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展开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下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示意图中地球在A、B、C三个位置对应的天体类型分别是( )
A.行星—卫星—行星B.行星—行星—行星
C.行星—卫星—卫星D.行星—卫星—恒星
2.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 )
A.比邻星位于河外星系B.比邻星位于银河系
C.比邻星不会发光发热D.比邻星绕太阳运动
3.比邻星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 )
A.充足的食物B.适宜的大气
C.稳定的光照条件D.大量的液态水
大熊猫(如图)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据此思考完成下面小题。
4.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元古宙
5.下列关于对大熊猫出现的地质年代中地球演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②是重要的成煤时期
③发生了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
④爬行动物大发展
⑤被子植物大发展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
珍珠滩瀑布海拔2443米,瀑布高21米,宽162米,是九寨沟内一个典型的组合景观,是电视剧《西游记》片头中唐僧师徒牵马涉水的地方。下图为珍珠滩瀑布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6.景观图中涉及的地球圈层有( )
A.水圈、生物圈B.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大气圈、水圈、岩石圈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7.景观图中( )
A.涉及的各圈层间存在着物质迁移B.植被所属圈层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C.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地球内部D.水流所属圈层是非常活跃的圈层
《齐民要术》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煜(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8.“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此时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风吹拂使地面温度快速下降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
9.“此时放火做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 )
A.烟雾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低温对农作物的危害
B.放火能增加地面温度,避免低温对农作物的危害
C.烟雾可以反射太阳光,减少晴天强烈的太阳辐射对农作物的灼伤
D.生火能使霜快速融化,减少霜对农作物的冻害
10.下列农业生产活动与“此时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原理最相似的是( )
A.玻璃温室防冻B.培土深埋防冻
C.燃煤供热防冻D.夜晚灌水防冻
读“我国长江口附近地区水循环示口附近地区水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2.长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
A.海上内循环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D.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
13.关于水循环各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节①参与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
B.环节②与地表温度无关
C.环节③中的水分含量与海陆分布无关
D.环节④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深刻
皮乌拉(5.2°S,80.6°W)地处沿海低地。每年12月下旬开始的3~4个月内,其沿岸海水温度一般在20-23℃。2017年1月-4月,该地附近海域水温发生剧烈变化,同时降水量急剧增加,形成洪涝灾害。下图示意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地附近海域水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导致2017年1月-4月该海域水温发生剧烈变化的是( )
A.全球气温上升B.太阳直射点南移
C.东南信风减弱D.沿岸暖流流速加快
15.2017年1月当地降水量急剧增加的原因是( )
A.台风频繁登陆B.大气对流增强
C.锋面活动强烈D.气流山前抬升加速
抛物线形沙丘分布于半荒漠边缘地区或海岸带,主要是由移动沙丘或沙垄受不连续的植物灌丛阻挡而形成。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抛物线形沙丘的形态特征应为( )
A.迎风坡陡峻而凹进,背风坡平缓而凸出
B.迎风坡陡峻而凸出,背风坡平缓而凹进
C.迎风坡平缓而凹进,背风坡陡峻而凸出
D.迎风坡平缓而凸出,背风坡陡峻而凹进
17.该抛物线形沙丘未来的方向移动是( )
A.西北B.东北C.东南D.西南
