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 高频考点 11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 高频考点 11,共4页。
[备考提示]
1.考什么:布雷顿森林体系;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2.怎么考:考查世界银行成员增加的原因;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原因、过程、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利弊。
3.还会怎么考: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背景、内容及影响;美苏“冷战”对欧洲一体化影响;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变化的关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汉中市三模]漫画创作于1944年7月,漫画中间左侧是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右侧是美国财政部官员摩根索,在他们的身后是与会的各国代表。他俩手持切割刀,正准备将代表黄金的“战前金砖”改造成台子上放着的代表美元的“含金塑料”。该漫画反映出( )
A.世界贸易向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B.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着重大变革
C.美英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建立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受到阻碍
2.[北海市二模]下图反映的是某国际组织从1981年到2009年向各成员国提供贷款消减贫困的情况 (注:表中“其他”指的是贷款额低于112.95亿美元的国家的贷款总额百分比)。由此可判断该组织应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世贸组织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3.[延安市一模]近代前期,西欧国家建立了一系列拥有政府特许权的殖民贸易公司,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它们都拥有自己的军队。二战后成长起来的跨国公司没有一家有自己的军队,但都有一个强大的律师团队。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B.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化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
D.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出现
4.[雅安市一模]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其目的是( )
A.维护经济秩序 B.加强市场干预
C.推广计划经济 D.建立世界市场
5.[上饶市二模]1950年,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政府代表在巴黎就“舒曼计划”举行会议,并在翌年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这一状况( )
A.表明西欧消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B.旨在建立西欧煤钢单一共同市场
C.结束了美国在欧美的霸主地位
D.推动西欧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6.[包头市一模]冷战结束后,欧盟对中亚五国进行了援助,但仍将这一地区看作是俄罗斯的附庸国,并无针对性的政策文件,缺乏实质内容。但“9·11”事件之后,欧洲开始更积极地介入该地区事务,更系统地、完整地看待这个极具战略价值的地区。这一变化表明( )
A.经济全球化扩展到安全领域
B.欧盟对外援助政治目的明显
C.经济区域集团化成就显著
D.世界政治秩序发生巨大变化
7.[南昌市三模]自《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税平均下降84%,而墨西哥对美国的产品进口关税只下降43%,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北美自由贸易区( )
A.内部存在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
B.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C.内部存在利益分配下的矛盾冲突
D.对不同成员国经济影响差异显著
8.[南充市三模]有学者指出,与西欧和北美相比,亚太地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结构和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较大差别,形成一个制度性的经济实体困难较大。由此可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A.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非强制性
B.难以推动成员的经济发展
C.其影响力远不如欧洲联盟
D.缺乏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9.[柳州市二模]1994年11月,APEC(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于印尼茂物发表《共同决心宣言》,规定:发达成员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迟于2020年,进一步减少相互间的壁垒,在亚太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长远目标。“茂物目标”的提出,表明APEC( )
A.能够制定约束性法规
B.灵活性与渐进性相结合
C.与世贸组织目标一致
D.实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10.[百色市二模]进入新世纪,印度新知识产业领域快速增长,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印度的龙头产业,印度的软件及其服务业出口连续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成为“世界办公室”;印度维普罗尔技术公司董事长普雷姆被称为印度的比尔·盖茨。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够说明( )
A.印度信息产业的增长领先世界
B.信息化时代同样存在国际分工
C.信息技术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
D.发展中国家更易发展信息产业
11.[昆明市三模]2022年1月1日,由东盟十国和中日韩澳新共15个亚太国家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我国等10个国家正式生效实施。下图为关于RCEP的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势不可挡
B.发展中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C.全球治理各国均秉持开放原则
D.美国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进程
12.[梧州市二模]“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是总理事会,该机构负责处理围绕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所包括的任何协定或协议而产生的争端,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承诺,在发生贸易争端时,当事各方不应采取单边行动对抗,而是通过争端解决机制寻求救济并遵守其规则及其所做出的裁决。”这表明该组织( )
A.消除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B.使我国企业面临更大压力
C.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D.将促进完整世贸体系建立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南宁市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开始启动了。从地理大发现开始,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一直处于不断扩张中。从19世纪后期到一战期间,国际贸易迅速发展。20世纪早期,一个全球贸易体系正式形成了。随后的一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打断了全球化。直到二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恢复。20世纪70年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建立了高度自由化的贸易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由贸易体系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在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生产等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张建华《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本文结合一些欧美学者的研究,将经济全球化划分为19世纪70年代中期至1914年一战爆发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两轮进程。第一轮全球化由欧洲帝国主导,列强创建的主权原则、协约关系、同盟体制以及国际法等制度约束着国家间的交往。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加速了全球市场的构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建立起一整套多边机制和国际规范。而这种秩序正面临着以中国为首的第三世界的崛起带来的挑战。这一秩序本身的衰退和弱化,中国的国际秩序主张也相应地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建立国际新秩序,到21世纪初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王玉主《国际秩序与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与影响机制》
材料三 当前,在反全球化的力量中,20世纪后期兴起的生态主义是一支重要力量。20世纪末复兴的民粹主义也是反现代化—全球化的一股重要力量。在讨论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全球化思潮的本质时,还必须看到这与西方一些人想保持自己的优势与富裕有关。西方有学者1997年就曾提出:“敌视全球化的立场说到底是不道德的……它想抑制第三世界的各种愿望,以保存西方特殊劳工模式的种种好处”。另外,反现代化—全球化也与极端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等有关,这些思潮也是以反全球化的面目出现的。——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1)概括分析材料一、二对于经济全球化认识的不同点。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反全球化的力量和表现;并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的原因和目的。
14.[乐山市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资本主义发展至今共经历了三个主要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16世纪后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欧亚大陆边缘的欧洲通过向全球殖民扩张既向外输出贫困人口,又占有资源产品借以完成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进而,殖民地瓜分转变为主要发生在欧洲的帝国主义战争,由此,欧洲成为世界中心。
第二阶段:一战及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中的反殖民主义与产业跨国转移世界各地几百年来饱受殖民主义侵略压迫的民族,纷纷争取民族自主独立,资本主义核心国家发现,在国外直接殖民的成本日益高昂;随着制造业的利润下降,先发国家也在寻求产业升级,先发国家乐于向新诞生的独立民族国家转移低端制造业。
第三阶段:20世90年代至今——全球化阶段,核心先发国家加速金融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一方面,原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制裁压力下奉行亲资本的制度转型;另一方面,在经济上核心国家资本跨越了地缘及意识形态壁垒,在发展中国家赚取了巨额利润。——摘编自温铁军《全球化与国家竞争》
根据上述材料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逻辑合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 高频考点 15,共4页。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 高频考点 13,共4页。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 高频考点 12,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