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座号用0. 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8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2小题,每小题2分,计8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涂答案选项。)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图1为中国空间站、神舟16号及神舟17号载人飞船组成的三舱三船组合体图片。读图1完成1-2题。
1.入轨对接空间站核心舱的神舟十七号所属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是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河外星系 D. 地月系
2. 当“神舟十七号”飞船在太空运行时,对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发射场的天气状况 C. 太阳活动 D. 全球气候变暖
2022年9月13日,某国际科研团队发现了一颗新行星 LP890-9c,距离地球约100光年,可能适合生命生存。读图2完成3-4题。
3. 图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A. A、 B B. D、 E C. E、 F D. G、 H
4. 若行星LP890-9c 存在生命,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 表面温度变化幅度小 B. 表面地形平坦开阔
C.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 存在液态水
高一地理试题 第 1 页 共8页
2023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组成的古生物分队在青藏高原卓奥友峰地区距今2.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地层中发现了鲨鱼化石(图3),为当时的6级海洋生态链补上第二级缺环。 图4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 距今2. 2亿年的三叠纪晚期,卓奥友峰地区的地理环境为
A. 湿润的森林环境 B. 温暖的海洋环境
C. 干燥的沙漠环境 D. 寒冷的草原环境
6. 该物种生存年代最繁盛的生物是
A. 藻类 B. 爬行类 C. 哺乳类 D. 海洋无脊椎动物
《地心游记》讲述了里登布洛克教授开展地心旅行,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途中历尽艰险和遇到种种奇观,最后回到地面的故事。图5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7-8题。
7. 图中阴影所示位置是
A. 地壳 B. 软流层
C. 岩石圈 D. 地幔
8. 下列关于古登堡界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B. 该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 在地下平均2 900km处
D. 纵波和横波均能通过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图6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返回场景。据此完成9-10题。
9.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地面过程中,依次经过
A. 对流层、电离层、平流层
B. 平流层、对流层、 电离层
C. 电离层、臭氧层、对流层
D. 对流层、臭氧层、电离层
10. 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经历的平流层的大气的特点是
A. 上部冷、下部热 B. 水汽和杂质含量多
C. 气流以平流为主 D. 密度上部大、下部小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对温室效应的增强作用,用玻璃瓶设计了以下实验(图7)并获取了相关数据(图8)。据此完成11-12题。
高一地理试题 第 2 页 共8页
11. 二氧化碳之所以对温室效应有增强作用,主要是因为它
A. 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B. 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大地增温
C. 破坏臭氧层,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D. 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12. 实验小组认为两组实测数据的差距与预估相比不够显著,下列改进措施合理的是
A. 将瓶子悬空放置 B. 将内瓶底铺设沙石
C. 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 D. 将纵坐标间隔扩大
2023年11月26日我市的天气状况为:雾,最低气温8℃,最高气温 12℃,昼夜温差小。图9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 这一天,辐射③最强的时间是
A. 日出前后 B. 正午时分 C. 午后2点 D. 子夜时分
14. 该市这一天昼夜温差小的原因是
A. ①弱 ③强 B. ①强 ④强 C. ②弱 ③弱 D. ①强 ③强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 图10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坐北朝南)景观,图11为“穿堂风”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 图11中近地面气流运动方向是
A. 由北向南 B. 由南向北 C. 由西向东 D. 由东向西
16. 以下四幅图中“穿堂风”现象最显著的是
高一地理试题 第3 页 共8页气象气球是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探测平台,可以用来测量大气温度、湿度、 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 图12示意我国某地释放的气象气球,从近地面上升至万米高空的漂移数据(图中坐标表示水平方位,每两个点位间的观测间隔时间相等) 完成17-18题。
17. 此次气球升空过程中当地的主导风向为
A. 偏北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东风
18. 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平均值最小的海拔区间在
A. 5-6. 7km B. 8. 4-10km C. 10-11. 6km
图13示意 2022年某月1日 10时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19-20题。
19.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风速最小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根据图中等压线判断,此时珀斯的风向为
A. 偏北风 B. 偏南风 C. 偏东风 D. 偏西风
喀斯特石林景观是地表水顺石灰岩裂缝渗入地下,地下水在石灰岩裂缝中运动,溶解石灰岩而形成。 图14示意某喀斯特石林地貌发育过程,据此完成21-22题。
高一地理试题 第 4 页 共8页
21. 影响该石林景观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岩石、水文 B. 地形、植被 C. 土壤、 地形 D. 气候、 植被
22. 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A. 甲—乙—丙 B. 乙—丙—甲 C. 丙—乙—甲 D. 乙—甲—丙
2020年12月8日中尼两国共同向全世界宣布:最新测定的珠穆朗玛峰高程为 8848.86米。图15示意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其峰顶是一个宽2到3米、长6到9米的鱼背形平台。据此完成23-24题。
