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可能用到的物理量:)
一、选择题(请你只选择一项符合题意的答案字母符号,在答题卡对应符号上用2B铅笔涂黑,每小题3分,共计54分):
1. 根据生活经验,下列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冬天洗澡水合适的温度大约是B.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
C. 中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是D. 一名中学生跑成绩大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洗澡水合适的温度稍高于人的体温,约为40℃,故A不符合实际,故A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B符合实际,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76cm,即,故C符合实际,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名中学生跑成绩在左右,故D符合实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可入肺的微粒.2.5μm相当于 ( )
A. 2.5×10-6kmB. 2.5×10-3mmC. 2.5×10-1nmD. 2.5×10-9m
【答案】B
【解析】
【详解】解答:因为1um=10-6m 所以2.5um=2.5×10-6m=2.5×10-3mm
故【答案】B
3. 游客在夜晚登上“晴川阁号”游轮后,游历两江四岸,如同在现代桥梁博物馆中穿梭,还可以观看一场无与伦比的武汉灯光秀。在“晴川阁号”游轮前行中坐着的游客感到自己静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桥梁B. 高楼C. 江水D. “晴川阁号”游轮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在游轮前进过程中,游客相对于桥梁、高楼和江水的位置在不停地发生改变,所以,以桥梁或高楼,或江水为参照物,游客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D.游客一直坐在游轮上,游客相对于游轮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若以“晴川阁号”游轮为参照物,游客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在内都做匀速运动,且
B. 两物体运动时相距
C. 两物体在第相遇,且在平均速度相等
D. 甲物体在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在内,甲和乙的图像路程随时间均匀变大,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则,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在第时,甲的路程为100m,乙的速度
则乙在第时的路程
则两物体运动时相距
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两物体在第时相遇,在内,甲乙相同的时间运动的路程相等,由可知,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在内,甲运动的路程为100m,则甲的平均速度
故D错误。
故选C。
5.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前半段路程和后半段路程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的坡度较小,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计时
B. 若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后过一会才停止计时,测量得到的平均速度偏大
C. 小车通过全程平均速度大于通过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D. 为了测量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可以把小车放在中点位置开始向下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用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计时,故A正确;
B.若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后过一会才停止计时,测得小车运动的时间偏大,根据可知,测量得到的平均速度偏小,故B错误;
C.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做变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根据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由于小车在中点位置的速度不为零,所以不能把小车放在中点位置开始向下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6.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四个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乒乓球被弹开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得越快
B. 图乙: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向右逐渐升高
C. 图丙:当不断向外抽气我们听到真空罩里闹钟声音越来越小,能够直接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D. 图丁:禁鸣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乒乓球被弹开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A错误;
B.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声源是瓶子和瓶中的水,从左向右瓶中水的高度不断减小,声音振动频率不断变大,声音的音调逐渐升高,故B正确;
C.因为无法将真空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尽,故该实验的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推理得到的,运用了理想实验法,故C错误;
D.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7. 下面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时的传播速度是
B.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
C. 几千米外也能接收到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A错误;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B错误;
C.频率小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次声波不容易衰减,不易被水和空气吸收,它比一般的声波、 光波和无线电波都要传得远,可以传到几千以至上万千米以外的地方。故C正确;
D.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有传声介质,且达到一定响度,人耳才能听到,故D错误。
故选C。
8. 小枫用煤油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包含刻度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B. 瓶体若灌满水,该温度计也可以准确反映的温度变化
C. 该装置插入瓶中的玻璃管很细,目的是让细管液面变化更明显
D.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自制的温度计先后放入沸水和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分别达到的B处和的A处,则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所以煤油温度计也是运用了这个原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瓶体若灌满水,若当地大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时,水在以下就会沸腾无法测出温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该装置插入瓶中的玻璃管很细,目的是让细管液面变化更明显,使读数更准确,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自制的温度计先后放入沸水和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分别达到的B处和的A处,所以B处为,A处,A处到B处有40格,每格代表,则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学习物理时要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看到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出的“白气”,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液化
B. 炎热的夏天,人们打开电风扇降低了室内的温度,所以会感觉凉快
C. 煮饺子水开了之后改用小火煮,可以节约燃料
