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1-10每题1分,11-30每题2分,共50分)
翡翠是在低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层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形成的。翡翠原石经过自然界的风化与破碎后,被流水或其他地质作用搬运至河流内,再经过进一步风化、磨蚀等作用而形成砾石。下图分别为清朝翡翠文物——翠乾隆款仿古觚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翠乾隆款仿古觚所属岩石类型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 翠乾隆款仿古觚所属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 ①B. ③C. ⑤D. ⑥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翡翠是在低温及高压的条件下重新结晶形成,因此,翡翠为变质岩。翠乾隆款仿古觚是一件清朝翡翠文物,其岩石类型为变质岩。丁由沉积物组成,说明丁是沉积岩;沉积岩可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并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可知甲是变质岩,戊是岩浆;岩浆侵入岩石圈内部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根据位置关系可知乙是侵入岩,丙是喷出岩。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甲为变质岩,乙为侵入岩,丙为喷出岩,丁为沉积岩,戊为岩浆,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翡翠文物为变质岩,是由岩石通过变质作用变质而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戊为岩浆,通过冷却凝固,①岩浆侵入形成乙侵入岩,侵入岩和丙喷出岩通过③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通过④固结成岩形成丁沉积岩,通过⑤变质作用形成甲变质岩,通过⑥重熔再生形成戊岩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主要是三大岩石以及岩浆的互相转化,岩浆岩可以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可以通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或者通过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沉积岩和岩浆岩也可以通过重熔再生形成岩浆。
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持续不断的火山喷发和板块移动造就了今天的夏威夷群岛,其东南部的普纳鲁黑色沙滩,是夏威夷岛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图是夏威夷群岛的岩石年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区域板块的运动方向为( )
A. 自西北向东南B. 自东北向西南
C. 自东南向西北D. 自西南向东北
4. 夏威夷岛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主要飘向( )
A. 东南方向B. 西南方向C. 东北方向D. 西北方向
5. 关于夏威夷普纳鲁黑色沙滩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 岩浆喷出——海水侵蚀——海水堆积
B. 海水侵蚀——岩浆喷出——海水堆积
C. 岩浆喷出——海水堆积——海水侵蚀
D. 海水侵蚀——海水堆积——岩浆喷出
【答案】3. C 4. B 5. A
【解析】
【3题详解】
从图中看,夏威夷群岛中各小岛呈西北—东南方向排列;火山的平均年龄从东南向西北增加,东南部火山年龄最小,说明其形成最晚,是板块边界,新形成的火山将之前形成的向外推移,因此可知该群岛板块运动方向是自东南向西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夏威夷岛位于20°N附近,地处东北信风带,受东北信风影响,夏威夷岛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主要飘向西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夏威夷岛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喷发后,岩浆流入海水;在海水的冷却和岩浆内部热量的共同作用下,火山岩崩解破碎;长期受海浪、风力等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形成了黑色沙滩。故夏威夷普纳鲁黑色沙滩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岩浆喷出——海水侵蚀——海水堆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海底扩张说认为,高热流的地幔物质沿大洋中脊的裂谷上升,不断形成新洋壳;同时,以大洋脊为界,背道而驰的地幔流带动洋壳逐渐向两侧扩张;洋中脊处新洋壳不断形成,两侧离洋中脊越远处洋壳越老,证明了大洋底在不断扩张和更新。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6. 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 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C. 丁处气压比丙处低D. 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7.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则正确的是( )
A. ③气流比较干燥B. 乙处多锋面雨
C. 甲是副热带高气压D. ④气流由于动力上升
8. 若此图为东亚夏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
A. 乙处天气以降雨为主B. ④气流由低纬向高纬
C. ①气流较③气流湿润D. 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答案】6. C 7. D 8. D
【解析】
【6题详解】
甲丙处于相对地面同一地点,只是海拔高度不同,根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道理,丙处气压比甲处低,故A错误;因为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乙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导致近地面甲处气压比乙处低。或者直接看水平方向,因为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也可以判断甲处气压比乙处低。故B错误;因为水平方向上空气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所以可以判断丙处气压比丁处高,故C正确。因为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甲处空气膨胀上升,说明近地面受热多,乙处空气收缩下沉,说明受热少,所以可以判断出甲处气温比乙处高,D错误。综上所述,ABD项错误,本题选C。
【7题详解】
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③为中纬西风带,气流比较湿润,故A错误。乙处空气下沉,说明乙地副热带高气压带,这里降水少,不会多锋面雨,故B错误。甲处空气上升,近地面是低压,是副极地低气压,不是是副热带高气压,故C错误。④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属于动力因素形成的,故D正确。综上所述,ABC项错误,本题选D。
【8题详解】
若此图为东亚夏季风环流图,因为夏季风由海洋吹向大陆,属于判断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故D正确。乙处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降水少,天气以晴朗为主,故A错误。④气流由近地面上升到高空,故B错误。①气流由陆地流向海洋,水汽含量少,③气流由海洋流向陆地,水汽含量多,所以③气流较①气流湿润,故C错误。综上所述,ABC错误,本题选D。
【点睛】 全球气压带风带模式图
