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无锡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测试地理含解析
展开命题单位: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40题,共40小题80分)、综合题(第41题~第43题,共3大题20分)两部分,共8页。
2.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内作答,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卷上的答题要求。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祖国与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撒入中国空间站内时,神州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壮观的一刻(如图),并开启近3小时的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不包含中国空间站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2. 直播期间观察不到的现象是( )
A. 阳光照射下明亮天宫船体B. 划过黑色天幕中的众多流星
C. 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D. 黑色天幕上闪闪发光的星星
3. 最可能对航天员直播造成干扰的现象是( )
A. 耀斑爆发B. 极光现象C. 昼夜温差D. 太阳辐射
下图为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城市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是( )
A. 徐州B. 淮安C. 南京D. 苏州
5. 下列关于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的整体分布特点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少北多南部地区阴雨天气较多B. 南多北少南部地区海拔更高
C. 南少北多北部地区距离海洋更近D. 南多北少北部地区空间更大
6.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庐山瀑布烟雨朦朦B. 大兴安岭树木郁郁葱葱
C. 洞庭湖边凉风习习D. 冬日温泉池内热气腾腾
下图为地球6亿年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工业革命期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示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频繁的火山爆发B. 植物的出现发展C. 生物的呼吸作用D. 海陆的不断变迁
8. 下列有关地球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古生代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蕨类植物B. 恐龙整体灭绝发生在生物灭绝事件③
C. 喜马拉雅山脉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时期D. 新生代时期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时期
图1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图2为某次地震时,M、N、Q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并以此为半径绘成大小不同的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若M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4分钟,则M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
A. 1500kmB. 2500kmC. 3500kmD. 4500km
10. 依据M、N、Q三地震台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
A. ①B. ②C. ③D. ④
11. 有关W1和W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W1纵波,传播速度较快B. W1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C. W2是横波,传播速度较慢D. W2能穿越地壳、地幔、地核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具有时空差异。下图为大气中臭氧含量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有关臭氧含量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同纬度南半球大于北半球B. 不同纬度从赤道向两极增加
C. 从季节上看表现为春高秋低D. 相同季节北半球小于南半球
13. 下列有关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B. 主要集中在地球的平流层,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C. 臭氧含量的减少和人类向大气过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关
D. 两极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含量低与对流层厚度密切相关
我国北方农民常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图左为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图右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白色塑料大棚能有效提高棚内热量条件,其工作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强①B. 减弱②C. 减弱③D. 截留④
15. 相比较于棚外,下列有关棚内的气温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天最高气温低于棚外B. 昼夜温差大于棚外
C. 晚上最低气温低于棚外D. 昼夜温差小于棚外
16. 盛夏时,菜农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 )
A. 减弱①,防止夜间温度过低B. 削弱②,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C. 增加③,增加棚内光合作用D. 增强④,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对张家口市崇礼区冬奥会赛场风向进行探究学习,发现赛场风向受山谷风影响大。完成下面小题。
17. 山谷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B. 地表和大气比热容不同
C. 海拔高度存在差异D. 距海远近导致湿度不同
18. 以下能准确反映夜晚风向的是( )
