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第Ⅰ卷(选择题)
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太原市(37°54′N,112°33′E)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校园的操场竖立一竹竿,通过观察竹竿影子朝向和长短的变化(见图),图中实线表示不同时刻竹竿的朝向和影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当竹竿影长最短时,北京时间约( )
A. 10时48分B. 11时30分C. 12时48分D. 12时30分
2. 由此推测,该日( )
A.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B.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C. 昼短夜长D. 昼长夜短
3. 若该研学小组连目的观测竹竿影子朝向和长短的变化,可以印证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有( )
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②当地所处的气候带③一日内昼与夜的交替④当地所处的季节
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太原市经度是112°33′E,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相差约7.5°,时间相差约30分钟。120°E位于太原以东,时间要早,所以当竹竿影长最短时,太原市的地方时为12时,则北京时间约为12时+30分钟=12时30分,故排除ABC,选D。
【2题详解】
读图可知,日出时竹竿影子朝向西北方向,说明该日太原市日出东南方向,则日落西南方向,故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冬半年,该日太原昼短夜长,C正确,D错误。由于无法确定日期,所以不能确定太阳直射点向北或向南的移动方向,AB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观测竹竿影子长短的变化可以反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①正确;竹竿影子朝向和长短的变化无法直接反映当地所处的气候带,②错误。一日内昼与夜的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③错误。观测竹竿影子朝向的变化可以反映当地所处的季节,属于四季的变化,也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④正确。①④组合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视运动总结: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二分日,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江苏省丹阳市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图为某学生绘制的该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题。
4. 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 岩浆侵入——岩层弯曲——岩层断裂B. 岩浆侵入——岩层断裂——岩层弯曲
C. 岩层弯曲——岩浆侵入——岩层断裂D. 岩层断裂——岩层弯曲——岩浆侵入
5. 关于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B. 乙处适合修建大型水坝
C. 丙处易发现地下水资源D. 丁处河流凹岸侵蚀明显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地下有泥岩、页岩、砂岩等岩层,且呈层状分布,同时两侧沉积岩错位,说明断层在沉积岩之后形成,岩浆入侵至沉积岩下端,且岩浆岩也断成两段,说明断层最后形成,沉积岩最先形成后发生褶皱弯曲,再出现岩浆侵入,最后是岩层断裂,C正确,排除ABD。故选C。
【5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其地质构造为向斜,A错误;乙处为断层,不适合修建大型工程,B错误;丙处岩层向上弯曲,其地质构造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C错误;丁处河流为凹岸,凹岸为侵蚀岸,D正确。故选D。
【点睛】沉积岩是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等作用下被破坏,再经过一系列的搬运后沉积下来,固结成岩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有两个重要的特点必须要知道:1.有化石2.有层理构造。沉积岩的代表是石灰岩、页岩和砂岩。
位于青岛海岸、距岸百米的“石老人”是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岩石表面有大片烧焦样蜂窝状石孔。2022年10月2日晚,青岛遭遇数小时的雷雨大风天气,次日清晨人们发现“石老人”上半部分已经坍塌。下图示意“石老人”所在地区海蚀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石老人”与海蚀崖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 )
A. 逐渐变近B. 逐渐变远
C. 先变远,后变近D. 先变近,后变远
7. “石老人”形成与消亡过程的海岸地貌可能依次是( )
A. 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B. 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
C. 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D. 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
【答案】6. B 7. C
【解析】
【6题详解】
“石老人”是海蚀柱,受海浪侵蚀可能会变小或是坍塌,但总体位置是相对稳定的,而海蚀崖长期受海浪的侵蚀,会逐渐向陆地后靠,故而他们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变远,B正确,其它选项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石老人”形成之初是海蚀台地,后期台地受不同方向的海浪侵蚀,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继续侵蚀,拱桥上方坍塌,“石老人”独立呈现海蚀柱景观。后期在海浪的持续侵蚀下,最终会坍塌形成碎屑物,直至消失。所以正确答案是C,其他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海岸地貌包括海浪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侵蚀地貌主要有海蚀崖、海蚀柱、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台地等;堆积地貌主要是海滩、沙坝等。
卡帕多西亚位于亚洲西部土耳其境内,被称为“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分布着独特的地貌景观“蘑菇石”。“蘑菇石”就像头戴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被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精灵烟囱”的帽子对应图2中的( )
A. 甲B. 戊C. 乙D. 丁
9. “蘑菇石”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与搬运B. 冰川搬运与堆积C. 物理风化和风蚀D. 化学风化和风积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形成玄武岩)、火山灰沉积(形成凝灰岩)、风化侵蚀。由右图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分析可知,由沉积物通过①(固结成岩)形成的甲是沉积岩;沉积岩与乙可相互转化,可知乙是变质岩;丙需要隆起到地面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因此丙是侵入岩,则丁是岩浆,戊是喷出岩。“帽子”为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B正确,排除ACD。故选B。
【9题详解】
从蘑菇石的物质组成和形态分析可知,蘑菇石主要为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塑造而成,BD错误;土耳其中部为干燥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降水较少,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显著,流水侵蚀和搬运微弱,A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卡帕多西亚。实际上是一些特大号的圆锥形岩层,松软的岩石酷似锥形的尖塔,尖塔顶端被大自然赋予了一块更加松软的玄武岩“帽子”。1985年,卡帕多西亚的魔幻森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
