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西昌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359261/0-170824015366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西昌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359261/0-17082401536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西昌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359261/0-170824015372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西昌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西昌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选做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35题,每题4分)
伴随着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重庆的城镇化(国家统计局规定: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数/常住人口数)和人口变化出现新的特点。表为重庆2017年-2022年常住人口数、城镇常住人口数和人口出生率。完成下面小题。
1. 重庆近三年的出生率创新低,低出生率带来的影响有( )
①人口老龄化加剧②平均年龄降低
③劳动力资源紧张④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②③④D. ①③④
2. 面对出生率降低的现状,下列可行的措施是( )
A. 大量接受国际外来人口B. 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C. 大量增加早期教育机构D. 完善生育福利和社会保障
3. 对比重庆近年来的常住人口数与城镇常住人口数,重庆的城镇化特点是( )
A. 2022年重庆城镇人口增加最多B. 重庆城镇化水平较高
C. 2022年重庆乡村人口增加最少D. 重庆城镇化水平较低
【答案】1. D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重庆近三年的出生率创新低,低出生率带来的影响有:新出生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平均年龄增加,劳动力不足,劳动力资源紧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出生率降低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因此应完善生育福利和补贴政策,积极鼓励生育,D正确。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接受国际外来人口不现实,A错误。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会导致劳动力更加不足,B错误。大量增加早期教育机构不能缓解出生率降低的现状,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对比重庆近年来的常住人口数与城镇常住人口数,2019年重庆城镇人口增加最多,达到69万,A错误。读题干可知“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数/常住人口数”,重庆城镇化水平较高,2017年已经超过65%,2021年已经超过70%的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B正确、D错误。人口增长=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图中不能得到重庆外来人口的增加量,不能得出乡村人口的数量变化,C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比2020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曲水县江村紧靠拉萨河,距拉萨市区不到50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过去的江村以农牧业为主,主要种植青稞、油菜等传统作物。近年来,该村大力推广温室种植瓜果、蔬菜,同时积极探索净菜(经过整理、洗涤等加工操作,无菌真空包装的蔬菜)配送。完成下面小题。
4. 影响江村种植青稞的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B. 地形C. 水源D. 热量
5. 近年来,江村大力推广温室种植瓜果、蔬菜的主要原因是( )
A. 村民生活方式变化B. 青稞单位面积产量低
C. 瓜果蔬菜产值较高D. 温室建设的成本较低
6. 江村净菜快速配送至拉萨市区的有利条件是( )
A. 劳动力多B. 水运交通便利C. 距市场近D. 保鲜技术先进
【答案】4. D 5. C 6. C
【解析】
【4题详解】
江村位于河谷地带,相对于高原面,河谷海拔相对较低,气温较高,热量相对充足,有利于种植青稞,热量相对于地形属于主导因素,D正确,B错误;光照、水源不属于主要影响因素,A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近年来,江村大力推广温室种植瓜果、蔬菜的主要原因是瓜果蔬菜产值较高,青稞、油菜等传统作物产值较低,C正确;村民生活方式并未发生较大变化,A错误;江村种植青稞历史悠久,单产较高,B错误;温室建设成本较高,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江村距拉萨市区不到50公里,距消费市场近,使得江村净菜能够快速配送至拉萨市区,C正确;净菜配送主要使用公路运输,而不是水运,与劳动力数量关系不大,AB错误;江村是一个古村,保鲜技术并不先进,D错误。故选C。
