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
展开考生须知:
1.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分为答题卷和试题卷,请将答案写到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24道小题,共48分)
将一盏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原地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实验此刻能够展示的地理现象是
A. 北京黑夜沉沉B. 运动物体偏向
C. 伦敦烈日当空D. 昼夜的更替
2. 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
A. 赤道B. 北回归线C. 极圈D. 南回归线
3. 关于图中P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角速度为赤道的一半B. 位于昏线C. 正值日出D. 当地时间6时日出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图示地球仪的位置不变,只是拨动球体,由于地球仪不透明,也不发光,因而可以演示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其他现象不能通过此方法演示,D符合题意,ABC错。故选D。
【2题详解】
图示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3题详解】
图中P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C正确,B错误;P点位于南半球某点,角速度与赤道一致,均为15°/h,A错误;此时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D错误。故选C。
非洲冰鼠是啮齿类食草动物,夜伏昼出,不冬眠,不囤积食物,常通过晒太阳或蜷缩等方式应对寒冷。在非洲南部某山地(29°33`S,29°14`E)海拔2800米处的缓坡上,某科研团队对非洲冰鼠群体的活动规律进行观测。下图示意连续几日观测的平均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11:00至13:00,非洲冰鼠冬季与夏季活动规律差异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昼夜长短B. 天敌数量C. 太阳辐射D. 食物数量
5. 北京时间15:00左右,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 )
A. 东北坡B. 西北坡C. 东南坡D. 西南坡
6. 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观测到非洲冰鼠晒太阳时间增多,地面觅食时间减少,主要原因是非洲冰鼠( )
①食物储备充足 ②冬季食物需求减少 ③需要调节体温 ④构筑雪下通道觅食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4. C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11:00至13:00(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冬季在地表活动的比例高于夏季,这是因为与夏季相比,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要在地表晒太阳时间多,C符合题意;正午前后,非洲冰鼠在地表活动比例与昼夜长短、天敌数量和食物数量关系不大,排除ABD。故选C。
【5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度为33`S,29°14`E,北京时间15:00时,当地地方时约为9时。当地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当地太阳从东北升起,正午时太阳位于当地正北,上午时间太阳均在东北方,9时时东北坡为向阳坡,因此非洲冰鼠冬季晒太阳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东北坡,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6题详解】
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则晒太阳时间增多,③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食物大多在雪下,非洲冰鼠为了获得食物,往往构筑雪下通道觅食,则地面觅食时间减少,④符合题意;材料信息表明,非洲冰鼠不囤积食物,因此①不符合题意;当地表积雪覆盖时间较长时,当地气温较会较低,非洲冰鼠为了维持体温,需求的食物并不会明显减少,②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
上叠阶地是一种河流阶地,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深度较前期阶地下切深度小,河谷底部仍保留有一定厚度的早期堆积物,因此较新阶地的组成物质叠置于较老阶地的组成物质之上,形成新的阶地。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关于上叠阶地形成描述正确的是( )
A. 只侵蚀无堆积B. 只堆积无侵蚀C. 堆积大于侵蚀D. 侵蚀大于堆积
8. 形成图中上叠阶地的主要条件是( )
A. 气候变干,河流水量少,含沙量相对增多
B. 地壳连续性上升,河流下切能力不断减弱
C. 气候变湿,河流水量大,含沙量相对减少
D. 地壳连续性下沉,河流下切能力不断增强
【答案】7. C 8. A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根据上叠阶地的成因描述结合剖面图可知,上叠阶地总体以堆积地貌为主,但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在沉积层形成时期,沉积量较大且稳定;每一沉积过程中,间有侵蚀作用呈现,形成谷地。故选C。
【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上叠阶地形成过程总体上堆积大于侵蚀。当流域内出现寒旱特征时,流域内径流总量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含沙量增大。在这种环境下,河流沉积量明显增大,表现为持续沉积,C错误,A正确。地壳连续性上升,往往导致河流下切能力不断增强;河流连续性下沉,河流下切能力不断减弱,B、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
下图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州( )
A. 中部地势高,地形起伏和缓B. 黄河沿岸多种植玉米、水稻
C. 南部为荒漠,草场退化严重D. 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分布广
10. 图中( )
A. 河流为外流河,属于黄河水系B. 龙羊峡水库有灌溉、发电功能
C. 青海湖水位较高,补给倒淌河D. 沙珠玉河自东向西流,流速慢
11. 京藏高速(G6)穿过该州( )
A. 促进贵南纺织和印染工业发展B. 改善沿线城镇大气环境质量
C 加强共和与其他城镇之间联系D. 导致区域人口分布重心西移