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于7月28日9时55分在福建省晋江市沿海登陆。读“天气系统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与“杜苏芮”相似的天气系统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11.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最可能出现在(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于7月28日9时55分在福建省晋江市沿海登陆”可知,“杜苏芮”是台风,属于气旋,为低压系统,气流辐合上升。读图可知,③气流垂直上升,为气旋,C正确;①为冷锋,②为暖锋,④为反气旋,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下雪的场景,该天气系统过境会带来降水、降温天气。结合上题分析,应为①冷锋过境,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形成降水,受冷气团影响气温降低,A正确;②暖锋过境会出现连续性降水、气温会上升,B错误;③气旋影响多阴雨天气,但对气温影响不大,C错误;④反气旋影响为晴天,D错误。故选A。
【点睛】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中国把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按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风速)大小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心附近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统称为台风。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人类送来了丰沛的淡水资源。
读下图(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甲、乙两幅图中控制E、e两处的风带、气压带分别是( )
A. 西风带、赤道低气压带B. 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C. 东北信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13. 甲、乙两幅图中E处和a处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B.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 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12. B 13. A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E、e两地均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甲为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乙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知,E处为地中海气候。a位于40°N~60°N的大陆西岸,冬夏皆受西风影响,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典型的例子是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A、B、C三种风( )
A. 形成时间为7月份B. 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
C. 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D. C风是B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
15. 图示季节( )
A. 亚欧大陆上被蒙古高压控制B. 亚欧大陆上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
C 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D. 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显示南亚和东亚地区盛行偏南风,此时可能是北半球夏季;图中A、B、C三种风分别是东南季风、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其中,东南信风常年存在,东南信风影响的地区,一般不易出现降水;东南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出现在北半球夏季;图中B西南季风是C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
【15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此时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A错误;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上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B正确;亚洲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C错误;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D错误。所以选B。
【点睛】西南季风盛行于南亚和东南亚一带的夏季风,以印度夏季风最为典型。来源于印度洋上的东南信风,穿越赤道后,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转向西南方向,路经热带海洋,携带大量水汽,为印度半岛和东南亚一带降水的主要来源。经印度半岛、孟加拉湾向东,可影响到中国华南一带;当西南季风发展强盛时,也可深入到长江流域。
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日趋明显,我国夏天越来越炎热,去非洲肯尼亚避暑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肯尼亚是位于赤道上的一个热带国家。下表是肯尼亚气候资料,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6. 夏天肯尼亚比我国气温凉快,其原因是( )
A. 纬度较低B. 地势较高C. 濒临海洋D. 植被茂盛
17. 肯尼亚年降水分布具有双峰曲线规律,这是因为( )
A. 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影响B. 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
C. 地形、地势对降水的影响D. 寒流和暖流交替影响
【答案】16. B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纬度低,气温高,A错误;我国也属于临海国家,C错误;植被茂盛,不是气温低的主要原因,D错误;肯尼亚地处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低,B正确。故选B。
【17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肯尼亚地处赤道附近,随着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肯尼亚在一年中交替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从而使降水形成双峰曲线规律,B正确。东北信风控制下,肯尼亚降水少,A错误。地形、地势、寒流和暖流交替影响不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法国人类学家施特劳斯回忆1935-1939年的假期旅行,将旅程与人生穿插写就一本心路历程。该书中有一段描述:“在这里,船纹丝不动……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推测在这里“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文字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 甲气候区B. 乙气候区C. 丙气候区D. 丁气候区
19. 上图中与濮阳市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8. D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甲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全年高温,全年降水量大,7月降水达到了全年的四分之一,降水变率大,是热带季风气候;丙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雨热不同期,是地中海气候;丁地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又根据“在这里,船纹丝不动……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及推测在这里“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这些文字信息能够得出此地位于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故选D。
