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63421/3-17083349295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63421/3-17083349295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63421/3-170833492960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63421/2-170833492762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63421/2-17083349276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63421/2-170833492769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63421/4-17083349301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63421/1-170833492648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363421/0-17083349261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广州专用,人教版1-8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 试卷 0 次下载
-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广西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zip 试卷 0 次下载
-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成都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 试卷 0 次下载
-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扬州专用,沪教版全国1-6章)-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 试卷 0 次下载
-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无锡专用,人教版1-8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 试卷 1 次下载
【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
展开
这是一份【开学摸底考试】九年级化学(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2023-2024学年初中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zip,文件包含九年级化学开学摸底考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解析版docx、九年级化学开学摸底考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考试版docx、九年级化学开学摸底考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答题卡docx、九年级化学开学摸底考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答题卡pdf、九年级化学开学摸底考徐州专用人教版1-9单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国产“C919大飞机”所使用的钛合金,具有硬度大的特点
B.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燃烧产物无污染
C.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该技术有助于推进“碳中和”
D.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控制病虫害,实现我国粮食“19年连丰”
【答案】D
【解析】A、国产“C919大飞机”所使用的钛合金,具有硬度大的特点。故对。B、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燃烧产物无污染。故对。C、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该技术有助于推进“碳中和”。故对。D、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控制病虫害,实现我国粮食“19年连丰”,不可大量施用农药,防止污染土壤与水体。故错。故选D。
2.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药品B.称取药品
C.量取液体D.溶解固体
【答案】D
【解析】实验室配置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上述实验描述中溶解固体需要使用烧杯,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不能用于溶解固体,故选:D。
3.下列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B.向“铜绿”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
C.碳酸氢铵分解,产生氨气、二氧化碳气体
D.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红光,冒浓厚白烟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错误;B、铜绿为碱式碳酸铜,向“铜绿”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盐酸和碱式碳酸铜反应,固体逐渐消失,正确;C、物质名称不是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实验结论,错误;D、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冒浓厚白烟,错误。故选B。
4.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0多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含量最高的元素为碳B.缺锌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等
C.人体缺铁则会导致佝偻病D.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有Zn、Ca、Cu等
【答案】B
【解析】A、人体含量最高的元素为氧,选项错误;B、缺锌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得侏儒症,选项正确;C、人体缺少钙元素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缺铁则会导致贫血,选项错误;D、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有Zn、Cu等,Ca属于常量元素,选项错误。故选B。
5.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常常跟化学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酒精的挥发”发生了化学变化B.晾晒衣物时最好放置在阳光通风处
C.在铁制品的表面喷漆可防止生锈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因为隔绝了氧气
【答案】A
【解析】A、“酒精的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晾晒衣物时最好放置在阳光通风处,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铁制品的表面喷漆,隔绝空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6.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B.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
C.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D.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A. 用搅拌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速率,但是不会增加溶解度;加热升高温度,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错误;B.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为163.9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错误;C.不确定溶液质量大小,不能判断 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大小,错误;D. 不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正确;故选D。
7.下列有关燃烧、灭火和爆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科学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
B.发生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C.风力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发生急速的燃烧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答案】A
【解析】A、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科学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正确;B、发生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移走可燃物,错误;C、风力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错误;D、可燃物发生急速的燃烧时,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时可能会爆炸,错误。故选A。