A. B. C. D.
19. 位于山谷的观测站显示,18时风向转换时气温骤降,原因可能是( )
A. 山风转谷风,谷底冷空气聚积B. 山风转谷风,谷底暖空气抬升
C. 谷风转山风,山坡冷空气下沉D. 谷风转山风,山坡暖空气上升
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是(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21. 若在图中丙地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是( )
A. 向东B. 向南C. 向西D. 向北
地表漫流系统是以喷洒的方式将污水投配在有植被的倾斜土地上,使污水呈薄层沿地表流动。读某污水处理企业利用该原理制作的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2. 地表漫流系统对水循环影响最弱的是( )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下渗
D. 地表径流
23. 该污水处理系统,有利于( )
A. 延长生物对污水净化时间
B. 扩大生物对污水处理的水量
C. 提高生物对污水的净化效率
D. 降低净水企业污水处理费用
下图为不同季节黄海中部海域表层海水至水深20米-30米处水温与盐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温度差最大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25. 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26. 影响黄海海域表层盐度时间变化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洋流C. 降水量D. 海陆位置
2023年9月23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举行。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会徽的主体图形是潮涌,寓意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下图为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产生潮汐的动力主要来源于( )
A. 日月引力B. 风力作用C. 海水惯性D. 地转偏向力
28. 下列与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 河口形状B. 夏季风向C. 入海径流D. 海水盐度
石林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图1为我国云南石林景观照片,图2为该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云南路南石林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B. 风力堆积C. 冰川侵蚀D. 板块张裂
30. 图中石林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 甲→乙→丙B. 甲→丙→乙C. 丙→乙→甲D. 丙→甲→乙
31. 云南石林地貌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
A. 地貌裂隙发育,地表水源丰富B. 地表岩石裸露,土层深厚肥沃
C. 地质景观独特,旅游资源多样D. 地形崎岖不平,耕地集中连片
布纹球原产南非开普干旱地区,属于多浆植物,直径8-12厘米。王莲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发育,拥有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图1为布纹球景观图,图2为王莲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从形态特征推测,布纹球比王莲( )
A. 茎叶肉质化,可储水B. 叶片面积大,可耐旱
C. 根系较短浅,可移动D. 根系多孔隙,可呼吸
33. 王莲原产区的植被特征是( )
A. 藤本植物少,乔木多革质叶片B. 植被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C. 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D. 秋冬落叶,树叶多为针状
云南省东川市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山区进行红壤野外观测实践,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下图为该小组撰写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和绘制的土壤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该报告的两处明显错误是( )
①腐殖质含量低 ②通气透水性好 ③淀积层和淋溶层位置 ④母质层和母岩层位置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35. 红壤形成过程中( )
①成土母质决定淋溶层厚度 ②生物是其有机质主要来源
③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④地形坡度影响其土层厚度
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
在梅州地区高速公路道路旁的挖方边坡上,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完成下面小题。
36. 图中的防护工程最主要是防范下列灾害中的( )
A. 地震B. 风沙C. 泥石流D. 滑坡
37. 下列不是图中边坡网格状建设主要功能的是( )
A. 生态修复B. 加速径流C. 保持水土D. 道路美化
2023年7月29日起,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与副热带高压、台风卡努水汽输送、地形综合作用等影响,中国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出现灾害性特大暴雨天气。这次极端降雨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下图为台风的气象云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中央气象台直接获取台风云图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 遥感技术C. 地理信息系统D. 视频抓拍技术
39. 通过对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的云层图片可以获得( )
①台风中心位置 ②台风损失程度 ③台风降水范围 ④台风移动方向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40. 下列关于北京市应对此次灾害的合理措施有( )
①做好山洪、泥石流的预警巡查 ②切实做好风暴潮和暴雨洪涝的防范工作
③要预防地震、滑坡等次生灾害 ④密切监测台风走向以及天气、水情变化
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20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就开始了火星探测。中国已公布2030年前从火星取样返回地球的计划,在更远的未来,也许我们真的能实现“移民火星”的梦想。
材料二 图1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2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均以地球为1)示意图。
(1)说出图1中表示火星的数字。
(2)与地球对比,推测火星昼夜温差特点,并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说明理由。
(3)结合图2,分析人类未来移民火星后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树林是由红树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其生长在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淤泥质海岸地带。图1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图2为红树林景观图。
(1)读图文材料概括红树林的分布特点,并推测红树林植被最突出的特征。
(2)说出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和黄土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黄土高原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图1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粒径分布示意图,图2为黄土高原景观照片图。
