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佛山市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附加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默写古诗文。
(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将军角弓不得控, 。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 武判官归京》)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曹刿论战》中表达出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 ,必以情。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掌柜说,样子太傻,怕shì hòu 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2)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xuàn rǎ ,意境会更鲜明。
(3)那索似有qiān jūn zhī lì ,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4)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chuī mǎ qiú cī 之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团长看着那些战士们抄写的东西,一句一句地修改,掂量着每一个字的轻重。
B.在新冠病毒的溯源问题上,美国一些政客始终想甩锅给中国,真是荒唐至极。
C.因有大量的阅读,现如今,不管写什么文章,他都可以信手拈来,一挥而就。
D.妈妈这段时间不知道怎么了,炒菜时总是忘记了放盐,吃起来简直味同嚼蜡。
4.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那些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充分揭露了主人公高尚的心灵。 (把“心 灵”改为“品格”)
B.文章的主题确认后,还需要根据主题的需要组织、选择材料,以确保材料为主题服务。(“组 织”与“选择”位置互换)
C.同学们,我们写作文时,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删除“不要”)
D.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是看他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在“看 他”后加“是否”)
5.下图的书法作品内容是古诗名句,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6.根据诗歌内容(或题材)来划分,下列诗歌与图中古诗不相同的一项是()
A.《逢入京使》(岑参)B.《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C.《雁门太守行》(李贺)D.《月夜忆舍弟》(杜甫)
二、阅读(4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遏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①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②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王冕好学》)
【注释】①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②曷:同“何”,为什么。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尝趋百里外 ③门人弟子填其室 ④俟其欣悦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听已/亦若是则已矣
B.依僧寺以居/不可久居
C.恬若不见/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安阳韩性闻而异之/渔人甚异之
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夜 潜 出 坐 佛 膝 上 执 策 映 长 明 灯 读 之 琅 琅 达 旦
11.阅读甲乙两文,说说宋濂和王冕的求学经历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
①不久前,一项关于“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的小调查,引发网友热烈讨论。老师?学生?还是家长?人们看法各异。对于不少人来说,打扫卫生是学生时代的鲜活记忆。日常小保洁,定期大扫除,既要负责班级的一亩三分地,还要管好公共包干区,秋扫落叶冬扫雪,可以说是“日常操作”。一面小小的卫生流动红旗,承载着许多人对班级荣誉的最初感知。
②“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之所以引发讨论,在于此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准备开学,学校通知需要几名家长协助对教室进行大扫除,并在群里询问家长意愿。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家长帮忙打扫教室卫生的事情还有不少。有的家长自告奋勇、轮流代劳,有的甚至花钱雇钟点工打扫教室卫生。大扫除事情不大,低年级班级出于安全等因素考虑,请家长协助也并非不能理解。但这个话题受到关注,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背后折射出家校关系和劳动教育等深层次问题。
