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
2.考生作答时,所有试题均须按试题顺序作在答题卡上,并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答题,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本试卷共有5道大题,28道小题。 满分 100分,考试时量80分钟。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30分)
1.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物理量最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教室的高度约为 1.5m
B. 1 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20℃
D. 一个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5m /s
【答案】B
【解析】
【详解】A.教室的高度约为3m,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斤(即500g)鸡蛋约10个,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B符合题意;
C.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2023 年 5 月 28 日,我国自主研发的 C919 大型商用客机首飞成功。C919 采用了极轻的新型复合材料。“极轻”反映了这种材料的( )
A. 密度小B. 弹性弱C. 硬度小D. 质量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极轻”的含义是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很小,反映了这种材料的密度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图自然现象是由熔化形成的是( )
A. 树叶上的露B. 树叶上的霜
C. 河面上的冰消融D. 群山间的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露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霜是固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河面上的冰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C符合题意;
D.雾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有物体在振动,我们一定能听到声音
B.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
D. 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但是如果没有传声介质,我们就听不到声音,故A错误;
B.“禁止鸣笛”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很弱,即声音的响度小,故C正确;
D.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5. 夏天是青少年儿童溺亡事故多发期,为防止悲剧重演,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贸然下水。下列光路图中,能解释人在岸上看到“池水变浅”现象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在岸上看到“池水变浅”,是因为池底反射的光线由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人逆着折射后的光线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一些,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在潮湿的地方比较容易找到蜗牛,据此小明认为“湿度可能会影响蜗牛的分布”。该步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B. 猜想和假设C. 设计实验D. 分析与论证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明认为“湿度可能会影响蜗牛的分布”,是对影响蜗牛的分布的因素的初步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猜想和假设”,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科技活动日,同学们观看到灭火智能机器人正匀速直线奔赴火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成正比
B. 机器人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时间t成反比
C. 机器人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 机器人运动的路程s和时间t成正比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故ABC错误;
D.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不变,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t的比值为一定值,即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t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8. 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附近的夜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钟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不变B. “月”和“渔火”都属于光源
C. 以“寺”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D. “霜”是水蒸气遇冷吸热后形成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速度只和介质种类及温度有关,与传播距离无关,“钟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不变,故A正确;
B.“月”不能自行发光,不是光源,“渔火”能自行发光,是光源,故B错误;
C.以“寺”为参照物,“桥”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C错误;
D.“霜”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A。
9. 在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 一瓶矿泉水冻成冰
B. “嫦娥五号”返回器将月壤样本带回地球
C. 将气体封闭在注射器内,推动活塞将气体压缩
D. 将铅笔削短
【答案】D
【解析】
【详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位置变化均无关。
A.一瓶矿泉水冻成冰,物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嫦娥五号”返回器将月壤样本带回地球,位置变化,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将气体封闭在注射器内,推动活塞将气体压缩,体积变小,但所含的分子数不变,所以质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将铅笔削短,所含分子数减少,即所含物质的量减少,则质量减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国旗反射了红光
B. 《玄贞子》中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因为太阳光是单色光
C. 验钞机利用紫外线来显示钞票上隐藏的标记,因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D. 坐在教室两侧的同学会看到“黑板反光”现象,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其反射的光来决定,所以五星红旗是红色的,因为国旗反射了红光,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牛顿光的色散现象可知,光是由七种单色混合而成,不是单色光,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根据紫外线的应用可知,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在验钞机上应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因为镜面反射只有在特定的角度才能观察到物体,其他位置无法观察到物体,所以“黑板反光”现象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在讨论测量中出现的误差和错误时,理解正确的是( )
A. 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的产生
