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2.本试卷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不给分.
3.所有考试结束3天后,考生可凭准考证号考试成绩,密码与准考证号相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桔子 ②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 ③受精卵 ④桃树 ⑤细胞内蛋白质、水等化合物 ⑥甲型H1N1病毒 ⑦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⑧呼吸道上皮 ⑨抚州汝水公园 ⑩梦湖中所有的生物
A. ③⑧①④⑦⑩⑨B. ⑤②①④⑦⑩⑨
C. ⑤⑥③⑧①④②⑩⑨D. ③⑧①④②⑦⑩⑨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解】①一个桔子属于器官层次;
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③受精卵属于细胞层次;
④桃树属于个体层次;
⑤细胞内蛋白质、水等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⑥甲型H1N1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⑦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种群;
⑧呼吸道上皮属于组织层次;
⑨抚州汝水公园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的,故属于生态系统;
⑩梦湖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群落。
综上所述,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的组合是③⑧①④⑦⑩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 将下列有关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正确的选项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脂质的种类与作用:脂肪:储能、维持体温;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植物)、核糖、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动物)。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详解】A、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核苷酸为其基本单位,不是大分子,A错误;
B、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类,固醇类包括维生素D、性激素和胆固醇,B错误;
C、单糖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六碳糖包括葡萄糖和果糖,脱氧核糖属于五碳糖,C错误;
D、多糖包括淀粉和糖原,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D正确。
故选D。
3. 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图中的A(4×物镜)转为B(40×物镜),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换成B后应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B. 若A中视野范围中看到100个细胞,换成B后看到10个细胞
C. 若视野内能看清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可缩小光圈来观察
D. 若B中的细胞是A中箭头所指细胞,则应该是将A的玻片往左下方移动后观察到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高倍显微镜使用步骤: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物像移至视野中央;③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④用细准焦螺旋调焦并观察。
【详解】A、由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后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调焦,故换成B后应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A正确;
B、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图中的A(4×物镜)转为B(40×物镜),放大倍数B是A的10倍,若A中视野范围中看到100个细胞,换成B后应看到100÷102=1个细胞,B错误;
C、若视野内能看清细胞壁和细胞核,但看不清液泡,可将反光镜调整为平面反光镜,将光圈缩小,这样就会使经过的光线量减少,从而使视野变暗一些,也就能较清晰地看到液泡了,C正确;
D、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力向相反,若B中的细胞是A中箭头所指细胞,则应是将A的玻片往左下方移动后观察到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4. “果之有桔,四方知名,秋末篱落丹碧累累,闽广所产逊其甘芳,近城水南、杨梅村人不事农功,专以为业”,描述的是享誉中外的“南丰蜜桔”,营养丰富,色、香、味、形俱全。与南丰充沛的雨水、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及富含氮、磷、钾的紫色土质等良好资源是密切相关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无机盐的含量很少,但缺磷的桔树植株可能干枯瘦小
B. 氮元素不仅参与叶绿素组成,也是纤维素等多种物质的构成元素
C. 磷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
D.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答案】B
【解析】
【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但生物体中各元素的相对含量与无机自然界的大不相同。
【详解】A、细胞中无机盐的含量很少,但但是对于细胞的生命 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缺乏某种无机盐会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以缺磷的桔树植株可能干枯瘦小,A正确;
B、纤维素的组成元素是C、 H、O,不含有N元素,B错误i;
C、磷是组成磷脂的 元素,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所以说磷在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
D、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B。
5. 中国杭州2023年举办的第十九届亚运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这场比拼之中,中国队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实力,成为了本届亚运会的最大赢家,夺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的冠军,尤其是在跳水比赛中,中国跳水队收获了全部10个项目的金牌。下列关于细胞中的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北方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结合水比例会逐渐上升,自由水比例降低
