清肺排毒汤成为一大亮点,该药剂由多种中药组成,茯苓即是其中之一。茯苓属真菌类,其栽培需要依赖大量松木提供养分,茯苓菌丝生长温度为18~35℃,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茯苓宜栽培在排水良好、土壤为砂质土、坡度在35°以内的向阳山坡。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位于大别山南麓,栽培茯苓已有500余年历史,因其个头均匀、质地坚实、洁白光亮、药用性能高,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2007年被确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粗放操作、广种薄收的传统栽培种植方法,致使茯苓生产出现“耗种多、用材多、单产低、商品外观性状差、内在质量不清”等恶性循环状况。同时,该区域茯苓多为散户种植,缺少大规模、规范化的茯苓种植基地,导致该产区出现茯苓品牌效应下降、松林资源利用率低等现象。下图示意湖北省罗田县位置。
(1)分析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流域种植茯苓的优势自然条件。
(2)就目前九资河茯苓种植现状,试为其今后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答案】(1)位于大别山南麓,森林资源丰富,为茯苓种植提供大量松木原材料;山地地形,利于排水;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茯苓品质优良;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好,且位于大别山南麓,受冬季风影响小,适宜茯苓的种植和培育等。
(2)茯苓种植应充分利用良好的传统种植经验,注意田间管理、遵循茯苓生长规律、勿乱用农药;根据苓农种植经验,联合高校科研优势,制定规范化栽培方案,稳定茯苓产量与质量;延长产业链,由单一产品向多样化产品发展,由初加工向精加工方向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政府积极引导,以企业为龙头,形成大规模、规范化的茯苓种植基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湖北省罗田县茯苓种植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区位相关知识。
【详解】(1)注意材料信息"茯苓属真菌类,其栽培需要依赖大量松木提供养分,宜栽培在排水良好、土壤为砂质土,坡度在35°以内的向阳山坡。湖北省罗田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条件好;地处大别山南麓,冬季山地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强,受冬季风影响小;同时,山区昼夜温差较大,使得茯苓品质较高;由于茯苓栽培需要依赖大量松木提供养分,而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可以为茯苓种植提供大量松木原材料。茯苓宜栽培在排水良好的山坡,罗田县位于大别山南麓,山区地势起伏相对较大,利干排水,适合茯苓的种植。
(2)本题主要从科技投入、生产管理、产业链延长、品牌建设、生态保护、知名度等方面进行回答。注意材料信息近年来,粗放操作、广种薄收的传统栽培种植方法,致使茯苓生产出现耗种多、用材多、单产低、商品外观性状差、内在质量不清等恶性循环状况"、"同时,该区域茯苓多为散户种植,缺少大规模、规范化的茯苓种植基地,导致该产区出现茯苓品牌效应下降、松林资源利用率低等现象”。针对粗放操作、广种薄收、商品外观性状差、内在质量不清等问题,应该联合高等科研院校,结合茯苓传统的种植经验,制定规范化栽培方案,加强田间管理,稳定茯苓的产量和质量;该区域茯苓多为散户种植,其产品加工能力弱,产品效益低,应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种类,发展茯苓深加工;针对茯苓品牌效应下降、松林资源利用率低等现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意识,政府应加强引导,发展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和相关合作社,发展大规模、规范化的茯苓种植基地,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还应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证产品品质。
【点睛】本题以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茯苓种植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作答。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2年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揭幕战在11月21日打响,此次世界杯是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行。卡塔尔境内7座城市中的12座足球场为本届世界杯提供场地。这里的足球场地安装有大量太阳能光电板用于发电,供给冷却系统,使球员和观众处于舒适的环境中。
材料二:卡塔尔国土面积约1.1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2004年全国人口约为74.4万人,2022年2月最新数据显示,卡塔尔人口数量为288万人,其中卡塔尔本地居民约占15%,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材料三:2020年2月14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对外宣布与卡塔尔签署了哈尔萨800.15兆瓦光伏电站工程总承包合同。该光伏电站成为卡塔尔首座非化石燃料发电站,在2022年足球世界杯前全部投产发电,可满足卡塔尔用电高峰时10%的电力需求。此次卡塔尔光伏发电站项目是我国光伏产业继阿曼、阿联酋光伏项目后,在中东地区又一成功的国际产业合作,是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
(1)从气温适宜的角度考虑,卡塔尔选择在11月—12月举办世界杯,并将重要赛事安排在晚上进行,试分析其原因。
(2)说明卡塔尔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及对卡塔尔的有利影响。
(3)说明化石燃料丰富的卡塔尔积极开展光伏发电的理由。
【答案】(1)卡塔尔纬度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辐射较弱(或:11-12月处于北半球冬季),气温较低,有利于足球赛开展;地处沙漠地区,热容量小,夜晚降温快,气温较低,有利于足球赛取得好成绩。
(2)主要原因:外籍人口大量迁入。该国石油资源丰富,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影响:推进城市化进程,给卡塔尔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卡塔尔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3)太阳能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光伏发电市场需求大;太阳能清洁无污染,且可再生利用;优化能源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卡塔尔2022年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类型的判读、人口迁移、新能源开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中看出,卡塔尔纬度低,为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11-1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处于北半球的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有利于足球赛开展。为热带沙漠气候,地处沙漠地区,热容量小,夜晚降温快,气温较低,适合比赛,有利于足球赛取得好成绩,所以将重要赛事安排在晚上进行。
【小问2详解】
人口增长由自然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组成,卡塔尔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形成,现在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卡塔尔位于波斯湾地区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随石油开采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和收入高。大量人口迁入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大量移民涌入对卡塔尔会导致人口数量剧增,那么就会给卡塔尔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样就促进卡塔尔第三产业的发展,进步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小问3详解】
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燥,光照充足,太阳能资源丰;经济发达,光伏发电市场需求大;化石燃料排放温室气体和固体颗粒物,对环境影响大;太阳能清洁无污染,且可再生利用;光伏电站建设对调整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提经济运行的抗风险能力有重要作用;带动建材、太阳能电池等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河段
范围
河长/km
落差/m
河谷地貌类型
上游
纳板河源至安麻河口
11.37
960
岩槛,跌水,瀑布
中游
安麻河口至曼点河口
9.37
l10
边滩,河漫滩,阶地
下游
曼点河口至纳板河口
3.76
4
边滩,河漫滩,阶地
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上蔡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逆温厚度年内变化最小的是,01▲有相关关系,0, 山西省植被地带性研究结果显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