23. 珠穆朗玛峰的外形酷似尖尖的金字塔,该地貌的名称是
A. 冰斗 B. 角峰 C. 刃脊 D. 峡湾
24. 珠峰峰顶“鱼背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作用 B. 冰川作用 C. 风化作用 D. 流水作用
图16示意部分海区某年2月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25-26题。
25. 图中甲乙丙丁海水温度差异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丙>丁 C. 甲<乙<丁<丙 D. 甲>乙>丁>丙
26. 图中 M、N 两海域海水盐度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 M
图17和图18为芬迪湾某地一天内不同时间的景象变化,图17小船漂浮在水面上,图18小船出露在淤泥中。据此,完成27-28题。
高一地理试题 第5 页 共8页27. 推测导致该地一天内景象变化的主要海水运动形式是
A. 波浪 B. 潮汐 C. 海啸 D. 洋流
28. 下列不属于该海水运动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 发电 B. 航运 C. 防洪 D. 养殖
图19示意北太平洋洋流分布。据此完成29-30题。
29. 图中洋流对应正确的是
A. ①—A B. ②—B C. ③—C D. ④—D
30. 图中能形成大型渔场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小张同学在网上购买了东北平原某地的土壤剖面标本,部分标签不小心脱落,需重新贴上。 图20为该地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1-33题。
31. 关于土壤剖面标本中标签缺失的部分,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为腐殖质层 B. ②为淀积层 C. ③为母质层 D. ④为淋溶层
32. ②层
A.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 B. 主要是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
C. 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D.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33. 东北平原的黑土颜色深的主要原因是
A. 富含氧化铁 B. 腐殖质含量丰富(C. 成土母质养分多 D. 受人类活动影响图21为我国四地植被景观图。据此完成34-36题。
高一地理试题第 6页 共8页34. 丙图大漠胡杨所属植被类型
A.常绿阔叶林 B. 针叶林 C. 温带荒漠 D. 落叶阔叶林
35.关于图中各植被景观所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土壤肥沃 B. 乙——气候干旱C.丙——千沟万壑 D. 丁——冻土广布
36. 甲地森林植被
A. 植物种类繁多 B. 垂直结构简单 C. 叶面质硬窄小 D. 藤本植物少见
图22为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读图完成37-39题。
37. 地区Ⅰ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 寒潮 B. 台风
C. 旱涝 D. 地震
38. 地区Ⅳ是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区,关于其成因,叙述合理的有
①地形起伏小 ②夏季降水多且集中
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39.干旱与洪涝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种自然灾害,下列措施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
①植树造林 ②修建水库③疏浚河道 ④打机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 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图23为株洲市某市民收到的手机地震预警信息。据此完成40-42题。
40. 影响本次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有
①震源深度 ②地震震级
③地震波速度 ④建筑物坚固程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1. 预警信息中还给出了必要的避震措施,最可能出现在其中的是
A. 请乘坐电梯远离悬挂物 B. 请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C. 请向地势较高的地方逃生 D. 请立刻撤离到空旷安全的地方
42. 抗震救灾期间某运输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救灾运输车队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
A. 遥感技术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 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数字地球 D. 数字地球和遥感技术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题,共计16分。
43.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24为海绵城市示意图。2019年《东台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已经东台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一个以节水型城市创建为纽带的海绵城市在黄海之滨冉冉再现。
材料二:某校地理实验小组在校园内进行不同路面透水差异的实验探究。实验将有机玻璃桶按压在地面并倒水,120秒后标记剩余水位并计算透水量。图25为实验过程与结论示意图,表为实验数据。
高一地理试题 第7页 共8页
(1)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东台市水循环类型主要属于 。随着东台市城市化的发展,地面硬化面积扩大,使得水循环的 (填序号) 环节水量增大,该环节名称是 。(3分)
(2)表中甲处数据约为 。实验表明“海绵城市”使得图 23 中水循环的 (填序号) 环节水量增大。(2分)
(3)请你为东台市建设“海绵城市”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4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位到澳大利亚旅游过的游客在日记中写道:这里的十二使徒岩(图26所示),仿如哨兵一样站立在陡峭的石灰岩悬崖之前,守卫着澳大利亚大陆。
材料二:图27所示为西藏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水量仅 140mm,冬季盛行偏北风。
(1)“十二使徒岩”形成于海浪的 作用,该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 海蚀拱桥等。(3分)
(2) 据材料推测,PQ、QR 两河谷中,流速较快的是 ,QR 河段沙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分)
(3) 试分析甲地沙丘形成过程。(3分)
组别
1
2
3
4
5
6
地面状况
水泥地面
水泥地面
透水砖
透水砖
草地
草地
水位差(厘米)
0. 3
0. 3
1. 2
0. 5
4. 5
5. 2
透水量(毫米每分钟)
1. 5
1. 5
6.0
甲
22. 5
26.0
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docx、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级地震, 下图中符合该天气系统的是, 该天气系统开始衰退的时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非选择题必须用0,54秒,在探空气球升空过程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