B. 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
C. 晒干后的小麦种子因无水分导致小麦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D. 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的含水量可能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
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3、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
4、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有活性,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失去生命活性)。
【详解】A、自由水含量越高,新陈代谢速率越快,冬小麦在冬天来临前,自由水的比例会逐渐降低,而结合水的比例会逐渐上升,这是为了避免气温下降时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A正确;
B、自由水和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以保证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B正确;
C、晒干后的小麦种子是减少自由水的含量而使代谢水平降低,不是无水分,C错误;
D、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的含水量可能不同,如牙齿、骨骼、血液中含水量就不同,D正确。
故选C。
6. 牛胰岛素由17种、51个氨基酸形成两条肽链而组成。1965年,中国科学家经过6年零六个月的努力,创造性地先合成两条链再将两条人工链合在一起,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与天然胰岛素具有相同的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下图示牛胰岛素分子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有关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牛胰岛素中至少含有的O原子个数为53个
B. 牛胰岛素分子结构中的化学键不是只有肽键,其空间结构不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
C. 牛胰岛素形成时,与图中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相比较,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8
D. 该胰岛素分子中至少含有3个羧基和3个氨基,彻底水解1分子胰岛素要破坏49个肽键
【答案】A
【解析】
【分析】脱水缩合: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在脱水缩合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分别脱下—OH和—H结合形成H2O,同时形成一个肽键。蛋白质的分子量=na-18(n-m),其中n表示氨基酸数目,a表示氨基酸平均分子质量,m表示肽链数。
【详解】A、牛胰岛素分子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可知,R基上至少含有2个O原子,胰岛素中至少含有的O原子个数为2×51-49+2=55个,A错误;
B、牛胰岛素分子结构中的化学键不是只有肽键还要二硫键,其空间结构不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B正确;
C、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的分子质量+形成二硫键脱去氢的分子质量=49×18+6=888,C正确;
D、胰岛素分子由两条肽链而组成,R基上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胰岛素分子中至少含有3个羧基和3个氨基,彻底水解1分子胰岛素要破坏49个肽键,D正确。
故选A。
7. ATP被喻为生物体内“能量货币”,用α、β、γ分别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生物体内ADP转化成ATP的场所是相同的
B. 一分子的ATP彻底水解后生成三个磷酸和一个腺苷,且释放能量
C. 失去β、γ位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可作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D.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和ATP的水解有关,放能反应和ATP的合成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许多吸能反应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许多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用来为吸能反应直接供能。
【详解】A、植物还能在叶绿体发生ADP转化成ATP,但动物不行,A错误;
B、一分子的ATP彻底水解后生成三个磷酸、一个腺嘌呤和一个核糖,且释放能量,B错误;
C、失去β、γ位两个磷酸基团后,剩余部分可作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C错误;
D、ATP的水解放能,一般与细胞内吸能反应相关,ATP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一般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有关,D正确。
故选D。
8. 甘油分子有3个-OH,每个-OH和一个脂肪酸的-COOH脱水结合而形成一个酯键,就形成一个脂肪分子,如下面的反应式所示,其中R代表脂肪酸的碳氢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糖类供应充足时会大量转化为脂肪,必要时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B. 磷脂与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甘油的一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
C. 组成脂肪与核糖的元素种类不同
D. 动物体内的脂肪能保温,且有缓冲和减压作用,应多摄入
【答案】B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详解】A、糖类供应充足时会大量转化为脂肪,但是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A错误;
B、脂肪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发生反应形成的酯,磷脂中甘油的一个羟基与磷酸及其他衍生物结合,B正确;
C、组成脂肪与核糖的元素种类相同,都是C、H、O,C错误;
D、动物体内的脂肪能保温,且有缓冲和减压作用,但是不能过多摄入,D错误。
故选B。
