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末考前综合演练(一)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345914/0-170764606114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地理期末考前综合演练(一)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345914/0-17076460612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地理期末考前综合演练(一)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345914/0-170764606123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一地理期末考前综合演练(一)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期末考前综合演练(一),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推测宝鸡中华鳖主要生活在, 宝鸡中华鳖化石所在地层属于, 此次地震发生在, 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中国空间站在绕地轨道上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与下列哪一天体系统的级别相同(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2. 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
A. 石油B. 风能C. 太阳能D. 核能
3. 可能会对“天宫课堂”正常向地球传输信号造成影响的是( )
A. 地球运动B. 地球大气C. 太阳辐射D. 太阳活动
2019年陕西首次发现第四纪中华鳖化石,经研究暂定为新发现种——宝鸡中华鳖。鳖生活于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在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的水岸边活动较频繁。下图为中国已发现的鳖类化石分布图,下表为地质年代表(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推测宝鸡中华鳖主要生活在( )
A. 滨海环境B. 滨湖环境C. 森林环境D. 盐沼环境
5. 宝鸡中华鳖化石所在地层属于( )
A. 大气圈B. 水圈C. 生物圈D. 岩石圈
6. 关于图1已发现鳖类化石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A. 总体分布特征为西多东少B. 分布的最东端位于辽宁省
C. 中生代化石的分布地点数量最多D. 新发现化石在新生代化石最西侧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在重庆市有轻微震感。左下图为地震预警系统示意图,右下图为重庆市某市民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此次地震发生在( )
A 软流层B. 地壳 C. 下地幔 D. 古登堡界面
8. 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 )
①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 ②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
③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慢 ④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9. 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
A. 左右摇晃B. 上下颠簸
C.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图和“嫦娥五号”返回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嫦娥五号”返回舱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
A. 对流层B. 平流层C. 臭氧层D. 高层大气
11. “嫦娥五号”返回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甲—乙段出现雷雨天气B. 乙—丙段出现若干电离层
C. 丙—丁段有利于高空飞行D. 丁—戊段大气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今年冬季,山东半岛出现特大暴风雪,当地气象局发布,截止12月22日,威海文登站积雪深度达74厘米,打破山东全省历史最深积雪记录。山东半岛属于丘陵地形。左下表为威海多日天气预报图,下图为山东半岛积雪深度实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前两日相比,12月23日昼夜温差的变化情况及其主要原因( )
A. 变大 白天太阳辐射增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
B. 变小 白天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
C. 变大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减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
D. 变小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威海积雪深度比青岛大,威海处于迎风坡,多降雪
B. 威海积雪深度比青岛小,威海处于迎风坡,降雪少
C. 威海积雪深度比青岛大,威海处于背风坡,多降雪
D 威海积雪深度比青岛小,威海处于背风坡,降雪少
我国气候干旱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形成砂田农业。图左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图右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两小题。
14. 图中( )
A. ①代表下渗B. ②代表蒸发 C. ③代表地表径流 D. ⑤代表水汽输送
15. 砂田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 ①减弱B. ②增加C. ③增加D. ④减少
下图为某地理考察小组在沙漠地区利用“日光蒸馏法”取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
①风力 ②地球重力 ③太阳能 ④温室效应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17. 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联系地表的各圈层,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着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2022年1月,科学家从太空观测南极A68A巨型冰山时发现,它在经过大西洋时向海水中释放了1520亿吨淡水,冰山的厚度从最初的235米减少了67米。寒冷的淡水随着洋流漂流造成局部海域温度和盐度异常,而且也会带来营养物质到水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与周边相比,异常海域( )
A. 温度、盐度都低B. 温度、盐度都高
C. 温度低,盐度高D. 温度高,盐度低
1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冰山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
B. 该冰山移动,使其他动物可能失去正常的进食和觅食路线
C. 该冰山经过,使沿岸地区出现降温现象
D. 该冰山融化,可能出现新的浮游生物,威胁当地脆弱的食物链和生物体系
洞穴呼吸,指通过洞口及围岩裂隙等通道,洞穴与外部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当洞内空气温度低于洞外大气温度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入洞内(即吸气)为主;反之,则以洞内流出洞外(即呼气)为主。下图为某地溶洞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四幅图中,可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 B.