融雪洪水和雪崩是重要的自然灾害,积雪面积也是水文和气候循环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合理利用积雪资源、预防自然灾害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者对横断山区积雪近20年积雪覆盖率时空变化进行研究(下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8.横断山区( )
A.各高程积雪覆盖率变化一致B.1000米以下的积雪覆盖率变化最大
C.海拔1000m以上的积雪覆盖率低D.3000米以上的积雪覆盖率最大
19.研究发现,横断山区的积雪日数呈西北部和北部多、南部少的空间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势B.纬度C.坡向D.降水
20.研究发现,该山地阳坡水汽较阴坡足,但积雪覆盖率比较低,造成该现象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B.坡度C.海拔D.风向
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 )
A.生物B.气候C.地形D.成土母质
22.下列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壳逐渐加厚
统计资料显示,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淮河就曾经发生过九次大的洪水灾害,给流域内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针对这一严峻事实,我国对淮河流域进行了多次规划和治理。读淮河流域水系及水利工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淮河多次爆发大型洪灾的主要原因是( )
A.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且河、湖淤塞严重
B.支流多,且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C.流域内降水丰富,季节与年际变化小
D.春季山区积雪融水量大,夏季冰川融水量大
24.与长江相比,淮河水患的治理措施最大的不同是( )
A.中上游修建水库B.中下游退田还湖
C.部分河段裁弯取直D.下游开挖入海通道
25.淮河流域修建的水库既有防洪功能,又有抗旱的作用。其上游水库水位达到最低的时间是( )
A.2月B.5月C.8月D.11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亚长牛尊青铜器(下图),是河南省安阳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的原型是圣水牛,现已灭绝,在安阳殷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圣水牛骨骼。圣水牛是一种曾生活在黄河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水牛,同时期该地还生活着像亚洲象、犀牛等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
(1)说出圣水牛生存的地质年代及该时期繁盛的植被类型。(4分)
(2)推测圣水牛生存时期黄河流域气候特点,并说出依据。(4分)
(3)推测圣水牛灭绝的原因。(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下图示意2019年8月4日0时~5日18时银川河东机场气象站上空风、温度及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的垂直分布。8月5日河东机场发生了一次雷暴,雷暴对机场航班的干扰较大。
(1)图中4日15时~5日18时近地面,600hPa左右高度层大气相对湿度差异大,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
(2)不稳定的大气层是此次雷暴形成的重要条件,分析8月5日河东机场气象站上空大气层不稳定的原因。(4分)
(3)简述雷暴对机场航班干扰较大的原因。(4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吐鲁番盆地是新疆天山东部南坡的一个山间盆地,是我国陆地地势最低(-154.31m)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山麓冲积扇的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形成绿洲农业。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北部,岩层以砂岩和泥岩为主。山体顺坡形成一条条沟壑,曲折雄浑,寸草不生。图1为吐鲁番盆地地形地质剖面图,图2为火焰山景观图。
(1)指出觉罗塔格与火焰山岩层的新老关系并分析判断依据。(4分)
(2)指出吐鲁番盆地的类型,分析其形成过程。(4分)
(3)分析火焰山顺坡沟壑的形成原因。(4分)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有大片泰加林(即亚寒带针叶林),它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向南的延伸。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而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到了48°N,当地树木形态特征显著,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侧根发达。调查发现,在大兴安岭主脉西坡一些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泰加林覆盖率比南坡高。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及泰加林根系发育情况。
(1)分析大兴安岭西坡泰加林分布明显偏南的原因。(4分)
(2)说明大兴安岭泰加林显著形态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6分)