8.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素质和能力。下面是一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都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A、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②铜是由铜原子构成,说法正确,该选项不正确。B、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说法正确;②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氧化性,则不能作燃料,说法错误,该选项不正确。C、①铁能与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法错误;②盐酸和碳酸均为酸,均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法正确,该选项不正确。D、①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则能鉴别,说法正确;②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稳固升高,硝酸铵溶解吸热,则能鉴别,该选项正确。故选D。
9.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甲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33:29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B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2g-4g=18g,所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33g-21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6g-2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待测=22+5+21+23-4-33-29=5,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甲至少含有两种元素,故B正确;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2g:6g=2:1,故C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B。
10.物质是多样的,也是变化的。A~D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一步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通常是气体,C是一种单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的化学式为O2B.B和C可以相互转化
C.A→C可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D.A可以用来灭火
【答案】C
【解析】A~D中含有同一种元素,且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为碳酸钙;A通常是气体,能转化为碳酸钙,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A为二氧化碳;A能转化为B、D也能转化为B,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B为水;C是一种单质,A、B均能转化为C,而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光合作用也能生成氧气,则C为氧气。A、C为氧气,化学式为O2,该选项说法正确;
B、B为水,C为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则B和C可以相互转化,该选项说法正确;C、A为二氧化碳,C为氧气,则A→C可通过光合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A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化学填空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14分)
11.(6分)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铁②活性炭③明矾④铜⑤油漆⑥洗洁精⑦汽油
(1)金属制品表面喷涂 防锈;
(2)既是常用燃料,又可做有机溶剂的是 ;
(3)使用 质炊具能预防贫血;
(4)可用于制作导线的紫红色金属是 ;
(5)净水器常用 吸附色素;
(6)用 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时发生乳化作用。
【答案】(1)⑤;(2)⑦;(3)①;(4)④;(5)②;(6)⑥
【解析】(1)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金属制品表面喷涂油漆隔绝氧气和水,防锈;故选⑤。(2)既是常用燃料,又可做有机溶剂的是汽油;故选⑦。(3)铁锅可以为人体提供铁元素,使用铁质炊具能预防贫血;故选①。(4)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的紫红色金属是铜;故选④。(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器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故选②。(6)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时发生乳化作用;故选⑥。
12.(4分)“84”消毒液和H2O2溶液是两种常见消毒剂。
(1)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与“84”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C1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X的化学式为 。
(2)在实验室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可以制取“84”消毒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则NaCl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 。
(3)取少量NaClO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会生成氯化钠,且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 (填写实验操作),观察到 (填写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答案】(1)H2O;(2)0/零;(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木条复燃
【解析】(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2个氢原子、1个钠原子、3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X外,有1个钠原子和3个氧原子,则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H2O。(2)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3)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则说明产生气体为氧气。
13.(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生铁的国家。
(1)我国在春秋晚期就掌握了冶炼生铁的技术。目前炼铁的原理即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CO将赤铁矿石中铁还原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有“以曾背(CuSO4)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事实可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铜 。
(3)人们在生活中发现,铁制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生锈,主要原因是铁和 发生反应的结果。
【答案】(1);(2) ;强;(3)氧气、水或O2、H2O
【解析】(1)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事实可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填:;强。(3)铁制品生锈,主要原因是铁和氧气、水发生反应的结果,故填:氧气、水或O2、H2O。
三、化学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有2小题,共21分)
14.(10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装置A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名称是 ,装置B中添加液体的仪器名称是 。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
(3)实验室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4)收集某种气体时仅能选用装置D,说明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和 。
(5)实验室常借助传感器研究气体的性质与变化。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采集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数据,如图所示。分析该实验可知:
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②当氧气浓度变为 %时蜡烛不再燃烧。
【答案】(1) 铁架台 ;分液漏斗;(2) / ; ; C/E;(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收集满;(4) 密度比空气小;能溶于水;(5) 需要与氧气接触 ;15.3 ;
【解析】(1)由图可知,装置A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装置B中添加液体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2)装置A为加热固体的装置,使用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B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易溶于水,则收集装置选C或E。(3)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收集满。(4)装置D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某种气体时仅能选用装置D,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该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能溶于水。(5)①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与氧气接触;②由图可知,当氧气浓度变为15.3%时蜡烛不再燃烧;。