C. D.
21. 该溶洞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 风力侵蚀B. 流水侵蚀C. 海浪侵蚀D. 流水堆积
长江上游金沙江河段河谷两侧岩壁多金矿石出露,图1为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示意图。武汉某中学对长江中下游的某河段进行了研学,图2为研学河段两岸俯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在图2甲河段发生偏向的原因是( )
A. ①侧流速快,易堆积B. ②侧流速快,易堆积
C. ①侧流速快,易侵蚀D. ②侧流速快,易侵蚀
23. 该学校的学生研学后进行汇报,其中最不可信的是( )
A. ③处建有港口B. ③处有崩塌痕迹
C. ④建有加固堤坝D. ④附近发现沙金
①海面上漂着一叶孤舟,在随海浪的波动而起伏。这时我想起不知是哪位诗人的诗句“碧海俯仰两青天,万顷玻璃一叶船”。——海格《烟台北岛读海潮》
②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
——《梦粱录》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4. ①中的“海浪”属于( )
A. 风浪B. 涌浪C. 潮汐D. 海啸
25. 引起②描述的海水运动的主要力量来源是( )
A. 风B. 地球引力C. 月球引力D. 海底地震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B处地貌为( )
A. 山谷B. 山脊C. 山顶D. 鞍部
2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甲村能看见乙村B. 白水河流向为自西向东
C. 甲村与龙山的相对高度可能为600米D. 从河流A处自流引水到乙村
深圳河自东北流向西南,最后从图示西南部入海。上游为植被繁茂的丘陵山地,中下游为城市较发达的平原,河口处易受风暴潮和潮汐的影响。随深圳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市区降雨强度和频率高于周边地区的现象,洪涝灾害影响城市发展。下图为深圳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图示区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河段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9. 深圳河流域内出现市区降雨强度和频率高于城市周边地区,主要原因是市区( )
A. 高层建筑增加,水汽输入量减少B. 绿化水平提高,凝结核数量减少
C. 不透水下垫面增加,地表径流增加D. 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对流强度增大
30. 为实时分析流域洪涝面积的动态变化,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IS和GNSSB. RS和GIS C. RS和GNSS D. GNSS和数字地球
3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成地貌广布。李明同学利用暑期去新疆旅游,旅行中拍下三幅该地区的地貌景观,图1为长垄状雅丹地貌,图2为鲸背状雅丹地貌(①②两侧岩石性质相近),图3为沙丘地貌。
(1)分别说出形成图1和图3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
(2)说出拍摄图1地貌景观时摄像机的朝向,并写出该区域的主导风向。
(3)根据图2,判断①②哪一侧为盛行风的迎风坡,并说明判断理由。
(4)请画出图3地貌AB沿线的横剖面示意图,并标注风向。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屋顶绿化指建筑物、构筑物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发现本校图书馆顶楼就采用了屋顶绿化设计。为探究屋顶绿化对屋顶径流的调节效果,设计了相关实验。 以下分别是该学校绿色屋顶景观图与实验装置图。
判断实验装置中溢流口、排水孔分别模拟的是水循环中哪一环节。(4分)
若提高装置中植被覆盖度,分析导流槽中径流达峰时间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3)绿色屋顶被广泛应用后产生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4分)
日期
天气
气温
12月23日
晴
-8℃~-2℃
12月22日
小雪
-7℃~-3℃
12月21日
中雪转大雪
-6℃~-5℃
3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且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大面积冰封。渤海作为北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海冰会对石油开采、海洋养殖业等造成危害,但对沿岸种植业、盐碱地改造等具有积极作用。
材料二下图示意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分布范围。
(1)分析渤海成为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的原因。(6分)
(2)说出渤海南部和北部海冰的分布差异并推测其原因。(6分)
(3)结合材料,说出渤海海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用途。(4分)
3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樟树为常绿高大乔木,树高10—55米,胸径30—80厘米。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红壤分布区,以江西、浙江、台湾、广东、湖南、福建等省区最多,海拔500—6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丘陵、谷地常见分布。
樟树用途广泛,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油供工业用。根、果、枝和叶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能。木材又为造船、橱箱和建筑等用材,是优良的观赏树木。
下图为樟树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示意图。
(1)根据上述材料,推测樟树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樟树对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4分)
(3)红壤有机质少,土质黏重,较为贫瘠。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4)樟树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根据材料归纳樟树的价值。(4分)
高一地理期末考前综合演练(一)答案解析
【答案】1. A 2. C 3. D
【1题详解】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绕地轨道上运行的中国空间站属于人造天体,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所属的天体系统层级与地月系的级别相同,A对,BCD错。故选A。
【2题详解】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通过太阳能集热板将太阳辐射能量转化为电能,C对;石油、风能、核能的能量转化需要空气(氧气)参与,宇宙空间大气稀薄,ABD错。故选C。