(3)指出影响大兴安岭主脉西坡西延山脊泰加林覆盖率南北坡差异的因素,并说明其形成原因。(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围绕恒星转动的天体为行星,围绕行星转动的天体为卫星。据图可知,A位置绕恒星太阳转动为行星;B位置会同土星共同绕太阳转动,仍为行星;C位置绕恒星比邻星转动为行星,综上所述,无论地球运动到哪个位置,都是行星。故选B。
2.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可知,比邻星是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所以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仍在银河系,A错误,B正确;比邻星是恒星,会发光发热,C错误;比邻星位于银河系,绕银心转动,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3.答案:C
解析:比邻星是恒星,能发光发热,所以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供稳定的光照条件,C正确。故选C。
4.答案:C
解析:元古宙是指5.7亿年前,古生代是在2.5亿年前至5.7亿年前左右,中生代是指6500万年前至2.5亿年前左右,新生代是指6500万年前至今;根据材料可知大熊猫在地球上已至少生存了800万年,应属新生代时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大熊猫主要生活在新生代时期。新生代时期,地球发生了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现代的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①③正确;古生代、中生代是地球上重要的造煤时期,②错误;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与裸子植物大发展,④错误;新生代时期哺乳动物与被子植物大发展,⑤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故选C。
6.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瀑布属于水圈、森林属于生物圈、河谷底部或图中露出水面的地表属于岩石圈,蓝天属于大气圈。因此景观图中涉及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答案:A
解析:涉及的各圈层间通过大气运动、水循环、生物活动、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进行着物质和能量迁移,A正确;植被所属圈层是生物圈,不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B错误;物质运动的能量既有来自地球内部的,也有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如在地球重力能影响下形成的瀑布,C错误;水流所属圈层是水圈,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D错误。故选A。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雨过天晴后,大气中云层较少,大风也会吹散云层,使夜晚大气逆射减弱,地面降温快,空气中水汽易凝结成霜,B正确,D错误;雨后的夜晚气温不一定很低,A错误;北风吹拂使地面降温不是霜冻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B。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放火做煴”产生的烟雾,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A正确;“放火做熘”只能使周围小区域增温,不能达到大面积去霜的效果,B、D错误;烟雾主要是为了防止产生霜,不是为了防止农作物灼伤,C错误。故选A。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此时放火做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理是烟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起到了保温的作用。玻璃温室防冻是通过增强温室内的大气逆射来防冻,A正确;培土深埋防冻是用土壤隔绝外界冷空气而保温,B错误;燃煤供热防冻是增加热源以达到防冻目的,C错误;夜晚灌水防冻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降温慢的原理防冻的,D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太平洋上的水汽在东南季风的吹送下到达陆地上空,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降水,而降水最终汇集成径流,流入海洋中,故图示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故选B。
12.答案:D
解析:长江为外流河,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D正确。故选D。
13.答案:A
解析:环节①为地表径流,参与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A正确;环节②为蒸发,蒸发量的多少与地表温度密切相关,B错误;环节③为水汽输送,其水分含量的多少受海陆分布影响,C错误;环节④为降水,而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深刻的环节是地表径流,D错误。
1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得,该地2017年1月~4月该海域水温发生剧烈上升,因此全球气温上升并不会引起水温剧烈上升,A错误;1-4月太阳直射点先南移再北移,B错误;沿岸为寒流流经,D错误;沿岸为东南信风,导致表层海水北吹开,下层海水上泛,故表层水温低,故东南信风减弱,导致水温迅速上升,C正确。故选C。
15.答案:B