③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家长共同努力,但家长应如何关注和配合学校教育,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和监督?在学校教育中,哪些是老师的分内工作,哪些又可以由家长承担?这些都是家校共育绕不开的问题。打扫卫生虽然是件小事,却也促动人们思考,如何进一步厘清家校职责,推动家校共育,不缺位、不越位,为孩子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④“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也是一道关于劳动教育的考题。我们总说德智体美劳要全面发展,“劳”为什么重要?因为“劳”不仅关系劳动技能的获得、劳动习惯的养成,更关乎意志品质的磨炼、责任担当的培养。也正因此,不久前公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和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创造磨炼意志、提升素养,才能为他们的成长积蓄更多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劳动形态如何变化,劳动的精神内涵永不改变,劳动教育的价值永不过时。
⑤近年来,青少年群体中在一定范围出现劳动意识单薄的现象,劳动的育人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究其原因,除了一些家长大包大揽、处处代劳之外,有的学校出于安全考虑,采取以课代劳、以教代劳等,也使劳动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的处境。通过避免劳动的方式,来简化处理劳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问题,无异于因噎废食,也忽视了在实践中教会学生评估、应对、防范风险的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本就是劳动教育的内涵之一。
⑥相较以前,今天的学生成长环境更加优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回到打扫教室卫生这件小事,这既是为了让校舍窗明几净,更是一堂难得的劳动教育课。家长们扭转“重智轻劳”的想法,学校在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的同时,也不妨利用好这些校内劳动机会,关注劳动的结果更重视劳动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也储存一份纯真的回忆。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1月01日,有改动)
12.下列是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门见山提出“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这一话题后,先后从家校教育和劳动教育两方面 深层次进行论述。
B.文章第⑤段针对家长包办、学校忽视实践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淡薄的现象,指出当前劳动教育 存在的主要问题。
C.作者认为日常小保洁、定期扫除等工作是学生应该做的“日常操作”,所以,极力反对家长们 协助孩子打扫教室。
D.学校在组织学生的劳动教育时,要让孩子们多动手、多实践,同时,既要关注劳动的结果 也要重视劳动的过程。
13.阅读选文,概括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义。
14.结合选文,分析链接材料中的现象,并向学校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链接材料】去年,某中学面向七年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衣服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招手
彭程
①这两年间,我心中最舒坦的一件事,是和年逾古稀的父母做了邻居。他们和我住在同一小区,同一幢楼,相邻的单元里。走一个来回,包括上下电梯,只需五分钟。
②十多年前的冬末,他们从三百公里外的冀东南小城迁到北京,去年夏初,又从三十公里外的郊区小镇,迁到我居住的三环边的小区里。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能够就近照顾他们,是我们兄妹的共同心愿。
③转眼一年过半,我并没有照料他们什么,倒是总受到他们的呵护。骤雨来袭,再不用担心出门时窗户大敞,因为他们会及时过来关上;晚上回家,餐桌上经常摆放着母亲做好送过来的吃食——包子或炒饼,茄夹或馅饼,温乎乎的,像童年记忆中,母亲抚摸我脸颊的那双手。
④有父母在身边,我内心的幸福滋长得茂盛。
⑤刚搬来时,他们说:“这下好了,你们晚上别开伙,就来我这边吃吧。”很快,他们就失望了——儿子媳妇都忙,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错过饭点是常有的事。到了周末,我们才能凑在一起吃上一两顿饭。为了这一两顿饭,母亲会提前很久做准备。
⑥虽然不是每天都去父母家,但每天我都能和他们相见,用的是当初谁也没有想到的方式——招手。
⑦他们和我,父母和儿子,每天清晨,一方在院子里,一方在房间里,隔着几十米的距离,相互招手。这个动作,成了每天的固定节目。
⑧父母有早起散步的习惯。一年多来,除了冬季,在其他三个季节,每天早晨他们都会定时出门。六点多钟,我走进厨房,张罗简单的早餐。从窗边向下张望,多半就会看到父母已经在楼下的小花园里散步了。花园是被几幢楼围起来的一个椭圆形空间,不大,尽在我的视野中。通常,母亲走在前面,目光平视,父亲跟在后面十几米处,佝偻着腰,看着地面。但每当面对我所在的这幢楼时,他们都会抬起头来,向着我家这扇窗户张望。
⑨我知道他们在等我,于是我伸出手,朝他们挥动。
⑩不记得第一次招手是怎样发生的,但自从有了第一次,便每天如此,成了习惯。
⑪这样大约过了一个月,有一天早晨,我忽然萌生一个孩童般的念头。他们在半个小时的散步时间里,每次走到面对我家窗边的位置时,都一如既往地抬头望着,一共五六次。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伸出手去跟他们打招呼。最后两次,他们停下脚步,望着这儿,议论着什么。我知道他们在说怎么没见到儿子。他们向东边走,要回自己住的单元里去了,在二三十米长的路上,他们还不时地停下脚步,身体扭转过来,仰头朝我这边望。
⑫没过几分钟,电话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她问:“今天怎么没看见你,没有听说你要出差啊,是不是生病了,哪里不舒服?”