【3题详解】
据材料信息“‘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球现场直播”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天宫课堂”需要数据信号传输顺畅,太阳活动释放的物质有可能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使得穿过其中的数据信号受削减甚至中断,从而影响“天宫课堂”效果, D对;地球大气、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对“天宫课堂”的数据传输没有明显影响, ABC错。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和航天;③干扰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在极地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答案】4. B 5. D 6. D
【4题详解】
据材料“鳖生活于水流平缓、鱼虾繁生的淡水水域,在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的水岸边活动较频繁”可知宝鸡中华鳖主要生活在淡水水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化石主要在沉积岩中,沉积岩形成在地壳里,地壳属于岩石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读图,新发现化石在新生代化石最西侧,D正确;总体分布特征为东多西少,A错误;分布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B错误;新生代化石的分布地点数量最多,C错误。故选D。
【答案】7. B 8. D 9. D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上,而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km,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0km,属于地壳范围,B对;软流层、下地幔、古登堡界面均位于地壳以下,ACD错。故选B。
【8题详解】
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较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地震中横波造成的损失比较大,而纵波造成的损失比较轻;而电磁波传播速度大于地震波传播速度,故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地震波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①④正确,②③错误,D对,ABC错。故选D。
【9题详解】
地震发生时,由于横纵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当地居民先后感受到纵波和横波,纵波会带来上下颠簸,横波能带来左右摇晃,故会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D对,ABC错。故选D。
【点睛】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其中纵波属于推进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横波为剪切波,它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案】10. D 11. B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地面至约12千米高度为对流层,12千米至50千米高度为平流层,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处于高层大气,D对,ABC错。故选D。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段位于60km以上,属于高层大气,没有雷雨天气,A错;乙-丙段位于60km以上,属于高层大气,有若干个电离层,B对;丙-丁段从高层大气进入对流层顶部,在高层大气时不利于高空飞行,C错;丁-戊段在10km以下,属于对流层,大气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D错。故选B。
【点睛】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
【答案】12. A 13. A
【12题详解】
12月21日、12月22日出现雪天,与前两日相比,12月23日为晴天,无云或少云的状态,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保温作用差,所以昼夜温差变大。综上所述,A对,排除BCD。故选A。
【13题详解】
读山东半岛积雪深度实况图可见,威海积雪深度(60~70m)比青岛(0m以下)大;根据材料信息“山东半岛属于丘陵地形”提示、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威海处于西北风迎风坡,多降雪,而青岛位于背风坡降雪少。综上所述,A对,排除BCD。故选A。
【点睛】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降低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又提高了夜间的最低气温,从而减小了地球表面的气温日较差。
【答案】14. B 15. C
【14题详解】
根据水循环的相关知识,①从大气水变为地表水,故①为降水,A错误;②从地表水变为大气水,②为蒸发,B正确;③从地表水变化为地下水,③为下渗,C错误;⑤从地表水变为海洋水,⑤为地表径流,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砂石相较一般土壤颗粒较粗,颗粒之间缝隙较大,利于地表水下渗,③(下渗)增加,C正确;①(降水)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铺设砂石不会对其产生影响,A错误;由于地表铺设砂石,太阳辐射无法直接被底下土壤吸收,砂石下面土壤温度较低,②(蒸发)减少,B错误;随着下渗增加,④(地下径流)也会增加,D错误。故选C。
【点睛】水循环环节包括:蒸发,下渗,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答案】16. C 17. D
【16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坑里的土层吸收太阳辐射后蒸发,蒸发的水汽遇到塑料薄膜后冷却凝结,水滴由高处向低处汇集于最低点,由于重力的原因低落到杯子里,因此该方法揭示了水循环的主要动力包括太阳能和重力能,故选C。
【17题详解】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错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在合理利用的情况下;②联系地表的各圈层,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是正确的;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着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是错误的,人类对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影响更深刻;④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故选D。