【点睛】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当地利用温室栽培和地膜保温等农业技术的原因是,气温低,热量不足。
研究表明,晋陕黄河峡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I为幼年期,宽谷广泛发育,河谷宽浅;阶段Ⅱ和阶段Ⅲ是壮年期,峡谷和阶地显著发育。晋陕黄河峡谷幼年和壮年期地貌叠加,宽谷和峡谷嵌套。晋陕黄河峡谷下游主要为壮年期地貌景观,而上游幼年期地貌更明显。图示意晋陕黄河峡谷的宽谷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晋陕黄河峡谷幼年期河谷宽浅的原因可能是河流( )
A 流速比较慢B. 径流量大
C. 曲流欠发育D. 含沙量小
8. 推测晋陕黄河峡谷上、下游较低阶地地层年龄差异及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上游老、下游新侧向侵蚀B. 上游新、下游老搬运堆积
C. 上游老、下游新下切侵蚀D. 上游新、下游老溯源侵蚀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晋陕黄河峡谷幼年期宽谷广泛发育,河谷宽浅,说明所处地区地势落差不大,河流流速较慢,河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曲流容易发育,A正确,C错误;同一河段,流量大时,流速较快,下蚀作用较强,容易形成深而窄的河谷,B错误;河流含沙量较小时,河道不易淤积,不易形成宽浅的河谷,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地壳抬升,落差增大,河水下切侵蚀作用加剧,形成峡谷,下游主要为壮年期地貌景观峡谷和阶地,而上游幼年期地貌宽谷更明显,说明上游下切侵蚀作用弱,下游下切侵蚀作用强;由材料分析可知,晋陕黄河峡谷下游除下切侵蚀作用外,还存在着向北的溯源侵蚀,导致下游较低阶地的地层年龄较老,上游较低阶地的地层年龄较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
位于澜沧江边上的西藏芒康千年古盐田(海拔约2300米),主要为井盐。盐泉沿澜沧江河谷出露(如图左)。盐民垒石、构木,筑成高台进行晒盐(如图右)。两岸盐田一江之隔,同源不同色,西边呈淡红色,俗称“桃花盐”,东边却为纯白色,俗称“雪花盐”。完成下面小题。
9. 利于此地晒盐的自然因素有( )
①河谷宽广,盐田面积大
②晴天多,光照强,蒸发强
③河谷地带,焚风作用强
④盐田地势高,江水影响小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10. 根据材料推测该地产盐的旺季应该是( )
A. 12-2月B. 3-5月
C. 6-8月D. 9-11月
11. 两岸盐田一江之隔,“同源不同色”的主要原因是( )
A. 制盐工艺不同B. 含盐量的差异
C. 盐田垫土不同D. 卤水藻类不同
【答案】9. B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海拔约2300m,年降水量小于400mm”可知,与四川盆地相比,盐井镇海拔高,降水较少,以晴朗天气为主,光照强;且位于夏季风背风地带,焚风增温明显,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晒盐速度快,②③正确;根据左图可知,该地河谷较窄,①错误;材料中“盐民垒石、构木,筑成高台进行晒盐”表明盐田所处地势较低,受江水影响大,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该盐田位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较高,高山冰雪融水量较大,河流水位较高,淹没两岸盐田,不利于盐田产盐,C错误;该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秋冬季节气温较低,蒸发量小,不利于产盐,AD错误;春季气温回升,蒸发量大,盐田的产盐量大,B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所给信息可知,两岸盐田均是靠自然蒸发制盐,故制盐工艺相同,A错误;含盐量差异不会影响盐的颜色,且两岸晒盐所取原材料源头一样,B错误;不同的土壤颜色会有差异,盐田垫土不同会影响盐的颜色,C正确;两岸仅一江之隔,且盐田同源,故卤水中藻类差异较小,D错误。故选C。
【点睛】晒盐的有利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光照充足:盐主要由海水蒸发析出,而充足的阳光是蒸发过程的关键因素。阳光的热量使海水蒸发,盐结晶析出。2、气温高:气温高有助于海水快速蒸发,特别是在低纬度地区,由于太阳直射时间长,因此更有晒盐的优势。3、降水量少:降水量少可以减少淡水资源的补给,从而保证海水的咸度,有利于晒盐。4、海滩平坦广阔:平坦的海滩可以提供充足的晒盐场地,同时也方便引入海水进行晒盐。
二、材料分析题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崩岸是指河岸因受流水冲刷,土石失稳在岸坡产生崩落的现象,是河流演变的一种表现形式,普遍存在于冲积平原河流两岸。荆江河段位于三峡大坝下游,在三峡大坝运行之后,荆江河段崩岸多发。下图分别示意荆江河段崩岸区分布及崩岸形成过程。
(1)指出荆江河段崩岸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简述崩岸发生的过程。
(3)简述三峡大坝运行后荆江河段崩岸多发的原因。
(4)请你为减少荆江河段崩岸提出合理举措。
【答案】(1)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下荆江河段分布多,上荆江河段分布少;凹岸(侵蚀岸)多,凸岸(堆积岸)少等。
