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0 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 精品教案第1页
    10 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 精品教案第2页
    10 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 精品教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第2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详略安排材料的妙处,通过详略安排把握文章重点。
    2.熟读精思,理解阿长的形象,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详略安排材料的妙处,通过详略安排把握文章重点。
    2.熟读精思,理解阿长的形象,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熟读精思,理解阿长的形象,掌握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本文围绕阿长写的九个事件:
    (1)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
    (2)阿长喜欢切切察察。
    (3)阿长对“我”过分看管。
    (4)阿长睡觉会摆成个“大”字。
    (5)阿长元旦让“我”说吉利话,并给“我”吃福橘。
    (6)阿长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
    (7)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8)阿长谋害“我”的隐鼠。
    (9)阿长给“我”买《山海经》。
    2.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构和线索。课文较长,所选的材料比较琐碎,但是这么多事件,作者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详略有致。这种详略得当的材料安排,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个生动的“阿长”形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一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材料详略的?为何要如此安排?
    2.过程安排
    (1)自由朗读课文,在事件旁批注详略。
    (2)小组讨论:作者为何要如此安排材料的详略?
    (3)形成小组结论后推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分享。
    (4)师生共同明确事情的详略安排需遵循的原则。
    3.成果展示
    (1)材料的详略安排。
    预设:
    ①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略写身份,详写称呼。
    ②阿长喜欢切切察察:略写。
    ③阿长对“我”过分看管:略写。
    ④阿长睡觉会摆成个“大”字:详写。
    ⑤阿长元旦让“我”说吉利话,并给“我”吃福橘:详写。
    ⑥阿长给“我”灌输各种礼仪禁忌:略写。
    ⑦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详写。
    ⑧阿长谋害“我”的隐鼠:略写。
    ⑨可长给“我”买《山海经》:详写。
    (2)详略安排的原因。
    预设:
    第一件事是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在第1自然段,作者仅用一句“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以一种“先前阔”的自嘲口吻,交代了阿长的身份——周家的女工,幼年鲁迅的保姆。而详写了对阿长的三种称呼:“阿妈”——幼年鲁迅对保姆的昵称;“长妈妈”——同辈人“略带些客气”的称呼;“阿长”——长辈对阿长的称呼,同时也是幼年鲁迅“憎恶”阿长时的“蔑称”,为后文写作者对阿长的情感变化作了铺垫。
    在第2自然段则详细写了“阿长”这一称呼的来历。“长”既不是阿长的姓氏,也不是阿长的体貌特征,更不是阿长原名中的任何一个字,而是周家对先前一位“身材生得很高大”的女工的称呼,也就是说“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阿长就“继承”了先前女工的名字,而阿长真正的名字,“我现在已经忘却了”,“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清代学者俞樾(yuè)在《春在堂随笔》中说:“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俞樾认为,从宋代起,里巷乡野无官无职的老百姓,一般没有体面的姓名。由此可见,作者详写阿长的称呼在于暗示阿长的地位卑微、不受尊重。这样写,一方面为后文写阿长的粗俗愚钝以及“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作铺垫,另一方面又与阿长最终赢得作者的感激和敬重形成鲜明对照。