⑬我心里掠过一丝疼痛。我觉察到,我的游戏中有一种孩童般的顽劣。
⑭从那以后,每天早晨我进厨房第一件事就是走到窗边,拉开纱窗,伸出胳膊向他们招手,然后才开始准备早餐。
⑮这样,招手对我而言便有了一种仪式感。做完这个动作,我才会感到心中踏实,这一天的开始也就仿佛被祝福过,变得明亮且温暖。对父母而言,这个动作的意义更大。当脚步日渐迈向生命的边缘时,亲情也日益成为他们生活的核心。
⑯我把这当作是冥冥中的一种赐予。招手,父母和儿女之间,血脉和骨肉之间,呼唤和应答,自然而然,但又意味深长。
⑰父亲和母亲,一位七十八岁,一位七十五岁。
⑱父母的长寿,让我欣慰;父母的衰老,让我忐忑。每当看到一些耄耋之年甚至期颐之年的老人身体康健,精神矍铄,不论是否相识我都为之欢欣。潜意识中,我总是把父母的未来和这些老人的现状相叠加。但亲友或同事家老人的猝然离世,又时时提醒我,命运无从测度、难以掌控,不情愿发生的事情照样可能发生。
⑲我只能叨念,希望在他们体力衰弱的诸多表现中,在那些动作变得迟缓、脚步变得蹒珊、目光变得浑浊的表现之前,不要加上一个“更”字。那些一点点剥夺他们尊严的伎俩,那些让我们心里的疼痛一寸寸累积的东西,虽然终归要来临,但请来得迟一些,再迟一些吧。
⑳我自认为是一个彻底的唯物论者,但到了如今的年龄,有时却希望,真的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神灵,那样我会向他祈祷——
㉑请你保持这一幕,让我和父母,永远能够像今天这样,相互招手。请将这一幕,固定成永恒的风景。
(选自《读者》 2021年第17期,有改动)
15.阅读全文,概括“我”和父母做邻居,是“心中最舒坦的一件事”的原因。
16.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在二三十米长的路上,他们还不时地停下脚步,身体扭转过来,仰头朝我这边望。(从描 写方法的角度)
②我觉察到,我的游戏中有一种孩童般的顽劣。(从加点词的角度)
17.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18.关于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为什么?
三、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完成写作。
叶,没有团结的意识,构不成一树的绿荫;
叶,每一次离开枝头,都做好了化作春泥的决心;
叶,经过风雨的洗礼,长出成熟的标志;
叶,没有蜂蝶的迷恋,依然展示自己的美丽……
这首诗,带给你怎样的思考或体验呢?学校举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主题征文活动,请你结合这首小诗,写一篇文章投稿。可以讲述经历,可以抒发感想,也可以阐述观点。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不少于500字。
四、附加题(10分)
20.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下午某个时候,我抬起头来,向四周瞧了瞧,看见西沉的太阳正在墙上涂上金色的落日印记,我问道:“我该怎么办?”
我心灵的回答—一“立即离开桑菲尔德”——是那么及时,又那么可怕,我立即捂住了耳朵。我说,这些话我现在可受不了。“我不当爱德华·罗切斯特先生的新娘,是我痛苦中最小的一部分,”我断言,“我从一场美梦中醒来,发现全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恐惧我既能忍受,也能克服。不过要我义无反顾地马上离他而去却让我受不了,我不能这么做。”
但是,我内心的另一个声音却认为我能这样做,而且预言我应当这么做。我斟酌着这个决定,希望自己软弱些,以躲避已经为我铺下的可怕的痛苦道路。而良心已变成暴君,抓住激情的喉咙,嘲弄地告诉她,她那美丽的脚已经陷入了泥沼,还发誓要用铁臂把她推入深不可测的痛苦深渊。
“那么把我拉走吧!”我嚷道,“让别人来帮助我!”