(2)过程:受河流冲刷影响,河岸不断受侵蚀,河岸下部沙土层抗侵蚀能力差,造成河岸边坡变陡,上部出现裂缝发生崩塌,崩塌体堆积于坡脚。
(3)三峡大坝运行之后,荆江河段河流含沙量降低,但流速变快,河岸受侵蚀加剧,稳定性下降,导致崩岸多发。
(4)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建立崩岸监测预警机制;沿岸修建防护墙,加固河岸;崩岸处抛投石块或沙袋,减缓坡度,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岸边土体;加强沿岸植被保护,减少人类开发活动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荆江河段崩岸区分布及崩岸形成过程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崩岸的分布特点、发生过程分析、原因和解决措施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小问1详解】
分布特点主要从分布是否均匀、主要分布区域等方面进行描述。读图可知,荆江河段崩岸分布不均,下荆江河段分布多;上荆江河段分布少;根据河岸分布及形态可知,河岸右岸或凹岸等侵蚀岸的崩岸分布较多;左岸和凸岸等堆积岸的崩岸分布较少。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崩岸主要是河岸受流水冲刷影响造成的,河流凹岸流水侵蚀严重,再结合图示可知河流把河岸下部抗侵蚀能力较弱的沙土层侵蚀,造成河岸边坡变陡底部变凹,上部河岸容易出现裂缝进而发生崩塌,崩塌体堆积在河流边坡的坡脚;凸岸泥沙堆积较少,冲刷大于淤积时,河岸也容易发生崩岸。
【小问3详解】
三峡大坝运行后,大坝以上河段河流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在水库库区;荆江河段位于三峡大坝以下河段,因此荆江河段河流含沙量降低,但流速变快,泥沙淤积速度小于侵蚀,河岸受侵蚀加剧,河岸稳定性下降,导致崩岸多发。
【小问4详解】
针对荆江河段崩岸带来的危害,可以从研究、监测预警、维护加固、减少河流侵蚀等方面考虑。加强科研与技术开发,在容易崩岸区建立崩岸监测预警机制,做好预警防范;在河流沿岸,特别是崩岸区修建防护墙,加固河岸;在崩岸处抛投石块或沙袋,减缓河岸坡度,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岸边土地,河岸进一步崩岸;加强河岸沿岸地区的植被保护,增加植物根系的固土能力和河岸的抗侵蚀能力,减少河岸特别是容易崩岸区的人类开发活动,减少崩岸带来的危害。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名山区早期茶业主要靠销售茶叶鲜叶为主,本地企业规模小且营销无门,政府加强了对茶业的管理与扶持,名山区茶业得以快速发展,图2为茶叶两种种植方式示意图。
(1)名山区茶叶种植,在坡度较大的地区采用横坡种植,在坡度较小的地区采用顺坡种植。
(2)分析名山茶区大量鲜叶外流的原因及对当地茶业的不利影响。
(3)针对茶叶鲜叶外流,请为当地政府出谋划策,提几点措施。
【答案】(1)该地降水量丰富;坡度较大处横坡耕作,利于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轻水土流失;茶树忌滞水(怕涝),坡度较小处顺坡耕作,利于缓坡排水,避免积水渍涝。
(2)原因:当地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技术水平低,加工能力不足;加工企业营销困难,加工积极性不高;外地茶企收购茶叶鲜叶的价格高。
不利影响:附加值低,利润空间有限,效益低;优质茶叶外流,不利于当地茶企形成品牌。
(3)加大对茶叶加工企业的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建设茶叶加工示范园区,鼓励茶业的加工;支持当地茶企从业人员学习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加大茶叶加工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推进以“茶”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加大宣传,加大推广,为茶企拓展销售市场。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雅安名山区的茶叶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横坡耕作,土垄与坡面坡向垂直,可拦截地表径流和泥沙;顺坡耕作,土垄与坡面坡向平行,有利于排水。故本小题主要从当地降水和地形特点进行分析。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坡度较大的地方地表径流流速快,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横坡种植可以截留径流,减轻径流的流速,减轻水土流失。坡度小的地方容易积水,茶树又忌滞水(怕涝),因此采用顺坡种植可以加快排水,避免积水。
【小问2详解】
大量鲜叶外流,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当地茶企规模小,加工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茶企营销困难,难以外销,因此挫伤了加工的积极性。东部产茶区的茶企经验丰富,资金雄厚,来此收购茶叶,价格比本地高,具有价格优势。不利影响:当地主要是出口新鲜茶叶,没有形成加工产业链,因此产品附加值低,利润低,效益低;因效益低,资金不足,难以投入资金进行产业升级;茶叶大量外流,不利于本地茶企的发展壮大,不利于本地茶企形成品牌。
【小问3详解】