9.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下图所示,①-③表示其中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B. ①在生物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
C. 核糖体和中心体都含蛋白质,不含磷脂分子
D. ①、②是静止不动的,③是可以流动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详解】A、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A错误;
B、①是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有识别、润滑等作用,与细胞间的识别有关,B错误;
C、核糖体和中心体都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均含蛋白质,不含磷脂分子,C正确;
D、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故选C。
10. 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RNA病毒)的S蛋白能与肺泡上皮细胞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蛋白结合而侵染肺部细胞,使感染者呼吸困难,表现为急性呼吸宫追综合征,严重时可致人死亡;肺炎链球菌也可使人感染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冠病毒结构简单,核糖体是其唯一的细胞器
B. 肺炎链球菌和黑藻都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且都有细胞壁
C. 高温可破坏COVID-19蛋白质的肽键导致其变性,因此煮沸餐具可杀死COVID-19
D. 新型冠状病毒与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各自得到6种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RNA组成,无细胞结构,高温可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使病毒失去活性。
【详解】A、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核糖体,A错误;
B、肺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黑藻是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B错误;
C、高温可破坏COVID-19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但是不会破坏其肽键,C错误;
D、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彻底水解后得到磷酸、核糖和4种碱基;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彻底水解后得到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碱基,都是六种化合物,D正确。
故选D。
11. 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脂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①“饴”和“酥”化学元素组成相同
②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③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其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④质量相同的麦芽糖和酥油相比较,酥油被彻底氧化分解耗氧更多
⑤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
⑥人体细胞吸收麦芽糖后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A. 三项B. 四项C. 五项D. 六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饱和脂肪酸熔点较高,容易凝固,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固态;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不易凝固,大多数植物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呈液态,如花生油,菜籽油等 。
【详解】①“饴”和“酥”化学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①正确;
②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②错误;
③脂质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如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有机化合物,③正确;
④质量相同的麦芽糖和酥油相比较,酥油含氢多,含氧少,酥油被彻底氧化分解耗氧更多,产生能量多,④正确;
⑤可用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鉴定“饴”是否为还原糖,⑤正确;
⑥人麦芽糖是二糖不能直接吸收,需要水解为葡萄糖被吸收,吸收的葡萄糖可以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⑥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④⑤,共四项正确,B符合题意。
故选B。
12. 下图所示I、Ⅱ、Ⅲ、IV、AOX、UQ各结构表示参与电子传递的蛋白质复合体或脂溶性物质复合体,用于真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其中H+通过I、Ⅲ、IV逆浓度梯度运输,建立膜质子(H+)势差,驱动ATP合成酶和UCP顺H+浓度梯度运输,同时使膜两侧的H+势差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假设只要电子最终能传到H2O中,释放的总能量不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示中有机物的来源可以是氨基酸、脂肪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
B. 若膜上的UCP含量增多,则H+跨膜运输多使得ATP的合成速率上升
C. 若Ⅲ、IV不能发挥作用,ATP的生成效率将降低
D. 若电子e-更多的是通过Ⅱ和AOX传递给O2生成水,则ATP生成量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UQ、蛋白复合体(Ⅰ、Ⅲ、Ⅳ)可以传递有机物分解产生的电子,同时又将H+运输到膜间隙,使膜两侧形成H+浓度差;H+通过ATP合成酶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线粒体基质,并驱动ATP生成;H+可以通过UCP蛋白由膜间隙跨膜运输到线粒体基质。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过程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中的有机物的来源可以是氨基酸、脂肪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A正确;