D. 冬天取暖的暖气片安装在墙面的下方,是因为热空气密度小会向上流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炎热的夏天,人们打开电风扇会加快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人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在蒸发过程中,会吸收人体的热量,所以会感觉凉快,不能降低室内的温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煮饺子水开了之后改用小火煮,温度保持不变,但可以节省燃料,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空气是会流动的,靠近暖气片的空气首先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变得轻了便往上升,所以暖气片安装在墙面的下方,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的混合物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低于。这时会观察到易拉罐的底部出现白霜。针对以上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霜是空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B. 混合物温度低于,说明含盐的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降低
C. 混合物温度低于,说明此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D. 在易拉罐内部和外部分别发生了熔化和凝华
【答案】D
【解析】
【详解】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C.纯冰的熔点为0°C。但冰与盐的混合物的熔点低于0°C。不是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降低了;物质的熔点与大气压的大小无关。故BC错误;
D.内部,固体物质熔化从周围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凝华成为霜。故D正确。
故选D。
11. 小红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试管中的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往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80℃时可能不是固液共存状态
B. 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让试管中的固体尽快熔化
C. 35min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说明试管中物质在沸腾
D. 试管中的物质是一种晶体,熔点是80℃,这次熔化过程大约持续了25min
【答案】A
【解析】
【详解】A.80℃时,刚开始熔化时处于固态,熔化完成时是液态,因此该物质80℃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固液共存态,也可能是液态,故A正确;
B.实验中采用水浴法,是为了让试管中的固体熔化时间变长,方便研究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情况,故B错误;
C.35min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不再升高,为100℃,是因为烧杯中的水沸腾,温度保持不变,试管中的物质温度升高到100℃,不能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达不到沸腾的条件,所以此时试管中的物质没有沸腾。故C错误;
D.由图乙知,实验中所用固体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为80℃,即熔点为80℃,是晶体。熔化从第10min开始,25min结束,持续了15min,故D错误。
故选A。
12. 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A. 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
B. 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变亮了
C. 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
D. 光使周围环境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像变亮了
【答案】C
【解析】
【详解】手电筒的光照射到镜子上,反射到物体上,物体能够向外反射更多的光。物体在通过平面镜成像时,有更多的反射光进入人的眼里,所以人看到的像更亮了。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灯与墙的距离不变,手与灯的距离越近,手的影子越小
B. 图乙:凹凸不平的表面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时没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 图丙:由于光的折射,渔民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叉到鱼
D. 图丁:玻璃砖后放一铅笔,看到了铅笔在中间向左错位了,在左侧观察不会错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甲中,灯与墙的距离不变,手与灯的距离越近,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手的影子是越来越大的,故A错误;
B.图乙中,凹凸不平的表面反射光线时,属于漫反射,它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时,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图丙中,由于光的折射,渔民看到鱼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高,所以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叉到鱼,故C正确;
D.图丁中,玻璃砖后放一铅笔,看到了铅笔在中间向左错位了,这是由于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再由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发生的折射现象,在左侧观察,也会出现折射现象,也会错位,故D错误。
故选C。
14. 找一个透明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放在玻璃瓶的一侧,如图所示。如果把铅笔沿水平方向由紧贴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地移动,透过玻璃瓶观察这支铅笔。关于看到的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铅笔先变粗后变细B. 铅笔在某一位置笔尖会反向
C. 铅笔先变长后变短D. 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A.玻璃瓶装满水在水平方向上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竖直方向上,因为水的厚度相同,不能相当于凸透镜,铅笔不会变粗或变细,故A错误,符合题意;
BCD.当铅笔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渐远离时,透过透镜会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所以会逐渐变长,当到达某一位置时,铅笔尖忽然改变方向,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也就是变长,但是不能变粗),继续移动,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横向缩小,所以变短,故B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 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照了一张照片。如图是手机扫描物品上的二维码,登录网址、查看物品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 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 当拍摄的二维码照片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把手机靠近物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二维码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照相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要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C错误;
D.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说明物距太近,物品不动,应把手机向后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16. 下列装备和物理知识对应错误的是( )
A. 图甲:测温枪——红外线测温
B. 图乙:验钞机——紫外线验钞