(1)据图说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粒径分布规律,并应用图例在空白方框内画出其形成的主要盛行风向。
(2)描述图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并说明其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无锡市2023年秋学期高一期终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地理2024.1
命题单位:锡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40题,共40小题80分)、综合题(第41题~第43题,共3大题20分)两部分,共8页。
2.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内作答,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卷上的答题要求。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8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祖国与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撒入中国空间站内时,神州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壮观的一刻(如图),并开启近3小时的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不包含中国空间站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
2. 直播期间观察不到的现象是( )
A. 阳光照射下明亮的天宫船体B. 划过黑色天幕中的众多流星
C. 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D. 黑色天幕上闪闪发光的星星
3. 最可能对航天员直播造成干扰的现象是( )
A. 耀斑爆发B. 极光现象C. 昼夜温差D. 太阳辐射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中国空间站是一个围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排除ABC;河外星系是与银河系同级别的其他星系,D符合题意。故选D。
【2题详解】
地球上海洋面积广大,受海水颜色的影响,地球为蓝色星球,且太空水汽杂质较少,舱外能看到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排除A。白天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船体能够反射太阳光,因此能看到太阳照射下的明亮船体,排除C。空间站所处位置,大气非常稀薄,散射作用弱,因此天空呈黑色,因此能看到无数明亮的星星,排除D。空间站附近大气非常稀薄,难以与流星体产生摩擦形成流星现象,B正确。故选B。
【3题详解】
耀斑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带电粒子,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A正确。极光是带电粒子靠近地球时,受地球磁场影响产生的发光现象,与通讯无关,B错误。夜晚无太阳辐射,温度相对较低,白天可以接受到太阳辐射,温度相对较高,从而出现昼夜温差,但昼夜温差不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C错误。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的能量,不属于太阳活动,对通讯不会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①影响气候(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两极地区产生极光次数增多;⑤冲击电网,导致电力中断。
下图为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城市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是( )
A. 徐州B. 淮安C. 南京D. 苏州
5. 下列关于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的整体分布特点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少北多南部地区阴雨天气较多B. 南多北少南部地区海拔更高
C. 南少北多北部地区距离海洋更近D. 南多北少北部地区空间更大
6. 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
A. 庐山瀑布烟雨朦朦B. 大兴安岭树木郁郁葱葱
C. 洞庭湖边凉风习习D. 冬日温泉池内热气腾腾
【答案】4. A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可知,徐州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约为4700- 4900兆焦耳/平方米;淮安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约为4500- 4700兆焦耳/平方米;南京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约为4500- 4700兆焦耳/平方米;苏州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约为4500兆焦耳/平方米。故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是徐州。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读图可知,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大致自南向北递增,主要是因为江苏南部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地区则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故北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日照时数较南部地区长,故A正确,D错误;南部和北部地区都以平原地形为主,各城市距离海洋远近差别不大,B、C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庐山瀑布为水体运动的一种形式、大兴安岭树木的郁郁葱葱属于生命活动、洞庭湖边凉爽的风属于大气运动,都与太阳辐射有关,ABC错误;而冬日温泉池内热气腾腾是地热能,与太阳辐射无关,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空间分布的因素包括纬度、地形、大气透明度、天气状况等。
下图为地球6亿年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工业革命期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图示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频繁的火山爆发B. 植物的出现发展C. 生物的呼吸作用D. 海陆的不断变迁
8. 下列有关地球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古生代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蕨类植物B. 恐龙整体灭绝发生在生物灭绝事件③
C. 喜马拉雅山脉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时期D. 新生代时期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时期
【答案】7. B 8. A
【解析】
【7题详解】
图示曲线变化表明,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呈下降趋势,图示植物登陆和森林出现后二氧化碳浓度快速下降,主要是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B正确。频繁的火山爆发、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与地质时期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不符,A、C错误。海陆变迁与二氧化碳浓度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出现的森林主要是蕨类植物,A正确;恐龙整体灭绝发生在中生代末期,生物灭绝事件④,B错误;喜马拉雅山脉主要形成于新生代时期,C错误;古生代、中生代是地球上重要的成煤时期,D错误。故选A。