【1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位于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根据上题可知,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夏季亚欧大陆低压连成一片,海洋上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进,从北半球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散发出来的西北季风影响本地。因风向切变符合季风要求,故为季风气候。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的相对流量(单位:万立方米/秒)变化示意图。
20. 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 )
A. ①③B. ③④C. ②④D. ②③
21. 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分别为( )
A. 雨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B. 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雨水
C. 雨水、雨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D. 雨水、高山冰川融水、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答案】20. D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欧洲的降水主要受西风的影响,图②中夏季流量大、流量季节不均,是因有冰雪融水补给,受气温的影响,②正确;图③中春季流量大,是因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受气温的影响大,③正确;而图①中冬季流量大,属于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①错误;图④中流量变化较小,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图示为欧洲的河流,其中①河流的径流量变化大,丰水期在冬季,枯水期在夏季,有可能是分布在地中海气候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②河流的径流量在7、8月份,气温最高时径流量最大,说明受气温的影响大,所以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③河流的汛期在春季,应该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④河流的径流量很稳定,变化小,有可能是地下水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雨水补给,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雨水补给: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个别地区也发生在冬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夏季。湖泊沼泽补给:对河流水量起调节作用。地下水补给:它是河流水量可靠、经常的来源。
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示洋流中( )
A. ①为暖流B. ②为寒流C. ③位于北半球D. ④位于南半球
23. 图示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 )
A. 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 ②洋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C. ③洋流加大了同纬度不同海区的温差
D. ④洋流使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
【答案】22. C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中高纬度大洋环流只在北半球存在,且大陆东岸为寒流,故①为寒流,A错误;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大陆东岸(大洋西岸)为暖流、大陆西岸(大洋东岸)为寒流,②为暖流,③为寒流,B错误;②③洋流所在区域为副热带且为顺时针方向,依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位于北半球,C正确;由④洋流流向、纬度位置(副热带海区)及海陆分布(大陆西岸)情况可知,该洋流应属于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洋流系统,在大陆西岸应为寒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据此可知④位于北半球,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①洋流为北半球寒流,其北部没有寒暖流交汇或上升补偿流,不具备形成大渔场的条件,A错误;②洋流为北半球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B错误;③洋流为寒流,对周围环境有降温减湿作用,可以说加大了同纬度不同海区的温度差异,C正确;④洋流为北半球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D错误。故选C。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对海洋生物:形成四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欧洲北海渔场、日本北海道渔场;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3、对海洋航行:顺流速度快,省时间省燃料。逆流相反。4、对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纳米比亚沙漠(纳米布沙漠)(下图)位于非洲南部,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关于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沿岸区域蒸发旺盛,水汽丰富B. 气流下沉,使得雾不易扩散
C. 沿岸暖流流经洋面,水汽丰富D. 寒流使得水汽受冷凝结成雾
25. 火烈鸟在此集聚的原因是( )
A. 该区域草木繁盛,适合火烈鸟栖息B. 海雾使得火烈鸟不易被猎人发现
C. 该区域有暖流流经,鱼类大量繁殖D. 该区域深层海水上泛,鱼类大量繁殖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属于海雾形成的原因,A正确,不符合题意;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使得雾不易扩散, B正确,不符合题意;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本格拉寒流)流经的洋面,受冷凝结成雾,D正确,不符合题意,据此分析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生物集聚的原因。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沙漠广布,植物较少, A错误;当地是热带沙漠气候,人类活动相对较少,一般只有船只经过,对火烈鸟影响不大,故B项错误;沿岸只有寒流经过,不是寒暖流经过的地方,C错误;此处盛行离岸风,冷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故D项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以及生物集聚的原因。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题目整体难度较低。
第II卷(非选择题)
26. 下面两图中,左图是地球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右图是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向(方位)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此时的节气是____,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该直射点的纬度与右图____(选填①②③④)相同。