C. 图丙:投影仪——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 图丁:无人机固定高度悬停——超声波测距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测温枪是利用红外线测温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验钞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无人机固定高度悬停是利用超声波测量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实现固定高度悬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一场大雪后,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然后他脚使劲将雪踏实成冰,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这场大雪的降雪量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冰的深度为
等质量、等底面积的柱体的冰和水,深度之比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两个相同的带有刻度的烧杯分别装有水和未知液体,用天平测出装有水的烧杯总质量为、装有未知液体的烧杯总质量为,并分别读出水和未知液体的体积为、,现在图像中标出点和B点,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烧杯的质量为B. 该液体密度为
C. 该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D. 等质量的水和这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B.水的体积为50cm3,质量为
此时烧杯与水的总质量为80g,则烧杯的质量为
B液体和烧杯总质量为100g,则B质量为
B的密度为
故AB错误;
C.当B液体体积为80cm3时,其质量和烧杯的总质量为
故C错误;
D.质量相等,水和B液体的体积比为
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包括9道小题,共计46分)
19. 如图所示的波形图,是由于发声体__________产生的,观察波形图,比较声音的特征,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
【答案】 ①. 振动 ②. 甲、乙
【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图中的波形图,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2]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乙;甲、丙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的是甲、丙。
20. 如图甲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金属管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而采取的一种方法。
(1)冻土含有一定量的水,由于晚上高原寒冷,水结冰体积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白天高原辐射强,冰又熔化变成水,所以路基时而隆起时而沉降。
(2)乙图热管是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装有沸点较低的液体,其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__________,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__________,液体又会流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①. 变大 ②. 汽化 ③. 液化
【解析】
【详解】(1)[1]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质量相等时,冰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故水结成冰后,体积要变大。
(2)[2][3]下方的液体温度升高,汽化成为气体。这些气体上升到管的上方,因为此处温度较低,气体放热又液化成为液体。
21. S为蜡烛,为蜡烛经过凸透镜成的像,O为光心,请通过作光路图,找出凸透镜右边的焦点,并在焦点处标上符号F。
【答案】
【解析】
【详解】如图所示,蜡烛烛焰S水平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为蜡烛经过凸透镜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必经过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焦点的位置在折射光线和主光轴的交点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22.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本次实验应选用的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测温物质可能为表中的__________;
(2)图甲中组装器材应按照__________(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组装,除温度计外,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
(3)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__________;
(4)实验时小红观察到水中气泡在水沸腾前和水沸腾时情况是不同的。如图丙中所示,图__________(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5)小红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不是,其原因可能是水面的气压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等于”)标准大气压。小红在水沸腾时撤去酒精灯,发现烧杯中的水还在继续沸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水银 ②. 自下而上 ③. 停表 ④. ⑤. a ⑥. 小于 ⑦. 石棉网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水仍可以吸热
【解析】
【详解】(1)[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C,故温度计内测温液体的沸点应高于100°C,故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2)[2]因在实验中要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应自下而上安装器材。
[3]我们需要绘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故还应有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3)[4]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示数为96°C。
(4)[5]水在沸腾时,内部有越来越多的汽化成为蒸气,故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是越来越大的。故a图显示的是水沸腾时的情形。
(5)[6]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C,且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现在水的沸点低于100°C,可能是环境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
[7]此时,烧杯与铁圈、石棉网等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水还能继续吸热,所以还能继续沸腾。
23. 小枫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先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将平面镜放在一个能转动的水平圆台上,用固定不动的红色激光笔发出一束垂直射向平面镜的光ON,然后用另一个绿色激光笔(会随圆台一起转动)向O点发出一束光AO,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B方向射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__________;
(2)红色激光ON的作用是为了显示__________的位置;
(3)缓慢转动圆台,可以看到三束光相互重合,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小枫在玻璃罩内装入了量角器,多次改变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并记录AO与ON的夹角、OB与ON的夹角。小枫所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显示光路 ②. 法线 ③. 在同一平面内 ④. 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是否等于入角
【解析】
【详解】(1)[1]用加湿器使整个玻璃罩内充满水雾的目的是使光路更加明显,显示光路。
(2)[2]红色激光ON垂直于平面镜,所以ON就是法线的位置,红色激光ON的作用是为了显示法线的位置。
(3)[3]缓慢转动圆台,看到三束光能够重合,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4] AO与ON的夹角是入射角,OB与ON的夹角是反射角,多次改变入射角,对比对应的反射角,是为了探究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是否等于入射角。
24. 如图甲所示是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中A、B是两根外形相同的蜡烛。