【答案】9. D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山地谷地相间分布,中部地势低,地势起伏大,A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不适合种植玉米、水稻,在河谷地区可发展青稞和小麦种植,B错误;南部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近年来,草场保护效果显著,C错误; 据图可知,该地区温泉广布,是由于位于青藏高原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地热资源丰富,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图中黄河、长江、澜沧江及其支流为外流河,西北部有些河流属于内流河,A错误;龙羊峡水库位于峡谷地带,对库区具有灌溉功能,同时落差较大,是我国著名的发电站,B正确;在地质历史时期,青海湖曾经由倒淌河流入黄河,后来由于地壳抬升,倒淌河流入青海湖,成为内陆湖和内流河,C错误;沙珠玉河自西北流向东南,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不宜发展纺织和印染工业,A错误;高速公路汽车排放尾气,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B错误;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京藏高速(G6)经过共和,其对外交通通达度提高,有利于加强共和与其他城镇之间联系,C正确;人口分布不但受交通的影响,还受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基础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政策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京藏高速(G6)穿过该州直接导致区域人口分布重心西移的可能性不大,D错。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矿产等;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历史文化、政策等。
北京时间2022年4月25~26日,欧洲西部经历了一次明显的天气变化过程,下图示意这两日该区域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期间,一艘驶向甲地的货轮正途经乙地(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甲地这两日的天气变化是( )
A. 暖锋过境,雨过天晴B. 气压上升,气温降低
C. 风速减弱,云量增加D. 阴雨连绵,湿度增大
13. 此时,乙地货轮航行状况为( )
A. 顺风顺水B. 逆风逆水C. 逆风顺水D. 顺风逆水
14. 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届时甲地正值( )
A. 夕阳西下B. 深夜时分C. 太阳初升D. 日近正午
【答案】12. B 13. C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由低压槽的位置,转到高压脊的位置,说明冷锋过境,天气转晴,云量减少,气压上升,气温降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欧洲西部的大西洋中,位于40°~60°N的盛行西风带,此时受高压系统影响,乙处盛行风向是偏东风,从乙地驶往甲地的货轮逆风航行,AD错误;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从乙地驶往甲地的货轮顺水航行,C正确,B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据题干信息“该货轮以40km/h的速度由乙地航行约660km到达甲地”可知,乙地航行到甲地需要16.5小时,读图可知,此时北京时间是26日17时,甲地位于0°附近,时间是26日9时,再加上航线时间,甲地时间大约27日1时30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多会出现积雨云,发生雷暴及强降水。若冷锋移动快,则积雨云分布在锋前狭窄的区域中,锋后会迅速转少云到晴;如冷锋移动慢,则会形成范围较大的高层云和雨层云。
智利内水道是指包括麦哲伦海峡在内,位于南美洲智利沿岸由极为复杂的海峡、海湾等组成的内水航路,尽管弯曲复杂,但是为了避开强烈的涌浪(涌浪是风停止后或风已削弱在海面上留下的波浪,可使船只失速),大多数船只都会选择智利内水道。下图为智利内水道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导致智利内水道附近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堆积B. 冰川侵蚀C. 风力侵蚀D. 海浪沉积
16. 外部太平洋航道的涌浪来自( )
A. 北部B. 南部C. 西部D. 东部
17. 下列关于麦哲伦海峡景观特征的说法,可信的是( )
A. 东部森林覆盖率较西部高B. 终年以东南风为主
C 天气晴朗稳定少变D. 高山有常年积雪覆盖
【答案】15. B 16. C 17. D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智利内水道附近海岸线极为曲折、破碎,这是由于智利纬度较高,地质时期冰川侵蚀作用强,且地处西风带,风大浪高,海水侵蚀作用强,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一侧,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因此B正确;流水堆积作用一般是在外力较弱时才会形成,A错误;风力侵蚀不会形成破碎的海岸线,C错误;海浪沉积形成的地貌一般比较完整,D错误。
【16题详解】
外部太平洋航道的涌浪主要受西风影响,涌浪来自西部,C正确;A、B、D错误。
【17题详解】
麦哲伦海峡东部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较西部低,A错误;主要受西风影响,天气复杂多变B、C错误;纬度较高,高山山顶可能有常年积雪覆盖,D正确。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南美洲地区。主要考点有气压带、风带、外力作用等。
卡塔尔夏季炎热,冬季凉爽,全年干旱少雨。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18日第22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为了让暖季型草坪在秋冬季保持常绿,卡塔尔花费12.64亿美元从中国采买了地下渗透灌溉技术,把水肥直接作用在草的根部。图示意卡塔尔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卡塔尔的天然植被是( )
A. 热带雨林B. 热带草原C. 热带荒漠D. 温带草原
19. 卡塔尔足球场草坪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 河流水B. 湖泊水C. 地下水D. 海水淡化
20. 与喷灌相比,地下渗透灌溉技术( )
A. 建设工程小B. 工程造价低C. 蒸发损耗大D. 水肥效率高
【答案】18. C 19. D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卡塔尔气候是热带沙漠气候,天然的植被为热带荒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由于气候炎热干燥,降水少,水资源缺乏,足球场草坪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海水淡化,D正确;沙漠广布,河流湖泊少,AB错误;地下水储量少,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地下渗透灌溉技术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投入成本高,AB错误;地下渗透灌溉技术可以减少水分蒸发,C错误;地下渗透灌溉技术可以将灌溉与施肥合二为一,水肥效果好,D正确,故选D。
【点睛】卡塔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分夏、冬两季。夏季从5月至10月,天气炎热潮湿,气温一般在25~46摄氏度,最高时可达50摄氏度以上;冬季从11月至来年4月,天气凉爽干燥,气温一般在10~30摄氏度,最低时为7度。由于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主要通过海水淡化技术获取淡水。