15.(11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重要的固体物质,可用作潜艇或航天器中的供氧剂。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过氧化钠的组成和有关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钠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②在通常状况下,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③CaC12固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且不与CO2反应。
【了解组成】
(1)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则其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 。
(2)Na2O2中的2个氧原子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带负电荷的原子团即离子,则该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
【探究性质】
(3)少量过氧化钠溶于过量水中,得到 (填物质名称)溶液,该溶液 (填“能”或“不能”)导电,该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和 。
【进行实验】
(4)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可以探时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氧气等的原理。
有关主要实验过程和现象为:①按图示连接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②从吹气口持续吹气,气体一分为三,分别进入A、B、C三支试管里。
③吹气Imin,用手摸A的底部,感觉发烫,并且带火星木条在A中能复燃:用手摸C的底部,感觉温度无明显变化,并且带火星木条在C中不复燃;同时观察到B中的脱脂棉发生燃烧现象。
上述对比实验说明,过氧化钠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有 (填物质名称)
存在。A中发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任写一个)。
【拓展延伸】
(5)向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的过氧化钠里加入足量的白醋,产生的气体中一定有 (填物质名称),可能有 (填物质名称)。过氧化钠必须 保存,否则极易变质。
【答案】(1)+1;(2);(3) 氢氧化钠 ;能 ;钠离子;氢氧根离子;(4) 水/水蒸气 ;放热;2Na2O2+2CO2=2Na2CO3+O2;(5) 氧气 ;二氧化碳;密封
【解析】(1)过氧化钠(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根据化合价之和为0,则其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2)Na2O2中的2个氧原子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带负电荷的原子团即离子,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则该离子的化学符号是。(3)由资料知,过氧化钠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少量过氧化钠溶于过量水中,得到氢氧化钠溶液;该溶液能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能导电;
(4)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CaC12固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且不与CO2反应,故A、B反应,有明显的实验现象,C不反应,无明显变化,说明过氧化钠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有水存在。用手摸A的底部,感觉发烫,说明A中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中过氧化钠与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如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5)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的过氧化钠可能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加入足量的白醋,白醋中有水,故过氧化钠和水生成氧气,碳酸钠和白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产生的气体中一定有氧气,可能有二氧化碳,因此过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否则极易变质。
四、化学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5分)
16.过氧化钠是常用的供氧剂,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7.8gNa2O2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0g。求: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2)反应所得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
【答案】(1)解:设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x,生成氢氧化钠质量为y
答: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1.6g。
(2)
答:反应所得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4%。
A
物质的构成
B
物质的用途
①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铜:由铜原子构成
①氮气:蔬菜瓜果的保护气
②液氧:飞船升空的燃料
C
物质的性质
D
物质的鉴别
①铁和铜: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②盐酸和碳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①空气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
②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2
5
21
23
反应后的质量/g
4
待测
33
29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化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国产“C919大飞机”所使用的钛合金,具有硬度大的特点
B.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燃烧产物无污染
C.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该技术有助于推进“碳中和”
D.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控制病虫害,实现我国粮食“19年连丰”
【答案】D
【解析】A、国产“C919大飞机”所使用的钛合金,具有硬度大的特点。故对。B、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燃烧产物无污染。故对。C、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该技术有助于推进“碳中和”。故对。D、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控制病虫害,实现我国粮食“19年连丰”,不可大量施用农药,防止污染土壤与水体。故错。故选D。
2.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药品B.称取药品
C.量取液体D.溶解固体
【答案】D
【解析】实验室配置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上述实验描述中溶解固体需要使用烧杯,量筒只能量取液体,不能用于溶解固体,故选:D。
3.下列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
B.向“铜绿”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逐渐消失
C.碳酸氢铵分解,产生氨气、二氧化碳气体
D.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红光,冒浓厚白烟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错误;B、铜绿为碱式碳酸铜,向“铜绿”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盐酸和碱式碳酸铜反应,固体逐渐消失,正确;C、物质名称不是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实验结论,错误;D、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冒浓厚白烟,错误。故选B。
4.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0多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含量最高的元素为碳B.缺锌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等
C.人体缺铁则会导致佝偻病D.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有Zn、Ca、Cu等
【答案】B
【解析】A、人体含量最高的元素为氧,选项错误;B、缺锌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严重得侏儒症,选项正确;C、人体缺少钙元素可能导致骨骼疏松、畸形,易得佝偻病,缺铁则会导致贫血,选项错误;D、人体所需微量元素有Zn、Cu等,Ca属于常量元素,选项错误。故选B。
5.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常常跟化学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酒精的挥发”发生了化学变化B.晾晒衣物时最好放置在阳光通风处
C.在铁制品的表面喷漆可防止生锈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因为隔绝了氧气