【点睛】植物的演化顺序为前寒武纪的海生藻类→古生代的蕨类植物→中生代的裸子植物→新生代的被子植物。
图1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图2为某次地震时,M、N、Q三地震台站测得不同的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并以此为半径绘成大小不同的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若M台站测得纵波和横波时距差为4分钟,则M台站的震中距最接近( )
A. 1500kmB. 2500kmC. 3500kmD. 4500km
10. 依据M、N、Q三地震台测得的震中距判断,此次地震震中位于( )
A. ①B. ②C. ③D. ④
11. 有关W1和W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W1为纵波,传播速度较快B. W1可通过固体、液体、气体
C. W2是横波,传播速度较慢D. W2能穿越地壳、地幔、地核
【答案】9. B 10. B 11. D
【解析】
【9题详解】
震中距为1500km时,纵波、横波到达时间差约为2.5分钟,A错误;震中距为2500km时,纵波、横波到达时间差约为4分钟,B正确;据图可知,震中距为3500km时,纵波、横波到达时间差约为5分钟,C错误;震中距为4500km时,纵波、横波到达时间差约为6分钟,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地震时M、N、Q三地震台站测得的震中距应与各个圆的半径对应。所以震中的位置应是到三地的距离等于各自的震中距,即是三个圆的交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②地为三站测得的震中距圈交汇之地,因此此次地震震中位于②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地核指从地下2900km古登堡界面以下向内到地心的地球核心部分。图中W2到达距离震中距5000km用时较少,波速更快,应该是纵波,则W1是横波,AC错误;横波W1只能在固体中传播,B错误;纵波W2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故可穿越地壳、地幔、地核,D正确。故选D。
【点睛】地震波有两种: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在三种态(固态,气态,液态)中传播,横波这只可以在固态中传播。纵波比横波速度要快,所以一般地震时人总是先感觉到上下颠簸(纵波影响,先有震源到达地面),然后左右摇摆。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具有时空差异。下图为大气中臭氧含量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下列有关臭氧含量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同纬度南半球大于北半球B. 不同纬度从赤道向两极增加
C. 从季节上看表现为春高秋低D. 相同季节北半球小于南半球
13. 下列有关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B. 主要集中在地球的平流层,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C. 臭氧含量的减少和人类向大气过量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关
D. 两极地区以及青藏高原的含量低与对流层厚度密切相关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读“大气中臭氧含量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图可知,相同纬度南半球小于于北半球,A错误;南北半球臭氧含量最大值在60°附近,并没有从赤道向两极增加,B错误;北半球3-5月份高,9-11月份低,南半球9-10月份高,3-4月份低,由于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从季节上看表现为春高秋低,C正确;相同季节北半球大于南半球,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臭氧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A错误;主要集中在地球的平流层,天气变化发生在对流层,B错误;臭氧含量的减少和人类向大气过量排放的氟氯烃等气体有关,C错误;两极地区以及青藏高原的对流层厚度薄,平流层高度低,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D正确。故选D。
【点睛】臭氧层的破坏(臭氧空洞、平流层空洞、“地球保护伞坏了”) 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流失导致的臭氧缺口。原理:1.氟氯烃等气体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破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 2.平流层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3.三极:南极(9~11月低值)、北极、青藏高原。氟利昂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
我国北方农民常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图左为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图右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白色塑料大棚能有效提高棚内热量条件,其工作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
A. 增强①B. 减弱②C. 减弱③D. 截留④
15. 相比较于棚外,下列有关棚内的气温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天最高气温低于棚外B. 昼夜温差大于棚外
C. 晚上最低气温低于棚外D. 昼夜温差小于棚外
16. 盛夏时,菜农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的目的是( )
A. 减弱①,防止夜间温度过低B. 削弱②,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C. 增加③,增加棚内光合作用D. 增强④,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答案】14. D 15. D 16. B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由于白色塑料大棚膜的存在,①大气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减少,②太阳辐射能通过棚膜,变化较小,排除A、B;截留④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使得大棚内部热量不易散失,D正确;大棚内③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排除C;故选D。
【15题详解】
大棚对太阳辐射几乎没有阻力,同时能截留地面辐射的热量,白天棚内大气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所以白天最高气温棚内高于棚外,排除A;晚上大棚的热源只有地面辐射,大棚截留作用明显,使晚上气温明显高于棚外,排除C;虽然棚内温度一直高于棚外,但夜晚高的更明显,所以棚内昼夜温差更小,排除B,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夏季太阳辐射强,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削弱过强的太阳辐射,避免棚内温度过高,并减少作物水分蒸腾,B正确;覆盖黑色尼龙网,不能增加大气逆辐射,排除A;黑色尼绒网会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光少了,温度低了光合作用减弱,排除C;削弱②,④也相应减弱,排除D。故选B。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棚的作用和大气相似。
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对张家口市崇礼区冬奥会赛场风向进行探究学习,发现赛场风向受山谷风影响大。完成下面小题。
17. 山谷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B. 地表和大气比热容不同
C. 海拔高度存在差异D. 距海远近导致湿度不同
18. 以下能准确反映夜晚风向的是( )