(2)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右图中____(选填①②③④)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3)该日图示A点的日出时间为____时(地方时),此时(图示时刻)新旧日期的比例为____。
(4)在下图上转绘上左图对应日照图。(画出北半球此时的太阳光线、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答案】26. ①. 夏至日 ②. (23°26N,120°W)
27. ①. 慢 ②. ①②
28. ①. 4 ②. 1:2
29.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球光照图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向(方位)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日照图俯视图的绘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基本技能,培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现象,说明此时节气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相差30°,根据图中0°经线的位置可知,夜半球的中央经线的度数为60°E,故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12时所在经线)为120°W。因此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N,120°W)。右图中③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且正午太阳方向一年中都是在南方,因此③地位于北回归线上。
【小问2详解】
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昼现象,应为6月22日前后。故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慢。①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6°34’,则①地位于赤道上;②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正午太阳方向一年中都是在北方,则②地位于南回归线上;由上一小题可知③地位于北回归线上;④地有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且全年正午太阳方向都在南方,则④位于北极圈上。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赤道及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因此①②③④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小的是①②。
小问3详解】
图中A点处于本初子午线(0°经线)上,处于昏线;图中0°经线位于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西侧60°。根据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面的地方时间比西面的早,计算A点的地方时为20时,该纬度夜长(日落时刻到24时之间为半个夜长)为8小时,昼长为16小时,因此A点日出时间为4时(12:00-1/2昼长)。由于此时60°E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因此地球上新的一天时长就是从60°E到180°经线之间的区域,故此时新旧日期的比例为120°/240°=1/2。
【小问4详解】
根据上图,从30°W-150°E为夜半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的光线与晨昏线垂直,绘制出如图所示日照图:
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非洲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下面左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
(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分析A地12月降水较多的原因。
(3)说明B地相较于A地年降水量与雨季长短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2)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当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
(3)B地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东南信风经过湖泊,获得水汽,受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故降水较多,雨季较长。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和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等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气候类型的判读、影响降水的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据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可知,A地位于低纬度地区,纬度低,气温高;由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可知,A地降水季节变化明显,干湿季分明,因此A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小问2详解】
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12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或南移)至A地附近,使得当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对流旺盛,因此降水较多。
【小问3详解】
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AB两地位于大陆内部,降水多少主要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影响。AB两地均属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图中B地纬度较低,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较长,雨季较长;B地位于马拉维湖西侧,(东南)信风经湖泊增湿,湿润的气流受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雨季较长,故B地年降水量较多,雨季较长。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纽芬兰渔场鳕鱼资源丰富,素以“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著称,鳕鱼捕捞业发展迅速,鳕鱼给加拿大等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但是贪婪捕捞致使该渔场被毁,即使加拿大政府被迫下达纽芬兰渔场禁渔令十多年后,该水域仍然如同死水,难见鳕鱼身影。每年春季大量源自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的冰山抵达纽芬兰岛附近,吸引各地游客,让这里成为世界观冰山最佳地点之一。下图为大西洋局部及圣劳伦斯湾位置示意图。
(1)在右上图中画出该区域洋流圈模式图
(2)洋流是挟带冰山抵达纽芬兰岛的主要动力,其洋流性质为____,对附近海域表层水温的影响是____。
(3)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极其丰富。请从鱼的种类和数量两个角度分析洋流对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影响。
(4)推测早期渔民在该海域捕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答案】28. 如图所示
29. ①. 寒流 ②. 降低水温
30. 影响: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水障,冷水鱼类与暖水鱼类大量聚集,鱼的种类多;洋流交汇处容易引起海水的扰动,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众多,鱼的数量多。