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由图可知( )
A. 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B. 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
C.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D. 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22. 该地最可能位于( )
A. 印度洋沿岸B. 大西洋西岸C. 亚欧大陆东部D. 南美洲西部
【答案】21. C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距今1200年左右厄尔尼诺事件频次高,气候不稳定,A错误;距今3500年厄尔尼诺事件频次低,说明暴雨出现频率低,河流侵蚀作用弱,B错误;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而砂质纹层是暴雨引发的洪水沉积形成的,因此是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C正确;全球气温下降与厄尔尼诺现象无明显相关性,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减弱,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成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西太平洋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该地受厄尔尼诺影响,暴雨增多,应位于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厄尔尼诺现象主要影响太平洋沿岸地区,AB错误;亚欧大陆东部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区,C错误;南美洲西部位于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此该地最可能位于南美洲西部,D正确。故选D。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海水每隔数年就会异常升温的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减弱,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成多雨,引发洪涝灾害。西太平洋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喜马拉雅山的海洋性冰川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随着气候逐步变暖,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呈现出退缩的态势。下图为“1990—2015年不同坡向及坡度的冰川年均退缩率(%a-1)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据图分析( )
A. 喜马拉雅冰川退缩速度整体呈加快趋势
B. 1990-2010年间,东坡冰川面积保持稳定
C. 2010年后各坡度冰川退缩率均增加
D. 坡度越大,各时段冰川退缩率差异越明显
24. 2010—2015年,对喜马拉雅南、北坡冰川退缩率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B. 冰川面积C. 坡向坡度D. 山麓农耕
【答案】23. A 24. D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读图可知,1990-2010年间,东坡冰川年均退缩率不断提高,B错误。2010年后,35°-40°的坡度的冰川退缩率逐渐降低,C错误。随着坡度的增加,各个时期的冰川退缩率差早先扩大再缩小,D错误。读图,随着时间的变化,喜马拉雅山的冰川退缩率也不断增大,所以冰川退缩速度也不断加快,A正确。故选A。
【24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纬度不同会带来热量差异,从而影响冰川融化速度,不符合题意,A错误。冰川面积的变化会影响退缩率的变化,例如冰川面积为零时退缩率也为零,冰川面积小则可融化的面积小,不符合题意,B错误。由图得知不同坡向、坡度的冰川退缩率差异较大,不符合题意,C错误。山麓农耕无法影响到山顶 冰川,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冰川退缩率的原因有纬度位置 、冰川面积 、坡向坡度等。
二.非选择题(共4道大题,共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农业发达,但该国粮食价格缺乏竞争力,随着国内农产品市场逐步放开,粮食自给率从1960年的79%下降到2018年的37%。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图中甲地某农业企业开发出一种新型温室大棚.通过调节地下管道中的水温,控制大棚内温度,种植原产于热带的芒果.可使其在冬季上市。
(1)简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说明该企业可在冬季种植芒果的自然优势,并简述利用新型温室大棚生产的社会经济意义。
(3)分析日本粮食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
【答案】(1)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
(2)优势:地热资源丰富,利用地热为大棚增温;利用地热融化积雪,提供灌溉水源。
意义: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产品供给;品质好,经济效益高。
(3)农业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高;山地多,耕地破碎,难以实施大规模生产。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及新型农业。考查对区域的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地形特征描述。地形特征可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起伏、海岸线特征、特殊地貌等角度描述。从图的海拔高度可以知道,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地势起伏大;海岸线曲折。
(2)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材料可知该企业可在冬季种植芒果是通过调节地下管道中的水温,控制大棚内温度实现的,而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温泉众多,这是主要的自然优势;另外当地为冬季风迎风坡,冬季风从海洋带来水汽,降雪多,利用地热融化积雪可为其提供水源。
利用新型温室大棚生产社会经济意义可从就业、农业结构、农民收入等角度分析。新型温室大棚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和经济优势;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增加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新型大棚可以提高农产品品质。
(3)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据材料,日本因粮食价格而缺乏竞争力,因而可从粮食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地价、劳动力价格等。日本平原面积小,水稻种植面积小;日本缺乏劳动力,生产成本高,故竞争力小。