A. B. C. D.
19. 位于山谷的观测站显示,18时风向转换时气温骤降,原因可能是( )
A. 山风转谷风,谷底冷空气聚积B. 山风转谷风,谷底暖空气抬升
C. 谷风转山风,山坡冷空气下沉D. 谷风转山风,山坡暖空气上升
【答案】17. B 18. B 19. C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山谷地区纬度差异小,太阳辐射分布差异小,距海远近差异也小,AD错误;由于地表和大气比热容不同(空气的比热容相对较大),白天,山坡大气距离地面近,吸收地面辐射快,空气加热快,空气上升;同一高度的山谷距离地面远,加热慢,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形成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由于山坡辐射冷却而降温较快,谷中同高度上的空气降温较慢,风从山坡吹向谷地,形成山风,B正确;海拔高度存在差异不是根本原因,C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其周边谷地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由于山坡辐射冷却而降温较快,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谷中同高度的空气降温较慢,气温高于同海拔山坡,在山谷气流上升,B正确,ACD错。故选B。
【19题详解】
白天吹谷风,18时接近日落时间,且气温骤降,山坡上的空气由于山坡辐射冷却而降温较快,风从山坡吹向谷地,即山风,结合题干可知,谷风转山风,山坡冷空气下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
燃放孔明灯是我国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下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所燃放的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的是( )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21. 若在图中丙地燃放孔明灯,其在近地面可能的飞行方向是( )
A. 向东B. 向南C. 向西D. 向北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就越大。由图可知,丁地的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受风速影响,孔明灯水平方向移动速度最快,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侧,根据所学知识,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指向东南,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因此风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再结合摩擦力的作用下,丙地近地面吹北风,孔明灯受北风的影响有可能向南飞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不一定是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
地表漫流系统是以喷洒的方式将污水投配在有植被的倾斜土地上,使污水呈薄层沿地表流动。读某污水处理企业利用该原理制作的污水处理系统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2. 地表漫流系统对水循环影响最弱的是( )