31. 此海域风大浪急;海雾较多;春季多冰山都对渔船安全行驶、捕捞造成威胁。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西洋局部位置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洋流性质、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该区域为北大西洋海域,该区域内的洋流主要为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是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起源于佛罗里达海峡,向东北方向流动,横跨大西洋,最终在北纬40°附近改称北大西洋暖流。这股暖流在北纬45°的纽芬兰浅滩外缘,因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向东流,并改称北大西洋西风漂流。 与此同时,来自北冰洋沿拉布拉多半岛东岸南下的洋流称为拉布拉多寒流,流经加拿大北极群岛、拉布拉多半岛、纽芬兰岛和美国新英格兰地区。这股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在北纬40°附近相遇,形成了一个向南流动的环流圈。 综上所述,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共同构成了北大西洋的洋流环流系统。该区域洋流圈模式图如下:
【小问2详解】
依据图文资料,冰山源地主要是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冰川,将北极地区的冰山携带抵达纽芬兰岛的洋流属于来自高纬海区的冷海水,其性质为寒流。寒流海水温度低于所到达的海区,因此可以降低附近海域表层水温。
【小问3详解】
该地位于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引|起海水扰动,使深层营养物质上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寒暖流交汇形成水障,使鱼类在此集聚,因此形成渔场。
【小问4详解】
早期渔民的船舶吨位较小,通讯设备落后,此海域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内风大浪急,由于寒暖流交汇,海雾较多,春季气温回升期间,来自北冰洋的冰山都对渔船安全行驶、捕捞造成威胁。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岳华山是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谓独石成山。
材料二 北宋科学家沈括曾沿着太行山北行一路考察,看到“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他猛然顿悟,“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进而推断整个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
材料三 图1为华山和渭河平原剖面示意图,图2为太行山崖面岩层剖面图,图3为华北平原及周边地区略图。
(1)写出华山形成的内、外力作用过程:①________,构成华山的花岗岩岩体;②________,形成崖面陡峭的断块山;③________,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
(2)据材料二和图2,按成因来看,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________,主要判断依据有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图3中相应图例的地形名称。
【答案】(1) ①. 岩浆侵入 ②. 地壳断裂上升 ③. 外力风化侵蚀(或侵蚀)
(2) ①. 沉积岩 ②. 层理构造 ③. 含有化石
(3) ①. 山麓冲积扇 ②. 河口三角洲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华山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内外力作用、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西岳华山是由一整块花岗岩构成”可知,花岗岩为岩浆侵入地壳后冷却凝固后形成;花岗岩一般形成于地下,根据图片可知华山附近有断层活动,而华山所在的地壳发生了断裂上升,从而形成了崖面陡峭的断块山;而后断块山受到了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部分岩体被剥落,使内部较为坚硬的花岗岩岩体出露地表。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片分析可知,构成太行山的岩石是泥岩和石英砂岩,且呈现层理构造,根据材料可知该岩层含有化石,综合分析可知,构成太行山的岩石类型属于沉积岩。
【小问3详解】
根据题干分析可知,地形名称①多分布在陆地上高海拔向低海拔的转换的交界处,推进方向近似扇形,故①地形应为山麓冲积扇;而地形名称②多分布在河流入海口附近,且向海洋方向推进,故应是河口三角洲。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23年4月13日8时08分,首趟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复兴号动车组从中国云南昆明南站始发,运行10小时30分钟抵达老挝首都万象。中老铁路多次跨过湄公河,图1为湄公河流域及甲乙两处河谷形态,图2为湄公河入海口丙处的气温降水柱状图。
(1)比较甲、乙两处河谷形态差异并分析原因。
(2)描述入海口丙处地貌的形成过程。
(3)分析丙地最热月出现在3月的成因。
【答案】(1)甲处河谷深而窄,呈V字形;乙处河谷浅而宽的槽形。原因:甲处流经高山峡谷,落差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乙处地形平坦,流速慢,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加强。
(2)河流携带泥沙,搬运至河口;河口地区地形平坦、并且受海水顶托,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3)原因:雨季未到达,晴天多,太阳辐射强;3月底4月初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增大,辐射强;纬度低,北方冷空气难以到达;北部山地的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湄公河流域地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气温的因素,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以及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流域范围狭窄,该河段流经高山峡谷,流速快,下蚀作用强,河流向下侵蚀,使得河谷形态深而窄,呈V字形;乙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流速慢,下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和河流的侧蚀加强,使得河谷浅而宽,河谷形态呈槽形。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可证,丙处位于河流的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泥沙到入海口附近,因地势平坦,流速减缓,同时受海洋顶托作用,流速进一步减缓,泥沙的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
【小问3详解】
从图中看,甲地全年气温都在20℃以上,全年高温;降水集中在5~10月,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从图中看,甲地最热月出现在3月,3月为雨季到来之前,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丙地位于10°N,纬度低,北方冷空气难以到达,3月底4月初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角增大,辐射强;北部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气温(℃)
18
18.8
19.4
19.2
17.8
16.3
15.6
15.9
17.3
18.5
18.4
18.1
降雨量(毫米)
58.3
49.8
92.2
242
190
38.6
17.6
24
31.2
60.8
150
108
图例
地形名称
________
________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启东市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图示区域, 下列有关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位于纽约, 大运会举办期间, 与图中丙处山地的形成无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12月测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高二上期12月测试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满分, B日最可能是, 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拍摄时楼群位于小明的, 图中A处坡面径流方向是, 图示季节, ⑤气候类型是, 下列气候类型成因和②相似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