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学完八年级上册语文书,面对色彩斑lán的生活,我们掩卷思索,各种感觉涌上心头。走进语文世界,我们可以梦回繁华,看到汴京市区街道的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我们可以漫步苏州园林,欣赏眼前一幅幅由匠师殚精竭虑凝结成的完美图画;我们还可以感受朱德对劳lù、仁慈的母亲的深情。我们在父亲pán跚的背影中回味浓浓的爱,想回报父爱的情愫潜滋暗长。在居里夫人令人窒息的实验室里,我们感动于她的炽热情怀。走进罗素的世界,语文让我们的灵魂受到洗涤。我们不断反思,青年人是sì无忌惮的挥霍青春,还是积蓄力量,为减轻社会不幸尽绵薄之力……每次打开课本,就是享受一顿名副其实的餐餮盛宴,就是沐浴一次真善美的光芒。
1.下列依次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zhǒng dān qiǎn zhìB.zhǒng dān qián chì
C.zhǒng dān qiǎn chìD.zhōng dān qián chì
2.根据文中拼音所写的汉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色彩斑斓 劳碌 蹒跚 肆无忌惮B.色彩斑斓 劳禄 蹒跚 肆无忌惮
C.色彩斑澜 劳碌 蹒姗 肆无忌惮D.色彩斑斓 劳碌 蹒姗 肆无忌惮
二、选择题
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一句的主干是“我见过孵化”。“孵化”是宾语。
B.“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一句的主干是“我看见仙人掌”。“确实”“亲眼”都是状语,“倒挂着”“还能开花”是定语。
C.句子“垃圾进箱,心留余香!”与“白杨树,决不是平凡的树!”表达的语气是相同的。
D.“我想念昆明的雨。”这是一个陈述句,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自然天成,寻章摘句、咬文嚼字什么的,又有什么意义呢?
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被雕刻得惟妙惟肖,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看。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春天来了,高山上的冰雪融化,滔滔河水络绎不绝地奔流而去。
5.下列关于名著及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布尔在《昆虫记》里写道“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这句中的歌唱家指的是“蝉”。
B.《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其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
C.《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裁,共130篇。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阳则相反。古代一些地名中,“汉阴”在汉水南岸,“河阳”在黄河北岸,“衡阳”在衡山北面。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
【注释】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虽然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匮:穷尽
C.公犹夷不能决 决:决断或决定D.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7.下列句子中,加点“何”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又何忧焉?
A.何乐而不为B.如太行、王屋何?
C.何苦而不平?D.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8.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中“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乙)文中鲁公之父、妻、家人阻止治园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是鲁公最终没有建成园子的原因主要是担心小女儿被东西绊倒。
C.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甲)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D.鲁公行事缺乏主见,最终一事无成;愚公行事目标清晰,迎难而上,所以最终获得帮助,移山成功。
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用“/”给(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1.请结合词作内容,给本词添加一个标题。
1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下阕主要是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胜景的。
五、名句名篇默写
13.默写填空。
(1)杜甫在《春望》中移情于物,将花鸟拟人化,表达忧国伤时情感的诗句是 , 。
(2)杜牧在《赤壁》中以女子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 , 。
(3)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5)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六、现代文阅读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
短视频是指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适合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视频内容,几秒到几分钟不等。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
【材料二】
短视频内容丰富多彩,满足了青少年的好奇心,是学习知识、了解文化、增长见识、培养技能的创新表达形式、叙述方式。但由于其传播和制作门槛低、成本低,低俗化、庸俗化内容层出不穷,容易误导青少年,甚至一些视频涉及高危动作、猎奇表达,造成青少年风险性模仿,严重危害其身心健康。
【材料三】
A.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
B.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
C.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
(1)请从材料一中提取两个能体现“短视频”特点的关键词。
(2)用简洁的语言从材料三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
(3)请结合以上材料,分别从家长和青少年的角度,各提出两条防止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建议。
中国灯文化
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活动。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当时引发了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上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的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③灯彩只是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灯具。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④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窑洞遗址里,就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米的范围内,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松树残迹,经鉴定,这些松树应为松脂含量很高的红松。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枝,点燃后即可取亮。一根长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1小时。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枝全部点燃,差不多就能达到现在100瓦电灯的亮度。