A. 蒸发
B. 水汽输送.
C. 下渗
D. 地表径流
23. 该污水处理系统,有利于( )
A. 延长生物对污水净化的时间
B. 扩大生物对污水处理的水量
C. 提高生物对污水的净化效率
D. 降低净水企业污水处理费用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草与植被可截留污水,下渗到地下;植物蒸腾、地表蒸发,使水汽上升到大气中;地表漫流到地势低洼处汇集。该过程基本上没有水汽输送环节。故本题选B。
【23题详解】
该污水处理方法,会扩大污染范围,提高生物对污水的净化效率。故本题选C。
下图为不同季节黄海中部海域表层海水至水深20米-30米处水温与盐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温度差最大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25. 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26. 影响黄海海域表层盐度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洋流C. 降水量D. 海陆位置
【答案】24. B 25. D 26. C
【解析】
【24题详解】
图例中注意黑色三角形表示上层水温,空白三角形表示下层水温;图中显示黑色三角形连线和空白三角形连线夏季时距离最远。故可知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水温差最大的季节是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图例中注意黑色长方形表示上层盐度,空白长方形表示下层盐度;图中显示黑色长方形连线和空白长方形连线冬季时距离最近。故可知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冬季,故D正确,排除ABC,选D。
【26题详解】
结合图表数据,表层海水盐度变化明显,主要受降水量影响,夏秋季节降水量大,表层盐度降低,冬季降水少,表层盐度升高,C正确;如果太阳辐射为主导因素,夏季太阳辐射量大,蒸发量大,盐度升高,结合数据可知太阳辐射不是表层盐度变化的主要因素,A错误;洋流、海陆位置相对稳定,不是造成变化的主要因素,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内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2023年9月23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举行。开幕式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会徽的主体图形是潮涌,寓意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下图为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产生潮汐的动力主要来源于( )
A. 日月引力B. 风力作用C. 海水惯性D. 地转偏向力
28. 下列与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 河口形状B. 夏季风向C. 入海径流D. 海水盐度
【答案】27 A 28. D
【解析】
【27题详解】
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产生潮汐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日月引力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窄呈喇叭状,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积涌,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使潮水增大;当地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风长潮势;钱塘江入海径流量大,当与海水交汇时海水的顶托作用会助长潮势,ABC不符合题意;海水盐度与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在农历初七和二十二左右,地球、月球、太阳形成直角,由于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潮汐的影响部分相消,所以所产生的潮汐高度也较低而被称为小潮。在朔(农历初一)、望(农历十五)日,因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近似处于一直线上,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潮汐叠加的结果,使海面涨落的幅度较大,故名大潮。
石林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图1为我国云南石林景观照片,图2为该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云南路南石林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B. 风力堆积C. 冰川侵蚀D. 板块张裂
30. 图中石林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 甲→乙→丙B. 甲→丙→乙C. 丙→乙→甲D. 丙→甲→乙
31. 云南石林地貌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
A. 地貌裂隙发育,地表水源丰富B. 地表岩石裸露,土层深厚肥沃
C. 地质景观独特,旅游资源多样D. 地形崎岖不平,耕地集中连片
【答案】29. A 30. C 31. C
【解析】
【分析】
【29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在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岩溶地貌,形成石林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作用,与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板块张裂作用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侵蚀的一种)作用形成的地貌,根据图示可知,丙地石灰岩保存量最多,即被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为地貌发育初期,甲地石灰岩保存量最少,即被侵蚀程度最强,说明为地貌发育后期,则乙为发育中期,所以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故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31题详解】
石林地貌发育过程中,地表裂隙变多,地表水下渗增多,地表水资源较为短缺,A错误;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中,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地势崎岖,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岩石裸露,土壤不肥沃,B错误;地势变得崎岖不平后,耕地不会变的集中连片,D错误;石林发育过程中出现众多性质奇特的地貌,提供更多独特的旅游资源,C正确。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该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石林地的形成过程是:首先因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然后石灰岩因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流水溶蚀作用地表变得高低不平,随着流水侵蚀程度的增加,地表形成山峰与山谷,地表水下渗量增加,最后,流水溶蚀作用进一步加剧,地表形成孤立峰林,地下形成暗河,形成典型的石林地貌。
布纹球原产南非开普干旱地区,属于多浆植物,直径8-12厘米。王莲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发育,拥有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图1为布纹球景观图,图2为王莲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从形态特征推测,布纹球比王莲( )