【点睛】水循环的意义:水在水循环这个庞大的系统中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答案】18. A 19. A
【18题详解】
1月,南极处于夏季,冰山融化消耗热量,释放淡水,使相关海域温度、盐度降低,所以,与周边相比,异常海域温度、盐度都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该冰山融化,是南极洲附近海域海平面上升,但不是全球,A符合题意,该冰山移动,使其他动物可能失去正常的进食和觅食路线,影响生物生存环境,该冰山经过,因冰山较周边区域温度低,故会使沿岸地区出现降温现象,该冰山融化,会带来营养物质到水中,可能出现新的浮游生物,威胁当地脆弱的食物链和生物体系,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五个方面,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于本地,影响本地区自然环境以及人文要素。当某一要素发生变动时,其他要素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答案】20. D 21. B
【20题详解】
白天,洞穴外部空气升温快,气温高于洞内,根据“当洞内空气的温度低于洞外时,空气交换以洞外流向洞内(即吸气)为主”判断,白天空气从洞外流向洞内;晚上洞穴外部降温快,气温低于洞穴内部,空气从洞内流出。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溶洞是可溶性岩石经流水侵蚀形成的;与风力、海浪及堆积作用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溶洞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溶解和侵蚀作用。 地下水通常是从地表渗入地下的,随后在岩石中流动。当地下水穿过可溶性岩石时,它们会溶解和侵蚀岩石中的矿物质,特别是碳酸盐和石膏。这些矿物质被溶解后,水会流动到开放的空间中,形成洞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洞穴会扩大并变得更加复杂。
【答案】22. D 23. C
【2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河流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读图,图1中,②侧位于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①侧位于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河流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④位于凸岸,以堆积为主,可能发现沙金,不需要加固堤坝,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港口需要建设在水深的地方,③位于凹岸,水较深,侵蚀作用强,可能有崩塌痕迹,适合建港口,AB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河流在平直河段,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河水较深,左岸堆积,河水较浅;南半球河流左岸冲刷,河水较深,右岸堆积,河水较浅;赤道上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道中心处最深。在弯曲河道,不分南北半球,均是河段凹岸受侵蚀,河水较深,河段凸岸堆积,河水较浅。
【答案】24. A 25. C
【24题详解】
在材料中,“海浪”被描述为随着风的吹动而起伏,这表明它是由风力作用引起的波动,A正确;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材料中所描述的海浪有风的作用,B错误;潮汐是日月引力造成的,海啸是海底地震造成的,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伺潮出海门”和“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可知②描述的为潮汐,潮汐是由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形成的,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涌浪是风浪离开风吹的区域后所形成的波浪。另外,风速、风向等风要素的突变,也可能使风区内原来的风浪转变为涌浪。
【答案】26. A 27. C
【26题详解】
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图中B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故B处为山谷。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7题详解】
根据该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村海拔较乙村海拔低,且甲村和乙村之间有山脊阻挡,故甲村不能看见乙村,A错误;根据该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地区地形为东部的士高,西部地势低,故白水河流向应为自东向西,B错误;据图可知甲村的海拔为200~300米之间,龙山的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故甲村与龙山的相对高度可能为600米,C正确;据图可知乙村海拔较河流A处高,故无法从河流A处自流引水到乙村,D错误。故选C。
【点睛】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答案】28. A 29. D 30. B
【28题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①点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地势低洼,集水面积大,易发生洪涝灾害,A正确;②④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较高,集水面积小,不易发生洪涝灾害,BD错误;③点有湖泊的调节,不易发生洪涝灾害,C错误。故选A。
【2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深圳市区由于人口众多,高层建筑多,产生热量多且不易散热,形成热岛效应,上升气流旺盛,对流强度大,降水较多,D正确,A错误;与城市周边地区相比市区绿化面积较小,B错误;不透水下垫面增加,地表径流增加对于降水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3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要知道洪涝面积实时动态的变化,需要应用遥感技术,即RS技术,分析流域洪涝面积的动态变化,需要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即GIS,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可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查询、更新、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
31、【答案】(1)图1地貌成因为风力侵蚀,图3地貌成因为风力堆积/沉积
(2)摄像机朝向为向西,该区域主导风向为盛行东北风或西南风。