B.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C. 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
D. 误差是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通过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是不能避免误差的产生,故A错误;
B.在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结论的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故B错误;
C.估读时有时偏大,有时偏小,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测量者估读而产生的误差,故C正确;
D.由于测量者操作错误而产生的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在正确的操作下仍然客观存在的,故D错误。
故选C。
12. 如图所示,这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 该物质在第4m in时是固态
C. 该物质在第12 min时不吸热也不放热
D. 该物质的熔点为 80 ℃
【答案】D
【解析】
【详解】A.物质的温度先降低,然后不变,再降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像,故A错误;
B.该物体在第4min时还未开始凝固,是液态,故B错误;
C.该物质在第12 min时正在凝固,向外放热,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凝固时温度保持在80 ℃不变,它的凝固点是80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它的熔点也是80 ℃,故D正确。
故选D。
13. 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弟弟比姐姐早5 min 离开家
B. 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
C. 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知,弟弟比姐姐晚5 min 离开家,故A错误;
B.由图知,弟弟和姐姐通过的路程相同,弟弟晚出发但是先到达,弟弟的平均速度大,故B错误;
C.姐姐在去学校途中有一段时间是静止的,故C错误;
D.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s-t图像倾斜程度相同,所以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4. 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后,小丽用凸透镜先贴看a图然后逐渐远离,甲 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B. 照相机是利用丁图的成像原理
C. 看到左图的像的先后顺序是乙→丁→甲→丙
D. 看到的像如丙图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小于焦距
【答案】C
【解析】
【详解】A.从甲图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倒立的像,而放大镜是成正立的像,所以甲不是放大镜的成像原理,故A错误;
B.从丁图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照相机不是利用丁图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小丽用凸透镜先贴着a图然后逐渐远离,a图与凸透镜的距离从零开始增大,先是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那应该是图乙,后来是在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该是图丁,再接下来,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变小,插图远离凸透镜时,应先看到图甲,再看到图丙,综上所述,看到左图的像的先后顺序是乙→丁→甲→丙,故C正确;
D.观察丙图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倒立的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倒立的像,物距都是大于一倍焦距,所以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一定不是小于焦距,故D错误。
故选C。
15. “冻豆腐”是将鲜豆腐冰冻后,然后化冻,让豆腐中的水分全部流出,形成密布的孔洞(豆腐被挤压后不会反弹,孔洞为冰所占的地方),但豆腐的外形又不变(即总体积不变),如图所示。现有 500g鲜豆腐,其体积为 400 cm3,打算将其制成冻豆腐。 已知鲜豆腐中所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4%,ρ冰=0.9×103 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冻豆腐孔洞中充满密度为 1.1g/cm3的酱汁时,其总质量为560g
B. 冻豆腐实心部分的质量是 270 g
C. 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是230 cm3
D. 鲜豆腐的平均密度为1.25 kg/m3
【答案】A
【解析】
【详解】D.根据题意和可得,鲜豆腐的平均密度为
故D错误;
C.豆腐含水的质量为
因水结冰后质量不变,所以鲜豆腐冰冻后冰的体积,为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即
故C错误;
B.冻豆腐实心部分的质量是
故B错误;
A.若冻豆腐孔洞中充满密度为 1.1g/cm3的酱汁时,酱汁的质量为
总质量
故A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每空2 分,共20 分)
16. 在学校“趣味物理”社团活动中,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圆柱体的直径是______cm。
【答案】 ①. 0.1cm ②. 1.20
【解析】
【详解】[1]刻度尺一大格表示1cm,一大格分为十小格,一小格表示0.1cm,所以分度值为0.1cm。
[2]圆柱体直径左端与8.00cm对齐,右端与9.20cm对齐,所以它的直径为
d=9.20cm-8.00cm=1.20cm
17. 喝开水时感到水烫嘴,通常向水面吹气,并看到水面冒着“白气”。这“吹气”是为了______,使水蒸发吸热加快,水的温度就降低得快些;这“白气”是由于水蒸气______而成的。
【答案】 ①. 加快水面空气流速 ②. 液化
【解析】
【分析】
【详解】[1]喝开水时如果感到水烫嘴,人们常常是向水面上吹吹气,可以加快水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蒸发吸热带走热量,可以降低水的温度。
[2]“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8. 1987年我国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前的一支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如图所示),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使它发出声音的________变化。我们能够区分骨笛和古筝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不同。
【答案】 ①. 音调 ②. 音色
【解析】
【详解】[1]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不同,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2]由于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来分辨出骨笛和古筝的声音。
19. 如图所示,一只鸟儿在水面上飞翔,若鸟儿到水面的距离为30cm,则鸟儿到水中倒影的距离为_______cm;在鸟儿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倒影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60 ②. 不变
【解析】
【详解】[1]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若鸟儿到水面的距离为30cm,则鸟儿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也为30cm,鸟儿到水中倒影的距离为60cm。
[2]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在鸟儿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倒影的大小将不变。
20. 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液体的密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随液体体积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量筒的质量为_______g,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kg/m3。
【答案】 ①. 20 ②.