解析:2017年1月当地降水量急剧增加的原因是海洋温度迅速上升,大气对流增强,因此降水量增加,B正确;该时间台风并不频繁,A错误;该地纬度较低,锋面活动较少,C错误;该地区地处沿海低地,D错误。故选B。
1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石灰刀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属于流水侵蚀的一种形式),A正确;与风力侵蚀,冰川侵蚀以及海水侵蚀等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17.答案:C
解析:喀斯特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其发育程度与水的溶蚀力和气温高低有关;姆鲁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温更高(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属于流水的化学侵蚀过程,温度高的情况下化学反应速度快,侵蚀作用强),降雨更多,水的溶蚀力强,因此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超过我国云南路南石林,C正确;地下水系发育更多是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更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其原因也不是地形起伏更大,A、D错;该地属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茂盛,B错误。故选C。
18.答案:D
解析:据图可得,海拔3000m以上的平均积雪覆盖率最高,D选项正确;海拔1000m以下的积雪覆盖率最低,C选项错误;1000m以下是积雪覆盖率变化最小的,不是最大,B错误;各高程积雪覆盖率变化是不一致的,A选项错误。故选D。
19.答案:B
解析:积雪日数呈西北部和北部高、南部低,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西北部和北部高与南部纬度差异明显,西北部和北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利于积雪的长时间存留,积雪日数呈西北部和北部高;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不利于积雪的长时间存留,积雪日数南部低,B对;根据图示信息,海拔1000m以上的积雪覆盖率高,海拔1000m以下的积雪覆盖率低,反映在低海拔处降水量与积雪覆盖率呈负相关,在高海拔处降水量与积雪覆盖率呈正相关,可见地势、降水不是横断山区积雪日数呈西北部和北部高、南部低的主要影响因素,AD错;坡向对西北部和北部、南部的积雪日数影响较小,C错。故选B。
20.答案:A
解析:该山地阳坡水汽较阴坡足,阳坡积雪补给量大于阴坡,但是阳坡太阳辐射较阴坡强,阳坡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阴坡强,导致阳坡积雪消融量大于阴坡,所以该山地阳坡积雪覆盖率比较低,A对;没有材料表示该山地阴阳坡的坡度、海拔、风向具体的差异,故坡度、海拔、风向不是造成该现象主要原因,排除BCD。故选A。
21.答案:D
解析:植物体内的矿质元素都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而成土母质是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的疏松的风化物,是土壤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故牙刷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成土母质,D正确;牙刷草称为铜矿的指示植物,受生物、气候、地形的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
22.答案:C
解析: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快,土壤发育程度较差,C正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气候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A、B错误;低温不利于风化,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降低,风化壳逐渐变薄,D错误。故选C。
23.答案:A
解析:中下游地区属于平原地形,地势低平,且河湖淤塞严重,排洪能力低,易于造成洪灾,A正确;夏季风从南向北推进,大多数年份淮河南、北支流依次进入汛期,B错误: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C错误;淮河洪灾主要是夏季降水造成的,其上游无高大山脉,无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D错误。故选A。
24.答案:D
解析:历史上曾经出现过黄河夺淮的情况,这打乱了淮河原有的水系,使淮河失去了入海口,加重了淮河水患,因此开挖入海通道是其治理措施之一;而长江入海口十分开阔,无须开挖新的入海通道,D正确;其他三项治理措施,长江、淮河均采用,A、B、C错误。故选D。
25.答案:B
解析:为了更好的防洪,在汛期之前腾空水库,增强调洪能力,因此水位最低,同时,5月淮河流域雨季(雨季6月开始)尚未到来,正处旱季,再加上此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人们大量引水灌溉,因此水库水位达到最低位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6.答案:(1)地质年代:新生代。植被类型:被子植物。
(2)气候特点:温暖湿润。依据:圣水牛生存时期的黄河流域,同时期生存着在当今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可知气候环境温暖;水牛喜水,黄河流域应湖沼广布,气候湿润。
(3)圣水牛生存时期,已经有人类出现,作为食物来源,人类对其过度捕猎;气候转冷,生存环境改变,导致圣水牛灭绝。