【答案】A
【解析】A、“酒精的挥发”,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晾晒衣物时最好放置在阳光通风处,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铁制品的表面喷漆,隔绝空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D、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6.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B.4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
C.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D.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答案】D
【解析】A. 用搅拌的方法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速率,但是不会增加溶解度;加热升高温度,能增大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错误;B.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则为163.9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g,错误;C.不确定溶液质量大小,不能判断 t℃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大小,错误;D. 不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故将硝酸钾溶液由40℃降温至20℃,不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正确;故选D。
7.下列有关燃烧、灭火和爆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科学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
B.发生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C.风力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发生急速的燃烧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答案】A
【解析】A、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科学控制燃烧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和防止爆炸的目的,正确;B、发生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移走可燃物,错误;C、风力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错误;D、可燃物发生急速的燃烧时,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时可能会爆炸,错误。故选A。
8.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提高素质和能力。下面是一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都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D
【解析】A、①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②铜是由铜原子构成,说法正确,该选项不正确。B、①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说法正确;②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氧化性,则不能作燃料,说法错误,该选项不正确。C、①铁能与盐酸反应,铜不能与盐酸反应,说法错误;②盐酸和碳酸均为酸,均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说法正确,该选项不正确。D、①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则能鉴别,说法正确;②氢氧化钠溶解放热,稳固升高,硝酸铵溶解吸热,则能鉴别,该选项正确。故选D。
9.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甲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33:29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B
【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2g-4g=18g,所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8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丙的质量为33g-21g=12g;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26g-20g=6g;由质量守恒定律,待测=22+5+21+23-4-33-29=5,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A、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甲至少含有两种元素,故B正确;C、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12g:6g=2:1,故C错误;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是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D错误。故选B。
10.物质是多样的,也是变化的。A~D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一步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通常是气体,C是一种单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的化学式为O2B.B和C可以相互转化
C.A→C可通过呼吸作用来实现D.A可以用来灭火
【答案】C
【解析】A~D中含有同一种元素,且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为碳酸钙;A通常是气体,能转化为碳酸钙,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A为二氧化碳;A能转化为B、D也能转化为B,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B为水;C是一种单质,A、B均能转化为C,而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光合作用也能生成氧气,则C为氧气。A、C为氧气,化学式为O2,该选项说法正确;
B、B为水,C为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则B和C可以相互转化,该选项说法正确;C、A为二氧化碳,C为氧气,则A→C可通过光合作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A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化学填空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共14分)
11.(6分)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铁②活性炭③明矾④铜⑤油漆⑥洗洁精⑦汽油
(1)金属制品表面喷涂 防锈;
(2)既是常用燃料,又可做有机溶剂的是 ;
(3)使用 质炊具能预防贫血;
(4)可用于制作导线的紫红色金属是 ;
(5)净水器常用 吸附色素;
(6)用 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时发生乳化作用。
【答案】(1)⑤;(2)⑦;(3)①;(4)④;(5)②;(6)⑥
【解析】(1)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金属制品表面喷涂油漆隔绝氧气和水,防锈;故选⑤。(2)既是常用燃料,又可做有机溶剂的是汽油;故选⑦。(3)铁锅可以为人体提供铁元素,使用铁质炊具能预防贫血;故选①。(4)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的紫红色金属是铜;故选④。(5)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净水器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故选②。(6)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时发生乳化作用;故选⑥。
12.(4分)“84”消毒液和H2O2溶液是两种常见消毒剂。
(1)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与“84”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C1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X的化学式为 。
(2)在实验室通过电解氯化钠溶液可以制取“84”消毒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则NaCl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 。
(3)取少量NaClO于试管中,滴加H2O2溶液会生成氯化钠,且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 (填写实验操作),观察到 (填写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答案】(1)H2O;(2)0/零;(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木条复燃
【解析】(1)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等号左边有2个氢原子、1个钠原子、3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等号右边除X外,有1个钠原子和3个氧原子,则X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H2O。(2)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3)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则说明产生气体为氧气。