【点睛】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1)比较那波利和蒙特雷气候特点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两地所在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别说出那波利及其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的陆地自然带。
【答案】(1)特点: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长
原因: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减湿影响;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但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时间长,年降水量大。
(2)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有大量松散的冲积物;山地降水集中。
(3)那波利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那波利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
【分析】本题以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描述、泥石流成因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特点:比较两幅气候资料图中的气温曲线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比较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较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明显,气温低,降水少;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都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从图可以看出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因此受中纬西风控制的时间更长,因而降水时间更长,导致年降水量更多。
【小问2详解】
从地质作用看,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豆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跃,地质条件不稳定;两区域都位于山地附近,都地处地势起伏较大沟谷地形;位于河谷地形,有大量来自于上游松散的冲积物,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由气候资料图可知两个区域降水比较集中。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那波利为地中海式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仙女圈”位于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其中央不长草,周围的草却长得特别茂盛。下列左图为“仙女圈”景观图,右图为非洲南部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学术界关于“仙女圈”成因的解释一直众说纷纭。2013年,德国植物学家尤尔根斯研究发现,“仙女圈”的形成可能与白蚁密切相关。白蚁喜阴凉,多以草类植物为食。一般白蚁巢穴位于地下2米左右,但纳米布沙漠的白蚁巢穴却在地下5米以下,且多分布在“仙女圈”中央土层下。“仙女圈”附近沙漠年降水量多在100毫米左右,雨期极短,“仙女圈”中央下层泥土较为潮湿。尤尔根斯推测,沙漠白蚁为保证自己存活,将“仙女圈”内的草啃食,使“仙女圈”内无植被覆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仙女圈”结构。
(1)“仙女圈”所在沙漠地区上升气流极弱,试分析该区域气流难以上升的原因。
(2)与一般白蚁相比,纳米布沙漠白蚁深居地下,试分析其原因。
(3)尤尔根斯推测“仙女圈”的形成与白蚁密切相关,试分析其形成原理。
【答案】(1)地处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盛行下沉气流;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地带,气流下沉;(地处低纬度大陆西岸)沿岸寒流使近地面大气降温,造成大气温度上热下冷(或形成逆温层),空气稳定(而不易产生对流现象)。
(2)纳米布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白天太阳辐射强,沙漠吸热快,地表温度极高,地下深处温度相对较低;白蚁喜湿,沙漠地区土层空隙大,地表水易下渗,地下深处土层潮湿,水源相对充足;地下深处潮湿的土层使土温增长缓慢,适宜白蚁居住。
(3)该地区干旱缺水,有短暂的雨期“仙女圈”内白蚁活动频繁使土体更加疏松,利于雨期降水下渗,增加深层(白蚁巢穴附近)地下水量,促进“仙女圈”附近草类(旱期)生长;白蚁将“仙女圈”内草类啃食,减少植物对水分的损耗。
【解析】
【分析】以非洲西海岸纳米布沙漠“仙女圈”相关图文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区域气候成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及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得知,纳米布沙漠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当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盛行下沉气流。受东南信风带控制时,由于位于背风坡,信风越过山地,气流作下沉运动;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使近地面降温明显,造成大气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气流不易上升。
【小问2详解】
“白蚁喜阴凉”,纳米布沙漠白天太阳辐射强,加上沙漠比热小,吸热强,升温速度快,地表温度极高,越往地下温度越低,地表5米以下的深处温度相对较低,较适宜白蚁生长。沙漠地区,地表以沙漠为主,透水性好,地表水容易下渗,地下深处水分较多,环境较湿,适宜白蚁生长。5米以下深处,土层较湿润,受地表升温影响小,升温慢,适宜白蚁居住。
【小问3详解】
材料提示白蚁与“仙女圈”形成有关,最关键的是白蚁啃食植被。植被少导致区域荒漠化加剧,但沙漠加大地表下渗量增大,使地表水减少,地下水分较充足,进而保障白蚁的生存。下渗量增加,地下水增多,保障周边地区地下水分,所以仙女圈周边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为白蚁提供充足食物。白蚁将“仙女圈”内草类啃食,还可以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对水分的损耗。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水文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详解】(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4)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题,共60分), 图中①代表, 福州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