B、H+通过ATP合成酶以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线粒体基质,并驱动ATP生成;随着UCP含量的升高,有较多H+通过UCP顺浓度梯度运输,造成H+的浓度差减小,故产生的ATP减少,B错误;
C、若Ⅲ、Ⅳ不能发挥作用,将有较少H+通过Ⅲ、Ⅳ逆浓度梯度运输,膜两侧的质子(H+)势差降低,ATP的生成效率也将降低,C正确;
D、若电子e-更多的是通过Ⅱ和AOX传递给O2生成水,则膜两侧的质子(H+)势差降低,ATP生成量下降,D正确。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能够引起人患疟疾,引起高热,寒战等症状。疟原虫进入人体血液后,通过释放含有蛋白酶体的囊泡有选择性的入侵红细胞。青蒿素(C15H22O5)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提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而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疟原虫与红细胞都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 青蒿素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所以是糖类的一种
C. 疟原虫在人体内寄生时,主要依靠人体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质以生存
D. 疟原虫能够特异性的侵入红细胞,这说明疟原虫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答案】CD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疟原虫能够特异性的侵入红细胞,这说明疟原虫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详解】A、疟原虫是动物,因此含各细胞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含有细胞器,A错误;
B、青蒿素(C15H22O5)化学元素是C、H、O,但不是糖类,B错误;
C、根据题意“疟原虫进入人体血液后,通过释放含有蛋白酶体的囊泡有选择性的入侵红细胞”可知,疟原虫在人体内营寄生生活,其主要依靠人体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所需要的物质以生存,C正确;
D、根据题意:疟原虫能够特异性的侵入红细胞,红细胞表面有识别疟原虫的受体,这说明疟原虫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D正确。
故选CD。
14. 甲、乙、丙图分别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丁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该酶促反应生成氨基酸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反应速率最终不再上升是因为酶的活性下降所致
B. 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也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
C. 图丙中,pH从6上升到10的过程中,酶活性不变
D. 图丁中,c点和d点相关酶促反应的速率都处于最大值
【答案】ABD
【解析】
【分析】 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A、甲图表明,反应物浓度超过某一浓度时,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增大而增大,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浓度,A错误;
B、图乙中,最高点a点对应的温度称为最适温度,但是保存酶的最适温度在低温(4℃左右),B错误;
C、图丙中,pH=6时酶变性失活不可恢复,故pH从6上升到10的过程中,酶活性不变,C正确;
D、图丁中M点表示最终生成氨基酸的总量,cd段产物不再变化,说明底物耗尽,此时酶促反应速率较小,D错误。
故选ABD。
15. 如图甲和图乙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甲装置,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液面上升的高度为m。这两套装置所用的半透膜,蔗糖分子均不能通过,但单糖分子和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图丙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如果S1、S2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达到平衡后S1=S2
B. 图甲中,若平衡后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内的液面的溶液,则重新达到渗透平衡时m将会变小
C. 图乙中,若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0.3g/mL蔗糖溶液,达到平衡后,B侧液面高于A侧
D. 若图丙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BCD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和乙中半透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图丙中为细胞质壁分离。
【详解】A、图甲中,如果S1、S2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S1>S2,但由于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由于浓度差和液柱压力的作用相等,水分进出平衡,因此达到平衡时S1>S2,A错误;
B、图甲中,若平衡后吸出漏斗中高出烧杯内的液面的溶液,则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会减少,重新达到渗透平衡时m将会变小,B正确;
C、图乙中,若A为0.3g/mL葡萄糖溶液,B为0.3g/mL蔗糖溶液,由于葡萄糖分子能透过半透膜,则液面会出现左侧先升高,然后右侧液面升高,达到平衡后,B侧液面高于A侧,C正确;
D、若图丙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由于不知道该细胞是正在继续发生质壁分离还是复原,还是达到了动态平衡,因此不能确定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细胞液浓度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都有可能,D正确。
故选BCD。
16. 鱼被宰杀后,鱼肉中腺苷三磷酸降解为肌苷酸(IMP),极大提高鱼肉鲜味,但是该物质在酸性磷酸酶(ACP)作用下会进一步降解,导致鲜味下降。研究者通过实验来探究鱼类鲜味下降的外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pH低于3.8、温度超过60℃,对鳝鱼ACP活性影响都是不可逆的
B.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和温度,因变量是酸性磷酸酶(ACP)的相对活性
C. 不同鱼的ACP的最适温度和pH有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不同鱼体内的ACP结构不同
D. 由图可知,放置相同的时间,草鱼在pH5.0、温度60℃条件下,ACP活性最高,鱼肉鲜味下降最快
【答案】AD
【解析】