本小题可结合上一小题鲜叶外流的原因进行分析。当地茶企规模小,效益低,资金不足,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茶企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提供政策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当地靠销售茶叶鲜叶为主,产业链不完善,附加值低,因此当地应建设茶叶加工示范园区,集中当地著名茶企,鼓励茶叶加工;当地因长期销售鲜叶,对于深加工的经验和人才不足,应扶持当地茶企从业人员去外地学习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以优惠政策从外地引入茶叶加工人才,加强对当地茶叶加工从业者的培训;当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自然环境优美,且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茶最早的地方,因此当地可推进以“茶”为核心的休闲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当地的茶叶知名度,为当地茶扩展销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网络直播等应用越来越广泛,当地应以电商等形式加大宣传,加大推广,扩展销售渠道,带动规模效应。
三、选做题(43.44任选一作答,每题10分,45、46题任选一题作答,每题15分)
14. 【选修3——旅游地理】
逆向康养旅游是指低海拔的游客前往高海拔地区,通过旅游活动以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康养旅游。高原医学研究认为,在进入高原的过程中,旅游者先在较低海拔的高原上居住一段时间,让身体得到一定的适应习服,然后再到达中,等海拔地区并停留一段时间,最后到达预定的高度。青海各市州海拔2000-3700米不等,地貌以山地为主,平地、丘陵两种地貌兼有,属高原大陆性气候。青海省独特的天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就是最好的逆向康养生态环境。
分析青海发展逆向康养旅游的有利条件。
【答案】海拔较高,长期居住能提高人体免疫力;青海各市州海拔2000-3700米不等,可从低到高逐步适应高原环境;兼有多种地貌条件,旅游资源多样且丰富;高原独特的医疗和药物可以为康养提供医疗资源;高原藏传文化环境对游客吸引力大,有利于健康养生。
【解析】
【分析】本题以青海省逆向康养旅游为材料,涉及旅游资源的分析和开发条件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长期居住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利于身体健康; 青海各市州海拔2000-3700米不等,环境多样,让人根据自身体质,从低到高逐步适应高原环境,安全性更高;兼有山地、平原、高原、丘陵多种地貌条件,旅游资源多样且丰富,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高原独特的医疗和药物可以为康养提供医疗资源,为康养活动提供医疗保障;高原藏传文化环境对游客吸引力大,有利于旅游和健康养生,青海省独特的天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就是最好的逆向康养生态环境。
15. [选修6: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剧增,城市人口每天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垃圾未经分夹就回收或者任意丢弃都会造成环境污染,我国于2019年7月1日开始提倡垃圾分类。
列举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办法,并说明我国进行垃圾分类的意义。
【答案】垃圾处理方法:焚烧法、填埋法、堆肥法、垃圾分类处理。
我国进行垃圾分类的意义:保护土壤环境,减少水质污染;节省占地、避免垃圾中可燃物导致的火灾隐患;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提升全民环保意识。
【解析】
【分析】本题以生活垃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镇化问题形成、表现、措施、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详解】结合生活中以及书本上相关案例,垃圾处理方法有焚烧法、填埋法、堆肥法、垃圾分类处理等。我国进行垃圾分类的意义包括,保护土壤环境,减少水质污染;减少垃圾填埋比例,节省占地、避免垃圾中可燃物导致的火灾隐患;其中可再生材料进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利用分类措施,提升全民环保意识。
年份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常住人口数(万人)
3144
3163
3188
3209
3212
3213
城镇常住人口数(万人)
2042
2104
2173
2229
2259
2280
人口出生率(%)
1.12
1.10
1.05
0.84
0.65
0.5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
这是一份97,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对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关于图中甲、乙两处说法正确的是,雨水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推测2023年立春日期是,该日当地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