13.(4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生铁的国家。
(1)我国在春秋晚期就掌握了冶炼生铁的技术。目前炼铁的原理即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CO将赤铁矿石中铁还原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黄白》中有“以曾背(CuSO4)涂铁,铁赤色如铜”的记载,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事实可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铜 。
(3)人们在生活中发现,铁制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生锈,主要原因是铁和 发生反应的结果。
【答案】(1);(2) ;强;(3)氧气、水或O2、H2O
【解析】(1)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事实可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填:;强。(3)铁制品生锈,主要原因是铁和氧气、水发生反应的结果,故填:氧气、水或O2、H2O。
三、化学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有2小题,共21分)
14.(10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装置A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名称是 ,装置B中添加液体的仪器名称是 。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代号)。
(3)实验室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检验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4)收集某种气体时仅能选用装置D,说明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和 。
(5)实验室常借助传感器研究气体的性质与变化。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采集瓶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数据,如图所示。分析该实验可知:
①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②当氧气浓度变为 %时蜡烛不再燃烧。
【答案】(1) 铁架台 ;分液漏斗;(2) / ; ; C/E;(3)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收集满;(4) 密度比空气小;能溶于水;(5) 需要与氧气接触 ;15.3 ;
【解析】(1)由图可知,装置A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装置B中添加液体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2)装置A为加热固体的装置,使用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B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且不易溶于水,则收集装置选C或E。(3)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收集满。(4)装置D为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某种气体时仅能选用装置D,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该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能溶于水。(5)①蜡烛在充满空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稍后熄灭,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与氧气接触;②由图可知,当氧气浓度变为15.3%时蜡烛不再燃烧;。
15.(11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重要的固体物质,可用作潜艇或航天器中的供氧剂。化学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过氧化钠的组成和有关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①过氧化钠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②在通常状况下,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③CaC12固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且不与CO2反应。
【了解组成】
(1)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则其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 。
(2)Na2O2中的2个氧原子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带负电荷的原子团即离子,则该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
【探究性质】
(3)少量过氧化钠溶于过量水中,得到 (填物质名称)溶液,该溶液 (填“能”或“不能”)导电,该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和 。
【进行实验】
(4)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可以探时过氧化钠与CO2反应生成氧气等的原理。
有关主要实验过程和现象为:①按图示连接装置并检查其气密性。
②从吹气口持续吹气,气体一分为三,分别进入A、B、C三支试管里。
③吹气Imin,用手摸A的底部,感觉发烫,并且带火星木条在A中能复燃:用手摸C的底部,感觉温度无明显变化,并且带火星木条在C中不复燃;同时观察到B中的脱脂棉发生燃烧现象。
上述对比实验说明,过氧化钠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有 (填物质名称)
存在。A中发生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任写一个)。
【拓展延伸】
(5)向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的过氧化钠里加入足量的白醋,产生的气体中一定有 (填物质名称),可能有 (填物质名称)。过氧化钠必须 保存,否则极易变质。
【答案】(1)+1;(2);(3) 氢氧化钠 ;能 ;钠离子;氢氧根离子;(4) 水/水蒸气 ;放热;2Na2O2+2CO2=2Na2CO3+O2;(5) 氧气 ;二氧化碳;密封
【解析】(1)过氧化钠(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根据化合价之和为0,则其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1。(2)Na2O2中的2个氧原子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带负电荷的原子团即离子,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则该离子的化学符号是。(3)由资料知,过氧化钠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少量过氧化钠溶于过量水中,得到氢氧化钠溶液;该溶液能解离出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能导电;
(4)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CaC12固体具有强烈的吸水性且不与CO2反应,故A、B反应,有明显的实验现象,C不反应,无明显变化,说明过氧化钠与CO2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有水存在。用手摸A的底部,感觉发烫,说明A中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中过氧化钠与水,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如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5)长期暴露于空气中的过氧化钠可能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加入足量的白醋,白醋中有水,故过氧化钠和水生成氧气,碳酸钠和白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产生的气体中一定有氧气,可能有二氧化碳,因此过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否则极易变质。
四、化学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5分)
16.过氧化钠是常用的供氧剂,它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7.8gNa2O2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100g。求: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下同)。
(2)反应所得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
【答案】(1)解:设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x,生成氢氧化钠质量为y
答: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1.6g。
(2)
答:反应所得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4%。
A
物质的构成
B
物质的用途
①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铜:由铜原子构成
①氮气:蔬菜瓜果的保护气
②液氧:飞船升空的燃料
C
物质的性质
D
物质的鉴别
①铁和铜: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②盐酸和碳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①空气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
②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加水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2
5
21
23
反应后的质量/g
4
待测
33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