A. 茎叶肉质化,可储水B. 叶片面积大,可耐旱
C. 根系较短浅,可移动D. 根系多孔隙,可呼吸
33. 王莲原产区的植被特征是( )
A. 藤本植物少,乔木多革质叶片B. 植被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C. 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D. 秋冬落叶,树叶多为针状
【答案】32. A 33. C
【解析】
【32题详解】
材料中指出布纹球原产自南非开普干旱地区,是耐旱植物,为适应干旱少雨的环境,其叶片通常具有面积小,多肉质且具有蜡质,从而提高体内含水量且减少体内水分蒸腾,A正确,B错误。为获取更多的水分,其根系通常发达,但孔隙少,减少体内水分损失,C、D错误。故选A。
【3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王莲原产地为南美高温高湿环境,即热带雨林气候区,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藤本植物多,乔木叶片宽阔,A错误,C正确。全年高温多雨,植被年变化小,B错误。秋冬落叶,主要是落叶阔叶林的特征,树叶多为针状,是亚寒带针叶林的特征,而王莲原产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错误。故选C。
【点睛】耐旱植物一般有以下几种特点:1、根系发达(深入地下,为了更好的收集水分)2、叶片较小且外部包裹蜡物质(可防止丧失过多水分流失)3、叶表面气孔较小。
云南省东川市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在学校附近山区进行红壤野外观测实践,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下图为该小组撰写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和绘制的土壤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34. 该报告的两处明显错误是( )
①腐殖质含量低 ②通气透水性好 ③淀积层和淋溶层位置 ④母质层和母岩层位置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35. 红壤形成过程中( )
①成土母质决定淋溶层厚度 ②生物是其有机质主要来源
③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④地形坡度影响其土层厚度
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
【答案】34. B 35. C
【解析】
【34题详解】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淋溶作用强,不利于有机质、腐殖质积累,所以导致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排除①;该地区降水多,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通气透水性差,②错误;淀积层是由上层的淋溶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 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故图中淀积层和淋溶层位置错误,③符合题意;母质层是母岩层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所形成,其位置正确,排除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5题详解】
红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是其有机质的主要来源,②正确;地形坡度会影响其土层厚度,④正确;成土母质决定了红壤的矿物质组成,而不是淋溶层厚度,①错误;高温条件下有机质会被分解,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养分大量流失。故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
在梅州地区高速公路道路旁的挖方边坡上,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完成下面小题。
36. 图中的防护工程最主要是防范下列灾害中的( )
A. 地震B. 风沙C. 泥石流D. 滑坡
37. 下列不是图中边坡网格状建设主要功能的是( )
A. 生态修复B. 加速径流C. 保持水土D. 道路美化
【答案】36. D 37. B
【解析】
【36题详解】
该地位于广东省,降水多,风沙活动少,边坡坡度大,通过工程加固,主要是为了防范滑坡灾害,减轻对高速公路的影响,D正确,B错。这种工程措施无法防范地震灾害,A错。泥石流发生在沟谷中,不是该工程主要防范的地质灾害,排除C.故选D。
【37题详解】
图中边坡上网格状装置主要功能是减缓径流,减轻对路基的侵蚀,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边坡上网格状装置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草木的生长,有利于生态修复,A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边坡上网格状装置,有利于草木的生长,可美化道路,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一般位于沟谷,有水的参与,且夹带有大量沙石。
2023年7月29日起,受台风杜苏芮残余环流与副热带高压、台风卡努水汽输送、地形综合作用等影响,中国北京市及周边地区出现灾害性特大暴雨天气。这次极端降雨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下图为台风的气象云图。完成下面小题。
38. 中央气象台直接获取台风云图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 遥感技术C. 地理信息系统D. 视频抓拍技术
39. 通过对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的云层图片可以获得( )
①台风中心位置 ②台风损失程度 ③台风降水范围 ④台风移动方向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40. 下列关于北京市应对此次灾害的合理措施有( )
①做好山洪、泥石流的预警巡查 ②切实做好风暴潮和暴雨洪涝的防范工作
③要预防地震、滑坡等次生灾害 ④密切监测台风走向以及天气、水情变化
A. ①②B. ①④C. ③④D. ②④
【答案】38. B 39. C 40. B
【解析】
【分析】
【38题详解】
遥感技术可以从高空获取影像,从而获得台风云图,B正确;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能获取台风云图,排除A;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主要用于分析、处理、查询地理信息,不能获得台风云图,排除C;视频抓拍技术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故选B。
【39题详解】
利用卫星云图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它们的位置,①对;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依据,估算降水范围,③对;预测台风移动方向,④对,估计台风损失程度需要地理信息系统,②不对。综上所述,①③④符合题意,选C。
【40题详解】
台风“杜苏芮”会带来狂风暴雨,但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强降雨会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自然灾害,但不会引发地震,①④对,B项正确。
【点睛】遥感技术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是监测功能;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并提供对人类实践有用的信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功能是导航和定位。台风的影响:狂风、暴雨、风暴潮(沿海地区),暴雨可能诱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共计20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就开始了火星探测。中国已公布2030年前从火星取样返回地球的计划,在更远的未来,也许我们真的能实现“移民火星”的梦想。