⑤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浑然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⑥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落伍了。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⑦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英制弧光灯。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电灯之处,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无害,反而有益,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⑧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手段举办灯会、装饰家居的阶段。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观工程等,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各地推陈出新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故宫这次举办的上元之夜活动,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15.阅读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灯彩包括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多的是照明灯具。
B.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在世界灯具史上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C.汉代长信宫灯具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
D.选文主要是按逻辑顺序,由古至今,依次介绍了中国灯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
16.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7.下列这段文字,应放在哪两段之间?请阐述理由。
据《清稗类钞》记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
18.怎样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你有何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生都在成长
①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了,有必要吗?"我妈有点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于是我态度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她父母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浑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家庭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充实感。
④我妈觉得此生未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也订了很多文学期刊,有些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看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一度对张爱玲还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发表。
⑥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电脑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则为我爸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来我妈看着手痒,一边做家务一边“王旁青头兼五一”地背诵起来,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五笔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我给她买了iPad,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在节假日发送文字祝福,聊天使用各种表情包也不在话下。
⑧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收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不要活得长,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化为己用,不在意旦夕祸福,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
⑨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心灵鸡汤、百科全书。我妈一生身体力行,绝不仅仅是嘴上说说。我将她与我自己做个对比,发现她比我更多一种勤奋。这种勤奋不是“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不眠不休,而是勇于拥抱人生的热情。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无所作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能首先救赎自己的人生。
19.阅读文章第①~⑦段,补全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
“我妈”68岁时拿到驾照→(1) →“我妈”边做家务边学会了五笔打字→(2) 。
20.文章第②③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21.品味语言。
(1)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联系全文品析加点词语含义)
(2)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心灵鸡汤、百科全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22.第⑩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七、作文
23.作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 “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以“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B 2.A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摩肩接踵:mó jiān jiē zhǒng,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
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
潜滋暗长:qián zī àn zhǎng,意思是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炽热:chì rè,非常热。
故选B。
2.本题考查字形。
色彩斑斓:sè cǎi bān lán,形容色彩灿烂的样子或形容生活或文学作品等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
劳碌:lá lù,事情繁多,做起来很辛苦。
蹒跚:pán shān,形容步伐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
肆无忌惮:sì wú jì dàn,任意妄为,毫无顾忌、畏惧。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C.有误,“垃圾进箱,心留余香!”为祈使句,含要求命令语气;“白杨树,决不是平凡的树!”为感叹句,含赞美敬佩语气;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咬文嚼字:对语言文字可以推敲,字斟句酌。多用来指只注意文字的表述,死抠字眼儿。也形容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使用正确;
B.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使用正确;
C.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使用正确;
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句中形容河水,用错对象;
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学常识。
D.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阳”在衡山南面;不是衡山北面;
故选D。
6.A 7.C 8.B 9.我和你们(一起)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南岸。 10.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辨析。
A.句意: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虽:即使;
故选A。
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例句句意: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何:疑问代词,什么。
A.疑问代词,有什么;
B.疑问代词,怎么样;
C.疑问代词,什么;
D.副词,多么;
故选C。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鲁公最终没有建成园子的原因主要是犹豫不决、畏手畏脚;
故选B。
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吾:我;汝:你们;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指:通“直”;达:到。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