    写第二、三、四件事是为了突出阿长的粗俗。详写睡觉会摆成个“大”字,是因为这是幼年鲁迅的切身经历,感受深刻,故而详写。阿长的睡姿不雅,在母亲委婉批评后,她仍未能领会主人的言外之意,睡相依然如故,睡觉的位置竟然从“床中间”延伸为“满床”,而“一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这样的保姆不仅令幼年鲁迅厌烦气恼,也令读者哭笑不得。
    写第五、六件事是为了突出阿长的迷信,详写了元旦吃福橘:“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当“我”被按在床上迷迷糊糊地背出“阿妈,恭喜……”时,阿长立刻心花怒放地回应一连串的“恭喜”,还“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令“我”“大吃一惊”。作者将阿长郑重的叮嘱、热切的期待、粗鲁的举动与“我”当时的莫名其妙、不以为然、懵懂不满对照着写,产生了有趣的喜剧效果。在阿长的迷信举动中,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小主人的真诚祝福,虽然祈求祝福和表达爱的方式简单鲁莽,却展现出她真诚、淳朴、善良的天性。
    第七件事是写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是详写。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多次写到阿长会讲故事,本文中幼年鲁迅对阿长产生“空前的敬意”也是源于她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感到滑稽的是,引发“我”空前敬意的不是阿长能将长毛、土匪、洪秀全军杂糅一处编故事的天赋,而是确信她有抵抗枪炮的荒诞神力。然而阿长的这种“神力”并没有从感情上完全征服“我”,从而引出第八件事——当“我”得知她竟然踩死了“我”的隐鼠时,对她的“空前的敬意”就“完全消失”了。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无知、粗俗、愚昧的阿长竟然为“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可知,阿长的荒诞故事以及“我”由此产生的荒诞“敬意”,是在为后文写真正的“敬意”蓄势。
    第九件事是详写,因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阿长不仅关心“我”的生活,也关心“我”的精神需求。“渴慕”一词体现了幼年鲁迅在“正统读物”之外,对更广阔、更丰富、更生动的精神生活的强烈渴求和无限向往。鲁迅曾在《二十四孝图》中感慨:“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正因为如此,《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有图的《花镜》才对幼年鲁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幼年鲁迅来说,自然更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我”对这本书“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连……也来问……”表明“我”对《山海经》的“渴慕”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最终惊动了不知《山海经》为何物的阿长。令人感动的是,只有这位“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的阿长,丝毫不计较“我”先前的各种轻慢态度以及很不礼貌地“当面叫她阿长”,是真心实意记挂着“我的”渴慕,竟然在难得的四五天假期中,一声不响地去寻书买书。“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目不识丁的阿长,连“《山海经》”中的三个字都念错了两个字的阿长,不知历经了多少艰辛,才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这让“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至此,前文中阿长的粗俗形象被彻底颠覆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让此刻“穿着新的蓝布衫”的阿长形象光彩照人、鲜活可爱。文章在结尾抒发作者对阿长的愧疚同情和怀念感激就水到渠成了。
    (3)事情的详略安排需遵循的原则。
    引导:从本文材料的详略安排中,你发现多件事情的详略安排需遵循哪些原则?
    明确:
    ①与中心关系密切的详写,有一定关系的略写。
    ②能凸显人物形象的详写,与人物形象有一定关系的略写。
    ③略写是对详写的补充,可使内容更丰富,使人物更丰满。
    ④一般来说,详写旨在凸显事件的深度,略写旨在突出事件的广度。
    4.活动小结
    这样有详有略,既表明了“我”讨厌阿长的原因,又突出了“我”对阿长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过程,同时,又使得阿长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探究,把握材料的详略,探究详略安排的原则,体现单元导语里的编者意图——通过详略安排把握文章重点。这里分析详略安排,并进一步总结详略安排的原则,旨在提高理性认识,为学生运用打下认知基础。
    (二)合作探究二
    过渡:在这样的材料详略安排下,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阿长”形象呢?