解析:(1)由材料可知,圣水牛是一种曾生活在黄河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水牛,同时期该地还生活着像亚洲象、犀牛等这些在今天只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位于新生代第四纪,此时被子植物繁盛。
(2)由材料圣水牛生存的区域即可判读气候特征,圣水牛生存时期的黄河流域,水牛喜水,黄河流域因湖沼广布,水源充足,故气候湿润,黄流流域现在属于温带区域,圣水牛同时期生存着在当今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动物,可知当时气候环境温暖。
(3)圣水牛灭绝的原因可从自然环境的变化与人为因素考虑,圣水牛生存的新生代时期,已经有人类出现,圣水牛作为人类的食物来源,人类对其过度捕猎,导致数量减少;伴随着气候转冷,气温降低,生存环境改变,导致圣水牛灭绝。
27.答案:(1)近地面气温较高,饱和水汽压较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强),且蒸发旺盛,水汽进入上空,导致近地面相对湿度偏低;近地面水汽上升到600hPa高度层时遇冷凝结,且该高度层风力较小,水汽凝结后不易散失,相对湿度较大。
(2)夏季太阳辐射较强,地面升温快,近地面大气升温幅度大;近地面盛行偏暖的西南风,高空盛行偏冷的西北风,近地面和高空的温差较大;气温垂直梯度大,下层密度较小的空气上升,高空气团冷却、密度增大下沉,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大气层不稳定。
(3)局地性、突发性强,难以准确预报;强对流干扰飞机起降的平稳性;剧烈放电干扰甚至可能损坏航空通信设备。
解析:(1)近地面由于温度高,空气中能容纳的水汽含量大,且蒸发旺盛,部分水汽进入更高的大气层中(即进入600~700hPa高度层),相对湿度较小;近地面水汽在600~00hPa高度层遇冷凝结,且该高度层风力较小,水汽凝结后不易散失,相对湿度较大。
(2)大气层的不稳定是指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密度小,对流旺盛。据图可知,8月5日近地面盛行西南风,来自较低纬度,是增温的过程,而高空盛行西北风,是降温的过程。
(3)雷暴时空尺度较小,观测预报难度大,且会对飞机起降、航空通信造成干扰。
28.答案:(1)觉罗塔格岩层年龄大于火焰山岩层。觉罗塔格岩层在下,火焰山岩层在上(或根据图例判读)。
(2)吐鲁番盆地为构造(地堑)盆地。
过程:地壳受水平挤压断裂形成断层;吐鲁番盆地两侧上升形成高地,中部下陷形成低地,周高中低形成吐鲁番盆地。
(3)该地风力作用强烈,山地降水也可形成坡面径流,外力侵蚀作用强;构成火焰山的岩性存在差异,岩层顺坡软硬相间分布;在风力和流水的双重作用下,山体坡面较软的岩层容易被风力和流水侵蚀搬运,形成排列紧密的V字形冲沟。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觉罗塔格位于图中火焰山岩层的下部地区,理论上岩层位于下部地区,形成时间越早,因此,火焰山岩层年龄小于觉罗塔格岩层。
(2)结合所学知识,本地区地壳受地壳运动影响,水平挤压,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形成断层;吐鲁番盆地的两侧上升形成高地,中间相对下降形成凹地,形成中间低四周高的吐鲁番盆地。该盆地的形成是由于受到了水平挤压断层的影响,所以判断吐鲁番盆地为构造(地堑)盆地。
(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山体顺坡形成一条条沟壑,主要原因在于该地区位于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该地区物理风化、风力作用较强,使得地表形成疏松的沙质物质,而该地区山地降水,汇集成坡面径流,导致该地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强;火焰山岩石性质差异明显,岩层顺坡软硬相间分布;在风力和流水的双重作用下,山体坡面较软的岩层极易被侵蚀,形成排列紧密的V字形冲沟,形成顺坡沟壑。
29.答案:(1)大兴安岭海拔较高,气温较同纬度低;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冷空气在此聚集,气温低。
(2)针叶,可以保持水分、减轻冻害,适应低温干燥;塔形树冠,利于积雪下滑,减轻树冠积雪重量,适应暴风雪;树根侧根发达,适应土层薄且有冻土。
(3)影响因素:水分。形成原因:北坡是阴坡,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水分条件较好。
解析:(1)我国大兴安岭为山地,海拔较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低,且大兴安岭西坡位于冬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受冬季高纬度南下的冷空气的影响,导致气温更低,因此西坡泰加林分布明显偏南。
(2)读图可知,泰加林分布在冻土层上,直根很难向下穿越,且林中的表层土壤养分和水分比深层处更丰富,有利于侧根的生长,树根侧根能适应土层薄且有冻土,同时泰加林树木高大,需要发达的侧根支撑整棵树木,因此泰加林多向横向生长,侧根发达;为了适应低温,保持体内水分、减轻冻害,适应低温干燥,叶片缩小成针状,减少水分蒸发;大兴安岭北部冬季降雪多,为了利于积雪下滑,减轻树冠积雪重量,适应暴风雪,树冠呈塔状。
(3)影响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大兴安岭的西坡为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因此背风坡降水少,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向西延伸的山脊北坡是明坡,光照不足,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山脊北侧的水分条件比南侧好,西延山脊泰加林覆盖率北侧比南侧高。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参考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