“园成必添仆妇”句意完整;“下房不足”是“甚可虑也”的原因;
故断句: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点睛】参考译文:
【甲】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乙】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
11.春游西湖 12.下阕主要使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的手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解析】11.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该词大意:西湖风光好,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据此可知,该词以词人行踪为线索,围绕春天的西湖展开,描写西湖迷人的自然风光。因此可拟《春游西湖》。
1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内容理解及诗歌情感。
词的下阕的意思是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出湖面风平浪静,把无风的“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采用了比喻修辞。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13.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惊起一滩鸥鹭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词:溅、雀、鸥鹭、燕。
14.(1)短平快、大流量
(2)①一半以上的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在30分钟以上;②绝大部分受访家长认为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③大部分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影响学习生活,会模仿短视频的不良内容。
(3)家长的角度:①以身作则,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刷短视频;②加强引导,向孩子讲明短视频的利弊;③培养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兴趣爱好。青少年角度:①认清短视频的利弊,增强自控能力;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③学会管理时间。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材料一】,结合“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可得短视频的两个特点:短平快和大流量。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首先要注意题干或图表的主题、对象;其次需要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最后分析图表的变化,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第一个图表是短视频现状调查分析,“A、受访家长觉得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占92.10%,说明绝大部分受访家长认为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普遍;“B、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对学习生活提不起兴趣”占70.60%,“C、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模仿不良的短视频内容”占66.30%,说明大部分受访家长担心孩子沉迷短视频会影响学习生活,会模仿短视频的不良内容。
第二个图表是短视频拥护日均使用时长,纵向比较,不管是农村用户还是城市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在30分钟以上的占70%左右,可见,一半以上的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在30分钟以上。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结合活动主题和实际生活来谈。主题即是“防止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然后从家长和青少年的角度来谈。
示例:家长的角度:多带孩子参加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要做到严格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创造条件让青少年积极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
青少年角度:青少年应当经常和父母朋友等沟通交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精神寄托,防止产生网络依赖;应增强自律意识,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转到有兴趣的有益的文体活动上来,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减少上网时间,不沉迷虚拟世界。
15.C 16.列数字、作比较,将松枝点燃的亮度与现在的电灯亮度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新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17.应该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列举事例“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华人闻者以为奇事”,来承接“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这一语句,来具体说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灯具发明创新上的落伍(意近即可)。 18.可以开展多种主题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中国戏剧节”“中国灯文化展览”等;还可以让同学们亲自参与、实践,比如“书法比赛”“制作皮影”或者“学唱”皮影等,让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课堂为大家进行讲解、示范等。
【解析】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根据文章第③段“灯彩只是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灯具”可知,灯彩只包括观赏灯,照明灯具不属于灯彩;
B.根据文章第④段“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可知,中国是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中其中的一个,本项缺少“之一”这一限定词语,与原意不符;
D.根据文章第①段“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活动”和文章第④段“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窑洞遗址里,就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可知,文章开头介绍了2019年元宵节的紫禁城上元之夜,又介绍了石器时代的松枝遗存,可知,本文没有按照从古至今的顺序介绍中国灯文化的发展变化。本项文章顺序分析错误;
故选C。
1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④段画线句将松枝点燃的亮度与现在的电灯亮度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详细列出了“50处”“100瓦”的数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新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17.本题考查语句理解与文章的衔接。
应该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本段文字列举了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但中国人认为这是很稀奇的事情,说其会遭到雷击,人心惶惶。文章第⑥段“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可知,讲述了电灯进入中国之初,人们感觉到很新奇。文章第⑦段“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英制弧光灯”可知,经过多方协调,才尝试装英制弧光灯。本段文字,承接文章第⑥段内容,引出文章第⑦段内容,故应该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
18.本题考查拟写建议。对如何更好地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即可。