    1.探究任务
    在鲁迅笔下阿长被反复提及,甚至还成为他文章专门描写的对象,阿长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请你谈谈对阿长这一形象的理解。
    2.过程安排
    (1)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和资料链接《长妈妈其人》,为阿长填写履历表。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提示:可先用“阿长是一个……的人”的类似句式进行概括,再结合课文内容谈谈。
    (3)小组形成结论后,推选代表在班级分享。
    3.成果展示
    (1)阿长履历表展示。
    预设:
    (2)对阿长形象的理解。
    预设1:
    阿长是一个粗俗而讲究习俗的人。阿长没有文化,难免粗俗,这从她“喜欢切切察察”、她的睡相就可以看出。但她懂得很多礼节,虽然其中不乏迷信、落后的成分,但一些民间的习俗、忌讳等也是一笔了不起的文化财富。
    预设2:
    阿长是一个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底层劳动妇女。阿长连姓名都不为人知,可见其社会地位之低下。她没受过教育,青年守寡,在别人家做女工,命运很坎坷。但她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只求“一年到头,顺顺流流”,所以她才懂得那么多的规矩和“古怪仪式”。
    预设3:
    阿长是一个善良、体贴、关爱孩子的好保姆。她对“我”的“烦琐”的教育正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因为在她看来,只有遵守这些规矩,才能平安顺利;从她费尽周折给“我”买《山海经》一事可以看出她真心关爱“我”。
    4.活动小结
    阿长有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缺点,但更有着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美德。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既增添感人的效果,也使阿长的形象更真实。
    设计意图:借助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整体感知阿长这一人物形象,体会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三、课堂小结
    (展示思维导图)事隔多年,鲁迅才恍然大悟,他一直忽略了的一个人,原来是最疼爱他、关心他、对他最重要的,以至他失意的时候,回忆起来还能带来一些温馨。文章有详有略,并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好事粗俗、迷信可笑,又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阿长形象。
    在回忆阿长的这篇散文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下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两种叙事视角的妙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四、拓展延伸
    过渡:课文的前半部分,作者以大量的笔墨写“我”如何讨厌长妈妈,在蓄足情势后,写长妈妈给自己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我”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对她产生由衷的敬佩。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欲扬先抑。运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前后对比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运用欲扬先抑写法的故事梗概吧!
    (故事梗概)我的叔叔是个税务员。一天晚上,我去叔叔家玩,发现一个陌生人在跟叔叔谈着什么。见我进来,那个人慌乱地用叔叔的大盖帽盖住茶几上的一堆东西,便起身要走。这时,叔叔说:“行,这事我一定能办好!”趁叔叔去送客,我偷偷看了大盖帽下的东西,竟然是一大摞钱。我顿时觉得叔叔再也不是我心目中那个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形象,不想理他了。
    第二天,妈妈要我去给住在叔叔家的奶奶送鱼。经过叔叔的房间时,却见昨天那个陌生人又在叔叔屋里。我侧着耳朵听了个究竟。原来那个陌生人偷税,怕叔叔要罚他的款,就来给叔叔送礼,结果叔叔却将“礼金”给他交了罚款,还劝他补交罚款。原来我错怪了叔叔。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由课内延伸至课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欲扬先抑这一写作手法。
    五、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
    小试牛刀:亲爱的同学们,请你也来试一试身手,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一个人物片段或故事梗概吧!(不超过300字)
    2.课后作业
    交流分享:小组组织“寻找‘阿长’”的口语交际活动,聊一聊:你觉得自己身边的谁像阿长?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是爱唠叨的母亲,还是爱管闲事的门卫爷爷……他们身上又有哪些优秀品格让你感动、敬佩?
    设计意图:作业分层设计,借助写作练习,由阅读迁移至写作,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欲扬先抑这一写作手法;让学生展开课下寻找“阿长”的口语交际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到身边的“小人物”,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可以引导学生向善、务实、求美。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详略得当
    朴实善良
    仁厚慈爱
    好事粗俗
    迷信可笑
    阿长形象

    欲扬先抑称呼
    性别
    生活年代
    籍贯
    学历
    职业
    家庭状况
    行为习惯
    称呼
    阿妈、长妈妈、阿长
    性别

    生活年代
    清朝末年
    籍贯
    浙江绍兴
    学历
    文盲(没读过书)
    职业
    保姆(女工)
    家庭状况
    青年守寡,有一个过继的儿子。
    行为习惯
    喜欢切切察察;絮说时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睡觉时摆成一个“大”字……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第3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第3课时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0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0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