【分析】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环,使酶永久失活,在0°C左右时,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会升高。
【详解】A、pH低于3.8、温度超过60℃,鳝鱼ACP处于强酸、高温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环,使酶永久失活,因此对鳝鱼ACP活性影响都是不可逆的,A正确;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pH、温度和鱼的种类,因变量是ACP的相对活性,B错误;
C、不同鱼ACP的最适温度和pH不同,根本原因在于不同鱼体内控制合成ACP的基因不同,C错误;
D、分析图a在pH约5.0时,草鱼ACP相对活性最强;图b在温度60℃条件下,草鱼ACP相对活性也最强,故草鱼肉鲜味下降最快,D正确。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共5道题,满分60分)
17. 下图所示为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及化合物(其中a、b、c、d代表小分子物质,X,Y,Z代表大分子物质,C、H、O、N、P代表化学元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物质a的常用试剂是____。与物质X组成元素相同,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的最理想的储能物质是____。
(2)物质c表示____,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____种。
(3)物质d和____、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类物质。
(4)物质b的结构通式是____。从物质b的层面分析物质Y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____。
【答案】(1) ①. 斐林试剂 ②. 脂肪
(2) ①. 核糖核苷酸 ②. 4##四
(3)胆固醇 (4) ①. ②.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解析】
【分析】据题图分析可知,X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可能是淀粉;Y是蛋白质,因为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Z是RNA;进而得出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c是核糖核苷酸,d是雄性激素。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X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可能是淀粉;根据元素组成可知,Y是蛋白质,因为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则Z是RNA;进而得出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c是核糖核苷酸,d是雄性激素。a葡萄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验;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可含有,并作为细胞内的最理想的储存能量的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的物质是脂肪。
【小问2详解】
物质c表示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由于参与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有四种,故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四种。
【小问3详解】
d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所以d是性激素。固醇包括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
【小问4详解】
物质b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从物质氨基酸的层面分析物质Y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18. 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填字母)
(2)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生物的显著特点是____。
(3)“霜叶红于二月花”,与之有关的细胞结构是[5]叶绿体与[ ]____。([ ]填标号,横线上填名称)
(4)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____
A. 脂肪细胞B. 成熟红细胞
C. 口腔上皮细胞D. 心肌细胞
【答案】(1)B、C (2) ①. D ②. 没有细胞结构
(3)[8]液泡 (4)D
【解析】
【分析】图中四类生物中只有D没有细胞结构,最有可能属于病毒;A有细胞核和液泡,为植物细胞;B、C无细胞核,为原核细胞,其中C为蓝细菌。
【小问1详解】
图中四类生物中B、C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故选BC。
【小问2详解】
图中四类生物中只有D没有细胞结构,最有可能属于病毒。
【小问3详解】
“霜叶红于二月花”,与之有关的细胞结构需含有色素,即[5]叶绿体与[8]液泡。
【小问4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脂肪细胞、成熟红细胞、心肌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这四种细胞中,心肌细胞含有线粒体最多,人体缺硒时,下面细胞中受影响最大的细胞是心肌细胞,故选D。
19. 下图表示酵母菌细胞内细胞呼吸相关物质代谢过程,以及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呼吸方式,请回答以下问题:
(1)酵母菌细胞内丙酮酸在____(填具体场所)被消耗,酵母菌细胞中丙酮酸被分解成C2H5OH和CO2的过程____(选填“会”或“不会”)生成ATP。
(2)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实验过程中关闭活栓)
①乙组右管液面下降,液面的变化量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____值。
②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液面不变,说明微生物进行的呼吸方式是____。
③若用装置甲乙测定花生种子有氧呼吸的气体变化,则甲组右管液面____,乙组右管液面____。
【答案】(1) ①.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②. 不会
(2) ①. 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 ②. 只有有氧呼吸 ③. 升高 ④. 升高
【解析】
【分析】甲组中的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甲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氧气的消耗量;乙组中放置的是蒸馏水,乙组右管液面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呼吸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小问1详解】