材料二 图1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图2为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均以地球为1)示意图。
(1)说出图1中表示火星的数字。
(2)与地球对比,推测火星昼夜温差特点,并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说明理由。
(3)结合图2,分析人类未来移民火星后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答案】41. ③ 42. 特点:昼夜温差大于地球;理由:火星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
43. 与日距离远,表面温度低;大气密度小,昼夜温差大;陨石撞击几率大;质量、体积小,长期失重。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阳系局部示意图与火星与地球数据比较为背景材料,涉及太阳系八大行星、大气受热过程、存在生命的行星的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知识可知,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故①为金星,②为地球,③为火星,④为木星,⑤土星;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
【小问2详解】
昼夜温差主要分析大气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由材料可知,火星大气密度为0.01,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故火星昼夜温差大于地球。
【小问3详解】
读右图可知,火星相较于地球距日距离远,获取的太阳辐射少,表面温度低;火星大气密度小,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大;陨石撞击几率大;质量、体积小,引力小,长期失重。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红树林是由红树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其生长在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淤泥质海岸地带。图1为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图2为红树林景观图。
(1)读图文材料概括红树林的分布特点,并推测红树林植被最突出的特征。
(2)说出红树林对所在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答案】42. 分布特点:热带和亚热带;淤泥质海岸地区。 特征:根系发达,能在海水中生长、茂密等。
43. 红树林具有防风消浪,保护海岸;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海水;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固碳储碳;生态旅游;科学研究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红树林”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红树林分布特点、植物特征、湿地的生态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和材料可知,红树林主要分布南北纬30°之间,位于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即淤泥质海岸地区。读红树林景观照片可知,红树林根系发达,可以在海水的周期性浸淹的环境下生长,枝叶茂密等。
【小问2详解】
红树林作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它具有防风防浪、保护堤岸,促淤造陆和扩大海岸的作用,工业、药用、食用等经济价值,为海区生物提供天然的繁殖场和栖息地;吸收污染物,吸附大量的氮、磷等元素,降低近海富营养化,减少海洋污染;红树林作为森林的一种,能够吸烟滞尘、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固碳储碳;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作为一种生态旅游资源;它还是重要的植物基因资源库,其特殊的生理生态特性对于将来提取和利用其特有基因资源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点睛】
4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和黄土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黄土高原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 图1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粒径分布示意图,图2为黄土高原景观照片图。
(1)据图说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粒径分布规律,并应用图例在空白方框内画出其形成的主要盛行风向。
(2)描述图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并说明其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答案】43. 自西北向东南颗粒粒径减小。西北风。
44. 地貌特征:地表起伏较大;地形破碎;千沟万壑。 不利影响:易发生水土流失,农业减产;交通建设难度大;滑坡等自然灾害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为背景,涉及其形成原因、沉积物分布规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黄土高原主要是由风力带来沙质沉积物堆积形成,由图的黄土分布可知,不同颗粒的黄土由西北向东南逐渐过度,说明风由西北吹向东南,如图所示。西北风携带的沙质沉积物向东南移动,随着风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因此,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分布规律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
【小问2详解】
图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支离破碎,千沟万壑,地表起伏大。不利影响:由于黄土高原地表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另外,土质疏松,坡度较陡,容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崎岖的地表,对交通建设不利,影响农业生产和出行。
点睛】
2024邯郸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邯郸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地理含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温州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地理(A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温州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试题地理(A卷)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A含解析docx、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A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茂名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茂名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地理含解析,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