德国慕尼黑大学某教授把中国首先分成东部和西部,再分成南部和北部,形成四大综合区,并命名为“金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关于图中各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B. 各区域之间具有明确的界线
C. 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D.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
10. 我国四大综合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的是( )
A. 金色中国区应扩大绿洲农业的规模B. 黄色中国区农作物以水稻和甘蔗为主
C. 银色中国区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 绿色中国区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区域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差异进行划分的,决定各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形。西北地区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以戈壁荒漠为主,被称为金色中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以黄土和黑土为主,被称为黄色中国;青藏高原地区主要为高原山地气候区,冰川广布,被称为银色中国;南方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覆盖率高,被称为绿色中国,C正确;区域是一个整体,内部也具有差异性,A错误;自然区域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B错误;区域之间存在广发的联系性,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西北地区容易出现荒漠化问题,不适宜扩大绿洲农业的规模,A错误;黄色区域为北方地区,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B错误;银色中国的青藏高原应注重环境保护,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错误;绿色中国为南方地区,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D正确。故选D。
【点睛】具有一定面积的地区被称为区域,区域内部具有整体性和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和开放性。
2020年10月27日,山西省属煤企阳煤集团整体更名后的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正式揭牌。根据规划,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将聚焦新材料,开启专攻新材料产业的新阶段,也标志着华阳转型迈上新台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目前,山西省发展新材料转型的道路上,面临的困难有( )
A. 技术力量不足B. 发展空间有限
C. 高素质劳动力较多D. 环境压力更大
12. 下列关于山西转型发展的举措,更合理的是( )
A. 全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助力经济发展B. 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兴省
C.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发展D. 继续以煤炭驱动经济发展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目前,山西省发展新材料转型的道路上,面临的困难有科技水平不高,技术力量不足,A正确;新材料属于新兴产业,发展空间较大,B错误;高素质劳动力流失较多,本地存留的较少,C错误;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相比,新材料产业对环境污染小,环境压力减少,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山西产业结构以传统工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有限,不适合全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A错误;山西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气候南北差异较大,水资源短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条件并不理想,不适合农业兴省,B错误;山西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单一,制约了经济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协调发展,C正确;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碳排放较高,继续以煤炭驱动经济发展不符合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D错误。故选C。
【点睛】产业转型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科技、市场等发展现状和趋势,通过特定的政策措施,对现存产业结构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整。
图为地球上五个不同沿海地区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图中五地区按纬度由低到高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①③④⑤
C. ⑤④③②①D. ③④⑤①②
14. 关于图中五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地的典型植被为稀树草原B. ②地盛行上升气流,终年炎热干燥
C. ③地雨热同期D. ④地降水集中于冬季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8个月,受信风带控制4个月,说明该地是靠近信风带的热带沙漠气候;②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说明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③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7.5个月,受西风带控制3.5个月,说明该地是靠近副高的地中海气候;④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4个月,受西风带控制8个月,说明该地是靠近西风带的地中海气候;⑤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说明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从气候类型空间位置分析,其纬度由低到高顺序是①②③④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8个月,受信风带控制4个月,说明该地是靠近信风带热带沙漠气候,其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发育荒漠植被,A错误;②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常年盛行下沉气流,B错误;③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7.5个月,受西风带控制3.5个月,说明该地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雨热不同期,C错误;④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4个月,受西风带控制8个月,说明该地是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于冬季,D正确。故选D。