“不,你得自己挣脱,没有人帮助你。你自己得剜出你的右眼,砍下你的右手,把你的心作为祭品而且要由你这位祭司把它刺穿。”
我蓦地站了起来,被如此无情的法官所铸就的孤独,被充斥着如此可怕声音的寂静吓坏了。
(节选自《简·爱》)
(1)下列是小说主人公简·爱生活过的四个地方,按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洛伍德学校 ②圣约翰家 ③舅妈家 ④桑菲尔德庄园
A.③①④②B.①③②④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
(2)比较阅读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力。联系下面的评论,结合原著内容,分析《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和简·爱共同的“个性”。
【链接材料】法国评论家欧仁·福萨评价简·爱:“充满生气勃勃的个性。”
(3)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是《简·爱》的写作特色之一,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种叙事角度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1.(1)燕然未勒归无计
(2)都护铁衣冷难着;愁云惨淡万里凝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伤心秦汉经行处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2.(1)侍候
(2)渲染
(3)千钧之力
(4)吹毛求疵
3.D
4.A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D
7.得到;快步走;挤满;等待
8.①抄写完毕后,便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期限。
②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9.D
10.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1.相同点:①都勤奋好学;②学习条件都非常艰苦
不同点:①宋濂的从师问学是主动到百里之外,上门求师。②王冕是因为苦学而被名师看中,被名师录为弟子。
12.C
13.①使孩子们获得劳动技能的、养成劳动习惯的;②磨炼意志品质、提升素养;③培养责任担当;④教会学生评估、应对、防范风险的能力;⑤储存一份纯真的回忆。
14.从材料来看,某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存在参与劳动实践的次数少、能力弱、方法少等问题。建议学校每周至少组织一场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劳动实践可以包括家务的练习、家电的使用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给学生讲解家电使用的安全事项。
15.示例:①父母年龄大了,和父母做邻居方便照顾父母;②享受父母的关爱,感觉像回到童年;③看到知道父母安好,“我”感到心安;④和父母做邻居可以经常与父母交流,让亲情不被空间所阻隔。
16.①这个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停下”“扭转”“仰头”“望”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没看到“我”招手后的担心、挂念和着急,表现了父母对“我”的浓浓爱意。
②“顽劣”原指顽固无知,句中指“我”做法的幼稚与不妥。“顽劣”一词表现了“我”对自己这一行为的痛心和懊悔。
17.示例:这一段收束全文,深化主题。作者希望自己和父母的招手可以永远进行下去,让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永远存在。既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和歌颂,也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18.【示例1】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文中写父母做好饭菜送到“我”家、父母下楼散步、“我”招手同他们打招呼、“我”希望父母健康长寿等生活小事,无不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示例2】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文中的父母,是“我”的父母,同时也是千万家庭中父母的典型代表。“我”的父母距离“我”比较近,“我”能够时刻关注他们,关爱他们,然而像“我”家这种情况的家庭又有多少呢?大部分家庭的父母都与子女分离,他们被迫孤独地生活着……这篇文章显然是作者在提醒人们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状态。
19.略
20.(1)A
(2)沈琼枝善诗书,看重名节,被骗做妾,得知不是正室后不甘心作小,私逃出南京,靠刺绣、卖文自食其力,是一个自立自强的女性形象;简·爱坚持爱情的平等,得知罗切斯特已经有了妻子,简·爱选择离开,不愿做依附于他的情人。可以看出她们都是自尊自爱、独立自强的女性,力求精神上的平等自由,具有敢于反抗的个性特点。
(3)①选文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有利于刻画简·爱的内心活动,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表现简·爱内心的痛苦与挣扎。②同时,使用第一人称还可以拉近人物与读者间的距离,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实丰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质量检测试卷三套(附参考答案),共49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名著阅读,文学类作品阅读,非文学类作品阅读,古诗文联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