丙酮酸参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酵母菌细胞内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被消耗,酵母菌细胞中丙酮酸被分解成C2H5OH和CO2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会生成ATP。
小问2详解】
①乙组装置内放的是蒸馏水,对微生物呼吸作用过程中的气体变化无影响,微生物呼吸作用过程中会消耗氧气产生CO2,所以乙组右管液面下降表示的是锥形瓶内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
②甲组右管液面升高,表明消耗O2,存在有氧呼吸,乙组不变,表明释放CO2量等于消耗O2量,不存在产生酒精无氧呼吸,且微生物不存在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因此说明微生物只进行有氧呼吸。
③甲组右管液面变化是微生物呼吸作用时O2的吸收量变化所致,若用装置甲测定花生种子有氧呼吸的气体变化,甲组右管液面升高。乙组表示微生物呼吸作用中CO2的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若用装置乙测定花生种子有氧呼吸的气体变化,乙组右管液面升高。
20. 脲酶是一种含镍的寡聚酶,能够特异性地催化尿素水解释放出NH3和CO2。广泛分布于植物的种子中,也存在于动物血液和尿中,某些微生物也能分泌脲酶。请根据所学内容和下列与酶有关的曲线、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酶具有____的特性。
(2)脲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了脲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
(3)若该酶是唾液淀粉酶,____(填“能”或“不能”)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盐酸溶液,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酸性条件下催化分解淀粉的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理由是____。
【答案】(1)高效性、专一性
(2) ①. 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②. 蛋白质
(3) ①. 不能 ②. 唾液淀粉酶在酸性条件下活性下降,但是淀粉可在盐酸的催化下分解,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
【分析】1、酶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2、美国的萨姆纳提取出脲酶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1表示酶与无机催化剂、不加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图2为“锁钥模型”,表示酶具有专一性。
【小问2详解】
酶具有催化作用,催化机理是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出脲酶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
【小问3详解】
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活性下降,但是淀粉可在盐酸的催化下分解,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不能设置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盐酸溶液,探究唾液淀粉酶在不同酸性条件下催化分解淀粉的反应速率变化情况。
21. 鸡的红细胞中,每个血红蛋白分子有4条肽链,包括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条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每条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回答下列与蛋白质相关的问题:
(1)β链含有半胱氨酸,其分子式为C3H7NO2S,则其R基由____元素组成。
(2)现有2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总数为204个,羧基总数为210个,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3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____个氨基,至少含有的O原子个数是____。
(3)科学家为了研究某些蛋白质是否能进入细胞核,选取了一种病毒蛋白A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蛋白A上某些氨基酸细胞质细胞核替换或者删除后,检测蛋白A在细胞内的位置。实验结果如下图。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蛋白A中负责细胞核定位的序列为____。为验证上述推测,需要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第一步:选择一种____(细胞质蛋白X、细胞核蛋白X)。
第二步:向选取的蛋白质添加蛋白A的推测氨基酸序列。
第三步:检测蛋白X在细胞内的定位。
若实验结果为____,则推测成立。
【答案】(1)C、H、S
(2) ①. 7 ②. 223
(3) ①. 第127-133氨基酸序列 ②. 细胞质蛋白X ③. 蛋白X定位到细胞核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具有参与组成细胞结构、催化、运输、信息传递、防御等重要功能。可以说,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
【小问1详解】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分子式可写为C2H4O2NR,β链含有半胱氨酸,其分子式为C3H7NO2S,则R基为CH3S。
【小问2详解】
氨基数=氨基酸数-肽键数+R基上的氨基数=200-197+4=7。至少含有的O原子个数是=肽键数+羧基数×2=197+13×2=223个。
【小问3详解】
蛋白A是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想要定位蛋白A在细胞内的位置,可以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或荧光标记法。
据图可知,删除第1-126位氨基酸序列或删除第136-708位氨基酸序列,蛋白A定位在细胞核内,删除第127-133位氨基酸序列,蛋白A定位在细胞核外,可推测蛋白A中负责细胞核定位的序列为127-133。
为了验证该推测,需要进行实验,选择一种细胞质蛋白X,向选取的蛋白质添加蛋白A的推测氨基酸序列,检测蛋白X在细胞内的定位,如果蛋白X定位到细胞核,则推测成立。
①
②
③
④
⑤
A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苷酸
B
脂质
脂肪
胆固醇
性激素
维生素
C
单糖
五碳糖
六碳糖
脱氧核糖
果糖
D
多糖
淀粉
糖原
肝糖原
肌糖原
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茂名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9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质量监测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