【点睛】副热带干旱气候区约在南北纬度25至35度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里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常年处在下沉气流的影响下,下沉气流因绝热压缩而变暖,所控制地区会出现持续性的晴热天气,再加上信风带背岸风的作用,形成本地区常年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汽和热能,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通常是以雪的形式出现。美国东北部的五大湖地区沿岸大湖效应显著。下图为五大湖区域某月份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大湖效应”产生的降水过程原理类似的天气系统是( )
A. 冷锋B. 暖锋C. 气旋D. 反气旋
16. 推测图中五大湖区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主要分布在湖泊的( )
A. 东岸、北岸B. 东岸、南岸C. 西岸、北岸D. 西岸、南岸
【答案】15. B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据材料,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汽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降雪、雾气等现象。所以这种过程涉及到与冷暖气团的相遇相似。具体看: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上爬升形成的降水,两者原理类似,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不同于大湖效应,B正确,A错误;气旋和反气旋主要表现为空气的垂直运动,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形成大湖效应的条件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由图中盛行风的方向与湖泊的相对位置可知,来自西北的冷空气,吹过五大湖时,得到水汽和热能,在湖泊的东南岸形成降雪,因此,五大湖区大湖效应产生的降雪主要分布在湖泊的东岸和南岸,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降水的形成条件:充足的水汽;降温条件;凝结核。
2019年12月16日,成都至贵阳高速铁路全线通车运营,成贵铁路全线桥隧比接近80%。右上图示意成贵高铁沿线某段地形剖面图及同一地段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图。完成下列小题。
17. 若成贵高铁需在图示区域开挖一条垂直于剖面隧道,合理的选址及原因是( )
A. 甲向斜构造,受压力作用,岩石坚硬B. 乙背斜构造,受张力作用,隧道安全
C. 甲背斜构造,受张力作用,隧道安全D. 乙向斜构造,受压力作用,岩石坚硬
18. 图中沉积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B. 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
C. 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D. 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
【答案】17. B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沉积岩岩层埋藏深度较深,两侧埋藏深度较浅,说明甲处的岩层向下凹,地质构造为向斜,C错误;乙处的两侧岩层埋藏深度较深,说明乙处的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为背斜,D错误;一般在背斜部位开挖隧道,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B正确,A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乙处是背斜,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0,说明乙处的岩层出露地表,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B正确;受内力挤压岩层弯曲变形,不是岩层缺失的原因,A错误;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不会造成岩层的缺失,C错误;图中没有断层,D错误。故选B。
【点睛】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山岭,向斜发育成谷地。但是,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左图示意大陆上某地区某时刻的气压形势分布。右图是左图中40°纬线穿过的河流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左图中②⑤两地( )
A. ②地的自转线速度比⑤地小
B. ②地的年降水量比⑤地小
C. ②地的地转偏向力比⑤地大
D. 七月份都吹西南风
20. 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下列关于①②③④四地的天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天气晴朗
B. ②地风速比①地大
C. ③地有冷锋移来,云层较薄
D. ④地吹偏北风,降水较多
21. 关于河流剖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岩层戊形成年代比岩层丁晚
B. 岩层甲比岩层乙易受侵蚀
C. 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岩层乙形成之后
D. 河流出现于岩层丙形成之前
【答案】19. B 20. A 21. C
【解析】
【19题详解】
据图中经纬线判断,40°纬线穿越的河流大致是自南向北流,据右图河流侵蚀西岸,东岸泥沙堆积,河流向左偏,判断河流处南半球。②地的纬度低于⑤地,因此自转线速度大于⑤地,A错误;地转偏向力随着纬度的升高,表现越明显,C错误;②地和⑤地都处于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⑤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是地中海气候,判断⑤地年降水量比②地多,B正确,②地7月受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风带即西北风控制,⑤地受西风带控制,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据上题判断,该地处南半球,是低压槽,②②③④位于低压槽西侧,南半球气旋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该处表现为由纬度较高的冷气团主动向纬度较低的暖气团移动,是冷锋。①②处在冷锋的锋前,多为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A正确;②地等压线比①地稀疏,风力小,B错误;③地位于冷锋的锋后,正在经历冷锋天气系统,降水较多,云层较厚,C错误;④地南侧气压较高,北侧气压较低,吹偏南风,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据右图中反映的信息,岩石戊被侵入岩丁切断,故岩石戊形成要早,A错误;岩石乙和岩石甲都被河流侵蚀,不能判断岩石硬度,B错误;岩浆侵入乙岩石,判断岩浆侵入在岩石乙形成之后,C正确;河流侵蚀了岩石丙,故河流形成早,D错误。故选C。
【点睛】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有时间顺序,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所侵入的岩层。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断层的形成晚于其断裂的岩层。
自然界中,相邻河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河系发展成为主河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下右图是下左图中方框处的分水岭迁移图,该处分水岭从Ⅰ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增加的河段是( )
A aB. bC. cD. d
23. 图中a处后期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是( )
A. 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B. 河道两侧岩体崩塌泥沙堆积严重