【解析】
【详解】[1]当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0时,即量筒中没有装液体,此时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即为量筒的质量,由图知,量筒的质量为20g。
[2]该液体的密度是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4分)
21. 如图所示,F 是凸透镜的焦点,图中一束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凸透镜,另一束光线射向凸透镜的光心,请画出这2束入射光线通过透镜的出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经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焦点,故作图如下:
22. 如图所示,一束光与水面成 30°角斜射向水面,一部分光射进水中,另一部分光返回到空气中。请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的反射光线(标出反射角大小)和大致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详解】入射光线与水面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
90°-30°=6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也为60°;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据此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故作图如下:
四、实验探究题(第 23题6分,第 24 题8分,第 25题8分,第26题8分,共30分)
23. 小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装置中存在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
(2)安装好器材后,小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并开始加热,在水温升高到90 ℃后,小华每隔 1min 观察1 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并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
(3)由图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________ ℃ 。
【答案】 ①.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②. ③. 99
【解析】
【详解】(1)[1]温度计在使用时不能碰到容器底,故错误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2]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画线绘制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3)[3]由图表保持不变的温度为水的沸点,因此为99℃。
24. 小明用自制“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实验前,应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水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上;
(2)如图所示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请完整描述);
(3)若保持蜡烛和“水凸透镜”如图所示的位置不变,试图将其焦距调小,应缓慢调节“水凸透镜”的厚度,使其厚度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光屏上的像变模糊,然后将一个眼镜的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则眼镜是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 ①. 高度 ②.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 变大 ④. 近视
【解析】
【详解】(1)[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前应将烛焰、“水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2]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实像。
(3)[3]若保持蜡烛和“水凸透镜”如图所示的位置不变,试图将焦距调小,则应加水使“水凸透镜”变厚,使其厚度变大,折光能力变强,使得光线提前会聚,像成在光屏前方。
[4]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说明眼镜片使得光线延后会聚,使得像成在光屏上,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该眼镜片是凹透镜制成的,则眼镜是近视眼镜。
25.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频闪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当纸锥下落到 B 点时速度最大,接着开始做匀速运动,我们把这个最大速度叫收尾速度。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纸锥下落的收尾速度不同,就纸锥下落的收尾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
猜想一:跟纸锥的锥角有关。
猜想二:跟纸锥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跟纸锥的底面积有关。
同学们用相同的复印纸制成了多个不同的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分别测量出每个纸锥下落的收尾速度,并记录在表中。
(1)比较编号为_______两个纸锥的实验数据,可得猜想一是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分析表格,发现2 号纸锥比 1号纸锥的收尾速度大,小明得出质量大的纸锥收尾速度大,你认为小明所得的结论是否可靠,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
(3)由本次实验可知,为了减小纸锥竖直下落时的收尾速度,制作纸锥时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 ①. 1、3 ②. 正确 ③. 见详解 ④. 见详解
【解析】
【详解】(1)[1][2]要验证纸锥下落的收尾速度跟纸锥的锥角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其他因素相同,锥角的大小不同,因此应比较1、3两组实验。由1、3知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可知猜想一是正确的。
(2)[3]由表格数据可知,1、2两组实验中没有控制纸锥的锥角相等,因此不能得出:质量大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小明所得的结论不可靠,要科学的得出结论需要:用锥角和纸锥的底面积,质量不同的两个纸锥做实验。
(3)[4]由表中数据可知,编号为1、3两个纸锥质量以及底面积相等,锥角不同,收尾速度也不同,编号为3的纸锥锥角较大,收尾速度较小,所以为了减小纸锥竖直下落时的收尾速度,制作纸锥时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锥角。同理可知,减小纸锥质量、增大纸锥底面积都可以减小纸锥竖直下落时的收尾速度。
26. 实验小组在测量一块矿石密度的实验中,实验器材有:待测小矿石块、天平、一个烧杯、一个量筒、足量的水、细线。
(1)将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正确测量小行石块的质量,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矿石块的质量为______ g;
(3)将矿石地成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中前后液面如图丙、丁所示,由此计算出小矿石块的密度为 _________ kg/m3。
【答案】 ①. 水平 ②. 右 ③. 27.4 ④.