(3)①;①的坡度较陡,说明其位于迎风坡一侧,风力侵蚀作用较强。(或:迎风坡一侧受风力侵蚀作用较强,坡度较陡)
(4)剖面图如下: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图1为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由风力侵蚀形成;图3为沙丘地貌,沙丘是由风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小脊,为风力堆积形成。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读图1,结合指北标,可以判断,该区域主导风向为盛行东北风或西南风,拍摄图1地貌景观时摄像机的朝向向西。
【小问3详解】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由于高速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所以①为迎风坡,②为背风坡。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沙丘风积地貌,缓坡为迎风坡,陡坡为背风坡。靠近A一侧为缓坡,为迎风坡,靠近B一侧为陡坡,为背风坡。剖面图如下:
32、19.(1)地表经流、(2分)地下径流。(2分)
(2)导流槽径流达峰时间推迟。(2分)植被覆盖度提高后,将加强下渗,减少地表径流:(2分)从而使从溢流口直接
流入导流槽中的水减少,滞留在土壤中养逐步从排水孔中汇入导流槽中的水增加。(2分)
(3)增知城区的植物蒸腾量,提高空气湿度: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缓解城区大气污染,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涵养水
源,减少城区的地表径流;调节气候,减小气温日较差,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美化环境等。(任答两点代4分)
33、【答案】(1)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降低了海水盐度;海区较封闭,海水交换少。
(2)渤海海冰北部分布面积大,南部分布面积小; 北部纬度高,温度更低,结冰较多;(2分)北部辽东湾相比之下海区较为封闭,三面环陆地,受陆地影响大,结冰较多。(2分)
(3)海冰含盐量较小,海冰淡化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渤海沿岸有大面积盐碱地,用海冰覆盖,有助于盐碱地改造。
【小问1详解】
渤海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的沿海,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较为丰富,渤海纬度较高(40°N位于图中北部)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由图可见,渤海是我国内海之一,有滦河、辽河、黄河、海河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陆地淡水,降低了海水盐度;由图示可见,渤海海区较封闭,通过渤海海峡与外海沟通,与外部海域海水交换较少。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渤海北部海域海冰分布区较广,面积大且严重;南部海冰分布区沿海岸线呈条带状分布,分布面积较小且程度较轻。
【小问3详解】
材料中信息表明“海冰对沿岸种植业、盐碱地改造等也具有积极作用”,华北地区缺水严重,渤海地区的海冰盐度较低,可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为华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提供淡水资源,以缓解华北地区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沿海地区有大面积的盐碱地,用海冰覆盖,有利于缓解盐碱地的水盐运动,缓解盐碱地的盐碱化等。
34、【答案】(1)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湿润半湿润地区);光照充足。
(2)).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
(3).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淋溶作用强;土质黏重,透气透水性差。
(4)经济价值;医药价值;观赏价值。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樟树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红壤分布区,以江西、浙江、台湾、广东、湖南、福建等省区最多,海拔500—600米以下的向阳山坡、丘陵、谷地常见分布”,由此可知樟树的生长区域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可以从温度/热量、光照、降水、风等方面阐述。樟树生长的区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向阳山坡可推测,其生长环境的气候条件是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湿润半湿润地区);光照充足。
【小问2详解】
樟树的生态环境意义可以从植被对气候、土壤、地形、生物的影响角度思考。樟树截留雨水,增加水分下渗,涵养水源;降低流速,稳固根系,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保持水土;樟树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固碳释氧,调节大气成分。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壤受到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因素影响。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气温高,有机质分解快,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降水多,淋溶作用强;质地黏重,空气、水分含量少,透气透水性差。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樟树用途广泛,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油供工业用。根、果、枝和叶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能。木材又为造船、橱箱和建筑等用材,是优良的观赏树木”,由此可总结樟树有:经济价值、医药价值和观赏价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烟台市长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前地理综合演练(一),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推测宝鸡中华鳖主要生活在, 宝鸡中华鳖化石所在地层属于, 此次地震发生在, 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地理期末考前综合演练(二),共10页。
这是一份泗水一中高一地理月考考前演练--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2023级,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