C. 河道变窄泥沙堆积严重D. 地转偏向力作用致其堆积严重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结合两图的方向信息以及右图中分水岭演变等信息可知,左图中,东侧水系干流的支流袭夺了西侧水系干流的支流,c位于袭夺河流下游河段,其流量显著增大,C正确;bd两河段流量变化不大,BD错误;a河段的流量有所减小,A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发生河流袭夺后,a河段的流量有所减小。由于上游水量减少,泥沙堆积严重,A正确;河道两侧岩体崩塌,与水量减少导致泥沙堆积严重无关,B错误;河道变窄会使流速变快,不利于泥沙堆积,C错误;地转偏向力作用使一侧河岸侵蚀,一侧河岸堆积,因此其不是a处后期泥沙堆积较强的原因,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袭夺发生条件:1.必要条件:(1)两条河流存在位差,即一条河流海拔相对较高;另一条河流海拔相对较低。(2)其中一条河流存在强烈的溯源侵蚀;2.非必要条件:(1)两河流,挨得比较近。(方便发生袭夺现象);(2)发生强烈地势抬升作用,落差变大,水量变快,侵蚀能力增强等。
2021年元旦北京时间7:36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据此推断当天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应为( )
A. 16:08B. 16:24C. 16:40D. 16:56
25. 此时,西半球未进入2021年的区域占全球面积的( )
A. 1/3B. 4/9C. 29/60D. 77/180
【答案】24. D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北京时间采用的是120°E的地方时,因此当北京时间7:36时,北京的地方时(116°E)为7:20,则北京的昼长=(12-7:20)×2=9小时20分,因此当地日落时,北京时间为7:36+9:20=16:56。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北京时间(120°E)7:36时,零时所在的经线为6°E,零时经线向东到国际日界线(180°经线)为新的一天即进入2021年的范围,因此新的一天跨经度174°,范围为6°E往东至180°。此刻西半球(160°E-180°-20°W)未进入2021年的区域的范围为180°-20°W,为160°,占4/9,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方时计算的一般步骤:(1)找两地的经度差:①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一经度小的度数。②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是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和小于180°时)或经度差= (180°一两经度和)。( 在两经度和大于180°时)(2)把经度差转化为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h。(3)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点在已知点的东方,加地方时差;如所求点在已知点西方,则减地方时差。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当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时,便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反之则出现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6. 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海区大气环流的是( )
A. B.
C. D.
27. 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往往会出现现象是( )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渔业增收②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③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④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26. A 27. C
【解析】
【分析】
【26题详解】
根据材料“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反之则出现拉尼娜现象”可知,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气流下沉,西部气流上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题详解】
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南美太平洋沿岸秘鲁寒流上升流减弱,渔业减产,①错误;热带太平洋东部水温升高,气流强烈上升,暴雨频繁,②正确;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③正确,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减少,④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1、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2、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下图为某山地垂直带谱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X处的植被可能为( )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高山草甸
C. 温带半干旱灌丛及针叶林D. 高山荒漠
29. 西坡雪线明显低于东坡的原因可能是西坡( )
A. 为迎风坡B. 为阴坡C. 坡度较陡D. 植被较好
【答案】28. C 29. A
【解析】
【28题详解】
自然环境特征具有过渡性,X处地处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与寒温带针叶林之间,随海拔升高,热量降低,水分虽有升高,但达不到常绿阔叶林的生长需求,故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可能性很小,A错误;高山草甸生长所需的水分和热量需求比针叶林要低,应位于针叶林之上,B错误;由于X处位于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之上,随着海拔的升高,热量条件降低后最可能适合温带植被发育,水分得到改善,故其植被最可能为温带半干旱灌丛及针叶林,C正确;高山荒漠应发育在水分条件差的位置,X处上下自然带都是植被,说明水分条件相对较好,满足植被生长,不会形成高山荒漠,D错误。故选C。
【29题详解】
雪线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降水和坡度。降水多,雪线低,温度高,雪线高,坡度陡,雪线高,所以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的积雪多,雪线低,A正确;西坡和东坡没有阴坡阳坡之分,B错误;从图示看两坡坡度相差不大,C错误;植被情况和雪线一般无关,且从垂直带谱看,东坡植被更好,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雪线的因素有:温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降水因素:降水越大,雪线越低;降水越小,雪线越高;地貌因素:从坡度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
30. 如图为某日某时刻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 )
A. 甲地风向为西南风B. 乙地狂风暴雪
C. 丙地温暖晴朗D. 丁地雨过天晴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海陆轮廓判断,图示为欧洲西部沿海地区。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判断,海洋为低压中心,陆地是高压控制。图中甲地位于低压中心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中心,受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的风向为西南风,A正确;乙地受高压中心控制,天气晴朗,B错误;根据图中锋面符号,丙地位于暖锋锋前,有连续性降水,C错误为;丁地位于冷锋锋前,还没有降雨,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共50分)