示例:①让同学们进行网络搜索,在网络上了解中国传统文化。②让同学们翻看、学习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③家长可以带同学们去参加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19. 喜欢看书,学着写稿、投稿 学会用微信发文字祝福和表情包 20.不能删。第②③段采用插叙,交代了母亲苦难的大半生。从全文中心来看,文章主要赞美母亲不畏苦难、不虚度此生的人生态度,第②③段写到的母亲的苦难人生是作者感情生发的基础,有助于突出中心。 21.(1)“医治”的意思医疗,治疗。在全文中的意思是说母亲通过学习强大了自己的精神世界,让她能够以坦然的态度去面对命运中的苦难。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心灵鸡汤”“百科全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勤奋好学,拥有渊博的学识,以及母亲的言行对自己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22.议论。卒章显志,直接表明作者的态度和情感,抒发对母亲“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的敬佩和赞美。
【解析】19.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概括。
已知信息“‘我妈’68岁时拿到驾照”对应第①段,“‘我妈’边做家务边学会了五笔打字”对应第⑥段;
由第⑤段“有些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看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一度对张爱玲还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发表”可知,第一空应填:“我妈”喜欢看书,也学着写稿投稿;
由第⑦段“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我给她买了iPad,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在节假日发送文字祝福,聊天使用各种表情包也不在话下”可知,第二空应填:“我妈”学会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和表情包。
20.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可从内容、结构方面分析。
首先表明观点不能删除。理由:从内容来讲,第②③段“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属于插叙,交代了母亲从小到大不幸的人生经历,“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可知,虽然生活充满艰辛,但是母亲依然有愉悦感,表达出对母亲不畏苦难、不虚度此生的人生态度的赞美,同时,母亲苦难人生是作者感情生发的基础,突出了母亲坚强乐观的人物形象,强化了文章主旨;此外,为下文写母亲不虚度此生、一生都在成长做铺垫。
21.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与赏析。
(1)“医治”本指人体患病的医疗过程,此处与“苦难”搭配,将“苦难”看成病症,显得具体形象,结合第①段“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可知,这里表现出母亲用学习来战胜生活的各种困难,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2)“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心灵鸡汤、百科全书”,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母亲比作百科全书、心灵鸡汤,结合第⑨段“我将她与我自己做个对比,发现她比我更多一种勤奋”“勇于拥抱人生的热情”可知,这里形象地写出母亲勤奋好学和学识渊博,同时也写出我对母亲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赞美之情。
22.本题考查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由“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能首先救赎自己的人生”可知,最后一段是对母亲的评价,属于议论的表达方式;“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能首先救赎自己的人生”也抒发对母亲“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的敬佩和赞美。
23.例文:
有爱真好
父母的爱,如同无坚不摧的宝剑,守护你度过风雨;友爱则如清泉,滋润你干涸的心田;而爱情,是生活中的调色板,为你的生活增添五彩斑斓。在这世间,爱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共同编织着生命的华章。
自小,我便深切地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体弱多病的我让母亲操碎了心。记得儿时,每次因重感冒而住院,母亲总是守在我的床前,眼中满是担忧。输液时,由于我身体瘦弱,护士往往要试上好几针才能找准血管,那针孔在我手上、胳膊上留下了无数的痕迹。每当这时,母亲的泪珠便会悄然滑落,她心疼我承受的痛苦。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长大,生病的次数也减少了。然而,母亲的爱并未因此减少半分。她依然时刻关心着我,为我提供着温暖的港湾。母亲很少用严厉的话语责备我,她总是耐心地引导我,教我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如今,我已长大成人,母亲却依然时刻关注着我的一举一动,尤其是我的学习情况。虽然有时我会觉得她的关心有些过度,但每当我想起儿时她对我的悉心照料,我便深感愧疚。母亲的爱是如此深沉而无私,她为我付出了太多,而我却难以回报万一。
除了母爱,友爱也是我生活中的重要支撑。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间的关爱与帮助是我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有一次,我独自骑车外出买饭,却不慎被一辆倒车的汽车撞倒,脚也被划伤了。正当我疼痛难忍时,一位老同学恰好路过。他关切地询问我的伤势,并坚持要带我回他家照顾我。在他家中,他为我清洗伤口、包扎绷带,还为我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友爱的温暖与力量。
人世间的爱是如此美好而珍贵。它像阳光般洒满大地,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暖与希望。无论是母爱、友爱还是爱情,它们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让我们珍惜每一份爱,用心去感受、去回报,让这个世界因爱而更加美好!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1.审题。这道作文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目为“______真好”,要求学生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进行写作。题目中的“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一种幸福的感觉,提示学生应从生活中寻找那些让自己感到幸福、满足、愉悦的事物或情感,然后以此为主题进行写作。
2.立意。对于这道作文题,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各种“真好”的体验入手,如家庭的温暖、友情的陪伴、学习的收获、成长的喜悦等,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达自己对“真好”的理解和感悟。在例文中,作者选择了“有爱真好”作为主题,通过描述母爱和友爱的伟大与无私,来表达自己对爱的感激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立意既符合题目的要求,又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3.构思选材。在构思选材时,需要围绕自己补充完整的题目,选择合适的素材和结构来进行构思。在例文中,作者以“有爱真好”为主题,首先通过排比句引出爱的多种形式,然后分别描述了母爱和友爱的伟大与无私。在描述母爱时,作者选择了自己儿时生病住院的事例,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母亲的担忧和关爱;在描述友爱时,作者选择了自己受伤被同学照顾的事例,同样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友情的温暖和力量。最后,作者总结全文,强调爱的珍贵和重要性。这种构思选材的方式既能够突出主题,又能够使文章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同时,作者还注意到了题目中的要求,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使得文章既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又有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山东省嘉祥县2023-0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嘉祥县2023-0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嘉祥县2023-0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嘉祥县2023-0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共6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古诗文阅读与积累,语言综合运用,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