(1)选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
(2)小红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_____。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的像是由光的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若将蜡烛B点燃,观察到__________的像将变得不清晰(填“A”或“B”);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将蜡烛B移去,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眼睛__________(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
(4)实验结束后,小红想,若把玻璃板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A”、“B”或“C”)。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的位置
【答案】 ①.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 见解析 ③. 折射 ④. A ⑤. 直接 ⑥. 虚像 ⑦. A
【解析】
【详解】(1)[1]玻璃板是透明的,通过玻璃板能直接观察到成像情况,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当蜡烛B与完全相同的A的像重合时,说明A的像与B相等,则A的像与A大小相等。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3]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的像,是B的光线由空气斜射向玻璃,再斜射向空气形成的,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将B蜡烛点燃,则玻璃板的背面光线过亮,对A的成像影响较大。
(3)[5]在A的像的位置放上光屏,为了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像,应直接观察光屏,若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光线反射到眼睛,会观察到像。
[6]蜡烛A的像,在光屏承接不到,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因为平面镜成像是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4)[7]蜡烛的光通过两个玻璃板都能成完整的像,且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是小枫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当烛焰距凸透镜时,能成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
(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枫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点。
【答案】 ①. 11.0 ②. 放大 ③. 投影仪 ④. 左 ⑤. 下 ⑥. 右
【解析】
【详解】(1)[1] 如图甲所示,凸透镜可以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到焦点上,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3] 当烛焰距凸透镜时,物距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是投影仪。
[4] 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即物距变大,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距变小,所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移。
(2)[5] 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调整。
(3)[6] 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小枫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会延迟成像,像距变大,所以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光屏适当向右移动一点。
26. 小红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她和小枫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称量物体前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选填“右”或“左”)调;
(2)小红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17g,如图甲所示;再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再将量筒中的酱油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3)小红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合理的实验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序号甲、乙、丙表示)。
【答案】 ①. 左 ②. 45 ③. ④. 偏小 ⑤. 丙乙甲
【解析】
【详解】(1)[1]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由“右偏左调,左偏右调”的规则可知,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直到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2][3]由图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所对应的质量为2.0g,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
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酱油的体积V=40mL,即酱油的体积为
据密度公式可得,酱油的密度为
(3)[4]小红不可能把量筒内的酱油全部倒入烧杯中,导致测量的酱油的质量偏小,根据可知,密度测量值偏小。
[5]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先测烧杯和酱油质量,然后把烧杯中的酱油倒入量筒中,最后测出烧杯的质量,故合理的实验顺序为丙乙甲。
27. 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天鲲号”绞吸挖泥船长140m、宽27.8m,其智能化水平以及挖掘系统、输送系统的高功率配置均为世界之最,堪称“地图编辑器”。绞吸挖泥船在需要疏挖的航道码头或填海造地的区域附近,先利用转动的铰刀将岩石机械切割使之松动,搅松水底的砂砾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泥浆,经过真空吸泥管吸入泵体,再经过排泥管输送至排泥区,排泥管的横截面积0.7m2,排泥量为1.4m3/s,排出的泥浆将水分过滤分离掉留下砂砾(排出的泥浆中水和砂砾分离所需时间忽略不计),将留下的砂砾直接排放到填埋区就可完成回填造地初期任务。
(1)“天鲲号”到达海域需要打定位桩定位,定位前为了确定海底深度,向海底发出超声波,0.04s后收到反射波,求海底深度大约是多少?(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速度为1520m/s)
(2)排泥管输送的泥浆是砂砾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既便于泥浆在泵体内流动,又可以提高砂砾的输送效率。在排泥管管口取样,检测到10升泥浆的质量为20kg,求:
①排泥管中泥浆的密度;
②每立方米的泥浆含砂砾的质量(已知砂石密度为3.0×103kg/m3);
(3)若填埋区域打围面积为10000m2,平均造地深度为4.2m,从排泥管排出泥浆开始计算,“天鲲号”挖泥船最快多少分钟完成回填造地初期任务?
【答案】(1)30.4m;(2)2.0×103kg/m3,1500kg;(3)1000min
【解析】
【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超声从海面到海底传播的时间
则海底的深度
(2)由可知,泥浆的密度
即1m3的泥浆质量为2000kg,设砂砾的体积为V砂,则有
即
解得
故每立方米的泥浆含砂砾的质量
(3)填埋区域的容积
由上述分析可得,泥浆中砂砾和水体积之比
所以
排沙量
故“天鲲号”挖泥船最快完成回填造地初期任务的时间
答:(1)海底深度大约是30.4m;
(2)排泥管中泥浆的密度是2.0×103kg/m3,每立方米的泥浆含砂砾的质量是1500kg;
(3)“天鲲号”挖泥船最快1000min分钟完成回填造地初期任务。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57
酒精
78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拼搏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拼搏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认填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拼搏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拼搏联盟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