31. 下图为欧洲局部区域1月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较同纬度内陆地区气压偏________(填“高”或“低”)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B地天气系统为_______(填“反气旋”或“气旋”)此时中心气流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____。
(3)该季节C地受________(风带)控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
(4)A处与C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低 ②. 温带海洋性气候
(2) ①. 反气旋 ②. 下沉 ③. 晴朗
(3) ① 盛行西风带(西风带) ②. 温和多雨
(4) ①. A处 ②. )A处等压线比C处密集,A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欧洲气压分布为材料,涉及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的形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形成原因、反气旋与天气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A附近等压线呈东北-西南走向,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相比,A气压偏低;结合所学知识,A地处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小问2详解】
由图可得,B地外围闭合等压线数值为1024,结合其气压分布可知,其为高压中心,天气系统属于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小问3详解】
读图,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地中海出现低压中心,表明陆地气温更低,表示北半球冬季。C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季节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A处与C处相比,A处等压线比C处密集,A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所以A处的风力更大。
3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左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平原河谷冲积层剖面图。
材料二: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右上图表示河流阶地形成的3个阶段过程。
(1)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____,并按形成时间早晚将左上图中三个阶梯排序____。
(2)判断图中a、b、c先后顺序____,a阶段,河流以____作用为主;b阶段,河流以____作用为主;c阶段,河流以____作用为主。
(3)简述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场所的原因____。(需要答4点)
【答案】32. ①. 自东向西 ②. 三级阶地、二级阶地、一级阶地
33. ①. a、b、c、 ②. 侧蚀 ③. 下蚀 ④. 侧蚀
34. 地势平坦,方便建设;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临近河流,取水方便;地势较高,减少洪水威胁。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半球某平原河谷冲积层剖面图和河流阶地形成的3个阶段过程为试题背景,涉及了河流阶地形成早晚及先后顺序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材料中“图示为北半球某平原河谷冲积层剖面图”可知,图中河流为东西走向;由河流的北岸为侵蚀一岸可推断河流北岸为右岸,所以河流自东向西流。由材料中“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可知,河流阶地由河流下切侵蚀形成,形成时间越早,地势越高,因此图中三个阶地时间由早到晚的顺序为:三级阶地、二级阶地、一级阶地。
【小问2详解】
河流作用包括侵蚀和沉积,侵蚀包括溯源、下切、侧蚀。读图可知,图中a、b、c三个阶段,河谷深度逐渐加深,形成的先后顺序应依次为abc。结合材料二“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以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并读图可知,在前期阶段,河流以侧向侵蚀为主,拓展谷底,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即在图中的a阶段,河流以侧向侵蚀为主。在b阶段,由于地壳抬升,河流落差增大,河流的下蚀能力增强,加深河谷。在c阶段,新的河漫滩持续形成,表明在该阶段,地壳运动趋于稳定,河流又以侧向侵蚀为主。
【小问3详解】
主要从优越的自然条件、较少的自然灾害的角度进行分析。读图可知,河流阶地地势较为平坦,方便居民点的建设;流水堆积形成,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靠近近河流,生产、生活用水方便;河流阶地地势较高,可以减少洪水产生的危害。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253平方千米,创造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下图示意库布齐地区地理位置。
(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自然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说明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
(3)简述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
【答案】(1)该地气候干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靠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
(2)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泥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
(3)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析】
【分析】本题以库布齐沙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荒漠化的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沙漠广布,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且临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加剧蒸发,为沙漠扩张提供动力。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向黄河入泥沙1.6亿吨,而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同时当河流流速减缓后,泥沙会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后,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导致下游洪水泛滥;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等。
【小问3详解】
太阳能电池板的布置有利于增加地面粗糙度,削减风力,阻挡风沙;太阳能电池板覆盖地表,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可以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光伏发电为当地提供新能源,保障当地农民生活用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4页。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