【解析】
【详解】(1)[1][2]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图甲中天平指针左偏,故平衡螺母应向右调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3]图乙中石块的质量
m=20g+5g+2.4g=27.4g
(3)[4]图丙中水的体积50mL,即50cm3;图丁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60mL,即60cm3,石块的体积
V=60cm3-50cm3=10cm3
石块的密度
五、计算题(第27题7分,第28题9分,共 1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不记分)
27. 军事演习中,战士大明用便携式火箭筒攻击敌方碉堡。发射火箭弹后,经过0.8s他看到射中碉堡爆炸的闪光;再经过2s听到爆炸的巨响。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求:
(1)大明与敌方碉堡的距离;
(2)火箭弹从发射到击中碉堡过程的平均飞行速度;
(3)你认为大明最有可能使用的是图中哪种型号的火箭筒,并说明理由。
【答案】(1)480m;(2)510m/s;(3)PF-98火箭筒,见解析
【解析】
【详解】解:(1)火箭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大明的时间
t1=t-t2=2s-08s=1.2s
大明离敌方碉堡的距离(即声音传播的距离)
s=v声t1=340m/s×1.2s=408m
(2)火箭弹从发射到击中碉堡过程的平均飞行速度
(3)大明最有可能使用的是图中PF-98型号的火箭筒,因为该型号的火箭筒射程远,而且可在夜间爆破射击,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答:(1)大明距离敌方碉堡408m;
(2)火箭弹从发射到击中碉堡过程的平均飞行速度是510m/s;
(3)大明最有可能使用的是图中PF-98型号的火箭筒,见解析。
28. 小珠在根雕展上看到一个实心香樟木雕刻成的作品,质量为5t。
(1)小珠找来一个同样材料制成的实心小球,测得质量为6.4g,体积为8cm3,请问香樟木的密度是多大?
(2)该根雕作品的总体积是多少m3?
(3)小珠家也有一个香樟木摆件,如图所示,测得质量为1.6kg,体积为2.1dm3,请通过计算判断此摆件是实心还是空心?若空心,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少?
【答案】(1)0.8g/cm3;(2)6.25m3;(3)此摆件是空心,0.1dm3
【解析】
【分析】
【详解】解:(1)香樟木的密度
(2)根雕作品的总体积
(3)实心香樟木的体积
因为,所以此摆件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
答:(1)香樟木的密度是0.8g/cm3;
(2)该根雕作品的总体积是6.25m3;
(3)此摆件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0.1dm3。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纸锥编号
纸锥质量 m/g
纸锥的底面积S/cm2
纸锥锥角θ/°
收尾速度v/(m·s⁻¹)
1
14.4
20
71.1
1.5
2
25.6
20
81.9
1.6
3
14.4
20
81.9
1.2
4
14.4
10
81.9
1.7
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0cm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小淹镇三校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小淹镇三校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